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韩国版由网飞出了第二部。
在第一部中,它就已经暴露了太多也太典型的韩影缺陷,而第二部则更是错误方向上的“再续貂”。
在结尾处,港版给出了古天乐的逃走(原结局)或死刑(内地公映结局),都将他还原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始人”。
警匪双方激烈枪战,古天乐抓住机会向双方无差别补枪,引申出了两个结局,但都无一例外地剥除了他身上的正邪属性,成为了对立战场中的第三方,即“只为了自己活命”的存在,这也是人最基础的本能。
而内地版的死刑结局里,古天乐直接表现出死亡的恐惧,方才不断吐露出此前对警察隐瞒的毒贩情报。
这淡化了他此时交代的“助警”动机,当然也不是“助匪”,又一次强调了他所做一切的“求生“动机,而非此前一直误导式推进的“他与警察、毒贩之间亲密关系”,由其引出的“阵营选择”,他似乎在对双方的感情中摇摆,带来了影片的悬念,实际上这种价值观立场的选择对他根本不重要,那些人对他也不重要,他只是想要作为一个“无需任何前缀定义的人“去活命。
港版展示了警匪双方在各自内部同伴间的人情味,又用彼此之间的火苗和警察吸毒后的排斥反应来强调阵营对立,而古天乐则站在这一切的社会性划分之外,港版对他的设计是“先误导为阵营摇摆,后下沉到人之本能”的向下兼容主题,从社会人落到“人”。
而在韩版中,警察在结尾与自己一直认为无辜的boss面对面,对方问他“你告诉我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一脸迷惑。
这种点出主题的方式简直是标准的韩影打法,它看似“震耳欲聋”,表面上戏剧张力十足,实际上却是“向上逆兼容”,boss此前对动物的善意与对手下的凶狠以一种非常粗陋的方式强调着他的两面性,却是“天使”和“魔鬼”的两个极端,似乎非常冲突,却无论是哪一方或结合起来都像高概念作品里才会出现的浮空角色。
而他最后对警察的提问,似乎让人回味,实际上却是粗暴的文字式告知,并用警察的表情代替观众“迷茫”,进一步地告知。
更重要的是,这个冷静的提问让boss“向上”,先不说是不是“原始的人”,反而升到了“掌控而不陷入人心的神”。
古天乐是自己不那么明白自己是什么,只是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而boss却仿佛站在一边看着自己进行有条理有结论的总结,理智克制地在对着一个“其他人”。
“人”主题应该落在他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让他做语文阅读里中心思想提炼的高考考生。
这就是韩影一贯的问题,功夫下在了最表面的“声势”上,大胆,冲突,深刻,尺度,实际上都只是最粗暴简单直白的“把一个极端化处理后的东西摆到眼前”,甚至再加上一段对如此直给之物的更直给“解说”。
他们似乎在玩深度,实际上想/能引起的更多是思想愤怒+观影或许多但绝不扎实+自我定位“艺术信徒”的浅度接收者,他们会满足于这个表层阶段的东西,并因为其的极端而享受,这是他们最容易接收理解之形式的所谓“深度”。
在这种对一切议题之表面状态的极端式包装中,真正的纵深设计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都会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自相矛盾。
第一部里,导演将聋哑兄弟从朴实变得更强调凶恶,姿态行动都自带“狂暴”,这是一个极度脸谱化的改动,似乎有腔调。
实际上,原作里的警匪都是各自阵营里的“有情之人”,亲情与友情正是他们作为人的内心,阵营则是社会性的身份,而古天乐对一切有情于他之人的“反人心”之无情,以及社会性身份的去除,才让他在对比中成为了“原始而更接近动物”的存在。
聋哑兄弟的状态,他们对古天乐的忠诚和被背叛,正是重要的表达线索。
而在韩版里,由于他们过于接近单纯的悍匪,其表达效果削弱了太多,包括所有罪犯都保持着“疯癫狂人”的状态,以暴力为乐趣,这似乎带来了所谓的“人性黑暗本能”,实际上却只是让这些人在欠缺现实语境基础的情况下变成了夸张扭曲的“暴力符号”,一个只为了强调“人的本能是疯狂动物”而存在的注解便签,而原版里只集中于古天乐一人的主题表达却是层层推进的,其人物更接近于现实里的存在。
那么,到了第二部,他们甚至失去了原版的支撑,且一个在打法上比韩影还韩影、直白粗暴+拿极端当深刻的网飞入局,结果会如何呢?
