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整天的疲惫后,昨夜夜深在宾馆打开电脑看完《奥利最开心的一天》,观后感用“愉悦”二字形容再合适不过。
这部去年获得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的电影不是“技巧”的胜利,而是宜人的“观念”的胜利。
“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主席玛尔特·克勒尔在颁奖词里说:“这部影片让人意识到幸福并不一定需要金钱、成功和竞争,具有不可思议的独创性。
”  我喜欢那些逃离叙事桎梏的电影,像在剧情的进展中,故事和摄影机纷纷走神,魂游象外。
安东尼奥尼曾在《奇遇》的故事讲到一部分后,女主角神秘消失,我们以为电影是关于一个寻找的悬疑故事,结果它无心于此。
有人消失于荒岛,有人迷失于舞会,现代人被包裹住的情感像被摄影机拔下遮羞布,逐渐显露出那隐秘的残酷与失落。
或者在安东尼奥尼另一部《蚀》那永载影史的结尾里,摄影机“厌倦”了主人公,飘到街道上注视着马车、树木、护士、斑马线、建筑材料与水桶。
导演驱逐了两个主角,电影厌恶着完整的故事,每每回味总叫人兴奋、着迷。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也散发出这一类影像的气质,一开始看似是属于拳击手的励志片,但拳击手奥利陷入恋爱,无心世界拳王腰带。
电影偏爱情人间的微笑与散步时的轻松场景,而对塑造奥利通向成功之巅的人造风景显露出轻蔑的神情。
取得世界冠军不再是正经事,和情人散步才是。
于是电影突破故事的包装,它摆明手段高举起自己的观念。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摄影机反对摄影机的“谎言与肮脏”,身体关于减重的反抗,面包抗拒银匙的闪亮。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世界这么多的影像都在鞭笞你“更高、更快、更强”,《奥利最开心的一天》则仿佛带你和情人远离通往罗马的每一条大道,在没有钢筋水泥与车辙的幽秘小径上,发现和你一起散步才是正经事。
微信公众号:董肥楽影像观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黑白的胶片影像,时光倒流回1962年的芬兰。
奥利·马基(亚尔科·拉赫蒂 饰)是一名拳击手。
那年夏天,他从芬兰乡下来到首都赫尔辛基。
全力备战全球轻量级拳击锦标赛。
目标是打败世界冠军,成为芬兰的民族英雄。
他的经纪人全力造势,媒体大肆宣传。
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收获盛名与财富。
奥利要做的就是减重和集中精神训练。
本该心无旁骛备战的时候,他陷入了爱情。
爱上了和他一起来的赖亚(乌娜·艾罗拉 饰)。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这场看起来至关重要的比赛。
影片没有过多着墨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
更多的是奥利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
黑白影像如一支温柔的笔,细腻地勾勒。
和赖亚在乡下骑自行车。
(芬兰人民的自行车载人在前座!!!
)(看电影长见识系列)抛下训练的一切,回到乡下见赖亚一面。
在河边打水漂、在河边亲吻。
临走前求婚成功,有了孤注一掷的决心。
全心备战,减重训练。
在树林里像孩子一样奔跑着,手里的风筝悠悠地升起来。
奥利也是凡人。
他可能不陷入爱情呢?
如同像奥利在闪光灯下的不自然与笑场。
影片平实的笔触、温柔的镜头。
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一种矛盾的呈现。
和恋人在池塘边打水漂与赢得一场拳击比赛,哪一种更令人觉得幸福?
实质意义上,导演并非着意在此。
这不是一部「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电影。
赛后记者问他,怎么看待这场比赛。
「我打过的最轻松的一场比赛」奥利对这场比赛轻描淡写。
如果这部电影对拳击比赛的关注程度。
电影除了把很多镜头给到奥利。
还有当时的芬兰社会面貌。
在后台偷偷哭泣的美人鱼演员。
处事圆滑、头脑聪敏的经济人为了生计的狼狈。
赢了奥利的比赛冠军,在胜利的晚宴上的落寞。
达官贵人才是这场比赛的主角。
奥利是一个打了很多场业余赛的拳击手。
一颗被上流社会支配,任意调遣的棋子。
镜头中的他总是比人矮一头。
在富豪家里被轻蔑的眼光侮辱。
仿佛脱光了衣服站在聚光灯下。
大街上的巨幅广告就是巨大的讽刺。
成功人士?
