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为只是讲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如何执着追寻梦想的故事。
那时小,没看懂。
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讲的原来是父女之爱。
女儿尽管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但是一直珍惜着这份不算美好的亲情,尽管一直不情愿,却还是支持着父亲的寻宝计划,并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体会到许久未体验到的亲情与快乐。
老查理是个疯子,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一个疯子也会去爱自己的女儿。
他不想自己的女儿过上与年龄不符的悲惨生活,于是他用属于自己的疯狂的方式,甚至自己的性命换得女儿的一个美好未来。
<加州之王>的故事在一个环境很单一的小镇里展开,虽然有时间跨度和历史渊源,但是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都很简单,空间范围也有限。
这让整部电影脉络清晰,情节饱满,同时也非常单调。
有一些细节本来可以更精简,带给人瞬间惊喜,在这部《加州之王》里却显得太重了。
比如,大提琴和二手车,其分量相当于一个配角。
摄影非常讲究,但是有点喧宾夺主。
有关主角父女的特写,尤其是半侧面特写非常多,并非每一镜头都有表演意义或支持剧情必要。
镜头导致两个深刻印象:Michael Douglas表演非常精彩!
Evan Rachel Wood特别漂亮!!
同样,因为环境单一、主题重点比较平庸-还是理想化的寻梦和亲情,情节也没有过多的野心,影片的很多细节和引用显得意义不大。
比如那些二维活动插画,传教士的经历,疯人院的过去,乐手的身份背景等等...和后来整个故事的发展只有一个因果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小区新邻居和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和主角父女单调的人际关系有一种明显的对比意图,但是,在《加州之王》中,这一类有点社会指向的情节少的可怜,使主要人物过分隔离了现实。
和现实保持距离,虽然加重了童话色调,却容易丧失情感基础。
结尾和开头的新闻呼应不错,感情重心也有一个比较踏实的交代,但是和通篇带来的感受一样: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特意营造了一种童话色彩,穿插了不少动人的细节,也有温馨的搞笑、出色的表演。
但是,加州之王还远远不能比肩《大鱼》或者《天使艾米莉》,就更广阔的人文和社会意识上,还缺少寓意~~~即使和我前两天刚看完的同样童话色彩的《鹰与鲨鱼》(Eagle vs Shark,07年的新西兰影片)比起来,也显得单纯有余,力道不够。
这好像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个死期,毕业降至,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意兴阑珊之时随手点开的电影,心猿意马的看着.第一次落泪,在charlie卖掉她的车,她焦急的跟他争吵,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苦苦撑着这个家和这个不着调满脑子都是幻想的父亲,她头也不回的摔门出去.被感动的时候,那个词叫做共鸣,其实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共振,那是因为,某些情节和感情投射到了你曾经的某个片断,你感同身受.于是这个吵架的桥段,投射到我和父亲争吵的年代,整整好几个月没讲话,那种'我是你唯一的女儿,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的委屈.第二个桥段便是紧跟着,charlie卖掉大提琴,那个我先卖掉我妈妈也不会卖的大提琴,赎回了那辆破车.我当然要流眼泪.接着又意兴阑珊的看着,一度我甚至以为编剧最后会让他们真的挖到宝藏,向全世界那些持有固见的人宣告说,你看,你不去追随你心目中的梦想,看你失去了什么.Costco,各种不靠谱,警察夺门而入,charlie抱起米兰达告诉她说,"我读了很多为人传记,我也想在这一生中做一些伟大的事,然后我意识到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呆在这儿,告诉警察,都是我逼你做这些的,我非常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突然那么羡慕charlie,无论如何,他有一个"我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米兰达,我这么绝望的觉得,这个潜在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生命.--对这个荒诞的父亲致以敬意,对米兰达致以更深的敬意
两极精神紊乱(bipolar)病人的生活仿佛是变化莫测的海洋, 一会儿是愉悦欣然阳光普照, 一会儿是阴暗狂躁风浪滔天。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希望,他们要根据古代地图挖掘宝藏, 他们对世界充满了绝望,他们要在家里挂根绳子上吊。
查理就是这么个人, 自己癫狂不说, 还把些耸人听闻的看法传给了自己天真的女儿。
这个可怜的孩子,对母亲的印象就是她那双做广告的手, 母亲离婚出走后她就一直和荒唐的老爹做伴。
小小的她过早地承担起这个家庭, 不得不辍学去打工。
年轻的她却持着与人隔绝的态度。
对抗这个疯狂的生活, 女儿早熟冷静理智,富有心计。
然后随着故事慢慢展开,我们看到“有其父必有其女” , 在她的冷漠之下, 是对世界丑恶的厌恶反叛,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童年的怀念, 是小女孩永远长不出的对父亲的崇拜,因为他们是探险家,是万事通,是流浪的乐手,是我们的保护神。
她想让父亲认清现实,又不忍心泼灭父亲心中的希望,难道没有一点复杂矛盾的心情希望父亲这次是对的吗?