当警察开始面对不理解他的领导(对抗官方组织),当车胜元开始血腥复仇(暴力尺度),当韩孝周的人物邋遢肮脏得我都替她感到浑身痒,像一个行走喷粪机地每句话都带脏字,每一秒的表情都像要啃掉对方的小鸡鸡,每一个姿势都极度拿捏着想办法不好好站,凹出一个比前作更夸张数倍的刻板非人兽化杀手时,我们看到了各种标签、元素的组合,它们属于韩国电影,也属于网飞,似乎由网飞的“观众喜好大数据调查”系统计算而出,再让ai堆叠了出来。
它比第一部还多元素,也几乎必然更少“纵深”。
当然,第二部有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设计。
导演显然也知道“李老师”真身的已揭露对主题表达的巨大削弱影响,徐永乐在第一部中的“表善实恶”以前者提供混淆性,以最终揭露的后者支撑起复杂度,其实已经颇为浅薄,并非是港版中脱离善与恶这种人类文明社会给予定性的存在--即独立的“只求活命“之原始本能---而只是一个“拥有一些善念的恶人”,在对人性的表现力上显然落于追求肤浅冲击力的下乘。
而即使是这种程度的摇摆,当他在第一部里坐实李老师身份时,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善恶归属。
因此,第二部凭空增加了一个未知的李老师真身,试图将善恶的悬疑带回到第一部的开头。
但是,这个新李老师完全被放在了幕后,导演显然不能抛弃“警察追击徐永乐”和“徐永乐逃离”这两条系列主线,转去大量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其与“警察、徐永乐”的核心纽带也并不相连。
因此,李老师只能借助其执行人韩孝周之口略作交代,并配合徐永乐与车胜元为了取代李老师而做的回忆补充。
韩孝周代替李老师出现在前台,以追杀徐永乐的方式接入主线。
但是,这就导致了主要人物的集体“徐永乐化”。
韩孝周会妒忌哥哥,会依恋李老师,就像哑巴兄弟会彼此关怀,徐永乐会爱惜狗狗一样,都只是“略有善意的恶人”,而徐永乐的表现也依然亳不出奇,只有一个爱抚狗狗和因枪声而惊吓的细节。
他们的阵营已经被划定在了恶人一方,善不过是其上一点所谓的“双面人性”点缀而已,毫不深刻,反而是最套路的存在。
同时,影片还设计了一个小反转,先让徐永乐和车胜元合作对抗韩孝周,随后再由徐永乐推翻之,以抹除“恶中之善”的存在感,试图让人物的摇摆更加频繁。
但他们本就是恶人,善已经份量不足,还要做回调处理,未免显得多此一举。
而在处理港版中非常关键的哑巴兄弟的部分,第二部的不智甚至更甚于前作。
徐永乐对哑巴兄弟始终真心实意,面对他们被杀的危机甚至会直接破防,这似乎带来了恶中之善,但比起港版里“古天乐对兄弟很好,最后却为了自己活命而抛弃二人,随即转过来又抛弃警察”的“恶中之善--倾向绝对之善--否定所有”的递进结构,它与整个韩版两部曲都最多只做到了“恶中之善”的“阵营内部有情”这个最浅层次,并试图将其带来的摇摆放大而形成复杂性的主题。
最后,承载厚望的李老师必然也无法挽回什么,他草草出场,直接用抛弃韩孝周、曾经骗杀徐永乐父母的方式,打破了自己的善,随后面对徐永乐时的温和形象甚至还不如其他人的“恶中之善”,沦为了单纯的假情假意之恶。
这也是自然的事情,本作中的大量资源都给到了对“恶”的呈现,量大管饱的凶态、暴力与打斗,人物的形象定格于此,而打斗也没有发挥港版的作用---杜琪峰手里的打斗是双方阵营的对立,是为了最后古天乐同时杀死双方而逃的“脱离善恶”之主题表现升级而存在,而韩版的打斗更多发生在恶人里,就只是单纯的打斗罢了。
我们看到的人物,都像是一直播放着莫扎特《安魂曲》中《落泪之日》,并始终信奉基督教的车胜元,上帝发声的音乐反衬出他的“逆反上帝之恶”,被韩孝周直接关掉,揭穿了其真正的形象。
事实上,第二部的主题载体更多地落在了警察的身上,只有他具备完成阵营模糊化的条件。
我们看到了他对徐永乐的过往进行追查,而不惜以放弃警察身份作为代价。
在理想架构下,他会逐渐了解到徐永乐的复杂性,他为了向寻找到李老师报仇而犯下所有罪行的不得已,消解其犯罪中纯粹之恶,让警察自己感到正邪立场的动摇,最终在舍弃一切的巨大代价中抓住徐永乐,却对将之绳之以法已然迷茫。
