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
卧室里有了电视,前两天无聊,忽然想重温一下。
03年的剧了,记得当时没看完,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二十五集那个雷雨夜,类似童年阴影。
今天重新刷完了这部剧,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有门当户对的阻碍,有世事弄人的无奈,也有结局已定的宿命感。
可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原因吧,不同小说的男主大多不尽人意。
最开始十八春后来改写成半生缘。
电视剧改编得温和了很多,对感情和人物也美化了很多。
世钧和叔惠放在现在也算谦谦君子。
但是,在处理感情上依然软弱无力,只有动情的勇气,没有担当的作为。
世钧温和良善,从第一次偶遇就帮忙的好印象到之后有缘再见绅士风度再到后面找手套去六安的种种,两个人相爱得理所应当,人人见了都会觉得是很好的一对,郎才女貌。
可是到中间两个人吵架,轻而易举地就信了别人的一言两语,轻而易举地就回南京对此时脆弱不那么强势的翠芝有了一点点动心,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寻找与他人结婚。
就连世钧最后和曼桢最后相聚,听到曼桢这些年噩梦般的经历时,说出来的竟然是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恨我此类无关痛痒的话,而后哭着说我想和你回到过去。
到最后被曼桢一语道破,你出了这个房间,就会这么说了。
而后镜头切回家里,又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曼桢让我感觉是难得书里,没有多少缺点的女主。
从家境一般,勤工俭学,到努力工作,挣钱分担家里负担,再到为了孩子与姐夫结婚,进而离婚,养家糊口。
从对爱情无比期待且坚定,到最后心死如灰,没有了幻想。
当那个噩梦撕碎了少女所有的纯真,她并没有就此自弃,反而愈加坚强。
她善解人意,遇到世钧的温和体贴,便如金风玉露相逢。
她思想独立,会一直鼓励世钧追求自己的理想,也会在所有人面前为姐姐据理力争维护她的尊严。
她知进知退,可以在家里需要的时候打几份工,也可以在杨先生示好并提供更多的薪酬的时候婉言相拒。
她不卑不亢,能屈能伸,被姐姐称为烈女,也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和姐夫做名义上的夫妻。
然而。
大多数这样的女主,不会太幸福。
最后那句,我们回不去了,不知道碎了多少人的心。
小时候看剧觉得曼桢最悲剧,现在再看,是曼璐。
张爱玲写的东西总带有点宿命感,比如曼璐。
她也必然想像曼桢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做一个干干净净知书达礼的女孩子。
可是命运使然,从她为了家里走上舞女的路开始,就决定了她这一生不可能会安宁喜乐。
她也曾是别人心上的白月光,穿一件紫色的旗袍,眼睛里都是光芒。
可是她知道自己做出了选择以后,那些日子都成了幻想。
后来她嫁给祝鸿才。
她爱他吗?
我记得有段剧情,祝鸿才为了救她和妹妹,挨了一刀,她瞬间被感动,那个不惜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女人,却双手把多年的积攒奉上,给了那个最后毁她一生的男人。
结婚后便是花天酒地和她流产后的冷眼相待。
这些并不算什么,最后让她绝望的是,那个曾经视她为白月光的男人面对穿着紫色旗袍的她,告诉她,对妹妹有点心动。
哀莫大于心死,她变得歇斯底里,开始了那个最可怕的计划。
03剧版的曼璐是蒋勤勤演的,这个被琼瑶称为水灵的姑娘,虽然演风尘女子也并无违和,演技过人,但是我就是恨不起来,她亲手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却从未有过。
剧版的结局里,曼璐因病去世,曼桢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世钧与翠芝依然三观不合,却是彼此的好丈夫,好妻子,叔惠找了一个比翠芝还要有派头的大小姐,但是终究是把别人当影子而后离了婚,祝鸿才和别人的妾室孩子在一起,有了之前没见过的收心和体贴,豫瑾妻子被残害自己被抓。
曼桢有这样一句独白,"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些年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和心态都有了变化,我们之间,便是隔了生生世世了吧。
遇见谋昌我现在很幸福,面对过去学会释怀,学会放下,勇敢面对,需要大家更多的祝福。
张爱玲《半生缘》里所体现的东西,当半生的缘分成为此生的羁绊,纵使活得安稳,也依然觉得充满了缺憾。
感情里的三大遗憾:错过了最爱的人;和不爱的人结婚;明明有婚姻,却寂寞得像极了单身。
在重重压力的威胁之下,只要稍微有一点儿不坚定,有一丝的分心,就可能使一对恋人渐生裂隙,分道扬镳。
是两人缘分太浅吗?
