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讲述可能非常混乱,毕竟猫猫的经历或者梦境真的是神秘的存在。
)如果把《我们的一天》当作猫猫的游荡的经历,那确实还挺有趣的,我也更喜欢这里面有猫猫的那个故事,猫猫就叫“我们”(Wuli),太可爱了,这样既是“你的一天”,也是“我的一天”,还是“‘我们’的一天”。
虽然有类似两位主角做梦的暗示,但我更喜欢把洪常秀的这部电影当成猫猫游荡一天的记录,猫猫在演员的前辈家——也就是猫猫自己家看着三人尬聊、吃面,不知过了一段多长的时间,猫猫主人——前辈发现猫猫走丢了,猫猫在银幕上跑到了另一个人的故事里,一位因身体原因戒了烟酒的年老诗人的故事里,有两位年轻人来拜访他。
不过我觉得诗人的故事没那么有趣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片段对我来说有点说教的感觉,我也经常在这些直接展示人生态度的片段走神,好在诗人和两位年轻人的互动尚算有趣,拍纪录片、石头剪刀布,兴之所至时这位诗人还想重新抽烟喝酒,不过他倒是在划拳时一局都没输过导致无借口喝不了烧酒,这里比较好玩的是,诗人从头到尾好像都只出了石头。
不过猫猫也许也没有离开演员的前辈家,它在被认为走丢后好像知道在家门外见到它的人一定会把它领回家,最后它就被人抱回家了。
而故事中心的演员和诗人都有吉他,都爱在拉面里加辣椒酱吃,他们似乎还有一些似有若无的相似经历,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同一个人呢,或者他们是由猫猫的梦境创造的呢?
听起来也算是个不太现实主义的故事了,但是其实洪的手法真的很像是拍特别日常的vlog的,没有明显的超现实镜头、剪辑很少、打光也不怎么讲究,可让人理解为梦境的段落其实也没有那种常见的提示,也就只有一个睡觉的镜头而已。
说来就觉得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也有类似的操作。
或许越清楚“无用”是电影之美所在的作者越接近未来的电影吧。
演员和诗人各作为房间里的指针以桌上的烟酒食物为圆心顺流逆流,两个指针在碰撞前夕以房间的互斥宣告它们不会纠缠的命运,常常微醺便不会轻易陷落,决心戒掉反而坠入更深,把门关起来就好,可总是忍不住接纳来客,房间又总是透着明暗和风,还有阳台,阳光忍不住洒进来,月亮也藏不住它的丰润,不过,猫咪知道凭着本能往下跳,可人还是指望靠猫咪取得意义,加一个0买回来又怎样?
人总是不承认自己的本能,住在自己的房间里,身份总是主人的话,怎能跳的下去呢?
客人又好到哪里去?
找主人获得意义吗?
明明是连狗男人也把握不住,诚实与通透更给人以不幸,女儿和养女这样不求意义的来访者才能在房间里淡然处之,交替地弹着拙劣的琴,接受父亲那已经断掉琴劲的琴,不管怎么喝都知道适可而止,知道在什么时候断掉和父亲的联系,才会明白月圆的没有意义,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没有意义的石头剪刀布,因为这都比追求意义快活多了,麻醉没有意义的自己就是清醒,但非得用清醒的姿态面对无意义的自已才是麻木,麻木的清醒才是痛苦,当然可以拒绝肥皂沐浴露,即使家里有一面镜子,再也不必看它不是吗,背对着坐就好了,猫也在镜子里不是吗,猫也会消失的,但不要拒绝烟酒,因为家里一定有阳台,看得到的世界,无意义世界,我们都跳不下去的世界…能做的只是坐在那里,继续麻木。
蜂胶泡水喝。
躬身而眠。
“动物们都是天使。
”“演戏最重要的是真实。
”能听懂植物说话的真实生活的女演员。
“维持一双明亮的眼睛,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困难的。
”“人生很短,很快就会过去了,你只要考虑用什么填满它就是了。
”寻猫启示的赏金越大,找到的概率越大。
“人活的时候不会知道人生的意思,死的那一刻才知道,这样不是很好吗?
