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姐姐很喜欢穿越的故事,所以格外的关注这部电影。
当初没播映的时候,看过预告,感觉主要叙述的是爱情故事,所以并不是很感兴趣,不过想推荐给姐姐,所以特意的看了一遍。
穿越故事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前后的剧情了,这部电影的剧情前后呼应的还是很到位的,尤其是影片最后女主角明里被抹去了穿越的记忆,但是在看留在口袋里的八厘米影片《光之惑星》时却莫名的泪流满面,我喜欢影片的这个地方。
虽然当初看他们拍摄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但是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是影片中最棒的一段。
电影的女主角倒是一如既往的清纯型,不过男主角凉太就不敢让人恭维了。
我喜欢那个“给看着未来樱花的你”的纸条,片尾女主角看樱花的片段也格外的美。
这两年疯狂刷电影,对书与电影的异同做过很多思索。
而漫改电影,由于剧本或多或少会参考原作,与动漫有了对比,也有了异同。
动漫中可以轻易做到的事,平行踏入真人电影,就变得艰难许多且味道生异,或因演员或因编剧。
标准不能一概而论,但(狭义上)统归在艺术作品内,(广义上)要看对社会对文化对人群对个体的价值启蒙、心理愉悦作用,作品与作品间的对比,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兑换率的。
6.6?
不多吧,喜欢那个在纯爷们和萌妹子间来去自由的蘑菇头女主角,小女孩嘛,年轻就老谋深算的,就不好了〜而且,我觉得男主不丑,下面一大堆叫嚣着男猪臭的,看流星雨看多了吧?
日剧的精华就是,在平平凡凡中抓住你的心,轻轻的在你的小心脏上面弹那么一下下,其实平常都会接触到的东西,但是自己意识不到,当别人,那么轻轻的,一提,立刻就涌上心头的感觉,这就是日本导演最善长的,攻心〜抓住你的心,比几亿的工业画面,要来的实在,实惠的多,而感情片,恰恰就是攻心为上,这也是为什么,小日本在感情片方面,如恐怖,剧情,爱情方面如此出众,却在战争,迷幻的方面拍得极为幼稚的缘故〜但却真正让观众达到会心一笑,这和香港喜剧的哄堂大笑不一样,同样都是笑,前者怡情,后者舒心,平分秋色〜小女主,理想型啊,抛去外貌不看,小主具有,萌妹子的特质,却又不时吼出爷们的声音,固执任性,却又不乏,风趣贴心,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加出彩,而男主角,就是一纯爷们,地地道道的关西汉子,把这片子当所谓偶像剧看的,在那里抱怨男主丑,女主彪的,就滚一边去吧〜〜〜
我是为了那句有名的“我在未来等你”而看的这部电影。
但不知是翻译缘故还是别的最终未能看到这一经典桥段。
也许这句话只是“在未来和你一起看樱花”的以讹传讹版本吧。
与其称它是悲剧或者喜剧,不如说它是部正剧。
因为最后每个人的结局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
我们一辈子会看过很多电影,听过很多歌,去过很多城市,走不同的路,穿不同的衣服,遇见不一样的人。
很多时候很多段感情,还没来得及萌芽便已消散,只能在心里留下或深或浅一声叹息。
然而正是因了这大大小小的遗憾,心里才会始终惦记着留那么点地方,记得牢牢不舍得放下。
得不到,才最挂念。
然而很多人受伤了常常选择的却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丢掉跟那人相关的一切,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你会忘了他。
可忘记一个人哪能那么容易,你能尽力做的不过是把心里好好收拾出来一个角落,把他悄悄藏在那里,不用刻意回忆,不用刻意隐藏,然后让自己沉醉在每天生活的热闹忙碌中,努力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当看到某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当听到某一句曾在脑海中百转千回的话语时悄悄回忆起他,心里涌上哪怕一点点温暖,给自己一个微笑。
如果曾那么快乐过,何必要逼自己忘记那段快乐时光?
