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这部电影,情绪最是容易泛滥,看完心砰砰作响思绪像是无依无靠的孤魂到处乱窜。
将电影的情节和自己的生活重叠,电影还真的来源于生活呢。
故事以倒叙的形式,主人公以一个不惑之年的年纪细细阐述自己20年前发生的事儿。
突然起风了,往事如细沙被倏忽卷起而迷蒙了自己的眼睛,心里涨涨着眼角有些发涩,这些都是年轻才会做的傻事啊。
记得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身边的她是天使是笼着光环的女孩。
甘愿为她做尽天下傻事,表演的时候拼命拍打着手中的摇铃提高自己的演唱音量,仅仅是想自己能被看到,不是被记成“吴柄顺”就可以了。
还有更多傻得冒气的事情啊,在路边看到体验村妇角色的女主角而真的误以为自己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的胞胎妹妹,不是因为女主角的演技感人,而是因为自己深信她是如此善良而天真而毫不迟疑。
在剧场默默地看着女主角的表演为女主角用心的表演动容,而不像其他追求者那样张扬而声称自己是如何饱含深情,对大家而言,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刚学弹吉他的他,对于F和弦是如此费解伤神。
而在海边弹唱的时候,也是想在心仪的她面前表现自我而终于完整响亮地弹出了每一根弦。
正如基友说的那样“总会有能弹的时候呀”,所以这就是爱的力量吗。
一想到她做梦也会傻笑发出声。
甘愿穿迷你裙出现在众人眼前,突然有种野蛮女友中穿高跟的男主角上身哈哈哈。
他从来都是这样低调而傻里傻气,愿意为了身边的她而付出很多很多。
每次看到这样空气都是甜丝丝的画面,总会有种瑞瑞不安的预感。
总觉得时间过的太过逍遥,到后面运气都花光了,感伤就开始上演了。
果然,离别的意味开始来了。
蓝天,草地,一对璧人。
当女主角无限柔情地问男主角说:“你,能为我做什么?
” “一辈子,为你唱歌。
”男主角当然是饱含真心,对他而言,这就是他能给的最珍贵的东西了。
可对于当时力争上位的女主角来说,她想要的可不止是这些。
所以,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所有最后走的路都不同了。
男主角沉溺在甜蜜中不能自已,以至于嗅觉迟钝,闻不出空气中其实弥漫着分离的味道。
最残酷的是,在男主角事业最关键的时刻,在难得的机会可以上电视台演出的时刻,看到心仪的她接受学长的订婚,后来一切都变味了。
“如果没有你,我想,唱歌也没有意义了。
”C'est Si Bon三个人难得的合拍,上电视台让远在他乡的父母看到自己的表演,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一切都苍白得可以。
突然想起最近看的 《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觉得女人满脑子都只是爱情,一旦陷入感情的漩涡,恋爱双方就会产生想要控制对方的念头,然后就成了束缚双方的桎梏,而这时候的感情,正是双方痛苦的根源。
而我倒是认为这种想法的或许有些局限,而我也愿意相信感情当然有些催促人积极向上的东西,催促人去向一个人看不到的境界,是一个更加美好而绚丽的国度。
回到剧中,我最能感受到爱情美好的时候呢,比如男主角弹会F和弦的时候,比如男主角开始为女主角作歌的时候,比如男主角在舞台极力表现自我的时候。