他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人而已。
他和赖亚在一起,才感觉到自在。
电影不是「技巧」的胜利,是「观念」的胜利。
也许是取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的原因。
评审团主席玛尔特·克勒尔。
这部影片让人意识到幸福并不一定需要金钱、成功和竞争,具有不可思议的独创性。
导演尤霍·库奥斯曼恩的电影长片处女作。
观影体验用「愉悦」两个字形容最恰当不过。
想当初经纪人对他说。
全力以赴地赢得比赛,然后你就可以骄傲地说,1962年8月17日,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影片最后,奥利带着赖娅溜出觥筹交错的酒会。
戴着他们俩人订做的对戒。
上面刻着「赖亚和奥利 1962年8月17日」。
赖亚歪着脑袋对他微笑。
1962年8月17日,还是奥利最开心的一天。
迎面走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赖亚问,「我们将来会和他们一样吗?
」在人生漫长而幽秘的小路上。
发现,和你一起散步才是正经事。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这部电影是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也是去年戛纳电影节上的参展影片,收获了一种关注大奖,导演在此之前只拍摄过短片,为了这部作品,筹备了足足六年时间,得奖上台时,喜极而泣。
顺便吐槽一下,最近资源怎么都尽出戛纳?
柏林哭晕在厕所哇。
借用豆瓣的电影简介:1962年的夏天,奥利·马基全力备战全球轻量级拳击锦标赛。
从芬兰乡下来到繁华的赫尔辛基,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收获盛名与财富。
此刻,奥利要做的就是减重和集中精神参赛。
可是,问题来了,他爱上了赖亚。
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段关于爱情的回忆,美好得让人哇哇叫。
第一:“出什么事了?
你还好吗?
”“我也说不清楚,教练,我觉得恋爱了。
”对于奥利来说,这是他等待了多年的机会,一个成就拳击事业巅峰的机会,那将会成为他人生之中最开心的一天,但是他需要安静下来、集中精神,专注于比赛的准备,还有减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满脑子里都是那个可爱的女孩儿,即使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无数个镜头对准着他,闪光灯铺天盖地,但他的眼里只有赖亚,那个站在旁边静静关注他的赖亚,他的视线根本无法从赖亚身上移开,所有的记者、所有的采访、就连比赛的对手——世界拳王,都是浮云。
那些曾经他渴望的一切,在这一刻,甚至比不上赖亚的一个眼神。
上帝,这真的太浪漫太可爱了,那种青涩而忐忑、浪漫而悸动的眼神交换,简直让人想要哇哇叫。
第二:“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
”“不可能没什么。
”“我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因为你不在。
”奥利知道这场比赛的重要性,他也知道这是自己整个职业生涯渴求的机会,但所有的所有,在赖亚回家之后留下的空档面前,都只是一片虚无。
他只想要站在赖亚身边,和赖亚一起打水漂,和赖亚一起扶着自行车散步,和赖亚一起闲聊着。
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再重要的事情都仅仅只是一个瞬间而已,那些瞬间都比不上那个女孩儿,那个可以和自己陪伴走过一生的女孩,瞬间和一辈子比起来,这个选择很简单。
“你会嫁给我吗?
”“你会赢得世界冠军吗?
”“我当然会了。
”“好,那我就嫁给你。
”上帝,这对小情侣简直让人融化,看着奥利和赖亚在湖水边打闹,所有的烦躁、所有的不安、所有的忐忑都消失不见,那发自内心的笑容,犹如奥利在树林里发现的风筝,又高又远,就这样飞了起来。
第三:“如果我输了,那怎么办?
如果人们发现,我根本不是宣传里讲的那样,怎么办?
如果你也对我失望了,那怎么办?
”“我从未要求你什么,又怎么会对你失望呢?
那些失望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愚蠢的幻想,你不比为他们负责。
”1962年的芬兰,我不清楚历史上真实的芬兰是什么模样,但是在导演的镜头底下,却呈现出了一个缓缓走出泥沼的社会:化妆成为美人鱼,提供人们娱乐玩耍的女孩,在游人离开之后,坐在化妆室里默默落泪,摘下自己的假发;为了比赛咄咄逼人的拳击经纪人,却带着三个孩子在暴雨之下,上门低声下气地恳求赞助商的帮忙,度过拮据的生活难关;那场拳击比赛中获胜的世界拳王,在庆功晚宴上,却只是有钱人们的奖杯,提供展示,提供观赏,仿佛被关在动物园铁栏杆后面的猴子……在当时的社会之下,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对成功的渴望,渐渐让人们忘记了生活本来的快乐。
到底是赢得一场拳击比赛重要,还是和自己心爱的姑娘亲吻重要?
