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究竟是好还是坏?
每次看到“好人没好报”的新闻时,总是心底一寒,然后忍不住在心底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社会与教育呈现相反的状态,但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变成冷漠的人,同样的事也会重复在自己身上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吧!
欧维的一生并不怎么幸运,从幼年失母到少年丧父,房子也在救人的过程中烧没了,他沉默孤僻,逆来顺受,因为怎么努力也干不过这该死的命运,不过老天还是眷顾了他一次,让他遇到了善良美好的妻子,虽然失去了孩子,妻子也失去了双腿,他们还是相互陪伴度过了一段漫长而快乐的岁月。
影片平淡而温暖,是的,温暖,在这个一开始毒舌暴躁的老头子身上,老欧维还是保留了他最初的善良,他还是那个别人旁观,而义无反顾跳下去救人的那个,在一次次打扰自己去死的路上,总忍不住去帮助前来求助的人。
所以,上帝不忍心让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死去,给了他一个“女儿”,对毒舌欧维免疫的邻居,让他被需要,被关爱,被聆听,平静而温暖的走完余下的岁月。
如果欧维真的是一个冷漠的人呢?
第一次自杀就成功了吧,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从善良开始,也从善良结束,因为欧维的善良,最后他真正离开的时候,是带着感激与感动,面容平静,那只他曾经救助过的猫咪静静地守着他,他的邻居“女儿”会为他办一场完整的葬礼。
善良不是一个坏品质。
妻子下身瘫痪后,失去了在学校的工作的机会,欧维因此愤愤不平,最后只能无奈自己在雨夜中为妻子修建了一条木质的轮椅专用的扶梯。
家里的橱柜也是,动手能力极强的欧维重新为妻子打造了比正常高度矮一大截的厨房设备。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在1974年正式被联合国组织提出。
推算起来电影2015年上映,电影中欧维的年龄是59岁,往前推40年欧维和妻子年轻时刚好是70年代初。
想象着应该就是因为有欧维这样一群固执且有爱的人的努力在推动着这个世界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很感动。
首先,吸引我的是片名,简直是任性!
怎么可以用一句话来为一部电影命名,看看看我们的电影名字起得多文艺:《陆垚知马俐》、《恶棍天使》、《梦想合伙人》……《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简直可以与《和亲爱的去动物园散散心才是正经事》相媲美,哦对,后面那个是个自称“IP”的玩意儿。
其次,再看看我们电影投资是多么的巨大,场面是多么的恢宏,卡司阵容是多么华丽:《富春山居图》,听说最近又出一个和他竞争相当激烈的《封神传奇》。
对于这些国产巨制,迄今我还没贡献过一分的票房,着实惭愧。
为什么想死?
因为觉得无望。
作为一个想以码字为生的人,我觉得,可能最近几年都很难见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电视或者荧幕上了。
三个月前刚与国内某知名制片人经历过一场扒筋去骨的剧本创作,这次,我依然没有顶住,在第九集经历了九次颠覆性的修改后,我缴械投降了。
制片人的话犹在耳畔: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传播真善美的,我希望男主人公是儒雅的完美海龟,我希望我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坏人,每个人都是抱着善和爱来对待周围……excuse me?
你的作品?
好吧,看着现在剧本中那个估计连小便都不会呲到马桶盖上的男主人公,——确实,是,你的作品!
(益达范儿)一个星期前影视公司开会,领导们又在为今年业绩自吹自擂,多少个爆款,网络多少的点击率,市场份额占了多少,多少钱的票房,同时,购买了多少IP。
哦不,现在影视圈谈IP已经out了好么,现在我们说的是SIP,——Super IP!
你get得到么?
Sorry,我真的get不到!
我get不到《微微一笑很倾城》,我get不到《何以笙箫默》,我更加get不到《和亲爱的去动物园散散心才是正经事》,所以,领会不到领导要领的我只能默默的领着死工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爆款项目在我身边此起彼伏的擦肩而过。
我觉得我的心跟欧维一样心肿起来了,所以变得异常的敏感,看《卡蜜儿》哭成狗,看《遇见你之前》哭成狗,看《欧维》直接让我哭天抢地吓得身边的阿汪都叫出了声。
没有宏大的故事,没有闪耀的卡司,没有华丽的场景,就是一个北欧的微型小区,几户人家,一栋房子里,一个老男人执意求死的故事。
老头自私,偏执,没有朋友,即冷漠又好事。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弹幕里一堆观众。
你看,感人并没有那么困难,一个好电影并不需要多么精妙的结构和技巧。
想到了自己两年前和某导演的合作,据说在我之前已经换掉了十余个编剧,其中不乏稿费和名气皆很高的编剧,我是倒数第二个编剧,最后一个,是导演自己。
其实说来汗颜,我的作用只是调整了人物关系和高潮,然后拉了一遍剧本。
最后,我拿着极少的钱,再次缴械投降。
前段时间,听说电影经历两次重拍后终于完成,导演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影片非常棒,内部试映时观者无一不落泪,而且会有我的署名!
