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借命而生》,这部包裹着浓郁90年代时代气息的悬疑剧,可以算是陆川继《749局》后稍微扳回一局的作品。
它不是那种传统的悬疑剧,不执着于推理解密的快感,而是更关注角色的命运走向。
故事始于警校高材生杜湘东(秦昊)被分配到看守所当管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他有强烈的受困感。
直到一对犯下命案的嫌犯徐文国(韩庚)、姚斌彬(史彭元)的出现,将他推进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漫长追捕。
这个过程中,他也耗尽青春,从意气风发变得无比颓丧。
这对兄弟犯下的所谓命案,实际上是一桩冤案,真正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也正因此,全剧没有丝毫警匪的爽感,反而将重点放在角色的内心戏上。
在90年代,国企改制、下岗潮、司法漏洞,像一场无声的雪崩,将很多普通人碾碎,成为时代伤口上结痂的疤。
他们处于善恶模糊的灰色地带,陷入阴差阳错的命运。
不只是主角,几乎每个人都在“借命”维持自己的生活。
印象很深的,就有刘广才这个“恶人”配角。
追剧时会看到这样一种争议:刘广才是彻头彻底的恶人吗?
其实人性真的不是非黑即白,他的“恶”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逼出来的。
张晶伟演的刘广才,一身蓝布工装,话里有话的说辞、带着点市井的油滑,眼神狡黠、些许驼背,这并不是典型的反派形象,却又在关键时刻透出阴狠。
第10集“刘广才的自白”,用大半集的篇幅聚焦在他的认罪招供上,让这个角色迎来了一次大反转。
他时而微笑,时而凶悍,时而大笑,时而卑微,种种情绪交织,让人心里堵得发慌。
雨夜水库杀人嫁祸的那场戏,张晶伟演得也很突出,他上手扶人、嘴上说着“没事”、佯装惊慌,却迅速把对方按进水里杀害。
与此同时,他的自白也是疑点丛生——从作案动机到手法,他都全盘招认、伏法,最后还恳请六机厂的领导,要好好照顾他的家里人。
说完这些,刘广才突然回头与唐尧鑫对视。
正是这一眼,让人怀疑刘广才撒谎了,他是在被人当枪使。
他顶罪是为了求得家人平安,而这大概率也难以实现。
作为保卫科科长,刘广才看似有点权力,实则是个夹缝中的小人物。
上有厂长唐伟民的压迫,下有李超这样的车间主任仗势欺人。
李超不仅长期霸凌姚斌彬的母亲,还在厂长竞选前下黑手举报、威胁自己,连着父母、老婆都被骂了一遍。
这份嚣张跋扈,倒逼刘广才铤而走险,从这一刻起,他就有了杀死李超的想法。
而在唐家父子要侵吞资产、李超成了“绊脚石”后,刘广才就顺势成了被选中的那把“枪”。
姚斌彬的单纯和不小心,则成了他最好利用的工具。
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家人。
一个人所谓的善恶,也无非是生存的底色。
最后破案的关键,是刘广才被抓前在女儿的英语课本上留下证据,这也暴露了他真正的软肋就是妻女。
直至结局,真实的手法才被揭开:刘广才不仅做了撞针来偷梁换柱,让本应无法发射的枪变成真凶的“铁证”;他还按照姚斌彬的枪,重新做了一把外观上一模一样的枪,威力也更大,保证李超可以被一击毙命。
当唐尧鑫用厂长职位诱惑他时,刘广才看到的除了权力,还有一张能罩住全家人的保护网。
他知道自己出身不好,是蝼蚁,是唐家父子的棋子,但他没得选。
李超如果上位厂长,那么他的妻女、父母就会像崔丽珍一样,被李超表面“照顾”、实则报复欺辱。
而替唐家杀人,能换来厂长的职务,换来安稳的生活。
他的行为此刻有了完整的逻辑链:保护家人→依附强权→杀人灭口→自我毁灭。
刘广才那种从出生起就活在厂里,活了一辈子,都没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精神状态,被张晶伟演了出来。
他这种人,看似活得自洽,其实很是封闭。
在有权之人面前,他压弯了腰,永远挂着讨好的笑;面对普通劳工时,他又摆出科长的架子,满脑子盘算。
他精心策划的“借刀杀人”:替换撞针、激化矛盾、伪造证据……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良知上。
普通人是如何被逼成杀人犯的,好人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成恶鬼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那把仿枪和几页证据里。
这张疲惫的脸之下,是一个“可恨又可悲”的灵魂。
《借命而生》没有给这样的人洗白,但他还是能引人同情与心疼,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被逼无奈的。
在一家子人的生存面前,道德就成了可以被牺牲的东西。
他就像杜湘东、徐文国一样,都是“借命而生”的可怜人,只不过他们走上的是不同的“不归路”。
