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我是迫切希望国产悬疑可以改掉千篇一律的梦想式结尾,这部电视剧,不管是从题材,还是表现形式来看,都跟以往的悬疑剧不同。
这种表现形式很难不让人参与其中,追随着剧情的推进,奈何时长实在是个硬伤,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紧凑的剧情不需要来凑时长,这我倒也同意,我知道这都是导演不注水的原因。
但是这种时长的桌面短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填补了我们观众对“桌面电影”的认知。
相比起传统的影视作品,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贴近的桌面,又似乎吸引着你去寻找那些潜在的讯息,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很难从中抽离出来,这是以往的电视剧所不能给我的,有时候,甚至会迫使我将排泄的欲望压下去,好来观看完整部电视剧,它又能提供给人一种很奇特的代入感,似乎这就是在你自己的桌面上发生的故事,这就是你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也很真实,虽然本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些类似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
最近被安利了一部优酷的悬疑短剧,作为资深悬疑剧迷,我要认真的跟大家安利一下这部剧!
之前《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掀起了今年悬疑剧的热度,我还在思考后面看什么剧的时候,就发现了优酷的这部《云端》,第一季一共九集大概每集15分钟,节奏快到你不敢倍速没有注水情节,短小精悍的网剧太适合碎片化时间追剧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大概讲的就是一个作家在收到一个神秘u盘之后,被迫参与了一场“死亡挑战”的游戏,在这场游戏里,他仿佛随时随地的被人监控,被人操纵着,从而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这是一部讲述“互联网隐私”和“人性抉择”的故事,在信息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每一个人都深陷网络的旋涡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发生隐私泄露的危险,而这部剧,也区别于其他悬疑剧集,场景的轮换被电脑桌面窗口代替,演员的台词更多的是以文字形式出现,整体的感观一定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体验!
“当你窥探地狱,你已身处地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即使没有知名的演员,也不妨碍剧情对观众的吸引力,认真推荐大家看一看
看前两集因为独特的剪辑方式还不太习惯,真正进入剧情大概是2.3集,慢慢被剧情吸引!
随着游戏开始,故事抽丝剥茧被展开,真应了那一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作家男主因为成功的欲望抄袭了一部未被发表的作品,因此获得功名利禄一跃成为知名作家,同时,收获自己的伯乐。
本以为一切就此顺风顺水,却在一次直播后被网上的不明人士威胁,逼于无奈,他承诺给钱,伯乐郑雄被拉入局中,最精彩的是两个人对质的画面,算是剧中的反转之一,却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人性本就如此,人与人之间,利益才是真正重要的纽带,纵然最后产生意料之外的感情纠葛,细细推敲还是有利益的牵绊!
剧中不乏一些金句,比方说,要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比方说那些揭示人性黑暗的台词,无不说明了这部短剧的暗黑色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人有时候并不自由,不仅是指肉体,更指精神!
怎么样控制自己,不被奴役,是一个好的命题,剧中男主作家为了自己的伯乐活下去,选择自我了断!
对他,也许这是最好的结果!
郑雄,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却也是第二部开始的缘由!
剧中,演员的表演整天还算平稳,只是某一些地方,让人觉得略显平淡,会让人有一点出戏!
比方说,男主作家,得知自己被朋友设计,他的伯乐,却也是让他走人歧途的幕后人物,在这一段和后面的衔接不够复杂,让人觉得情感转折不够真实!
毕竟现实的生活有时候比剧情来的精彩,来的复杂,来的深刻!
作为短剧,故事情节设计还算可以,有反转,有深度!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看这种短小精悍的短剧刚刚合适,毕竟有时候过犹不及!
观众也许对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剧集早就产生了厌倦!
(这里非一杆子打死,毕竟不是针对所有剧集,而是针对那些注水剧)!
优酷在选剧上有其独特的视角,从之前看过的《侠探简不知》《白色月光》可以管中窥豹,希望后续可以看到更多题材更多类型的剧集!
目前,《云端》第二部还在持续更新中,看完以后,再做评价!
首先!
好看!
很紧凑,很刺激前面几集非常刺激后面从把人抓了开始不讲武德啊游戏怎么能没有通关方法呢!