其实我想说,真的无所谓了,看了台词本之后我觉得,其实,不署名,真的也没有关系!
想起大学毕业时满腔热情且信誓旦旦的自己,现在,我真的想去死……
从来没有人问欧维遇见她之前他是怎么生活的。
但要是有人问起,他一定会回答说自己没有生活。
······要是有人问起,他会说,在她之前,他没有生活,之后也没有。
2015年12月,小说的中译本和改编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分别上架和上映,两股温柔而坚韧的涌流同时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小说和电影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对于小语种的电影来说,更是不易。
电影与原著的不同◆ ◆ ◆电影基本上做到最大程度尊重原著了,因为时长的限制,部分情节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排列组合,不过这并不影响电影的观赏性,因为它选取的情节也足够说明欧维的人物性格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原著的情节有冗余,更多的故事能让我们从更多角度来了解欧维这个形象。
小说和电影的时间立足点都在欧维59岁,对欧维过去生活的描写,小说采取的方法是与现在时间混合叙述,先讲述现在发生的某个可以反映欧维性情的事情,再叙述一个过去的与之间事情有联系的故事。
原著中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欧维上吊的时候回忆过去来讲述,二是通过欧维对帕尔瓦娜的讲述来让观众了解。
这样的方式非常自然,至少比起直接插入要显得用心一些,而且使故事具有连续性。
最重要的一点不同在于,小说中没有让帕尔瓦娜发挥更大的价值,她很大程度上,是欧维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对欧维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电影中,帕尔瓦娜甚至扮演了一个引路者的角色,她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欧维,当然,这在原著中也是存在的,原著中没有提及的是,她告诉欧维不要置身事外,没有人可以独自生活,让欧维改变对生活的看法,同时,也向她敞开了心扉。
不过电影中没有把其他人的结局详细地展示出来,比如小胖子吉米和同性恋者米尔莎德结婚了,女记者跟安德斯好上了(原著中金发霉女在结尾没有出现,安德斯因为她劈腿跟她分手了)······这些其他人的小幸福也展示出来的话,会使这部影片更加美好。
小说的叙事方式◆ ◆ ◆小说每一部分的名字就很特别:1.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买了个不是电脑的电脑2.(三周之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在小区巡逻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拉着拖斗倒车4.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不交三克朗增值税······ ······每一部分是这个“叫欧维的男人”的生活的某个小片段,前后的时间不同、情境的转变,使得这部小说更像一个拼图游戏,读者的任务是把这一个个故事拼凑起来,拼成这个“叫欧维的男人”的生活,他的过去、现在。
作者好像也乐于与读者玩游戏,他不仅创造了这个拼图游戏,还在前半部分的每个小节里都留有一些小线索,不完全展示给读者,而要读者接着读下去,去找答案,而答案也不是直接呈现,而是通过间接表述告诉读者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样使得读者饶有兴致地不断地带着疑问读下去,也使小说前后联系更加紧密。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和一个温暖的故事◆ ◆ ◆一个失去了自己挚爱的妻子的男人,决定自杀结束自己再无意义的生命,与妻子想见,但他却怎么也死不成,一会儿是旁边搬来麻烦的新邻居了,一会儿是老朋友家里的暖气坏了,一会儿又是屋子外的那只猫要冻坏了······各种麻烦的事情,更要命的是,他买来用来上吊的绳子竟然在上吊的时候断了!
在冲向火车的那一刻,火车停下来了!
这可让人怎么死?
他气急败坏,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自己的大事去帮助他们,后来,他多了一只猫,多了两个叫他“外公”的小丫头,甚至多了好多朋友。
他总是心想“索雅不会想让我还没有完成这些事就去找她的”,所以他才去帮助那些人,或许,他真的没有意识到,他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
索雅让他黑白的生活变成了彩色,他们让他的生活变成了水彩画!