旧秩序崩裂,新规则未立,所有人都在瓦砾中寻找出路,用尽全力挣扎。
《借命而生》虽然有一些难以忽视的缺漏,但它难得的是塑造出了这份时代环境,也塑造出这群真实的小人物。
就冲这点,还是很值得追完的。
离烂片的距离比较近,离好片的距离比较远。
有人吹那几个特写镜头的切换,吹通过这个更能看清演员的微表情和情绪。
但明明是全景镜头下,几个人同框表演更能显示演员的功力吧。
原著也并不是多么悬疑的故事。
主要在于寻找自我的价值。
哥俩进了监狱,老大帮老二越狱,然后老大自己死了。
老二隐姓埋名,下煤矿谋生。
秦昊扮演的这个狱警千里追凶,一次次地找到老二。
把这个原著强行改编成悬疑性更强的电视剧,似乎也不会改得多好。
秦昊这个角色一直想去城里,一直想做真正的刑警。
他媳妇也是为了这个嫁给他。
没想到,秦昊这个角色不回城了。
抓了一辈子逃犯。
借命而生的名字有两层或者三层意思:第一层:老大替老二死了,所以,老二是借了老大的命活着。
第二层:老二隐姓埋名,改变身份,也算是借了别人的命活着。
第三层:秦昊这个角色一直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去不了城里,当不了刑警,结果终于从抓捕老二这个逃犯身上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这是借这件事活着。
在寻找人生意义上,让我有点联想到了《一句顶一万句》。
电视剧改编把原著的罪行升级了。
似乎是要给兄弟俩安排一个“冤枉”出来,并且要安排一个背后得真凶。
这可能是为了给老二的越狱逃亡留下一个洗白的底子——毕竟是被冤枉的嘛。
但是,这么改要是没改好,逻辑性不够的话。
那可能会弄出更多的漏洞和笑话。
而陆川,一向善于成为笑话。
所以,谨慎不看好。
已知:一、弟弟死刑回忆知道李超把母亲哥哥下岗。
二、保卫科刻意告知弟弟 李超在河边钓鱼让斌彬去服软。
三、弟弟知道后 冲动愤怒,拿枪冲至河边,并被邻居目睹跟踪至河边并目击开枪。
求解,弟弟拿枪时是否知道枪里有撞针?
逻辑分析:1.如果没有撞针,弟弟拿个假枪的唯一目的只能是虚张声势,但这个操作在实施过程,实施结果上都不会成立。
一是此枪一公开是假枪,李超也知道,无法达成bluff目的。
二是即使李不知道,后续也会知道,对母亲和哥哥下岗会招来更多报复,bluff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弟弟愤怒状态下,不会有这么多思考量去思考bluff和后续操作,而是更直接的打击报复。
以上,弟弟知道没有撞针却拿着假枪去还不如拿个木棒更实际。
2.如果知道有撞针,弟弟目的就是去杀人,何来冤枉之说。
从意愿到实施是完整的。
同时,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有杀人意愿,台球厅已经威胁杀人。
所以,不懂到底在冤枉什么啊?!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如果说,秦昊饰演的杜湘东就是郭襄,那么,韩庚饰演的徐文国和史彭元饰演的姚斌彬就是他的杨过;巴南市第一看守所,就是他们的风陵渡。
一眼千年,那一场相遇,就此误了杜湘东终身。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一个意外是,它连一个意外都没有,这是好的,还是不好呢。
没有意外,意味着没有失望;没有意外,也意味着没有惊喜。
所以,平平无奇地看完,平平淡淡地结束,然后,似乎也没有然后。
如果更苛刻一些,这部剧其实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尤其是结局,颇让我失望。
或者这么说,这部剧看的过程中,其实还好,虽然剧情方面基本上都是迷雾基操,但是看到了结局,我感觉胸口发闷,我感觉心口憋屈,有一口气堵着,让人十分不快——而这,是不是导演陆川所夹带的私货呢。
我们看到徐文国廿载后回归,并且挥动了他的复仇之剑时,其实感觉还对,这剧就应该这么结束了吧——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人最终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勉强算得上是一个不太圆满的圆满结局吧。
但是陆川果然不那么迷雾,他还弄了一个反转,看看进度条,这时候的反转要怎样去收场呢。
最终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徐文国自杀,因此唤醒了林博洋饰演的孙永红的良知,然后才将苏小玎饰演的唐尧鑫父子的犯罪证据拿出来,并最终由杜湘东和徐文国两个人拍的一段实名举报的视频,由刑警队长张向阳直接递交公安局长,最终才把这个案子打成铁案……说真的,这样的结局,让人太不舒服了。
惩恶扬善,我们其实一早已经接受了这种设定,好人最终一定会得到平反,坏人最终一定会被严惩,这是这些年几乎所有的内地剧最终的结果,因为审查制度在,所以这样的结局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主流价值观是非观——所以当徐文国回归,善人的复仇之剑摧动的,必然是一个大爽剧的结局——一剑荡平奸邪辈,人间正道复沧桑。
