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阻击战的时候,为神马他喵的我堂堂国军将士一个一个都是畏畏缩缩的小日本样????
拜托!
21世纪了正常点好不好亲
新亮剑之于老亮剑就如李鬼之于李逵,山寨之于正版。
剧中有的演员被这部不折不扣的烂剧给连累了。
“此外,还大胆启用了一批新人演员组成“亮剑兵团”,并且增加了高达30%的女性角色,新推出的战地“五朵金花”也为本剧硝烟弥漫的背景中增添了一抹艳丽的底色。
”翻拍不是问题,但着意反映军人柔情的一面不是仅仅靠往剧里添几个女人,增加几场男女主人公的几场对手戏就能办的到的。
怎能单用当下时代的眼光来解读甚至是描绘抗战背景下的感情?
影像与文字都是表达思想的载体,但二者应该还是有差别的,驾驭的了笔杆子并不说明同样能驾驭好摄像机,所以只能说原书作者作为自己小说的这次编剧并不成功。
当然有欣赏者与追捧者,但认真看过前版的观众大部分对新版在内心是有对比的。
老版用军人的眼光带观众体会与审视中国军人的气魄与精神,振奋人心;而新版总体感觉就是一部翻拍的东施效颦的闹剧!
忍不住吐槽的新亮剑《亮剑》是我最喜欢的当代小说之一,10年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精品书系堪称本本精品,乔良的《末日之门》,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二次战役的一个连队的《穿越死亡》,项小米的如史诗般荡气回肠的《英雄无语》,以及都梁的《亮剑》都是如今中文作品中少有的将英雄气概和人文关融为一体好书。
可惜了如今翻拍的《新亮剑》电视剧,把一个好故事硬生生拍成索然无味的平庸之作。
《亮剑》书中的抗日战争,细节多多,到了电视剧全部没有了。
书中用野狼峪白刃战反应八路军部队的勇,特别对日军关东军部队士兵的高昂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上刺刀退子弹的训练有素做了特别的细节描写,与之对比的八路军士兵装备差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看起来都饥寒瘦小,如此依然奋勇向前,刺刀见红的战斗。
如此充满画面感的故事电视剧号称投资很多却没有拍出来。
常常是号称营级规模的战斗,却在画面上只有100人左右的场面,这导演是把抗日战争的华中战场拍成了50年代的进山剿匪。
国产军事片中的群众演员扎堆没有战术队形、抱着机枪打连发、步枪射击不瞄准、手榴弹乱扔等等二逼镜头在《新亮剑》中遍地都是。
小说中开篇时攻山头的阵地战,野狼峪是伏击战,那么阵地战的防御工事,伏击战应有伪装,既然是没有。
要么大投资是噱头,要么这大投资被浪费了。
小说中特别虚构了山本一木特种部队,来描写战争是以国家实力为背景的勇者较量,堪称是《亮剑》中的一段高潮。
日本的“精锐中的精锐”,与打仗不循常规的李云龙部,还有美式装备的楚云飞晋绥军部队,三者交锋应该是特别精彩的一段。
可是电视剧《新亮剑》中完全是把这段拍失败了。
败笔一:加入一段李云龙接手孔捷的被特种部队重创的独立团,用了半集内容讲李云龙分析独立团和特种部队遭遇战的戏,完全让后面李云龙新婚之夜遭遇特种部队的突然性没有了。
败笔二:描写山本特种部队偷袭杨村独立团一段中,特种部队明明有使用飞刀的尖兵和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却先被岗楼上的哨兵发现,结果哨兵又被连发的自动武器击毙,非常不合道理——这是夜间偷袭不是闯大门砸场子。
小说中反复突出了枪法精湛的老兵都是用自动武器的短点射来压制敌方火力的细节,一方面提高射击精度一方面最大限度得发挥有限弹药的战斗时间。
结果在电视剧中:“精锐的精锐”的山本特种兵们全部连发……而且无数个镜头中都是几个特种兵连发射击居然在百米距离内还让八路军士兵从容跑掉……败笔三:山本特种部队使用的明明是英国斯登冲锋枪,李云龙大言不惭的说是德国冲锋枪。
小说中让特种部队采用德国MP38/40冲锋枪不仅仅是因为MP38/40是二战最优秀的单兵武器之一,而且具有极高的近程射击精度和机械可靠性,秉承德国机械制造的一贯风格。
这种装备既适合山地作战(便携可靠)也适合进屋作战(也就是现在流行的CQB,近距离作战),所以电视剧的此处细节再次失败。