到底是开创事业的全新高峰重要,还是和自己一生的挚爱携手度过终生重要?
这从来就不是一场拳击比赛,也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人生的抉择。
“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容易的一场比赛。
”在输掉了冠军争夺战之后,奥利如此说道。
这同时也是他人生之中最开心的一天。
第四:浪漫,琐碎,动人,可爱。
谁告诉我,芬兰人害怕亲近,就连公交站等车都要保持两个身位的?
谁告诉我,芬兰人天性寡淡,不善言辞,拒绝表达自己内心思绪的?
骑着单车在乡下崎岖的道路上颠簸,站在屋檐底下躲着暴雨,被遗忘在厕所的孩子,拍摄封面照时弥补身高劣势的增高凳,尴尬到令人手脚蜷缩的纪录片采访……整部电影洋溢着一股萌动可爱的浪漫,嘴角的笑容时时刻刻都挂着,那种淡淡的温暖犹如明亮的溪水,潺潺流过,折射金色的阳光。
电影采用了黑白画面的质感,真实呈现出了那个年代最为质朴、最为简单、最为纯粹的一段情感。
突然就想到了那个讽刺意味十足的问题,你幸福吗?
在电影的最后,真实的奥利和赖亚从镜头里走过,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依旧相爱着。
1962年的夏天,奥利·马基全力备战全球轻量级拳击锦标赛.从芬兰乡下来到繁华的赫尔辛基,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收获盛名与财富.此刻,奥利要做的就是减重和集中精神参赛。
可是,问题来了,他爱上了赖亚… 发生了种种事情,输掉了比赛,一切都失败了,但却让奥利发现了平淡生活的美好…生活复古的黑白风,很喜欢看这种文字气息浓重,没想到是一部新片.资本家和经纪人想把他塑造成英雄,急于求成,让原本应该是61公斤级的奥利被迫减到57公斤级,导致比赛惨败,走向低谷.情节整体都很讽刺又极具有张力,只是结局仓促了一些。
导演视角厉害,以小见大。
故事以奥利的个人视角为情感基点,以负面主角的方式写出,折射出个人在集体荣誉面前的情感追求.首尾呼应的剧情强调了平凡生活的美好.导演选择黑白增强复古质感,让剧情更有代入感;几处描写人物心理的场景,是点睛之笔,让整部电影鲜活起来,这是一部令人惊喜的文字风电影…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很奇妙。
一开始琐碎的生活片段加上快节奏的叙事和剪辑,整个体验特别像过年在家面对流水席般亲戚的质问时候的状态,代入感很强。
女主陪着奥利训练,从陪伴到离开,过程失去方向到找回状态,应该每个男人都会有这样的一段经历。
等到他回到小镇和女主骑自行车和打水漂,节奏和呼吸都稳了下来。
折服于导演和摄影的精准把握,质感把控的如此自然和细腻。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奥利输了比赛在休息室被要求拍摄时,不爱出现在镜头前的他第一次主动拉着教练一起拍纪录片最后一个镜头,摄影助理拿起夸张的灯照在他们俩脸上,奥利和教练被强光闪的有点睁不开眼。
相对比起其他略带阴暗和忧郁气质的画面,最后这一下显得很特别,很有意思。
越来越喜欢这种不着痕迹的影片,看着太舒服了。
在我看来,虽然对黑白剧是有这感觉哥特风艺术的,但是这部剧不是,演绎的那份青涩且覆盖整个电影的爱情让人们看着却无法联系起这是个拳击手的故事,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渴望一份这样的剧情,比如我在擂台为着荣誉为着这个家在战斗,拼搏,连击下的热血挥洒,让太下的她,是多么痛苦,台上是汗水台下是泪水,不算凄凉但看着人们揪心,不算热血因为台下的她,眼神早已浸湿泪水,当最后的一个拥抱,蹦发着一切的感情,很多人说这部剧很槽,有些人说没懂,那我只能说你们没去体会这部好电影,我相信很多个细节的感触会吸引大家的,看完后我相信也是你们最开心的一天。
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完全不以胜利为目的的搏击题材电影——甚至可以扩大到所有运动题材……也好,实力就是如此,哪来这么多的奇迹?