追踪着西班牙传教士的脚步,他们不断发现线索向传说中的宝藏靠近, 结果却一下子碰上了石头。
测量结果宝藏偏偏埋在大量贩店Costco下, 故事一下子变得矛盾重重,激转急下。
他们在太岁头上动土, 不管有没有宝藏,结果都不会太妙。
两难全的结尾,是对观众的安慰, 对查理来说, 重要的是,和女儿同心协力追梦的这段时间,是真实的生活。
看完整个电影,电影中那个充满激情,满脑子疯狂幻想,富于才干的父亲,让我想起来我生活的乡村两个被大家视为精神病的人。
一个是我爸爸的同事,和我家也有亲戚关系。
我叫他伯伯。
人到中年时,突然看了一些当时被视为“黄色书籍”的杂志,竟然买了一些当时视为有些淫邪的白色三角内裤,然后逼迫老婆穿上。
有关他的疯狂的事迹,我只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一件,其它的不得而知。
只知道后来他接受精神治疗,每天服用药物,人也变得越来越虚胖和沉默。
另一个精神病患者则是不知受了什么影响,突然将自己家砖瓦房子拆除,然后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外面粉刷了泥巴和干草的房子。
当然新建的房子比原来拆除的更为丑陋,以致人们认为他肯定是疯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觉得理解了这两个人。
他们都是敏感的人,肯定是受了什么影响,了解了还有另外的世界,想凭借一己之力也想复制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但是他们囿于自己的知识和整个社会环境(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的人见识过什么东西呢?
),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却又靠着心里那混沌的想法想实现自己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法,怎么不被当时的人视为神经病呢?
他们俩也许一个只是想看看书中那穿着性感内裤的女人,一个想住书中描绘的金碧辉煌的大厦。
可是在当时封闭的乡村,这怎么可能呢?
也许他们不像电影中的父亲为自己的疯狂举动找到了一个关于爱的很好的动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实现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象和想法。
可惜,在那个电视都不太普及的年代,他们能做什么呢?
至少现在我觉得他们肯定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只是两个在黑暗中挣扎的敏感的灵魂而已。
非常好的电影!
