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这部电影早在2016年就上映了,最近一年来随着印度电影口碑上涨,国内也陆续引进一些口碑不错的印度片,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2015年的电影。
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男主角都是萨尔曼·汗。
这里带鱼先生不谈印度电影近年来的口碑,而只讨论这部电影,很多人说这部电影跟今年很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很相似,并为之取名为《摔跤吧老公》。
显然不对,《摔跤吧爸爸》是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而《苏丹》是2016年7月6日在印度上映,《苏丹》明显比《摔跤吧爸爸》还要早上映,要说相似,也是《摔跤吧爸爸》像《苏丹》才对。
好吧,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还是直接进入正题吧。
《苏丹》这部电影有三个版本,内地版是139分钟,国际版是147分钟,而印度版是170分钟。
果然3小时的电影要上院线,还是比较困难的。
以正常人的视角(对,我是不正常人类)来看,这是一部很励志的体育题材电影,看完之后,可能让你身体充满一股能量,迫切想要去运动发泄一下。
这部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苏丹的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个阶段,苏丹对女孩一见钟情,为她学习摔跤,做任何都可以逗笑她的事情,以为这就是爱情,不料被女孩狠狠羞辱,说他没有人生目标,没有野心。
苏丹堕落一阵子之后,获得父亲的安慰,重新振作,为了向女孩证明自己不是废物,拜岳父为师,花了6个星期就斩获一个摔跤冠军,并赢得美人归。
第二个阶段,苏丹一路拼搏,拿下奥林匹克金牌和摔跤世界冠军后,变得膨胀,事业越来越忙,接了不少代言广告,可是却离家人越来越远,最后因为参加世锦赛没能给儿子输血,永远地失去刚出生的儿子。
这次堕落时间更长,后来有一商人找到他,并帮助他找了新的师傅训练,为了再次证明自己,学习自由式摔跤,并参加大赛,表现不俗,重新获得大众和媒体的追捧。
第三个阶段,是他决赛前受伤,肋骨被打断,住院,短时间比较难恢复,如果参加决赛无异于送死,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个狠角色。
这时,妻子重新回到他身边,并鼓励他以一个运动员的姿态,一个摔跤手的执着,勇敢追寻最初的梦想。
苏丹还叫了她一声师傅。
最后,苏丹当然凭借惊人的毅力,赢了。
如果要用一段话来总结苏丹三个成长阶段的话,我觉得是这样的:人一生要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懂得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明白有些事不管怎么努力也会做不到,第三次是知道无能为力仍然会争取去证明,经历是最重要的。
通过这三次成长,苏丹才真的成为一个男人,洗去那些傲慢,偏见,膨胀,顽固,堕落,传统,蜕变成一个更加地自信成熟,体贴和有活力和魅力的男人。
成长过程,除了师傅外,也有需要获得家人朋友的理解和帮助。
像片中,男主角父亲对他说的那段话,虽然算不上至理名言,但对于苏丹而言,却是很好的助燃料,不至于自暴自弃,误入歧途。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男主角在接受打击和羞辱之后,都还能站起来。
有的更多像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那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男人的成长故事。
当然,《苏丹》这电影也有些许不足之处,例如几个成长阶段的转变过度和衔接上有点粗暴,虽然时长达170分钟,但歌舞占比较大,重要细节反而是一笔带过甚至是略过。
比如苏丹从毫无经验的普通人到拿下奥运会冠军这一阶段他所学的技巧或其中的感悟或经验教训。
又比如苏丹成名之后膨胀的重要原因,而不是仅仅打骂一个记者。
相比之下,《摔跤的爸爸》在处理这些细节则更加用心,情感处理也更加细腻些,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尽管如此,《苏丹》依然不失为一部值得你为它浪费170分钟的运动题材电影。
团建看完电影,学姐问,你觉得帮助苏丹崛起的是谁?