他们让他看到,生活可以这么有趣,有一群毛手毛脚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帕尔瓦娜是个充满活力的伊朗女人,她喜欢做饭,于是欧维总是能收到她送来的午饭作礼物;欧维不喜欢猫,一点儿都不喜欢,但是在他“被迫”收留那只“本来就不成样子的猫”之后,他每天会带着它去巡逻,会和它打赌谁先到家;那个同性恋者求他收留之后,他去了那个同性恋者的父亲的咖啡馆,最后他们重归于好······在故事的结尾,欧维带着他这群可爱的朋友来到鲁尼和安妮塔的家,在女记者的帮助下阻拦了想要带走鲁尼的社保管理人员,那一刻,他站在他们中间,就像一个老而精壮的英雄。
当然,这时候,他已经不想去死了,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确切地说,是他的朋友们带给他的希望,他们有那么多麻烦事儿呢!
没有欧维怎么行!
电影中非常打动我的点来自于欧维的少年时期。
教堂的葬礼,欧维幼年丧母,父亲壮年丧妻,然而这两个人的内心好像都没有过多的伤痛,父亲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漠然,欧维那时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懵懂,都有一种对失去的家人的冷感,背后是家人们彼此之间爱的互动的匮乏。
真正的爱的唤醒是在什么时候呢?
年少的欧维差点被背后疾驰的火车夺去生命,那一刻无法预料的死神的迫近,也开启了原本应该与生俱来的血缘意义上爱的智识,父亲紧紧抱起了死里逃生的孩子,这是父子间的第一次拥抱,这个身体贴着身体互相分享体温的亲密动作,在老年欧维的记忆里被定格,在少年欧维的生活中被延续。
当少年欧维在父亲工作的火车上捡到一个钱包却被父亲的工友夺走,他抢回了钱包但得面对敌人的拳头,这时父亲出现了,就在欧维心生忐忑之际,父亲反手把工友的脑袋按倒在一边的桌子上,此时此刻他们是亲人又是同一战线的队友,年少的欧维在还未能正确分辨对错只凭本能对这个世界作出反应的时候,父亲重申规则,也肯定孩子的个人意志,“那钱包由你处置,是你发现的”。
随后的情节安排才是这个电影的神笔,当父亲突然被火车撞死,那个被揍的工友迫不及待地找欧维寻仇,此时欧维被两个男人挟持,工友得意地拿掉了欧维的手表,欧维在片刻反应之后,毫不犹豫挥拳向那个是父亲手下败将的工友,拿回了自己手表。
这是电影的高光时刻,父亲和孩子的身影重叠。
拥抱、挥拳,这两个复现的动作,暗含了此后欧维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对爱的感受和表达,以及对自我意志的坚持和维护,这来源于父亲。
这也对应着电影中欧维对妻子深沉的爱以及对社区近乎变态的维护,这一切都有出处。
还要夸一下这部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人们总是用语言来回忆母亲,用行动来回馈父亲。
这部电影在处理父子感情时用动作来达成简洁却精准的叙事任务,又完美贴合了欧维不善多言的性格和气质。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是,当遭遇车祸成为残疾人的妻子面试老师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学校甚至不肯改造一下不方便轮椅进出的台阶时,欧维独自一人在雨夜里架好了可供妻子轮椅行走的斜坡,于是妻子顺利入职。
这个寡言少语的男人总是用行动表达着他对妻子的爱和支持,对于妻子来说,他对她的爱就是他的自我意志。
很多人说:看这部电影,笑着笑着就哭了,可哭着哭着也就懂了。
深以为然。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一部喜剧片,由汉内斯·赫尔姆执导,2015年12月在瑞典上映。
2016年获得第29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喜剧片,2017年获得第89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化妆与发型提名。
电影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59岁的欧维脾气古怪,性格固执己见,中规中矩,在妻子去世,和被工作了43年的公司开除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所以决定去死。
然而每次赴死都被邻居的种种情况打破,在这些意外中,欧维渐渐打开心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邻居们携手共进。
该电影并没有用一个虐心的故事去刻意赚取观众的眼泪,而是以一个独特的角度——自杀的方式,穿插回忆了主人公欧维的一生。
下面,我将从三个不同的电影角色出发来谈一谈这部电影对我们的启示。
01 欧维:不了解别人的过去就不要提前下定结论欧维,59岁,性格执拗,脾气古怪,中规中矩,讲究原则。
电影一开头就是他打开家门,在小区巡逻:检查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大骂邻居家随地小便的狗、将孩子们随手乱放的玩具整齐摆放、将随意停放的自行车归位、检查车库门有没有锁紧、诅咒随便进入小区的流浪猫……一开始便给观众塑造了这么一个被邻居称为“地狱来的恶邻”的不近人情的主人公角色。
也就是这么一个暴躁的主人公,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妻子去世和工作了43年的公司开除,就使他彻底失去了活着的念头,于是决定跟随妻子的脚步,去死亡世界里寻找妻子呢?