而对我而言,好的感情会自身更加努力,让自己尽情发光发热,而照亮双方的未来不是吗。
再来说说剧中一些其他的情愫吧。
对大家来说,青春不仅仅是让人想到就脸红心跳的她,对爱情的捉摸不定,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让我们感动的呢。
关于音乐的梦想,当时的年少轻狂,心中的大舞台,被别人认可的感觉真好。
不得不说剧中的音乐还真的很动听呢,三言两语唱出了别人的心声呢。
不卖酒也没有迷幻的灯光和摇滚,这里纯粹的和声和吉他伴奏,这是专属“音乐鉴赏室”的美好年华。
而当时的基友主攻也是太拼了,牺牲自己只为了成全基友,故意锤打自己的手指,给基友创设一个弹吉他的机会;知道基友不会弹F和弦,就打着节拍挽回基友的面子;深夜被吵醒睡眼惺忪拿着乐谱被邻居投诉,只为了能顺利让基友弹吉他给女孩听。
而一起走过C'est Si Bon岁月的三人组合也是很难忘记的吧,由最初的互看不顺眼,彼此的棱角逐渐磨合和相互的包容,以至于营造成了和谐的和声,多美妙。
就算男主角为了保护女主角而举报了所有好兄弟的名字,而多年以后,也许就只是一个拥抱,所有的误会和遗憾,痛苦和前程都不那么重要,大家都显得云淡风轻。
也许真因为年轻,好像所有的行为都能用年少轻狂来解释,所有的过错都能被原谅,然后风一吹,爱和恨,都统统四散到天涯了。
然后20年就过去了。
生活还在生活,而青春,真的不再了。
美好如青春,美好如你,呐我们挥个手再见吧。
在他们五个都二十岁的时候,他们都有着可期待的未来,现实还没展现出张牙舞爪的模样。
这五个人里有四个都对自己现在热爱着的事物有着长久的热情,有着想造就一番事业的野心。
是的,除了吴根泰。
他对于音乐了解甚少,唱歌与其说是理性的规划不如说是一种天本能驱使。
他在被李章熙发现之前都没想过自己可以作为一个歌手生活,被招过来后与其他两人的摩擦都让他想放弃了。
是闵紫英光芒万丈地出现在他眼里,掠夺了他所有的选择。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女主的向日葵,傻瓜一样,有一点阳光就可以蓬勃生长。
你在我的身边,我就会努力学吉他,给你唱一辈子的歌。
你离开了,那吉他对我来说就是随便就能丢开的垃圾,当歌手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知道演员是你的梦想,所以离开时我不会挽留你。
意识到你的梦想被威胁的时候,颤巍巍地选择用毁灭别人的梦想为代价来保护它。
因为不想看到你痛苦难过的样子。
对吴根泰来说,闵紫英是他的全部。
而对闵紫英来说,吴根泰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
电影想渲染的“美好”,是这两人还没遭遇现实考验时那份纯真美好的感情吧。
毕竟其他三人的塑造都泛善可陈,四个玩音乐的人之间的羁绊也很松散。
照理说最动人的应该是吴根泰和闵紫英的爱情才对。
但是仍然刻画的不够,没能更好地两个人的惺惺相惜,分离时的无可奈何,分离后的念念不忘。
于是这个“如此美好”,给我的感觉就是几个久不相见的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时氛围正好说出来的感叹,过完今晚又是回到没有彼此的生活,各自安好,连想念的余味都没有。
打在胸口的力度不够。
拿歌词来比喻,就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和汪峰的“再见青春”的重量对比。
前者或许能淡淡地让人想起最后的夏天,后者却是唤起了一整个青春的悲伤和痛苦。