”“真理不存在,也没关系。
尽你所能去喜爱你眼前的事物,去感激它们,这样就好了。
不要去寻找意义,那只会让你胆怯。
”
三星半吧。
袒露自我,摘下那些包裹着你的面纱。
只有这样,你才能诚实,只有怎样,人的真正品质才能显现出来,即使时间流逝,你变老了,你能够自然流露出岁月赋予你的品质。
生命如此短暂,太短暂了,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太短暂了,你们很快就死了,不用担心,很快就结束了。
所以,只要想一想,你要用什么来填满这段时间。
拥抱世俗的智慧,代价是放弃更清晰的视野。
真理是不存在的,意义是因为懦弱因为缺乏勇气,所以要先找意义,在生活里是看不到生活的,只管去做就行了。
片子里的两组的对话很精彩。
虽然这个片子是看过这些里,个人觉得最普通的一部。
但是还是喜欢这些对话。
金敏喜和洪尚秀应该精神很契合,金敏喜很年轻时就被评价,聪明,善良,脆弱,四次元。
可能在洪这里,她暂时找到了精神归宿,洪像精神导师一样。
如诗人说的,我的女儿非常漂亮,她不嫉妒任何人。
她很了不起。
无论如何,那是她想要的生活。
如《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女伴说的,你命真好的。
金敏喜的眼睛有时坚毅,有时纯真,有时又像闪烁着随时会碎掉的灵魂。
洪尚秀在展示她的品质。
如这些台词里所说,她命的确很好,漂亮,我喜欢的人都爱我(对比,雪莉被问,长这么漂亮是什么感受?
雪莉答道,都一样,有人爱我,有人不爱我)。
我不嫉妒任何人。
即使变老了,也能够自然流露岁月赋予的品质。
这样的人生真妙。
《我们的一天》短评 4.5星。
洪常秀的日记体电影之一,富有生活趣味,肉眼可见的随意感和松弛感,说明它诞生在晚期。
它不象《在溪边》、《旅行者的需求》和《克莱尔的相机》那样灵气逼人,它充满琐屑但是生动的日常景观,后辈对前辈的经验访谈,时间简简单单地过去,就象喝完一杯清水,不甜不咸,可以解渴。
金敏喜的状态很好,很悠闲,她告诉智秀好的表演就是本色出演。
老诗人因为身体原因生活在对烟酒近乎坦塔罗斯般的渴望当中,他告诉后辈不必寻找生命的意义,只要感激小事。
而小事的感激是随处可见的,比如3人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但给老诗人留下完整的一盒炸鸡,让他快乐地独享。
一个动用脑力创作了一生的老人,他如今不再关心世界了。
***********下面是个人速写的电影内容解析,属于超级剧透,慎入慎入!!!
************************下面是个人速写的电影内容解析,属于超级剧透,慎入慎入!!!
************* ***********下面是个人速写的电影内容解析,属于超级剧透,慎入慎入!!!
************* 1、正洙边工作边喝酒,尚媛睡了很久才起床,抱怨在那边很少睡,又很厌烦,正洙说自己睡太久会腰疼,尚媛发现桌上有咖啡,起身去拿杯子。
2、尚媛拿杯子回来,刚好白猫小友出来活动,正洙让尚媛拿了零食来喂猫。
两人都在担心猫太胖。
猫吃饱了就去桌子下面趴着,正洙一直说这只猫对尚媛有特别的喜欢。
3、尚媛去到一张简单的铺着灰色床单的床上睡觉。
1、智秀爬上台阶,尚媛来开门,智秀摘下口罩给尚媛看,问尚媛还认识不认识自己,又夸尚媛变漂亮了。
2、桌子上,二人对着智秀带来的礼物盒,智秀介绍了巴西的天然肥皂,尚媛拿起一罐洗手液似的瓶子,智秀说是天然液体肥皂。
还有一盒蜂胶,智秀说滴一两滴在水里喝就行,之后又消炎、抗氧化地说了一遍。
刚好正洙送水果过来,随口附和她也在吃。
尚媛又拿了玫瑰果油看,尚媛当即试验了一回,给正洙闻,都说很香。
又有巴西的马黛茶,国民饮料,减肥,增强免疫力。
3、看完礼物,3人互相客气了一回,智秀主要对尚媛愿意让她上门拜访致谢。
尚媛看了智秀,说她跟小时候一个样,都没变过。
然后又去逗猫。
正洙和智秀聊起了朋友有个温顺的小黄狗也叫小友。
尚媛逗猫回来,聊起小狗的主人,和智秀有上过床。
气氛一时有点尴尬,尚媛拿了几件保健品的礼物,让智秀带回肥皂。
正洙倒是喜欢,就留下了,反正尚媛是住在正洙家里。
之后有些冷场,尚媛拿了烟,带着智秀去外面抽烟,顺便讲讲怎么表演的事。
正洙不抽烟,所以伸手去拿酒瓶。
但是尚媛的门拉不开,正洙教了她一回,2人开门出去了。
尚媛一直问智秀为什么要当演员。
诗人洪义周1、洪坐在沙发上,面前放了很小的桌子在吃一碗泡面。
对面的金淇珠很担心他吃得不健康,洪说自己吃得很好,吃泡面是因为好吃,配烧酒一杯就更完美。
他让金帮自己拿来辣椒酱,加了一勺说好吃。
金拿出摄像机要帮他拍录像。
洪吃完面,问金这样拍可以吗,有帮助吗,金说说话和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她希望能拍到次日。
2、洪又抱怨不能喝酒,医生说他这样太危险,心脏不好。
他一周前才做过检查,医生的说法,貌似是心血管支架?