我觉得第一季完全可以搞成电影而且前面几集通过网络镜头来表现很过瘾值得一看的剧不过个人还是喜欢前半部分的叙事方法和故事情节男主虽然做错了一件事,但是这聪明的大脑和人格魅力很吸引,当然如果能不保持帅气会更好,男二演技不错很入戏,两个人的人性闪光灯始终保存,值得欣慰只想吐槽反派不讲武德,当然这可能是更真实,毕竟坏人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从喜剧角度来说肯定还是喜欢看干倒反派的结局吧然后第二季又开始了,如果反派是一个人的话会更有闪光点,变成团伙反派魅力会自然下降好啦光前面几集值得四星半!
喜欢!
第二季看完了😂不参与第一季打分哈第二季个人觉得狗尾续貂了………虽然我前面第一季说了,观众喜欢看打到反派这种戏剧性结局but…你这也太生硬了吧上来谁都知道是郑雄和黄歇对决再用电脑桌面来表达也没有意义啊……而且第一季的悬疑感紧张感完全消失不见……整部最悬疑的地方就是黄歇的女儿站起来那两秒了…………郑雄用同样的方式整黄歇,其中没有什么解密的乐趣也就算了……他还能整整个暗网???
看完的心情就像被他整的暗网成员的弹幕…WTF???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往往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更会令我们不由自主地背后一凉,因为这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存在。
网络,一个当下再熟悉不过的名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而我们可曾想过:自己在电脑前的隐私或许全部暴露在他人的眼皮底下!
很喜欢戏中的一句话:当你窥探地狱 你已身处地狱!
男主张言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抄袭,却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正所谓“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如果世上真有后悔药,想来此时的他多少代价也愿意承担。
I want to play a game ,这是小说原作者与张言的游戏开始。
被手握把柄就是不一样,从直播间的侃侃而谈到此时的卑微求全,每次的对话框闪现,都是对张言无声地折磨。
满满的讽刺意味油然而生,错综复杂的剧情又让人欲罢不能,本是“开启上帝之眼”的我们,似乎也只是幕后黑手推波助澜的看客而已!
物有阴阳,人有两面!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光鲜靓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人物,总是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在外人面前,即使是装的。
看完了第九集,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整个故事都是为一场暗网直播做的铺垫,实在有点出人意料,原本以为是杀人者的胁迫,没想到结果更匪夷所思。
追前六集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都很多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如果红色U盘中的《16》是蒙眼人杀死了16个人,他这么多年都没被抓到,为什么特别重要的杀人日记会被无缘无故放在张言的电脑包里。
要知道按照视频里的叙述他是从咖啡馆里无意间得到的U盘,之后才发现“里面有本小说,名字居然叫16,同行,我打开看了一眼,挺有意思的,也是悬疑故事,就是太过血腥了,看得人瘆得慌”。
当然,我一开始猜测的是,有人故意这样做,同样害了那个叫黄蝎的悬疑作家。
因为发布会的时候有相关细节。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蒙眼人要杀死那些人?
还用审判、罪人这种高高在上的字眼,好像他杀人举动是正义的,被认可的。
可实际上,从网页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被害人的身份都挺普通的,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他的审判依据令人生疑。
以及,审判抄袭者张言这个举动。
张言承认了自己抄袭,这一点没得洗。
他有野心、有欲望,借抄袭得了名利,得到了不错的生活。
这算不劳而获,应该接受法律制裁、道德批判。
但,罪不致死,更不应该被蒙眼人威胁——“你张言的杀人日记”,这就有点过分了。
当然,这个时候,剧情就进入了比较刺激的环节。
张言、郑雄都被拉到了蒙眼人设计的游戏里。
他们要想救人,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分析出有用的线索,并顺利通关。
这部分不难看出张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错,有点跟蒙眼人斗智斗勇的意思。
同时,也让故事的惊险刺激性倍增,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一开始,张言和郑雄处于劣势,必须足够冷静、理性,才有可能救出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
第一关,找对酒店,第二关,做出没有人员死亡的选择,救人,第三关,再继续找到移动的货柜车,救下被绑架的小宇(最早意识到小宇被绑架的人,也是张言,他通过文字判断出有这个可能性,就打电话给别墅物业求证)。
等到两个人都被关进密室,锁到电椅上,张言慢慢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甚至推理出了其他人的身份。
第三个疑问,游戏的结局到底会怎样?
