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完一部很棒的电影后,总会很兴奋、很幸福。
尤其是看到能够在我观影时,以“日常规律”推理“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极大反转的。
如果让我推荐这部片子的话,我只会说“请您看完,一分一秒都不差的看完,无论中途你有多么的想退出,都请看完。
”真的只有抱着彻底不知道剧情的“疑惑心”,看完才会有“感觉”。
【以下涉及剧透,建议观影结束再观看】范老师在影片结束说:之所以叫“甜蜜的生活”,有向费里尼致敬,也出现在了酒吧,不过想彻底理解还需要结合整部影片。
沉浸在看到结局兴奋中的我实在是亢奋的无法理解:如此血腥、暴力的犯罪动作片也配得上这名字?
还甜蜜?
如果要结合整部影片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反讽”。
所谓“甜蜜的生活” 不过就是讽刺那——唯剩艰难、没有答案、没有结果、没有终点的“噩梦”生活。
艺术之所以有趣迷人,恰恰是在于欣赏其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极强的主观性,“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电影比一般艺术更加迷人的是它的包容性,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艺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点。
在这部片子结束观影后,带着极度亢奋的状态和大家聊起各自被戳的点:有人喜欢干爽利索的武打动作、有人喜欢看见“完美男人李秉宪”云端落入泥土的虐心感、有人喜欢绝处逢生的破土而出瞬间的刺激……我很确定的是,这些点都很有趣,但最戳我心窝的点是:灯光的“一关一开”。
在开始后半段密度极高的动作片段前,有一段暴风前的宁静。
善宇在做出不告诉老板真相的决定后回到家中,一个人忽然发现无事可做,打电话给身边的人——无人接听。
看着他穿好衬衫出门,听着他说“人总有自己的生活”却出现在了便利店的时候,眼眶有点湿润了。
在一明一暗中看着他喝剩的啤酒罐,看着他吃剩的花生壳,看着他在9点40分百无聊赖。
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重庆森林》里吃凤梨罐头,站在街边电话机旁打电话的何志武。
“人,生而孤独”的伤感自然的倾泻而出。
可能也是有了这样一个平静孤独才会让后面的剧情推向高潮,这中平静反倒让我感到一种“汹涌”,如果孤独是蓝色,那么白色的灯光和简约至极的房间应该会变成透着深蓝的海洋吧。
如果说孤独也算不上苦涩,我想不被信任、不被在乎、无人关心、情感障碍总有一样算得上苦涩了。
不对,一切都不对。
我忽然意识到,不是“苦涩”。
我跌入了结尾前的剧情中,在结尾前的“井”中,我还沉浸在属于善宇的一场美梦中。
在卖枪大叔弟弟的处决式(终于)结束善宇生命时,一句“这太荒谬了”。
接下来,出现片头喝着咖啡的身影倒映在反射这城市夜景的玻璃上,对着玻璃挥舞拳头做着拳击动作的善宇,完成了一场盛大的“颅内自嗨”。
于是一瞬间,所有“不死战神”、“中枪弹起”的无脑主角光环都合理了,在梦中何来道理?