金一面安慰他,他又说想抽烟,金也一时无话,两人去看窗外的树木。
3、金推荐电子烟,但洪说抽不惯,而且有好几支。
又聊拍的录像,金说已经剪辑差不多,再拍些日常生活就好。
洪让金喝水,金去冰箱拿冰水,洪喝了一杯。
金又对允许拍录像表示感谢。
洪去床上躺着睡觉了,很舒服。
4、宋在元来敲门,金开门让进,自己说要出去买点东西。
宋带了酒跟烟的礼物来,洪说自己不喝酒也不抽烟了,宋有点尴尬。
洪让他拿回去,宋说留下吧,不用可以转送。
洪又问他为啥没有两人一起来,宋说那人有事。
洪问他为啥想见自己,宋说因为他是最重要的韩国诗人,自己想蹭蹭气息。
洪说自己只有酒味和生鱼片味吧。
5、宋称赞洪的诗直率,真实,洪问他来访是想了解什么,宋正要回答,金买东西回来,是无酒精的啤酒,洪喝了之后大加称赞。
因为座位不够,洪打算到天台上去聊,金带了摄像机上去。
1、尚媛向表妹智秀说完过去的经历后,并不觉得痛快,反而更迷茫。
她俩在阳台上,尚媛端着咖啡杯,问智秀要吃什么,她可以叫外卖。
智秀说随便叫点什么,尚媛推让一番决定还是自己点,但话题马上又转到她要不要重新开始演戏的事情上,尚媛说自己应该不演了,又问智秀为啥想演,智秀说小时候就想演,不能演吗?
尚媛说小姨事先打来电话说智秀有重要的事要跟她说,是什么事。
智秀说没有这事。
尚媛又问那她是有事情要问?
2、智秀想要请教演技或者演戏该有的心态,尚媛告诉她演戏最重要的是诚实,在人类的真我之上会有许多假面,把它们移开,就是诚实的自我。
智秀复述了一下尚媛的内容。
尚媛又解释了什么是假面,包括习惯,偏见,人设,恐惧之类,去掉这些,人就可以在任何年龄表现出那个年龄真实的样子。
智秀问尚媛有做到?
尚媛说没有,因为没有电影需要她做到这一点,因为都被他人规定好了(模式)。
”诚实“和”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不可能同时做到。
对于”人设“,她会预先准备好几个,让导演选,之后就把选中的演出来即可。
所以尚媛在片场一直都盼着快点结束。
智秀问你是因为这个不演戏的?
智秀说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还遇见了一个给我很大刺激的人,但是具体不方便说。
智秀问那是什么刺激,尚媛说她去了他工作的地方,感到那个人是真正在工作的人,而演员掩藏自己的光芒,去背别人写的台词,感觉好空虚。
所以尚媛现在学建筑美学,为此辛苦准备了一年半,但是语言成问题,难字听不懂。
说到这里,尚媛发现智秀在哭,是因为觉得尚媛很辛苦。
尚媛自己也觉得有点伤心,蹲下来看阳台上的一列盆栽,说自己很饿了。
智秀也过来蹲下,陪尚媛聊她喜欢的事,小时候也喜欢花花草草,觉得安心,去公园的时候也觉得那些植物好像在跟她说话。
说着智秀又哭了。
3、室内,正洙准备了一锅泡面。
智秀和尚媛都夸泡面好吃,尚媛又要来辣椒酱拌面。
智秀也要了辣酱放在泡面里,但似乎加太多,面条都是红色的,所以鼻涕眼泪都出来了,喝了点凉水。
尚媛知道一个人也喜欢这么吃,就是洪常秀了。
智秀又吃了两口,实在太辣,起身去洗手间洗脸去了。
正洙在笑,觉得尚媛的吃法实在不可思议。
1、阳台上,老诗人洪坐在塑料扶手椅里喝无酒精的啤酒。
宋和金聊天,问了金的拍摄和学生身份。
金告诉宋她是大四,在拍毕业作品。
洪开玩笑称金是他的养女,因为很合得来,金也配合默契,觉得养女这个词很亲切。
洪有女儿,说自己的女儿很漂亮,并不会嫉妒金这个养女,因为女儿很优秀,不是会羡慕别人的那种人,但离婚后随母亲了,她可以自由生活他不会干涉。
2、洪终于开始问宋想问些什么。
金开始拍摄2人的交谈。
问题1,诗在这个年代是必要的吗?
