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

Hamilton,汉密尔顿音乐剧

主演:林-曼努尔·米兰达,小莱斯利·奥多姆,戴维德·迪格斯,芮妮·戈兹贝里,菲莉帕·苏,乔纳森·格罗夫,克里斯·杰克逊,贾思敏·赛法斯·琼斯,奥基里特·奥诺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汉密尔顿》剧照

汉密尔顿 剧照 NO.1汉密尔顿 剧照 NO.2汉密尔顿 剧照 NO.3汉密尔顿 剧照 NO.4汉密尔顿 剧照 NO.5汉密尔顿 剧照 NO.6汉密尔顿 剧照 NO.13汉密尔顿 剧照 NO.14汉密尔顿 剧照 NO.15汉密尔顿 剧照 NO.16汉密尔顿 剧照 NO.17汉密尔顿 剧照 NO.18汉密尔顿 剧照 NO.19汉密尔顿 剧照 NO.20

《汉密尔顿》长篇影评

 1 ) Hamilton Cast 音乐剧《汉密尔顿》开场对白台词

(Lin-Manuel Miranda - Hamilton Cast) [BURR] How does a bastard, orphan, son of a whore and a Scotsman, dropped in the middle of a Forgotten spot in the Caribbean by providence Impoverished, in squalor Grow up to be a hero and a scholar? [LAURENS] The ten-dollar founding father without a father Got a lot farther by working a lot harder By being a lot smarter By being a self-starter By fourteen, they placed him in charge of a Trading charter [JEFFERSON] And every day while slaves were being slaughtered and carted Away across the waves, he struggled and kept his guard up Inside, he was longing for something to be a part of The brother was ready to beg, steal, borrow, or barter [MADISON] Then a hurricane came, and devastation reigned Our man saw his future drip, dripping down the drain Put a pencil to his temple, connected it to his brain And he wrote his first refrain, a testament to his pain [BURR] Well, the word got around, they said, "This kid is insane, man" Took up a collection just to send him to the mainland "Get your education, don't forget from whence you came, and The world is gonna know your name. What's your name, man?" [HAMILTON] Alexander Hamilton My name is Alexander Hamilton And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I haven't done But just you wait, just you wait... [ELIZA] When he was ten his father split, full of it, debt-ridden Two years later, see Alex and his mother bed-ridden Half-dead sittin in their own sick, the scent thick [COMPANY] And Alex got better but his mother went quick [WASHINGTON] Moved in with a cousin, the cousin committed suicide Left him with nothin' but ruined pride, something new inside A voice saying [WASHINGTON] "You gotta fend for yourself." [COMPANY] "Alex, you gotta fend for yourself." [WASHINGTON] He started retreatin' and readin' every treatise on the shelf [BURR]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thin' left to do For someone less astute He woulda been dead or destitute Without a cent of restitution Started workin', clerkin' for his late mother's landlord Tradin' sugar cane and rum and all the things he can't afford Scammin' for every book he can get his hands on Plannin' for the future see him now as he stands on The bow of a ship headed for a new land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COMPANY]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COMPANY] Scammin' Plannin' Oooh... [HAMILTON] Just you wait! Just you wait! [COMPANY] 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WOMEN] In New York- [MEN] New York- [HAMILTON] Just you wait! [COMPANY] Alexander Hamilton We are waiting in the wings for you You could never back down You never learned to take your time! Oh, Alexander Hamilton When America sings for you Will they know what you overcame? Will they know you rewrote the game? The world will never be the same, oh [BURR] The ship is in the harbor now See if you can spot him Another immigrant Comin' up from the bottom His enemies destroyed his rep America forgot him [COMPANY] Alexander Hamilton Waiting in the wings for you You never learned to take your time! Oh, Alexander Hamilton Alexander Hamilton... America sings for you Will they know what you overcame? Will they know you rewrote the game? The world will never be the same, oh [MEN] Just you wait [COMPANY] Just you wait [MULLIGAN/LAFAYETTE] We fought with him [LAURENS] Me? I died for him [WASHINGTON] Me? I trusted him [ELIZA/ANGELICA/MARIA] Me? I loved him [BURR] And me? I'm the damn fool that shot him [COMPANY]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I haven't done But just you wait! [BURR] What's your name, man? [COMPANY] Alexander Hamilton! 完整版台词见 http://www.lyricsondemand.com/soundtracks/h/hamiltonlyrics/index.html

 2 ) 我迷上了这个男人

From《汉密尔顿》音乐剧最近各项工作停滞,是因为我掉进了“汉密尔顿”这个巨坑😂我先看完了音乐剧,又去读了他的传记,并研究了他参与撰写的《联邦党人文集》。

接下来,我想把自己在这趟认识汉密尔顿的旅途中,见到的有趣风景,分享给你,希望你会喜欢。

汉密尔顿音乐剧如果整个7月,我只能推荐一部剧,我会推荐你去看音乐剧《汉密尔顿》的官方电影版。

这不是一部新剧。

它早在五年前的2015年,就在纽约百老汇首演了。

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推荐,是因为今年7月,它的官方电影版在Disney+上线了。

(你在B站也能搜到视频)

这意味着,国内观众可以免费看到高清画质的《汉密尔顿》演出(此处无比感谢买了版权的Disney)。

这有多难得呢?

要回答这问题,我先说这剧在音乐剧世界的地位吧。

它2015年横空出世后,在2016年,基本拿完了全球最重要的戏剧、音乐剧奖项——在托尼奖颁奖典礼上,它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导演、剧本、编曲等一共11项奖项,可谓横扫。

不止如此,它还斩获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剧专辑,以及普利策奖的戏剧奖等重量级奖项…再说当年票价情况。

这剧当年现场演出时,是出了名的一票难求和高票价,我看有媒体报道说,百老汇平均票价800美元,相当于5千多人民币。

它在伦敦西区演出时,卫报报道,票价有被炒到6千英镑(折合人民币5万2千多)。

官方为了平抑票价、打击票贩,特别规定买票者不许转票,要持身份证件入场。

而现在, 你不用奔赴海外,不用抢票,你有电脑能上网有基础搜索能力,就可以欣赏到这部在音乐剧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剧。

这真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美好福利,它降低了国界、金钱构筑的审美门槛。

再聊聊,为什么说在《汉密尔顿》音乐剧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

借用普利策奖的颁奖词来说,“其故事既具有当代性,又令人不可抗拒。

”这部剧讲述的是汉密尔顿的传奇一生。

在看剧之前,我对汉密尔顿的了解十分有限,我只知道他是美国开国功勋,撰写过《联邦党人文集》、做过律师,头像印在十美元上,最后死于决斗。

结果音乐剧一开场的说唱音乐,迅速抓住了我的吸引力——

“一个私生子、孤儿、荡妇之子,降生于加勒比海上的被遗忘小岛。

身处肮脏贫苦,他如何成长为一位英雄、一名学者?

”接下来的大段说唱,快速介绍了汉密尔顿作为移民在来到美国之前的生活经历,不可谓不悲惨。

十岁时,父亲离家。

两年后,母亲去世。

他借住表哥家,表哥不久也自杀身亡。

他13岁就去商行打工,14岁就已经负责商行贸易。

17岁,家乡遭遇飓风,他把灾难中的所思所见写了一篇文章,获得家乡人的赏识,大家筹款送他去纽约读书。

作为底层移民的他,由此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启了他建功立业、纵横驰骋的一生。

剧中,高度浓缩地展现了他一生的关键节点事件。

与约翰·劳伦斯等好友相识;在纽约国王学院学习;参加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的副手,在约克顿战役中立下战功;和妻子Eliza相识相爱,和Eliza的姐姐之间也有情感涌动;婚内出轨,传出桃色丑闻;为美国打造金融系统,建立国家银行;儿子在决斗中去世;支持杰弗逊选举,导致和Aaron Burr结仇;与Aaron Burr决斗,死于对方枪下。

他死时,只有49岁,还没来得及老去。

他一生结束得可谓匆忙,但如果你去看他已完成之事,你会发现他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展现了全方位的治国才华——推动制宪会议召开,撰写《联邦党人文集》阐述宪法精神,担任第一任财政部长,“设计了能让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平稳运转的一整套机制,包括一个预算体系、一个长期债务体系、一个税务体系、一个中央银行、一个海关系统和一支海岸警卫队…”

你会惊讶于他是怎么做到的,是有三头六臂、神助之力吗?