也不是,是曼祯的命太苦,是世钧的意志太不坚定。
爱情里的沈世钧,是懦弱的。
如果他在这段感情里选择信任,不在失去联系后随便找一个人结婚,两人的结局就不至于这么凄惨。
其实,任何外力都不足以让一段感情离散,真正无法让有情人在一起的,往往是当事人自己。
很早以前用这个题目写过一篇关于《十八春》读后感的文章,也就是后来的《半生缘》。
今天在柜子里翻了出来,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就借了这个题目,用如今成长了的心境,来看张爱玲怎样凭借冗长的文字,繁杂的情节,编织这样一个传奇绮丽的故事,并且,为这样的一个传奇故事以及所有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缘分留下只言片语。
故事讲来话太长了,都不好长话短说,又不好铺排陈述。
所以只好说核心,顾曼桢和沈世钧相爱,曼桢的姐姐因为生不了孩子,设计让自己的丈夫——曼桢的姐夫强奸了曼桢,曼桢生下了孩子,终于逃了出去,一切也都物是人非。
这样讲故事实在是对小说的亵渎,所以故事如果没有读过,一定要去细细品味。
但难忘的是最后一幕,十几年后曼桢与世钧相遇,意外地,充满惊讶。
她等了他十几年,你看,他们都已不再年轻。
曼桢在被姐姐囚禁的岁月里,靠的就是能有一天与世钧相逢,把自己的一切遭遇说与他听,当她生下孩子从医院逃出去后,毫不犹豫要做的事就是要找世钧,她的世钧。
可是一切都没能如愿,阴差阳错,时光磨得人心变冷了,世钧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也为了孩子嫁了人。
十几年就过去了,人生不觉似水流长。
一切似乎都平静了,可是他们却相遇了。
当初两人都在寻找对方,不停地找,急急地找,然后错过,再错过。
真的找不见了,找不到了,也就这样吧,一辈子都不相逢也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还是见到了,在以前同事的家里。
曼桢正与同事的母亲谈天,世钧进来了,那么突然,那么意外,措手不及地相遇,措手不及的痛。
阳光这时透过竹帘筛进来,金黄的,满地金黄的圆晕,旧时的斜阳,连带同事母亲脸上和蔼的笑容都带有梦的色彩,他和她都不相信。
后来,她对他说了以前所遭遇的一切,他也对她说着,他如何的上了她姐姐的当。
一生,一辈子,就在苦苦的等待中过完了,换来的只不过是一生无奈的叹息,当然,他们各自心中也夹杂着一种凄凉的满足,原来当时都是被逼的,他们是相爱的。
旧时的故事,似曾相识,毕竟十几年的光景,轻轻一晃,有这样的意外,斜阳下的两个人想必都会有种快乐的眩晕吧。
可是,毕竟,回不去了。
忽然想起《金枝玉孽》里的一出戏,孔武在救安茜出宫的途中,向安茜表白自己的心意,安茜借着满天四起烟花的响声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具体情节忘得差不多了,但看那一场戏时就会莫名的感动,小儿女情长在那样的场景里却显得那么真实感人。
再美的爱情都经不住时间的煎熬。
把甜美的思念变成苦涩,当记忆发了霉,变了质,再让它出现,早已混浊不堪了。
爱情,它有时比甘蔗甜,有时比黄连苦,可是都敌不过一碗忘情水,或者,一碗孟婆汤,想来,这水中汤中的原料就是——时间。
看这部电视剧,最痛恨、最蔑视的不是曼璐、不是祝鸿才,而是曼璐曼桢的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埋下了两个女儿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假如丈夫去世后,她不是这么软弱无能,即使曼璐退学、曼桢不上大学,让几个儿子读书,一家人哪怕艰苦也不至于后来受人轻视嘲笑;在曼璐面前说要撮合豫瑾和曼桢,是极为愚蠢不智的行为,丝毫不懂人情常识,更不见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体谅;在曼桢受辱后,只听曼璐三言两语就乖乖搬家消失,曼桢逃出后,又是三言两语就放弃立场、还“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劝曼桢回来“享福”。
——这种人的所有行为逻辑,就是无底线地畏惧冲突,只要表面安稳、物质满足,脸面不丢光就还能活下去。
最近我们的华妃娘娘又登上了热搜,这次捎带着我们的嘉玲姐也上了头条。
原来是wuli蒋欣要出演张爱玲笔下那个我见犹怜的顾曼桢。
《半生缘》再次翻拍,那个楚楚可怜,温柔动人,弱柳扶风的顾曼桢又回来了吗?
