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名真的會誤以為是一套荷里活B級電影,不過,米高歌治的招牌肯定令你有衝動入場觀賞此片。
「低」片橋段實在天馬行空,而且創新,主角為破壞發電廠卻誤中意外,回到朋友的影視鋪卻因體內疑受幅射影響,將所有影帶內容完全清洗,為求補鑊,於是將電影內容重拍一次,卻出乎意料的深受街坊歡迎。
基本上,電影入面所說的重拍場面其實不多,只集中在中半段,主調其實想說的是舊物保育。
好吧,其实这并算不上什么音乐电影,但是非常喜欢其中浓浓的南方布鲁斯风味,何况还有那么多恶搞(嘿!难道这不是独立精神吗?
)而结局又异常温馨。
山寨横行的时代表现出每个人都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
手段越来越便捷,让原来高不可攀的电影庙宇普通的就像是街上的公厕。
这种全民山寨的氛围里,如果给这种行为加上一点表达的目标就会变得亲切而真实,以致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
这个片子其实故事逻辑上还是有点问题,里面的矛盾看起来是因为拆迁问题(其实我倒觉得这个主题在D国很值得开发),可又掺杂了对于老电影的怀旧和致敬,掺杂了对电影艺术的敬仰~~这样让比例上有点失调,分不清重点。
具体到细节,观众是怎么开始从被蒙骗到热烈参与,到委托翻拍的过程有点迷惑~~感觉这部分没有交代清楚。
Be kind rewind与其说是一部无厘头的喜剧,不如说更像一部被无厘头包装的艺术片。
到豆瓣上看了看才知道导演是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导演Michel Gondry,呵呵难怪如此啊。
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法国人学绘画出身,对艺术总有他自己独特的眼光。
整部片子代言的是一种大众的草根文化,片中两个主角的翻拍经典电影的行为,和网络上的恶搞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嘛。
呵呵,我喜欢这样小人物的电影。
一直以为这胖哥们只会演一些垃圾喜剧,这一部也不会例外,而且从预告片中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影片开头的确有点拖拉,让我以为片子放错了,后来去电站以及带钢丝帽的镜头出现,又让我以为还是老套路。
只有当片子快结束的时候,才让我有所触动。
片子让我笑了,也让我思考了,这就应该算是一部好片子吧。
最近很喜欢Jack Black,一名非常聒噪以及非常乱来的摇滚青年。
所以从他的Be kind rewind上线开始,就一直拉习习去看,被她屡放鸽子直到电影下线都没看成-_-今晚终于在电脑上看完。
本来以为又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好莱坞搞笑商业片,就像School of rock一样,铺垫,噱头,高潮,都是他一手挑大梁推动,剧情紧凑,惹人大笑;再或者像Tenaciou B,充满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印记,关于一个坚持梦想的渺小摇滚英雄,好像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一样。
这部里却完全不同。
电影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出租录影带的小店。
所以善意的请求每名顾客看完之后倒带回片首,以方便下一名租赁的顾客。
在这部电影中,Jack Black不着边际的有趣和狂妄,以及Mos Def带点老实劲儿的笨拙,被导演用到十足十,但是你却不会觉得他们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他们自然的好像只是出现在镜头中而已。
没有刻意的特写和着墨,故事并不依赖谁而展开,事实上,这部剧看下来,我不觉得有主角配角之分。
里面每个人的脸我都记得,每个人的性格都跃然纸上。
不用无休止的长镜头,不用手提摄影机的摇摇晃晃,不用一脸朴实的本色演员,这部电影却能被演绎的如此真实,如此强大,如此有说服力。
我喜欢。
非常的喜欢。
影片的最后,爵士钢琴音符缓慢的流出,镜头一一划过每个现场观众的脸,随着剧情,见到他们大大的笑容或是黯然的神色在明暗中闪烁,让我突然记起了电影最初给人的感动。
抱着玩笑的心情打开的这部电影,稍感开头粗糙还一度溜号,怎么也想不到,居然会在片终处潸然泪下,不论怎样也无法打住。
http://rainonroof.blogbus.com/logs/25671195.html
我知道,有些人一定会喜欢这部影片,觉得它是有趣的、富于灵感的,甚至是感人的。
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一段没有真实感的梦呓,一个过家家式的幻想。
导演米歇尔·甘德瑞这次玩得过了头,终于显露出冰山底下空空如也的基石。
米歇尔·甘德瑞一直以拍摄MV式的电影著称,他的《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科学睡眠》都是充满幻想性和音乐性的、飘逸的、非叙事性的作品。
这部《王牌制片家》,单看情节介绍,你会觉得很有趣:迈克在一家老旧的录像带出租店工作,他和杰里是一对死党。
在老板出去的几天里,电厂上班的杰里无意中身上带了磁性,把店里的录像带全都消了磁!