女主?女主爸爸?他的小跟班,还是那个投资人,或者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无可否认,以上的人都帮了他太多,但是,我的脑子里出现的却是后来那个面冷心善的教练。
挖苦讽刺却全程陪同,冷言冷语却暗自担心。
他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满嘴损你的话,却是那个最担心你的人。
他试图用他的冷言冷语逼你放弃去做高危险的事,但在你决不罢休时为你祈祷做你支柱。
这样的人,大概才是朋友最好的模样吧。
你要违抗规则,我为你分析利弊。
但若你执意要做和我价值观不符的事,我不支持,却一定陪伴在你左右,为你祈祷最好的结局。
Salman16年新片,开斋节上映狂揽票房,打破多项纪录,宝莱坞影评人评价很高,IMDb评分7.3,总体是个口碑算不错的片子。
尽管同类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有太多而且套路基本固定了,而本片也没有特别大的突破,但是从质量上来讲也是非常不错的,不够惊艳但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故事是老套路了,同一般的体育竞技和英雄片差不多,主人公经历到巅峰到落寞到崛起的三次转折,感情饱满的故事会加入爱情亲情和友情的调和搭配角色自身的自我战胜和斗争。
这一部里的感情转折很细腻也很令人信服,没有上进心的Sultan为了追求女孩Aarfa学习摔跤,被Aarfa的独立女性人格征服,也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个过程没有平铺直叙不劳而获,Sultan和Aarfa的感情过程也不似一般印度电影里的水到渠成而是一波三折。
从新手到巅峰Sultan经历了因狂妄和事业心过强的心路转折,因为没有很好的平衡事业和家庭,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和自我的埋没。
故事采用倒叙首先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自我埋没中的Sultan。
崛起的过程Sultan的自我突破和挑战是循序渐进的,和Aarfa感情的修复也是相应渐强的,没有突兀的感动或复合,有很明显的挣扎在。
因此这部电影里的感情描写是个亮点,是可以区别于一般题材片的闪光之处。
换句话说,《Sultan》可以说是很好的平衡了体育精神和爱情故事。
全片最燃的段落应该是Sultan恢复训练那一段,转折快速而精巧,过渡自然不拖沓,Salman辛苦集中训练又加强了的肌肉给这一段增加了血脉喷张的效果。
几场自由摔跤的比赛很有看头,苏坦摔让人热血沸腾,Salman的电影里动作场面一向注重血性和型格,很有煽动性。
Salman年轻时候的电影双眼含情,近几年动作片拍多了野兽眼神演绎更多。
唯一的瑕疵是合理性:3个月训练成为地方摔跤冠军甚至代表出席奥运会;再次几个月的训练迅速恢复体能并转型为自由摔跤手;40岁高龄带着断了的肋骨战胜最终对手等等这些情节颇不现实也难以令人信服,不过既然也是演绎所以不去考虑现实只追求拼搏精神,也可以不计较太深。
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教练对Sultan说的那句“人们往往认为赢的才是英雄,其实输掉的那个才是真的英雄,因为只有ta更懂得胜利的意义。
”这算话不仅仅升华了体育精神,同时也点了感情线的题:失去了家庭的Sultan才更懂得家庭和爱的意义。
比“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这种常规的Slogan要更有意义。
除了感情主题和体育精神,这部电影一个突破的点在于对女性独立、新时代男女家庭、家庭事业平衡矛盾的话题的探讨。
印度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Aarfa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她对Sultan大男子主义的挑战都体现了新时代印度女性的一种崛起。
Aarfa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在因为家庭对事业和梦想的牺牲,对比Sultan在事业和家庭总是0或1的选择,探讨的是事业家庭双压力增高的现代社会男女的选择的不同。
最后Aarfa回归事业Sultan回归家庭的大团圆结局则提出了没好的展望,家庭男女双方必须携手解决这些矛盾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梦想,work as a team才会happy ending。
就这一点而言,《Sultan》比一般单纯讲求体育拼搏精神和自我战胜的故事要更深沉。
扮演Aarfa的Anushka气质很好,坚强独立中带着女性柔情。
Salman依旧刚柔并济,比起沙鲁克汗和阿米尔汗他总是要被评价为没有演技,从获奖情况和大众口碑中的确另外两位更胜一筹,但是可以看到的是Salman一个递升的演绎状态,尤其是最近几部电影选择上也更多选择感情层次更深厚丰富的角色,可以让人看到逐渐成熟稳重的表演。
新片《Tubelight》看海报是动作片但是看最近流出的片场照似乎又是个文艺片,拭目以待。
歌舞已经很克制了,虽然歌很好听但是还是希望可以缩减再缩减,不希望印度电影彻底丢掉这个民族特色,但是少而精是最好。