顺便提一句:同样是出身德国枪械名家的H&K MP5冲锋枪是CQB战术和特警的典型代表,MP38/40的德国血统在今天依然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败笔四:电视剧中是说特种部队对独立团获得了200:0的战绩,可是孔捷和李云龙检讨战术时的镜头中地面上的八路军尸体只有20个不到。
既然山本部队目的是八路军指挥部,结果仅仅是对独立团重创,那么事后都没有趁机向附近的友邻部队通报并协同友邻部队扩大战果,实在是遗憾——这只能说明拍电视剧的导演和军事顾问们都没有搞清楚特种部队的作用。
小说中金门炮战中,李云龙组建的解放军特种部队不仅突袭敌军重兵基地而且还呼叫炮火支援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在当时掌握正面战场优势的日军特种部队更应该有所作为才是——所以电视剧只能画虎不成反似猫,而打虎英雄也就沦为打猫英雄了。
败笔五:建议导演复习一下80年代那部经典的《野鹅敢死队》,好好拍拍班排级冲锋突击的场面,既然是一部突出战争场面的电视剧,即使是拍不出《兄弟连》《风语者》《太阳泪》的水平,即使有很多穿帮(虽然好莱坞A级也有穿帮),但也请至少拍得认真一点。
最后一个遗憾——田雨。
田雨也是一名军人,而且出身书香门第,是大家闺秀而且很有见识思想,小说中无论是困难年代还是最后结尾田雨都是一个敢作敢为有所担当的女性形象。
正是因为田雨的存在和影响,让李云龙在亮剑故事中从一个单纯的铁血战将成长为一个为了军人荣誉、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而最后亮剑牺牲的英雄。
《新亮剑》中的甘婷婷造型水灵漂亮,却只是一个花瓶,完全没有了故事里面田雨的灵魂。
如果说亮剑原故事被阉割是因为河蟹原因,那么人物塑造的失败则是导演最大的失败,而且人物演绎过程中气质的缺失则是演员最大的失败。
剧本没有了灵,人物没有了魂。
豆瓣5星制,我给《新亮剑》打两星,一颗星给片尾曲《再见了,我的战友》,一颗星给楚云飞为首的国军将校们的制服诱惑。
最后,用小说结尾鄙视翻拍的新版电视剧,10年前当第一次看到这一段时,热泪盈眶,虚构的小说人物讲的是祖国沉重的历史。
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侯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
……现在广播在抗战中曾与李云龙将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原‘国军’第二战区上校团长、现役‘国军’陆军中将楚云飞的悼念文章,楚将军引用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
猿臂故将军,无功极……
看的时候我内心中是很想很想不拿老版作参照的。
但是,这没意义的战斗场面太多了吧!
意思意思就行了呗,看被干翻的八路军和鬼子特意大致数了一下感觉一场伏击下来尼玛的都死了两个师了吧!
老版的演员一个个真的感觉真实,镜头给的也好,尤其拼刺刀的时候精疲力竭给了的一个特写,真是土的掉渣,可就是这么土,才感觉很真实。
新版的一个个浓眉大眼的,胡子修的也恰到好处,张大彪你头发长得也太好了,刚突围,发质还是那么出色,刚做完离子烫吗?
单机游戏的大地雷经历的比较多,但电视剧的地雷这是头一遭踩中。
那下面就光是批评了,不好意思了。
不知道在已经足够优秀的第一部上映短短几年后就重新翻拍到底是什么意图,但这种题材花的钱不比大制作电影少吧?。。。
事先说明下,新亮剑我只看了两级,分别是第一级和第九级,总共大约20分钟,确认枪毙,因为实在是经不住折磨了。
看的时间少,不代表发现的问题就少。
问题罗列如下,不想多写了。
1.军装、化妆太新。
2.背景音乐不好听,老亮剑的曲子我以至于下到ipod里去听。
3.好几位的台词都不自然,台词和老版差不多,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刚刚在某平台看到这部剧的一个片段,和尚被赵刚救下来然后带到独立团,看到他的一些动作和他脸上的妆,我只想说,不是脸弄的比旧版黑,衣服比旧版破就能超越老版了,还有,对比旧版,这个版本的修改太大了!