无奈之下,他们想出了用DV重拍电影租给顾客的主意,结果竟生意红火。
没想到影响大了之后,电影公司找上他们打官司,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
于是,几个人下了决心,要拍摄一部真正属于自己和这个小镇的影片……挺有意思,不是么?
然而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可信的故事,他似乎就用这个大纲开始了拍摄。
《王牌制片家》里杰克·布莱克重拍的那些经典电影,简直就像是小孩玩过家家,甚至比不上youtube里随便找的一段DV作品。
难道真有人会满心欢喜地花上20美元租来只有20分钟的录像带,看里面满身垃圾和废铁的杰克·布莱克演机械战警?
并要求他们一部一部拍下去?
这个支柱一塌,整个故事都变成了一出闹剧。
当甘德瑞的灵性试图与现实结合,它就变得既不沉稳又不飘逸。
当这个法国导演想要拍一部美式喜剧,就好比用法式蜗牛配了美式热狗,怎么吃都不对味儿。
前半部影片里,导演似乎在借着全民自拍的DV风潮大肆赞美Low -Fi(与高保真对应)、赞美自娱自乐、赞美民众阶层的自我表达、赞美体制外的"独立电影",并把电影公司塑造成了邪恶黑手的形象--天啊,那段销毁录像带的戏都快把人煽乎哭了。
但是别忙,甘德瑞似乎觉得还不够份量,于是在影片后面部分急转直下,改走了励志温情的路线,借老房改造之由又讲述了一个爵士歌手的故事,拍电影成了小镇居民(尤其是老店主)找回自信,重燃梦想的契机。
在这样一个看似创意闪光不断的影片最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经典的好莱坞的煽情的大团圆的结局:所有小镇居民都沉浸在他们自拍电影的怀旧和温情之中,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幻境之中;金钱有了,拆迁办的官员被感动了,迈克和杰里被追捧了,老人的梦想实现了。
也许只有我,在深深的失望之余怀疑着:到底是我们观众不够真诚,以至全无感觉,还是导演不够真诚,仅仅是在玩一个游戏?
我从来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这么生气,因为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家伙说“真没想到我喜欢的杰克布莱克会出演这么一部大烂片”,此人的头像是【龙虎门】,呃……原来这就是他的评分标准?
我以为,说这部电影不好的都是没看懂的,没明白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知道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啊。
电影不也一样吗,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表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究竟要展现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片的重点根本不在那些翻拍桥段,要是有人把它当作【约会电影】【洋葱电影】来看,那真是对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种侮辱。
【约会电影】【洋葱电影】你不能拍吗?
我不能拍吗?
谁不能拍呀?
把商业片拿来恶炒,炒得屎尿屁臭哄哄除了自欺欺人就是把观众都当作白痴。
现在你去电影院里,像艾米丽那样回头看看观影的人们,那副所有人同一时刻因电影而产生的迷醉表情我不相信还能见到。
可是在【小心倒带】里面,这群小镇居民看着自己捯饬出来的粗糙片子就是那副表情,真正荣光满面。
他们几个人一组每组负责拍一段,之后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段落顺序,还倒叙插叙说得跟真事一样;道具车不够用可以用硬纸板来代替;钢琴的琴键就几个大汉的手指头组合而成;有个白种人还硬是涂黑了脸要演黑人爵士歌手,原因是他很fat而这部电影就是在说Fats Waller的生平……这些大家聚在一起为一个目的努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经历,绝对都快乐过我们去看一部没诚意的商业大片。
以爵士乐开篇的【小心倒带】最后以老爵士的胜利告终。
米歇尔·冈瑞再一次把音乐和梦想全部都融化在一个看起来胡闹的故事里。
从【暖暖内含光】到【睡眠的科学】到现在的【小心倒带】这个作者导演拍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流畅,也更具独立精神。
不讨好,不献媚,只以自己的童心和梦想造就的色彩在说故事。
而他的叙事手法天马行空简直魔术师一般,观者都只有羡慕和倾慕的份,绝对模仿不来。
【小心倒带】被爵士乐润色后仿佛比【暖暖内含光】更加温暖柔和。
米歇尔·冈瑞也比【睡眠的科学】里擅长于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被磁化的杰克走着走着就被什么东西吸了过去,镜头很远只拍后背,但我们也想象得到那胖子一脸的愤怒和不乐意。
谁说朋克布莱克不适合这个角色呢?