当演职员表一公布,原著粉要摔手机了,蒋欣那块头,五大三粗的,哪里有我们曼桢那种柔情似水,小鸟依人的赶脚?
片花一出,网上更是一锅粥,这哪里是风情万种的顾曼璐,活脱脱一个上海滩黑帮老大好么。
嘉玲姐姐,你是要杀夫夺权,称霸上海滩么?张爱玲写就《半生缘》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迄今翻拍版本有二,一个是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一个是林心如版本的顾曼桢电视剧。
想当初,林心如为了证明自己的演技,拒绝《还珠格格3》,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她诠释的顾曼桢,那种眼波流转,低头娇羞浅笑,一度成为了很多原著粉的心头好。
这才是张爱玲笔下那个外表柔情似水,内心坚强柔韧的顾曼桢呀。
再来看蒋欣。
很多网友表示,除了脸,她哪里有一丁点曼桢的影子呢?
不过,艺高人胆大,wuli蒋欣娘娘非常有自信的甩出来一句:我除了年龄大点,其他都OK 呀。
究竟蒋欣能不能演技弥补外形硬伤,咱们就稍安勿躁,拭目以待呗,毕竟那是2019年的事儿了,不是还挺遥远的么?
《半生缘》再次翻拍,我作为张爱玲的铁粉,也是雀跃了很久。
她笔下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太多世事凉薄,无奈错过。
读过她的小说的人都应该明白那种擦肩,是一辈子的遥望。
原来在现实里,爱情如果只是两个人相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背景,门楣,还需要那么多的注定的缘分。
张爱玲擅长写悲剧,写女人。
她笔下的每个女人都浸入了她们各自悲惨的命运。
她们各有各的无奈,想要挣扎,想要寻找出口,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撕扯,重新拉回悲剧的轮回中去。
就像《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和沈世钧。
曼桢和世钧是相爱的,只不过青春年少时代的爱情都是懵懂且固执的。
他们爱的很真,全身心投入,却又斤斤计较。
你说不清楚是因为爱才变得计较了呢,还是因为觉得只有事事计较才能来表达爱。
反正那个时期的女孩子都是那么的较真儿。
曼桢和世钧就是这样热烈又别扭的爱着,跟我们现在很多人一样。
虽然折磨但也甜蜜。
只是,爱情从来不会这样简单,并非只有在张爱玲笔下如此。
横亘在两个人之间是深深的门楣。
曼桢为此深深的自卑。
在两个人感情还没有确定的时候,曼桢看出了世钧对她的好感,像是坦白也是赌博,曼桢说出了自己的家世:姐姐曼璐为了养家,供自己读大学,在舞厅做舞女。
她有个身世不清白的姐姐。
在两个人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这种身世的苦楚,在有情人眼中不仅不会为爱人减分,相反还增加了对方楚楚可怜的气质,让男人们内心升出保护欲。
世钧就是这样。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事情放在十年后的世钧身上,他还会不会像年少时一样奋不顾身。
他会不会怀疑,当时自己到底是可怜还是爱?
或许,只是因为体内升腾的荷尔蒙作祟?
世钧说不在乎曼桢的出身,就像当初豫瑾对曼璐说的那样,可是大庭广众之下,有人认出了曼璐舞女的身份,对其言语轻薄,曼璐一气之下离去,豫瑾不是也没有追过去么。
可见,男人,对你说情话的时候是真的,遇到事情充耳不闻,那种寡情也是真的。
可是,陷入爱情中的女人哪里肯这么轻易就死心呢?
