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俊龙、昭君、恩沛的线。
本来恩沛和昭君是很相爱的一对伴侣,因为昭君母亲债务问题,恩沛误杀了人入狱,出狱之后花了十年时间赚大钱。
因为他深知昭君如果这辈子摆脱不了她的母亲,她就无法拥有自己的人生。
所以他赚了钱之后立马回去解决昭君母亲债务问题并且让她母亲拿着钱离开。
但是相反,俊龙虽然也想分担,但他最后还是什么忙也帮不上。
我不太能理解昭君为什么会爱上俊龙,带她脱离债务苦海的是恩沛,收拾烂摊子的也是恩沛。
但俊龙在昭君选择离开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责怪,因为他希望昭君能依靠他,一起面对这些困难,而不是逃跑。
可是说实在的,俊龙真的能解决昭君面对的困境吗?
这不是一般人能解决得了的。
从昭君的视角来看,她已经拖累了太多人,她不能再接受别人的施舍。
这可以理解。
但是结局还是强行he,俊龙唱了首歌就能把昭君哄回家,这让我摸不着头脑。
如果没有恩沛解决了她母亲的债务,她回去之后还是会拖累身边的人,她也更没有勇气回去,所以某种程度来讲,没有恩沛,俊龙和昭君也很难团圆。
很明显俊龙在这段恋情中并没有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
她母亲的债务是个无底洞,不是任何人能有勇气去承担,但恩沛做到了,他花了十年。
所以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拆散这一对,我认为他们没有理由要be,甚至在最后一集结尾,还要把恩沛往黑化的方向去写。
我认为恩沛没有理由去跟俊龙在商业方面去竞争,如果是想通过商业战来挽回昭君,这不符合他先前的人设。
从一开始求婚的时候就说了,恩沛会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保护昭君,这像是他的使命。
他不会像个幼稚的孩子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昭君。
恩沛的人设是非常好的,但我觉得他的感情线写得略微草率。
一开始我对恩沛离开昭君的猜测是恩沛因为害怕承担昭君母亲的债务,所以才逃跑。
但相反,他是为了承担这些责任才选择离开。
以往的套路都是前男友渣或者不够勇敢,所以才会是前男友。
但这部剧相反,恩沛那么好,最后却被抛弃,不能够理解。
接下来说说两金和凤玉的线。
最后一集凤玉说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她应该和两金在一起,她就不喜欢两金不可以吗。
当时我觉得凤玉的三观很正。
确实是这样,凭什么因为别人喜欢我,我就要去喜欢他呢?
他对我多好,他喜欢我多久,这又与我何干?
我就必须要去喜欢他吗?
这本来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却无形中构成一种道德绑架。
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玄学,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管追求者做了多少令人感动的事,被追求者都有权利说不喜欢。
为什么拒绝了别人最后却搞得好像是自己的错。
但是后面的剧情走向又让我摸不着头脑,凤玉因为得知喜欢的上司已婚,又破防了想回家了,开始想念两金对自己的好。
我有点受不了了这种情节,被别人伤害了就开始回想以前追求者对我的好。
一个人如果遇到渣男,应该自认倒霉,好好疗愈自己,再重振旗鼓寻找下一个,而不是转头就去找以前对我好的人,这样有什么意思呢?