还有比如旅长让李云龙去独立团的那段,新旧版对比太大,旧版里的李云龙的动作神情很符合这个角色的性格,但是新版的李云龙让装衣服的场景那段他自己动手去那被子的动作略微为夸张了一点,(文化水平不够,就这样)
《新亮剑之铁血军魂》:重塑经典的热血华章 《新亮剑之铁血军魂》是一部对经典的致敬与再创作之作。
这部剧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黄志忠饰演的李云龙是这部剧的核心人物。
他继承了老版李云龙的勇猛无畏和豪爽直率,但又增添了几分柔情。
黄志忠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李云龙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在战争中与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以及和兄弟们之间嬉笑怒骂又相互扶持的关系,使这个角色更加丰富和立体。
黄志忠的演绎让李云龙的形象更加饱满,他将李云龙的坚韧、智慧、果敢以及那股如狼一般的野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任泉饰演的赵刚是独立团的政委,他与李云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
任泉成功地塑造出了赵刚的儒雅、坚定和原则性。
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与李云龙的粗鲁莽撞相互映衬。
在与李云龙的相处中,赵刚逐渐理解并融入了这个充满个性的团队,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果静林饰演的楚云飞则展现了国军精英的形象。
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军人气节,与李云龙既是对手,又是相互敬佩的朋友。
果静林将楚云飞的睿智、大气和爱国情怀演绎得十分到位,他与李云龙之间的对手戏充满了张力,展现了国共两党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复杂关系。
甘婷婷饰演的田雨是李云龙的妻子。
她美丽善良、温柔大方,与李云龙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田雨在剧中是一个重要的情感纽带,她的出现为李云龙这个铁血硬汉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甘婷婷的表演自然流畅,将田雨的性格特点展现得较为鲜明。
除了以上几位主要演员,剧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角色。
缪婷茹饰演的妇女团指导员郑芳,她纯洁可爱,是李云龙的初恋。
虽然戏份不多,但她的牺牲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遗憾和感动。
这部剧的剧情紧凑,扣人心弦。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还深入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该剧下了一番工夫,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逼真的特效,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与老版相比,新版的战争场面更加宏大,细节处理也更加出色。
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新版更加丰富和细腻。
李云龙与赵刚之间的兄弟情、与楚云飞之间的亦敌亦友关系,都展现得十分生动。
同时,剧中对一些配角的刻画也相当出彩,如独立团二营营长沈泉,他的智勇双全以及最后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令人动容。
然而,如同许多翻拍剧一样,《新亮剑之铁血军魂》也面临着与老版比较的压力。
老版《亮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入人心的表演成为了经典之作,新版在某些方面难免会被观众拿来对比。
一些观众认为黄志忠在模仿李幼斌的表演,难以超越原版李云龙的形象;也有观众觉得新版在剧情上的改动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亮剑之铁血军魂》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价值。
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新和拓展,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别样的“亮剑”故事。
它所展现的“亮剑精神”依然令人热血沸腾,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勇气。
总的来说,《新亮剑之铁血军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它以其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阵容以及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描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情感上的盛宴。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它依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热血与激情,以及中国军人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无论是对于喜欢战争题材的观众,还是对“亮剑”系列有着深厚情感的粉丝,这部剧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它或许无法超越老版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亮剑”的精神内涵,为这一经典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见了,我的战友……"看完最后一集,这首歌在脑海中盘旋,久久挥之不去……06年看过老版《亮剑》,李幼斌塑造的形象那么深入人心,听说出了新亮剑,心想怎么又一个翻拍的,行吗?
挑战经典啊!
五年过去,老亮剑在脑中留下的只剩下几个人名,几个故事节点和李云龙鬼机灵的硬汉形象。
或许就是这种渐已模糊的印象和我对新版挑战经典的好奇心给了《新亮剑》一个机会。
故事真好啊,哪天不看就觉得少点啥,以致于有一天没的新剧集可以看了,我又吵嚷着把老版亮剑给翻出来对比着看了一集,是楚云飞找李云龙要求撤出自己安插被困的两个营;丁伟去找楚云飞还人情,不让扫平谢宝庆的那一集。
发现新老版的台词竟然一模一样!
但同样的话从不同演员口里说出来就不太一样,老版的说话硬气的棱角分明,新版的面带笑容,软中带硬,绵里藏针,似乎更有味。
不论怎么说,《亮剑》的故事是个好故事!