因为很多人都不读诗了。
答:你不是喜欢读吗?
那就行了。
问题2,洪是怎么开始写诗的?
宋给了些选项,比如小时候的梦想之类的。
答:实在是不清楚为啥开始写。
问题3,那洪总有一个写诗的契机吧?
答:貌似没啥“理由/契机”,人生跟这些东西没关系。
问题4,那洪是没啥理由就写起诗来的吗?
答:洪反问宋对啥有兴趣,宋说每天思考,诚实生活,以真理为基础。
洪赞他了不起。
问题5,有诗人说,诗是年轻时会写,老来就无用了,洪怎么看?
答:那是向世俗妥协的说法,他们接受了世俗,却放弃了自己明亮的眼睛,然后到处抱怨说维持一双明亮的眼睛难于上青天。
你可能要献出生命才能维持它的明亮。
洪反复问宋听懂他的意思没有,说人生很短,毋需太担心,很快就会死,只需要操心用什么充实它。
1、猫咪走失,正洙开始思考“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东西。
”发现小友不见了,正洙很焦急,担心它是不是跳下阳台了,尚媛陪着她出门去。
智秀要跟着,尚媛让她在屋里关好门,因为猫也有可能在家里。
智秀关上门,留神看了一下鞋架上正洙设计的鞋子,就叫着猫的名字进屋了。
2、门开,正洙进门就倒在地上。
尚媛穿了条黑色长牛仔裙,叫着智秀进门,发现桌上的纸条。
她看完纸条没说话,回到门口安慰正洙,让她打印张贴寻猫启事。
正洙说别人说了贴了没用,又说累了没力气。
尚媛劝她起来,正洙说要是没猫活不下去,很快又哭又喊,猫是我的宝贝,为啥要跳下去。
尚媛安慰她怎么会跳下去,应该是突然想出去吧。
正洙一边说贴启事的寻回概率很低,一边想着要提高悬赏金,给10万?
20万?
社区小孩应该会帮忙。
尚媛坐在旁边陪她聊。
正洙开始诉说给猫的爱,对尚媛都没那么爱。
尚媛应着先起身走开,正洙又几歪了一会很利索地站起来做启事去了。
1、一位女士找到了猫,给送了回来,原来才2楼?
正洙惊喜,问怎么找到的,女士说猫在面包店前,好像知道她要送它回家。
猫回家就找个收纳箱上的隐蔽空间睡觉了。
2、3个人在阳台上喝酒庆祝,尚媛称赞今晚的月亮非常漂亮。
正洙和女士觉得东西很好吃,尚媛进屋拿了吉他来弹。
众人议论了一会吉他,觉得它很小很可爱,尚媛说是生日礼物,也不能丢,放着放着就开始弹了,她也不会弹和弦。
1、诗人洪很感激金琪珠,所以把自己不用的吉他送给了她。
3人回到屋里,一人一瓶啤酒。
因为没有凳子,宋和金都坐到地上。
金用手机点了炸鸡的外送,但要等40分钟。
金和洪聊起角落里的大吉他,洪说他不常弹,钢弦手很痛。
有一把很喜欢的古典吉他被朋友坐坏了,所以买了大吉他赔他,但钢弦手指痛,所以最近连歌也不唱了。
2人表示想听洪唱歌。
2、洪把大吉他送给了金,说这吉他很贵,金很高兴,问宋会弹不,宋说自己只会弹几个和弦伴奏,金说自己该学吉他了,洪想喝一杯,金不让,让他喝无酒精的好了。
洪喝了一口,貌似感觉不够劲,金又给他开了一罐,这时宋起身去买酒,打算买烧酒,让老诗人满足一会酒瘾可能比一味限制滋生的压力感要好。
又商量买几瓶,洪想买两瓶,让两个年轻人也喝。
宋出门去,金让洪只喝一点。
而洪喝了无酒精的没说话,金笑说看来这个真的不行。
3、一眨眼桌上空了2瓶烧酒,还有两瓶满的,两盒炸鸡也送到了。
洪和宋推杯换盏,金在一边拍摄。
宋问洪是有经验的人,人生是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
洪说你想问的是答案吗,书里都有,但都是错的,所以我们才活得这么笨拙、尴尬和不完美。
其实到最后都是一样的,但活着就永远都不会知道。
宋又问爱情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爱情吗,洪说我敢保证你在谈恋爱的时候是不会问“爱情是什么”的。
宋又问真理是什么,洪说你还真是一直都在问一样的东西,真理也是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一直在里面打转,找是找不到的,找不到的话,就代表它不存在。
宋问那当下这些是什么,这些东西都没意义吗?