而这最终以死亡而终的梦,看起来好像真的是一场盛大的美梦。
美,或许它永远都无法成为现实,不过是一场“英雄梦”、一场“颅内自嗨”,而善宇或许现实还不如自嗨中过的快乐潇洒,甚至或许这样“为美人心动”而英雄的死去更是一种美妙的结局,但确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看完到现在一直保持这亢奋状态,在宿舍写下这些想把看完影片的舒畅感一吐为快,越写越发现自己絮絮叨叨停不下来了。
真正的感觉就是:这个时代,我们太过适应短小精悍的东西,无论文字、图像还是视频。
我们耐心缩减,我们醉心速度,我们结果至上,最终我们不是中途退出、就是迷失于过程中……“最完美的男人”永远都不可能只是因为长得帅、身材好、性格好而被冠以这样的名号,我喜欢看见电影里拍摄演员眼睛的镜头,演技高低几乎一下即见分晓。
李秉宪的眼神永远都带着不同的情绪,随着他的角色而改变着。
饰演善宇的李秉宪双眼透露着“冷静”、“天真”、“沉稳”、“困惑”,这些矛盾的情感居然都同时出现在他的眼神中。
而这样的眼神明确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角色的力度,把一个“不懂爱”的男孩儿,忽然明白“爱的感觉”演绎得太好了。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导演在影片前后分别描绘了门童和师父的对话,先讨论“风动树动实为心动”,于是导演让善宇第一次去见熙珠时遇到大风甚至可以成为狂风,奇怪的是风卷起了尘土、衣角,却没能吹动大片树叶,也许在那一刻导演就在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场关于心动的梦。
“做了个美梦哭了,因为美梦无法实现”一切都太绝了,可能做了美梦的正是善宇,而最终连见到心动都没有,连上级重用也没有的,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只能由做梦者才知道。
我只想说,没有结尾,这就是有帅哥、有高水平武打表演的枪战片,还有“前”趾高气昂,“中”狼狈不堪,“尾”散发万丈光芒主角光环的枪战片。
只有看到结尾,才会有一种直冲天灵盖的透彻感,原来这是“心动”、是“美梦”、是“甜蜜”。
韩国以前搞黑帮暴力美学的电影,多年以后再看,尤如看老港片的那种感觉,时代美学的印记非常浓厚,犹如珍藏了十几年的酒。
这部电影和全盛时期的港片一样,黑帮 复仇 ,故事比较简单,不一样的是在爱情这个元素中,加的很高级。
六祖惠能有个经典的案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没想到被韩国人用在了爱情这个元素上,用的非常巧妙,爱一个人,就是心动,如初恋一般,不参杂别的东西,也不在乎对方是否爱不爱你,全片的黑帮啊,复仇啊,都是围绕心动展开,甚至整部电影为了禅宗的这句话做了一个爱情方面的注释,同学是暴力美学方面的作品,这部电影要比纯打戏那种要高级多,立意也更深刻。
现在开玩笑说,女人只会影响拔刀的速度,一方面这也是现实情况,但另一方面,女性虽然影响了拔刀的速度,但让这名无情的杀手有了情,就算死,也不再只是一个剑客或杀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说的也是这个事。
换句话说,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因为喜欢的那个人奋不顾身过,虽然后来大家各自奔赴自己的前程,但往事如梦,那个时候的奋不顾身就成了至今都会笑醒的美梦,哪怕很幼稚,仍然是美梦可惜的是,当下的茶米油盐早就让人忘记了曾经风不动,心动的日子。
好电影,真不错,值得发圈以记录此刻感受。
另外 申敏儿,我第一次看她的片的《海岸村恰恰恰》,也许以前看过,但没记住,刚看《海岸村》的时候,啊?
这般长相也能做女主,后来越看越喜欢,本片中,虽然戏份不多,但依然让人心动,换成我,我也愿意为了保护她,和曾经的黑帮东家敌对。
怎么会有这么耐看的女人,真好看!
这该死的女人味,这该死的魅力。
李秉宪真的很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的角色 《看见恶魔》中的演出,代入感太强了,换我,我也会做他的选择!
要命的是,虽然角色性格很像,但完全不会串戏。
黄政民,只能说,有黄政民出演的电影,就不会是烂片,影帝真不是吹的,演啥就是啥,本片中出演的黑帮大佬,真的好害怕,好变态,年初看的《首尔之春》中他饰演全斗焕,让人感觉全斗焕就长他那样子,尽管其他演员也演过这位政治人物,但唯有黄政民,让人有此感叹。
其他的配角虽然脸熟,但叫不出名字,演的真的很好,印象最深的就是黑帮大佬,李秉宪角色的老板,完全就是本色出演,建议韩国要查是不是真的是搞黑社会的。
记得苏大强演过一个毒枭,面对子弹,吴京给了一个脸皮抽搐的特写,当时很多人说老戏骨真棒,苏大强的演技没话说,但从演员调度来说,本片金导对黑帮人物的调度,比吴导研究的更深一些,那种不怒自威的震慑力选大于脸皮抽搐,(有点踩高捧低的嫌疑了)结尾的电话接通了,导演没有再拍了这点好评,多拍一点真就在艺术上烂尾了,开头引用禅宗的话也就成为一个幌子了!