这不明摆着,我还是不喜欢你,但我就是贪恋着你对我的好。
唉,这种老土的情节还是别拍了吧。
但是总体还是很喜欢的,我看这部剧流了很多眼泪。
可能有在乡下生活过的人才更能理解这种生活气息有多么珍贵和令人向往。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下一切而选择回归纯真的过去。
以前我很讨厌人情世故,现在觉得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情世故有的时候也是一个温暖的词,就像这部剧呈现的那样,大家相互取暖,在有人遇到困难时会互帮互助,像一个团结的大家族,很温馨。
終於花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用九柑仔店』,似乎從『想見你』『我們不能是朋友』『我們與惡的距離』『誰是被害者』開始我又重新愛上了台劇。
整部劇時不時的閩南話讓我需要看字幕。
進德爺爺和銀月奶奶的愛情讓我羨慕,哪怕最後和進德爺爺結婚的是阿秀奶奶,阿秀奶奶同樣也讓我喜歡。
人美也為愛勇敢。
老一輩的感情很好,銀月奶奶最後嫁的博士爺爺應該從始至終就知道進德爺爺的存在吧。
哪怕銀月奶奶老了,也願意陪著去尋找進德爺爺,當銀月奶奶回到車裡對博士怎麼說:謝謝你來陪我,博士爺爺也是笑著拍了拍銀月奶奶的手。
博士爺爺是真的很愛銀月奶奶吧。
進德爺爺沒有和銀月奶奶說孩子留下來的事,可能有時候有些事還是有遺憾才是最美的。
第二代沒有太多的描述,描述可能就是小武的父母和昭君媽媽和羅賓的感情。
第三代,俊龍阿忠兩金阿芬鳳玉昭君。
俊龍阿忠阿芬懵懵懂懂的青澀的模樣就像上學情竇初開的我們。
還有太多太多⋯⋯「十分太滿,用九剛好」
刚看完前三集,有笑点,有泪点。
目前来讲,2020年最喜欢的剧,想见你,沉默的真相,再一个就是它了。
看到剧里的柑仔店,我想起了,老家也有的那样一个小卖部。
老家的那个小卖部叫四九,没有招牌,比用九更小更破,店里的小东西总觉得是蒙了一层灰的。
四九是老板的名字,他是个瘸子,眼睛也不太好,听说很早就死了老婆,从我记事起,他就一直都是自己在照顾着那个小店,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孩子。
那个店好像也是什么都卖,零食啊油盐酱醋,甚至鞭炮香纸什么的以前也能买到。
四九在我们那也能算得上一个“地标”,无论老人小孩,最喜欢跑的就是那里。
下雨下雪时,大人们喜欢聚在货架隔壁的房间里打牌,香烟饮料供应方便。
小孩们就会问大人们要几毛钱,买点零食或别的什么,在一旁玩耍,谁也不干扰谁。
这种经营模式,仿佛在全国都是有的。
店里什么都有,五毛钱一瓶的汽水,一毛钱一根的辣条,一毛钱的深水炸弹扔进水里跟五毛钱的汽水一个味道。
隔壁家的奶奶喜欢打牌,打牌经常让我跑腿,虽然不喜欢这个很喜欢叽歪的奶奶,但是特别喜欢去跑腿,买完东西剩的几毛钱通常都是我的跑路费,又可以去四九店里买辣条和泡泡糖了。
像剧中一样,一个村附近像亲戚,剧中邻里乡亲总是相互关照,相处和谐。
实际上老家的邻里的确都是亲戚关系,本该亲上加亲,实际相处却总是斤斤计较。
小时候经常听说地里的西瓜被偷了,地里的菜也不问就擅自采了,池塘里的鱼也是总会被捞走几条。
在鸡毛蒜皮的争吵中,越长大越讨厌那个地方。
来四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越来越破败,马上也要被拆掉了。
除了会留念小时候那段时光,也留念那间小店。
龇牙咧嘴张文琦好亲切
银月是王净啊
那一张苍老的脸好像是我紧闭双眼最终话是最后一面 阿公和银月
原来是私奔第一天来到柑仔店穿的裙子 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 永远不改变
原来看前面的时候,一直想冲着大小姐说:“不要跟那个穷小子私奔呐。
你好好的过你的日子吧!
”所以,看到后面他们两个人生活过的那么辛苦和艰难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但这一切,又在最后一集得到了疗愈。
双鬓斑白的两人,在穿越时空后的对视,一切无言,又尽在无言中。。
无论结局怎样,曾经遇到过一份这么真挚的爱情,也是了无遗憾,值得了。
这部剧的设定上和《俗女养成记》,是有点像的,都是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人,选择回到家乡。
在都市的繁忙和乡村的宁静当中,重新寻找回自己。
最近一口气连着看了三部这样类型的剧,包括俗女养成记、村里来了一位暴走女外科,也都是这种风格。
也许我们有时候,走的太着急了。
就需要这样的剧来告诉我们,也许应该慢下来看看风景。。
我真是太烂了,被大梦想驯服了十几年,看这种“平凡”人设竟然会觉得闹心,柑仔店真的能支撑男主的生活吗,真的能在城市化里存活下去吗?