不了解别人的过去,就无法去随意评判,于是,电影透过欧维每次的死亡,向观众揭开了他不为人知的过去。
欧维幼年丧母,缺失母爱,父亲不善于流露爱意,唯一一次抱欧维也是因为欧维差一点被火车撞到,都说父爱是无言的,也正是因为这无言的父爱,让欧维养成了不善交流的性格。
虽然不善交流,但在父爱的陪伴与守护下,欧维还是健康的长大了。
当欧维将成绩单交给父亲时,父亲太过开心,向同事们炫耀成绩单,被驶来的火车撞倒,当场去世。
欧维目睹这一切,养成了偏执的性格,他凡事都仔细检查,执拗的不准车辆驶进小区,就怕一不小心哪里出了问题,也造成和自己父亲一样的悲剧。
为了还掉铁路预支给父亲的工资,欧维勤恳地留在铁路上工作,然而,不幸再一次笼罩他,邻居家着火,他毅然冲进火里救人时,火星飞溅到他家屋子,整个家被烧毁,什么也没留下。
一次意外欧维在火车上遇见了他以后的妻子索尼娅,一见钟情。
在欧维眼里,世界是黑色的,只有索尼娅是彩色的,索尼娅的乐观,坚强和给予欧维的爱让欧维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索尼娅陪着欧维完成工程师自学,答应嫁给欧维,还怀上了欧维的孩子,一切是那么美好。
然而,不幸再次来临,在公车旅行时,大巴车司机醉酒,使得妻子受伤,孩子没了,妻子的双腿也瘫痪了。
欧维一个劲地写信给政府,希望追究旅行社,大巴车司机责任,然而石沉大海。
在绝望之际,是轮椅上的妻子鼓励他,让他振作起来。
然而,六个月前,妻子癌症去世了。
在欧维眼中,妻子就是他整个世界,那整个世界都塌了,人能没事吗?
电影讲到最后,观众们也慢慢明白了,一开始给欧维定下的称号“地狱来的恶邻”其实并非如此,推翻了欧维给我们所有的印象,让我们看见了最真实的他,不善表达,却正直勇敢,默默保护着邻居,别人困难之际勇于伸出援手。
不了解别人的过去,就不要随意给这个人下定结论。
生活中,每个人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你要先去听故事,再去决定事情。
02 索尼娅:要么死亡,要么好好活着《芳华》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这句话用在欧维和索尼娅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索尼娅和欧维是互补的性格,一个闹腾,一个沉默,一个乐观,一个脆弱,索尼娅像是一道光,不仅接受了欧维,还给了欧维一个家。
然而,命运对于索尼娅同样不公,她是大学教授,嫁给欧维后,怀孕旅行受伤昏迷,经历了一些时日醒来了,但孩子没了,她的双腿也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靠坐轮椅生活。
原来的工作岗位不接受变成残疾的她,旅行社和大巴车司机也没有负起责任来,她投了很多很多简历,最后都以她不能行走为由拒绝了她。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特殊教育学校,但是学校不肯装修轮椅行道,这让索尼娅的工作受到了限制,停滞不前。
索尼娅的遭遇让这个家都死气沉沉的,看着不断给政府写信的丈夫欧维,索尼娅对他说道:要么死,要么好好的活着,不是吗?
于是当晚,欧维自买了木材,冒着大雨到学校给索尼娅修了一条轮椅专用道,索尼娅重新站到了讲台上。
特殊教育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残缺,但是索尼娅并不气馁,耐心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到了学生们的身上,直到他们成材。
面对不幸,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畏畏缩缩,不敢面对。
索尼娅就像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是一个真正的猛士,面对困难与不幸,把目光转向解决方法而非不幸本身,让自己重新开始,也让身边的人更具勇气。
也就像她说的:要么死,要么好好活着,不是吗?
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在索尼娅看来,最幸运的是她还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够了。
03 帕尔尼娜:没有人能独立承担一切帕尔尼娜和欧维似乎是两个对立,欧维一个人承担着一切,保护邻居,包括赴死,他认为他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笨蛋,都是傻瓜,除了自己。
而帕尔尼娜则毫不在意,大大咧咧的表现自己和丈夫的不足,第一次搬进小区,帕尔尼娜毫无顾忌地对欧维说丈夫不会倒车,让欧维帮忙。
当丈夫从梯子上掉下来后,帕尔尼娜立马去找欧维帮忙,在丈夫腿受伤不能开车时,帕尔尼娜同样去请求欧维教她开车等等。
她有任何困难,首先做的就是向别人求助,寻求别人的帮助。
帕尔尼娜不断地给欧维增添新的麻烦,也一次次打破了欧维的自杀,直到影片最后,帕尔尼娜的一段话终于惊醒了欧维:因为你遭遇不幸,就怪别人白痴?