陆川的这个反转翻盘,让正义剑折,让恶刃再起,这可能是这部剧唯一一个让我感觉到意外的反转。
最终的这个结局,让我们看到了太多最近这些年看到的那种实名举报的视频,而它幸而是好的一个结局,我看到那个举报视频时其实是有点哗然的,我甚至在想,如果这剧不是快要结束了,万一那位局长就是那个坐在奥迪车里的领导的话,这个举报视频,会不会跟我们看过的许多举报视频一样不了了之呢。
我是确信陆川的这个反转是夹带了私货,但是如果直按我上面说的,这剧应该过不了审,所以它最终的走向成了一个十分畸形的收尾——既无法控诉他想要控诉的,又说服不了像我这样的观众全盘去接受,于是显得十分的虎头蛇尾,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还不如按一般的迷雾基操,直接按大爽剧收尾来得更顺畅自然一些。
徐文国像老鼠一样躲到地底下去挖矿也要活着,最终矿洞塌了两次埋了下去追他的警察也没把他给埋下面,而后他又潜藏了多年,按他的话说,这许多年他就一直在寻找唐氏父子的罪证,但是没有找到,但是他隐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带着一个成功商人的身份回归巴南,并且终于发起了对唐氏父子的复仇计划——在我看来,他这一剑必然是如同基督山伯爵一样,论隐忍,他一点都不比基督山伯爵弱吧,但是为什么他的复仇却是这般儿戏,一役功未成,就直接选择了自杀呢——这不符合一个能卧薪尝胆躲在暗处二十年的那种人设呀——他若如此脆弱,很难让人想象他是如何熬过这二十年,并且在这二十年间混得风生水起的。
因此,从逻辑上说,徐文国的自杀,是我无法接受之诟病。
唐氏父子的倒台最终是因为多年前刘文才的一本笔记,一把假枪以及徐杜二人的实名举报,这个收尾,确实有些儿戏,我甚至觉得有些荒唐——正义之路得是多堵塞,最终才得用这般无奈的方式去寻求正义。
如果陆川导演真的想要反讽的话,这反讽来得有些无力,甚至还不如不讽。
这部剧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惊喜,从一开始其实就没什么悬念。
徐文国和姚斌彬,从一开始几乎就可以判定,他们应该是被人做局的,问题是——是谁做的那么一个局。
像姚斌彬,他的罪名有一个,是偷了全市唯一的一辆皇冠,但是很快我们就看到,那辆皇冠是唐尧鑫开过去让他修,那么唐尧鑫应该是有份设局,看是看唐尧鑫的样子,似乎又做不了那么大一个局——如果说有悬念,那么唯一的悬念其实是——究竟是谁做了这么大一个局,而又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局。
唐尧鑫对于孙永红的痴迷,从头到尾都没有掩饰过,所以看这部剧有很大一个篇幅,感觉看的是一个缩小版的《小李飞刀》——李寻欢背走江湖,龙啸云怒娶林诗音——最终李寻欢江湖归来,而林诗音已嫁他人妇,已为他人母。
当然,徐文国和唐尧鑫没有好到那个程度,但是整剧很大一个篇幅上,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相似。
同样是江湖豪门,同样是旧时相识,同样是横刀夺爱,同样是背走江湖,同样是欲置死地,同样是江湖归来……我一直觉得唐尧鑫是有参与设局要置徐文国和姚斌彬于死地,为的是要夺走心爱的女子孙永红——但是我又一直觉得,他似乎没有能力设这么大一个局,并且为夺一女子,似乎不必费如此大周章吧。
剧里最后给的解释是,他们父子是为了窃取国家财产将公产转为私产,而被杀者李超是挡了他们的道非死不可,于是他们借徐和姚之手,甚至是刘文才之手将李超杀死,并且让徐和姚当了替罪羊,所以抢钱是第一要事,抢妻则是顺带手的事。
以徐文国为主线的话,这部剧就是《小李飞刀》背走江湖,低配版《基督山伯爵》败走麦城;以杜湘东为主线的话,则是风陵渡口一见杨过误终身。
整部剧看下来,最喜欢的剧情其实是钏楚曦饰演的刘芬芳与杜湘东的感情线,刘芬芳的美艳无双,以及敢爱敢恨的性格,在这部剧里显得十分出挑,虽然,死得相当惨淡。
为什么说杜湘东被误了终身——剧里有一段是杜与刘在睡觉时发现刘全身是血然后他送刘去医院,后来张向阳说要给杜介绍新来的队员,那时候应该可以推断,刘芬芳其实已经死了,但是后来的剧情里她却时时出现。
那时候我其实已经在猜,刘芬芳的很多戏,大概率是不是杜的幻象。
果然,后来一场戏,说的是杜湘东请了差去外地追徐文国的时候,刘芬芳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说,半夜小产,而后在地上爬着求救,那一个场景,应该是刘芬芳离逝的交待了。
杜湘东被误了终身,为了追捕徐文国,间接地导致刘芬芳的死亡,这叫他如何不内疚,那一死是一胎两命,妻儿一役全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有那么多关于刘芬芳的幻象,因为在他心里,他接受不了她的离开。