每次围在柑仔店里听男主的旁白都忍不住怀疑。。。
但这确实是一个好故事,台湾真的很会拍这种微小但写实且打动人心的故事,阿公那一代的每一个故事都超非常感动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暖心,台剧里传达的“真善美”都那么朴实,但很深刻,希望资本能帮助台剧越来越好,文化需要野蛮生长才能百花齐放。
唯一不足是爱情部分,所幸不多。
男女主金手指开太多了,男主就是个工具人,旁白念得尴尬,幸好长得帅。
女主人设太强,我看着她妈妈就真的很想给两巴掌,女主到底怎么忍住的,还有神仙前男友怎么任劳任怨的。。。
有的地方就是说:看爱情写实影视惨过我真去谈个恋爱(男主实在太木了)
看了前两集以为是另一部<俗女>,看完最后三集,很失望。
最感兴趣的阿公和老一辈的故事轻描淡写的带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淳朴的两金对向往台北的凤玉求而不得,而凤玉在遭受渣男上司和台北生活的暴虐后又回到海潮乡和两金的身边;臭脸维纳斯狗血的身世以及恩沛仿佛救世主般的出现也为狗血的剧情添砖加瓦。
很难想象,我会抛弃一颗为我坐过牢的朱砂痣,而去和刚来到海潮乡的俊龙谈情说爱。
能感觉到导演想要营造出一间杂货店和小乡镇的情感氛围,但还是不免落俗,着重描写了大家最爱的狗血戏码,而忽略了对老一辈人的温情故事的叙述,但这些才是柑仔店的情怀所在啊。
其实俊龙这个角色完全可以不给他安排感情戏码,作为一个在大城市打拼却迷失了自己的年轻人,阿公也病倒了,双重因素让他决定回乡,重新经营阿公的柑仔店,以一个“海潮乡新人”的视角来给观众叙述关于海潮乡的人情世故,以阿公年轻的爱情故事开始,到勇伯、庙公、水昆伯……一集一个单元故事,从阿公和朋友们的故事再到俊龙的父母去世以及俊龙身边的故事,过去和现实的不停转场,最后银月回来了,画面就可以定格在两个人坐在柑仔店的门口,甚至这时候不再需要一句台词。
因为进德和银月的故事不是用一句谢谢和再见就可以结束的。
我本来期待这是另一部<俗女>,俗女和柑仔店本来可以是相似却一样精彩的剧本,但用九柑仔店只做到了名字和剧情简介很精彩。
我很失望。
故事有好多线,都是围绕这一家名叫用九的柑仔店,柑仔店有点像我记忆中的学校门口的小店,也有点像以前过年回老家去买爆竹的小店,这些小店总是有很多不同的货物,论商品的种类和今天的综合商超相比也不输。
这种店都承载着我们一些记忆,这些记忆不总是美好的,用九柑仔店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比我们记忆中所见的小店更加美好。
剧中的每个人仿佛都有一本厚厚的过往,而这正是人生的模样。
俊龙是在大城市颇有前途的青年,因为阿公的倒下而回家,而后因事回到台北。
在台北因为一次意外,又不满在工作中随处可见的不满和疲惫,于是便毅然绝然的辞去工作准备回家接手用九柑仔店。
故事就围绕着这家店周围的人和事所发生的。
家庭的起起伏伏是剧中的一条主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在外工作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就产生了数不清的离愁别绪,不想离开父母的孩子,被强行留下,而不想离开爷爷奶奶的孩子,却又被强行带走。
孩子们的童年是破碎的,因为一些大人们的原因被强行割裂了。
昭君是剧中特别的小孩,昭君没有父亲,母亲想方设法的组建了新的家庭,但是昭君却一直被母亲视为自己人生的过错。
既然昭君是被母亲痛恨的孩子,为什么昭君没有被抛弃呢,看完这个剧才明白她母亲害怕自己要是失去了昭君,那么自己人生的苦难就完全都是自己的责任了,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因为3000万而离开了,因为她确信自己人生的美好即将再次出现,昭君的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
爱情则应该是另外一条主线了,阿公的爱情故事,俊龙青年时期的爱情,剧中所有的爱情故事中都可以看见一些不圆满,虽然如此但是这样的爱情才是生命中会出现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一样感人。
阿公错过银月,却遇见厮守一生的阿秀。
俊龙年轻时错过的阿芬,在回乡又遇见了昭君。
这样看似不完美的爱情故事,恰好契合了用九的寓意,太满则溢于是九为正好。
爱情也是如此,能为对方付出所有的阿公和银月,看似是令人称羡的一对,但是却无法走到最后。
俊龙和昭君的爱情则远没有那么顺利,昭君令人唏嘘的际遇让她不再愿意相信别人,而俊龙保留着一直以来的无法吐露真心的问题,却没想到这两个人走到了最后,他们双方都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也没有那种令人吃惊的默契。