不过有些人过度解读到仿佛追求胜利的反而有错那就呵呵了。
手持摄影纪实风格,叙事上也朴实到极致,台词几无雕琢修饰。
几场水边的戏很美。
结尾简单从容得真好。
朴素的黑白镜头,导演没什么野心,讲的就是一个叫奥利的逗比拳击手赶鸭子上架参加的一场稀里糊涂就输掉的拳击赛,输掉之后奥利还念叨着“他出拳我都看不清”,然而奥利依旧是最开心的,因为有个能伴他余生好姑娘爱着他,像输掉世界冠军这种小事就让它过去吧,导演讲的不是励志,讲的就是生活本身啊。
《奥利最开心的一天》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的夏天。
这个夏天,奥利·马基从芬兰乡下来到繁华的首都赫尔辛基,全力备战全球轻量级拳击锦标赛。
这是对他而言无比重要的一场比赛,他将要对战的是世界冠军,他的胜利将把这一荣誉带回芬兰。
在这场比赛之前,媒体大肆宣传,经纪人全力造势,一切都不容有丝毫闪失;然而,在他本该心无旁骛地备战的时候,最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他陷入了爱情。
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影片,《奥利最开心的一天》没有着力于紧张激烈的运动镜头、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而是将目光轻轻投向主人公奥利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黑白影像如一支素色的笔,细腻地勾勒出他的生活线条。
这也许是影片得以取得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奖项的原因之一。
的确,影片将我们引向一种关注:和恋人在池塘边打水漂与赢得一场拳击比赛,哪一种更令人觉得幸福?
个人爱情与国家荣誉,哪一边更使人义无反顾?
令我无比惊奇的是,一部运动题材的影片,对爱情的刻画竟是那样动人心弦:树林中,他骑着单车载着心爱的姑娘,风吹动她的头发;河边的篝火映亮她湿淋淋的脸庞;一个最温柔的镜头是,奥利睡去之前,抬起手掌悄悄地抵在她睡着的上铺的床板上,如同汲取力量,如同抚摸着她的背脊。
这一切是如此美好,如此令人动容——除了比赛在即的奥利此时本不该陷入爱情以外。
然而,人怎么可能控制住自己不陷入爱情呢?
一个运动员的身上,聚集着众人的期望,承担着着国家的荣誉,承受着所有的压力……但他亦是凡人。
除了主人公奥利,影片的这种关注,其实放在了所有人身上。
对经纪人这个角色的刻画就极为深刻。
他处事油滑,言辞漂亮,游走在媒体、名流与赞助商之间,拉着奥利无休无止地出席的商业活动……但影片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而是继续表现了他不那么光鲜的一面——他因挣不来钱被妻子在暴雨中赶出家门,狼狈中抱着女儿走投无路,只能向赞助商卑躬屈膝地借债;当奥利说渴望在平静中训练的时候,他疲惫又无奈地说:“你想要平静,我就给你平静”并真的为他找到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住所;他其实有着许多辛酸,但他却一直宽容着奥利的任性与不安;他理应最看重输赢,但他在奥利上场前依然告诉他:“不要害怕任何事,哪怕是失败。
”在现实的庸俗与纷扰里,总有有一些东西仍然熠熠生辉。
除了看见经纪人背后的窘迫,影片还看见在娱乐场所扮演美人鱼被众人用球投掷的女孩,其实在后台默默垂泪;看见赢了奥利的比赛冠军,在达官显贵庆祝胜利的晚宴上,落寞地坐在一旁无人理睬。
亦是凡人——我想这是这部影片平实的笔触极力想要告诉我们的事。
无论表面上多么光鲜;无论看起来多么坚不可摧;无论是否被聚光灯和目光所锁定,是否被鲜花和掌声所簇拥,是否能够拥有爱情……在他人目光触及不到的地方,众生皆有痛楚,都是凡人。
就像奥利在闪光灯下感到厌倦,渴望平静;在姑娘离开之后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会有点儿疯狂地抛下训练,抛下经纪人、媒体与赞助商,回到乡下去见她一面;在求婚成功以后,会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开始减重,在树林里像孩子一样奔跑着,手里的风筝悠悠地升起来。
他的经纪人对他说:“全力以赴地赢得比赛,然后你就可以骄傲地说,1962年8月17日,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可是,即使他全力以赴依然输掉了比赛,当他带上刻有“1962.8.17”的对戒,当他和恋人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当他问“我们将来会和他们一样吗?