好看,真好看!
影片开头,风没有吹,树没有动,是心在动。
结尾,回忆着女孩的相遇,嘴角淡淡的甜蜜,伴随着哀而不怅的曲调,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一生枪响结束了这个美梦。
秋叶的一个夜晚,门徒突然痛哭。
他的师傅问他:“你做噩梦了?
” “没有。
” “一个伤心的梦?
” “不是,”门徒说。
是个甜蜜的梦。
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门徒边擦眼泪边说,因为这是梦,不是现实。
我知道这个梦很难实现。
一个对大哥忠心耿耿的打手被派去做一个简单的任务,监视大哥的情人,看她有没有出轨,他 发现她和她的情人,因为她的美貌而没有痛下杀手,发誓让他们永不相见。
后被大哥知道,很生气,想杀他,让一个手下盘他,剁掉手指、大雨夜泥地里活埋、绑住双手吊起来。
打手后在仓库反打、逃离、飙车,燃炸,走上复仇的道路,干掉手下,其他家族的人,昔日的大哥。
片名甜蜜的人生,只有女孩是甜蜜的,只有一点点,很少,多处有隐喻,甜蜜而苦涩的味道,打手吃的,黑色巧克力上面的一小点奶油,喝的咖啡,加了一小块方糖。
所有的东西都有寓意,台灯是一根柱子,象征着孤独的人。
大哥送的猫头鹰台灯,有监视的感觉。
打手送的红色台灯,暗示着复仇,也有对女孩的喜欢。
有一场戏,大哥和女孩,大哥面部在黑暗中, 暗示着危险,女孩身上的网状阴影,表示着困境。
打手多次开关台灯,是在想着女孩。
很多台词很有味道。
即使你做对了100件事,但是只要你做错一次,你就完了。
你知道这不可能被忘却。
3星半。
觉得枪声特别动听。
还有这黑老大看人用人也不太准啊,怎么能让秉宪这种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去做这事儿?
白白损失了一员得力干将不说,还玩脱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再有权有势也怕遇到这种不要命而且个人能力还极强的杀手啊……“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那你为什么还哭呢?
”“因为这个梦,永远无法实现。
”
秋天的一个夜晚,徒弟哭着醒来,然后师傅问他:“做恶梦了么?
”“没有。
”“有不开心的梦?
”徒弟说:“没有,我做了一个很甜蜜的梦。
”“那为什么还哭泣呢?
”徒弟一遍擦着泪一遍轻轻说:“因为这个梦,只会是梦啊!
”不管李秉宪用多少肌肉和表情装饰自己,他的眼神却永远是那样的虚弱与脱力,借用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评价:就像一只待宰的鸡。
很难说清他的眼神究竟会让你想起什么?
无辜?
无力?
无奈?
无解?
暂且不论好坏,至少,你看到这个眼神,就会想起他的名字。
故事整体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更接近于好莱坞的手法:情节明确 节奏稳健。
对整体故事的把握就像医生对病人脉搏的把握。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应该说是一个完善的故事。
、无论是情节设定,故事架构,还是剪辑,镜头,都达到了合格线以上。
但却都无法达到更高的程度。
片名和《优雅的世界》属于同样的类型。
第一眼以为是“主旋律”内容,看了内容觉得是反讽,看完之后才会觉得名字与故事的确十分般配、 什么才是甜蜜的人生?