不仅仅是励志那么简单,主人公实现梦想当然可以鼓励很多正在追逐梦想的人,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追逐梦想的路上,你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人默默为你付出。
你的使命不是去做梦,没有人比谁天上就拥有去做梦的机会,做梦是需要成本,是需要别人忍让的,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个人不懈的努力,还来自于身边很多人的很多爱,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而不仅仅是做梦者的唯一想法。
学会理解做梦者的心态和理想,也要做梦者学会理解他身边的人的理想和心态,这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
别人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了,更不要把你的抱怨泼到人家身上。
说真的,你做梦,别人没有必要受你的拖累。
O(∩_∩)O哈哈
这是唯一一部让我流泪的片 宝藏什么的并不重要 老查理死了 我不喜欢这个结尾
不知道最后查理满眼的好奇和欣喜是真的找到了宝藏还是只是幻觉。
也不知道女儿打开洗碗机的满脸金光是不是只是一个梦。
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最大财富,并不是生活里无微不至的保护和照顾,而是以身作则地教会:要勇敢地一往无前地追求自己的生活,不管这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滑稽甚至是疯狂。
Charlie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体系之外的人。
自由,人家那个算真正的自由,形神合一的自由,接近于原始人类的自由,像他这样的人没有历史局限性,穿越到任何年代都这么活,因为他的精力都放在忙着实践自我理解的世界,根本没时间理会当下的时代背景、政治体制、主流价值观念。。。
他比反社会、反政府主义者都更cool,因为他根本就不觉得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他,也就无从反抗么。
后来在社会主流理念中Charlie被判定为疯子,把他下放到精神病院改造,人家不评论,不反抗,不浪费时间,继续进行未完成的自我实践,开始了新的冒险旅程。
Charlie也不能完全超脱,他与现实的唯一联系就是Miranda,因为Miranda是遵守社会规范的孩子。
当然孩子么,总是容易受周围事物左右,当父亲在精神病院时候,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社会,她要遵守规则,养活自己;但当父亲回家后,接触超凡的父亲久了,叛逆的基因被激活了,跟父亲开始寻宝之旅,虽然日子开始变得荒诞,但是我们发现跳出社会规范束缚的小女孩也有童真的一面,年轻的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很多虽然日子更拮据了。
由此可见社会规则只能保证你可以生活在这个时代,你会有一个身份但并不关心你是否快乐,甚至有时候规则就是要牺牲自我和快乐。
寻宝是整个故事最妙的编排,有双关的意思吧。
对Charlie,他寻找到的宝藏是证实自己的理想和女儿给于的信任。
对Miranda,寻找到的宝藏是现实的财富和父亲的爱。
...Then,I started to see that all my life.I've been trying to do something great.But then I realized that I wa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you.You know ,to do something great or whatever...这是父亲在跳回河里前对女儿说的话。
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这部电影带给我了什么,原来我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原来他这么多年来通宵看书搞他的山寨试验不是为别的,是让我能to do something great or whatever.非常震惊,我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跟爸爸谈谈心,我想让他知道我有一点儿懂他了,至少我保证不再笑话他是山寨科学家了。
Michael Douglas —— a crazy funny odd man.由最初冷眼旁观一个精神症的老头儿,到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存在了西班牙的传说,直到看到他坚持的离开女儿跳下洞。
有时候觉得,做个偏执的人也不错。
就让她们觉得自己疯了吧,那样就有理由肆意地做最想要的事。
这理由很好,不是吗?
有些东西坚持久了,就连自己也会相信的。
『他们找了一夜也没有找到查理的尸体,他们以为他疯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查理当时没有绑住我,我也是会和他一起跳下去的。
』有人愿意相信你的偏执,并愿意陪你一起疯狂,何其荣幸。
welcome
lovely charlie后半生的魔法师
记住了EVAN Rachel Wood
还行,但不至于上8分拉,mtime
“他们找了一夜也没有找到查理的尸体,他们以为他疯了。可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查理当时没有绑住我,我也是会和他一起跳下去的。”
到底是谁疯了呢?信仰和价值观不同,就说对方是疯子。每个人对真相与真实的判断标准不同,少数群体拗不过大腿,就进精神病院了。出院之后寻宝,也是寻找真实、自己的过程。片中戳我的竟然是洗碗机,我也曾有过洗碗PTSD,于是买了洗碗机。
细节都经不住推敲
人是需要梦想的
King.Of.California.LIMITED.DVDRip.XviD-NeDiVx
父亲的作用在于陪伴,副作用在于只给钱,此片犯了此两大忌
相信查理还会回来的。
当主人公不停的转述托雷斯神父的冒险历程时,其实是在试图复兴那个已经被荒谬的、刻板的当代资本主义建成世界所尘封的加利福尼亚精神。而这种对昔日的美国精神的缅怀与向往在那一群裸体中国人登岸时瞬时爆发。
没错,我把它归为励志片。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勇气。查理做到了!
慵懒的叙事,跟加州阳光一样的感脚
真的不喜欢这种人物
有种温暖。
标记一下。
飞越疯人院版或者阿甘版的《国家宝藏》,道格拉斯非常搞笑。但主要还是讲父女亲情的
俗套简单直接
有温情,有幽默,但是总觉得故事有点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