洪说没意义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感激这些小事就好,尽你所能去喜欢你眼前的事物,去感激他们,就好,不要寻找意义,只会让你胆怯。
宋说原来这叫胆怯。
洪说不是吗,你就跳进水里,不要等有把握了再去跳。
洪要金关闭摄影机,说累不拍了。
金马上放下摄像机。
洪说酒好像喝少了,让金也喝一点,又要玩十句剪刀石头布。
4、游戏里面金老输,宋帮她喝了酒。
后来金要求吃下酒菜,一看就是不能继续喝了。
拍摄任务完成,金整理器材要告辞去妈妈家住,同时也把吉他带走。
宋去洗手间回来,也要走,说有东西要拿给别人。
洪问是什么东西,宋搪塞了一下,要求跟金一起走。
金说明天来时会跟洪联系,然后两人一起走。
洪招呼宋说能把香烟留给我吗?
宋把烟和打火机一起留下。
5、金和宋一起走出大楼,宋帮金拿吉他。
镜头掠过屋脊,各种不同的颜色,老式的4、5层的小楼。
洪坐到露台上,把宋的礼品包打开,一瓶貌似威士忌,一个小塑料杯子,一盒未开封的炸鸡,又从兜里摸出烟和打火机,喝酒抽烟,无限舒心的样子。
能以一种全然没有目的性的姿态,恣意地传递出有趣的东西的导演,大概也就是洪常秀了。
《我们的一天》中的两组人,日常、行事对话,互无关系却又遥相呼应。
两组人中都有一个追寻演员梦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体悟的先辈。
于是理所当然地,年轻人向前辈索要经验的分享。
但是,经验真的能分享吗?
恐怕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心智和情感赋予的境遇之中。
我们可以询问“薛定谔的猫”的概念是什么,但在面对“薛定谔的猫”的情形时需要作何反应,却不是一个可以通过询问就能应对的问题。
所以,电影里只确定了一件事,对自己真诚。
而对自己真诚的首要条件,就是停止去问过于抽象的问题,比如生活是什么?
爱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正如老诗人说的,都是胆小鬼才会想问的,在进行之前就想知道全部,而不是深入进具体的事情中。
我很喜欢洪常秀的电影,没有明确的剧本,有的只是场景;没有用于推进故事的台词,有的只是对话。
我很喜欢镜头记录下人员被抛入陌生环境时,在人的复数性的趋势下,从尴尬到放松的过程,这是一个对自身隐藏的自我揭示过程,在一来一去的对话中其实接近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洪尚秀是一个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导演,他的创新点不在美术、摄影、镜头语言、社会议题等等,甚至并不(全)在剧本,他在做一种属于电影内部的创新,即一种关于“影像”的创新。
在这个前提下,讨论他的电影需要先把“故事”(文本)从预设中抽离出来,即并非直接讨论“这部影片讲了什么”,而是以“XXX的故事作为这部影片的叙述文本”为一个要素来开展讨论,如果这样来看洪的电影,就能看出他的创新之处了——他的作品中的文本和影像维持着一种极为松散的关系,并在这层关系之下经由时间,这一电影必要要素的联结(时间的主题也不断地在变奏),达到他在叙事表层下更抽象的主题:偶然与必然(北村方向)、相同与相似(这时对,那时错)、视点的重叠与交错(夏夏夏)等等。
这些主题并不新,更谈不上有多么深刻(相比于当代哲学的命题),但是他并非是以哲学的方式“论说”这些主题,也不是(像传统电影一样)把这些主题放在他的电影文本(故事)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发散,他把它们用一种“属影像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一点足以让洪成为一个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导演。
洪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在一次访谈中他提到,我们一直假装活在同一层面的现实中,但哪怕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当我们一直深入地问ta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如此陌异——其实我们甚至永远不知道别人口中一个冰淇淋的味道。
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从知觉出发而建构的世界观,在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下,洪开始展开他的创作,从这个前提开始推演各种复杂的生活境况,也是这个出发点,让我们很容易想象它在最终到达具体事件时候的样子——不确定性、散漫甚至没有目的的游荡、粘稠的事件、动机的随机生成…就像我们看到洪的电影中的所有人物的气质那样。
最后说几句闲话,洪的创作方式也很独特,每个拍摄日的清晨开始写作一天的剧本,这让他的拍摄更具当下性,而这种当下性(或者说时间性)在现在主流的德勒兹电影理论阐释下也是非常不错的文本。
而且在当下的电影环境下,严肃电影的走向大致有两个,美术馆方向(阿彼察邦)和类型化方向(PTA),而洪尚秀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在这条分岔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鼓舞着大量文艺青年前仆后继地在电影的红海中一头攒死。
能以一种全然没有目的性的姿态,恣意地传递出有趣的东西的导演,大概也就是洪常秀了。
《我们的一天》中的两组人,日常、行事对话,互无关系却又遥相呼应。
两组人中都有一个追寻演员梦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体悟的先辈。
于是理所当然地,年轻人向前辈索要经验的分享。
但是,经验真的能分享吗?