这个问题刚开始没办法解答,等到看完第九集,至少能解释一大部分了。
尤其,得知郑雄是那个放U盘的人之后,就真的有种迷局解开的感觉。
原来所有人都是棋盘中的一粒棋子,张言是,郑雄是,连黄蝎也是。
当然,最惨的是张言,他是那个被郑雄挑选的继任“囚徒”,必须拉他入局,郑雄才能从暗网直播中脱身,而郑雄不知道自己早已经被算计,就算把张言坑进来,他也没有办法顺利离开。
而一开始让我心存疑虑的黄蝎,居然真的扮演着“蒙眼人”这个角色。
张言通过发潘多拉魔盒审判那里,发现了真正的问题,眼前播放的内容不是实时直播,而是蒙眼人提前做好的视频。
他的理由还挺充分,第一,茵夏不可能因为“裸照”的事来私信他;第二,茵夏发信息不用标点符号;第三,他和郑雄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流量和影响力,不可能占据那么长时间的热搜。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张言用激将法把黄蝎诱了出来。
他也猜到那些观看直播的人,都是赌徒,通过暗网下注,赌哪一个人能够活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游戏必须进行下去的原因。
当然,我还有一个觉得细思极恐的问题,既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暗网直播,连蒙眼人都只是棋子,那背后主使人到底是谁?
他的野心和权力也太大了,每次做局毁掉一个人。
这个人最后会不会被抓到。
云端虽然藏着秘密,但绝不是作恶者的法外之地。
另外,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通过蒙眼人对张言网络信息的分析、获取,我们应该警惕自己在网络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隐患,实在太惊悚了。
《云端》的节奏很快,张言这个人物的情绪处理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桌面剧的形式,很新颖,我第一接触这种形式,还是两年前看《网络谜踪》,一个父亲通过电脑、手机找回失踪的女儿的,抛弃传统的视听语言,用电脑桌面、手机屏幕、行车记录仪、监控设备页面等方式,来展现剧情,讲述故事,整体观剧感受还是比较新颖的,很容易带入自己的情绪。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斯嘉丽聊电影文/斯嘉丽我们在看推理悬疑剧时,很容易因专注解谜而忽视故事最后的意义,常将悬疑推理当成了释放压力的快销品,而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导致天朝早年并没有什么悬疑代表作。
但是今年播出的《沉默的真相》和《云端》,改观了我对天朝悬疑剧的看法。
01惊喜!
国产悬疑剧迎来上升期悬疑推理剧要有好的发展,除了一个奇妙诡谲的故事外,一定与创作者的自信心有关。
因为好的悬疑推理剧,一定会有深刻的批判意义,而是否有这个自信面对罪恶,揭露罪恶,这是一种能力。
无论是《沉默的真相》还是《云端》,都为我们揭开了罪恶的一角,让我们正视那些隐蔽的罪恶,背后的深意是值得尊敬的。
02傻吗?
盯着电脑桌面两百多分钟《云端》这部网络短剧,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艺术形式的外壳桌面剧。
电视剧里,蒙眼人通过电脑监控着男主角张言的一举一动,让观众以上帝视角观看一场绑架、阴谋、暗网赌博的故事。
这种虽然国外已有先例,但是国内首创的电视剧形式,让我实在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两季。
回想起来,我这是对着电脑,看了十二集的桌面啊,傻不傻?
虽然每集只有二十几分钟,加起来就是一部加长版电影。
03深度:影片主旨分析这个故事的核心问题,是一个跨国罪恶集团,通过暗网来进行线上赌博。
你赌博本来就犯法了,你还为了吸引内心丑恶的人加入,而制造了更多丑恶。
抓两个彼此有关系的人到直播间,让他们互相做选择,最后只能活一个。
场外观众下注赌直播间里人的生死。
这种刺激性非常恶心。
内心多么丑恶的人才会选择观看这种真人版的生死抉择?
在选择过程中会公开两个人所有的隐私和过往。
这是对人性最大恶意的践踏。
寻找隐私的手段,就是在网络上通过他们的朋友圈、微博、百度网盘、直播网站,iCloud等各种社交app达成。
触目惊心吧?
我才看了第一集,就把朋友圈里的照片都删掉了。
然后努力回想自己还曾经在那些地方发过家人的信息,能删的都删掉。
这是电视剧给我们的第一个警示意义: 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
虽然蒙眼人刘洋口口声声说,每个被拉到直播间被惩罚的人都有罪恶,但你不是法律。
中国是全世界法制最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法可依,依法治国,你凭什么代替法律来制裁别人?
你这就是私刑!
这是电视剧给我们的第二个警示意义:个人从来不可以凌驾法律之上,成为他人的审判者!