保尔柯察金的回答被人翻来覆去说了无数遍,但是真正会将此作为自己生活标准的又有几个呢?
我始终觉得探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此时还处于社会与生活中,对一个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无法做出盖棺定论式的评价的。
如果非要去争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当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结束这段人生时,你想起来的,就是最最重要的,至少你觉得最重要的。
其实说到底,我们最后能记得的,或者能想起的,也只有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可能是我们始终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也可能是我们始终记不起的。
她&他的一个笑,耳边的一缕头发,一片落叶,一滩血迹。
这种问题的答案就像长篇的日漫,就连作者也不知道故事结束时,到底故事会讲些什么。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主角的人生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甜蜜。
兢兢业业的在老大手下做了多年小弟,在老大眼里,也不过是一只说你死就就得死的狗。
而自己刚刚才感受到人生的甜蜜,就要为了那个让自己感到甜蜜的女人死去,死去时他却仍然显得那么遥远。
评价一部电影,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在电影结束后,你还会在故事里沉浸多久,或者是故事本身,或者是故事所带来的思考与气氛。
你在其中沉浸的越久,就越说明它是个好故事。
至少,是一个属于你的好故事。
你有女朋友么?
没有?
谈过恋爱么?
.........你没有,这就是我委托你的原因,也是我喜欢你的原因。
这是2005年韩国最卖座的一部商业电影, 其内容又有着对人生主题的探讨,它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叙事诗,揭示人生是甜蜜而又苦涩的甚至是残酷的这一主题。
在导演金知云的世界里,《甜蜜人生》这部电影就是他用来揭露世上每一种美好事物伤感本质的媒介。
影片讲的是一个深得黑帮老大信任的手下接受了一个任务,监视老大的女人,如果他的女人出轨就解决掉她,偏偏在这个任务中那个手下对老大的女人动了心,放过了出轨的女人,因此他被老大怀疑,前程尽毁,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片开篇引用了六祖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偈语典故,为影片的基调作了铺垫,增添了一些禅意,男主人公在学校看老大的女人拉大提琴的那个段落,影片中又出现了影片开始时风吹叶动的镜头,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已经心动了,他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放过老大的女人,而老大却因为他这个错误致他于死地,在前面老大与他在餐厅吃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的世道不好混,即使你做对99件事,但只要做错一件事,你就会全盘结束。
这为后来的事情发生做了一个铺垫,片中的男主角刚刚享受到一点甜蜜的感觉,就要为这份甜蜜付出生命的代价,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影片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头,首先道具的使用,台灯,男女主人公都很喜欢台灯,台灯象征内心孤独的人,两个人都出现过按着台灯一亮一灭的镜头,增强了两个人的关联性。
有一个特写镜头,男主人公喝咖啡的时候拿出一块方糖放入咖啡杯中,同样还有一个特写镜头,男主人公在吃一块加了巧克力的奶油蛋糕,其实都是在表达甜蜜而苦涩的味道,人生的滋味不过是加了方糖的咖啡,放了巧克力的奶油蛋糕。
老大的一只手在得知手下逃脱的时候被碎的玻璃杯划破也预示着他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
红色的台灯象征着鲜血的颜色,预示着男主人公将要复仇,在老大的女人打开收到的红色台灯后下一个镜头就是一把枪的特写,男主人公在卫生间擦拭着正在往外冒的鲜血。
男主人公在从被埋的地下爬出来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怎么可以拿人的性命来开玩笑。
他像狗一样跟了七年的老大竟然这样对他,他要复仇,他要知道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影片中有交代,你的老板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即使你是对的,老板是错的,但你也要承认是自己错了,因为老板就是权威,怎么能错呢,这不但是黑帮里的规则,在人生的职场中同样适用,男主人公耿直孤僻固执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认错,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于是就会有冲突,有冲突电影才会好看。
在视听语言方面这部影片也是出色的,华丽的摄影风格,极尽渲染色彩的音乐,打斗时的音响,枪声的音效,富有美学色彩的动作设计,韩国人拍片有一种狠劲,打斗场面极尽凶残,真实,特别是男主角逃脱的那一场戏,精彩异常,有种豁出去的感觉,困兽猛然拼命突围,着实让观众为他捏了一把汗。
男主角买枪的那个段落导演使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为影片加分不少,缓解紧张的剧情,博得不少观众的笑声。
在影片的最后出现了与开头向照应的问话,晚秋的一个夜里,门徒突然坐起来痛哭,他的师父问他,“你做噩梦的吗?
