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

모가디슈,绝路狂逃(港),逃出摩加迪休(台),摩加迪休,Mogadishu,Escape from Mogadishu

主演:金允石,赵寅成,许峻豪,具教焕,金素辰,郑满植,金在华,朴庆惠,尹敬浩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年份:2021

《摩加迪沙》剧照

摩加迪沙 剧照 NO.1摩加迪沙 剧照 NO.2摩加迪沙 剧照 NO.3摩加迪沙 剧照 NO.4摩加迪沙 剧照 NO.5摩加迪沙 剧照 NO.6摩加迪沙 剧照 NO.13摩加迪沙 剧照 NO.14摩加迪沙 剧照 NO.15摩加迪沙 剧照 NO.16摩加迪沙 剧照 NO.17摩加迪沙 剧照 NO.18摩加迪沙 剧照 NO.19摩加迪沙 剧照 NO.20

《摩加迪沙》长篇影评

 1 ) 原谅我忍不住对比

人员配置: 南:3-4个外交官+文员,轻车简从,不拖泥带水。

北:10+,3-4个大家庭,带着3-4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想的,逃生的时候非常不方便。

危机应对:南:找政府军,花钱,请来军队保护大使馆。

阳谋。

北:找当地人,走地下关系,疏通。

阴谋(这里没有贬义,主要与上面对应)。

外交策略:南:报纸、媒体,指出对方卖军火给叛军,给外交官施压。

北:线人、打劫,抢夺财务,破坏会面。

家庭:南:子女在国内,时常通话,话题关于升学、家庭等等。

北:一个孩子要留在国内,作为人质。

对待当地人:南:真心, 平时给蔬菜水果,真正的关心。

被追杀的司机翻墙进来,给与人道关怀,不会置之不理。

北:利益,拿钱办事,主动打开大门,引狼入室,塑料友情。

一个小细节,给钱的时候还不痛快,要作弄一下。

(这个可能是是我想多了, 不过不是特别熟的还是不要来这一套)对待对方:南:一开始很犹豫,一旦做了,就负责到底。

北:一开始很坚决,要找对方帮忙,但是过程扭扭捏捏,随时想接管对方,或者不信任对方。

(不敢下筷子,都让你进来了,你还。。

哎)立场:南:我有时候意识到,可能有两个真相。

真诚、对话。

北:你以为我会妥协吗?

外交官也有尊严。。。

说教、提防。

--这里面小孩子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朝鲜的小朋友是懂事的,知道爷爷需要糖,肯尼亚的不能说不懂事,他们拿着真枪,只是在吓唬,并没有真正的杀人,哈哈大笑,让人不寒而栗。

朝鲜的孩子,面对枪炮时,可能并不会被捂住双眼,但是奥运会吉祥物、韩国相关的画面,却被遮挡的严严实实。

意识形态的洗脑,有必要那么害怕吗?

还有这篇评论可以发出来吗,如果不行,那你们在怕什么?

 2 ) 这该死的艺术,这该死的生活

看名字,就知道和《黑鹰坠落》有关了:都是根据三十多年前发生在索马里的真事改编的。

不同之处是,美帝拍的是主动出击失败的故事,韩国拍的是被迫撤大使馆的故事。

共通之处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折射出在大时代前个体的渺小。

个体是渺小的,但人性可以伟大。

或者说,正因为个体的渺小,才成就了人性的伟大。

哪怕是在朝韩关系极度紧张的年代,哪怕是特工出身的姜参赞,在最后,都不再把北边的那些人当成敌人看待,而是需要他去保护的同类。

片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姜参赞和朝鲜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伪造投诚状被发现,在被韩大使质问的时候说“我必须要这么做,否则我们就违反国家安全法了!

”也就是说,整部电影是在韩大使他们违法的前提下展开的。

而且是国家安全法,听起来蛮严重的样子。

直到最后,韩国的这几个违法分子也没伏法,而且还干扰本方的执法行为,帮助朝鲜人逃出生天。

电影最后的镜头不是停留在韩大使被戴上手铐的时刻,而是展示了刚刚经历了生死之交的两个朝韩外交官,在明知道此生不会再见的情况下两个人也不再回头看对方最后一眼的决绝。

这个过程,电影给的镜头非同一般的长。

我看电影似乎从未有过这样的期待:在经历了比逃离德黑兰残酷一百倍的过程之后,最能让我感到刺激的竟然是一个男人能回头看另一个男人一眼。

腐女们可能会看出基情,但我看到的是,在原本渺小的个体迸发出人性的伟大之后,又被更大的时代给生生摁了回去。

前面真实发生的逃离总让我感觉过于魔幻,而这很可能是虚构的一幕,却让我觉得无比真实。

两个男人没有回头看最后一眼,似乎让我没有满足但又似乎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我踏马怎么这么懂这该死的生活啊,踏马的这才是该死的艺术啊。