我们看看第一季的男主角张言。
他根本就是一个被暗网设计出来的受害者。
辛苦写作三年,养自己的女朋友最后无法坚持离他而去。
暗网把一份真实的杀人纪录放在他的包里,让他误以为是别人写的小说,抄袭以后发表。
他成名后暗网跳出来惩罚他,说他抄袭。
最终让他离开人世。
行罪恶之实的人,满口道德,这是最让人恶心的。
张言是这样,那其他的十几个被惩罚的人,有可能也是这样,只是暗网为了搬出来,刺激有恶趣味的人下注的筹码。
可能是在某个人身上成功赚到了钱,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越干越大。
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
这种罪恶的力量,是影片最触目惊心的存在,在影片紧张的节奏之外,不要助长这种罪恶,是影片在第二季的主旨之一。
这是影片的第三个警示意义:为了利润,资本能做出的罪恶行径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如果说第一季主要在于解密绑架案和抄袭案,赌博暗网的可怕。
那么第二季在为大家打掉暗网之外,还揭示了更重要的一点:当你放下内心隐秘的欲望,你就可能成为促成罪恶的帮凶。
假如暗网赌博没有人参与,还会有资本注入来营业暗网吗?
不会。
市场只会在需要的地方产生。
正因为有人有偷窥、猎奇的丑陋心思,才会促成赌博暗网的如火如荼,才会让他们不停停地寻找能执行这一切的人,所以每一个参与赌博的下注者,都是帮凶。
这是影片的第四个警示意义:放纵自己内心的隐秘的丑陋,有可能会促成无法挽回的罪恶。
总结无论是从形式上的情节紧张,环环相扣,还是从意义上的发人深省,《云端》都是11月你不可错过的国产好剧!
国外的《网络谜踪》和《解除好友2:暗网》这些桌面电影,当年观看以后颇为耳目一新,很喜欢此类题材。
得知国内首部桌面短剧《云端》上映,去看了几集,总体很惊喜。
故事很有悬念,知名作家张言身陷丑闻,而他的电脑居然被人监控了,一步步陷入连环杀人案。
剧情足够抓人,但更吸引我的还是剧里的叙述方式。
第一集开篇就是电脑开机,然后出现输入密码的界面,代入感超强。
电脑和手机里的内容,可能是当下大众最不愿示人的部分。
想了一下有人窥屏自己的电脑,我已经紧张的用脚趾抠出一个迪士尼乐园了。
全剧的内容大多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各种信息源切换处理的也很巧妙,各种碎片式的信息交织在一起。
蒙眼人破解了张言的账号密码,登陆到他的网盘,网盘中一个文件夹存满了张言和前女友茵夏的合照和视频,从中获取了很多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蒙眼人用张言的信息做思维导图,从而画重点这招,让人毛骨悚然。
一步步的揭开了张言的种种过往,还有他现在面临的危机。
屏幕上展示的一切,由蒙眼人这个“窥探者”操纵着,同时,也接受着剧作的屏幕之外,所有观众的窥探,这种双重窥探是《云端》里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方面观众作为窥探者,感受着窥伺他人生活中最隐秘部分,这带来了紧张感。
因为窥探感,剧集自带“暗”的属性,关注点始终落在不足为人道的秘密,和人性的复杂晦暗,比如张言其实是一名靠着抄袭成功的失败作家,藏在小说之后的连环杀人案……
观众不再是剧中故事的旁观者,甚至本身就和电脑屏幕背后那个未曾露面的角色重合了。
时而是窥探他人隐私的偷窥者,时而也会带入张言的困境去设身处地,或是充当“侦探”的角色,自己去分析剧情和案件的走向。
因为,屏幕就在面前,尤其是用电脑看剧的时候,剧里的内容实在离我太近了,代入感比一般的电视剧强的不止一星半点。
张言和郑雄带着各自的秘密一同营救婉儿,通过电梯难题的考验之后,婉儿虽然获救,张言和郑雄却遭遇了绑架。
两人都被拉入蒙眼人的游戏,他们面临了一系列难题。
强迫做两难选择的这段,很有《电锯惊魂》“I want play a game with you.”那味了。
这段戏也很有意思,视角先后切换为聊天室里观看监控的人、绑架者和被绑架者本人。
首先是聊天室里的人,用各种语言讨论着已经被预告的监控直播,催促直播快点开始,然后展示了聊天室里实时转播的情况:张言和郑雄被捆在椅子上,各自被困在一个空房间里。
接着空房间的投屏亮起,投屏直接向被绑架者和聊天室的看客们展示着更多的信息。
戏剧感强,矛盾冲突很是激烈。
《云端》给到观众极大的信息量,凶手蒙眼人的线索,张言和郑雄两个人物的动机,全部藏在大量冗杂的信息中,随着剧情推进,故事背后真相才逐步浮出水面。
用桌面呈现信息不仅清晰,而且非常有效率,每一个画面能够承载的信息都是普通镜头语言的数倍以上。
和影视剧中著名的“打破第四面墙”一样,让人觉得桌面剧是个不错的新尝试。
剧中蒙眼人绑架张言和郑雄后,正是利用信息舆论的作用,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着他们最不愿面对的隐私,逼迫他们按下座椅上的按钮做出选择,一步步击破心理防线,达到杀人诛心的效果。
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甚至开始自相残杀。
本剧对于“网络”的双面性展现的尤为深刻,网络在给人带来加倍便利的同时,也在放大着人性中无知和暴戾的一面。
网络有风险,发言得慎重。
——————————————微信订阅:cmf2015 ,分享有意思的电影相关
有没有姐妹像我一样,看到喜欢的剧或者电影就喜欢重复看好几遍,我今天追了一下《云端》第二季之后我只想说,我必须再二刷一遍!