总体来说,这部剧比之前的《乌云之上》略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好多少。
大部分的剧情中规中矩基本上都在预期之中,也并没有什么意外的惊喜,反倒是最后的那个结局让我十分不悦。
为什么正常的途径无法伸张正义,本来说网络媒体都已经在发酵唐氏父子的罪行,那么按理来说如果已经进入了公众的视线里的有理有据的罪恶,大概率是不可能再度被压下去的,但是剧里不仅压了下去并且还对徐文国进行了反戈一击,甚至一把将徐文国打残了,如果不是孙永红大义灭夫,大概率这部剧里的正义,最终不会得到伸张——好⼈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我不喜欢现在的这个结局,因为我总觉得,这个结局带着太大的反讽,如果不是过审,我怀疑这个结局的最终走向是不是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结局是完全相反的——徐的复仇最终是失败的,他服毒自杀,并且就此离逝;唐氏父子如日中天,小唐依旧带着娇妻与子女过着幸福的生活;杜湘东无妻无子,满怀愧疚地孤独终老……陆导演心中的结局是不是这样,所以最终才会以一个无比儿戏的实名举报来结束这个故事,我们看过太多的实名举报,我们也看过太多的不了了之,所以——当正义是以这样一种形式来伸张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结束的本身,已经带了一定的原罪了。
也许,仅仅只是我想得太多。
以上,2025-04-28 23:03:29;乙巳蛇年庚辰四月丁卯初一。
两年前,9.4分的《漫长的季节》,将一种新的影视叙事推向巅峰:八九十年代的背景,国有企业的转型,再加一个留在心里的悬案,失落的走不出的过去,无法开启的现在和未来,小人物在时代和岁月面前只剩无力、疲惫和蹉跎,这一切氤氲出无限的悲凉与感慨。
也许是看到了《漫长的季节》(腾讯视频X剧场出品)如此成功,隔壁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才如法炮制了这部《借命而生》。
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借命而生》也想要像《漫长的季节》一样,想要营造出一种人物命运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漂浮不定的沧桑感。
可惜啊,陆川远没有辛爽的才华,同样有秦昊担任主要主演,两部剧却天差地别。
《借命而生》的烂,就算秦昊来了也救不了。
只看其中一点,就能看出差距来,那就是人物动机。
《漫长的季节》中,18年前,王阳不明不白地死了,然后老婆也伤心而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
父亲王响始终解不开这个心结,想要弄明白18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这个人物动机,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说服力,情感浓度直接拉满。
反观《借命而生》, 杜湘东作为看守所的管教,是对在押犯徐文国、姚斌彬有一些同情,可你要说有多深,任谁也是不信的。
这就奇了怪了,冤案不是你杜湘东办的,人也不是因为你杜湘东逃跑的,在看守所里,你杜湘东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了他们,这不就是职业生涯里的一次小事件吗?
怎么就20年都走不出来了呢?
他的执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一点上,电视剧都比不上同名小说。
在原著小说中,徐文国(原著中不叫这个名字)和姚斌彬是在看守所门口搬东西时逃跑的。
因为信任他们兄弟俩,原本看着他们搬东西的杜湘东,回宿舍拿刘芬芳给他织的围脖与毛衣,准备还给要分手的刘芬芳。
门口就剩同事老吴一人,于是徐文国和姚斌彬趁虚而逃。
等杜湘东把抢枪而逃的姚斌彬追回来的时候,惊魂未定的刘芬芳当场决定要和他结婚。
是杜湘东的疏忽导致了犯人的逃跑,而他们的逃跑还是有预谋的,策划和实施逃跑,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的,他信任犯人,善待犯人,却被他们摆了一道。
原著中说,“逃跑事件让杜湘东旷日持久地憋闷着”,他感到无比的挫败,连刘芬芳都觉得他矮了一截。
何况,他的整个人生也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杜湘东有了一个心结:徐文国一天没被找着,那么事儿就还不算完。
这个理由才是有说服力的,而电视剧的改编中,徐文国和姚斌彬是在转运押解途中,出车祸后,临时起意逃跑的,杜湘东又能怪自己什么呢?
而且除了受了点处分,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他的心结又来自哪里呢?