恐怕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心智和情感赋予的境遇之中。
我们可以询问“薛定谔的猫”的概念是什么,但在面对“薛定谔的猫”的情形时需要作何反应,却不是一个可以通过询问就能应对的问题。
所以,电影里只确定了一件事,对自己真诚。
而对自己真诚的首要条件,就是停止去问过于抽象的问题,比如生活是什么?
爱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正如老诗人说的,都是胆小鬼才会想问的,在进行之前就想知道全部,而不是深入进具体的事情中。
我很喜欢洪常秀的电影,没有明确的剧本,有的只是场景;没有用于推进故事的台词,有的只是对话。
我很喜欢镜头记录下人员被抛入陌生环境时,在人的复数性的趋势下,从尴尬到放松的过程,这是一个对自身隐藏的自我揭示过程,在一来一去的对话中其实接近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看见有人说这是洪导的第30号作品,这个数字和我记录的一致。
那,就当它是真的。
还看见有人说洪导的电影越来越“无聊”了。
这,当然不是真的。
熟悉老洪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咖啡馆、酒桌前、小空间……各种聊——谁说尬聊不是聊?
《我们的一天》,实际上是由各自“独立”的两拨人的一天构成:退了圈的女演员(金敏喜饰)回国后,在寄居的好姐妹家接待想入行前来请教的表妹;和开始走红的老诗人在配合“自认”的继女完成毕业作品时,接待前来拜访的文艺男青年。
两边的对话都同样细碎且绵长。
倘若观影时手机就在面前,而你没有拿起它,那你一定是洪导的铁粉——整部电影让人“出神”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在那本以著名画家为原型的传记小说《花鸟之梦》里,作者告诉我们:好的画作,“在画面中,给观画人留出了位置”。
电影也是如此,好的作品,会让观影者不自觉地参与其中,产生碰撞和心灵的激荡。
洪导的电影就是这样,他煮一锅清汤,最主要的调味料——鸡精也好、蚝油也罢,甚至像影片中辣的令人张口结舌的辣酱——都交由观众依其自身的趣味和阅历来添加。
说起这种技巧的运用,阿巴斯更是炉火纯青。
除了这二组六人以外,片中还有一只名叫wuli的小猫,有网友告诉“我们”,意思就是“我们”。
我在想,假如“我们”的一天,都过得和wuli一样: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有吃就吃,吃饱就睡;趁家人不备出门溜达约个会……——那该多好呀。
文 / Annihilator全文约2400字 阅读需要6分钟*本片中文字幕请点击此处获取。
字幕卡。
音乐。
窗外透入过曝的清冷蓝色,女人坐在桌前把玩着鞋模;她抿了一口酒,起身走向画面左侧,镜头随之摇动,我们看见昏暗的玄关两边放着鞋架,其上整齐得排列着一双双款式时髦的女鞋。
女人蹲下身换上其中一双,以各种角度比划、观察。
音乐在这时停下了,画外传来一句慵懒的女声:“为什么不叫醒我呢?