他的人生如同开了加速键一样全力向前,节奏超快,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导演LMM选择Hip-hop为主的音乐来做这部剧,是一个非常酷而且契合的决定。

Hip-hop自带一股热烈活力、年轻血性以及街头平民感。

尤其是前半场密集的说唱音乐,让人感受到汉密尔顿和美国这个国家在同时快速崛起,非常high。

更别说,说唱的超快语速,可以让整个剧的信息密度变大。

有人统计过,如果是按照常规音乐剧的唱法,那么这个剧得唱4-6个小时才能唱完。

而大量说唱音乐的加入,使得这个剧时长控制在2个半小时。

《汉密尔顿》让Hip-hop音乐彻底进入了主流音乐剧观众的视野,不仅如此,还破圈,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据说在纽约地铁上,你唱了歌词上句,就有人可以接下句。

除了音乐使用上的大胆创新,这个剧在演员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多元包容。

你会发现,多位主演都是由少数族裔担任。

比如剧中出演美国国父华盛顿、汉密尔顿的政敌亚伦·伯尔的演员都是黑人,女主、汉密尔顿妻子Eliza的扮演者是位亚裔,汉密尔顿的扮演者LMM,本身也是波多黎各的移民后人。

此外,片中还有多位拉丁裔演员。

当LMM选择用有色演员来演历史上的白人时,他传递了一种信息:肤色并不重要。

LMM没有选择成为刻板印象的一部分,而是选择成为打破刻板印象的一部分,想为他大力鼓掌。

而且,这也让这个剧和现实有了更多关联。

因为当下的美国已经是一个多元种族构成的国家。

舞台上呈现的多元种族构成,也是现今的投射。

汉密尔顿本身就是一个很颠覆人们对政治领袖传统想象的人,而这个讲述他生平的剧,不管是大量启用少数族裔演员,还是广泛使用hiphop音乐,也成功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历史音乐剧的理解。

回到剧情本身,我扪心自问过,到底是什么打动了我。

我在汉密尔顿身上看到非常多相互矛盾的特质,脆弱和强大、 理性和疯狂、自律和失控…这种矛盾构成了他的魅力内核。

他身上有神的光、兽的影,也有人的脆弱和柔情。

创造性和自毁欲,像双生火焰一样,在他体内同时燃烧。

在独立战争中,他多次向华盛顿请缨,想上前线,憧憬马革裹尸、英勇殉国的荣耀,终于被允许领兵后,他像“勇敢的疯子”一样投入战斗;他渴望稳定家庭,娶了温良忠诚的妻子,却出轨有夫之妇;他一方面争分夺秒求知、工作,不浪费每一次在历史中留下印记的机会;另一方面却又豪掷生命,多次陷入决斗危境,直至最后一次被死神唤走。

他的一生,会让我想起明石海人的和歌歌词:“像生于深海中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而全剧除了汉密尔顿之外,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是他的好友约翰·劳伦斯。

剧中,交代完劳伦斯在与英军的交火中牺牲后的那句台词“他梦想着解放并招募3000个黑人,并组成第一个黑人军团,他的自由之梦已随他一同消逝”让我瞬间落泪。

劳伦斯的爸爸是大奴隶主,而劳伦斯的梦想是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是要带领黑人战斗,让黑人恢复自由,他的选择完全超越了他的阶级。

他为了和他不同阶级的人的自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让我想到普罗米修斯,身而为神,却会为人类冒险盗火,甘愿忍受被猎鹰啄心之痛。

剧中对汉密尔顿政敌亚伦·伯尔的塑造,也脱离了非黑即白的叙事。

亚伦·伯尔射向汉密尔顿的的那一枪让他成为历史罪人。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纯然坏人。

剧中展现了很多两人命运的相同点,都是孤儿,都从事法律职业,都渴望为子女建立一个自由、繁荣的新国度。

这一场毫无必要的决斗,没有人是赢家。

汉密尔顿死了,亚伦·伯尔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终结,余生都背负骂名。

剧中亚伦·伯尔多次唱的那句“我本该知道世界之大,容得下汉密尔顿和我”也是全剧点睛之语。

在多元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学会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的存在。

在不同群体间,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说,要建桥而非筑墙。

“Let’s build bridges, not walls.”汉密尔顿传看完音乐剧《汉密尔顿》后,我对汉密尔顿这个人充满了兴趣。

我很想知道,私生子+孤儿+出身贫寒混乱之地的他,怎么会比当时很多含着金汤勺长大、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人走得更高更远?

我也很八卦地好奇,他和约翰·劳伦斯和拉法耶特之间有没有超越朋友的亲密,从剧中来看,他和约翰·劳伦斯隐隐有基情感。

要知道音乐剧一开场,劳伦斯唱的就是,“我为他而死”。

我也想知道,他和妻子Eliza以及妻子的姐姐Angelica三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如何相处的。

从音乐剧中来看,他和Angelica之间充满了情感张力和暧昧情愫。

还想知道,他的死对他的孩子和家人有怎样的影响?

射杀他的亚伦·伯尔后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于是,我找来了罗恩·彻诺的《汉密尔顿传》👆来看。

这本书也是启发LMM去打造《汉密尔顿》音乐剧的灵感来源。

2008年,LMM在墨西哥度假时,看此书时被汉密尔顿的生平迷住。

之后历时7年打磨,推出了音乐剧。

这本书有74万多字,900多页。

如果不是想读完它再写稿,我这篇文章应该至少能提前一周和你见面。

别误会,我没有抱怨的意思。

虽然它很长,但它很好读。

这本书完整讲述了汉密尔顿精彩跌宕的一生。

内容的翔实度极大满足了我对汉密尔顿的好奇心。

比如,书中揭示了汉密尔顿是如何自学成才的。

虽然出身贫寒,但汉密尔顿热爱阅读。

他在岛上结识的神父,因为欣赏他的才华,向他开放了自己的丰富藏书。

他13岁就进出口商行做职员,这段经历让他迅速习得了商业、金融知识,也帮他打下了文书和管理基础。

书中提到尚未成年的他“即便是面对一位比自己年长很多的老水手,他也能毫不犹豫地开腔训话”表现出了杀伐决断的魄力。

这解答了我一个困惑,他为什么后来会致力于建立海关、货币系统——正因为少年时管理进出口贸易,“他清楚地了解了商人和走私者是如何玩弄那些瞒天过海的把戏的,这让他力主在美国建立海岸警卫队和海关体系。

他发现生意经常会受到现金流和到期债务的困扰,而一套统一的货币体系将非常有利于刺激贸易。

书中,还提到对汉密尔顿身世的一种猜测:他的父亲可能不是詹姆斯·汉密尔顿,而是一位名叫托马斯·史蒂文斯的商人。

这位托马斯·史蒂文斯有一位比汉密尔顿年长1岁的儿子爱德华。

据说爱德华和汉密尔顿长相像到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经常有人以为他们是亲兄弟。

而且,爱德华和汉密尔顿喜好、志趣也很相似,两人是至交好友。

如果这猜测为真,那便能解释为什么,汉密尔顿和自己的父亲、兄弟都很生疏,却长期和爱德华来往密切。

以及,为什么托马斯·史蒂文斯在汉密尔顿的母亲去世后,成了汉密尔顿的监护人,却没有照顾汉密尔顿的哥哥。

还有,汉密尔顿的妈妈当年出轨的对象是谁。

资助汉密尔顿去北美接受教育的商人中,也有托马斯·史蒂文斯的身影。

在北美,汉密尔顿求学于国王学院,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法学著作。

他终身都保持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即便是在独立战争期间,他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他在战时,阅读了大量哲学家著作,并去了解希腊、普鲁士和法国的历史。

“当其他的美国人梦想在北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抹去欧洲文明的一切腐朽痕迹的时候,汉密尔顿则虚心向欧洲文明讨教如何设立一个新政府…他相信,新世界必须虚心向旧世界学习。

”至于汉密尔顿和约翰·劳伦斯和拉法耶特之间的关系,从传记来看,的确非同寻常。

书中写道,“他们三个人的故事一定启发了大仲马创作他那著名的三剑客”。

劳伦斯相貌英俊,有一双蓝眼睛,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认为“除非将奴隶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否则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是热爱自由的人民。

劳伦斯和汉密尔顿像“一对精神上的双胞胎”,“他们的交往中有着朋友间最深的喜爱,这种友爱近乎于男女之情…我们至少可以说,汉密尔顿对他的老朋友有着青春期迷恋般的特殊感情。

”汉密尔顿给劳伦斯的信中写道,“你不应该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便利用我的敏感,偷偷溜进我的感情世界中。