电视剧把这个关键剧情一改,整个故事的人物动机一下子就岌岌可危了。
徐文国和姚斌彬的故事线,和杜湘东的联系变得十分微弱,而刘芬芳的故事线,和厂长、厂长儿子那条故事线,就更遥不可及了。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即使把刘芬芳的故事线砍掉,也丝毫不影响剧情的原因,故事的割裂感太严重了。
而电视剧对原著的另一个致命的改编,是兄弟二人的逃跑。
原著中,姚斌彬早就知道自己的右手无法痊愈,跑出去也是累赘,于是,逃跑时他偷走了老吴的手枪,因为他知道警察肯定会追带枪的。
他把逃走的机会让给了徐文国,他要让许文革替他伺候他母亲,替他学技术、做生意、开工厂……替他完成他想干而干不成的所有事。
原著中说,“姚斌彬把什么都算透了,因此他死了,许文革却替他活着。
”正因如此,当杜湘东快追上姚斌彬时,后者并没有挣扎,而是戛然站住,转过身来,对杜湘东似笑非笑,放下手枪,束手就擒。
因此,20年后,徐文国试图自杀,杜湘东才对他说:“你这条命不是你自己的,是向姚斌彬借的。
借了人家的东西,就得替人家保管好了。
”甚而杜湘东觉得,连他自己的命也是向别人借的,于是,“借命而生”的主题虽然无聊且做作,但总归自圆其说,点了题。
但电视剧中,车祸发生后,姚斌彬临时起意要跑,徐文国说不能跑,否则就更说不清了,在听到姚斌彬开枪了后,他们决定一起跑。
后面的剧情就很让人迷惑了,姚斌彬在杜湘东追捕他们的时候,主动叫住了他。
这似乎是想按照书里的思路,把活路留给徐文国。
可问题是,面对杜湘东,姚斌彬完全没有书里要献身时的镇定和坦然,却变得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还开了枪,把杜湘东吓得半死。
不是说这样的反应不真实,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主动把自己的命“借”给兄弟的情感力度,“借命而生”的主题就有点扣得勉强了。
为了强行扣题,导演竟然让杜湘东对徐文国说,当初你弟弟他拿枪,本可以杀了我,但是他没有,我一直相信他是好孩子。
咱俩的命是他给的。
这样离谱的扣题,我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都没见到过。
这个改编,把一个本来就毫无情感共鸣的主题,改得更加面目全非,虚无缥缈,成为了一个灾难。
写到这里,我都想对《漫长的季节》道歉了,把您和《借命而生》相提并论,真的对不住了。
但没办法,陆川对《漫长的季节》的对标展现得太明显了。
可惜无论技术还是审美,都差着一大截。
突然就放背景音乐硬煽情了,突然罪犯就交代了犯罪事实,突然老婆老早就死了,突然就发现了足以扭转局面的证据了,突然就出现了陌生的官员贪污了,突然就自杀了,突然就让人物念出书里的主题了……故事讲得细碎,人物动机站不住脚,逻辑漏洞一个接一个,悬疑案件不悬疑,人生感慨硬靠说,能把悬疑剧拍成这样,还真得需要陆川这样的导演。
别人还真不一定行。
—The End—作者:魏春亮首发:新亮见,ID:lianggeviewpoint
姚斌彬的死刑,这段非常精彩,剧版有些话,没说清楚。
还原一下原著的故事线:姚斌彬的母亲是厂花,姚斌彬的姥爷是曾经的专家,后来被关牛棚了。
因为这件事,厂里想让当时还单身的姚母嫁给一个丧偶还是离异的干部,这样就可以让姚母有个靠山……结果姚母一赌气嫁给了个农民,生下了姚斌彬。
后来因为姚父实在太混账了,奸懒馋滑+家暴那种,姚母离婚,自己带姚斌彬。
姚斌彬自小体弱多病,外表斯文懦弱,但心灵手巧,特别有主意。
姚斌彬很早就认为,时代变了,应该有个新活法。
徐文国(韩庚 饰)比姚斌彬大两岁,原著中叫许文革。
看名字就知道,许父是个超级积极分子。
在牛棚事件之前,许父曾经拜姚斌彬姥爷为师,学了很多例如马列、资本论的东西。
牛棚事件,许父自觉对不起姚斌彬的姥爷,也搞不懂理论和现实的天壤之别,最终上吊自杀。
许母在更早的时候就生产事故去世了,许某成了野孩子,眼看要进少管所,姚斌彬的妈妈出手收养了他。
许某身强力壮,动手能力强,执行力好;姚斌彬有脑子,手巧,什么都敢拆开研究,还都能装回去,兄弟俩的草台班子万能修理铺渐渐在十里八村有了名气。
