阵容没得说,许光汉的少年感和台湾省的原始生活气息、日本的静谧适配度很高,跨国恋爱情主题也很吸引观众的眼球。
片中引入了《情书》,设定挺好的,但是后面的剧情还是有点太简单了,女主知道自己得病后想用剩下的时间去看看世界,遇到男主,互相喜欢,却又因为自己身体原因逃避,回乡接受治疗却还是没能治好,大学时的男主知道消息后伤心不已,投入工作,最后工作也不能如愿,又去日本寻找女主的痕迹!
痴情人设在这个时代有点不太主流了,也没有太起伏的苦剧情,不过好在画面很美。
期待了一年之久的《青春18✖️2》,是一场关于旅行、爱恋、生死的时空对话,更加像是给影迷朋友的一份礼物。
《情书》“你好吗?
”的雪景呐喊问候,影院门口贴着的海报《蓝色大门》,《悠长假期》那个一个人投着篮球的少年,两人骑着电瓶车在大马路上欢呼场景幻视《想见你》,同样和《余命十年》关于生死的的一场探索,你一只耳机我一只耳机让我想起了《花束般的恋爱》中说的音乐用耳机听,左边和右边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只戴一只耳机听,那就是另一首歌。
这也是暗示着一种分别的结局吧。
“我们以后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最近在很多电影中看到这台词,《年少日记》里那个悲惨命运的有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那个幸运可以选择人生的真人。
另外看完影片最想讨论的是:独自旅行。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台词,“正是因为旅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有趣啊”,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独自旅行的问题,最喜欢影片中的片段应该是道枝骏佑和许光汉在电车上的那场戏吧:“跟我一起按下心中的快门”,也许真实不会遇到影片中那么多不错的路过的人,看完电影但真的想尝试一次一个人的出发。
一位再也见不到的朋友,一片再也看不到的风景,但我一定不会忘记相处的时光吧。
也许有这样的漫无目的也不错。
原始 自由 和纯粹,这是成年人无法回归的青春。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
我来这世界,只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希望你我都能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冲着男女主的颜去的其实前半部分看得有些吃力,一是大部分对白是用日语来进行的,国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二是现实和回忆的穿插,有点太碎片和太片段了,刚想在回忆里沉浸一下,就又被带回现实了;但是看到后面,发现原来是导演有意为之,就是想这样来刻画的很喜欢男主和18岁少年在列车那部分,其中一句“放下手机,此刻,按下心中的快门吧”,非常震撼,这难道真的不是日本文旅宣传片吗?
看完这部电影有想要出去走一走,瞧一瞧的冲动了,也想试试没有终点的旅游了说回剧情,原来是BE,但是最后还是很感动,尤其是最后一页的画,铺满整个页面,真美;其实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后面讲述男主穿着白衬衫走出来回归现实那里,有点点出戏是个唯美的爱情片
Jimmy得知Ami离世的那天,全公司的人还不知道,这是他黑化的开始,直到多年之后,他被自己创建的公司扫地出门。
终于有时间了,Jimmy看着十八年前的那张来自福岛只见町的明信片,隐隐还能闻到当年Ami的味道,他决定去完成和Ami的约定,哪怕物是人非,哪怕他没有实现梦想。
从哪里说好呢,在去往只见町的路上,他都在想18岁那年的暑假,他以为,他的初恋,来得那么快,也随那盏天灯飘得那么远。
暑假之后的大一,他期待的消息终于来了,手中那芳香的明信片让他盼望着,盼望着。
然而不久,当他兴奋的给Ami去电时,却已发现一切已来不及,耳边只有Ami道别的珍重反复回响。
终于,他来到久候的她的房间,他也才知道,她的短暂一生,那唯一一次的初游和初恋,都让她无憾。
让她沉默的原因,恰恰是不愿意让他承担太重的背负。
从只见町回来的Jimmy,终于决定重新来过,这18年的人生,他在镜子前面对的只是一个空壳,一个爱不起来的空壳,然而,他错了18年,一个自以为是的18年,一个以为爱错了的18年。
现在的他可以重新开始,为18岁的初恋和36岁的梦想继续下去。
(剧透,慎读)完全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情况下冲着卡司来看,结果全是惊喜(还好没有任何上下文),在后半开始和周围的观众一起掉眼泪。
当明白整个剧本到底在讲什么的时候,每一秒钟我都在拿这部电影和《ぼくは明日、昨日のきみとデートする》作对比(一度以为是同一个导演),无论是核心剧情和概念(时间,但这一部略弱),还是节奏,都相似(但客观讲《ぼくは明日》的核心概念要高于这一部不少)。
每一帧都在提醒我,果然自己沉迷的就是这样的叙事,以及最经不起触碰的就是时间概念的演绎。
开篇确实有些尴尬,在于许光汉的日语和他的演技,但是很快这些都会被生动的剧情所推进。
清原果耶不管是她的演技还是这次的角色都太うまい了,成长惊人,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