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下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最后一集,很多话让人久久回味:*国民党当时武器装备、军官学历资质、士兵技术样样比解放军强,怎么就被赶到了台湾偏居一隅呢?
是因为国民党的军队缺少军魂,缺少逢敌亮剑的精神!
*国民党兵败还有一原因,就是高级指挥官的瞎指挥……楚云飞的战情分析蒋介石听不进去,只是告诉大家作为作战报告的格式模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很像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受。
*129师老师长在李云龙的毕业典礼上说,你们很庆幸在最后一次战斗中没有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不由想起了郑芳、沈泉、柱子、孙连胜、和尚……*另外,赵刚的最后一句话似乎很悲的感觉,他是不是在文革中遭遇了什么?
李云龙说他还会出来为赵刚挡子弹,无尽的悲催……
★ 作为观影备忘,不参与讨论 ★…………………………首播时间: 2005版:30集。
优酷(有蓝光)。
2011版:40集,浙江卫视首播。
2011版的播放平台:腾讯视频(有蓝光)/ 爱奇艺(无蓝光)。
导演: 2005版:张前、陈健。
2011版:杨阳(作品有心术、将夜等)。
编剧: 2005版编剧:江奇涛,以及作者都梁。
2011版编剧:作者都梁(单独把关)。
………………………… 【李云龙】:(两版男主都无话可说,精彩至极,导演好眼光)★2005版:李幼斌,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生。
2011版:黄志忠,国家一级演员,1969年生。
小说中,李云龙生日是1910年12月,湖北大别山地区。
1936年(26岁),在红四方面军。
1940年(30岁),带领“新一团”参加苍云岭之战,击溃坂田联队。
2011版,增加了李云龙的前传,年轻的李云龙出场时,应该20多岁。
战场上敢杀敢拼,战术灵活,脑子快,作战戏份很过瘾。
爱护战友,护短,讲义气。
…………………………【赵刚】(小干部,小政委): 2005版:何政军。
(老牌演员,政委气质。
他更适合出演中后期的老资格干部)。
2011版:任泉。
(符合年轻的小政委角色,外柔内刚。
在生活上对李云龙照顾的无微不至,生死之交)。
…………………………【楚云飞】(国民党): 2005版:演员张光北。
(气质很阳光,缺一点点傲娇、贵气、和郁郁不得志的失落)。
2011版:演员果静林。
(把这个角色的隐忍,无奈,演出来了。
后期的怀旧,以及对国民党的失望,把握得比较到位。
可惜的依然是演员的普通话不标准)。
…………………………【其他演员】:孔捷(老战友): 2005版:由力。
2011版:吕一丁。
丁伟(老战友): 2005:王全有。
2011:林强。
(两版丁伟,没选对演员,演技方面缺乏个人色彩,看完均为路人)。
魏大勇(和尚、武僧、警卫员): 2005:张桐。
√ 2011:金盛宇。
(也许是化妆原因,不太符合武僧的人设)。
段鹏(警卫员): 2005:张笑君。
2011:武强。
(表情有点像宝强,比和尚讨喜)。
孙德胜(骑兵连长): 2005:江水。
2011:阚金明。
(为什么不使用配音呢?
普通话有点累)。
沈泉(独立团的二营长): 2005:没有?