”镜头随着女人转回了方才客厅的桌子,我们看到桌对面幽灵般冒出了另一个女人,她盘坐在椅子上,将垂落在一肩的头发盘起。
没关系,我们并不是必须知道她是谁(虽然有些人已在心里暗暗欢呼),因为在二人浅谈片刻后,电影真正的主角在桌下悄悄起身溜出画外,将镜头牵至了右侧,带着我们看向客厅更宽阔的前部,在这里,一面镜子将左侧的玄关映入空间的纵深之中。
猫咪安静地在地毯上走动,走到镜头中间,又钻回桌下,尾巴扫着锃亮的木地板;从女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得知它的名字是“我们(wuli)”。
嗯,这是“我们”的一天的清晨。
在《我们的一天》这个美妙的开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如此毫无保留地简单、直接甚至粗拙的影像,充满传统意义上的失真和失误(错误的取光、卡顿犹豫的摇镜),但反过来被把握为一种无拘束的轻盈——自疫情期间洪常秀在其作品中身兼六职(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剪辑、音乐)开始,我们已逐渐熟悉了他所迈向的这条独属于当代数字电影的激进影像路线。
但与其作品内部所构建的电影哲学完全相同的是,洪常秀的电影在表面上的重复中总在生成新的差异,因此实际上,每部新作在影像上的尝试方向都有所不同:《引见》模糊的白,《在你面前》过浓的绿,《塔楼上》坚实的灰,《在水中》虚化的蓝……《我们的一天》有着近作中最为低调和浑浊的色彩和质地,但这并不影响洪常秀在朴素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令人着迷的视觉;一点奇异的抽象性也许只需要一个绿色酒瓶的小小点缀。
当然,比起单纯摄影层面的美学实验,更值得注意的是洪常秀进行场面调度的方式:一个长达六分钟的定机位镜头,通过简单的摇镜将一个完整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角落,不疾不徐地连接起它们——不过,称这种策略为“连接”空间的不同局部,显然是从结构的高度俯瞰的观察;如果我们采取历时性的视角,更好的说法是:空间在影像的变化中不断更新着自身。
在最开始,我们只看到一张桌子和透光的窗帘,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发现了一座鞋架,等再回到桌子时,一个新的人物已经出现;而当猫猫带着我们走到镜头的另一边时,刚才的玄关重新出现在了镜子的深处。
我们对这个空间的概念和知觉随着镜头的依次揭示而逐步得到更新——不只是单调递增,而是螺旋向上,不断返回到原点并发现差异的产生。
我们不妨回想,一个经典的洪常秀式情境(在其五到十年前的代表作中可以频繁找到)是如何得以构建的?
对话与情节并不是在结构层面进行组合,而是在一个历时性的观看过程中不断被添加至情境之中;并且,新的信息并不是被垒在旧地基之上的新砖石,而是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水一般,与此前构建的一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更新了整个情境。
短小精悍的《引见》以近乎游戏性的强度展现了洪常秀的这一特质,以至于每一个新段落的出现都在勉力撬动观众此前对电影形成的认识。
然而,《引见》之后,洪常秀对文本的兴趣明显不断减弱,到了《我们这一天》,除了几个大的情节节点之外,情节与人物关系几乎完全静止、没有任何发展,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只是徘徊于敬语与客套之间;与此同时,洪常秀的注意力越发移向了在此前作品中仅作为情境的背景板的空间(《草叶集》咖啡馆里的抽象舞台),我们不再能辨识出一个独立于空间的预设性的文本,如今,空间与它内部的情境、人物和故事浑然一体地在电影中生成。
于是,我们发现《塔楼上》的三层塔楼与《在水中》的济州岛的海与天空成为了电影实质上的主角;但如果说这两部电影是以某个宏观、总体且固定的概念——建筑结构、虚焦——来统御影像的话,那么《我们的一天》则延续了洪常秀电影以变化与更新为核心的影像建构机制,只是对象从文本-情境变成了空间-情境。
在《你自己与你所有》中被用于展现人物的主观幻想的摇镜(在《偶然与想象》中被滨口偷去),现在被用于在反差中揭示出人物在空间中的轨迹;变焦拉镜头与景别的扩增也不再被用于将叙事意义上的“环境”纳入情境,而是让金敏喜得以走向前景,蹲下观察风中颤动的绿叶。
人物们从谈话的桌上起身,打开客厅与阳台的推拉门,在原本闭合的空间中打开一条狭窄的、过曝的缝隙,猫咪也正是从此处逃向了空间之外。