”而恋人对他微笑的时候,那一天依旧是他最快乐的一天——那是一种平凡生活的绚烂。
【一部合格的生活化的精致小片。
只能说没有太戳中我,也许正是抛离了深刻向度的必然结果。
影评为讲堂所写。
】黑白胶片影像在《奥利最开心的一天》中无疑是一次新奇的尝试,在这里,黑白与历史怀旧和现实沉重并无关联,更多是生活日常的细腻而平实的捕捉呈现。
毫无疑问,这部打着拳击片幌子的芬兰影片,本质上乃彻头彻尾的爱情片,精致清新浪漫。
当奥利载着心仪的姑娘在林间小道骑车,裸身跃入篝火旁的池塘游泳,打几个水漂,放飞一只风筝,便是“最开心”的全部了,至于那“一天”,也不过收获甜蜜爱情的注脚,无关荣耀与成败。
反高潮的叙事意图,使长期为之准备的那一场比赛,注定迅速失败,而所谓“失败”于奥利这个面包师、业余拳击手而言只是一次“轻松收场”,于永远温暖微笑注视着奥利的莱雅而言,亦无关痛痒。
奥利的“平常心”瓦解了被上层阶级看客当作消遣之物的危险,事实上,当镜头转向“胜利者”我们发现他也不过孤独地坐在一角时,不难联想到游乐场里人们用球将“美人鱼”砸落水的情景。
当奥利不顾训练,乘火车去寻找莱雅;当赛后二人逃离宴会,漫步至湖边打水漂。
爱情,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面向,成为无名个体出离资本、利益、媒体乃至国家操控的重要避风港,鲜明的主体性最终成功对抗权力及其所期待的表演。
浴室嬉闹一幕也足以令人感动,赤裸的毫无遮掩的真实的人的展示,与聚光灯下、名流宴会中西装革履的面孔形成极大反差,日常生活的碎片仍然刻写着人性的返璞归真。
影片的其他细节也颇多出彩之处,如垫小板凳拍摄服装广告、发现“美人鱼”假发、印有赞助商标识的“战袍”、赛后奥利邀请经纪人拍照……都极具张力,值得品味咀嚼。
而经纪人这一角色也十分丰满有趣。
费尽心力地周旋于名利场,迎合各种赞助商、媒体宣传,安排并同奥利一起在纪录片镜头下完成表演,似乎是影片所要讽刺批判的反面形象。
事实上,影片对其家庭与经济窘况的交待,反映出对于这位汲汲营营者的理解与同情。
在此意义上,生活的复杂向度不经意间展开,个人固然难免遭遇现实无法承受之重。
那么这时,一份美好爱情的意义,就格外地凸显了出来。
是被暴躁妻子扫出家门去借钱,还是被永远阳光的姑娘叮嘱“输赢不过他人期许”,似乎便关乎幸运与否的问题了。
抑或,当爱情终将不可避免地转换为家庭责任时,那“一天”则在记忆中升华为生命里无与伦比的“最开心”际遇。
1962年的夏天,奥利·马基全力备战全球轻量级拳击锦标赛。
从芬兰乡下来到繁华的赫尔辛基,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收获盛名与财富。
此刻,奥利要做的就是减重和集中精神参赛。
可是,问题来了,他爱上了赖亚。
导演用强烈的纪实性粗粝黑白影像纪录了奥利备战拳击冠军赛的过程,复古的胶片黑白影像非常具有年代感,有很多组镜头都非常有想法,让人看得非常舒服,全片虽然没有配乐,但声音和现场音乐的应用却非常娴熟,整体故事略平淡,但这正如只有简单小心思的男主角一般,只要赢得了她,今天就是最开心的一天。
处女座能拍出这种影调,历史感拿捏得这么恰到好处,人物心理丝丝入扣,非常不容易。不过拳击片实在太多了,洛奇、坏孩子的天空、洛克兄弟、百元之恋、千锤百炼……难免让人有些审美疲劳。这也让人思考,为什么不同文化中的人都喜欢拳击,也都喜欢拍拳击?哪里吸引人?