2011:田征。
(貌似新增的角色,演的不错,牺牲时令人惋惜)。
田雨(护士,妻子): 2005老版:童蕾。
2011版:甘婷婷。
(总体而言,两版都不太符合“田雨”的角色,选角真的很重要)。
杨秀芹(牺牲的媳妇): 2005:梁林琳。
(淳朴,年轻率直的农村妇女干部)。
√ 2011版:演员周知。
(不够质朴)。
…………………………【敌方士兵,以及配音】:2005版:日军配音用的日语,咿咿呀呀长篇日语,听久了有点累。
2011版:日军演员大部分日本的,配音用的是国语,接地气。
(因为这个剧,日文对话很多,很占篇幅,有几段长篇对话超过15分钟…个人观感,普通话的配音更轻松)。
#
寒假时我奶奶来我家住,老人家八十多岁了,手脚也不太灵活了,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看抗战片。
现在的电视台放抗战片的倒是不少,但广告也奇多,而且时间还特长,我就想到了在机顶盒里看看有没有《亮剑》,这部电视剧质量高,而且在机顶盒看没有广告,一集挨着一集也方便。
但找来找去,只有《新亮剑》,我想着题材差不多,新亮剑就新亮剑吧,反正我也不看。
结果点开了第一集跟那放着,我本能的坐在那看了一会,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但没想到这一看就是好几集。
到后来,我奶奶都不怎么爱看,我倒是都看完了……老剑亮珠玉在前,品质和口碑在那摆着,而且先入为主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是谁也磨灭不了的,新亮剑的品质虽比不上老亮剑,但在目前众多国产电视剧中,也称得上一部优秀的作品,对比老版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总的来说,我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质上的区别,老版给人的感觉是“风起云涌的战场上英雄会聚”,而新亮剑给人的感觉像是“残酷战场上谱写的英雄挽歌”。
老亮剑的画面里那种尘土味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飘到鼻前,每个演员也是怒目圆睁,说话一个比一个大声,仿佛在都齐聚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场上。
而新亮剑的尘土味少了许多,随着战争场面和爆炸的增加,焦土味取代了尘土味,再加上背景音乐的不断出现,弱化了人物身上的那种凌厉的气息,多了一丝柔情,这仿佛给每个人物身上都披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但这种“挽歌”一般的悲壮柔情气质可以说既成就了新亮剑,也让其落入了窠臼。
许多人喜欢老版亮剑就是因为其开创了把将领当人演,把士兵当人演的先河,那种不矫揉不造作的感觉,流畅度极高的台词,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新亮剑无时无刻的背景音乐和经常插入的闪回画面,台词的表演味较浓,给人一种十足的“设计感”,说白了就是做作。
新版中添加的多首背景音乐确实能更加煽情,促使观众情感的释放,而且加入的好多生活场景的戏份也使人物更人性化,这都是新版的优点,但有的生活场面的戏份过于人性化,把将领士兵当人演指的是当凡人演,而不是当俗人演,这些戏份都降低了新亮剑那股的“豪气”。
演员的表演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李云龙作为整个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在李幼斌先前的完美演绎之下,新亮剑里的李云龙选角肯定是个难题,不论谁接演李云龙都会背负巨大的压力。
黄志忠作为当前国内非常优秀的演员,在《大明王朝1566》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都贡献了极高水平的表演,饰演的海瑞和杨立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敢于接演李云龙,我对他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佩服他的勇气,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总有人说李幼斌是在演李云龙,黄志忠是在演李幼斌,在大部分观众心中李幼斌已经和李云龙画上等号了,可以说李幼斌已经和李云龙合为一体了,既然李幼斌就是李云龙,那演李幼斌就是在演李云龙啊,再说李云龙本来就是有这么一种基本的内在气质,你能让他怎么再发挥再创作?
到时候演的不像李幼斌,观众说瞎演,翻拍的不好;演的像李幼斌吧,观众又说就会模仿,一点创新都没有,怎么好话都让他们说了呢?
如果以李幼斌的李云龙为标杆,10分的话,那黄志忠的李云龙少说也得8分,基本上可以说9分,基本再度诠释了李云龙这个经典角色。
黄志忠自己也说过,他的李云龙最大的特点(其实也是一大优势)就是年轻。
按小说来看,李云龙刚出场也就30岁左右,李幼斌由于年龄问题(1958年生人)其实年纪上是有点大了的,但靠出色的表演让人忽略了这一点,而黄志忠1969年生人,既年轻又十分精神,在形象上十分符合当时的李云龙的形象。
说黄志忠演的不如李幼斌那是实话,但要说黄志忠演技差,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了,无脑黑。
可以说,我就敢说,除了黄志忠以外,再也挑不出一个演员能再把李云龙演到如此程度。
赵刚的扮演者是任泉,也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
对于任泉的赵刚,可能是新亮剑里对其非议最多的角色了,好多人说任泉演的赵刚跟何政军演的差远了,这倒是实话,任泉把赵刚演成了夹杂着脏话的公孙策了。
但我又要说,任泉的形象倒是非常符合原著里赵刚的形象,不看演技的话,可以说是从书中跳出来的人物一样。
书里写赵刚初来独立团时大学毕业没多久,任泉那个干净整洁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大学毕业生,何政军当年背着书包去独立团报到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何政军也是吃香在他的形象上了,他长得太像一个政委了!