真的是好看啊!
作为一个资深悬疑剧迷,我真的太有发言权了!
这部剧目前在我这评分至少80!!!
(接下来我的发言有一丢丢剧透啊大家谨慎观看)我看第一季结尾的时候太气了,我以为那个受害者死了,没想到第二季给我来了一个惊喜的大反转!
我太爱导演和编剧了。
这部剧是我看过的悬疑题材中,不是为了故意制造悬疑与冲突而故意去设定一些有的没的情节来糊弄观众的,因为这部剧每集只有15分钟,你绝对看不到任何想要快进的片段,简直是一部全都是浓缩精华的悬疑短剧,终于不用在追剧的时候打开二倍速模式了!
我记得两个人在审判室对峙的那段,深刻的刻画了底层人性,其实剧中很多的内容对于我们普通人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样一部有内容又有内涵的剧,不火没天理好吧最近想看剧的姐妹们,强烈推荐优酷这部《云端》超值!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时隔两年,导演老算带着一部“桌面短剧”向观众走来了。
2018年,他的网剧处女作《疯人院》于优酷上线,连播两季,反响不错。
至今,还有人在他的微博下追问《疯人院3》的具体情况。
谁料想,《疯人院3》没等来,却等来了《云端》。
11月2日,《云端》于优酷上线。
虽然同为悬疑剧,它却与《疯人院》差异颇多。
一来,这是一部桌面剧。
所谓桌面剧,就是抛却传统的视听语言,将诸多剧情点以“电脑桌面”与“手机屏幕”的画面形式来展示的一种新玩法。
就像老算在微博说的那样,“让视听语言的传统手段都回到教科书上躺好。
”2018年上映的《网络谜踪》就是部桌面电影。
二来,这部剧时长更短、集数更少。
《疯人院》两季24集,每集大概50分钟。
《云端》两季则只有16集,每集15-20分钟。
算下来,这个体量更像是一部加长版悬疑电影。
虽然以前看过国外这类型的作品,但笔者看片时还是被《云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
“国内首部桌面短剧”的旗帜没有被推倒,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担忧更不曾出现。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故事堪称电影级别。
可以说,当初看《疯人院》的惊喜,又回来了。
提前看完前6集,影视独舌揣着颇多疑问对《云端》导演老算进行了一次专访。
要做就做到极致在艺术创作中,创新向来是一个高频词汇。
影视行业也惯于将“创新”放到首位。
当然,绝大多数的创新,是向前迈了一小步,真正能另辟蹊径的作品总是少数。
去年,是互动剧的天下,《隐形守护者》算是其中翘楚。
今年,《云端》或将引领桌面剧的潮流。
不过,潮流也不是那么好引领的。
桌面剧这一形式,别说在国内新鲜,拎到全世界也都算前沿。
往前捋一捋,大抵也只有《网络谜踪》《解除好友》两部电影算得上此中前辈。
倒是今年隔离抗疫的客观情况,让有些表现当下居家生活现状的海外剧集如《舞台剧》《保持联系》采用了桌面剧的形式。
谈起对桌面剧的初概念,老算讲了个“远程装电脑系统”的故事:“有一次,我的电脑坏了,怎么也修不好,就上淘宝找了个维修服务。
他远程操控着我的电脑,我就看得很入迷。
一直盯着他的鼠标,揣测他下一步点哪里,做什么。
我就在想,这其实也是一种形式。
”后来,《网络谜踪》上映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填补了老算对“桌面电影”的认知。
相比起传统的影视作品,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能提供一种很奇特的代入感,满足人的窥探欲。
“我看《解除好友》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想去点他的音乐播放器,看他听什么歌。
”也正是基于对桌面电影的兴趣,当优酷和片方拿着创意来找他的时候,老算没多想就应了下来。
用他的话来说,没想到国内网站能有如此前瞻性的想法。
毕竟,从视听语言的创作方向来说,这是一次难度颇高的挑战。
不过,两者之间也有分歧,老算的想法更激进。
