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会让人觉得精神为之一振,影片故事感人,气氛紧张,起承转合流畅,高潮揪心,首尾呼应,还有个Happy Ending,好像该有的都有了,但看完后不久,就几乎印象全无,空留下一种速效鸡血消退后的空洞感。
这部2006年拍的片子,整个框架好像《泰坦尼克》一般,是那种熟练的电影工业流水线的风格,属于好莱坞传统大片的样板戏。
片中的场面都够大,价值观方正,荷尔蒙旺盛,有些小幽默的点缀,也有最后一秒营救的刺激,娱乐效应直接又安全。
因为我自己很喜欢Ashton Kutcher(仅指外表看着顺眼),对他的表演也是爱屋及乌,中间崩溃痛哭那场戏,觉得演的很感人,可能还是稍有点儿咆哮风了,但考虑到角色本身就是个愣头青士兵,这种状态倒也无妨。
喜欢看他青筋暴起的大喊“Oorah”!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唯一能留下点印痕的,就是Kevin Costner对屡试不过的士兵说的那句话,“在水里时你和遇难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你们的态度”,寓意很深,可以加下划线。
至于其它部分,比如一定要安排个牺牲啊,爱情要得到善终啦,现在看都太模式化了。
但总的来说,影片是完整的,正能量输出的也高效,评分四星。
不过中文译名糟糕极了,平添了王婆卖瓜式的浅薄出来。
我觉得本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Ben亲吻着Helen的头发,对Helen说: Bye baby! I love you!爱她就离开她!
单位发的华星代金券快到期了,感冒发烧折腾了半个月,想看的片子下了已经:-(((想倒出去吧,便宜点还能赚一百大洋,可惜脸皮太薄没张开嘴,只能在上映影片中选一个。
既然来华星了,就看看大场面,于是……睡了一下不好意思还是要着重推荐一下华星,这么大了第一次是在不好意思,效果很好,果然很好,幸亏当时没被小农意识左右造成终生远离先进文化的遗憾,聊天、打手机的人明显比其它影院少,贵点还是值得的!
这种类型片没什么可说的,只要把场面拍好就成了,到一个半小时时,主角们刚离开学校,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青春片,心想怎么也的最后有一感人至深、生离死别的大场面呀,想想这些年看的所谓灾难片,就觉得人老实呆在陆地上才最安全,别没事就跑水上去!
(想起大豆同学曾出语:小说中和尚没一个好东西,电影中船也没有一支是安全的)另外一个特别特别巨大的感触:外国人怎么都那么壮,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过老凯文的演技确实要比愣头青好太多了……学校里Fisher在海军酒吧和人打架那会儿, 兰德尔正自己一个人在泳池里为了早上Fisher破的纪录而奋力游泳,前后2个纪录保持者的较量,岁月不饶人,在他回到岸边看到秒表上的纪录,脸上流露出的那点点沮丧,就那么短短的一个镜头,和着之后再酒吧里 那个上了年纪的酒吧太太对他说,你看我的生活是多么的纵情声色,每天喝酒唱歌,可是,我也承认我老,年龄是生命的恩赐……人,还是要服老,什么样的年纪 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不知道我们身边能不能有这么一帮人,在最危难、最紧急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出现,不为得与失,只求生与活美国人貌似很庆幸,他们对人性的推崇已经到达一个高峰,他们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对生命的无比关爱和呵护,很值得我们深思。
DVD里附送了两种故事结局,一生一死,我更喜欢悲剧的结尾,长江后浪推前浪,英雄的老去是很让人无奈的,不如光荣牺牲。
当然,喜剧的结局多少给了人很多安慰。
影响比较深的是毛头小伙子打破了Costner多项保持了多年的记录后,Costner表面不在乎,私底下一个人不服气的在训练池一遍遍来回游泳,希望打破毛头小伙子的记录,可惜力不从心,却也在心底高兴终于有了接班人,呵呵。
感叹……
好莱坞似乎对海难题材的影片特别青睐,每年都会拍上那么几部大制作。
大海孕育了生命,却又会无情的夺去生命,本片讲述的就是在惊涛骇浪中拯救生命的一个群体的故事。
说起来,本片的立意跟“世贸中心”有点类似,都是探讨一个以拯救别人为职业的人当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安全出现矛盾的时候,如何抉择的问题。
当然,很俗套的情节、大量特技和美国式的英雄主义都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片,但这部片子还是能使人感动。
当一个人选择拯救别人作为职业,那他就必然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灾难来临时,你必须付出一切代价来挽救生命,哪怕是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职业赋予他们的使命。
他们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救了多少人,他们只记得自己没有救到多少人。
拍电影,写小说歌颂他们很容易,但试问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像他们那样呢?
这是个越来越自私的社会,别说是自己的生命了,恐怕连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存在,是人类的幸运。
救生员和消防员一样,是一种令人尊敬而薪水不高的职业。
救人性命的愿望和坚定的意志是支撑救生员工作的力量。
由此可以诞生一个俗套但是感人的故事:一个工作数十年就过无数任命的救生员再一次工作中严重受伤,被迫转而当救生教练,学员中有个游泳天赋极高而又目空一切的小伙子,于是……不要一味指责电影情节俗套,只要真正能感动人心,不做作,俗不俗套无所谓。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还部电影感觉是不错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之前看惊涛大冒险确实没什么感觉,毕竟这样的电影已经看了太多,用麻木来形容也不为过。
所以很自然的给出了“还行”的评价。
直到前几日看了《布鲁克斯先生》,爱上了Kevin,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如此的讨厌好莱坞式结局!