 3 ) 在废墟中重逢的悲悯与讽刺

最近翻看旧电影的时候,随手点开了《摩加迪沙》。

本来只是冲着赵寅成和豆瓣8.1的评分,以为不会难看。

没想到,它不仅不难看,甚至在我心里成了“意外之喜”的那种好看。

从南北韩代表同桌而食的那一幕开始,我的情绪就被牵动,一路低沉,到最后他们下了飞机,各自分道扬镳,我的眼泪几乎没有停过。

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作品,却没有掉入陈词滥调的民族叙事,也没有刻意拔高的英雄塑造。

相反,它真实得几乎有些“无情”——战争、政局、外交、利益,每一个都是大背景下的冷漠推手,而身处其中的外交官们,只是被命运拨弄的尘埃。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那一点点“人性”的火光。

在子弹横飞的摩加迪沙,两国的使馆人员不得不一起逃命。

他们从互相敌视,到彼此依赖,那个“同桌而食”的镜头是转折,也是隐喻——南北韩虽分,却都是人,都有家人,都怕死。

可惜的是,这样短暂的“同胞之情”,在回到政治语境后依旧无法持续。

他们终于安全登机,却也要“各走各边”——这一幕太讽刺,也太残酷。

整部电影给我留下了三个关键词:悲悯、残酷、讽刺。

悲悯,是导演对每一个小人物命运的温柔注视;残酷,是现实环境的无情压迫;而讽刺,则藏在一次次人性被政治冷漠掩盖的时刻。

你会被感动,也会被刺痛。

如果不是无意中点开,我可能错过这部电影。

但庆幸的是,在一众“套路”战争片中,它用诚恳与克制打动了我。

像摩加迪沙城中飞舞的尘土,迷蒙而真实,落在眼里,也落在心上。

 4 ) 都是地球人

看小眼镜蛇黄阿丽脱口秀,恶搞种族话题,说找同种族伴侣的好处是,关起门来就能嘲笑其他种族啦!

俩日裔夫妻,就能说一起菲律宾裔的坏话,而他们哥斯达黎加的邻居,最爱抱怨巴拿马人,在他们看来,你们不是一样的吗?

就像美国人分不清中日韩,片中的索马里人看韩国人就叫中国人,更分不清南棒北棒了。

在美国,台湾,香港,乃至新加坡、马来华人,统称CHINESE。

外人看起来都一样,而自家人却要闹一闹,分一分,想想真是没意思。

要是在外星人看来,你们这些地球人还分什么啊?

 5 ) 和平真好

《摩加迪沙》更准确的片名应该叫《逃离摩加迪沙》。

这不是爽片,没有紧张刺激的双方对战,有的是狼狈逃窜,卑微求生,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身在异乡的同胞面对共同的灾难,即使曾经剑拔弩张,也可以互相搀扶摆脱危险。

关于南北韩题材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如《共同戒备区》或《隐秘而伟大》,而《摩加迪沙》因为有着真实事件改编而更让人深有触动。

同样的民族,一样的饮食习惯,相同的语言文化,因为政治,多年来互相仇视彼此敌对,可是当危及生命的灾难来临时,他们都表现出对同胞莫大的同情,大家冒着枪林弹雨同生共死,可惜,个人的惺惺相惜终究左右不了国家的对抗,下了飞机,依旧只能装作不认识。

当相互对视都成了奢望,彼此心底留存的感念,才是最刺痛人心的部分。

本该坐在教室读书的年纪,索马里的小孩却端着枪烧杀抢掠,可是他们佯装开抢杀人的模样明明还是个孩子~残酷的战争,让人性泯灭,让世界灰暗。

世界本就是求同存异的,但和平真好。

 6 ) 分裂之痛---很沉重复杂的心情,韩国电影和文化已甩我们太多了

这个电影再次触及了韩朝的敏感话题,上一部让我感动得直流泪的是特工,这部虽然没有泪水,但给人更压抑,让情绪得不到释放。

要说韩朝的问题强度甚于我们的T海问题,毕竟几十年都是刺刀顶刺刀,所以在处理矛盾时,两国也是用尽了朝鲜族的智慧,几十年来让其他大国为他们买单,一个成功拥有了核武,一个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从这点可以看出鲜族人的团结和狡诈,而本片也深刻的表现了这点。

但让人敬重的是韩国文化和电影的开放程度,一部又一部接触敏感领域,正因为对现实和历史的尊重,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韩国电影都选择直面。

我以前是不看韩剧的,因为10几年前韩剧的影响,感觉太娘,但后来看了一系列的韩国犯罪电影后,发现韩国电影发展得越来越快,早就冲出亚洲了。

再看我们的电影,前几年模仿韩罪片的几部还不错的,如暴雪将至那一类的,因为溶入了真实的90年代背景。

再看其他的电影,根本感觉不是在真实的社会,而是在爱丽丝仙境和一系列晚会小品里,因为你感觉不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这个电影说了国家分裂之痛,但给人希望,人性战胜了意识形态,虽然不知道未来如何,可美好的东西得保持住,不能丢掉,这可能是2个国家共鸣的部分。