”这恋人般的抱怨实在引人遐想。

而拉法耶特和汉密尔顿的关系,用汉密尔顿孙子的话说,“他们俩的友谊中有着一丝浪漫”。

书中记载,拉法耶特给汉密尔顿的信中写道:“从法国回来后,我对你的感情已经逐日增长,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个世界上已经根本没有人能够想象到它有多么深了。

而汉密尔顿和妻子艾丽萨以及妻子的姐姐安杰莉卡三人的关系,从传记来看,艾丽萨和安杰莉卡两人都爱慕汉密尔顿,但这对姐妹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她们终身都保持着亲密。

书中写道,在汉密尔顿去世后,“艾丽萨一直得到姐姐安杰莉卡的无私帮助,后者是她与过去和已逝丈夫之间最强韧的纽带。

”这三人,在死后也彼此相伴:他们三人的墓都在三一教堂。

我还八卦地查了下,安杰莉卡的丈夫约翰·巴克·丘奇葬在哪里,答案是葬在伦敦,并没有和安杰莉卡葬在一起。

(有点心疼丘奇。

因为看剧,我知道汉密尔顿的儿子菲利普死于决斗。

而且在儿子临行前,汉密尔顿命令他不要夺人性命,要放弃射击。

因为这种要求实在太让自家孩子置于险地,所以我怀疑过历史上是否并非如此。

结果看传记发现是真的。

(我哭了,汉密尔顿这个憨憨)汉密尔顿真的命令儿子在决斗中别开枪。

这种又愚蠢又勇敢又善意的行为让人百感交集。

书中揭示,菲利普之死,还产生了另一位受害者——汉密尔顿17岁的女儿安杰莉卡在知道哥哥死讯后,疯了。

精神失常的她在73岁去世。

悲剧的涟漪,绵延了半个多世纪。

至于汉密尔顿在决斗去世后给家人的影响,则是让家人陷入财务困境。

这导致妻子艾丽萨不得不恳求美国政府,把当年汉密尔顿在独立战争结束后放弃的抚恤金补偿给她,让好她能够养家。

这让我感慨,汉密尔顿自己那么高姿态,却让家人不得不放低身段求人,做伟人的家人好辛苦。

杀死汉密尔顿的亚伦·伯尔,后来也没有公开忏悔过。

不过,他的下半生也和幸福没多少关系了——他因为被指控谋杀而流亡,后来指控取消后,他又经历了爱女和女婿接连去世的打击。

他在两次中风后,面容可怖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艾丽萨成了同代人中活到最后的那一位。

她享年97岁,还开了纽约第一家私立孤儿院。

她对汉密尔顿的爱,超越了死亡。

她在汉密尔顿去世后,致力于整理他的文集,采访他的同时代人,希望能出版他的传记。

书中写到一个细节:“她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汉密尔顿在决斗前夜写给她的缠绵悱恻的诀别书,以及他们在莫里斯城恋爱期间汉密尔顿送给她的爱情十四行诗——这是一些发黄、变脆的纸片,由于纸张已经风化,艾丽萨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缝合在一起。

”说回汉密尔顿本人,书中他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钦佩的一点是,他敢于反抗暴政的同时,也敢于反对民众的非理性情绪。

他非常清楚的知道,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直革命,而是为了建立一个自由、稳定、强大的社会。

他多次挺身而出,阻止民众将革命激情变成对他人的屠戮。

书中写道,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夕,反英情绪高涨时,有暴民准备对亲英派学者迈尔斯·库珀施以私刑。

汉密尔顿冒着被暴徒攻击的风险,阻止他们冲进库珀家中,并指出他们的行为会“让自由的伟大与光荣蒙羞”。

在独立战争中,他手下想要杀死投降的英国士兵时,汉密尔顿也在第一时间制止了这种报复行为。

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社会一度有清算亲英派的思潮。

他也果断站了出来,反对在没有法律审判的情况下,就驱逐亲英分子。

他指出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没有人会是安全的,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他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内讧的无辜受害者。

“他认为革命不应该一夜之间斩断与过去的联系,或者彻底废弃原有的法律、秩序和传统。

‘争取自由的斗争就其本身而言是崇高的,’他说,‘当与高尚、正义和人道联系起来时,它应该尊重每一位朋友,把它当作人。

但是如果被犯罪和肆无忌惮所玷污,那它就失去了人们的尊重。

’”很多革命者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会忘记秩序的重要性。

但汉密尔顿没有,他非常重视秩序,他一生都在“平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即便被误解为革命叛徒,他也会顶着骂声,继续用理性与民众对话,避免社会进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他不是一个寻求声望的政客,而是一个决心改变大众思想的政治家。

”美国有他这样的“政体之父”,是美国的幸运。

书中对他的评价是:“作为开国元勋中一位理性的智者,汉密尔顿总是扮演着‘败兴者’的角色,他经常给民众泼冷水”。

比起他战斗者的一面,我更敬更爱他“败兴者”的一面。

因为后者需要的智慧和勇气更甚于前者。

《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

如果你看完《汉密尔顿》,想要对汉密尔顿发起并参与撰写《联邦党人文集》有所了解,那么我非常推荐你看《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今天的我们需要读诞生于200多年前的《联邦党人文集》?

我想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它:“人们能否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优良的政体,还是只能依赖强力或机遇?

”——这是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的开篇之问。

如果你想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想知道人们如何能够通过理性和自由选择,构建出一个现代民主政体,那你可以翻开这本书。

这是我读过的阐述《联邦党人文集》最明白晓畅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即便你没有法学、政治学的基础知识,你也能读懂它。

而且因为作者的写作是通过问题来驱动,读起来会很有解惑的快感。

你会发现全书几本每一章标题,都是一个问题。

比如第八章“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第九章“总统拥有帝王般的权力吗?

”。

你可以在读它之前,先看一下目录,被哪一问勾起了兴趣,去读相应的内容就好。

👆《用野心对抗野心》的作者王建勋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此书作者是我在法大的恩师王建勋先生。

我读时,好像重回了听王老师讲《联邦党人文集》的大学时光。

当时我们每节课都会读原文节选,王老师会带大家讨论,这门课对我来说是宪政启蒙课。

我的诸多观念都在王老师的授课中得到了冲刷和重塑。

可以说王老师当年随手播下的知识种子影响我至今。

不过,我并不是因为他是我恩师就荐书,而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

他写作风格和他讲课一样,深入浅出。

他会让原文中那些晦涩难解的句子变得亲切易懂;会带着你领略看似结构零散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的《联邦党人文集》的文本内部有怎样的逻辑主线;会给你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方便你“理解当时的美国人为何要指定新宪法,为何对某些问题存在争论。

”书中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讲“美国宪法为何要实行分权制衡?

”的第七章。

很多人提到三权分立,想到的就是三种权力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就像三条平行线。

但如果你看了这章,你会发现,你完全误解了何为三权分立。

如果要达到分权制衡的目的,那么三权之间恰恰不能完全分离独立,而是必须有交叉、有联系。

用麦迪逊的话说,“如果没有这种关联和牵制,三个不同的机构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力,那如何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抗衡呢?”

那三权分立的“分”又该怎么理解呢?

书中的回答是,分立“并不是说这三种权力不能有任何的关联,而是说一个部门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全部的权力…或者三种权力同时拥有。

”比如立法部门不能既有立法权又有行政权。

那怎么设计三权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独立性,好达到相互监督、制衡的状态,则是考验制度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智慧了。

书中介绍,美国国父们设计出了这样的制度:立法和行政机关的制衡是:立法机关(国会)可以弹劾行政机关(总统),反过来,总统可以否决国会制定的法律。

国会还可以通过三分之二多数,再否定这种否决。

立法跟司法的制衡是:立法机关可以弹劾法官,如果法官涉嫌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的话。

反过来,如果法官认为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了宪法,法官可以发起违宪审查,宣布法律无效。

行政和司法的制衡则体现在:一方面,总统有权提名法官;另一方面,法官可以宣布总统的命令或行动违宪并无效。

书中写道:“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机关之间,每一个机关都对另一个机关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牵制,或者说,每一个机关都行使了另一个机关的部分权力。

恰恰因为这种部分地拥有、部分地行使另一个机关的权力,让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平衡。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每一个机关都有野心,因此,必须由其他同样有野心的机关监督和制约它。

”这也就是麦迪逊所说的“用野心来对抗野心”。

最后分享两句书摘:如果人是天使,将无需政府;如果天使统治人,将无须对政府进行内外的限制。

在构建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巨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先让政府能够控制住被统治者。