可爱泰然的处世态度。如果有人对你失望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愚蠢的幻想。一场比赛的输赢有什么所谓啊,还有自己的生活一样继续,还有爱情。平淡的叙事中透着真正的酷劲。
不上进的拳击手
16mm黑白胶片配一个拍摄跟剪辑都像精致版纪录片路数的策略来处理平凡人的年代戏太正确了。别的不说,至少是去年让人看得最舒服的电影之一。
黑白风格和手持摄影的搭配真的很奇妙 还有配乐 影片本身很芬兰 没有太大的起伏 用这样的角度去拍摄一个竞技者的失败居然显得很温情 太喜欢赖亚了 喜欢她的歌声和她的性格 此外简直真想再跑回芬兰谈恋爱 这么可爱的地方有这么可爱的人根本不足为奇
摒弃了拳击题材电影的热血和鸡汤,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安静迷人。
891|3.5,芬兰精神(尤其是运动员之中)的展现,爱情和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片中赛场之外的繁杂其实是剧情需要,真实情况下芬兰人也许根本不为所动,或沉默或摆烂,但他们的内心永远是炽热的。
作为体育迷,平时唯独不太会看拳击比赛,但现在想来,自己看过以拳击为题材的电影里面,似乎没有不喜欢的。这一部也是。以业余拳手身份出身的奥利,保留着草根阶层淳朴、简单的品质,不习惯接受经纪人所安排的商业活动。当然,影片也没有强行把他塑造成英雄,最后奥利还是一个普通人,输掉了对于整个国家很重要的比赛,但是收获了对于自己最重要的爱情,他从来都不是英雄,只是大众赋予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最喜欢的还是导演充满了人情味的生活观察,表面强势、左右逢源的经纪人,生活中也要为柴米油盐弯腰;看到被大众娱乐的演员在幕后卸下服饰时的叹气,奥利也决定加一把劲。60年代的芬兰,蛮有趣味的。
太游刃有余了 如此轻巧的运镜真是百分百贴合了这个故事 没沾染北欧新电影的硬技术路数真是难能可贵;奔向你的路 挑了音乐会前一天看这部实在太过应景…成败能如何呢 那丝微光或许已经灭了 20220119
只是部非常非常简单的爱情片而已。这不是一个传统励志故事,奥利最终还是惜败赛场,但是他又是多么幸运,在失败后有肩膀可以依靠,甚至他是在渴望这次失败,渴望那通向温柔乡的退路,与其说这是个失败者的传记,还不如说它是个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本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天,有了爱情有了心爱的女孩,这就是他最开心的一天。
陷入(过)爱里的人能懂
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应政策要求的删减部分”……
站板凳拍照,脱短裤称重,奥利就像挂在树枝上的风筝,被人牵着飞到高处;也是躲在人后暗自叹息的美人鱼,被人投球击落水底。黑白粗砺胶片搭配裸身冲澡搏击的力量,质感十足。留到最后看字幕走完,在演员表里惊奇发现片尾那错身而过的老夫妻就是真实的奥利和妻子本人。不做世界冠军,只想和你陷入爱情。
芬兰拳手记挺妙的
小团体的奖就是轮流发着玩 只要不走寻常路 加上千丝万缕的利益输送 再没内涵也能生造个奖出来
手持长镜头,中近景跟拍,黑白影像,去年上映的片子仿佛来自Dogma95或者新浪潮。近似纪录片的它又嵌套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主线最终退至打擂的高潮,却以主人公被击败戛然而止。观众没有目睹面包师变身世界冠军的翻身仗,却为他收获爱情而鼓掌,毕竟,这可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和最后的比赛一样几乎什么都没发生就结束了,却花了90分钟的时间
★★★☆ 2016年,被人庆祝人生中最糟糕一天的还有比利林恩,倒在搏击场上起不来的还有斋藤一子,永远无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还有李钱德勒。大不了就是个放逐人生吧,“你不用为别人对你的幻想负责”,只要你能过心中“活着不是赢家就是输家你敢输掉吗”这一关。
你难道不应该羡慕奥利吗,因为他能输得起,输了也真的没有关系啊,甚至他是渴望这场失利的。
什么玩意,一点情节都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