中国擅长拍摄正面的电影,如80年代也有一系列反应台港同胞的电影,虽然略显夸张,但现在看来,感情朴素而真挚,那是发自内心对同胞的热爱,只是表现得比较稚嫩。

我看来,中韩两国对分裂之苦的这类电影题材,其内在是诚恳的,这就是美好的东西,这就是不同地区的共鸣,得永远保留。

 7 ) 前韩国驻索马里大使讲述摩加迪沙的真实故事

译自韩国中央日报2021年8月5日“前韩国驻索马里大使讲述摩加迪沙的真实故事”,网站原文链接见文末。

姜信盛,前韩国驻索马里大使 韩国前驻索马里大使姜信盛对1991年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意大利大使馆前与朝鲜外交官们一起挥舞韩国国旗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们都在那里,韩国人和朝鲜人,挥舞着韩国国旗,”姜说。

“那是我们所有人生死攸关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忘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 索马里长达数十年的内战可以追溯到 1991 年。

本周早些时候,姜与《中央日报》谈到了他在 1991 年 1 月逃离摩加迪沙激烈战斗的经历,该场景已成为上周在影院上映的电影。

电影《摩加迪沙》讲述了一群韩国和朝鲜外交官在索马里不断扩大的冲突中躲避子弹,在意大利政府的帮助下一起寻找避难所并乘飞机离开这座城市的故事。

《摩加迪沙》中描绘了 1991 年索马里内战期间韩国和朝鲜外交官逃离摩加迪沙的场景。

但并非电影中描述的所有内容都真实地反映了姜和朝鲜外交官的经历。

在 1991 年 1 月 24 日对该事件进行简短报道多年后,《中央日报》最近与姜坐下来再次听取他的故事。

那是 1991 年 1 月 9 日,当时 54 岁的姜 和韩国驻索马里大使馆的其他七名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摩加迪沙国际机场。

该国正在进行的内战已将摩加迪沙的大部分地区变成废墟。

武装的反政府团体袭击了住宅、大使馆和政府大楼,街道上响起了远处的枪声。

姜在机场会见了 55 岁的朝鲜驻索马里大使金永洙(Kim Yong-su),以及朝鲜大使馆的其他 13 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亲属。

姜建议金的团队在他们离开机场的航班时加入他的队伍,但在机场的一些混乱中,双方最终都被困住了,不知道下一班航班何时起飞。

“在机场等候太危险了,因为这是索马里交战派系争夺的关键地点,”姜说。

“我的团队决定返回外交官邸并在那里等候,因为我们仍有大约六名当地警察在保护它。

当我问金正恩他打算做什么时,他说朝鲜大使馆已经遭到八次袭击,如果再次发生袭击,他们不知道如何自生自灭。

” 姜建议金和其他朝鲜外交官及其家人留在他的家中。

之后他们在姜的住所一起做晚饭。

“朝鲜人带来了他们在大使馆大院种植的蔬菜,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米饭,”姜说。

“我们一起做饭,一起分享这顿饭。

”当被问及他是否在任何时候都重新考虑过在韩国外交官邸的屋檐下接纳朝鲜外交官时,他说,“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事情。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起安全地离开那里。

1988年索马里政府签发的姜信盛的外交身份证件影片中,朝鲜代表团出现在韩国外交官邸门外寻求帮助。

姜说,这个细节是不真实的,是电影制作人调整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姜和金随后联系了摩加迪沙的其他大使馆,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帮助他们。

金与埃及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埃及大使馆代表他们向朝鲜大使馆和韩国驻开罗领事馆通报了他们的情况。

姜与意大利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大使馆表示可以为他们安排从摩加迪沙起飞的航班——但仅限于韩国人。