其实这部电影里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展露了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对于“印度选手在擂台上战胜外国选手”这一点的直接描述。
很多人诟病印度电影大量歌舞和开挂动作场面这两点,甚至是取笑,但是这其实是印度人对于自身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的体现以及希望民族强大的美好愿望。
这和我们喜欢看踢碎“东亚病夫”匾额是异曲同工,我反倒觉得印度人那种朴素的单纯的自豪感直接可爱。
如果说《摔跤吧 爸爸》承载的是满满的父女情深,如果说《神秘巨星》描摹的是抗争而热烈的母女之情,那么《苏丹》则是对绵绵夫妻情深的有力彰显。
电影塑造了一个名不见经传者通过刻苦努力到成功,再由胜转败,跌入人生低谷,又经过训练、打拼转为成功的故事。
是一部标准的励志片。
电影也告诉我们,陪你走过今生的,非子女,非父母,非朋友,而是生命中的另外一半。
受辱时激愤,成功时傲慢,大概是人性里普遍的弱点。
被压抑的人一旦获得成功,或咸鱼翻身之后,更确切说是在人获得更大的金钱利益、获得更广的知名度之后,往往变得膨胀、自我、目中无人或傲视一切。
最终,多数还将导致失败,遭遇滑铁卢。
不是败在竞争,而是败给了自己。
“要收,要谦抑,要求缺,要谨小慎微”,读《曾国藩家书》,曾氏一再如此告诫自己的兄弟、子女。
其实,这也是一种格局,一层眼界。
无论何时,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生命最朴素的热爱,发射、接收快乐的电波,才能使自己一终的成功、快乐。
影片的立意可能很套路,但剧情仍不失感动。
实际上,影视作品所展示的核心立意就那么几类,套路是必然的。
也唯有最普世的情感,才能最广泛地打动人群,无论印度、美国还是中国。
本片剧情的设置、展开、呈现,仍使本片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
至少,与多数中国大陆影片相比。
���/�@Sndf�F`
看名字和海报根本没往「萨尔曼 汗」身上想,否则估计早看了,必定「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刚开场那一段「苏丹」骑车小摩托走在乡间小路非常舒服的音乐与视觉,很简单,但很舒适;一个演员是否揣测了角色,是否认真对待了,看两部片子你就能从他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中察觉出来;你不认真或者肤浅理解角色,结果,哼哼;前大半部分感觉很多点都欠点火候,这是我在其他印度影片中没有感受到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些许不到位的感觉;人生两次从零开始的决心并顺利实施,只能说不是常人的人生;苏丹开始参加格斗大赛算是回归了印度影片的正轨,苏丹的必杀技向印度传统跤法的致敬让我想起了「传奇的诞生」里的贝利对“任加”踢法的致敬,在这点上值得尊敬;谁都能想到最后的结果,但你还会为之雀跃,某些点还是会一瞬动容;确实比不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因为故事结构太多的体育题材影片运用过了,在这些影片中肯定难以与「洛基」、「摔跤手」或者「百万宝贝」抗衡,但是已经足够完整;不难看出印度最近些年对女性位置的逆袭工作,无论从该片还是「摔跤吧爸爸」,还是「厕所英雄」、「嗝嗝老师」、「炙热」均能感受印度的细微变化;但是确实需要正面面对的还是,印度的现实社会和电影中的最少有三十年以上的差,保佑印度能加快脚步;
(《苏丹》有感):苏丹,本剧的男主角,一个靠摔跤赢得尊严、荣誉、抱的美人归的人生赢家……故事如果到此,那么苏丹的人生应该算挺完美的,然而故事并未到此终结,因为苏丹求胜心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之前所得到的鲜花和掌声,都是因为他靠摔跤获得的,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他只需要不断再摔跤领域获得成功,他就能不断获得鲜花和掌声,并且获得家庭的幸福。
然而天不遂人愿,比赛的时间和妻子的预产期一致,他选择了去比赛(毕竟本场比赛一旦取得成功,就想当于完成了摔跤领域的大满贯,况且根据他的评估,赢得比赛完全是探囊取物),结果毫无悬念,他赢得了比赛,但是他刚出去的孩子,却因找不到男主所具有的熊猫血而夭折。
女主曾劝男主放弃比赛,预产期很需要男主的陪伴,毕竟自己为了家庭幸福,自己也放弃了奥运冠军的梦想,答案毫无疑问,不然也不会导致双方关系的全面破裂(其实作为男主的行为旁观者,我们可能会对其行为,有些不满,这主要是我们具有上帝视角导致的,男主的悲剧行为,有其合理的必然性。
他有比女主有更强烈的理由,以为只要赢得摔跤,就赢得了一切,因为他之前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摔跤获得的,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过往的经验,而女主可能给我们的感觉她很智慧,虽然自己也有奥运梦想,但她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去牺牲家庭幸福)我截取这个片段主要是表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观点,并不是就全剧发表评论,可能有些牵强附会,但我却萌生了这些想法。