“大家最初想采取实拍搭配桌面来拍摄 ,还是要保留些传统的视听语言。
我说要做就做极致。
运镜也好,特写也罢,能丢开的全部丢开。
其实我们最初想的更绝,就结合剧情把现实时间和戏剧时间统一起来,做一个纯桌面,让物理世界和剧情世界完全贴合。
”然而,这个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决了。
流媒体时代,庞大的信息流翻涌滚动,观众的目光很难长时间留存在某块地方。
基于此,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就像打开微博你总会看到热搜或广告,《云端》也将很多关键信息变成了滚动形式。
毕竟,这届观众最善于“找彩蛋”。
“我读书的时候,看过一篇‘道格玛95’的报道。
当时觉得很酷,后来入行才发现,所谓的‘回归影像本身’多少有点噱头意味。
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其实也暗含了很多‘道格玛95’的创作思路。
没有任何的修饰,就让你回归到一种极致的真实。
”既然决定要往极致里做,旧有的美学体系就要被全部抛却。
《云端》里,所谓的美感构图是没有的,取而代之的是粗糙的真实。
电脑桌面也好,手机屏幕也罢,甚至连行车记录仪都那么真实。
不同变换的载体,不仅不会让人目不暇接,反倒更容易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将观众拉入其中。
可以说,只要你适应了、陷进去了,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跳出来。
不拘泥于传统的“桌面”,也是《云端》最难得的地方。
《网络谜踪》《解除好友》这些前辈,更多的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做手脚。
但《云端》则将电脑桌面、手机屏幕、行车记录仪、酒店监控等媒介灵活搭配起来。
这些搭配不是盲目炫技,而是完全为剧情服务的。
“我们拍摄的时候就注意到,不同软件或不同媒介搭载的影像品质不同。
就像开篇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就是按照真实的发布会来布局的。
到了视频通话那一块,拍摄主体就变成手机了,这时候的画质一定有所缩减。
但恰好是这种画质的损失——噪点也好,模糊也好,它实际上是更能把观众拉进去的,你会相信它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去发生的。
”老算道。
要扎实剧本,更要专业制作“弥撒斯神睁眼时,偷窃谷物者,施以利剑审判。
”悬疑作者张言(孙睿 饰)空有一腔热情却得不到市场认可,穷困潦倒、前途未卜。
最后,连女友茵夏(陈秋伶 饰)都离开了他。
阴差阳错间,张言得到了一个红色U盘,里面有一部尚未出版的小说手稿,详细描写了一场连环杀人游戏。
张言“发表”了这部小说,他一夜成功,摇身变为文坛新星。
就在此时,一个蒙面人找上了张言。
他说小说里的“幕后黑手”就是自己——哪有什么小说手稿,不过是自己的“真实记录”。
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这是《云端》的故事概念,也是这部剧最为抓人的地方。
说到底,剧集是剧本的艺术,本子不好,形式再创新、导演再炫技也不能长期留存观众。
这一点,老算一开始就清楚。
所以纵然这部剧的形式如此另辟蹊径,他还是不想只做一部“搞花活”的影视剧。
“桌面剧6集是一个瓶颈。
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只注重桌面切来切去,不给一些新鲜的刺激,观众的代入感就会消解。
你无非就是看他怎么闯关,所以我们就赶紧跳脱出来。
”《云端》第一季的编剧是叶小白,第二季则由老算和他创作《疯人院》时的小伙伴共同操刀。
在老算看来,悬疑剧的剧本悬疑感必须要足,能摆出来的冲突必须全摆出来。
“不管你是看本格也好,还是看写实派推理也好,悬疑剧创作者都得长期浸泡在悬疑推理中。
你没有长期的累积,你做出来的东西就味道不正,就太想象了,这个东西落不住。
”不过,只有剧本还远远不够。