接下来,还必须能让它控制住自身。

——詹姆斯·麦迪逊那些为了临时的安全而放弃自由的人,既不配得到安全,也不配得到自由。

——富兰克林

edited by 阿妮酱

 3 ) 精彩绝伦的汉密尔顿

这不是今年的第一部影片,却是我第一部五星影片,说是影片,这部2015年让整个百老汇观众一票难求横扫各大奖项的音乐剧使我这个身处千万里之外的观众感受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白嫖之旅,感谢Disney+及小破站。

Hamilton是谁,说实话才疏学浅的学渣在此之前根本不认识,曾今手握十美元在泰国街头行走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印在美钞上的男人竟然有如此的荣耀魅力,我不知道为何美国人提议要将他的头像撤下(虽然并没有)孤儿+移民+国王学院学生+士兵+律师+第一任财政部长+出轨…不知道顺序和内容是否有误差,17岁开挂之旅到49岁殒命,三十年间作出了如此多伟大的事业我不得不佩服这才是真正的卓越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时间管理大师,如同剧中所唱的汉密尔顿为何你好像时间总不够似的说到的歌词。

即使打起十二分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也很难跟上节奏,Hipop曲风单词迅速略过看中文都来不及,还要忙着欣赏演员的表现,真的让我双眼慌乱,听说奥巴马一家也是将此剧二刷,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不过将如此冗长的历史浓缩到一台两个半小时的剧上,选用Hipop来演绎还真是一种机制且富有创意的设计。

然而融合了流行、说唱、歌剧、爵士等曲风还远远不够,少数种族的卡司阵容才是导演的神来之笔,对于现如今的美帝种族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舞台上的非裔、亚裔、波多黎各移民让我在一开始陷入了一些混沌,这样的搭配属实有趣。

在内阁争论上的freestyle的battle环节,让我惊呼卡司们的台词功底,这tm的一些神台词是怎么背下来的…看完整部剧,勾起了我对这位美国开国元勋的好奇,听说导演Lin是阅读了《汉密尔顿传》后萌生了这部剧的想法,时间线已引导我迫不及待的去翻开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了,希望今年可以读完这个十美元头像的主人,也许有时间和脑子可以再读一读《联邦党人文集》。

 4 ) 好震撼

经朋友推荐,买了汉密尔顿音乐剧的票,本着提前了解一下歌词和背景免得现场一脸懵逼的想法找了官摄版来看。

好震撼我是第一次知道汉密尔顿这个人,或者可能上学的时候听过,但根本没记住。

但这部剧非常立体的展示了这个人的一生,他的野心,他的追求,他的是非功过,还有他的妻子伟大的一生。

每到eliza的部分我总是很难过,最后听到她剩下的50年忍不住哭出来。

还有burr,这个总是罩着伪装示人的人,把他的不甘心,举棋不定,挣扎都展现给我们。

一部非常棒的史诗风格的音乐剧!

赞美作者!

说实话,我没想到是完完整整的三个小时唱下来,一口气都没歇,歌与歌之间紧锣密鼓,剧情一步一步推进,高潮迭起,我一口气看下来都觉得头疼,但实在舍不得挪开眼睛,或者摘一下耳机。

太精彩了!

没有旋律的部分台词也是由rap完成,节奏非常棒,每一首歌都饱含激情或深情,每一个演员都极富情感和技巧,声音极具感染力,burr,eliza和angelica这三位的演员真的绝了。

主角虽然唱歌不那么好,但作为作词和作曲本身情感输出极佳。

我不知道明天的卡司是什么水准,但我现在充满了期待!!

 5 ) 解构Hamilton——当文艺青年选择了“去依附”

一场神秘的晚宴,三位与会人不知聊了什么,屋外人的“羡鱼情”却已经将我们征服就在短短的一首歌中,有的角色变成熟了,有的角色变腹黑了,美利坚的命运也被妥妥的安排了!

想必有的小伙伴已经猜到,笔者描述的是“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个人心目中这部剧的高光时刻——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愈发觉得这一转折性的时刻值得细品

可以说,Hamilton曾经是笔者心目中的最佳音乐剧,也激起了自己对于“灯塔国”的无限向往...直到2020被困纽约(至今还脱身无术),才发现灯塔不亮了,反而是青山依旧在,一片东方红其实仔细一复盘,就会发现Hamilton虽然本身非常优秀,实则也是恐怕被“抬”上神坛的:没有奥巴马和纽约时报的大力吹捧,它的票价或许也不会上天——但是!

当我们取下漂亮国主旋律的光环,再度审视这部剧及其背后的历史,却依旧能够受益匪浅!

因为它描述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文青成长之路,其精神内核实际上是超越时代与文化的!

谁是Hamilton?

首先,我们必须要吹一下LMM,不只是因为其作曲才华,更是因为他能慧眼识珠,选择讲诉一位几乎无人问津的美国国父的故事

林叔因此剧被pick成为时代top 100之大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有种说法叫做“半部英剧治天下”,指的是《是,大臣/首相》系列——笔者认为其很好地揭示了西方政坛那一套:表面上出风头的都是人缘好却被花样摆布的政客,而实际上真正治理国家的却是那些默默无名的公务员...

虽然是个暴脾气,Hamilton实则是个制度设立者+华尔街祖师爷而美帝建国史何尝不是那样一套?

华盛顿被吹出了“落樱神斧”,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更是树起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牌坊...至于帷幕后面的Hamilton?十美元上给他留个位置就不错了(在音乐剧横空出世前这都差点被弄没!

但真的深究起来呢?

跟抗英主力法军比起来,常败将军华盛顿只能算是“游而不击”;杰佛逊不仅自己蓄奴,还跟其女奴谈了一场旷世之恋;而满口仁义道德,与法兰西情比金坚的新生漂亮国,在人家陷入大危机之际,也像渣男一样袖手旁观...眼看昔日“偶像”的雕像快被游街群众拆光了,笔者才愈发认识到了Hamilton的宝贵!

BLM运动中,杰佛逊不幸躺枪...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在调侃之余更得实事求是——只能说有的人被包装成了牌坊,而有的人默默地播下了种子Hamilton留下的legacy(遗产)真的令人细思觉恐:其主导的《联邦党人文集》统一了思想,真正帮宪法“打赢了官司”;而不惜卖首都争取到的财政权,更是连其死对头最终都不得不称赞的...如果没有他,或许美利坚还是一个首都设在纽约的邦联,各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虽然今天也越来越像裂众国了...);而或许其早就因财政危机而陷入混乱,避免不了一次又一次的谢司起义!

因讨薪而引发的老兵暴动...治天下真的没那么容易!

笔者相信,LMM当初选中Hamilton,并不是因为和他有关的八卦故事,而是真正看透了历史的真相——其实,Hamilton也是一个“苟...”,而将个人的名誉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的英雄,他nonstop地奋斗,为将来的灯塔播下了种子国士原本是文青恐怕没有比音乐剧能更好讲诉Hamilton传奇人生的方式了,笔者在此也不想对他的生平过于赘述...只想简单盘点一下他的人生道路毫无疑问,Hamilton是个文青:他的一支笔,可以在年少时得到家乡父老的青睐,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51篇雄文,直接孕育了联邦党,促进了美利坚建国;而他的一张嘴,既能在内阁争论中口吐莲花,又能一锤定音,把死对头杰佛逊送上总统宝座(顺便坑死了老朋友Burr...其出众的才华在LMM嘻哈的音乐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他更是一个热血青年,更希望有一把自己的枪他像斗士一般的偏执,一心建功立业,却一直被华盛顿老爹死死的按在板凳席上...终于,他上场了,仗打赢了,但斗争才真的开始;当面对各怀鬼胎的各州代表,处处掣肘的内阁同僚,甚至曾经的战友(尤其是麦迪逊)反目成仇——他只得告别罗曼蒂克,向Burr学习交易的艺术orz而此时的杰佛逊还是图样,在剧中空有文艺仿佛成了一个精神法国人...在治天下的阶段,他成了Hamilton最大的对头,两人似乎水火不容!

路线问题催生了两大党而我们,在Burr的诧异与觉醒的同时,发现两方居然进行了妥协!

一场“首都换财政”的晚宴,LMM并没有直接展示是怎么样进行的,却显得更加神来之笔!