感觉能演各种政委都不出戏。
所以说何政军演的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独立团政委“老赵”,你对着任泉那张清秀的脸喊“老赵”倒不合适了,所以新版中称谓改成了“小赵”,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新版的楚云飞可以说是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果静林的演绎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相对于张光北的楚云飞来说多了种沉稳,睿智,还多了一丝阴鸷,使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和李云龙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张光北的楚云飞散发的是“豪气”,那么果静林的楚云飞身上散发的就是“英气”,各有特色。
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孔捷、丁伟,孔捷和丁伟在老亮剑里作为配角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提起孔捷,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孔二愣子”,老亮剑里的孔捷一出场和李云龙对骂就表现出了那股愣劲,被降职为独立团副团长,李家坡没当上先锋部队又是不由分说直接和李云龙对骂。
而新亮剑的孔捷愣劲没看出来,完全就是一股傻劲,最令人可笑的就是和李云龙抢酒喝那段,分分钟出戏让想我到“入口柔,一线喉”那广告。
丁伟,给人感觉是一名智将,身上有股儒雅之气,老版的丁伟诠释得十分到位,尺寸拿捏到位,新版丁伟开始较弱,但后期放开了,所以两版相差也不是很明显。
张大彪、和尚、段鹏也是戏份较重的角色(新版中还增加了二营长沈泉的戏份)新版的张大彪和段鹏整体上不如老版,张大彪少了股军人的气质,留着长头发越看越像《让子弹飞》里的麻匪。
段鹏则是少了一丝平民气息,蔫头耷脑的不如老版段鹏有精气神儿,像土财主家出来当兵的小儿子,总感觉不知道打到哪个县城就要被病重的老财主父亲叫回家继承财产了,而且怎么看也没看出来他身上有功夫,连点基本拳脚功夫都没有,全靠剪辑。
和老版差异较大的就是三人中的和尚了,新版中的和尚感觉和旧版中的完全是两个角色,老亮剑中的和尚身材较瘦,一看就是苦出身,但目光坚毅,给人很可靠的感觉。
新版中的和尚完全成了个鲁智深,身材壮硕,但戏份少了,出现时多扮演一个调节气氛的角色,插科打诨的时间居多,但这也说不上是演员的问题,是角色设计的问题,所以也谈不上哪个版本更好或更坏,观众各有喜好。
多说一句二营长沈泉,这个角色在新版中塑造的非常成功,和张大彪之间的情义也很感染人,情真意切,最后阵亡时也能赚观众一把眼泪。
新版亮剑的是个女导演,总感觉她在有意强调战友情,经常有意营造二人或三人聊天的场面,借此来增进彼此间情谊,这就属于导演赋予了电视剧的一种柔情气质,这在张大彪和沈泉冰释前嫌那段戏中很有体现。
陈旅长、刘师长这两个角色谈不上好坏,不好评价,新版的彭老总我看了好几集才反应过来是老水浒里的军师吴用,自从发现这个,我就特别期待老总的出场,有种看到吴用指挥现代战争的穿越感,私心太重,更没法评价了。
要是还有什么角色值得一提的话,那就是黑云寨的灵魂人物,谢宝庆。
记得老版中的谢宝庆演的简直太传神了,那烟熏嗓加上大结巴,把这土匪大当家刻画的活灵活现,这点真的是在比较过新版的谢宝庆之后才能深有体会。
剩下的人物,新版的秀芹比老版差了几个档次,其余的如田雨、冯楠、孙铭上尉、方立功参谋,新旧两版没有太大的明显差距,就不说了。
新版亮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战争场面更加真实,丰富了不少情节。
旧版碍于资金问题,战争场面全靠黑烟、炮火音效和士兵的嘶吼,而新版财大气粗,战争场面一点不含糊,场面真的是很激烈,随处的爆炸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战场的危险和残酷。
在情节方面,被无数人诟病的前三集其实是原著作者都梁写的《李云龙前传》里的内容,也就是说和郑芳的感情戏和机枪打飞机都是原著作者写的……累不累赘先不说,但不能把锅单方面扣到新亮剑这个整体身上。
旧版亮剑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忽略了很重要的围点打援的情节,这在打平安县城这段戏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其余部队为了阻止日军支援平安县城,拼命阻击,有的甚至把人都打光了,这段在新版中刻画的非常好。