你才是最爱放弃的人;你觉得每个人不需要帮助也可以活下去,但是你知道吗,没有人能够独自承担一切,包括你!
欧维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去帮老伙伴鲁尼,避免鲁尼被强制带到养老院,开始联合邻居们,一起对抗“白衬衫”。
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面临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景,没有人能独立存在。
结语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里这样写到:自杀的念头是个极大的安慰,借此,一个人可以成功的度过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夜晚。
欧维选择自杀,有来自各方面的原因:失去挚爱,年老失业,拒绝接受世界等等,人世间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东西,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然而邻居们的不断打扰,孩子们给他画的色彩斑斓的画,都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与被需要,爱与被需要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然而当今的很多人都活成了自己的英雄,不需要被爱,也没有了被需要,一个吝于给予,一个羞于启齿。
所以,在最后看到欧维将给自己孩子做的摇篮拿出来让帕尔尼娜使用时,当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摇篮里逗弄时,我似乎听到了他心结打开的那一刻。
他开始接纳世界,开始打开心房,开始接受来自邻居的爱,重新意识到自己被邻居们需要,最终,放弃了自杀。
影片的最后,欧维死了,死于心脏体积太大,死于某一个下雪的早上,帕尔尼娜看到欧维家门前有雪花,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匆匆叫起丈夫跑到欧维家里,看到欧维安静的躺在床上,那只流浪猫趴在他的胸口。
他留下了遗书,交代了所有的事情,邻居们也聚在教堂,悲痛地送欧维最后一程。
《神话的意义》中说:不要追求生命的意义,追求活着的意义。
我想,活着的意义大概就是爱,与被需要吧!
死亡对于前半部分的欧维来说,像是赴女孩约会那么美。
然而他总也死不成——前半部分里的欧维没有一点喜剧的表演,我们却不由自主进入了荒诞喜剧的模式:总是在想还能怎么失败呢?
好期待。。。
为他每次接近成功而悲哀,为他的失败而失笑,松一口气,看他继续策划去死。
电影里的欧维,从开篇的讨厌鬼强迫症老头,到明白他的成长和遭遇,到他的幸福到他的孤独寂寞与思念。
伴随着欧维与周围任何事物包括狗猫自行车分类垃圾甚至打折券对战不断。
我们以为很了解这个古怪的老头。
直到欧维身上的悬念一个个展开,才会明白,欧维单纯之至,自幼孤独一人,所以没有人能教养他与社会的复杂面相处。
他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几乎就像格里唱的:像你像我像那野草野花。。。。
他被遗忘在在世界的角落里,在这个角落里,他被恶人夹击,劫掠。
父亲同事的欺侮,逐利商人的谋害。
他救人于水火,转身却流离失所,无人护他无人助他。
这时就是人善被人欺的世界定理展现。
欧维一生的愤怒都是源自于外部世界的挤压。
也许他唯一知道的自我保护就是幼年父亲教他拳击时那一刻。
欧维很自然的流离失所,仿佛没有一个选项叫做成为更恶的人自保——这是欧维最感人的品质。
他是温和的孩子。
所以上帝就在人生也许最绝望的一天,让欧维找到了家。
他遇到妻子。
她鼓励他,宽容他,爱他,相信他。
可以说,欧维的一生到这一刻才进入了真正的成长。
妻子正是世界上以爱和智慧教人的化身。
后文她教导的问题少年班即是印证。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并不可多得。
欧维的幸运就在于这次相遇,几十年的相守。
尽管遭遇了巨大的创伤,妻子坐轮椅,因为残疾找不到工作。
欧维暴躁而无果的抗争后,妻子仍然平和的问他:我们是选择死亡还是好好生活?