我们不知道Hamilton经历了哪些纠结,又是如何与对手纵横捭阖——说实话历史的细节往往不可考,而我们只知道这件事情发生了而更加可贵的是,在暗中练就霹雳手段的同时,Hamilton依旧不忘初心,坚持菩萨心肠:在1800的总统选举中,他站了有信仰的杰佛逊,虽然两人依旧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随后结下梁子,在与输家Burr的决斗中,他又不愿伤害对方,结果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剧中的Hamilton,真的可以用大公无私来形容,手握屠龙术却坚持信仰,拒绝化身恶龙!

国外网友对剧中角色的评价(PS:并没有看破老爹的花瓶本质...而这,恐怕就是他的反面,Burr所缺失的——论起才华、手段,Hamilton表示过自愧不如(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抬举...而Burr没有自己的立场,只习惯见风使舵被Hamilton刺激之后,他的人生目标变成了向上爬,却没有发现Hamilton成功的秘诀,除了nonstop之外,更是牺牲小我,不惜一切成就事业!

天下寒士何以自处?

笔者认为,《让子弹飞》里的师爷形象,把Burr这类投机知识分子黑出了翔——死在钱堆里,屁股在树上...缺乏信仰,一贯骑墙却不得好下场,这真的要怨恨Hamilton吗?

或许有人以为,比起Hamilton,Burr只是缺乏了人生的际遇——比如如果他和华盛顿当初一拍即合,或许就会走上不一样的道路...而笔者认为,Hamilton的身份实际上早已经超越了华盛顿的幕僚!

他并没有像众多知识分子一样依附于别人,反而走出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所以说,虽然杰佛逊一开始还在叫嚣“没有华盛顿,你将一无是处”,但当华盛顿真的隐退,Hamilton被二代目亚当斯总统打压时,还果断痛打落水狗,并不得不承认他“能拿笔就是威胁”——Hamilton是怎样从一无所有的移民成为联邦党的幕后领袖的?

华盛顿的关系固然有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他自己nonstop地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大家记得学习姿势而当杰佛逊,Burr等人的暗箭袭来,Hamilton更是选择了自爆——一场桃色丑闻,使得自己身败名裂(再也当不了总统,杰佛逊可高兴了)、家庭破碎,却保住了自己的政治遗产...我们恐怕只能一边瞠目结舌,一边为他的牺牲而动容!

原来在大洋彼岸,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虽然在为总统涂脂抹粉的美利坚“正史”上,Hamilton一生的八卦色彩很浓,但再多的狗血也难掩其身上的光辉,只待LMM这样的伯乐,用文艺的手法,将其精髓再现于舞台!

时隔两百年,却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彼此——让人如何不唏嘘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则是Hamilton死于非命...明明使自己和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路,同时还有“百万件事要去做”,怎么就因为个人恩怨,白白断送了性命?

笔者认为,这种轻如鸿毛的死法是要不得的,管他有没有绅士风度,是不是宿命所在——就像现在,苟住扛过疫情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留得青山在,完全可以慢慢探索自己的道路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是找到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成为一个工具人...哪怕我们没那么文艺,只是像Eliza一样平平无奇,如果利用好了时间,相信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如果说“决策现场”最让笔者深思,结尾的Eliza无疑最令笔者感动!

最后想夹杂些中国音乐剧的私货:我们真的应该向LMM好好学习学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奇人物难道少吗?

随手一翻史料恐怕都能吓到大家

更别提另外一个湖南的图书馆管理员了...而我们总是不屑去了解、不屑去挖掘,反而习惯了脱离国情和群众去闭门造车——举个自己的例子,当初有个原创剧创作的机会,我们对于前人的事迹意兴阑珊,一心想自己从无到有写剧本,结果就是没有然后了...而LMM却在历史隐秘的角落挖掘出了宝藏,带我们揭开了巨人的面纱,还把所谓的主旋律呈现地如此精彩,恐怕真的值得我们的创作者好好学习!

总之到了2020年,哪怕灯塔不再闪亮,Hamilton的光芒依然值得我们凿壁借光!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重,在享受本剧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启迪N刷后补点“多余的话”:恐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Hamilton...笔者非常欣赏LMM的诠释角度,有感而发一半也是为了自我批判——不过,也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或许有些地方表述的不到位,引发了大家的误解,但正如歌词所言“I'd rather be divisive than indecisive”希望我们都能在“take an honest stand”的同时“thinking past tomorrow”!

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再推荐几个我们自己的宝藏(总之笔者是屡次经历了从“不屑”到“真香”的心路历程!

安利三宝老师——最“声入人心”的宝藏,或许远在天边外,或许近在眼前

去依附8.9董筱丹 温铁军 / 2019 / 东方出版社最后:请大家尽量在官方渠道观看 https://www.disneyplus.com/movies/hamilton/3uPmBHWlO6HJ 实在不行也可以学习一下捐(bu)款(piao)教程:https://www.weibo.com/2219816422/J9Su4cypv在特殊时期,相信所有的戏剧工作者,都需要大家的支持!

TheatreBomb-剧燃: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6 ) 《汉密尔顿》观影个人感受。

这个音乐剧真的太绝了,不管是舞台还是演员都无可挑剔,全片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汉密尔顿,还有伊莱莎和她的姐姐安吉列卡以及乔治三世。

乔三真的太可爱了,还有他喷口水那一段真的好好笑啊,每次他出场我都觉得整个剧场都更轻松和愉悦了,超级喜欢他的"哒哒哒哒.."!

伊莱莎真的太让我感动了,她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在菲利普去世那段她崩溃的哭出来我也跟着爆哭,菲利普是我全剧最大的意难平,19岁的他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拉上了帷幕...收回来啊,伊莱莎这个演员的唱功真的是一绝,其实在她刚出场的时候我并没有get到她的颜,只觉得她唱起来是经典的那种百老汇风格,我一下子就把她带入了迪士尼公主,那种唱腔和语调都非常有感觉,后来一点一点,随着她每一次的出场,我觉得伊莱莎活过来了,真正领略到了她的人格魅力,觉得她真的太美了,美得让人难以移开视线。

安吉列卡也是一个伟大的角色,她是一个好姐姐,永远祝愿自己的妹妹幸福,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在桃色事件爆出那段,她回来对汉密尔顿唱的那段真的超级精彩,整个人物都更加饱满了,好喜欢她!

汉密尔顿的话,他作为整个剧主角,人物形象丰满,既有活泼俏皮的一面,又能看见他的不知足,坚韧的形象,全剧我觉得他在菲利普去世以后戴眼镜的造型最帅了,带着淡淡的忧郁气质,很难不喜欢!

这绝对是一部我会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音乐剧,看完之后不只有震撼,还有感动,估计以后有时间也会继续去了解一下汉密尔顿,走进他的人生。

汉密尔顿 (2020)9.52020 / 美国 / 歌舞 历史 / 托马斯·凯尔 / 林-曼努尔·米兰达 小莱斯利·奥多姆

 7 ) 小狮子和小乌龟-Lams小细节

there's a million ships i haven't done, just you wait!!!!!!磕美国国父怎么能不搞起LAMS,Anthony宝贝的甜蜜微笑和Lin的卡姿兰大眼不可爱吗!!

在著名国父fandom中,lams算得上是最真的几对之一,历史学家(或者说八卦学家)们对两人的信件和生平进行研究后几乎得出了两人拥有过年少Crush的默认理论,约翰是亚历克斯最亲密的友人,他们虽然来自阶级差异巨大的家庭,但他们自从见面就立刻建立起了极为深刻的友谊,或许是因为共同的政见,也或许是因为共同的理想。

亚历克斯和约翰以及拉法叶曾经自称自己三人组为The Gay trio,而彼此之间的来信也暧昧万分,在这里贴上一封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流传最广的lams二人信件,由亚历克斯写给约翰,因为已有通用中文翻译,在此就不再贴上中文翻译。

Cold in my professions, warm in [my] friendships, I wish, my Dear Laurens, it m[ight] be in my power, by action rather than words, [to] convince you that I love you. I shall only tell you that 'till you bade us Adieu, I hardly knew the value you had taught my heart to set upon you. Indeed, my friend, it was not well done. You know the opinion I entertain of mankind, and how much it is my desire to preserve myself free from particular attachments, and to keep my happiness independent on the caprice of others. You sh[ould] not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my sensibility to ste[al] into my affections without my consent. But as you have done it and as we are generally indulgent to those we love, I shall not scruple to pardon the fraud you have committed, on condition that for my sake, if not for your own, you will always continue to merit the partiality, which you have so artfully instilled into [me] .“在职业上我总是冷静而淡漠,我对友谊却一向情切似火,我亲爱的劳伦斯,我希望我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而非言语向你证明我爱你。

”这一段,在中文版的翻译中(至少是我手上几年前出版的汉密尔顿传记中)被翻译成了“表达我对你的敬爱。

”同时Lin和Anthony也是渊源颇深的一对演员,早在Lin的出名作在高地,Anthony就是他的男主角,此后两人又合作了汉密尔顿和一出小型音乐剧,Lin很关爱很喜欢这个孩子,还暗搓搓磕Anthony和他女友jasmine的cp(就是剧中Peggy的演员,如果认真看还能看到Anthony和Jasmine在背景里眉来眼去),外国网友们亲切称呼Anthony为Lin的adopted musical son(which he really is),而在这部剧里,两人的化学反应同样细节很多非常可爱!