根泰这家伙身为主角到最后也没被洗白,我大跌眼镜。
众主角居然真的吸毒了。
男主居然真的出卖同事了。
应该叫“同事”没错吧,本来看他们四个人合作得还可以,又是相视一笑了,又是共享公寓了,又是赏识鼓励了,还以为友情线稳了呢,没想到这根泰最后说:“吸大麻是事实,你们不是我的朋友”,所以没想到啊没想到,搞了半天居然还是普通同事关系。
但其实如果再仔细想想,男主在机场见女主之前都有一种“别和我谈感情,关于那个选择我不后悔,我也不会去打扰你们请求你们原谅啥的,大家从此做路人吧”的心态,可见他对那些同事们是有愧疚的心的,不是像他嘴硬所说的根本没有友情,最后见面不也抱一抱了嘛。
既然有友情,还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出卖朋友,原来是反衬啊反衬,反衬爱情的分量对他而言无比巨大啊,真的爱到“什么都可以为你做”的地步了啊。
到头来是个爱情片吖(那干嘛在海报上画那么多人啊,还整了个这么大的名字“如此美好”,搞得像个温情时代片似的,撑不住好吧)。
本来是为了看河那演员来的,以为他演的是个什么正派的主角呢,所以一开始就比较关系友情线,看来是我先入为主了。
说了这些其实是想讲这个片子是给了我惊喜的,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人物很多面,就像现实一样,情节处处有变数,蛮有意思的。
是好作品,推荐大家去看。
烂,太烂了,简直是片名诈骗,我万万没想到一部题材如此稳妥的电影居然可以拍成这样。
最开始看着尹亨柱和宋昌植出场,看着吴根泰被拉进团队,我原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奇迹,那天如此重要》的乐团发家电影。
看了四分之一后开始不对劲了,尹亨柱和宋昌植直接被彻底边缘化,后期出场就跟没出场过一样,乐团这个题材根本是可有可无。
整部电影两个小时,二十分钟介绍人物、四十分钟表白谈恋爱、二十分钟戴绿帽加出卖无辜兄弟、四十分钟可有可无现代剧情线。
这导演真是鬼才,应该发配到昆池岩去笼络演员拍百鬼夜行,整部电影的精华完全在那四十分钟的表白加谈恋爱段落,除此之外也只有电影中的几首三重唱共演的音乐有些听头。
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电影的前半部分,相识、相恋、相爱都拍得非常不错,如果到了结尾是因为家庭缘故或者社会缘故导致的和平分手,我可能还能坦然接受后面平淡如水的现代剧情线。
但这部电影就毁在被戴绿帽和卖友求爱那里,这个绿帽对象在电影里面压根都没什么存在感,除了前期出场因为闵紫英演技不行而扇了她一巴掌之外就没再出过场,中期突然杀回来发达了就把闵紫英吸引走了,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建树就把闵紫英的人设给崩了个一干二净。
其次是吴根泰卖友求爱那里,哭着喊着要把确认了吸毒的闵紫英的名字给剔掉,美其名曰是为了她的未来。
结果代价是出卖朋友,如果三个朋友都确认吸毒,我还能心平气和的自己设想这是为他们好,但关键是除了李章熙确认了以外,尹亨柱和宋昌植纯无辜状态,也处于事业井喷期,就这样被陷害,从此封杀。
吴根泰的人设也和前期淳朴内敛的人设产生了极大反差,直接两分钟就把他塑造成了🤡+👅🐶,你直接把男女主两个搞死一个我都不说你什么,虽然老套但是搞点温情也能收获一大波路人好感,但像现在这样写简直是诈骗。
名字诈骗。
不管是之前还是以后他们都是彼此唯一的爱,就算彼此已经各有儿女知道真相也不算晚,感觉吴根泰的笑容有毒啊!