不论是哭是笑还是淡然心态,那都是你生命中不能重来的日子,他都是你一生中不能复制的唯一。
珍惜他,也是珍惜每一个时刻的自己。
一个朋友在安慰我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过早的被迫分离滤去了将来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从而转化成永久的想念。
”就算当年再相爱如明理的父母那般,最后也不过天各一方,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世的很。
而和子记忆最深,内心里最深切的渴望却是和年少时光的某一个人许下的一段承诺。
他不能陪伴她,但他却能竭尽所能给她一段承诺,并努力达成。
这样就够了。
假使两人在一起,又不知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会把对方改变成什么模样,会不会落个相看两厌,当初再深的感情到最后早被磨了个一干二净,空作笑谈。
我觉得最好的感情,就是两个人纵使有千差万别的喜好,纵使聚少离多,却依然能单纯地欣赏对方的美。
也许除了这个人,你心里还有一个秘密的角落,被你宝贝地珍藏着。
当提起他时,你会有一点点欣喜,会有一点点怅惘,还能有更多的释然和会心一笑。
这样就够了。
人生总归有些遗憾才不冷清。
如果在久远的岁月里曾经有一个人,如凉太这般曾给你孤独无依的生活一丝慰藉,让你体会到大千世界里素未平生的普通人能给予的信任和关爱,他有一张永远年轻的容颜和最干净的眉目,以及一颗赤诚之心,便已足够。
你要知道,能遇上这样一个人,实属幸运之极。
明理最后在樱花纷飞下的那个笑容美的惊人。
其实想想,最幸福的爱情不过是你不必对它念念不忘,而是能背靠着它,安然欣赏这世界的美。
樱花很美,然而抛却过往开怀大笑的明理,更醉人。
“穿越时空的少女”同样的题目,差不多的情节,电视剧、动画、电影,都看了。
突然觉得,应该为它写点东西。
《穿越时空的少女》电视剧版本关键词:内田有纪从中日正式建交开始,日剧来华,虽不如韩潮般汹涌,但涓涓细流连绵不绝。
所以我不敢说它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剧。
但,它是我日剧生活的开始。
内田有纪真的很漂亮。
那种漂亮,是健康的,是随性的,是不加修饰的。
我一直不懂得怎么形容她。
直到上大学之后,无意翻到最旧版的《花样男子》。
(没错,藤木直人+谷原章介的那部)维基百科介绍说,当时导演选择内田有纪演杉菜,是因为她“像一头活泼的小鹿”。
“像一头活泼的小鹿”,对这句话有记忆吗?
我丧失对《挪威的森林》的所有记忆,唯独记得这句话。
这句话是形容绿子的。
看书的时候,就很疑惑:所以像小鹿一样活泼的女子,究竟是怎样的?
啪的一下,内田有纪的形象瞬间和这句话重合。
对,她就是那种美。
电视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在她的魅力笼罩下,我完全不记得男主角,也不甚记得情节。
只记得有这样一个女子。
《穿越时空的少女》动画版关键词:青春、校园我的高中生活很惨淡。
所以动画里讲的高中生活,让我有疏离感。
高中三年长期病患,医院、学校、家、补习班,从来都是一个人。
应付正常生活已经很艰难,更不用说什么友谊什么校园生活。
有好心人,出于同情,偶尔会走过来聊聊天。
不过当好心人的朋友大手一挥,好心人就会当机立断跟我说再见。
来回几次,自然觉得世态寒凉。
所谓“朋友”“家人”,大概也就如此。
所以,动画里面的三人行、挥洒青春的球场,真的离我很远。
咦,难道我错了?
这动画讲的是爱情,而不是青春?
咦,难道这种爱情不是一种青春?
难道这种青涩的爱情,坚定不移的承诺,不是一种青春?
《穿越时空的少女》2010电影版关键词:两代人、三个时空说它是纯爱电影,它却涉及到家庭。
她父母的爱情,烙印着时代的特点。
日本的70年代啊,是个热血的年代。
说它是纯爱电影,它却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过去、现在、未来。
区区122分钟,竟然敢把“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都牵扯进去,我蛮替导演捏把汗。
历史固然不能改变;回到过去,自然会有段遗忘的记忆;(所以写日记有时也挺重要的)想去未来,登报吧!
区区122分钟,竟然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穿越时空的注意事项。
不容易啊!