《云端》的难点主要在制作上。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不过是“电脑桌面”向“手机屏幕”的切换,但实操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影视作品是假定性艺术,它构建的是戏剧空间;而桌面剧则打破虚构,将“楚门世界”与现实世界接壤。
“桌面剧最难的就是图层设计,这可能更偏重于技术流。
荧屏上不可能只显示一个页面,就像你平时用电脑时,可能一边开着视频一边敲word。
所以就要把整个桌面做出来,算好窗口切换的时间,因为你没有任何剪辑点。
而且演员还得去表演,处理起来就很麻烦。
”幸好,老算自己就开了家影视后期公司。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就自己来做。
比如,剧中郑雄(江奇霖 饰)开的直播平台洋葱皮软件的页面就是老算自家的影视后期做的。
最不好处理的,是关山市的地图。
这是一个“网络建城”的过程。
所有的规划都是虚构的,衣食住行都得考虑清楚。
“后面我们下班后,大家没事就分批回去编街道。
这边弄家牛肉店,那边搞个服装城,然后在地图上编好名字。
这实际上比你现实搭个景还要累。
”现实搭景,要找美术指导;网络建城,就得找程序员。
这是一项浩大的代码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工种来完成。
但很多时候,“码农”似乎与影视行业有点不沾边。
老算表示,“其实这就是习惯差异。
他不理解你,你也不理解他。
程序员的理解是做一个能使用的东西,但我们的重点是呈现一种有逻辑的视线牵引,有没有bug不重要。
两者就得不断磨合。
”既然要在技术层面下功夫,那就把观众熟悉的地方推到顶点。
比如声音的妙用。
常看恐怖片的读者知道,开不开声音是两种体验。
倘若你关了声音再开上弹幕,那惊悚电影也就成了搞笑电影了。
以伪纪录片形式来破题的桌面剧也是如此,虽然撇开了传统的视听语言手法,但老算创作时发现,虽然没有摄影机,没有推拉摇移跟,声音还是好用的。
“声音对渲染氛围、聚焦情境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拍摄中,我们不断地调整声音效果。
键盘打字的声音,鼠标敲击的声音,甚至鼠标垫滑动的声音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原。
”顾了“大行”,也不能忘了“细谨”。
《云端》里一些小细节也给人带来了颇多惊喜。
比如,张言电脑屏幕上的那些资料。
倘若观众观察细致,不仅能看到熟悉的东野圭吾,还能看到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这同样出自于导演的最初设计,老算觉得,写悬疑小说,尤其是写这种反社会悬疑小说的作家,总是要看些关乎体制、关乎人性的书籍的。
“可能他看不明白福柯的书,但他一定会去试图理解。
其实这也是一种丰满人设的手段,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人存在。
就像传统影视剧,你在主人公家里摆上两个熊,观众就知道他很有童心。
到了这个剧里,就变成了他的桌面上有什么。
一个道理。
”剧本扎实了,制作专业了,细节谨慎了,《云端》的悬疑味就溢出来了。
准备工作一完善,这场“猫鼠游戏”,只消露出只鳞片甲,也就可以不费周折地将观众拉入剧中了。
“我不是很看重流量”老算说,《云端》火不火他并不太关注。
甚至创作之初,他就做好了冷门的准备。
首先,这部剧太“硬核”了,观众不一定能轻易接受。
事实上,何止是观众有接受难度,连平台见到定稿剧本的时候,都有点难以理解。
平常的剧本比较偏文学性,桌面剧的剧本更像是一个技术产品。
“我们大量的描述都是这个窗口弹前面,那个窗口挡后面。
因为我得告诉制作团队,目前的图层关系是怎样的。
当时平台还问我们要不要调整剧本。
”他笑道。
除了“不说人话”,这部剧还硬核在剧中时间上。
去年优酷的《长安十二时辰》颇受好评,整部剧的故事都限制在一天之内。
《云端》的时间则更加短暂,第一季只有几个小时。
“常规的影视剧能说三日后,但这部剧不成。
你怎么表现三天后呢?