那个紫英也是真的很漂亮,不愧是女神,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中年根泰虽然胖一点但是很帅。
中年紫英也很有气质,看到很多差评,但我觉得很青春,吉他,音乐就让人忘记了烦恼,不由自主的一起律动。
作为一部“半纪实”的商业电影,我觉得主创在感谢吧。
一者感谢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让各种情感得以体谅,让各种价值观得以接受。
因为男主的这种行为,若不是猪脚光环,被骂有异性没人性都是最轻的。
看了前半段,已经准备吐槽豆瓣的资料描述,哪里有韩国瑰宝金允石。
而片尾才出现的金叔的一句台词,我觉得亮出了吴根泰这个角色的内心底牌:他们不是我的朋友。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他因为内疚而说的狠话,但在我看来,是真心话。
大多数人都应该有这种印象:有不少工作上的同事伙伴,工作场合下还蛮默契,吃工作餐或者年会的时候也会有说有笑有吐槽,但仔细想想,好像几乎没有私交,更谈不上互相走进心里。
片中唯一和男主有私交的是词作者,而出现的戏份(年轻时候)无一不是为了给男主泡妞添砖加瓦。
二者要感谢韩当时政府还没那么恶劣,如果像某国一样以把人整死为核心指导思想,这些后来的老人们也没有相拥尬笑泯恩仇的机会了。
三者要感谢美利坚这块Free.Land,不仅是所有失意者被迫害者的避难所,而且还能让你重新发光发热。
这个世界上默默无闻但从事着或者热爱着音乐艺术的一定是绝大多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是绝对的少数。
还有一部分,其实就是在各种小场里和忠实的歌迷分享音乐的那批人吧。
第一次看韩国《我是歌手》,前期有邀请的音乐人的各种介绍,很多都是隐退幕后很久的神人。
最难请来的之一就有唱响《我是歌手》第一曲的李素罗。
听完我眼泪都下来了,原来世间还藏着这些好听的歌曲。
片中吴根泰剧片尾字幕描述应该是杜撰人物,另外两个是真人。
尹亨柱不是很熟。
而宋昌植的大名,在当年看韩国综艺的时候无数次被提到了。
借助该片,对那个时代有了小小的了解。
然而剧本的格局偏小:既没有像很多作品详实地描述和批判政府的黑暗,更没有抗争;没有那个时代的更丰富的描述,大量篇幅都在男女主如何小清新地谈恋爱上。
这点让我有些失望吧。
还未开放就夭折,政治通常会扼杀某些美好的东西。
影片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前面部分不错,二十年后的那一大段开始,就是失败。
电影没办法表现真实的二十年的变化的,你即使称呼演员同一个名字,观众本能的不承认那个假设。
你想表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二十年的沧桑变化的感觉,不可能。
演员的更替导致影片的前后脱节,让人难以苟同这样的演员更替。
总体来说,姑娘漂亮,音乐温暖,感情净澈,即便故事发生在那个让人悲恸的年代,这所有的一切依然就像片名一样——如此美好。
意外的有着不错声音的一部影片。
看这样一部电影最后竟然哭了出来,和情怀无关,只是为男主心疼的不能自已。
韩孝珠演的女主角的形象看到最后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偏偏看到她又仿佛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年少时喜欢的人或许很多都是这样吧,明明现在一回想并不能想出来那个人比别人好过去多少,但青春的荷尔蒙生生往那个人身上兑进去了无数幻想,一看到她漂亮的脸蛋,便觉得她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儿,便觉得为她做什么都理所应当,便觉得全世界有了她就有了意义。
女主角真的爱过男主吗?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了,反正我不觉得。
男主后来做的一切,真的很傻,却傻的理所应当,傻的让他自己心痛了大半辈子。
大概青春都有些二劲吧。
自己的青春回忆起来总会看到很多犯傻很多不值当,也总会看到很多满满甜蜜的一厢情愿的念想。
拥有青春的情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既然经历了过来就应该或多或少的明白一点爱的道理,为了年少时的一点情殇心痛成这样一点也不值当。
我们还在学习着如何去爱,我们还会遇到真正爱自己的人,柴米油盐的日子才真正蕴含着爱的真谛。
有那个时间去感伤,不如珍惜身边真正对你好,爱你的人。
最后,不知为什么有些陷进去这个电影了。
对,当年我也是个傻不垃圾的备胎,爱的天真烂漫又伤心不已。
这篇影评权且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篇鸡汤,并没有一点和电影有关的干货。
打扰大家了哈哈。
《如此美好》早就出了资源,却一直躺在我的硬盘里,提不起兴致观看。
豆瓣上的简介是这样写的:“影片将老一辈歌手赵英男、宋昌植、尹亨柱、李章熙等C'est si bon成员20岁时期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充满复古风情”,这种简介,不知是谁写的,也真是醉了。
不知名的导演、不知名的演员(金允石大叔除外),再加上不了解的题材,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命运,最大的可能就是从硬盘直接搬迁到回收站,从此消失无踪。
然而世事总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电台做了一期《薄荷糖与韩国音乐》的节目,我开始大量涉猎韩国摇滚乐。
在做这期节目之前,经常会有朋友会问,韩国也有摇滚?