曼桢一边低到尘埃里爱着世钧,一边在心里赌世钧是可以为了她摒弃世俗门楣救她出泥泞的那个真命天子。
无奈,古往今来几千年,赌赢了的女子寥寥无几。
最后,世钧受命回了南京继承家业。
说了太多的无可奈何,说了太多的父命难为,结果,不还是两地分隔,两情转薄?
后来,不能生育的姐姐曼璐为了拴住姐夫祝鸿才的心,献出了她,被姐夫逼奸成孕的曼桢,在生下了儿子后,终于寻到机会逃离,她去寻找世钧,可不知此时的世钧已经娶了他人。
最后,死了心认了命的曼桢回到了那个曾经囚禁自己的牢笼,嫁给了夺去自己一辈子希望的刽子手祝鸿才。
如果我们用半生的时间来怀念一个人,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如果不是自己的状况太差,总是遇人不淑,显得前面的人太好了,就是活得太落寞了,无所事事,只能在回忆里过日子。
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
曼桢就这样在蹉跎中,过了一生。
在希冀中,失望中,死心中,悔恨中….这个曾经温柔坚强,生活的艰辛不会在她面上留下一丝一毫悲伤的女子,半生过去,该怎么样回忆自己的一生呢?
如果可以,她还会不会执拗的坚持?
她会不会在明白世钧和她之间的不可能后,果断放手?
如果她当初嫁给杨先生,甘之如饴的做个替代品,现在是不是也是个华贵妇人,过着儿孙满堂,气定神闲的日子?
再如果,自己不是那样的寸步不让,肯放低自尊,不求名分,就那样随了世钧而去,会不会也算成全了爱情?
现在会不会也是偏安一隅,泡茶待郎归?
爱情大抵都是需要牺牲的。
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只知道得寸进尺,哪里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只是,人生哪里有那么多如果呢?
终其一生,曼桢和世钧都在兜兜转转,阴差阳错。
人只不过是这世间一粒尘土,被命运推推搡搡,生存尚且不易,哪有那么多的人定胜天呢?
可是年少的我们,从来不懂这个道理,即使懂,想来也是不愿意承认的。
本来我想说,太憋屈,恶准婆婆,富家刁蛮女,文文弱弱不果断的公子哥男主,苦情女主,是琼瑶剧的感觉,可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出了《一帘幽梦》《还珠格格》,和书《情深深雨蒙蒙》,自己根本就没看过别的琼瑶了,那我要怎么判断呢。
所以感觉,还是得去把琼瑶经典给看一遍吧,哪怕大快进都是好的,哎,就这样决定吧,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这次刷剧就发现,我很多很多当年的印象,都是错误的,刚好用琼瑶剧确认一下吧。
【桥段】07集,本来很尴尬的两人,曼帧被水烫了之后,医生超级紧张,二话不说就开始麻利处理。
一切男女主有矛盾啊大误会啊的时候,都可以用,有观众们在场更好,什么女反,男二三四,男主的朋友下属巴拉巴拉。
忽然明白【为什么憋屈】了,因为所有误会和冲突,都不会带来好的补偿,没有一边虐着误会着,其实是在给糖给男女主关系变好,或者给女主各种宠,是真的在毒女主,所以觉得简直要命简直憋屈。
现在的人应该受不了这种了,一定要边虐边发糖,表面吃亏,本质上一定要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女反人设】一个有意思的设定,女反在之前,耻高气昂高高在上,其实是对男主对她明显没有多余意思的一种自卫和反击,但是在发现男主喜欢女主,自己有真实的威胁存在,忽然就崩了,放下身段,耍手段,哭诉各种,这个可以看性格心机程度,决定是大坏还是小坏,还有黑化程度,来确定是小反派还是大反派,从而决定下线时间的长短。
【女主小桥段】追求者邀请去上流场所的舞会,送来了全套衣服首饰,试穿超级漂亮,但是最终女主出现的时候,穿的是自己的衣服。
然后礼貌地谢绝礼物,说自己不习惯,这样显得有教养,自尊自爱。
距离第一次看《半生缘》,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第一次看的时候,眼中只有那个笑起来温柔纯真的顾曼桢,同情的也只有她,看到她趴在桥上,满脸悲伤地问着,世均,这辈子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心里是疼痛的,也是无奈的。
已经错过的事情,已无力挽回。
曼桢是可怜的,她的幸福毁在了姐姐手中,可是换个角度,即使没有姐姐的事情,她也终究不能和世均在一起。
家世的差别,永远会成为阻碍。
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可以变成公主。
王子注定是要和公主在一起的。
那个时候是对曼璐痛恨的。
想不明白她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妹妹,活生生地毁掉了妹妹一生的幸福。
年幼的时候总是看不到人性复杂一面吧。
主角永远是好人,配角做什么永远是错的。
可是再次看曼璐,却觉得她是全局最悲哀的一个人。
我同情曼璐,亦怜惜她。
她是人们心中的潮水,汹涌的,带着一点点的疼痛。
她同样是一株彼岸花,美丽的,妖娆的,绝望的。
她是绚丽的,也注定是短暂的。
故事的开头,曼璐出现的情节就是强悍的,霸道的。
为了维护房子,不顾形象的在街上破口大骂,砸张鲁生的汽车。