两个人合作,给我一种DotA里炼金术师的感觉。
他们的远大目标,是自己开一家汽修厂。
原著里姚斌彬和许某是真的犯了盗窃罪,但里面有个误会。
大家以为他俩是偷皇冠的发动机,这个案值,在1989年是10万以上的大案。
实际上,兄弟俩只是想趁夜偷偷拆开研究一下,再原封不动装回去——姚斌彬认为:连皇冠都没拆过,开什么汽修厂啊。
吊装发动机的时候,二人被保卫科发现了。
因为这车太贵了,且兄弟俩开修理铺确实也有从厂里顺东西的嫌疑,双方就杠上了,发动机坠落,砸伤了姚斌彬的手。
保卫科觉得他装伤碰瓷,拳打脚踢。
许某护弟狂魔,激烈反击,让这次拆车的性质变成了最恶劣的样子。
看守所有个「狱医」,水平太次。
后来杜湘东找法医朋友来帮忙给姚斌彬诊断,发现右手拇指和掌骨连接的位置粉碎性骨折,约等于失去大拇指了。
法医朋友劝杜湘东不要节外生枝,杜湘东安抚姚斌彬,没大事,养养就好了。
但姚斌彬都听到了。
右手废了,姚斌彬汽修厂老板的梦就碎了。
姚斌彬有了自毁倾向。
为什么要逃跑——姚斌彬放心不下家里的母亲。
进看守所的时候,姚斌彬21岁,许某23岁,杜湘东这时候应该26-27岁。
姚母中风偏瘫,还在恢复中。
姚斌彬希望许某能成功逃跑,希望许某将来能给姚母送终,所以姚斌彬策划了这次逃跑,自己抢了枪帮许某吸引追兵。
原著里两个人的越狱真就是开守所门口装卸车的时候一不留神跑成功了……姚斌彬对杜湘东的好感:①姚斌彬修机器的天赋,是杜湘东许可之后才能在车间里展露的。
②杜湘东能感觉到腰果兄弟身上没有「犯人味」,所以对两个人比较友善和关照。
③原著姚斌彬抢了某个废柴管教的枪,杜湘东不要命追上去,劝降,姚斌彬被说动了。
我猜测姚斌彬可能有过开枪自杀的想法吧。
④临刑前,杜湘东领命探视姚斌彬,给姚斌彬的家属带遗言。
⑤杜湘东给姚斌彬系绳子那个情节。
剧版有体现,但没明说——扎紧这个绳子是防止枪毙后大小便失禁的,这样能保留点体面,也能让给死刑犯收尸的人不那么嫌弃……原著里姚斌彬自己发现绳子送了,试图系紧,但右手不好用,杜湘东出手帮忙。
截图的时候发现姚斌彬皮鞋上有明显的水渍,不知道是不是尿了。
看了这么多年的悬疑剧,从来没看过这么烂的,实在不吐不快了。
看的时候就一直很纳闷,主角作为一个看守所民警,他前期到底为什么就非要掺和这档子事儿呢?
直接把他写成刑警不行吗?
他到底觉得这个案子哪里不对劲,他也不说,他视角应该完全不足才对,但是就非要闷头查。
他到底有什么动机去一直查这个事情呢?
整部剧他除了把弟弟抓回来枪毙以外,他对这个案子有啥推进作用呢?
关键证据也都不是他找的呀。
他不是全程在第一线充当看客吗?
主角的篇幅这么大,竟然塑造的如此单薄。
连秦昊的演技都救不了这个角色。
然后是跟钟楚曦的感情线,有什么作用?
非常破坏悬疑氛围。
我以为我在看什么年代爱情剧呢。
徐永红是最搞笑的,你说她痴情吗?
男友出事,她转头就嫁给厂长儿子,你说她图钱吗?
厂长儿子对她这么好,给她财富自由,她最后又把人家卖了。
她之前还要死要活的想自杀?
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呢?
弟弟也是搞笑,应该知道自己犯的是死罪吧?
自己不跑让哥哥跑。
他哥才多大点事,非要让他背个越狱的罪吗?
哥哥就更别提了,18年后回归就是商战,气的厂长儿子办公室发飙,(下一幕又成顾家好男人教钢琴了)结果几分钟时间,哥哥商战就输了。
他整整隐忍了20年啊,查了20年啊,得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啊,结果仇人贴脸放了个大,就自杀了?。。
不是。。。
你哪怕拿把刀去同归于尽呢?
你弟弟最大的心愿应该是让你好好替他活着吧?
结果你直接自杀?
要让已经承受丧子之痛的母亲再体会一次?
直接把我看懵逼了啊。
还是说你想要用命去感化徐永红吗?
关键你怎么知道徐永红能掌握的了证据呢?
你也没有这个视角啊?
最后两人哽咽的实名举报视频也是把我看尴尬了,这么多年了,到底在激动什么啊?
这部剧漏洞太多太过离谱,真是烂啊,一下言情,一下悬疑,一下警匪,一下反腐的。。。
导演还是陆川,到底是怎么能拍出这种烂东西的?