欧维就学会了好好生活。
他帮助妻子获得了工作。
妻子教书育人,成果感人。
然而妻子先他去世了。
欧维独自留在曾经对他恶意相向的世界。
在他的眼睛里,没有朋友。
还有很多不好的人。
像是他幼年经历过的那样。
他愤怒。
绝望。
思念被妻子带走整个世界。
现实里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欧维于是决意去死。
他要和妻子在一起。
于是前半部分的去死情节充满了期待、喜悦,像是赴约一样的欧维。
欧维的一生最好的部分和sanjia有关。
除此以外,真的都是苦的。
欧维最终被周围人了解、理解并且喜爱。
他甚至帮助冷战多年的老邻居保住了照顾丈夫也就是他老朋友的权利。
这与他童年的无助形成了对比。
最后欧维离世。
他的遗嘱如同他的对白一样明白,直接,简单。
那只他被迫接受的猫也都安排了归宿。
他说葬礼只请几个熟悉的朋友就好了。
在送别父母的教堂里,坐满了他的左邻右舍。
都是亲朋好友。
——欧维曾经孤零零送别父母。
他磕磕绊绊独自成长,在苦难里挣扎,最终他被人了解和爱戴,他的善良与正直使他被大家爱着。
欧维最终在爱与关心里死去了。
欧维与sanjia又可以一直在一起了。
没有什么大风大浪的冲突,这部看似平和荒诞的电影看一遍,像是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欧维。
对,就像是我们很巧的认识一个人,熟悉一个人,了解一个人,成为朋友,成为好朋友,成为比亲人接近灵魂的朋友。
一生过去了。
这也是爱。
像是我们每一个人,你们都要学会去爱。
也要学会接受爱。
同你们的全世界和解。
整部电影都透露着冷幽默,很多场景都让人忍俊不禁,导演把一个明明很讨厌的小老头变得格外可爱。
慢慢地可以感受到,小老头一些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背后,那颗真诚炽热的心。
每一次他都会说一句“真是笨蛋啊”,然后还是会认真照看新邻居的孩子,教导她开车,也会帮助老朋友家(曾因为沃尔沃、宝马引起的“关系破裂”)修暖气机,与“白衬衫”(政府官员)作斗争。
虽然因为成长中的原生家庭影响,他沉默木讷,不会与人交流,甚至在约会的时候聊他最擅长的汽车!
但是,他的父亲是一个好爸爸,教育他诚实,赋予他双倍的爱(年幼时他的母亲不幸过世)。
我觉得全片中的第一个小高潮是父亲意外去世,曾经严肃教导他不要走轨道中间的父亲,因为得知自己的儿子成绩优越,拿着成绩单到处展示时不幸被列车撞倒,永远丧身于自己终生事业的地方。
随后,他独自一人生活。
机缘巧合之下,他与他钟爱的女人一见钟情。
那个有趣的女子,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多彩的时光。
途中有过伤痛(意外流产,妻子半身不遂),苦恼(妻子的就业问题),反而妻子的坚强让他们度过了艰难时刻。
年过半百,白发苍苍,妻子还是离开了欧维。
欧维不愿她孤孤单单在天堂,明天都去看望她的墓碑,最后决定去自杀。
结局当欧维如他所愿的,与那个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的女人重新相见于天堂,还是那辆六点半开出的火车,依然是那双精致的红色高跟鞋,不一样的是两人已白发苍苍,两眼婆娑。
影片的最后的一幕停格在他们熟悉的握手动作。
美好的爱情真是让人热泪盈眶啊。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影片开头的他又回到了孑然一身,一个生无可恋决定去死的孤独老头。
然而这之前的大半生,他的生命都被她照亮,红唇红鞋明眸皓齿元气满满的阳光Sonja,他的妻子。
这是最理想的爱情吧,相互懂得相濡以沫。
生活,在你之前,在你之后,都不存在。
命运对他们有多眷顾,就有多残忍。
可是即便失去孩子,身体残疾,找工作屡屡受挫,她也要努力活下去。
而她真的过完了美好的一生。
这个女人太强大,她值得所有的幸福。
喜欢她在学生们中间讲文学的样子,喜欢她在火车上看书的样子(如果可以拥有欧洲空荡荡的车厢,我会爱死坐火车),喜欢她总是笑的样子。
其实她才是那个“心太大”的人吧。
所以失去她的欧维感觉失去了一切,又回到了阴郁和孤独的世界。
每天拿束花搬个小折椅去墓地和她说话。
北欧的天,阳光好的时候那样明媚灿烂,不好的时候阴冷无边漫天大雪,看电影的心情也是这样心暖到笑,时而难过到哭。
但是想想Sonja的光辉,又不难过了^_^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太迷人。
和此生挚爱的相遇改变了一生,自不必说。
和话痨的伊朗女邻居的相遇,也让他渐渐走出封闭的空间,和形形色色的别人建立联系,其实,和别人产生瓜葛是件好事啊,活着不就是这样吗。
最感动的一幕是他抱着新生的婴儿,把他轻轻放在多年前亲手做好却一直没有机会使用的摇篮里。
关于萨博、沃尔沃、宝马、雷诺的汽车梗太好笑了,至于伊朗女人追尾撞到前面的车时,老头淡定地说,没事,那是辆沃尔沃……哈哈哈让我笑会儿^o^最后的最后,他终于不再寻求死亡了,他平静尊严地自然死去,在火车上和那个穿红色高跟鞋的女人重逢……