语气中满是鄙夷和不屑。
我非常理解朋友们的态度和疑问,因为我自己也是一样,一直认为在世界范畴内,只有欧美和中国大陆才有摇滚。
即便是带给我们音乐启蒙的香港和台湾,都没有摇滚生存的土壤,更何况那个偶像团体横行的韩国?
然而韩国人却用电影和综艺节目告诉我,韩国不但有摇滚,而且历史悠久,风格多元。
最关键的是,直到当下,他们还可以凭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过上正常的生活,不用担心他人的嘲讽。
话题扯远了,因为语言不通,在寻找韩国摇滚歌曲的过程中,导致我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意外的发现,在一向被我轻视的综艺娱乐节目《我是歌手》韩国版当中,竟然有大量摇滚歌手混迹其中,参赛期间演唱了诸多摇滚名曲,更令我惊喜的是,里面的对话和歌词居然都有中字。
就这样,通过我是歌手,我对韩国摇滚的了解日渐加深。
印象最深的是,紫雨林乐队第一次出场演唱的《捕鲸》,无论是丰富的编曲、爆发性的演唱还是洒脱的台风,都令我折服。
“走,出发吧,向着东海,去捕猎鲸鱼吧”,高亢的副歌带给我无限遐想,也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气势非凡的歌曲。
或许凡是逐海而居的民族,歌曲的意象中总少不了辽阔的大海,香港如此,韩国也是如此。
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在字幕中发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宋昌植,《捕鲸》这首歌的作者和原唱。
或许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网上根本找不到关于宋昌植的具体信息,就连《捕鲸》的原版,都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另一档综艺节目《不朽的名曲》中,我终于找到了宋昌植的现场版《捕鲸》。
两把木琴,明快的节奏,简单的和声,豪放的演唱,寥寥几句,就把青年人对自由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之后我陆续在网上又找到了玛雅、复活乐队的现任主唱郑东河、苏灿辉翻唱的版本,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相当摇滚的编曲,各有千秋,难分优劣。
这首歌对歌手的要求很高,必须有极强的爆发力才能将其成功演绎,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面对难以驾驭的高音,这几位翻唱者均轻松完成,也让我对韩国歌手的唱功刮目相看。
《捕鲸》最早在裴昶浩导演1984年的影片《寻鲸记》中作为主题歌出现,为影片增色不少。
裴昶浩乃是奠定了韩国电影基础的80年代实力派导演中的一员,和林权泽、李长镐一起支撑起了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年代的韩国电影。
影片描写了一个对大学生活极度失望的哲学系学生,和一个身份神秘的乞丐,一起护送哑女回家的故事。
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大学生的愿望,是做一个捕鲸猎人,要去帮助弱者,去找寻人生的意义。
捕鲸其实是一种意象,充满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失望和对全斗焕政权的不满和愤怒,也是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然而这样直白的表达,显然和官方的宣传策略相左,最终歌曲被禁,宋昌植被封杀。
熟悉韩国近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段时间,正是韩国民主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政府的禁令,反而成了催化剂,让《捕鲸》在地下广为流传,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们最喜爱的歌曲之一。
出于对《捕鲸》和宋昌植的喜爱,我才把《如此美好》翻了出来,想对他的音乐历程多一些了解。