剪辑也是烂啊,8集能讲完的事情,非要剪成13集,大段大段无关主线的剧情,搬上来硬剪,关键剧情,又不懂得控制节奏。
全靠bgm烘托情绪。
一部讲命案的悬疑剧,这么沉重的事情,结果把我整笑了,太离谱了。
这部剧全员演技在线,男女主角都很有特点。
只能说导演非常会挑人。
像韩庚这种跳舞的人,他的身体语言在这部片子里特别出彩,他就是滚下山坡的姿势都非常好看。
2025年以来 我觉得这部剧最好看。
到底是拍电影出来的导演,每一个镜头 画面 包括配乐 道服化 滤镜都很喜欢 。
再说隔壁沙尘暴那部剧 虽说名字叫沙尘暴,也不能让观众看一个模糊的画质吧 这种是不是也太低级了 残酷青春 年代沉重的历史阶段被拍出来了残酷美。
我记得王小帅也爱拍这个地域的故事,但王小帅的电影太过于悲惨,画面过于不美好 感官受到煎熬,接受起来有点难 。
这部剧各方面都很合适。
喜欢💓
杜湘东的肉身虽活着,但灵魂早已在追捕逃犯的执念中枯槁。
他本是警校的佼佼者,却因命运戏弄沦为看守所管教,一次押送事故后,他的人生被钉在“追凶”的十字架上。
二十年间,他失去爱人、孩子,甚至活着的意义,只剩下一具被执念掏空的躯壳。
所谓“正义”,在剧中成了一剂迟到的毒药。
当真相最终揭晓,真凶伏法,杜湘东却发现自己早已与生活和解无望。
钓着永远无鱼的河水,像一尊被风化的石像。
二十年的坚持,换来的不是救赎,而是更深的荒诞。
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当真相被时代的尘埃掩埋二十年,它早已失去疗愈伤痛的效力。
杜湘东的“心死”始于姚斌彬被枪决的那一刻,此后他不过是用追凶的执念麻痹自己,逃避对现实的无力感。
而那些被冤屈、贪婪、权谋撕碎的人生,即便沉冤得雪,也不过是历史褶皱里的一滴泪。
迟到的正义,不过是给生者的一纸悼词,而真正的死亡,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注定。
刘芬芳,女,28岁,因宫外孕大出血于1994年4月30日抢救无效死亡。
4.5星。
今年的一大惊喜。
陆川导演虽然电影制作质量不太稳定,但是拍的网剧却非常不错,有着很强的电影感,画面、摄影、调度都很让人享受,故事节奏也很快。
借命而生 (2025)6.6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陆川 / 秦昊 韩庚
秦昊的演技依然高水准,演什么像什么,韩庚、史彭元这次的角色都很有突破。
在悠扬的经典老歌的带领下,把人们带入到那个年代的环境和氛围里。
从后往前回想,有时很简单的一个行为、事件,都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小人物如何“破局”,也正是最近这种年代剧的核心主题。
这部剧深入挖掘人的动机和心理,来观照社会变革和年代背景下不同人的人生选择,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到第四集和第五集就能明白《借命而生》这个片名的寓意了,不仅是徐文国,杜湘东也是。
他们将近半辈子,都在想要一个正义,也是一直到结尾,终于让这份正义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杜湘东和《漫长的季节》里面范伟演的王响很像,对真相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自己想要升职/更好的工作而努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感悟、失望、犯错,人生半载,扑在了一个身不由己的事情里。
但这部剧拍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感觉,首先就是狱警这个主角,就很少有影视剧涉及,杜湘东在学校时学的也是刑侦,只是无法进入刑侦支队,在看守所里却也尽职尽责,遇到了姚斌彬和徐文国两人后,激发了他的查案得动力。
其次就是案件不复杂,都能够当观众想到或猜到真正的主谋,但却一直有着扣子在连锁着情节推进,很有吸引力,所以也很强,剧本很扎实。
漫长的季节 (2023)9.4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犯罪 / 辛爽 / 范伟 秦昊
《漫长的季节》火了之后,就有很多类似的很有年代感的、大社会变革背景下的电视剧出现,以这种悬疑犯罪剧居多,在时代浪潮背景下,关注小人物的心理与思考,他们的无奈、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今年的《棋士》、《借命而生》、《沙尘暴》都是,期待能够有更多优质的此类类型剧出现。
1、能把这么一个不算烂的故事拍这么烂,果然不能对陆川有一点儿期待。2、本不至于一星,毫无审美的配乐、镜头和剪辑忍也就忍了,涉及女性部分的呈现真的忍不了一点(最恶臭片段如钟楚曦洗澡,我????),纯纯的直男癌晚期患者视角及认知,生生给人干出生理性恶心来了。3、韩庚终于演得像样了一次,但苏小玎太不行了,狂飙的时候就不行……属于那种非常可怕的“外放式”的不行,归根结底和陆川的问题一样,既无天赋,也没审美,还自我感觉极其良好,想找补都无处下笔,一个乱演,一个瞎导。
感觉是想走漫长的季节那一挂
导演太牛了,怎么想到这个阵容的!韩庚在这剧里哪还有一点偶像男神的影子,完全是实力派演员!秦昊依旧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封神,史彭元和钟楚曦很令人惊喜!