当时意大利与朝鲜没有外交关系。

“他们说他们可以帮助获得一架战机,它可以同时搭载大约七到八个人——足以容纳韩国人,”姜说。

“我向意大利大使提出抗议,说我不能丢下这些朝鲜人。

要么全走要么都别走。

” 最后,意大利政府能够取得一架额外的飞机,将两个团体带出摩加迪沙。

在电影中,饰演姜的演员询问饰演金的演员是否愿意逃往韩国。

姜说这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发生过。

“我从来没有[向金]提出过这样的事情,而且在我与意大利大使馆的沟通中,我也没有提出这样的事情,”姜说。

双方的下一步行动是将所有人安全送到意大利大使馆,他们将一直呆在那里,直到他们乘飞机离开摩加迪沙。

1月10日下午,一行人约20人,分乘四辆不同的汽车。

距离意大利大使馆仅10分钟车程,但大使馆紧邻索马里总统官邸,更接近激战的中心。

路过市中心的中央银行大楼时,他们中了二十多发子弹。

政府军将他们误认为是叛乱组织。

《摩加迪沙》中的场景为躲避子弹急转弯,四辆车改道而行,终于到达了意大利大使馆。

到达大使馆后,他们才意识到其中一名司机,一名姓朴的朝鲜外交官被枪杀了。

他在到达大使馆后不久就去世了。

当时他的妻子和他在一起。

“意大利大使馆没有立即开门,因为他们已经加强了对该市持续冲突的安保,”姜说。

“我们都跑出了车,拼命挥舞着韩国国旗,向他们表明我们不是叛乱组织。

” 在电影中,演员们挥舞着一面白旗——但姜说他们一起挥舞的实际上是韩国国旗。

朴姓官员被安葬在意大利外交官邸。

两支团队一起度过了两天,直到 1 月 12 日他们的救援日期来临。

那天一大早,韩国人和朝鲜人就到了机场。

但准时出现在机场的不仅仅是战机。

“我们看到大约 100 名索马里人向我们跑来,试图登上飞机,”姜说。

“很快我们所有人都被挤进了人群中,有些人摔倒了,但不知何故,我们都登上了飞机。

” 两个小时后,他们降落在肯尼亚的蒙巴萨。

姜说,他们一着陆,金就上前向他道别。

“他说感谢一切,但现在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姜说。

姜提到他在肯尼亚已经准备好了住宿,并建议他们一起住在那里直到各自回国。

金没有接受这个提议。

“我当时意识到,如果人们知道朝鲜外交官即使在逃离索马里后也接受了韩国的任何形式的援助,他们在平壤的日子可能不会好过,”姜说。

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 30 年,但姜信盛经常不时回忆起逃亡的情景,尤其是那些与他一起度过了最绝望时光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两国之间的分歧,我早就去拜访金了,”姜说。

今年 84 岁的姜信盛在索马里任职后,先后被派往智利和夏威夷。

他于 1997 年退休,并根据自己逃离索马里的经历写了一部小说 (탈출/ The Escape),并于 2006 年出版。

1991年1月中央日报报道姜信盛撤离索马里一事

姜信盛在1988年至1991年派往索马里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当地市场。

原文链接: Former Korean ambassador to Somalia tell... joins.com

 8 ) 从铁雨、特工到摩加迪沙,拍南北关系的韩片为什么都那么成功?

文/斯嘉丽每年都有爆款的韩片,今年大概是《摩加迪沙》了。

豆瓣网友更纷纷认为这是一部紧随《寄生虫》之后,应该再度问鼎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

《摩加迪沙》有点意思。

这部今年7月份在韩国上映,目前已经下画的电影,为什么隔了3个月之后,忽然在内地成了爆款?

《摩加迪沙》这部电影确实成绩骄人。

在韩国上映的一个月内,累计观影人次300万。

票房超过《黑寡妇》,成为当时年度韩国票房冠军。

虽然与以往韩国大片动辄千万次观影相差很远,但现在是疫情时期,能有那么多人冒着可能感染的危险去电影院,很不容易了。

就连千万级影帝黄政民今年的《人质2021》,票房也只到此片的一半。

连夜看完以后,发现这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与这几年韩国所拍摄的,有关南北题材的电影,是一脉相承的优秀。

《摩加迪沙》其实要了解韩国南北题材的电影,可能大家要先了解一个时代背景小知识,那就是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是2017年竞选上任的。

韩国一贯很重视通过影视和明星传播韩流文化。

朴景惠当年就因为《太阳的后裔》风靡亚洲,出席文化活动,也带着宋仲基。

《摩加迪沙》而文在寅上台以后,一直致力于破冰朝韩关系。

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们看到了更多高品质以南北题材为主的电影,比如《铁雨》(郑雨盛主演,已三刷);2018年出现了《特工》(黄政民主演,已二刷);再到今年的《摩加迪沙》。

当然,2017年之前也有类似题材,而且非常优秀,都是千万级票房,比如《太极旗飘扬》《实尾岛》《国际市场》。

同时,2017年后也有其他涉及到南北题材的电影。

但是,经过比较可以发现,2017年以后的南北题材电影,呈现了很大的相似性,很明显是同一个趋势类型的电影,释放出了韩国对南北关系的一种友善的期待。

《摩加迪沙》01释放出了韩国的善意无论是《铁雨》、《特工》还是《摩加迪沙》,我们都能看到电影的模式,是不同意识形态下,南北某个行业的精英,大家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共同合作,解决了一些问题。

《铁雨》《铁雨》里的矛盾冲突相对复杂。

有关于战争的,有关于争权夺利的,有南北阴谋的。

但是最终,两个来自南北、不同意识形态的男人,意识到大家其实都是普通人的父母和儿子,都不想要战争。

在同一个半岛上,被妖魔化的认知获得了谅解。

彼此都会为对方的牺牲而动容。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种尝试的开始,电影里甚至出现了台词:“核武器分我们一半。