虽然是电视剧的剧情安排,但是二人最终走到一起也丝毫不令人意外。
这种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非常的治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人生充满了意外和变数,看似平静和美满的人生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刻被打破。
剧中有一句话,陆地上的浪远远大于海上的浪,看不见海浪的人生,却有着比海面更大的起伏。
银月摔倒,恩沛发现昭君继父的偷拍照,出事的摩托车,这些变故有的是来自意外而有的则是来自必然,命运女神是一个充满了滑稽的存在,她不会在乎你人生本来的面貌,无情的施加与你好运与霉运。
吉诚叔正是一个被命运女神玩弄的人,但是他仍能够坚持看清命运女神的真实面目,重新振作。
不要过度的沉迷在一时的幸运之中,同样的也不要沉迷在悲痛之中,这就是人生的活法。
不知是围绕在用九柑仔店周围的长辈都度过了不那么平凡的一生,他们对小辈没有过分的约束,允许他们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大都市看似成功的俊龙,不正如外出奋斗的我们吗?
虽然有着表面的高薪,但是内里自己都知道我并不成功也不快乐,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齿轮。
并非所有按部就班的人生都是没意义的,但是这是需要自己思索的,即使自己无法考虑全面,这样的思索是否也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呢?
所以请像堂吉诃德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想象吧。
写下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了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因为一些变故我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人生,和俊龙一般放弃工作,现在我在家里已经待了七个月了。
现在的我比一年前的我更加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也不知道该如何前进,我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属,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用九柑仔店。
三十岁的杨俊龙才华洋溢,即将成为房产建设公司最年轻的开发部经理。
只是,当他看着上司们,赌上所有的时间,牺牲了亲情、爱情、友情,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条世俗普遍认定成功的道路,但不做所谓的成功人士,也未必是条鲁蛇,俊龙的人生有没有其他可能?
外公因病倒下,让俊龙重新发现了柑仔店的价值,这里没有24小时的便利,却有永久的暖心,手头紧的人可以赊账,孤单的人可以聊天,放学的孩子可以安心等晚归的父母,做工的人有了盏照亮归途的灯。
尽管面对大型商场的强势进驻,俊龙依然坚定地带领用九柑仔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目前正在看用九,看了三集了,觉得应该在国内来说应该算是小众的影视片了,因为其宣扬的价值观和当下社会“潮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男主三十岁事业进步之际,突然掉头回去乡村过慢生活了,虽然可以理解和共鸣,但是真正敢于做到的没有几个,有可能就像开篇说到的,每个人都在被推着走,毕业后开始追名逐利,按部就班的过着别人眼里的好生活,可是我问停下来时有没有沉下心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放弃现在我们能回去干什么?
每每思考到此夜不能寐,翌日照常上班。
二十六岁工作快三年之际,觉得是要求新求变了,但方向很是迷茫,很艳羡男主可以回头去过慢生活,不受世俗所累,如果家庭允许我也想常伴父母左右,当一个孩子,可人生可能就是要磨砺过才能品味到幸福,故而坚持还是转行,还是坚持到一定程度再换平台,此刻的我已然有了初步的判断,但是具体的小目标还需要继续细化。
如果是你是选择在节奏快的城市继续耕耘还是做点喜欢做的慢节奏的生活呢?