这样的人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喜欢曼璐的是她对家庭的责任。
没有人甘心放下自尊,甚至是以前女人很看中的贞洁赚那么一点养家糊口的钱的。
但生活是无奈的,她必须承担。
而曼桢,她是幸福的。
身为老二,她少去了许多责任,也不必向姐姐一样出卖自己。
甚至,她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有过那么纯真而又美好的爱情。
曼璐呢?
人们同情曼桢不能和世均在一起,可曾想起曼璐和预瑾?
他们同样是美好的,但注定永远不能在一起。
曼璐总是有着一副让人心碎的坚强笑容。
她笑起来的时候,不是曼桢这样的纯真与甜美。
她是妖娆的,轻佻的。
但是厚重的化妆品下掩饰的是她的无奈,她的悲哀。
曼璐是清醒的,也是现实的。
她总是小心翼翼的掩饰着一切,露出轻佻而又坚强的笑容,可是每次看到她,我却莫名的心疼。
我想她在听到预瑾的名字的时候,心里是疼痛的。
可是来不及叹息,笑容已经爬上脸庞。
这样的曼璐,是生活的牺牲品,是命运的玩具。
比起曼桢,她不是更应该同情的一个吗?
尽管我明白这些东西,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女子,是空洞而又无力的。
我相信她也不稀罕这些东西。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有让人叹息的冲动。
看完的心情是沉重的。
不是悲伤,不是感动,永远像是有东西堵着心口,找不到宣泄口。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你是盛开在彼岸的迷离花朵 如血,如火,如荼 你是心中暗涌的潮水 汹涌的,绝望的,疼痛的 你是微风 却注定离散 你是焰火 却注定熄灭 瞬间的绚丽之后 是永无止尽的黑暗 爱你,怜你,叹你 终是无能为力
文/易安若 张爱玲的《半生缘》曾经有过三个名字: 《十八春》无疑是最顾名思义的;《半生缘》是最为人熟知的;而《惘然记》却是我所最钟爱的。
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足以教人沉吟良久。
这是我在当代文学课上讲这部作品时说过的话。
其实始终对现当代文学提不起兴趣,也很少发自肺腑地想要了解那个时代,人或事都罢。
可是突然从这一年开始,开始日以数万字计地看作品。
也没什么缘由,只是觉得应该。
结果是,果然人变得更加牢骚。
好像感染了那些能够从一场雨、一枚戒指写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习气。
确乎如此,所以在你我都恍然不觉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然离题万里了。
所以还是要将你同我,自现实拽回苍凉。
博客上曾经有一个姐姐就叫做惘自追忆。
很久以前了。
也没有多久,两年多的样子。
只是她鲜有露面,所以时光被回忆拉长。
于是忆起小说里的句子:“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
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世钧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短暂的几年功夫,就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所以以后的十余年,都只用来惘自追忆。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人走有人留。
有的人来过,不置一词便转身离去;有些人偏要耗尽你最后一滴血,教你痛入骨髓。
爱得近乎偏执,以为愈发疼痛,愈发难舍。
其实最难割舍的,是你以为你已经忘记,却在撕下结痂的伤口时热泪翻涌。
不疼不痒,却不能相忘。
我们都再没有力气去相信,抑或是去爱。
可偏偏要佯装相信爱。
于是我在对亘古的永恒一往情深的时光里,生生将光年等成荒年。
觉得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
多么巧,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极普通却又极幸福。
只是你以为一件事情平淡如水的时候,它便也会如水般轻易逝去。
最难为的是你偏偏抓不住,你手中没有那只恰好的杯子。
多年以后世钧回想起来,觉得曼桢这种地方还是很可怀念。
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他知道,因为他曾经是属于她的。
可是也只能是知道,正如他和她也只是曾经。
曾经他是立于一个美丽的深潭边上,只是可惜后来他选择了走开,而非溯洄从之或是涉水而过。
曾经咫尺之隔的水中小洲,再不会是他心底的方向。
爱一个人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照耀着一束光,一切都可以看的特别清晰,确切。
可是当爱成了往事,那束光也就颓然消散。
似乎所有读过小说或是看过电影电视剧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你说最难令人过的究竟是什么时候?