事实上,电影也这样做了,当警察抛弃其公职身份时,事实上就已经意味着原有阵营的脱离。
此后他更是与车胜元合作,正式步入了犯罪的一方。
最后,当警察在餐桌前对徐永乐完成开枪时,他已经与此前在相同构图下杀死李老师的徐永乐完全一致---徐永乐是为了替双亲复仇的“善”而杀人,警察则是为了死去的后辈与自己的正义念想而杀人,却都是脱离法律公正的私人犯罪,甚至二人在开枪前面对眼前“善意形象之人”的犹豫都是一样的。
警察变成了“善意杀人”的徐永乐,但其动机又更加出于警察的公义,并非警察与罪犯的任何一方,而是由公义扭曲形成的执念。
但是,这其实同样显得效果不佳。
警察纳入恶的阵营,其实也方便了电影对犯罪与暴力的呈现堆积,在罪犯的段落中可以带入警察。
因此,警察的线索其实同样让步于“恶阵营的表现”,他对徐永乐过去的追查非常单薄,自身涉足罪恶后的内心转变与堕落,特别是格外需要大力描写其程度的执念,也几乎没有具体表现。
退一步说,哪怕他做到了这一切,最终的他呈现出执念,其实也显得不够有力,完全不如“为了活命”那样的易于共感,且完美贴合所有动物的本能,执念依然属于人类范畴,于“本性”表现而言显然不如“动物性”来得有力。
最后一个镜头中,他被杀死在雪中,死亡与淹没一切颜色的白意味着其追查与枪杀行为中原有正义立场的抹除。
而杀人者哑巴此前在兄弟面前的亲情之善,此时为徐永乐杀人的“恶中有善”,其实显得多余了一些,他在主题表现力上显然还不如主角警察。
《毒战2》无疑成为了网飞和韩影珠联璧合之下的一代标志性作品,双方的缺陷完美融合,效果叠加翻倍。
这种珠联璧合,大概也是网飞和韩国合作较多也效果较好的原因。
它的缺陷是电影的缺陷,在本身水平有限且表达方式直接的电视剧赛道中,却可以用高概念与大尺度进行超模打击。
当然,无论是韩国的电影还是电视剧,是否值得全民打分网站上的那么高分,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也不知道网上这么多中国网友吹韩国电影是什么原因,就因为他们电影尺度大,血腥暴力或是敢讽刺政府?
首先翻拍的好不好各有各论,但是这个来自中国的拽女大姐头是什么造型啊?
一脸麻子顶着一头干枯的头发还脏兮兮的,中国的黑帮或杀手就这吊样?
咱们抖音上那些土B网红也不至于这么土吧!
谁要说这片子没辱华我跟谁急!
其实韩国老老实实拍剧情片挺好的,像早期的金基德他们。
怎么近些年的导演拍商业片不加点辱华元素不行是吗?
现代戏、古装戏都是一个操性。
抛开民族情感单论拍摄水平韩国电影也就是在某些场面渲染上比中国尺度大而已,没觉得在剧情、立意甚至演技上等方面比我们有多高明之处。
2023韩国动作片《毒战2》,豆瓣评分5.0,IMDb评分6.2。
续集的故事很奇怪,明明在第一部中已经解释了李先生的真身,续集却要推翻第一部的设定重新弄出了新的李先生。
第一部加长版的结尾警察枪杀了理事,续集却重新演绎了一遍第一部的结尾,也就是说,两部影片的结局相同。
按照续集的故事,续集的时间线位于第一部机场布莱恩和结尾枪杀理事之间,这真是个奇怪的续集,既不是前传,也不是后传,更像是衍生作品,续集的故事像插叙一样插在了第一部的结尾部分,两部电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续集的这个做法并不聪明,因为第一部的故事框架是完整的,续集是画蛇添足。
第一部的多数演员担纲续集,不过最遗憾的是柳俊烈没出演续集,换了个演员,非常令人出戏,尤其是开篇时观众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重要角色换演员。
由于续集的剧情构思很独特,所以续集开篇来了个超长版的前情提要,前情提要中一是加大了布莱恩的戏份,因为布莱恩是续集的重要角色,二是故意隐去了柳俊烈的影像,因为续集理事演员换人了。
韩孝周以邋遢形象出演的女反派太失败了,毫无角色刻画可言,以为形象反差就是塑造反派角色吗,以为摇头晃脑、吊儿郎当就是在塑造反派角色吗,以为自毁形象颠覆性演出就会是演技大爆发吗?