”这样的理想主义呼唤。

表达的是一种:朝韩半岛的安全,让我们自己做主吧的这种梦想。

《特工》到了《特工》,这个表达就更明显了。

南北上层其实也都不想打战,紧张的样子是做出来的,为的是利用对方,在老百姓心里制造恐慌,来维持支持率。

而来自南北的两位特工精英,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出于对各自国家的发自内心的热爱,顶着失去生命的可能,促成南北的和平接触。

普通老百姓,真的不想打战。

普通老百姓,从《铁雨》里,其实南北是互相思念的,到《特工》里,让我们共同努力来达成破冰。

从这个脉络上看,电影的积极意义又进了一步。

《摩加迪沙》而《摩加迪沙》,把这种南北合作是可能的事,更加深化了。

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是内部的压力,而是外部。

在索马里内乱之时,南北克服了意识形态的矛盾,只是单纯为了活下去,而共同努力。

所以,在生死存亡之际,南北是可以合作的不是吗?

在生命面前,意识形态已经不重要了。

老百姓必须要活下去,当官的才能折腾啊。

最终在有伤亡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获救了。

不仅如此,彼此还产生了谅解。

韩国方特别希望朝鲜方回国以后,能过得好一点。

《摩加迪沙》从纵向来看这三部优秀的南北题材电影,会发现这是个一步步期待南北关系走向更好的脉络。

电影的善意是符合韩国普通人的意愿的,用我们的话说,是属于老百姓心目中的政治正确。

所以电影受欢迎,是可以理解的。

02妖魔化朝鲜的倾向得到了控制虽然很多小伙伴说,韩国在电影里无时无刻不在黑朝鲜,但是,要知道,韩国电影也无时无刻不在黑自己。

黑自己都不遗余力,相比之下,对朝鲜也就不算什么了。

其实,在我看来,电影里对朝鲜人和朝鲜的刻画,其实表达的是,韩国承认自己一直在妖魔化和刻板印象朝鲜,其实韩国对朝鲜非常好奇。

《铁雨》而且从这三部电影,我们能看出韩国电影里对朝鲜的态度变化。

《铁雨》里,我们看到的朝鲜军人,是充满铁律的工具人。

郑雨盛饰演的男主角,好像玄彬在《共助》饰演的男主角走到《铁雨》里一样,帅气各有千秋,灵魂不尽相同,装满的,只有对朝鲜共和国的忠诚。

在韩国人眼里,这就是是迂腐又刻板的。

这个印象,与2017年前的南北关系电影,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

《特工》《特工》里,我们看到的朝鲜,是路有冻死骨的地方。

这也是韩国对朝鲜的刻板印象。

想当然地觉得,社会主义的朝鲜,一定是穷成那样才对的。

资本主义才是人类天堂。

《摩加迪沙》到了《摩加迪沙》,终于不再正面黑朝鲜。

但是对朝鲜的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韩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议论朝鲜人时,说得他们好像生下来每个人就投身训练,个个身怀绝技,随时可以以一当十。

语气之中,充满了好奇。

同时也会借朝鲜人之口说出细思极恐的细节:外交人员出国工作,必须留一个孩子在家。

如果他们不回去,孩子就成了孤儿。

相比《铁雨》和《特工》里的直接黑,这已经委婉很多了。

《摩加迪沙》03、搞笑、煽情和艺术性完美融合无论是《铁雨》、《特工》还是《摩加迪沙》,我们都能看到电影将搞笑元素和煽情元素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部电影里,而毫无违和感。

《铁雨》里,郭度沅是主要的搞笑担当。

《特工》因为色调的沉重,相对内敛。

《摩加迪沙》里,电影开头一直到被打劫之前,我都以为是一部搞笑片。

《铁雨》但是到了结尾,这三部电影,都恰如其分地get到了观众的泪点。

《铁雨》里,郑雨盛饰演的男主角最后“风萧萧兮易水寒”,可以预见“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但是彼此还是对对方说要保重身体。

从此时开始,其实南北电影的基调就是,我们终究到底还是兄弟。

《铁雨》《特工》里,李星民饰演的朝鲜人,明明已经猜到了黄政民是特工,还是放走了黄政民饰演的韩国人。

让两个男人之间的理解、惺惺相惜和友情,凌驾在意识形态之上。

《特工》《摩加迪沙》最后,飞机降临以后的诀别,明明大家刚才生死与共,一下飞机却要装作毫不相识。

这个结尾,确实让我瞬间泪目。

如果在生死关头,意识形态是不重要的,南北是合作携手才有出路,那么回到和平时期,如何才能让同胞,变成真正的同胞?