不过,导演也回避了一个问题:平行世界。
他让男主角死,就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导演!
难道你不想拍续集吗??
一:74年深町一夫对女主说我当年从未来穿越来到72年认识你妈,那他穿越到72年也该是大叔才对,怎么可能变成一只少年?
二:女主准备回未来时去车站回家却遇到熟人 然后想起这年男主会遇到车祸那么我就奇怪了,她和男主道别完该是在实验室等着深町一夫帮她回未来,又怎么会去车站?
三:那个熟人是她未来认识的,而他怎么会认出74年压根还没出生的女主?
四:用药水来穿越时空这个点子实在NC药物只能改变人体,怎么可能改变外在空间和次元?
这个设定还不如动画版合理五:除了男主的衣服穿着的确土的很70年代风格,其他所有建筑啊教室啊场地啊风景啊课桌椅子啊还有女主和年轻时的妈妈喝饮料的咖啡屋等没有半点时代气息,制片和道具是在失职
虽然与另一部动漫同名,但讲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故事。
温情的拍摄手法,日本代表的阳光樱花树与橙色氛围,既符合70年代的视角又让人倍感舒服。
男女主角皆不惊艳,但慢慢看下去这部电影却有吸引人的魔力。
编剧和导演在故事的最开始便埋下了伏笔——开往能代的车子遇上车祸乘客无一生还,凉太一直问亚里自己最后有没有成为名导演亚里却对此毫无印象,在看到最后男主乘车前往能代的时候才让人恍然大悟。
明知命运却不可扭转才是最伤人的,看到亚里把穿越时空的试剂摔碎,对元宫喊出我不回去了也要留下来救他的时候,这种未说出口的爱情让人心碎。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十几天的相遇,十几天的陪伴,却让彼此互相靠近。
看着凉太坐上车离开,元宫抓住自己说不能逆转命运的时候,亚里心碎的在路上大哭,又戳到了自己的泪点。
虽然消除了亚里的记忆,元宫还是心软了将凉太给亚里的电影留了下来。
回到2010年的亚里虽然忘记了穿越的事情,但看到凉太留下的电影时,看到凉太为她拍摄的电影的最后一幕,自己在一篇樱花林中走的背影,还是会忍不住流下眼泪。
这就是爱情,即使忘记了对方,心中那份悸动却永远不会忘记。
“献给看未来的樱花的你”,你看到了吗。
不明白为什么凉太将亚里的样子剪掉了,只剩下背影。
但或许最好的,早已藏在了心中吧。
人需要成长,并不是所有的结尾都是完美的,不可违背的命运,放手让彼此成长。
本当三星的,但是呢,“不管多么残酷,但这就是历史”这种正视历史的态度至少能加一星。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通常是一种世界观,而本作把不修改历史当做了责任感,在历史面前不论利弊、不讲情义,是尊重历史的典范。
少女穿越了36年,结果还少穿2年,两年之前真琴的母亲还在中学实验室,也就是说少女的母亲在片头已经48+,看起来还很年轻呢。
真琴比起70年代典雅气质母亲就是==如果汽车没有发生事故的话,真琴与凉太重逢,也不见得好,反而不美。
唉。
另外真琴穿越过程中,鸽子的羽毛比人更早降临不是很奇怪吗
看见你,在这雨天。
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背向我,伫立在车站外的磅礴大雨中。
我看见狭窄而空空落落的世界里,被时间缠绕的自己。
只觉心中一暖,莞尔一笑像一条欢快的鱼儿散开的墨绿色的尾向你跑去。
午后的教室,干燥的风。
“回来之后我们一起看电影吧”我带回一盒电影片段。
明明不曾相识,却早已泪流满面。
樱花树下落寞的背景。
只是看不见那温暖的回眸一笑。
像那一尾鱼,无力的游荡在这狭窄而空空落落的水里。
36年后的樱花树。
推开陌生的人群。
你终究成为我凝视的那个模糊的影。
看了一个评论意思说这个电影败笔在男主角死的没有意义。
我感觉恰恰相反。
我不是文学人文化人,刚看完电影有点感觉就写了,大家回顾一下。
主角是一个印刷厂主的儿子,本应继承父亲的事业,但他酷爱拍电影,他的理想是未来成为著名导演,而且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激情。
男主角的死因是坐了那辆回老家的巴士。
为啥回老家,家中来了个电话说老爸工作太忙累的病倒了,他听完之后决定回家接班。
回家接班意味着放弃了电影的理想和信念,而且这个电话是真病还是装病骗他他回去接班没有证实。
拍这个电影的人意思说一个放弃了自己理想和信念,以及智商不高的人的未来必然是死路一条。
反例,她爸摄影师,没有常人这种儿女情长的羁绊,36年后成为日本名摄影。
还有一个让人不太注意的那个送货大叔,一个没有天赋异丙的普通男人,因为没去成滑雪所以没死,滑雪是什么?