续集除了主角警察的动作戏以外增加了很多激烈火爆的枪战戏,不过火爆枪战戏莫名其妙,与影片味道不搭,属于增强娱乐性凑时间的内容,不是水到渠成、与剧情融为一体的动作戏。
第一部虽然涉及中国,但国语极少,续集国语比重很大,并且全都是韩国演员说中国话,超级蹩脚,超级别扭,让中国观众严重出戏。
而且片中的中国元素多有穿帮,大连的商铺霓虹灯竟然是繁体字。
续集多次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跳来跳去,但是技法很糟糕,前后衔接不流畅,忽前忽后的时间点很乱套,前后切换得稀里糊涂的,非常影响观感。
第一部将李先生铺垫为超级幕后主脑,吊足了观众胃口,将理事设定为李先生,是类似于《非常嫌疑犯》的设计,剧情构思也算可以,但是续集却故作聪明改变了第一部的设定,又演绎出一个新的李先生,将“解密李先生”这个重要悬念演绎为报私仇,将一个破获重大跨国制毒贩毒大案的大格局故事背景硬生生地变成了理事的潜伏复仇故事,不得不说编剧的脑洞够大的了。
毒战2不是续作,而是《毒战》的补充。
但这部电影完全为了拍而拍,生拉硬凑电影时长,和为了呼应第一部的逻辑设定,确实很减分,唯独能挽救这部电影的就是增加“聂小倩”的戏份,原内容不变片名可以叫《毒战.聂小倩外传》如果效果不错,还可以再选择个角色翻拍。
剧情很拉胯,不及格,墨迹,而且“李先生”在这部剧里很没有吸引力,最后“李先生”却为了结尾,为了出场而出场,就跟随便抓个路人客串下“李先生”结束!
就这样一个角色,全篇还得靠这个”李先生”推进剧情,可想而知电影整体质量。
还有第一部的“徐代理”竟然换演员了,这部补充第一部的电影更换了核心角色,大大影响了看完第一部去看这部的影迷观感。
而且其他的原班人马虽然发挥稳定的普通,但被“聂小倩”这个角色一压,倒是让其他角色更普通了(不是聂小倩演的多好,而是这个角色的设定,给影迷的观感很炸)一个抽粗杆香烟,蓬头垢面,戴着眼镜,全身疤痕的邋遢妹子,这个角色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颜值不会随其他外界因素而变化,丑无论怎么打扮都丑。
警方的赵振元依然智商下线,唯独的贡献就是最后的开枪终结这部剧和交代了第一部最后雪景的位置在挪威。
《毒战》一二部的最后都想文艺,想要反思些什么,但是对于这种动作类电影,温馨文艺的结尾不如动作上进行填充,这样拼接反而更没有意思,其实第一部的开放结尾,不用这部进行补充,这部《毒战》还尚可,但补充后就共同走向不及格。
不怎么推荐这部电影,想要看“聂小倩”除外,“聂小倩”这部里还是过于保守和简单了,白瞎这个能挽救这部剧的角色了。
这拍的都是什么玩意?
毒贩老大一点都不像贩毒的!
倒像是开赌场的!
一点都没有那种毒贩的狠劲~倒是跟拍黑社会争地盘打架片似的,或者是那些走私、拐卖人贩子的片似的!
反正一点都没感觉里面的罪犯是毒商~说实话,通过这片我都能感觉到韩国本土贩毒规模一定很小~如果大,也是跟上面勾结,轻松搞定,毫无压力!
所以导致这韩国的毒片真的是到处都是瞎编乱造的感觉!
估计就是没有真实大的冲突案例导致的!
其实韩国三面环海,而且打击力度小,腐败成风,完全可以把制毒点转到公海上,以这个为核心,推演出来剧本,相对更好看一点!
咱们挨着金三角,美国是墨西哥,其他地方都是南美或者中东,常年内乱,所以都有着很好的案例可以借鉴!