写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细节!

1.开场曲Alexander Hamliton里,Eliza递给hammie外套,Angelica递给他书本,而John为他递上行囊,已知angie和eliza和hammie都有romance relationship,那么John呢:)

2.Burr出场唱talk less smile more,说话太多的人会早死,like i said,下一秒就是John出场开始叭叭叭,也许预示了他会早死的命运。

3.my shot这首歌,ham刚刚认识三人组,而John是第一个起来为他和声的人,当John开始和声hammie的表情一下就亮了起来,惊喜地指着他并且对视着唱完了后面,这也和历史的发展相符,劳伦斯是汉密尔顿最亲密的友人(或者不止友人)。

4.同样是my shot中,John唱他的志向,废奴主义时,hammie小声附和了一句that's right,又在唱you and i do or die的时候摸了摸John的腰,Hercules还在两人身后吹口哨……这有点点gay了啊!!!

后面吹口哨的Hercules5.经典的laurens i like you alot and look at johnny boy's smileeeeeeeeee!!!!!!!!it's illegal for hammie to flirt like this!!!!!

i like you a lllllllllllot6.hammie进入自言自语模式的时候内心戏,整个舞台都陷入静止,只有John不是,他站出来说把hammie介绍给全世界,或许这意味着John是第一个走入hammie内心的人。

7.the story of tonight里侍女上酒,John在明明有四杯酒的情况下非常主动地把自己和hammie的酒拿了,laf和Hercules管都没管哈哈哈(laf:i thought we are the gay trio!

8.here comes general里华爸爸出场,lams两个人又开始凑到一起亲亲抱抱,我是不太明白为啥你俩就老爱这样,整得跟办公室恋爱似的,不过历史上John和hammie确实都是华爸爸麾下的副官,剧里也有John从hammie手里接过文件的片段,这还真是办公室恋情啊……

9.helpless这首歌!

除了开头那三个二傻子一样的撩妹憨憨,在遇见eliza之前可以看到背景里hammie和John勾肩搭背到处乱逛!

想起历史上两人的一封信,hammie让John给他物色一下老婆,一定要提到自己“鼻子的长度”,好的,鼻子的长度绝对是个性暗示,然后后面就被后人划掉了:)10.ten duel写得非常凸显人物性格,首先就是John的冲动,hammie之所以被称为小狮子就是因为他冲动的个性,单在这里他还得拦住更加冲动的John,这也为他后期的死亡留下了祸根,在历史上John的决斗其实和hammie真的没啥关系,而是John真的很尊敬华爸爸所以为他决斗,但这里一句“亚历克斯,你是我拥有的最亲密的朋友”实在是太戳心了。

10.duel赢了这俩来个拥抱!

不过这也是令人悲伤的一点,在这个时候hammie还需要阻拦冲动的John,但十年二十年后他成为了最冲动的那个人,他成了历史上一意孤行不顾阻拦犯下冲动错误的国父,他需要拦住一个更加冲动的愣头青的时光随着John的去世而消失了。

11.york town这首歌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完全黑屏的时候可以看见laf herc和John的一个group hug,但其实历史上已经不可能,这时候的John已经死在了一场小型粮草车的交火中,他想要以少胜多埋伏一支英军,却被发现后反杀,这无疑是一场愚蠢的死亡,因为此刻战争已经结束,而John仍然一意孤行。

John的死亡无疑给Alex造成了重创,在汉密尔顿传记作家ron的笔下,John的死亡导致了Alex心灵中一扇窗户的永远关闭,此后hammie再也没有一个如John亲密的朋友,也没有任何一个同John一样坚定支持他的政友,他从此内心的忏悔和挣扎也只会对着eliza和angelica诉说。

而就在John死前,hammie还为他写信邀请他到国会与他一同奋战:“我们曾并肩解放了美国,现在让我们一起让他更加美丽起来吧。

”(具体词句记不清楚,书不在手边只能靠背……)他为John写下的悼词不长,对于如此一个写了51篇联邦文集内文章的雄辩家而言这简直不可思议,我们只能猜测或许是友人的死亡击垮了hammie的某一部分,他无法再用词句描写出那样的悲伤。

12.经典的死亡场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只有hammie收到了John的死讯,在舞台背后的高台上,曾经的四人组里Laf和Hercules也收到了John死亡的消息。

Alex听到那是John的信时无比开心,但知道那是死讯时表情一瞬间崩溃。

而一边的蓝色光芒里,已经死去的John微笑着唱起他和Alex曾经的信念,为明日举杯,我也许不会看到明天的结果,但明天会有更多人站起。

而John的理想,废除奴隶的理想,彻底在他死亡后变为废墟,他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支全黑人部队,与他们并肩作战,但最后这支部队所有奴隶都被送回了奴隶主身边,他的努力彻底白费。

身为一个出生南卡罗莱纳的上流家庭的男孩,他的信念和努力都非常值得敬佩,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hammie身位出身卑微的加勒比海孤儿家庭,却能与约翰一拍即合成为密友的原因之一。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美国的总统选举的时候,hammie一直都坚定的支持着来自南卡罗莱纳的候选者。

一眼万年13.最后hammie举枪的时候,唱起了rise a glass to freedom,那是他们四人组永远的祝酒歌,也是约翰与他永别时留下的最后一声。

举枪前最后一声14.再放上一个Proud Daddy Lin!

(and his adopted musical son!!

 8 ) 盛世光耀,无人尽欢

(首发于“陀螺电影”公众号→ https://douc.cc/3Y08Nc 。

“豆瓣电影”转载。

)一开场,周遭空气就仿佛被瞬间抽空,人在此中,见证的不只是一截时光,一通顿悟,更是半瞬永恒与永世寂灭。

《汉密尔顿》的魔力,一骑绝尘。

(注:以下涉及剧透。

1 一则嘻哈故事“生于加勒比海贫穷脏污的小地方,荡妇与苏格兰人的私生子,孤儿,英雄,学者,开国元勋……”人生被分解成戏剧化的若干标签,高低错落一一贴上,在众人嘴里吐出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早已风干定型。

但他在舞台上一显形,本该鲜活的故事就长出了眉目。

母亲瑞秋从不幸的婚姻中逃离,遇上父亲詹姆士,顶着不被认可的关系,于1755年1月11日,在奴隶交易盛行的尼维斯岛生下亚历山大。

11岁时,父亲抛妻弃子,不久,母亲染上致命高烧,亚历山大成为孤儿。

17岁时,他所在的圣克罗伊岛遭遇飓风摧毁,而他给《皇家丹麦美国公报》写信讲述惨状,斐然文采打动人们筹钱,送他去了北美殖民地。

他努力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国王学院。

在独立战争中以文韬武略证明自己后,他被乔治·华盛顿相中,担任参谋部副官。

等到美国成立,身为首任财政部长的他主张组建强大的中央政府与军队,推崇工业发展,创立扶持经济繁荣的金融机制……影响至今。

辉煌而壮烈的一生,却在民间叙述中蒙尘,亚历山大淡退成十美元钞票上的一副模糊面孔。

处女作《身在高地》还在巡演的时候,抽空休假的主创林-曼努尔·米兰达从书架上随手拿下罗恩·切尔诺写的汉密尔顿传记,“精神上感受到强烈共振”,“嘻哈曲子就从书页间冒出来了”。

他觉得,汉密尔顿的生平就是“一则嘻哈故事”。

嘻哈的起源,正好与贫民区、纽约、街头文化、抗争息息相关。

能以嘻哈为主体呈现亚历山大的生涯与时代,可谓极富创见,而又合情合理。

公共剧院艺术总监奥斯卡·伊优缇斯在纪录片《汉密尔顿的美国》里说,“我不止一次拿林跟莎士比亚作比较,《汉密尔顿》跟莎士比亚历史剧一样,普通人的声音升华为诗歌,莎士比亚用的是五步格诗,林则是饶舌、韵律、嘻哈、R&B。