”“没有”“一个伤心地梦?
”“不是”门徒说,“是个很甜蜜的梦”“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门徒边擦眼泪边小声地说,“因为我不能让梦变成现实”。
这听起来的确很伤感,美好的事物本质上总是伤感的,这就是导演的世界观。
黑社会文化在整体架构上有矛盾……黑社会组织最优特点就是其不管不顾的执行力。
现代社会被诸多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所束缚(民主制度下此种弊端尤甚)。
在此种情况下,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超越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就成为必须。
上至国家间的间谍特工,下至社会底层的黑社会,都成为“超法律”的特殊组织……可以说,黑社会和特工组织一样,其最大功能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这一本质特点要求它在组织的架构上,必须尽量简化中间环节,要求有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样,命令被传达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执行,无需经过中间过多的传达和验证。
为了追求快速和有效,甚至可以忽略掉任务本身的正确与否。
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无需——也不许问对错。
这是黑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宁可错,也要快”。
从这一点说,黑社会结构必然是家长专制制度,而执行者都仅仅是工具。
这并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癖好,而是黑社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根本基础。
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最为内在的体现。
一旦黑社会这样的组织被等级化和现代化,其战略结构肯定会加强,但是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历来的黑社会组织都无法解决的一个组织结构和执行能力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年台湾竹联帮帮主旱鸭陈启礼邀请白狼张安乐改组竹联帮,按照现代企业制重新整顿组织结构,建设组织文化,改变行为策略……其结果就是帮会公司化的同时,执行力大为减弱。
竹联帮改革最终以江南被刺,旱鸭陈启礼入狱告终。
这对于后来的黑社会组织是一个警示,不要轻易尝试组织中引入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在先天上和黑社会精神有内在冲突。
除了组织架构,黑社会的专制特征也要求其成员绝不能有个人独立意识。
对于黑社会而言,个人意识和判断不仅会妨碍其成员对于任务的执行力,而且会动摇其组织存在的根本。
这类似于军队,士兵只有执行的权力,而无权过问任务的正确与否。
对于组织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在这一点上,黑社会与军队有着根本的相同点,因为军队和黑社会一样,都要求绝对的执行力。
在《不归路》中,李秉宪和老大的根本矛盾体现的即是黑社会文化架构上的矛盾。
老大执行的是绝对的家长专制——这和个人好坏无关,这是黑社会这个组织赋予他个人的命运。
而李秉宪要求在工作(黑社会)的同时拥有个人判断,甚至要求保留尊严和梦想……这一点在黑社会中是极其愚蠢的。
作为世俗价值的个人尊严来说,他无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怀和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来说,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作为黑社会年轻一代的精英分子,李秉宪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机会——他的老大要求他道歉即可活下来。
但是他却宁死不屈。