我知道我老了,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看什么都不顺眼,讨厌被打扰也讨厌打扰别人,喜欢遵守规则的人,对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失望透顶,愈加怀念从前——哪怕知道从前其实也一样糟糕,至于死亡,与其说恐惧倒不如说还有那么点儿期待。
早起到小区巡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也包括看不顺眼的,上班,下班,去花店买花——你爱的红袖玫瑰,去找你聊聊天,回家,吃饭,入睡,然后,在清晨茫然地醒来……你走了之后的六个月我就是这么过的,我本来还可以这么过那么一阵子,毕竟还有工作要做,我承认,解雇的事来的很突然,真可笑,人事的那两个毛头小子还以为我会多在乎呢,他们不会知道的,这只是让那个计划顺利地提到日程上来罢了,我跟你说过,你是知道的。
命运是个恶棍,没错,它就是个恶棍,它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就善待于你。
我的父亲是个好人,是的,人人都说他是个好人,但又怎样?
他早早失去妻子,我刚刚成年他又死于突然的车祸。
我也是好人,这一点我不必谦虚,但又怎样?
我幼年丧母少年丧父青年丧子老年丧妻,它从我的手里抢走了一切,所以,我不是认命,这是我对它的反击,它带走你,那我就自己去找你。
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不问为什么,因为当快乐来临的时候我也不曾问过,命运不就是这样?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它带走了一切但也曾给了我一切。
一场大火烧掉了我的房子——那是父母去世后我唯一拥有的东西,但是,就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清晨,当我醒来,你就坐在我的对面——我的天使,微笑着,像一道阳光,明媚而轻柔地照进我的生命,我看着你,我看到了我的一生。
谢谢你总是在我差一点儿放弃的时候握住我的手,谢谢你明白我不是不够爱而只是不够自信,你太好了,好得让我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运气,这一世我会遇到这么一个人,喜欢我的沉默,理解我的愤怒,安慰我的不安,我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平静和勇气。
我以为我失去的够多了,我不知道命运还会来抢劫,我不知道这一次它居然会抢走我们的孩子,差一点儿还有你,可是它不知道你有多么坚强,它打不败你,你总是最坚强的那一个,不管这世界有多少恶意,你都会用笑容来化解,不怨天尤人,不顾影自怜。
你说的对,我们要么选择死亡要么努力地活,痛苦折磨我也让我成长,我要让你知道,命运越是无常,我越是强大,就算全世界都冷眼相对,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后挡住风雨。
所以命运也不可能打败我,我想去死只是不想离开你。
可是死也不那么容易,这么多麻烦找上门来,这么多糟心事得去解决,我不是那种一死了之不负责任的人,这你是知道的。
先是那一家子大大咧咧的新邻居,从不拿自己当外人,要我帮这个帮那个,他家有两个小女孩要照顾,还有个待产的孕妇和一个瞎开车不会装洗碗机又摔断了腿的废物老公,我得帮帮他们,我知道你也会这样做;然后是那个败家的流浪猫,哪不好去,非要赖在我的门口,爱心泛滥的孕妇非要我收留它,我得给它找个去处总不能平白地把它饿死;后来还有那个毛毛愣愣的送报小子——原来你曾教过他识字——和他那个化眼妆的小朋友,谁说我保守刻板?
不就是同性恋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值得让一个父亲把亲生儿子赶出家门?
我能怎么办?
他们说你会收留他们;当然,还有老朋友,虽然我已经几十年没跟他说过话,但朋友就是朋友,不说话也依然是朋友,我不能看着政府部门那些穿着白衬衫的混蛋们把他从家里带走,不,这是我们的家,谁也没权力让我们不情愿地离开,就算怼天怼地怼政府我也要为之战斗,我知道你会为我骄傲的。
我想新邻居说的对——我忍不住还有点儿喜欢她,她说我们不能一个人面对这一切,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可以敞开心扉聊聊那些伤痛,也不需要给予彼此太多,在悲伤时轻轻牵住我的手就胜过所有的语言。
我慢慢地觉得日子也还有些滋味了,邻居家的小女孩会甜蜜地抱抱我说再见,那个化眼妆的小子会在早上做好早餐也会陪我一起去巡查,我看不出他比那些所谓“正常”的男孩差啥甚至要更好,还有老朋友,我成功地怼退了那个想带走他的混蛋——当然靠一些朋友的帮忙,他可以留在家里,留在爱人的身边,能在爱人的怀抱中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谢天谢地,新邻居总算是生了,她把那个柔软的小家伙递到我的手上时我简直无所适从,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未曾出世的孩子,这是老天爷给我的补偿吧?