然而,以上只是《我们的一天》一半的故事;在金敏喜与猫咪的一天之间,还穿插着另一天——年老的诗人与他的后辈们度过的一天,由拉面、无酒精啤酒、炸鸡、猜拳、元电影以及喋喋不休的说教组成的一天。
起初,老人与年轻人们之间的奇怪张力是有趣的,但不过多久我们就失望地发现,洪常秀似乎不打算为这组关系添加任何新的东西,一成不变的空间中不断同义反复的谈话令人迅速从熟悉走向厌倦。
更糟糕的是,这一半电影,尤其是在最初两幕中,似乎力图成为与前一半严格对仗的倒影(尽管我们无从猜测二者事实上的拍摄时序):同样的睡觉,同样的上楼与开门,谈话的场景同样从室内走向室外,甚至同样有一把吉他。
但是,通向屋顶的楼梯远没有阳台与客厅的推拉门那么具有空间层面的流动性,而重新抽烟喝酒的快乐也比不上猫咪的失而复得带来的温暖;这种低浅的摹本没能在重复中获得差异的生命力,反而使得其原型也一并被捆绑入了一个完全不必要的二元结构,连同作为结构联结点的、对人物心理做出事先评注的字幕卡一道,将电影推向单义的一极。
《我们的一天》的矛盾之处正在于此:一方面,第一个故事聚焦于空间的自我更新和事物的变化,在作品序列里是全新的气象;另一方面,借助第二个故事,这部电影又回归了最保守的、甚至可以追溯至其最早几部作品的工整结构策略。
对洪常秀这部新作的最恰当形容或许是:半部“猫咪电影”(不断逃逸与变幻)与半部“老人电影”(静止、封闭)的奇怪结合体。
评分表
往期推荐长评 | 视觉比喻的佐证异见者字幕翻译计划 - 20 | 寺木帮长评 | 纵度作为一种结构实在
依旧很洪氏的对话,看着相似的两个平行时空,却又谈着各自对真实的理解。如果敏敏可以把弹的吉他小曲唱继续下去就完美了~
#nyff61 …
一时间比不出这部明摆着糊弄的老洪和真情溺爱的洪学家忠粉哪方更犯嫌
好像大学生毕业作品~最后的镜头倒是有点潇洒~
节欲后正视欲望的舒畅,洪常秀总是能撷取生活的微小,美好地将金敏喜与小猫关联。
猫猫可爱,敏喜好看,关于演员的那一段对话真好
3.5 生活哲学
25th 8:30-9:54 theatre croisette 开场前洪尚秀上台,被问到关于电影有什么可说,他很瘦略微佝偻显得拘谨,说我不知道说什么。看完电影确实如此,一如既往的洪尚秀母题,睡眠、拜访、交谈、酗酒和一个想死的有名老男人。我对洪电影的评价完全取决于敏姐出场时长,这部实在短暂,尤其有些镜头里敏姐瘦得宛如纸片,我抱着中国人热忱的心希祝福姐多吃点。
典型日本那种小清新,故事是真的无聊,本来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很无聊,谁还需要去看无聊的生活。
(4.68/5.0)被日记化的电影,记录下了洪不断变化的思绪。碍于剧作思路程式化,更像一个simple.
诗人和演员做相似的梦。梦里来求答案的年轻人问缥缈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他们觉得更加缥缈。(洪片里的猫都得夸金敏喜漂亮。以及怎么他们韩国人吃饭拿起筷子时都要先在桌子上戳一下再夹菜,洁癖人士真的已经抓狂了,就算是金敏喜也不行😡👊
不是电影
不咸不淡的小故事,玩了把平行时空的互文,感觉洪处于想戒酒却又不想戒的犹豫困惑中。另外也终于见到了金敏喜,感觉晒黑了呢。
【C+】我们的“我们”,饮食男女,字幕卡呈出,词义被拆解,议题被辨析,与味觉体验相连。但对于洪而言拍出这样的“关键词”电影还是有所失准。
开场不久,明星和诗人俩人分别在谈话之中各自先后上床睡着了,然后洪常秀就开始给出各种细节(礼物,吃面,辣椒,吉他等等)暗示这俩人share了同一个灵魂,但做了两场人物不同但旨意相近的梦。特别是男生跑到诗人家里说他要当演员,大概是梦套梦之中无中生有的人物忽然串错了台词。在梦中,两个年轻人都怀着被前辈指点的渴望而来,最后失望而去。女生不告而别,男生则自掏腰包请诗人喝了顿大酒以后,大脑愈加空白仓皇离去。有意思的是明星这条线忽然隐去了,只剩下诗人一人满足地喝酒抽烟吃炸鸡,延续着有点洋洋自得的百日梦。看来这更是金敏喜主导的梦境无疑了。好奇的是,未来洪常秀还能把他的这个梦境中身份重叠系列继续玩出怎样的变化来。
借着自己对象的口,诉说对艺术的理解,借着老诗人的对答,回应世间的质疑。洪子,希望你高产
敏喜与昌秀的恩爱情书一则。
看完不舒服一星期 事后回想还很恶心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酒给我,故事就不讲了。还有那啥,烟和火儿也留给我。”
活着的意义不就是想吃的时候尽情吃嘛,所以泡面烧酒炸鸡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