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人,得天下之后,就不能再用同样的手段治天下,这方面蒙元统治中原不过百年,而满清却能统治将近三百年就是一个例证;一个企业的草创初期一位强势的、杀伐决断的领导者,更容易波谲云诡的商场获得成功,因为这个各种条件都不成熟,商机转身即逝,需要一定的独断专行,见机行事。
但是一旦企业过了生存期,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完成从小企业向大企业过度。
这时候更需要一位按规矩办事的职业经理人,而不需要一位不拘小节,独断专行,由人治走向法治,企业才能做的长远……毕竟天才领导者只是少数,不能一直指望天才,因为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当年作为西欧外交天才的俾斯麦,只所以被威廉二世和众人选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纵横捭阖的外交技巧,没有人玩的转,德国越依赖他,爬的越高,当他下野后,对德国越不利)只有当庸人或者坏的领导者都不足以搞垮公司的运行,这样企业想不基业长青都困难。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初中没有毕业,就去就去创生活,后来当他二十几岁也就是和大学毕业生相仿的年纪,他很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很了不起。
先不说他对成功的定义是如此的狭隘,就算仅仅以金钱的多寡计,他跟本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人生刚起步,这时妄下结论,为时尚早。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任何一套成功的机制(理论或方法)都有其边界和适用范围,根本不存在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的情况,那些成就我们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换挡就会毫不留情的摧毁我们。
因为每一套成功机制,内部都蕴含着自毁机制。
我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如此吧!
观影时间2018年10月14号.这是一部非常赞的电影,要是我推荐我会把它和《肖申克的救赎》一起推荐给你!
非常赞的电影!
让我看到几点:1.可能性只要你真的想要就还有可能性,只要你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只要你心中有信念有希望就么有什么能难倒你的!
2.要让身边人和你一起行动别只顾自己一个人往前冲,好喝身边人一起行动,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分享台词:除非自己甘愿认输,否则没人能打败自己,而是要战胜自己,看自己有多大能耐!
这部印度电影同样是讲摔跤的,很容易和《摔跤吧爸爸》去比。
从格局来说,本片是不如后者的。
本片非常套路的讲了一个人的故事,从出名到膨胀,再到找回自己。
虽然说很套路,但不得不说,印度电影在对观众情绪的把控很到位。
能很好的把控你的情绪,让你哭就哭。
萨尔曼汗饰演的男主苏丹,从没摔过跤,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孩,去找女孩的爸爸去学摔跤。
但女孩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由强烈目标感的人,而且最少也要是一个区摔跤冠军。
于是苏丹拼命练习,最终赢得女神芳心。
但随着苏丹不断地赢得胜利,苏丹膨胀了,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第一。
苏丹确实也是世界第一,拿到了奥运会冠军,但是却忽略家庭。
在苏丹拿世界冠军的比赛上,老婆在生产,而且孩子因为血型遗传了自己稀有血型,导致孩子在需要输血时找不到血型而死亡。
为此老婆怨恨苏丹,两个人分开了。
后来苏丹因为孩子血型的事,想建造一个血库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也为社会做点事。
但找不到资金,刚好有人来找苏丹打MM。
其实电影我比较欣赏的地方是整个创作的团队的用心,包括非常生活化的取景,演员不顾一切的表演。
但是电影不好的地方就是主题方面,从赞美目标感,到后面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感觉有点突然。
另外就是歌舞的场面也很突然,没有那么自然——《苏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我
最后一个镜头,苏丹自己和自己搏斗时,两个苏丹气质和眼神完全不同,一个沧桑坚毅,一个得意自负,演技太炸裂了,每个阶段的苏丹眼神都不一样,玩世不恭的混混、受伤奋起的摔跤手、得意忘形的冠军、愧疚心痛的父亲、小心翼翼藏起啤酒肚的乡巴佬、深情献歌给妻子的受伤男人,最后为爱而战的真正胜利者,每一个阶段他都不同,特别是哭戏,这样一个铁汉落泪,观众都心酸心痛。
『苏丹』晚于张家辉的《激战》,早于阿米尔·汗的《摔跤吧!
爸爸》,故事有点像是两者的混合版,但内核较为单薄更偏向于爆米花式爽片,动作场面略显潦草全靠开挂,靠着一个high点硬撑两小时多的片长,有点乏善可陈。
【6或7分】
『苏丹』晚于张家辉的《激战》,早于阿米尔·汗的《摔跤吧!