欢迎留言探讨。
看五分钟走神五十五分钟
开店就好好开店,讲什么狗屁爱情…
只能勉强给到三颗星吧。冲着“完全不输给《俗女养成记》”这样的评论去看的 但是却发现跟俗女养成记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人物塑造没有俗女养成记那么好,刻意的抒情太多就会令人有些厌烦了,整体节奏也太慢,时间线略有一点混乱对我这种脸盲患者来有点不太友好 一下子不知道跑到哪个时间线去了,刻意营造温暖的氛围的痕迹也过重了。有点失望吧
剧情老套到不行,温情?实在是看不下去。
男二看女主试婚纱流泪那场真的太戳我了
有一点男版俗女养成记得感觉,但是用九没有固定的主角,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自己得故事。而且没有太多得烘托整部剧都是淡淡的讲淡淡的回忆......阿公阿嬷最后那一面居然就只有“你要保重”四个字云淡风轻的带过这一生......还有不知道我看漏了哪里吗?银月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跟阿公的孩子活着,还留下了孙子俊龙吗?!
三星半,喜欢阿公这个角色,其他就算了,不喜欢里面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女主被女主母亲困住的一生,女主朋友对爱情的妥协
勇伯啦 最佳男主角啦
挺平淡无味的
第5、6集是巅峰,尤其是第5集,其他的一般般,甚至有点狗血,例如第一集,私奔、怀孕、流产,真的无语!除此之外,还有凤玉的狗血感情线,还有姜恩沛坐牢后为什么不让昭君探监,他付出这么多,昭君为什么能放得下回海潮乡?还有俊龙为什么不是跟啊公姓林而姓杨?都没有解释。。。要不是阿公、庙公、勇哥他们几位老人家的故事,单看年轻人的爱情戏不值得看下去。
台湾也许真的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好了,反而是大陆在渐行渐远。这部剧真的好温情好温情,人与人之间有真情在,那么再大的坎似乎都能过去,看的时候几度落泪。
喜欢进德的故事。感觉整体不如俗女养成记。
这种温情乡村剧已经很多了,但这部太刻板了,所有配角都很工具,男主最工具。。
后面几集苦情老套路 负分。邱泽这男二刷脸刷的,霸道总裁归来气势一下子就秒了男主。
台湾偶像剧已经摸索出一套新模式:结合对在地文化的回望和焕新,让原本城市中的情爱故事在更具传统生命力的环境中发芽生长,又能有机地探讨乡土人文与家庭回顾。俗女家里的厨房布景再次出现在镜头,说明这个模式的逐渐成熟。丨啊我说法拍最后的买主是“廖文睿”怎么那么熟,原来是青年勇伯林哲熹在《狂徒》里的角色名啦!很会玩内……丨张轩睿奶得过于可可爱爱,走音国民男孩诚不我欺
用九,用得长长久久,十分太满,用九刚好。为什么这部剧才600+看过?才200+短评?没道理啊!这部剧不输给《俗女养成记》和《花甲男孩转大人》啊!最近特别喜欢看这种说着台语的土味新台剧,希望有一天它能翻红爆火!
看了很多暴力激烈冷酷喋血的犯罪剧集之后,再次被这种缓慢平静的人文乡土所吸引,即便有些拖沓有些说教,但故事本身和拍摄还是很值得称赞的,构图精致,告五人的音乐也是恰当好处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再去一次台湾,找个海边住下,在温热潮湿的夜晚,换上我的花衬衫,趿拉着人字拖,骑着机车去兜风,哇,想一想都好爽!
近年来台湾的剧简直起飞 杨俊龙这样的男孩子可爱到不行 不过生活是不会这样事事如意一帆风顺的 所以看得时候虽然有日剧的感觉 很治愈 但没有像《我的事》那样治愈之上的一些思考 总体来说也值得一看
看了一半了,还是感觉不好看。看的时候能感觉到导演用力想要营造出治愈的感觉。演员不怎么吸引人,情节也是,导演想讲一个温馨的回乡下故事,只可惜剧本实在太烂。
什么都想讲但什么也没讲好,讲得很散很慢。编剧和导演都不是会讲故事的人。两集看下来没什么动人的点,也没什么喜欢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很模式化不太接地气。男主回乡的理由动机非常突兀。看过《俗女养成记》之后再看这部,觉得平庸得不能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