这,其实是南北关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三个结尾,都直接把电影的格局拔高了。

都在艺术性和现实性上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

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

《摩加迪沙》04对真实事件的加工恰如其分除了《铁雨》是根据漫画改编,《特工》和《摩加迪沙》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在艺术加工上,改动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摩加迪沙》从网络上查到的真实故事,其实最初朝鲜人没有向韩国人求助。

是韩国大使主动想到朝鲜人。

但是这个血浓于水的情节,过于质朴和伟大,没有戏剧性。

于是,在电影里,变成了朝鲜人穿越生死线来找韩国人求助。

站在制造冲突的角度,这样会更有看头。

《摩加迪沙》韩国大使和参赞从拒绝到挣扎,也表现得比较有说服力。

开始不愿意,还是被意识形态所累。

但是看到孩子,参赞还是说服大使同意了。

同意之后,韩国参赞想要他们转投韩国,但是朝鲜人拒绝了。

还发生了打斗。

据当时亲历事件的大使说,其实他们没有这么干。

全程都只是考虑怎么活着。

但是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冲突,把南北关系的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和真实生活不一样,确实需要激烈的冲突来抓住观众。

《摩加迪沙》最终去说服意大利大使馆时,遇到的问题确实也是取材于真实。

韩国大使的回忆说,当时意大利确实不同意没有外交关系的朝鲜人一起走。

在他的坚持下还是同意了。

至于他骗意大利人说朝鲜人都是叛逃者也是电影加的。

在经历一番生死时速去赶飞机这件事也是真的。

朝鲜大使馆工作人员一直到最后开车把大家送到才死也是真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对现实进行了非常能吸引观众的改编,让电影的冲突更集中。

《摩加迪沙》05三部电影的主演都是影帝当然,这三部电影获得好评,主创人员的实力也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铁雨》的导演杨宇硕,也是《辩护人》的导演。

没看过《辩护人》的小伙伴强烈建议补课。

这部青龙奖最佳电影充分展现了导演的实力。

《铁雨》的男主角郑雨盛是青龙影帝,郭度沅也是韩国影坛的黄金配角。

《铁雨》《特工》的卡司更上一层楼。

黄政民、李星民、赵震雄、朱智勋,随便一个都能扛起一部优秀的电影,更何况集合了他们全部?

当年的韩国电影大钟奖把双料影帝给了黄政民和李星民,百想艺术大赏也把最佳电影给了《特工》。

《特工》今年的《摩加迪沙》,少女们肯定都为赵寅成尖叫,所以他,我就无需介绍。

但是《摩加迪沙》的导演你们不能不认识。

他真的很懂商业片如何点到即止。

全智贤主演的《柏林》、黄政民主演的《老手》、宋仲基参演的《军舰岛》,都是他的作品。

而主演金允石大叔,是百想和青龙的双料影帝,是出现在哪部剧都能放心的忠武路演员。

另一位主演韩国大使的许峻豪大叔,我就说一个,内地观众就知道了。

他就是在《王国》里面,饰演世子老师的安内相。

也是拥有名品演技的老戏骨。

《摩加迪沙》10月的釜日电影节上,《摩加迪沙》横扫包括最佳电影、最佳配角(许峻豪大叔)在内的六项大奖。

能不能进军奥斯卡不知道,至少在今年已经播出的韩国电影里,算是最好的。

2021/10/21

 9 ) 2021最好看的真实改编韩影,讽刺与悲悯的克制表达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最新韩影《摩加迪沙》由柳昇完担任导演兼编剧(导演代表作《军舰岛》、《柏林》),金允石、赵寅成、许峻豪、具教煥主演。

讲述1990年代索马里内战爆发背景下,韩国与朝鲜外交官们为了生存而联手逃出摩加迪沙的故事。

《摩加迪沙》耗资200亿韩元,全片于摩洛哥取景拍摄,在韩国已经突破300万观影人次,成为2021年韩国年度票房冠军,并收获了超高口碑。

目前豆瓣8.4分。

说起近年的韩影年度代表作,2019年看《寄生虫》,2020年有《南山的部长们》,2021年应该要属《摩加迪沙》了。

这部融合了战争、政治、动作的类型片,究竟厉害在哪儿?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首先,豆瓣简介中一句话似乎有些混乱:“影片将基于一个从未出现在韩国外交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改编。

”容易使人误以为是韩国把自己凭空“套入”了本无关的真实历史中。

有必要说明一下,避免误导。

实际上,索马里内战背景下朝韩联手逃生,是真的发生过。

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被记录在韩国外交史上。

电影中金允石扮演的韩国外交官韩信盛大使也确有其人,原型是姜信盛前大使。

姜信盛仍然记得1990年12月30日,叛军进占首都;91年1月,他与6名大使馆人员试图赴机场离开这个动荡的城市,遇见了朝鲜大使金勇洙(音译)以及13名职员和家属。