总不能钟表转三圈。
你要连续不断地去轰炸观众,让他看到时间在一点一点流失。
我们在编创的时候就在想,每一个几分钟该如何调动观众的紧张感,但也不能时刻保持那种高冲突性,有时候是暗潮涌动的,有时候是铺垫暗度陈仓的,有时候是迸发出来的。
不同的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其次,整部作品的投资才1000万,在如今的影视行业中属于腰部作品,就算没多少流量也可以理解。
“我并没有考虑太多,更多的是将这部剧视为拓宽视听语言手段的尝试。
”“其实一千万做两季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科学的配置。
毕竟你得对资方负责,你死气白咧要下来几千万做一个小众的片子,那也没意思。
小众作品更偏向于探索性,大众作品更注重娱乐和商业性。
《云端》有点夹在中间的感觉,它可以为业内人士去试探一种新可能。
”作为一个热爱悬疑片的创作者,老算始终认为,悬疑剧应当是纯粹的。
这也是他从两季《疯人院》的播出情况和观众反馈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
“我总是觉得,这些百年以来划分而成的不同类型,是有道理的。
它不是说我今天一拍脑门,这是悬疑要有一个类,然后科幻要有一个类,突发奇想拍出来的。
实际上它是从观众的角度对市场有一个指引。
”好的作品不是复制出来的。
现在行业内流行着一种因果倒置的概念,一部作品成功了,是因为它“撒糖”了,或者它“卖腐”了。
只要你找准这几个点,就能复制出另一部成功之作。
“我觉得这可能有点搞反了。
任何类型的作品,想要成功,你必须足够真诚,把作品做到极致,而不是说,整个套子把什么都套进去。
那会是一个很扭曲的东西。
”不过,做到极致并不意味着要做“空中楼阁”。
纵然悬疑剧的第一要义是要精彩要酣畅,但老算还是想通过《云端》阐明点现实意义。
这部剧最早叫做《云端囚徒》,囚徒二字揭示着剧中情节,更旨在道出如今互联网上的暴戾现象——三人成虎、人肉搜索、饭圈侵袭等等。
舆论翻涌,“审判者”亦是“囚徒”。
网络是便捷的,网络更是危险的。
这是笔者看剧后的第一感受。
抛开创新形式先不谈,单从内容层面来说,前几集故事就已使人毛骨悚然。
虽说流媒体时代“信息泄露”早就成了一种常态,但当一环套一环的陷坑挖好的时候,想必没人能保持乐观。
互联网没有秘密,这大抵就是老算想拍这部剧的核心目的:给习惯网络的现代人,增添些安全警示意识。
出于对悬疑领域的热爱,老算后续还想做一部比较纯粹的恐怖剧。
当然,不是《疯人院》第三季。
毕竟,《疯人院》只能算有一点恐怖元素,恐怖并非贯穿其中的主线。
“放眼整个亚洲,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几乎都有自己的恐怖片,唯独咱们没有,是一件特别令人遗憾的事。
你总得做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想做的事情。
”他说。
要是没有最后3集就强烈推荐了
就那样吧
居然还能这么拍,我喜欢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
完全是《解除好友》的拍摄方式,这种类型的拍摄手法我看过3部电影,《解除好友》3星,《解除好友2暗网》1星,《网络迷踪》2星。这部电视剧,与上述3部相比,无论新意还是紧张度上都是落了下风。一共2季,我都粗略的浏览了一下,看不太下去。1星,不推荐。
看不懂
但是没啥感觉
类似解除好友那种桌面电影,一直显示电脑桌面的拍摄方式,应该算是国内独一个了。剧情方面还不错,有悬疑,很吸引人,还有一些笑点哈哈。
要是本剧出在《网络迷踪》之前我能给五星...
欲乘“电脑桌面电影”体裁之东风,难驭网络深层之奥秘。虎头蛇尾,论剧情构建和推理而言,只能算是个半成品,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桌面剧”。
bug不少 但是总得看还不错
还好
“你忘了,这里是在中国,世界上治安最安全的一个国家”,在那样的处境喊出这一句,不尴尬嘛?
半个虚假安利 虎头蛇尾的不好看
看的有点累,第一人视觉,算是尝试吧,剧情不算复杂
这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法治国家
创新短剧,剧情逻辑很缜密,前六集的反转都很厉害,后两集的设置更小众了,或者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外,不太明白,但是依然是本年度最惊喜和意外的国产短剧!
前面几集全程高能,在有限的短剧时长内做到了事件清晰人物关系清晰目的清晰反派目的清晰的确不容易,包括节奏审美对于短剧来说非常好了,但后面几集高潮部分垮掉,毕竟前面埋了那么多坑有点填不了,第二季不想看了。
张言接不住奇霖哥的戏啊作为网剧来讲 可看性可以了
不是我的菜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