那一刻,我知道,我可以和命运这个老混蛋和解了。
所以你看,命运就是这样,它不让我们好好地活也不让我们好好地死,我算想通了,我还愤怒我还想管东管西我就没办法真的和这个世界一刀两断,命运带走了一切,但总还是有一些它带不走的,比如你的爱,比如我们共度的那些时光,它们都在我的心底里,谁也夺不走。
原来死亡并不需要去寻找,你只要安心地等待,反正它迟早会来,在它来之前,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些人做了这些事,然后在那个大雪的清晨,在温暖的床上,我缓缓地醒来,还是那列我们初次相遇的火车,你坐在我的对面,微笑着,还是那样明媚而轻柔,我们终于又相遇了,这样真好……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英国电影 也是一个老头想死没死成 不想死又不小心死了。
获奖记录最佳喜剧片,算是给我绷不住了
感觉有点无聊 治愈片说实话感觉不怎么治愈 最后老爷子的爱情故事我还是蛮喜欢的 老爷子已经很善良了 这些邻居代入一下真的会窒息 随意麻烦别人,得寸进尺,不受规矩 结尾虽然有点突然 不过 人生就是这样 小猫真的好可爱
在这个名叫欧维的瑞典老头一次次未遂的自杀尝试之中,他反而是祥和与幸福地跟着回忆重温了他和早逝的父亲、刚离世数月的妻子以及曾经亲密无间而又因为“小原则”闹崩的老友的种种。从封闭自我,关上自己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到重新打开自己,接纳身边的人事物,难度不亚于从死到生所需要的勇气。
三倍速都嫌慢,无聊的北欧电影被吹上天了。
咋又是鸡汤呢?枉费片名
最后他死了。他被爱着他的人发现了尸体。他去跟他最爱的人相会了。
3.5承认看得很舒服,但所有的一切都太套路了,在这部电影里瑞典这种高福利社会所面临的社交恐惧、人际淡薄、移民歧视和公共服务机构不作为都达到了一种圆满的想象性和解,可怕的是这种和解还是建立在“爱”之上的,所以影片中的那些温情时刻变得那么的虚情假意,童话里果然都是骗人的
在字幕的不匹配中看完了这部电影 决定去死只是一个说法毕竟没有一次能够如愿 影片最打动人的是带我领略了一个人生命中所有值得珍藏的情感 这些情感在一个外冷内热的倔老头的演绎下更带给人冲击 年轻的欧维在妻子残疾后为她铺路的桥段不由泪目 最后小女孩关门的桥段 也印证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不好看。
如果不去死就好好活着,2016最后一部电影。
善良这事儿其实真的挺孤独的
所以说人就得没事找事干才能对抗人生的无意义感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势是故事。但读过小说后,对编剧反倒有很多怨言。太流水账了,而且“软化"了欧维,省掉了汤姆偷钱栽赃欧维的那段太不应该了。罗夫很好,但欧维是不会有这么大肚子的。PS:瑞典,我觉得是全球男性平均颜值最高的国家。我在斯德哥尔摩下车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尾随一个陌生男人两条街直到彻底迷路——我并不是花痴。电影演员都在均值以下反倒令人觉得怪异。
没什么大意思。
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内心深处觉得这是宜家广告该有的样子
一个倔强,温柔,忠诚,而且动手能力超强的男人,真的是帅出天际。
为什么不能拍一部电影,主角最后愤怒、孤单地死去?为什么一定要被治愈?为什么要和大家和解才算圆满?
一个叫欧维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倒了八辈子霉和一帮傻逼邻居相爱相杀的故事。一个有自己原则的瑞典老白男竟然对一帮粗鲁无理的伊朗难民有了好感?强行制造的各种冲突和反差,的怎么看都是强扭的瓜,好像在努力模仿阿基,但又很蹩脚。欧维人设立起来了,倒是伊朗难民,大大咧咧,又不讲礼貌,一言不合就把孩子丢给邻居?!怎么看怎么讨厌。最后难民和瑞典土著强行合家欢的结局,莫不是政治任务?欧维啊,你TM自鲨记得要选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