中国悬疑现在也开始流水线了,90年国企改制背景+云雾暴雨大雪+高光黄阴影绿伪胶片色调,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内核呢?漂亮的糖衣里面包着史,好的悬疑靠的是剧本跟叙述能力镜头语言。
很久没有看过剧情这么漏洞百出的犯罪剧了,看的过程中各种问号脸。动不动整一堆慢镜头回放煽情画面,你这是犯罪剧,不是MV!
打了一巴掌,收到是几个意思。整个结构不好,后面越看越不想看。
历史时代的洪流,人物的宿命交叉,那高墙,是你的,也是他的。红红嫁人的时候,你说我像云,好难受。刘芬芳是他唯一的阳光,恍惚间,醒来。演技和配乐和摄影太好了
追了三集,这剧的基调算是立住了,悬疑氛围拉满,但节奏略慢,第三集开始紧凑起来。不过能看出导演在用心打磨,每个镜头都透着一股子故事感,就是不知道这“借命”的设定最后能圆回来不。
谜底埋得不够深,结局也处理得不够好。
这一部确实从剧照公布就开始期待了。属于迷雾剧场里没啥悬念、风格比较文艺的一部(川导的视听语言依然很有特色),每集开头都在扣题“迷雾”(物理意义上)。那种年代感和那个时代下压抑、有点悲伤的情绪从这部能感受得到。之所以叫《借命而生》是因为里面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借着身边人的“命”苟延残喘下来了。
我觉得算是悬疑剧的一股清流,没有刻意的夸张和炫技,全靠扎实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征服观众,秦昊属于稳定发挥,但韩庚和史彭元真是意外之喜。
你说爱像云
我服了陆川,故事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还成了反腐剧,还巨爱煽情,太跳跃了,恕我跟不上你的思维。不对,上面那段是在案子破了后我打下的。结果还有整整半集思念亡妻的戏,还打乱时间线,凭空暴煽情。然后的然后,电视结尾又落在了微光之火正义必胜。实在是抽象至极。我预感了陆川的烂,但起码前几集观感没那么差。结果结尾来了个大杂烩,刑侦反腐爱情一锅往外倒,全是无源之水。破案全凭良心,反腐全凭口述,爱情全凭脑补。导演到底有没有心啊?你拿这玩意给观众看,观众拿什么回报你啊?你要是看不起电视剧就别拍,搁这摞桥段呢?
拍的什么乱七八糟玩意,要不陆川你去拍鬼片吧
不是,挺好一个剧,非要把这么楚楚动人的刘芬芳给写死,而且刘芬芳这个角色对主线破案剧情也毫无推动,人物太单薄了,白瞎钟楚曦这么出彩的表演,感情线和破案线完全是独立平行的,毫无交点,这是画蛇添翅🤷……破案悬疑不动了,就打刘芬芳的主意去了……这是干嘛呀?其他都挺好,所有主演都很出彩。迷雾剧场就好好拍悬疑,别瞎XX整爱情行吗?
有点像《河边的错误》偏重意识流,一个警察与一桩疑案的纠葛。从悬疑剧角度来说,狸猫换太子的犯罪手段有点生硬,但从社会剧情片角度来看,秦昊的情绪表达不错,一直沉溺一直困顿一直陷于迷雾。最后反胜情节也有点生硬,总要靠外挂才能除害,不太痛快。
老铁西看这种剧就像看自己家的家族史似的,留着狼尾发型因为女人跟厂长儿子打架砍人进监狱的我叔叔;外婆家所在的厂,重组时派系斗争闹出的血案,要不是外公打过仗胆子大,老厂长当天就要丝在血泊里了。下岗,动迁,等等等等。那个年代特定场景下的各种符号和人物关系啊,心态啊。都还原的很好。看到书评那边挺有趣的一个现象,南方IP普遍觉得写的什么狗屁。那段岁月对我来说完全就是灰暗,破败的,不想去回想,这种剧看多了我难受。迷雾剧场倒也没那么迷雾,唐尧鑫一出来我就猜到案子的真相了。倒是徐文国自杀的部分有点莫名其妙了。
本片最大受害者疑似刘芬芳
这也太差了不,除了一些故弄玄虚的惊悚镜头,和一些生硬的感情戏外,悬疑全靠人物口述加闪回拼凑,基本就是一部广播剧。
事不是多大的事,但是陆川+秦昊,拍得好,演得好。就光是段永红结婚和监狱所长追杜湘东这两场戏,看导演怎么用镜头讲故事、铺情绪,就够我学50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