爸爸》,故事有点像是两者的混合版,但内核较为单薄更偏向于爆米花式爽片,动作场面略显潦草全靠开挂,靠着一个high点硬撑两小时多的片长,有点乏善可陈。
【6或7分】
印度的美女水灵灵,印度的硬汉邦邦硬。好莱坞最适合硬汉的类型是动作片,宝莱坞最适合硬汉的类型是体育片……
这部再加上《厕所英雄》和《起跑线》,发现最近引进的几部印度电影在角色设置上很有共同点:女主角往往都是英语流利、受过高等教育、观念比较现代化欧美化、甚至颇具女权主义色彩的女性;而男主角一般都出身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崇尚民族传统,且总能通过一些土办法和市井智慧取得成功。男主角对女主角永远是一见钟情,而女主角一开始都看不上男主角,但最后总会被其坚持打动。两人在一起后,虽说男主角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为女主角做出改变,接受一些较为先进的理念,但结局嘛……多半都是女主角回归家庭,站在男主角身后默默支持他的了。这样的搭配比起说是“爱情故事”,好像还更接近于某种“文化拟人”啊……
看封面完全认不出是萨尔曼汗,这壮硕身材大叔脸。体育片就是燃,千百次折磨再胜利,真正的胜利在生活中。
套路故事,但是还是要流泪,我能怎么着
男的man,女的靓。
不会唱歌的摔跤手不是好丈夫。男人会为了至高荣耀放弃家庭,女人却往往不会。有人不解女主为什么劝男主去打最后一场(明知极有可能送命),其实看了《百万英镑宝贝》就会明白,战神宁愿死于沙场,也不愿苟且偷生。
这印度民族主义也太赤裸裸了……你咋不拍个黄飞鸿呢?稍微还有点道德上的优势。更讽刺的是主角在为印度“争光”时,弹幕一个劲在说印度人手抓饭恶心。我都可以脑补出外国人看战狼2时说中国人吃狗肉恶心了…男主的性格塑造真是失败,整一个巨婴,面对海曼式的道德困境,一句“我可是爱你的呀”就解决了?!好笑的是女主开头还一脸女权卫士的人设,婚后就又是悉多附体女奴本奴了 印度电影还真是日常让人恐婚恐育
萨尔曼虽然在印度如日中天,但在中国市场跟阿米尔还是有点距离。或许因为他的表现手法没有阿米尔那么激进的缘故,在本土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对印度的社会问题和痛点也有提及和表现,但阿米尔更加犀利和直白。全篇来说不错的励志片,但是印度惯用的开挂模式还是有的,因此只能给予3星了
女主塑造真的是烂。。最近印度一窝蜂的类似的女主,这个是真的烂。
好像是欺骗,好像是作秀,好像是弱智。它用感动的皮鞭,SM你。
2.5
就是喜欢印度片,印度主角光环照耀摔跤届,化妆太懒了,时间跨度2.30年,没一点变化。。
第一次奋战是因为没有梦想、游手好闲,第二次奋斗是因为不想生命就此结束,做一个活死人。所以,每一次突破,都是生命的挣扎与蜕变,越来越强的信念,越来越精彩的人生!SULTAN!
印度人的奥运金牌梦啊……
“一个摔跤手的真正价值不是在摔跤场上,而是在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当生活击垮了你,你重新站起来,打败逆境,直面生活,把它赢下来。”-- 已经五十多岁的柔情筋肉男萨尔曼·汗还在“狠狠的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活着并奋斗!” 其实这部电影的内核与《摔跤吧!爸爸》不尽相同,它更像是印度版的《洛奇》。“不要让你自己失望!”整部片子长达170分钟,其间有声有色有情有泪满满当当并不觉得冗长,只是结尾的处理太像我朝神剧,小宇宙爆发也是无敌了。(自打看了MMA、UFC之后就没怎么看“散打”和阉割版的“自由搏击”了,感觉上就好似那啥神剧一样,纯属自娱自乐;少林武当崆峒峨眉等等看来也只能在查大侠的书中凭吊了。)
剧情有些单薄,不足以撑起两个多小时的时长,这还是删除歌舞的国内版。
139分钟大陆公映版,我看时从男主大获全胜起跳过巅峰自负到家庭破裂的部分
其实有点题材疲劳,不过还是有趣的
感情、竞技、转变、甚至连表演都不可信。一部纯粹靠麻绳串起来的豆腐块,提不起来!
故事也就那样,但节奏还行,实际其实是印度武林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