娱乐快活自己。
电影想表达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凡人,是个日本男人你就得有理想和信念成为世界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或也别贪图娱乐享受快活。
70年代的日本产生了很多像那个她爸摄影师那样的有理想和坚定信念能把握时代潮流的成功男人,但也产生了很多副面影响,比如她那犹如守活寡的妈妈,以及有父但实质单亲的女儿。
80年代被美国金融核弹轰炸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人们又渴望着这种有理想和信念能把握时代潮流的男人带领日本重振雄风。
看影片中的对比,2010年的2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窗外看着美女打飞机。。。
这个应该是女主角现实中的朋友。
但不会对他有啥感觉的。
70年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同睡一间房而能坐怀不乱,要是2010年的早就把她上了。。
她爸要去美国,不是美国绿卡能保护他在国内做违法不道德的事,不是美国的食品安全,美国的生活,是去学习先进的摄影。
她妈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女人的伟大。
70年代的男青年一起激烈的讨论他们的事业艺术上的高追求,而不是讨论美女金钱享受。
都某种程度上表现对70年代男人的雄风的怀恋。
曾经美国人惊呼日本要把整个美国给买下。
但影片最后一小段,女主角把那个放映机借来和她的两个朋友一起观看那个老的8CM胶片时,另外一个女孩瞧不起的对那个男孩说:你会用这个机器吗?
那男孩很熟练的使用起来。
其实也暗指70年代那时整个世界的各个方面的水平都不是很高,起点并不难不高。
发展的空间也非常大。
现代的男孩到了那个时代不一定比那时的人差。
但总的基调还是认为现在人仍需要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现在及未来时代的潮流,从而带领日本重振大日本帝国的雄风。
不坏,只不过各方面都很平庸。深町的出现戳中泪点,至多能说明我对和子本纪存在情结。选角其实没什么可指摘,倒是剧本在原作续写作品中算不得最好。当然本作胜在同原作联系紧密,重要的梗都用上了。不过阿光那条线没有被赋予同原作有别的意义。此外拿死别与600年的鸿沟对应,白烂还顺便把深町君毁了。
。。。也唉
感觉给四星
旁白毀了這部電影,讓我十分鐘就看不下去了
说实话,不是我的萌点
这样动不动就泪眼模糊、长久凝望的日本电影现在真要命。
还是更喜欢动画的故事~
万恶旁白
下错了。。连动画版都不想看了。。
石桥杏奈就是理想中的芳山和子,相比之下仲里依纱弱爆了
当初听说女主角就是动画版真琴的声优才特别期待和关注的,看了之后才知道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当初看动画片的感动了
虽然要点跳的看,但最后还是哭了!
叫这个名字的都催泪。。旁白太烦了
果然是一部伤感而无力的片子啊。演员好,导演好,剧本好。比动画更给力。
依然讨厌日本的纯爱电影,一点都不僧活。
看了太多回到过去又无力回天的片子,这部也就不算什么了。更何况还有那脑残的旁白!!别以为加了旁白就和其他穿越片不一样了!!!
很喜欢,男主角很符合七十年代的形象。喜欢结局,记忆虽抹去,但是心中却是有你的存在,这就足够了。不过心中还是希望少女能把凉太救回来,心痛啊
未来见
看个头就不行看了
日本被穿越的对象不是作家就是搞电影的。。不过仲大胸依然叫人难忘,《斑马人》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