他的老大作为黑社会整体制度的维护者,没有选择——只能杀死他,警示其他组织成员。
这种选择带来了黑社会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一旦遇到矛盾,就会给整个组织带来致命打击,李秉宪破釜沉舟与老大同归于尽。
黑社会的组织内部缺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办法,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无法像我党一样,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无法像资本主义的议会一样,通过投票裁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只能走一条“不归路”。
这是这个组织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
雨夜,重看《甜蜜人生》,兄弟虽隔多地,但互相推荐电影的习惯有几年了吧,这部是“小三”推荐的。
转入正题,开头部分风和柳枝韵律美感的飘移,分不清是风动还是柳飘,很禅意的叙说了那个六祖“风动幡动或仁者心动”著名公案的韵律美感,这个就是我重新在看的真实理由。
有一个影评里面对李秉宪的眼神的比喻真的很棒,鸡一样的眼神,茫然、无辜、冷静、惊诧、疑问的盯着你---确实,影片里面他的眼神确实撑起了太多东西,或许有一类演员确实能用眼睛说话(梁朝伟等也是--),这种眼神配上音乐可能能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丝柔情。
当然,这种柔情的出现终于把他推向璀璨的毁灭,用火花和鲜血打破铁铸的黑暗,谁或谁专业都已经不重要了,“黄政民”非常专业,甚至专业的超出了李秉宪,但,他已经是彻彻底底的黑和癫狂了,心中再不会有火花和韵律的。
这种电影其实破坏性都蛮强的,虽然比不上《出租车司机》算是轻悲剧吧,而《出》整部电影都笼罩在压抑、抑郁的氛围中,犹如堕落天使行走在世界末日的悬崖边缘,最终主动化身为神,秉着自己的仁心,创造追随自己的”尊严“,做出保护美丽事物的冲动性、英雄主义选择。
当年这步电影听说还和刺杀总统有关,确实,他整部在环境的压抑和自身化神的塑造(以及战后武力失去尊严和作用的压抑性极端发作方面,这个导演不会告诉观众的)方面,破坏和加速了美国战后的一小段时间。
而《甜》中,李是被动的,一步步被逼着走向那种程度的,就连他自己那会儿都不可想象,在最后酒店洗手间内,装弹简易处理伤口,对着镜子时,那眼神对视这自己,问”怎么会到这种程度“,红的滴泪的眼眶和自我坚持的描述着”好“、”很好“”这样很好“,慢慢的内心(仁心)坚定去推动者自我,用火花、用鲜血去劈开黑夜的黎明,完成自我的”封神封妖“,枪战也确实够”妖“。
电影终归是电影,认真就输了,风动?
幡动?
--
挺无聊的一个片子,张力不足。
其实剧情勉强可以接受的,但是毁就毁在导演手里了吧。
就因为一个情妇搞了这么一出乱糟糟的大戏。
男主对女主(其实就是个跑龙套的)的感情表现的太苍白,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充满文艺范的女主明明偷了人还表现的那么理直气壮,实在让人无语,一副泪眼婆娑受尽委屈的样子不但无法得到观众的同情,反而让人感觉一副绿茶婊附体。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导演非要生硬的插点黑色幽默进去,买枪那段,和结尾那段插在整部剧中实在莫名其妙,明显格格不入。
导演难道不知道自己拍的影片格调跟那样的黑色幽默是有多不搭么?
本片导演其实是想效仿那些黑色电影大师,想拍出一步渺小的人类在荒诞的命运和残酷的现实的笼罩下,那种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力感。
却变成了一种东施效颦的尴尬。
确实难看。
从头到尾,讲的那个道理,很尴尬。
打戏也没啥逻辑。
1,老板说,发现女朋友出轨就杀了。
最后,杀男主,为啥还让女主活着?
你特么让手下杀,你不杀?
2,女朋友这个偷情很弱智,车子停楼下,你是怕别人不能发现吗?
3,老板一共走3天,你这3天这么急?
还要偷情?
不知道老板派人来了吗?
猜出是黑社会的,你还明着偷情?
非特么在你家里偷?
4,你既然有爱的人,还让男主陪你?
咋这么骚?
其实我想说,这个剧情设计很操蛋,不就是为了,让男主,对情人,产生感情么?
5,男主就跟着吃了个饭,听了个音乐,就爱上了一个偷情的,情人?
生硬不?
这感情产生的。
6,被埋了,打成这样,男主都能团灭,还能跑了。
超人吗?