结果机场也一片混乱,他们都无法离开。

朝鲜大使馆已遭到袭击,姜信盛提议一起去韩国大使馆等待。

当晚他们对坐用餐的场景,大概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尴尬而别扭。

不过姜信盛描述当时心境:“感觉像是一家人。

我们试图克服我们的难处,像家庭般团结起来。

那超越了意识形态、国家之分。

”后来,姜信盛向意大利大使求助,意大利大使同意送韩国人撤离,但不愿帮助没有邦交关系的朝鲜人,“我向他抗议,说我怎能抛下那些朝鲜人,要不一起走,要不一起留。

”姜信盛这样说。

这里与电影中试图让朝鲜大使投靠韩国而产生肢体冲突的情节不同。

姜信盛表示从未有过让对方归顺的提议。

改编真实事件的电影,一定会在保留原色的基础上润色,为了戏剧张力而增加冲突。

我认为就影片本身来说,完成度已相当高,尤其体现在导演对复杂题材的掌控,角度的选取,以及尽量克制的观点表达。

异域中孤立,讽刺却悲悯

从影片一开始便强调了“异域”与“孤立”强烈氛围感。

国外取景、异域风配乐增强了可信度,将人物放进陌生、未知的环境中。

开头,赵寅成饰演的韩国参赞因为外交身份而迅速通关,免遭搜刮,其他人则被开箱、贵重物品被扣。

侧面反映了压迫、混乱、不公,矛盾一触即发的状态,为后面的爆发铺垫。

而参赞孤立于这样环境中,他英文不好,看上去还有点“虚势”。

当战争爆发,冠冕堂皇的广播内容与混乱失序的暴力形成了鲜明讽刺。

镜头透过浓浓的烟雾记录了束手无策的平民被暴打的场景,广播声音放着:“家人像朋友一样,朋友像家人一样。

”画面却放着男人被拖行留下的一道血痕、女人捧着一只鞋绝望痛哭······

而此时在大使馆内的参赞仍是孤立于战争的旁观者状态,他在高处亲眼目睹了暴行,镜头拉近,烟雾散开,他震惊的表情暗示着这一场危机从此刻开始,不再与他无关。

与韩国大使馆相熟的司机竟然是反叛者一员,他被打死时流下一滴泪的特写镜头,和高处的俯角镜头,是对战争中个体的悲悯。

导演特别把目光放在了不同境遇下的“孩子们”身上,反叛的孩子们拿着枪发出“突突突”的声音,玩游戏一般,而逃亡中的朝鲜孩子们率先配合地佯装中枪倒地,大人们先是愣在原地,才配合“游戏”,谁知下一秒反叛的孩子仰天疯狂开枪,然后满足地离开了。

年幼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战争、死亡是什么,但他们懂得游戏的暴力,并拿起了真正的武器。

最简单的游戏语言不分国籍即可相通,暴力也是。

被救援后,又拍路边拿枪的孩子们,和车内撤离的孩子们的处境对比,一窗之隔,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世上有时存在两种真相

《摩加迪沙》野心很大,又讽刺又悲悯,既要拍索马里内战,又要拍朝韩关系,戏剧的张力就藏在这内战中的“内战”。

自相残杀中的“自相残杀”,电影中浓缩成参赞两人之间的冲突。

赵寅成与具教煥分别饰演两方参赞,一开始是水火不容、因为归顺问题而大打出手。

最后朝鲜参赞在车内没能出来,导演偏偏让韩国参赞去开车门,发现了他已经中枪身亡的事实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即使中了枪还是到达后才死,眼睛都没能好好闭上的这段情节,导演并没有故意去煽情,只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大家一起为死者举行了葬礼,这也是全片最唯美的一个画面。

是对死亡的悲悯。

有些事情是不会改变的,死亡与日出都是。

看完仍然记得那句台词:“有时,存在两种真相”,其实全片都是对这句台词的论证与省思。

反叛者眼中的真相跟军队眼中的真相一定是不同的,朝韩两方的真相也不同。

世界上任何对立的两方眼中的真相可能都是截然不同的。

只有暴力、死亡、以及大自然的真相永远相同。

多亏了导演克制而冷峻的表达,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超人般的英雄人物,这点很难得。

没有谁“开挂”拯救全部人,他们只是艰难地互助,因为惧怕死亡而多出了一丝逃生的勇气和蛮劲儿。

直到最后回归安全地带,才回归“现实”,两方在飞机上致谢、握手道别,下了飞机连看对方一眼都不能看,孩子们忍不住看的话,还要捂住他们的双眼。

而大人们是不需捂住双眼就能离别的人,即使对方是过命之交。

这种“现实”还真是冷酷啊。

公众号:霧風誌

 10 ) 老百姓呐,还是希望在一起的!