”再点缀一些爵士和百老汇歌舞剧经典曲风,以音乐贯穿全剧的《汉密尔顿》始终如潮涌动,情感渗入音符,命运贴合旋律,从历史课本上撕下的冷落注脚活过来了,观众浮起来了,这戏,也红起来了。

2 一出莎翁大剧毋庸置疑,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是个传奇。

每一段悲惨的过去,都是绝地重生的支撑。

就算一无所有,他也能凭借过人的智谋与胆识,白手起家,平步青云。

上天以加倍的怜惜补偿曾经的弃儿,任由这个卑微的移民成就最鼓舞人心的经典美国梦。

而这个美国梦,又留下了无可估量的政治遗产,为日后万千美国梦铺设了最基本的可能。

林-曼努尔太会捕捉时代风云里流泻出来的细微情绪,几段快节奏的说唱一出,就把观众卷入美国成立之初的躁动与豪情里。

内外战争,亲疏党派,一切都是莫测的,万变的,功绩在历史中,把“人”放大了。

但归根到底,亚历山大还是一个“人”。

林-曼努尔无意于造神,不用亚历山大在大风大浪里,像汉高祖刘邦斩白蛇那样借天意开路。

他就是一具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会因为失去而惹上风霜,也会因为无从圆满而刻下遗恨。

在这部被快节奏带得痛快激昂的剧里,死亡的结局早就写在了开篇。

被回顾的一生中,亚历山大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我还有一百件事没做”。

使命看得一清二楚的人,生命的紧迫感烧作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热情。

听起来,却总觉满耳秋风。

像是夏蝉,预知一夜之后就有秋寒。

亚历山大成了伊卡洛斯,忘我地振翼高飞,身上的光芒越来越耀眼,距离太阳也越来越相近,于是封住翅膀的蜡开始融化,整片汪洋成了必然的葬身之所。

之前有多么意气风发,失去妻儿就有多么心灰意冷,在痛苦中长出一点连皮带肉的慈悲和轻慢,让他最终在决斗中放弃开枪,命丧黄泉。

几番对比下来,仿若莎翁剧里君王将相盛极而衰的命途,弥散着纵横捭阖后浓重的悲剧感。

血肉被填充回来,《汉密尔顿》里一众曾被史书脸谱化的消声角色都有了可亲可感的温度,他们锋芒毕露,而缺点也会在功业面前暴露无遗。

亚历山大因痴恋情妇玛丽亚·雷诺兹而被勒索,婚姻跟仕途饱受打击。

跟他一样是孤儿,且在做律师、参军、从政路上总有交叉的阿伦·伯尔,迷失在激起的嫉妒与愤怒中。

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等人,同样表露出眼界或心胸的狭隘。

未知天地的时代局限下,人跟人的纠缠格外惊心,得与失都会有最戏剧化的方式在左右。

特别是仿若镜子两面的亚历山大与阿伦,从朋友到死敌,互相成就了彼此终极的悲哀。

他们唱着足够宽广的世界,却容不下二人的共存,叫这则传奇成了无人尽欢的落寞篇章。

政坛如此,情场也是。

亚历山大与斯凯勒家二女儿伊丽莎白结婚的时候,同样情根深种的大女儿安洁莉卡畅想过一出倒带戏份,舞台上时光逆转,惊艳无比,却像是要提前奠定让一切遗憾落地生根的叹息,等到命定结局揭晓,就连幻想也显得残酷。

那灵魂共振的饶舌与肝肠寸断的情歌卷在一起,像是藤蔓攀上剑刃,哪怕锋芒拔地而起,疼痛才是最光耀的。

因此本该幸福的伊丽莎白以一声绝望嘶吼给故事收尾,更是伤得无以复加。

3 一场投射游戏在林-曼努尔眼里,亚历山大某种程度上就是2Pac(图派克),是声名狼藉先生(The Notorious B.I.G)。

这两个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并因枪杀死于25岁的嘻哈歌手,都有过十分不易的年少阶段,而从戚风惨雨中走出来的他们,都站到了嘻哈音乐的顶峰,唱尽种族、暴力、物欲与苦难。

短暂的生命,炽热的火花,难免叫人伤春悲秋,毕竟雁过留痕,总要消散。

亚历山大在《汉密尔顿》上演之前,几乎已被掩埋在“国父”的历史头衔上了。

这次终于重回大众视野,带上了新的象征与旨意。

不得不说,他也像是林-曼努尔那位18岁就从波多黎各来到纽约打拼的父亲路易斯。

其实林-曼努尔自己,也跟亚历山大的故事交融在一起。

2014年,在这部剧创作了五六年之时,他与妻子瓦妮莎在新房里迎来了孩子的出生,再过两周,《汉密尔顿》的排练就要开始。

他与亚历山大都是初为人父就不得不离家,情绪不谋而合。

而在以曾经的边缘人亚历山大为主的歌舞剧里,林-曼努尔让许多非裔、亚裔、LGBT演员承担了主要角色,多元化之余,内核的精髓也更熨帖地嵌到了行云流水的表演上。

2016年,《汉密尔顿》扫下11项托尼奖和普利策奖戏剧奖、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剧专辑等,风头一时无两。

观众热捧,也是因为这普世的故事,能让所有人从中找到自己情感投射的位置。

无论是移民美国梦的励志,远大理想的奋进,还是人情世故的感慨,爱恋关系的叹惋,都有私人记忆参差比对的踪影。

对应的,莫不是剧中一大铿锵主题,“谁活着,谁死了,谁在传颂你的故事?

历史与野史总是难分难舍,换个光景,每个故人都不过是当下立场表达所需的棋子。

拼了一生,光荣也好,颓败也好,都不过是空名,是谈资罢了。

也不知该悲哀,还是该豁达。

 9 ) 被炒出来的烂片

以下内容我选了两个网友的回复,我这样做只是觉得他们两人想表达的观点和我一样,并且我没在他们下面回复而重新打分就是觉得这个烂片不值得打这么多分。

从舞台效果来说很一般,从灯光效果来说很一般,从音乐来说没有一段旋律让我耳目一新,但把出轨还整得刻骨铭心。

草原观点--如果你跟着热搜用了2小时40分钟还看完了;那么恭喜你被浪费了时间;这种舞台剧说白了,就是消遣时间装b格赚票房的;论艺术性,可以说是刚刚及格;他的主要目的是商业,一个标标准准的60分及格商业剧;你看能拿出来说的就是个一票难求啊,票价很高啊,商业宣传的标准噱头;至于有些人拿出什么格莱美说事,电影里拿威尼斯金熊说事的烂片也是一抓一大把,相信自己的直觉,别被这种呜呜咋咋的音乐剧吓蒙圈了;当然大部分人,是没有自己的判断的,只要一听格莱美就能把自己感动哭,历史人物一唱rap也哭,尼泪点怎么那么低呢就?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他们就是哪个顾客,等着资本家告诉他,该吃什么,该听什么,该看什么;因为他们只关注周边,恰恰忽略了哪个作品本身;不论内容如何就如同现在被吹烂的《隐秘的角落》,很神吗?

大家是没看过好电视剧和电影吧,最终被收割的,不过是个爱奇艺会员资格而已。

大部分观众和消费者的素质都停留在,戛纳金棕榈《寄生虫》特别牛,至于是不是特别牛,他们自己是没判断的,因为观片量以及对艺术的认知和训练都几乎是空白,当然他们是不承认的。

可是这个就是现实。

还有一些不解的网友问,为什么这个剧这么火?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商业炒作的东西都是睡一觉起来就感觉自己被时代脱节了;炒作就是在哪一夜间就铺开了,然后添油加醋,就等着无知群众掏钱入坑了,毕竟谁都不愿意过时,得抓住机会入坑。

另外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牛,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经过时间的检验,你看看十年后还有说这个剧的吗!

什么LMM他的音乐才华绝对没有吹的那么神,刚刚去世的电影音乐大神莫里康奈,有多少经典的作品,家喻户晓,中外通吃,并且高质量作品时间跨度非常长,可惜LMM呢,虽然奖拿到手软,实际呢,经典作品一首没有,勉强算经典的呢有许多旋律都雷同;对于这种资本捧起来去各大奖圈混一圈的辛运儿,我相信自己上万的音乐鉴赏力,哪些小白呢,可以继续喜欢,这个自由还是有的,但是别以为不喜欢的就都是过时,毕竟只有流行才是短暂的。

梓悦的观点--汉密尔顿本质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可是由于美国人善于春秋笔法,善于洗白美化自己的历史,于是一出音乐剧之后,世人被《盗梦空间》式的植入了美国人想要的思维观点,还以为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观点。

事实上,这部《汉密尔顿》完全和豆瓣人鄙视的一些国家宣传部的歌功颂德作品没有差别,可是为什么豆瓣人貌似客观的鄙视一些国家的宣传部,却对美国作品跪舔呢??