都说拍亮剑不拍书中后半段就没用,但你一想就知道这后半段怎么可能拍的出来呢,但新版中还是有几个地方稍微影射了书中后半段的内容,一处是在和田雨在医院时,有个王副军长也喜欢田雨,来医院找田雨,李云龙看不惯这种一要胜利就换老婆的行为,和其理论,发现竟然是之前肃反运动时枪毙了好几个属下的王特派员,相认之后李云也表达了不要窝里斗,过去了就过去了,就怕以后再来这么一回……还有一处是在北京和赵刚告别时,一身整洁的赵刚在李云龙眼里突然面容憔悴,衣冠不整,好像在和老朋友托付后事,联想到书中赵刚的结局,心中无限感伤,觉得这段戏简直是神来之笔。
还有人说日本人说话都用中文,又敷衍又可笑。
其实我开始也以为日本人交流都用中文,但越看越发现口型不对,而且拍戏时就用的中文的话,为什么还要再配一遍中文,我查看了演员表,发现主要的日本军官和特工队都是日本演员,配一遍中文就是为了方便观看,这根本不是硬伤,这明明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嘛。
其实新旧两版的亮剑中,导演的刻画人物的方法都不一样,水平也有高有低,咱们挑出亮剑中非常经典的一段戏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就是和尚被杀,李云龙收拾行李时下意识喊和尚帮忙拿东西的那段。
老版中:
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
还是特写镜头在这种情境下,特写镜头是最能体现人物情感的,能让观众一下就感受到李云龙当时的那种战友死去的悲伤心情,在特写镜头下通过演员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动交代人物情感,而没有过多的语言,这就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没有人去催你的泪。
新版中:
上来是中景镜头
还是中景镜头
竟然拉了个远景
切回中景
还是中景
慢慢上摇到和尚用过的枪的一个特写镜头,算是睹物思人新版中一直在用中景,还切了个远景,就是不用最能让观众直接感受到演员情感的特写镜头。
这几个中景镜头强调的是环境的变化,而不能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演员的心情,导演是想让观众感受到和尚死后物是人非的那种感觉,是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上感受,但这远没有面对面般站在第二人称甚至是第一人称的视角上那种情感上的强烈的冲击。
没想到这女导演倒还不如老版中那两个男导演感情细腻,这是导演水平的差距。
同时这也是新版中比较通病的一点,就是导演总是推着观众去感受。
我认为情感这方面还是由观众自己去感悟就好,不需要别人去帮你,但这也是时下观众越来越懒什么都要靠喂的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老版亮剑是很伟大的一部电视剧,但新亮剑也是一部在当下国产抗战剧环境下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只是这优秀和伟大之间,也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分这么高?台词,演员,对白,表情,骂街无不在向老版亮剑“致敬”!
其实我觉得新亮剑真的很好看
有李幼斌珠玉在前,还翻拍亮剑干嘛,有那个钱捐给灾区啊,哦,是为了洗钱啊!
在圣地亚哥看的,我只想说,甘婷婷漂亮
补
其实也不算太烂,不过在李幼斌的光环下,黄志忠显得很是暗淡,至于删删改改的事也常有,和谐需要嘛,在那时候的还能勉强一看,至于前后对比嘛,真是不比也罢。另外结局TM真无语,亮剑精神这个论文扯出来了我心中真感觉毙了狗~加的戏真心不加也罢,还有送给导演,你敢把小说的结局拍出来我给你打满分~
依样画瓢
剧情也可以啊!演员演技也不错的,可能有珠玉在前,难免有比较吧,两部剧我都看了,都挺好的的
五星给喜子,喜子阵亡那段真的很感人。
政委虽然书生但也是戎马生涯只能说珠玉在前吧
看过,的确在模仿,李幼斌的亮剑无法超越,但这么低的分真的过分了,我多给点儿,拉一拉~
更钟情老版。
看一眼就感觉眼睛疼
翻拍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经典
可能因为老版太经典了,新版的不太讨喜,但是新版的真的也有亮点,这个评分委屈了好喜欢这个版本的楚云飞
大家是不是习惯给翻拍电视剧低分啊,拍的还是不错的,黄志忠演的还行!
没法比
40集的电视剧,半天就看完了,同样情节的部分完全跳过,差太多了。。早知道应该看亮剑二的。。
为什么要东施效颦?为什么要狗尾续貂!这样的片子真的看不下去!咋看咋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