7,冰上,被捅了几刀,能不能先去包扎一下,溜了一路的血,还特么不死。
8,男主最后找老板,嘣死他之前,红眼的表白,就跟一个被抛弃的怨妇一样。
成人的黑帮世界,这么幼稚吗?
9,从头到尾的主线,讲了个毛线,一个任务没完成,然后,复仇。
就这个破故事,扯了一堆不合理的剧情。
你一个黑帮的,老板任务不完成,你还有理了,既然,背叛了,就硬刚到底就是了。
还问为啥。
李秉宪仿佛天生就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或者是外酷内骚)的杀手或者黑社会,反正最后因为女人或者良心发现,一个人和整个组织开火,然后杀了老大之后重伤死掉,这剧情,尼玛还是港产片啊!韩国片的创意其实不过如此啦。
这片拍的太好了,看完之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一见钟情后的奋不顾身,心存嫉妒后的痛下狠手,甜蜜的人生只在梦里,现实确只能是忘却生死的复仇。命要豁出去了,仇也就复成功了,然而爱情也失掉了,聊以安慰的是死前无尽黑暗中点缀的那束爱的阳光。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李秉宪三十多岁了,但却有一种异常纯真的感觉。他执着的问为什么那一幕太动人了。
有点长,男主角是我的菜,
顿悟了
2022年2月19日,豆瓣1.4万人标记看过。---推荐观赏。爽快的动作电影。角色较多,杂而不乱。
似乎从他躺着遭人袭击之后他就不再能打了 所以马要站着睡觉嘛 大家开枪之前应该鞠躬说一句 初次用枪 打得不准 请多指教 可惜的是这些有趣的槽点很快就会被忘掉的
垃圾,纯粹的垃圾片。
成全。
这爱的太荒谬了,太一厢情愿了,太悲催了,你以为是现实,其实只是你的一场梦,或许,爱,本就是一场梦。PS:看到结尾才发现好像以前看过。
我很喜欢结尾。。。虽然是个韩国片。。
也没说女子是被胁迫才跟老大在一起的,那么女子算是出轨。男主爱上了一个傍大款养小三的女子,背叛了跟随七年的老大,并且一己之力反杀两派黑帮,最后惨死。男主死前还在回忆那个傍大款养小三的拉着大提琴的女子,画面十分岁月静好。如此中二的剧情,我有点恶心的想吐,行为缺乏逻辑,一味的瞎编,又当又立给人的感觉很不好。
很一般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导演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难道就是让男主对女主心动,然后就毁灭了?六祖要是知道了估计哭笑不得。
也许只属于那个时期,但现在看,是索然无味的,不暴力,不美学。
还没看完,但是坑里出来那段逆袭真他妈帅惨了。
明明挺好看,但是看完之后,会觉得风格诡异,片头片尾的自白是说禅,用来点题的,扣男主人公。过程中,血腥暴力,很刺激,背景音乐都是西方的,足够浪漫,过程中黑色幽默也有,然后到了结尾,本来可以结束了,偏不,给了3个东西,1闪回表明为什么对女主有感觉,2被爆头死后说了一句禅,3活着,对着玻璃在臭美,挥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3他还活着,整部影片基本就是他的一个梦。如果死了,那么3的出现是什么意思?还有1的闪回,是本片最大的问题,男主爱上女主,竟然莫名其妙,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关键是这个女主是被黑老大包养,同时还在外面偷小白脸,并且用秋波莫名其妙的征服了男主。这个安排不得不让人觉得整个剧本就是一坨屎。导演金知云一直以来的问题都是在他自己的剧本上,他的电影过程刺激紧张,有点冗长,看完却不能感动观众。
导演黑名单系列
老大最后出现的几分钟确实帅完了,电影其余价值并不大
性格决定人生。一条心一根筋一段路直行走到底的人有几个?面相薄情、偏又深情的李秉宪,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心动了。全片最大感触——穿着西装砍人真TMD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