韩国弹丸之地,周边也没有什么繁殖基地,都是通过海运,所以可拍关于毒的东西很少!
黑社会还是主要靠色情、高利贷、走私、赌场来维持!
韩版毒战1由于有咱们的成品来借鉴,相对看着还凑活,这毒战2根本没法看!
还是建议韩国老老实实拍自己的特色吧!
一塌糊涂,故弄玄虚。
与第一集相比割裂的太厉害。
韩孝周演的乱七八糟,装腔作势。
几段枪战还可以,一个男的拿一个手枪追着干掉了几个拿ak的,我就服了,那么大的毒品工厂,外面没有人守着,方圆几里没有监控警戒,人家直接开门就打,l两次团战都是这样,毒贩子的枪法太垃圾。
失败透顶的续集。
看不看都行
编剧:我要让那几个角色孤身入局,胜天半子。
然后没一个有好下场。
导演:再来个峰回路转把,不然上一部结尾我不好解释。
武指:全爆头把,干净利索节约成本。
监制:把韩孝周叫来想办法让她少穿点好剪进预告片里,老李:1.2部都是为了找我,我就几分钟戏?
狗焕:学阿祖这招果然管用。
元浩:我是正派还是主角,咋就成一工具人呢?
布莱恩:一个成功的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女杀手!
哑巴兄妹:布莱恩人真好,以后跟他混。
聂小倩:你真以为我近视啊,其实我耳聋聂小倩他哥:导演,我是群演吗?
投资方:雪佛兰质量不差。
我看了半个小时,这个剧情跟第一部的剧情差的有点儿远。
第一部剧情(个人理解):因为布莱恩想要顶替李先生在毒品集团中的地位,对韩国制毒的供应链条重新布局,在制毒工厂内制造爆炸进行高层洗牌,目的是炸死公司骨干吴妍玉,吴妍玉却幸运错开爆炸,跑去找警察自首。
工厂的爆炸却炸死了徐永乐代理的的养母。
徐永乐也在爆炸中受伤,被赶去的警察救起。
警察从先前吴妍玉口中得到情报,是李先生为了掌控布局在工厂制造了爆炸,而徐永乐代理却是李先生的伪装身份。
警察为了侦破案件找到幕后李先生,想通过徐永乐养母的死来说服徐永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报。
因为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李先生到底是谁,徐永乐就借机与警察合作,借助警察的力量找到了制造爆炸的幕后元凶布莱恩,并实施报复。
第二部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徐永乐代理寻找李先生。
虽然第一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寻找李先生。
但是连接第二部剧情的话就有一种错配感。
第二部用了第一部打下的人物基础,但故事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故事了。
如果硬要配在一起,就只能第二部中的徐永乐已经不再是李先生,徐永乐为了复仇寻找李先生,而李先生藏在中国方面买家的背后。
因为第一部中布莱恩与买家的交易未能成功,并在徐永乐与警察合作的打击中丢掉了原本要交给买家的货,徐永乐也发现布莱恩并不是真正的李先生,为了能够找到真正的李先生,徐永乐需要完成布莱恩未能完成的交易,以此来换取见到李先生的机会。
如果这样的话,布莱恩就显没那么必要了。
布莱恩虽然说自己在泰国有足够的原料,但是毕竟他缺少技术。
徐永乐就不一样了,不单提供了技术,而且承诺要如数的甚至超倍的提交。
可能是中国方面的买家想要有个双重保障,有点儿乱。
第二部特效痕迹也有点儿明显呀。
后半部分开始拉垮,已经偏离那么远了,还要往回圆,圆鸡毛啊圆
今天早上看完网版2。
想用好坏两个对立面去分析这部剧。
先说说不爽的一面,人物刻画和剧情需要把一个叱詫多年的李先生最后表演的一文不值,却又心狠手辣,绝不是好剧本,可能韩国人的理解方式和我们有偏差,但是,但是,李先生绝对可以写的更优秀。
好的一方面:最终结局没有人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哪怕布莱恩,单看布莱恩解决了李先生,赵组长和永乐兄,但是,但是国际上暂时没有了合作对象,自己身体被糟蹋的一塌糊涂,能否康复还不一定,莱卡秘籍绝迹,所以没有最终的获益者,这点很多电影都不敢表达出来。
有一不爽点:徐永乐也被这等演员糟蹋,不知道是没有演技还是柳俊烈的演技太过入脑,把主角演的毫无生机,可能没吃透剧本也可能是个人原因。
再说好的:各种回转,导演想让观众理解和看明白剧情,但是,但是这种拉扯表现的太过直白,如果用穿插或者拉长的结局来表达可能更完美。
再说不爽的,大刀其实一直是个问题女,在回忆录里李先生对陈说你就这样原谅她了?