是曼桢被祝鸿才糟蹋,还是凭她怎么叫喊世钧,也都发不出声?
又或是,她想起来有一天跟世钧见面,要把她的遭遇一一告诉他听,可是多年以后当她们终于见面的时候,她才发现一切都那么轻松,就连痛也痛得轻描淡写?
我们都希望生命是一幕大团圆,可当你冷眼旁观的时候,还是以为悲剧更能刺激中枢。
于是对于难过的事情,我们总想问一句,究竟最难过在哪里?
其实你我在调味生活时,独独迷上了撒盐。
世钧和曼桢互许终身的时候,他说:“曼桢,我以后不会辜负你。
除非,你先离开我。
”曼桢说“我不会舍得离开你。
”果真一语成谶。
他们彼此都不曾辜负,也说不清谁先离开。
“我们回不去了”。
读小说的时候,轻易就想起了容若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句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熟悉到快要忘记的句子。
可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重逢后——曼桢不停地问世钧:"你好吗?你好吗?"世钧说:"我不好,我只希望你好。
"倘若以后你也遇到了这样的故事,你和他经年之后久别重逢,如何相顾无言,也不要问“你好么”。
因为早已与你无关。
良辰美景奈何天。
想起谢灵运有言,“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问自己,如果是一道选择题,你要哪个?
似乎荒谬。
不如月圆花好,与君共赏。
如果剧终时注定要痛得彻骨,不妨在开篇处爱得热烈。
小时候超级喜欢蒋勤勤,等着盼着电视台播她的电视剧,她真好看啊,太子当差里可爱又俏皮,达摩里的狐狸美丽又跳脱,卧虎藏龙里是有毒的小魔女,白发魔女痴情又耿直……第二梦脸上那个胎记是跳动了谁的心,曼璐身上的旗袍又禁锢了谁的呼吸总有人说她和孙俪像,我也觉得有点,但是看孙俪的时候却没半点惊艳,五官对比很明显,位置、大小、形状,那丝毫之间就像是最精密的仪器,变了一点就两个结果。
如果要我说,我觉得,《天生一对》里的小林赛罗韩和蒋勤勤很像,《权力的游戏》里的三傻也有点像。
跑了一圈题,歇歇,说说这部剧是如何教会我什么叫两难,好像又跑题了喂!
首先啊这剧吸引我的是有蒋勤勤啊,一身旗袍好美啊。
但素她是女二,并且还是轻浮泼辣的舞女。
小时候三观超正有木有,好人坏人黑白分明,我就觉得,唉这角色太难让人爱了。
这还不够,家里人还超级气人,她整个人都被毁干净了,绝望啊。
所以看的过程就像自虐啊,又难受又想看,它就这样成了我童年恶梦。
不过那时候我就觉得曼璐真可怜。
真是恨不起来。
而今想一想应该怪谁呢?
是怪社会,怪家庭?
社会歧视她的身份,于是家里人也如此,甚至我想,她心里也是一样想的,她善良耿直所以能为家里奉献了自己,尽量让每一个家人都生活得不错,保护好每一个,尽管他们并没有真正心痛她(除了曼桢)。
值得吗?