《摩加迪沙》。

8分。

柳昇完编剧、导演,金允石、赵寅成、许俊豪主演作品。

自然想起《万里归途》,实则《摩加迪沙》在前,但都是同一类题材。

如实讲,虽然我内心里更喜欢饶晓志导演,但《摩加迪沙》确实更胜一筹,它用最简单的人性触碰了一个最敏感的话题。

金允石饰演的韩国大使希望通过努力拿到索马里政府的投票,让韩国得以有机会进入联合国,这故事听起来似乎十分年代久远,但现实是这就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

很遗憾,在即将达成目的那一刻,索马里发生了惨无人道的政变,反叛军席卷而来要推翻哈里政府。

大部分外交使馆都惨遭围攻,韩国、朝鲜无一幸免。

好在韩大使与意大利大使馆一直有交流,于是他们必须穿越封控区去意大利大使馆避难并寻找机会回国,而最最艰难的是,朝鲜使馆的大大小小也找了过来,寻求帮助。

人性是一切之首。

这样说起来,老百姓呐,还是希望大家在一起的!

《摩加迪沙》短评

当地的人永无止境的在这场战争中挣扎,南北的人从当地逃出来,参与到另一场战争中

5分钟前
  • Loooay
  • 较差

人物设计太弱智

8分钟前
  • 农场兰波
  • 较差

普世抒情,挺好的《特工》、《铁雨》、《共同警备区》都是讲朝韩关系,最后都落在个体身上,可以说是韩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了。PS:最后意大利使馆前的一声Korea,我才听到原来高丽是这么发音的。

11分钟前
  • 李觉吾
  • 还行

个人年度最佳政治片。最开始是因为听闻男神赵寅成有了久违的新电影而哭晕了,结果为了朝韩两国人民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哭晕了(真哭,哇哇哭的那种哭,电影结束了我还坐在那一直哭)。三个男主都是影帝级演技,太细腻太真实了,索马里内战横尸遍野,朝韩两国驻索大使的博弈和互助显得更珍贵,就像一条河被人为地分成了两条支流,而后在远方,重新交融。血脉相连同生共死的际遇,却因政治立场不同而各奔东西,就连最后的匆匆一别,都无法回头看对方一眼。政治的割裂性,在朝鲜半岛体现的淋漓尽致,说是悲哀,反而更像宿命,说是宿命,却更加悲哀了。最后两个人沉默的背影,有点《共同警备区》的味道。

15分钟前
  • 失马
  • 力荐

韩国不断地抛洒着橄榄枝,最近十数年尤其密集。朝鲜方面封锁得滴水不漏,具体情形不得而知。不过南方港湾抱持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按说以先进文明自居那方不该这般小器。枪林弹雨下只折了一人,某评的战狼观点深以为然。

18分钟前
  • 麻麻睇
  • 较差

韩版逃离德黑兰,经过时车窗外的街景拍得好,特别突出童子军的造型,但被机枪这样追着扫,最后才死了一个,关键是其他人没有一个中弹,这种浮夸的处理有好有坏,写实感的放松反而拉低了整个片子的格调。

20分钟前
  • Adarkwalker
  • 还行

借仇恨正視仇恨,以仇恨消解仇恨,用亂世苦難的真實澆灌患難與共的真實。動作戲在電影中篇幅還是有點過多,不過和韓國同類影片,比如《狩獵》,相較之下不算過火,文戲部分不斷使用對比,無論是角色和人物關係的前後文對比,還是同一場景下的不同立場對比,讓故事逐漸脫去浮華回歸真實,在結尾幾場的離別戲達到高潮。

2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韩国申奥电影🎦特殊时期的特别故事字幕在线21:9画面

28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把朝韩两个弱国的矛盾放在充斥极权与死亡的更弱的索马里国家里,极具戏剧化,也更让人揪心与难过

29分钟前
  • 苍耳
  • 推荐

你为什么不找京哥演韩国战狼直接给你带出去呢?这种韩国主旋律真是浪费时间

3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明明都是人类还是要向左走向右走

34分钟前
  • V
  • 力荐

双方从对立到和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生存面前,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被束之高阁,这就对了,先保住性命,日后再反目成仇也为时不晚。

38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红海确实不好看,但是这个也不好看啊,用这个踩红海真的看不懂,这个类型的商业片还是逃离德黑兰好看

41分钟前
  • ▚▛▙▜▞▟
  • 较差

不得不说,韩国这种南北题材的商业动作片还是挺成熟的,切入一个流量热点,展开都很顺理成章。

43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朝鲜一方逃到韩国大使馆后的第一场戏居然是所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太妙了。这场戏一铺,后半段所有的互助道别都变得非常可信。

45分钟前
  • 五加皮
  • 推荐

赵寅成好出戏

48分钟前
  • 孟三哥
  • 较差

这电影怎么被夸上天的,无论剧情还是逻辑都太水了,这就最近外语片远超亚洲了,果然韩吹才是世界第一

51分钟前
  • dreamhourse124
  • 较差

韩国电影野心和主题都随着韩国工业的进步而放大…

56分钟前
  • Joeb
  • 推荐

血浓于水,同胞之情,故事真的乏善可陈。

58分钟前
  • 神高出狠人
  • 较差

纪实不够 搞笑来凑

1小时前
  • 飞碟熊二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