直到黑木华出场其实故事的主线还是没有明朗,但是我当时就已经在酝酿对电影的观感了,毕竟连喜欢的黑木华都来客串(可惜很快剧情的发展让我把当时的感想全部推倒重来…)故事的高潮和《ぼくは明日》一样开始于埋藏在电影里的一个谜底的揭晓,你会开始跟着剧情甚至自发地去回忆之前剧情的细节,开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同时掉下眼泪,开始思考起他们的人生乃至你自己的人生。
时间概念奇妙的地方在于它如此轻易地拨弄人心。
结局并不重要,毕竟高潮和对时间概念的演绎是核心,它们一起决定了结局。
很可惜这一次的演绎输给《ぼくは明日》的地方在于它没能逃脱疼痛文学的弊病,虽然我并没有很在意,但是落了俗套。
同样的导演其实拍过非常类似的另一部小松菜奈主演的《余命十年》,但那部电影就完全是失败之作。
最后再一次庆幸日本的“中二”青春文学依然活着,自己依然还是那个自己。
题外话,其实岩井俊二前几年的《ラストレター》也很不错。
女主不自私。
男主很自私。
很怕男主看完那本画册之后,立刻燃起斗志,把画册制作成另一款游戏大赚一把。
如果那样,就太不是东西了,还好没有。
因为连列车上的小哥都知道,最美的一刻按下心里的快门,不要按相机快门。
但是男主还是把心中最珍贵的东西做成了游戏让世界上的脏眼睛看过,脏脑子体验过了。
而女主始终把那段时光留给两个人。
导演和其他导演比起来真的很笨,詹姆斯卡梅隆拍泰坦尼克,镜头是跟随主人公记忆回溯的方式移动的,那些利益熏心的打捞商人根本不知道原原本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女主去到打捞船上根本不是为了跟世人炫耀自己的爱情如何的惊心动魄,而是因为打捞队确定了泰坦尼克沉没的位置,她要在杰克逝去的地方与他做最后的告别,最终海洋之心扔到海里也是一种外人意外闯入的方式被人看到却没有机会沾染任何铜臭。
杰克和露丝的爱永远只属于他们两个。
但还是愿意看到最后,因为男主18年后知道自己错了,没有领会女主的心灵,没有常常上路,探索这个世界,结识可爱的人。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很难产生很强的共鸣感,但是那份感动一定是存在的。
这样的爱情故事,再配上那些唯美的沿途风景,让人更深感受着情感在深藏中的迸发。
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这份遗憾会留在我们内心深处,在我们独处之时、失意之际,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充盈着我们内心,有时让人无法自拔。
那一刻,或许心中疼痛,或许泪流满面。
这样的情感遗憾,是需要我们去与它和解的,它需要一种方式或者一个契机,在那一刻方能解开心结或放下那份情感,让它成为你以后生活中的一份美好回忆。
影片中,Jimmy通过一段追寻过往之旅,串起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在脑中慢慢流淌着。
在终于来到Ami家乡的那一刻,一切进入停止状态,让过往的悲伤和遗憾在这一刻得到了尽情的抒发,让自己与Ami再来一次“相会”,在这次“期待”已久的想回中,和那些悲伤和遗憾能够说一声再见,从此往后依然想念,但更多的会回忆起过往中的美好时刻,在回忆中能够会心一笑……旅行,有时是一种找寻自我的方式。
整部电影,除了场景镜头外,我印象里全是男女主的大特写,简直可以算的上是一部大型的许光汉的侧颜写真集。
如果配点音乐,重新剪辑,又可以是不错的MV。
本片前半段发生在台湾,后半段的故事在日本,在日本这部分的旅程算的上是公路片模式(在剧本结构上,日本的故事由男主展开,台湾的故事视角从女孩的画册算重新展开,这个对应倒是挺妙),遇上一个接一个的人,完成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只身踏上旅程,到未曾去过的地方,路上遇到一些人,这应该是很多文青有过的想像。
本片虽然也有俗套狗血的爱情片标配元素——癌症,但只作为强设定背景也算没惹我反感。
日本的文化输出太厉害了,不仅是灌篮高手或者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岩井俊二的情书,连现在谈恋爱约会的方式都特别日式。
PS:“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这是雪国的开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高度还原了,很赞的一个场景设计。
但如果这个镜头衔接着女主留下的墙画,两者交叉剪辑,男主由此走进女主的心,而不是停留在“这是我梦中的风景啊”这层面就好了。
或许一位饱经沧桑、熟知世事的观众来看,会无可避免的觉得这部电影略显幼稚。
不过对于我这样稚嫩的人间来说,则恰到好处。
整个观影过程,我没有激动到浑身颤抖的时刻,但心湖始终处于愉悦的弧度。
一切都那么美好,宛如童年幻想。
我感觉和片中人物以及影片制作人,一起怀念着曾今,那段略有遗憾的美好时光。
“应该算是检视自己的旅行吧。
我想去很多地方,认识各种人,然后证明我可以做自己就好。
”情节有点老套,很多地方非常让人想要快进,巧合过多,多得令人不适……十八岁的男主纯情又幼稚,三十六岁的男主依然纯情也还是不成熟。
站在女主视角,我看到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动情,唯一动情的也许只有和大家相处这段时间下来收获的友谊和快乐。
这么来看男主完全是在自我感动,这部片子也更像是创作者的自我感动。
真的有这么纯情的男人吗这个世界上……因为女主的一句话拼命了十八年,说实现梦想才能见面真就不见面。
结尾就像是在为女主找补,用女主去世来展现她生前有多么地喜爱并且重视这个腼腆的台湾男友,非常不真诚的制作(个人观点……以上来自于电影还有半小时左右结束时写下的。
但接下来的倒叙是想说,女主是因为知道自己生病所以刻意和男主保持的距离?