没想到影片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回到韩国的六十年代,首尔的一家音乐鉴赏室C'est si bon里面,来自延世大学的尹亨柱独霸大学生之夜的十期冠军之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和最好的朋友,来自弘益大学的宋昌植。
两个音乐天才的碰撞,火花四射,也激起了对方的斗志。
在那个一把吉他走天下的民谣时代,尹亨柱的深情、细腻和宋昌植的高亢、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老板才产生了让两个人组成乐队推出唱片的想法。
然而两个桀骜不驯的人需要一个缓冲剂,于是真正的主人公吴根泰才幸运的加入乐队。
其实影片并未把尹亨柱和宋昌植的故事当做重心,反而对这个虚构的人物吴根泰倾注了更多心血。
有音乐,当然就少不了女人。
作为缪斯女神出现的紫英,一出场就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两位天才的求爱居然全被无情的拒绝,女神却对木讷而简单的吴根泰情有独钟。
甜蜜是短暂的,女神最终决定为了事业放弃爱情,而吴根泰则黯然退出乐队,结束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宋昌植和尹亨柱则另组twin folio,红极一时。
关于剧情不再赘述,说穿了还是关于初恋、爱情、友谊和背叛那点事儿,但这个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真的拍出了那种美好的感觉,虽然我们明知六十年代的首尔肯定不像影片中那么美不胜收,女孩的打扮和妆容也不会那么新潮和时尚,但片中那些美妙的音乐,还有那些为音乐痴迷的人,轻易就将我俘获,在怀旧的气氛中沉醉不已。
有的时候,那些深情的告白,用歌声来表现,远比用对白更能打动人心。
六十年代,在我们还是一片东方红的时候,韩国就已经开启了民谣时代,而当我们开始偷偷听邓丽君的时候,韩国已经迈入摇滚时代。
1961年,韩国摇滚教父申中贤就已经组建了韩国历史上第一支摇滚乐队add4,影响了一众后辈。
而进入七十年代,除申中贤的女弟子金秋子、Pearl Sisters华丽登场外,更有the devils等多支乐队,在首尔午夜的俱乐部里,公然违背政府的禁令,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传递着摇滚的火焰。
要知道,在当时,敢于在宵禁的夜晚,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就是最最摇滚的行为。
摇滚乐的最大价值体现,往往不在其发源地,而是在那些极权和独裁的政体之下,其原因就在于,摇滚乐的精髓便是追求自由,崇尚个性,激发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极权国家最最害怕出现的情景。
《捕鲸》出现的八十年代,韩国的摇滚乐,已是百花齐放,仅我所知,就有殿堂级的乐队野菊花,民谣摇滚的山之声、五根手指、爱与和平,重金属的先驱复活乐队等先后涌现。
九十年代以后的摇滚乐队和歌手,更是数不胜数,像参加《我是歌手》的YB、紫雨林、GUCKKASTEN、SINAWE、朴完奎、金京浩,都是个中翘楚。
其实,像《我是歌手》这种超级大众的娱乐节目,还能出现大量的摇滚歌手,这本身就说明摇滚在韩国还是拥有不少的受众和市场。
同时,因为这些歌手的参与,也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不再只是简单的比拼唱功,还可以透过对歌曲的改编,让观众看到选手对音乐的领悟力和表现力。
在偶像团体劲歌热舞席卷一切的韩国,还能有一档综艺节目,倡导回归音乐的本质,唤起人们对经典歌曲的热爱,实属不易。
A“紫英啊,跟我交往吧!
亨洙什么的都是浮云……话说你今天……脸怎么这么圆啊……”“我是紫英的妈妈。
”B“我演技怎么样?
”“呵,村姑有什么好演的。
去演点好电影的配角都比这个强,我才会跟你这么说。
”“……我也才会跟你这么说,对女人,无条件要称赞,即使是谎话。
我先走了。
”C“你就这么忘不了我么,高中时候不就这样,说让我等你到高中毕业。
”“男人们怎么总是有这种错觉,喜欢自己的女人,会喜欢到什么时候。
”……”这次戏份比重挺大的。
“”部长觉得我演的不错……金部长,你认识?
“”嗯,大学同科前辈。
“”为什么总耍我?
“”这是我的新电影……你不是说想成为赫本那样的演员么,相信我,我帮你。
“D”你,能为我做什么?