看报告里说明大刀其实患有精神疾病,最后打斗场面也展露出满身的伤痕这点很值得去反思一下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境遇,而并非想得到李先生的青睐。
大刀,有人说演的恶心,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你就会发现如果大刀能接下李先生的生意除了狠辣,而且要善于经营,手下那么多人能老老实实听他话肯定有她能独当一面的能力,之所以表演的邋遢也是综上所述,生活在阴暗里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打扮而变得挥霍无度。
综合一下,这部电影能把大刀和李先生的结局反转一下,就和第一部一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话会更接地气吧,因为结局所有人都没了的这种结局其实把大刀和李先生演活更有利于接续集,但正片却给自己判了死刑。
开放式结局会更有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青睐。
放在韩国类型片中,本片唯一的亮点是赵震雄杀人后长达77秒的虚焦镜头,算是比较大胆;韩孝周造型、反派风格、三次爆头、动作场面还有杂烩的剧情套路,都带着满满的刻意6.5分,最刻意添加的普通话每人扣0.5分,预期最终4.5分收官……另外,网飞刻意的“文化融合”电影剧情路线也该收收了,屡屡有败笔
"韩国人说的中文跟中国人说的英文一个味儿"
男主演的还行,有些角度长得像张大大,韩孝周的人物设计倒是不错,最后着力点居然是需要父爱认可的小女孩。李老师这个角色演的还行,形象不行,应该找个比较帅的老年大叔演,里面的拗口中文听着别扭死了,实在原声讲不好,请个配音行不行?
我们明明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但是却回不到过去了
bug多到无力吐槽,韩孝周演技太差
回家带娃能保命,香蕉林驳重军火,比第一集好看那么一丢丢吧,最后一首《Halleluljah》让疤面神父成了最终赢家,真虚无。能让雇佣军小妹和狂战士御姐做主角就好了。PS:聂小倩这个名字直接挪用真的大丈夫吗?
后面一小时活生生把整部片子拉到了弱智的高度上。
好看!
勉强三星。虽然卡司阵容很强大,虽然个个领便当也很快,但还是不好看,远不如1。李老师和吴承勋的中文还能听一下,别人尽管很努力,真的就很尬,难为演员背台词,也难为观众的观影感受。这还不算啥,拽女的枪战戏,韩孝周的聂小倩以及有关大连的周边,可以说是尬中之尬。唯有最后对金柱赫的致敬让人泪目。
节奏混乱,逻辑奇葩,全程看了个寂寞。
韩孝周演绎的实在是过分差了,与剧情一样烂
这样一众卡司到底演了一部什么样的烂片啊!!!韩孝周这样的大美女为什么要一副脏兮兮的乞丐样?都贩毒都赚那么多钱了,能不能做做SPA化化妆啊,什么破剧情!
意外的喜欢,事实上韩版毒战已经和港版没什么关系,只把他当成另外的电影看,节奏明快,人物鲜明,暴力也足够,结尾还来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点似乎又呼应港版结尾全部死光光的突发结局。不管怎么,我还是被这部电影爽到,不能太相信评分,有时候低分也会有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存在。
为什么好多人会给一星呢?我觉得很好看啊
一句话梗概,寻找李老师。另外这…… 聂小倩是冯宝宝?
柳俊烈怎么换了呀
看这类电影“爽”就完了!还需考虑啥故事演技等问题啊只要有血腥有枪战有肉搏有美女耍狠就够了!一部杜琪峰都没想拍续集电影让韩国人拍成无脑暴力爽片也不是不可以,只能说网飞大数据电影太了解客户们观影喜好了。但必须说棒子在黑中国方面越来理所当然了,居然让美女韩孝周说中文演毒枭有点过分了,整个故事源起都是我们人韩国只是受害者如此卖相有点不友好啊?!
很无聊
这片简直莫名其妙!还有韩剧就好好说韩语别来沾边中文,什么玩意啊那是?那尴尬的发声,韩孝周那埋汰的造型,看着真闹心,我们这盲流子都比你干净利索,黑子退退退!
有点水土不服。
乱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