要我说根本度身定造。
电影中他们问为什么是Fats Waller呢?
明明有那么多大牌爵士手为什么偏偏是他?
答说因为Fats是个快乐的人,是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
哎呀,其实生活很有趣嘛,但都要靠真诚和梦想造就。
市川拓司在《恋爱写真》中描写过一个电影迷关口。
关口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他很喜欢电影,最擅长的就是看电影,可除了看什么都不懂,不会拍电影,也写不了影评,但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职业影迷他倒是可以去应聘,绝对能当上优秀员工。
可是做影迷呢却挣不到钱,还得倒贴。
但我相信做影迷的碰到米歇尔·冈瑞这样的魔术师,倒贴也是乐意的。
米歇尔·冈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跟比约克合作一些MV,他说“我和BJORK工作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的想法都来自她。
我并不介意,如果我拒绝那些奇妙的想法才是傻瓜呢。
”他说,自己永远活在12岁。
我为他鼓掌了 热烈的。
当我一下意识到杰克布莱克把所有录像带消磁的瞬间 心里念念 介俩倒霉孩子呀 往后拍着拍着竟拍出一片盎然的春天了 到电影的最后 温情脉脉的一段纪实片放完 再从这小楼里走出去 外面是熙熙攘攘鼓掌欢呼的人群 即使这些温情拯救不了世界末日 我还是愿意在某次地球毁灭之前欣赏它们 这两个二百五倒霉孩子翻拍了很多电影 要了命的搞笑 有什么《捉鬼敢死队》《尖峰时刻2》《机械战警》《街区男孩》《狮子王》《一代拳王》《魔女嘉莉》《黑超特警组》《为戴茜小姐开车》《金刚》最要命的是库布里克的经典《2001太空漫游》杰瑞不是说了么 再造电影好过于原版 因为它们只有区区二十分钟 它们几乎没成本 再是提溜到现实里 我都想去老式的破旧的租赁录像带的店 回味一下那些并未发霉的小时光 翻拍这些电影 像是在现实里真切的做场白日梦一般 大摇大摆的表示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 鼓励了平淡生活与常迸发的胡思乱想之间的缝隙 我们喜爱电影 无缘无故的喜悦忧伤 有时内心世界偏爱自编自导 偷偷上映 杰克布莱克和莫斯迪夫的国际脸儿让有幻想的人敢于面对去自己选择的机会 那些我们深深眷恋的事情 那些我们眷恋了却失落于它在现实里变得模糊的事情 多多少少我们是能为之去付出努力的当我们能摸到自己梦想的某一个瞬间 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不平凡 有幻想的人便是有机会体验到这般销魂一刻 没有幻想的人大概从最初就放弃了 而当你摸到梦想的那一瞬间 我相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无比神圣值得的一刻
不错的片子,有关梦想,有关坚持,在某些层面上来说有点励志,杰克依然那么能搞,不过片子的整体基调并不是恶搞,而使略带温情,虽然有些地方煽情显得略微做做,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好这一口的,片中模仿经典电影的桥段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故事挺扯的,但看到最后还是会有些触动,毕竟人通过努力得到了最终的回报,总是会引起人的共鸣。
唯一的不爽就是感觉片子拍的太满了,一直是对话加躁郁。。。
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就是片子中间那段一系列恶搞影片的镜头,走的很帅。
其實拍得很不好(水準上也是sweded),不過看到導演並置全球/在地、新/舊元素,嘗試在不止息的現代化下再次強調「記憶」的重要性(與影像扮演的功能),甚至搬演一場可能只出現於電影的集體掌聲,熱情、浪漫、傻氣,令人感動,堪稱21世紀《艾德伍德》,也召喚更多Ed Wood。
侮辱观众智商
开始的节奏古古怪怪,不过好可爱
再次證明沒有查理考夫曼,米歇爾鞏得利玩不出什麼好把戲
结尾煽情加星
傻逼
前奏太拖沓
2009/02/20 @ home, VCD, Jazz
开头铺垫太长,结尾很俗很好莱坞,中间有些创意,但很混乱~~
the one that drives me cry and laugh.
电影的力量
又要恶搞,又要找意义。这电影得有多没劲,你能想像出来吧。嗯哼
Swede=DIY
挺欢乐,也挺弱智
just brilliant!!!
小人物的电影梦想
现在流行自草根电影
感动,是因为我们共同努力过,为同一个小小的梦想……
精彩都在后半部。
这片儿远比雨果让我更能体会电影的魅力以及影迷之爱。开头铺垫长了些,结尾略煽情了点儿,其他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