电影开头,出现几个标准场景,便能猜出下一步是什么;出现几个标志性人物,就知道他们的命运是什么,我恨透了这样。
惊涛大冒险也不例外,从一开始一个很赞的白发救生员,迎来了一个刺头黑发准救生员,经过一段时间言传身教,终于造就出了又一个很赞的救生员。
最后,由于白发人相对于黑发人是配角,所以一定要挂;由于白发人相对于黑发人更伟大一些,所以一定要放弃一切牺牲一下最后当一次榜样……我不否认,看这种类似“偶像剧”的电影我是很感性的,永远不希望喜欢的那个角色或者演员死去,所以,大部分“偶像剧”会让你乐得屁颠屁颠,而也一定会有那么一部分“偶像剧”会让你怒得捶胸顿足,很显然,作为Ashton Kutcher的影迷一定会笑着离开,而我作为Kevin Costner的影迷由于不怎么能想得开发誓再也不要看这种电影。
但是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为什么看这种电影就一定要跟着套路走?!
最早有这种想法是在看《原罪》的时候,之前整部影片感觉都很好,甚至是到影片的最后20分钟,安东尼奥挂掉的那一刻,虽然自己喜欢的演员“挂”了,但是至少心里看着很舒服,因为这样至少合情合理,可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一幕在最后还是发生了,那就是一个跟小妹一样命大的人又站了起来……是的,为了影片“好莱坞效应”的需要,这位帅哥死而复生,并且回来告诉大家“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前几日看了《布鲁克斯先生》,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除了Kevin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并且有着之前看《一级恐惧》听到EN说出事情真相时的那种过瘾的感觉。
这种感觉,来源于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我都不会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更来源于这部电影终于不再是“邪不压正”的所谓happy ending。
总之,希望能看到更多的Mr.Brooks。
最后,说说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就是Kevin没有老,而且……我喜欢看Kevin打人的样子^0^
我总是容易被这类电影感动,上次是《云梯49》(ladder49),这次是《惊涛大冒险》(The Guardian)。
都是描写在生活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的人。
《惊涛大冒险》主演凯文・科斯特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从小就看过他演的电视剧,是个侦探片,现在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后来他导演的电影和主演的电影,我也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未来水世界》。
《惊涛大冒险》凯文・科斯特纳的表演还是非常的出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片子所让人感受到的精神,如此的令人振奋和他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镜头1:本・兰德尔的实际年龄已经很老了,超过40岁了,但是还是坚持在海岸护卫队做救生员的工作(实际上这份工作都是由年轻体壮的年轻人来做的)。
本・兰德尔的学生杰克问他:"长官,在你走之前,我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你真正的数字是多少?
"(实际意思是问他的年龄)"22"。
杰克嘲讽他:"不错啊,不是200 不是...""22是我丢掉的人数,杰克!
我唯一计算的数字!
"杰克惊呆……我在这个时候也惊呆,我也没有想到22是这个意思,开始我以为是本・兰德尔一直把自己当成是22岁的小伙子,认为自己还没有老。
没想到是他一辈子当救生员丢掉的人数,只有22个没有救……镜头2:本・兰德尔的妻子要离开他了,他非常的难过。
酒吧的老板娘是他的老朋友,非常了解他,这样对他说:"根本不是那个原因, 本。
你是个重婚者,你和海岸巡逻队结婚了,一直都是。
"为了救生员这份工作,他的家人都要离开他了……此时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镜头3:这个情节是他和他妻子告别是的情景。
片子一开始他妻子就把离婚协议书给他,让他签字,他都不肯,他舍不得离开妻子。
在最后,他拿着离婚协议书来找妻子。
本・兰德尔:"我希望你留着这个,还有这个,我签了"妻子:"为什么现在签了""我之前刚出了一点事...有一对夫妻溺水了,我到那里的时候,丈夫正在拉着下面的妻子,只是努力飘着,纯粹生存本能,花了我很长时间...花了我很长时间才明白,那个男人就是我""哦 伙计""我再不是救生员了,海轮。
再见 宝贝"最后他们在依依不舍中告别……就是这此见面后,本・兰德尔殉职了……再加上影片此时的配乐,全神贯注的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没悬念了,大家也赶快去看看吧!
最后,说一点不足的,影片犯一个常识性错误:在海里游泳,潜水镜不带的时候,不能推到额头上。
应该往下拉,让潜水镜挂在脖子上。
这是因为,如果推到额头上,一个海浪打过来,潜水镜就没有了,被浪打飞了!
这是一个潜水员和救生员的常识!
又见保镖,果然没让我失望
结尾确实被感动到了,恩,学校带去看的当时
7.5
“我只记得我失去了多少人”男主角的这句话让人肃然起敬。
主旋律跟主旋律,就是不一样。
科斯特纳再遇水题材
很难相信Kevin Costner以这么快的速度沦落到拍这种片子的地步
死了同事居然能造成那么大的心理阴影?美国若有那么强的反省能力也不至于到处攻打落后国家了,最伪善的国家美国当之无愧!
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什么时候变老的”、“我们一直在变老”。是的,我们就是在慢慢变老,不知不觉,从未停止。暮然回首,青春不再,有的是人生的积淀、岁月的印记。惟愿细数过往时没有日月蹉跎的感慨。
never let it go
CCTV6,11月7日放映过。刚才重新又看了一遍。。。人性的光辉呀。。。。。TG什么时候能拍摄出这种水准的电影呀。 编剧,剪辑,视效,音乐,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就爱看他们训练
希望
拍摄相当棒,震惊在最后兰德尔的谢幕。硕大的舞台,精彩的演出了人生这出戏。
太过公式化
标准的老少搭配主旋律片,救援戏全部平摊到一头一尾了,中间是训练戏,规矩俗套也有可看性。另外海岸警卫队直升机真帅
俗套了点,,,,,
感人,很男人!
地质礼堂 与安迪 情节老套 8过还系被感动鸟
立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