她觉得值得,因为很多东西是脑子里的石头,顽固不变,爱是,恨是,无知是,偏见也是。
没有足够爱的浇灌,她放任,灵魂也一同被社会污染,这就没救了。
自以为坚强的傲立风雪,不知自己心里早已冰冻三尺,从内开始摧毁。
我们也许觉得她傻,可试问芸芸众生有几人能逃脱命运的怪圈,我们多半都是不自知。
https://read.douban.com/submit/origin/170040720/写了《致原生家庭的一封信》,用抨击和温暖来回应《半生缘》里的顾太太给到顾曼璐的伤痕。
如果曼璐活在现代,她有机会上大学。
那她是不是就更有希望逃离那个妈。
但看来很难,因为曼璐的特点是勇敢侠义,这点在其他点评里也有看到。
越是重情重义的人,越是容易被情义所困。
血缘里的纽带,怎么会丢得开。
曼璐成全了母亲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将自己被拖进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深渊。
就像作为作者和观察者,在《致原生家庭的一封信》中,提及原生家庭象限划分以及人生三道光源理论。
父母的PUA,会导致孩子的自我PUA。
到最后,唯一能够获得生机的结论,就是不要去听他们的,无论是他们的安排,还是他们对你的要求。
一个老好人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两个老好人是,嗜血珠,魂飞魄散。
对于有智慧的家庭来说,培养孩子没那么难。
对于拖累症家庭来说,那”培养的才华“毁人也很容易。
一个人的黑化,如果是被最亲近范围内的人逼迫的。
太过悲怆了!
但那些故事,不是仅仅存在于戏剧里。
林心如扮演的角色命运好凄惨!特别是该角色对沈世钧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个台词至今都让我觉得心碎啊。电视剧片头曲《擦身而过》我也很喜欢。
这版说实话很难看。。。但是蒋勤勤很出彩
没想到新版半生缘的选角是这样的,无力吐槽坚持撑了半个小时,放弃了。还记得少年时期看到这部作品的惊艳,开篇就是——“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从前他跟她说过,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星期六这一天特别高兴,因为期待着星期天的到来。他没有知道他和她最快乐的一段光阴将在期望中度过,而他们的星期天永远没有天明。”
好故事 但是没有好演技
从头看到尾,喜欢,就是最后结尾太伤感,童年回忆,经典
…以前看要气始。现在觉得是林心如演的话这也不算过分。谭耀文现在衡量一下演技一般 没有分量 小白脸风格。可以理解蒋勤勤为突破演技使劲演绎这位姐姐 演的很用力而已 看起来像
以前看的没想到里面的蒋勤勤演的是这类的人哦!
2015-11-4重温于YouTube。看了前三集就哭成泪人了,最可恨的是小弟怪大姐为他们家招来了非议,让别人都看不起他们。蒋勤勤没有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里的运气,只是一个普通的舞女而已,而且她要负担的一大家子人的生存及教育,甚至还有佣人的费用。
就记得在里面蒋勤勤嫁的那个老公的丑陋面孔啊!!!有阴影啊!!!
这种片子,必须快进啊!
初中时候看的吧。觉得里面扮相很粉,我喜欢叔惠。
这可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啊。。谭耀文是木头,林心如的演技也很诡异,蒋勤勤和李立群是挺好的,还有,依萍她妈一出来就。。。跳戏了
因为新版立马来给旧版打5星!李立群老师的演技不是盖的!童年阴影再现了………
林心如琼瑶式的演技带到哪里都毁剧,一星还是念在是张爱玲写的
林心如总是给人扮猪吃老虎感觉
主题曲挺好听的。但姐姐比妹妹美太多了。
剧情实在是闹心,林心如比较惨,但是真有那么狠心的姐姐吗?不可思议
好多年前看过的 有十年了吧。。。
编剧导演把张爱玲拍成这样真可以去死了
小时候应该在电视上看过 总的来讲 这根本是琼瑶的《半生缘》而不是张爱玲的 这一点最不能容忍 选角上还过得去 缺点还是世钧太帅 蒋勤勤的曼璐虽有再创作的成分 但却是有血有肉的、有助理解人物性格命运的 是最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