“”一辈子,为你唱歌。
“宋昌植是音乐天才,他的骄傲与音乐相关,悲伤与音乐相关,工作与音乐相关,休息与音乐相关,喜欢一个女人当然也要与音乐相关,这个女人可以成为他的缪斯,如若不能,换个缪斯也罢。
尹亨洙的魅力来源于家庭的背景、接受的教育、个人的努力和比一般人多一点点的才能,在习惯了第一的人生里选择女人当然也要选择第一等的,但排在最前面的依然是他自己。
姜导演作为一个男五往后撩的角色,所有出场都是和女主角打包的,但这个人物的特点很鲜明,就是控制欲。
他享受控制喜欢他的女人的感觉,每次撒一点点诱饵,不多不少刚好就是你想要的,于是你只能不断跟在他后面,作他的附属品。
吴根泰作为男主角,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点。
有一点点努力,有一点点能力,有一点点运气。
在二十几岁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同时遭遇了了不起的梦想和女神一样的爱人。
吴爸爸说你怎么喜欢上跟你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哎哟现在就能看见结局了。
结局是什么?
结局是吴根泰坐在观众席,看着别人散发着光芒。
而当时,他只是一个不小心走上了台,走进了闪光的世界,用那个世界里的人们的眼光,爱上了那个世界里的人。
只不过他不像那个世界里的人,他走心。
他要为她唱一辈子歌,她不在,歌也就不唱了。
在别人的世界走了一遭,他回去了,回到了观众席,鼓掌,退场,与爱过的人相视一笑。
紫英说有吴根泰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只有他,把她放在了心上。
”你,能为我做什么?
“二十年前,她因为他的回答失去了笑容。
二十年后,她因为他没有回答哭红了眼。
”为了你,没有什么我不能做。
“
以牺牲身边的人来成就爱,这爱太残忍
一部三星电影看到最后竟有打四星的冲动 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煽情功力 最爱的女人连最好的兄弟都可以背叛 不过这几个人也都混得太好了 不搞音乐了做DJ从商都可以移民美帝 青年男主颜值差了些 演纯情痴汉倒演得不错 即使被甩也不妨深爱 如音乐一般缓慢流淌进心田的电影
如此美好又刻骨的感情啊,纯真笨拙又真诚啊,残念。歌好听,剧情一般,有些地方用力过猛,剪成90分钟就好了。韩孝珠好看。
三观是不是有点不太对?虽然女神很美,但是为了爱情出卖朋友?
歌好听的。
史诗不容易拍~
复古感做的不错 金喜爱金允石一出来片子顿时又上了两个台阶
韩孝珠和垃圾哥的片子,据说当年票房很惨淡,但是我却很喜欢,莫名的感动,最后金喜爱的客串无疑是亮点
看过,可是就只记得“韩孝珠很美”了
空血版本lalaland~要是能来个魔岩三杰的剧情片,那我觉得比这个强
为了垃圾oppa去看,韩孝珠确实美啊,复古风很舒服,青春美好,梦想美好,爱情美好,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失去了。。。。。
青春因为有了遗憾才完美。相爱的人,不会变老。一个中年男人的眼泪中会有多少无奈和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抛弃自己的女人出卖朋友不可取。但是为了爱牺牲自己的一切又让人敬佩。金允石这种老而弥坚的演员类型在韩国并不少,可是在华语影坛当主角拍类型片的貌似真的凤毛麟角了。
那么美好,那么脆弱
2015-10
韩孝周好美!
韩孝珠怎么可以这么美?!主题和立意如此不明确 只有爱情线根本没刻画朋友线好吗?!结果导致挣扎背叛也没那么深刻了 郑宇根本就是本色演出 姜河那赞!金喜爱一出真的太跳戏了……
有情有劲。有的时候爱是克制吧。被现实打败后,行尸走肉。
为韩孝珠来看的,还惊喜地遇见了《太阳的后裔》里徐大荣晋久,哈哈~
只听郑宇、河那唱歌就值了
整个都有点无聊,可能这种故事看到的有点多。年少疯狂,长大出国,一个误会要解20年,想想也真够拖的,中年那段未免太过矫情。民谣歌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