站在女主视角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就算后面进行了交代回看一下也完全体会不到,把女主写得太浅了……还是不真诚。
“穿过了隧道便是雪国……”电影里的美景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旅行,就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才有趣。”“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人间骄阳尚好,风过林梢,彼时正当年少。“错过你的那些年”实际上是在《突然好想你》中审视、缅怀自己曾经“遇到你的那些年”。两段不同的视角以非线性故事结构组合的方式(类似《爱的成人式》),在光影交错中达成了“旅行的意义”。“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变。有的时候,只是检视自己走过的路。”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所有事情都有尽头,唯独思念没有。这时光,恰似我思念的模样。优秀的导演与演员相互成全,再加上出色的音乐和摄影,合力将一个俗套的故事拉了个涨停板。
2/5 这故事有拍2小时的必要吗?若没有这群演员,大概是一些亮点也没有。老掉牙的青春片桥段,台南相遇部分我是没能看出两人怎么相爱的。那些自以为金句的矫情台词听得我尴尬死了。
很平淡没深度缺内涵,把一个mv就能讲清楚的故事拍成一个集聚中日大牌明星的电影,看完难免觉得像是被喂了一嘴白饭,噎的很
(补标)在台南的solo trip,雨天心血来潮想去看电影,发现民宿对面就是全美影院。旅行就是因为未知才有趣,好应景。
节奏很舒服,有一丝《四月是你的谎言》的影子。
很低的期待却让我感动得不得了,拍得很不错,自然不做作,主演都很好。好难得,我能又被这样的故事所感动。可能是细节非常让人能够relate吧。南国与北国,青春与旅行,相遇与告别……|预感不会太好 还是点个想看
眾星雲集的💩一星給台日風景 一星給演員陣容…
《情书》的爱情片后代+1。非常老套的叙事掩盖了台南/福岛风光片以及许广汉的美丽。
看的香港许光汉路演场……嗯……旅游宣传片吧……导演很想致敬情书但真的不行
全是套路,没有感动。
有种不知所以然的土气。另外,现在日本小年轻男演员怎么那么喜欢用嘴演戏……
在这个娱乐快餐时代,已经很难欣赏到这样一部精心雕琢的精品。这个情感真挚、氛围浓郁的纯爱故事,让我这个中年人也想起那些远去的青春和梦想。尽管故事简单,但我还是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痛快地哭,痛快地笑,在这2个小时逃离工作和家庭琐事,收获爱和感动。这不就是电影的意义?
7.3 冬季,雪花❄️青春与你。
许光汉还是很厉害的,能在高中生和中年男之间自由切换,kaya也很好。Tour is self-searching.
日本人拍的也不能这么媚日啊……
很难说客观的打分,但多的也打不到,更少没必要。hkiff的时候就没抢,看预告觉得哪怕许光汉再帅,这一挂日式纯爱已经很难骗我进影院了。但还是大银幕看了,台南全美戏院看的。可以理解,可以原谅。本来专程过去只是为了买手绘明信片,没准备看这部。去的时候昨天最后一场普场已经放了半小时,第二天的场又赶不上,前台阿婆说电影就是在这里拍的,心说哪怕不完整也还是就在这里看看吧。散场时阿婆还专门进来给我们指男女主坐的哪两个位置。种种原因只看了后半场,进场的时候女主正在说“和我的家乡很像”。但感觉前半场重点情节都能猜个大概,感谢女主闪回线。心路历程:熟龄版许光汉好帅→原来是怀念初恋,但女主最后还是环游世界实现梦想了,也没有拖男主,很女力很好→好嘛又是生病白谎,果然还是在搞纯爱→旅游宣传片,ok,旅游宣传片。
日本人拍的爱情片真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相当无趣,但是许光汉真的太帅了,这三颗星都是给他的。
完全是光线古早绝症纯爱片,因为风光美景和演员配置(?)让其有了高配形态,能入围金马几个重要奖项,不知道内地那些纯爱青春糖水片们作何感想。
不懂为什么生病了就不能谈恋爱
救命 2024年了 谁还在拍这种绝症纯爱片啊 但是许光汉好帅Sos原来受众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