或许这就是最典型的双标——————我的要求不苛刻,请用同一个标准来评判以现公平。

汉密尔顿承认自己通奸,在古代,在清教徒的美国古代,通奸是罪大恶极,至少也是人品极差。

事实上,历史上的汉密尔顿是那种只要达到目的不论采用多么卑鄙的手段也不会觉得不安的人,当然这种人是美国人的偶像也是每一个美国人想要成为的人————所以这就是美国人的本性,本质上和杀完人画个十字就心安理得的南美毒枭没有差别。

汉密尔顿和伯尔竞选,汉米尔顿各种抹黑和拉票等机关算尽,最后还是失败,脸上挂不住,要求决斗,最后却没能杀死对手,自己却死于非命,这个结局可说是对汉密尔顿最大的羞辱,如此一个失败的小丑,在美宣部的春秋笔法之下,立即成为高大全伟光正的光辉形象—————什么是洗脑?

这不就是??

其实对你要求不苛刻,仅仅是请不要双标,请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方能显示出你确实有独立思考能力。

 10 ) 感觉未来会看很多遍《汉密尔顿》

这是我第一次看音乐剧。

虽然之前在网易云上已经听过音乐剧的音乐,但是看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和在手机上听片段还是完全不同的。

音乐的感染力加上演员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和信念感,谁能不被震撼和感动?

《汉密尔顿》讲的是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所犯的错误。

观看过程中情绪深受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感染,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不仅有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有精神上的陶冶,同时还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其实我对于历史并无多大的感觉,但是看这出音乐剧的过程中还是会为自己了解过历史感到无比庆幸(此前我对于历史类书籍也并无兴趣,所以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是从历史课本上知道的,从这一方面而言,我是应该感谢应试教育的)。

虽然音乐剧并不能全然代表历史,但是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致敬那载于史书上却被人们所遗忘的伟人确实是人类独有的智慧果实,是应该流传后世的、历史的美的表达。

这部音乐剧前一个多小时主要讲述的是主角汉密尔顿的人生之“起”,后面一个多小时便是讲其人生之“落”。

汉密尔顿为美国之独立作出卓越的贡献,但这些在他为维护自己的声名、证明自己并未窃取国财的雷诺兹公告的发布后都被掩埋。

无可否认,汉密尔顿在个人品行上存在缺陷,他的功勋也无法为其品行正名,但在看到他所犯的错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和赞扬他所做的贡献(历史辩证思维哈哈哈哈)。

歌词中唱道“Will they tell your story?

”,也许世人误解历史的叙述,但所幸,如今有这么一部音乐剧愿意将“被遗忘和误解”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再讲述一遍,让我们在这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了解他们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路过他们的一生。

看这部音乐剧的时候哭了三次,且都是有饰演Eliza的演员的表演片段(我觉得是自己有所代入后产生了情感共鸣),其中最后一次是Eliza和Hamilton在他们儿子死后在郊区散步的唱段(从他们开始唱哭到结束)。

歌声和音乐都是具有感染力的,演员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也一点也不让人出戏,反而仿佛是在邀请你加入这场盛大的演出。

看完《汉密尔顿》之后心中混杂着感动、敬佩和一些不知名的情绪,我觉得这是一部会让人肃然起敬的艺术作品,是我走向认识艺术、认识历史的新大门。

之后看到的音乐剧还能不能带给我这么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感觉因此,又有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期待的理由。

Ps.特别喜欢Eliza,温温柔柔的外表下有一颗刚强的心,为汉密尔顿书写史书、在美国开设第一所孤儿院让人敬佩!

《汉密尔顿》短评

奥巴马时代的历史虚构

4分钟前
  • Hushnore
  • 较差

采用全有色人种的说唱音乐剧,风格与形式都需要习惯一阵,有那么几首不错的;剧情跨度太大,全员都需要不断旁白赶进度;赶场造成的情感刻意,尤其三角恋部分。不过此剧牛掰的是,利用相同词汇的韵律做前后对照,让普通观众从结构上了解其含义;对音乐控制的很讲究;黄蓝是基本色,洋红是黄的升级;时间倒转和暂停独白都很炫技;人物其实挺标签化的,不过对burr的关键塑造很成功,反派独白算是合格;其实最难的是做史诗剧,本剧采用多核心就很聪明了,回环的场地意味着回环似的主题与人生。最后,为了最爱的乔治三世!小乔那段真是又萌又好听~

6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看不懂,看不下去,没有文化环境咂摸不出味道

7分钟前
  • 顾无言
  • 较差

对这段历史不甚感兴趣,对嘻哈这种音乐形式不甚感兴趣,对此等美国精神有距离感。

9分钟前
  • 百毒不侵
  • 还行

一百万分!!爱爱爱爱爱爱死了

13分钟前
  • 阿燃不要说话
  • 力荐

算了 我是个俗人 我不懂一些男人傻逼的荣耀 无法共情无法理解,故事好空人物也好空,整整唱了160分钟拉普,听的我头疼,男主唱歌的还很拉,舞台有的效果做的挺好,但确实场景搭建啥的都很普通,总结就是,难看🚬

18分钟前
  • 爱情小保安
  • 较差

尝试跟上流行文化

21分钟前
  • 骑车磨损髋关节
  • 较差

也许是文化差异?又或是年龄差距?开头三次终于看完,确实没有共鸣。

26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还行

怎么这么长,只坚持了30分钟。实在欣赏不了,出现那么多黑人是什么意思,那时候的黑人不都是奴隶吗?

28分钟前
  • 最烦装逼
  • 很差

音乐剧太西方了,讲述方式和故事太美国了,歌舞也完全够不到普世美感的层次。完全在我的次元之外。

29分钟前
  • 大噜
  • 较差

我太粗糙了,没法对用这种形式把一些道理和哲理表现出来的艺术内容,进行细嚼慢咽。换台。

34分钟前
  • 炜森
  • 还行

演员们演的好认真,就好像老师在卖力的讲课,豆瓣上的用户们就像课上的学霸,搞懂了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放学了还在互相分享课上的喜悦,而我只想坐在后排睡觉

36分钟前
  • southside.
  • 很差

你以为把枪指向天空 就不会有人射入你的胸膛

40分钟前
  • 下垂眼
  • 力荐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革命建国帮派说唱,政治斗争议会battle,生命中的三个女人,第一个朋友和最后一个宿敌;充满野心与人性缺点的国父传,却因此更真实动人;可惜辣鸡迪士尼和谐了不少歌词

42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45分钟前
  • miraesung313_
  • 很差

建国史版版美国有嘻哈,咱们的《建国大业》是不是也能排成这样?美国建国史确实不容易引起国人的共鸣,中国主旋律都不爱看何况美国的?英国国王被黑得够狠!演员唱功都是无敌的,有个问题,他们的麦别在哪里?

49分钟前
  • 麦姆威
  • 还行

它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51分钟前
  • 戴一
  • 还行

要说我不喜欢看百老汇吧也不对,以前疯狂喜欢《猫》剧,芝加哥、红磨坊都是心头好,那不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就是政治正确吧?说实话这剧音乐也很无趣,没有打动我,可能我不太喜欢rap?

55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还行

感谢LMM,有生之年终于看到OBC的演出了,激动得哭了!一切的一切都很完美!我爱每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打六星!

57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1.对相关历史及人物的不太了解还是有碍于理解音乐剧中的故事情节。尽管如此,还是有被音乐剧的歌舞表演、灯光舞台效果等等吸引;2.乔纳森·格罗夫扮演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献唱《You'll Be Back》激动得喷出口水,导致我看到他的脸部特写总觉得他下巴湿湿的,另外他每次出场表演的过程中能听到观众的笑声;3.160分钟的片子本想中午12点多应该就能看完,结果后来因其它事耽搁了,导致最后拖到下午近17点才看完;4.《百老汇新剧《汉密尔顿》为什么如此火爆?》https://www.douban.com/note/516338617/ → ……能够像Lin-Manuel一样,敢于将白人与少数族裔演员比例完全颠倒的人,在主流戏剧界几乎还是闻所未闻。在采访中,有人问他少数族裔扮演“国父”是否会让观众因为觉得不真实而频繁出戏时,他说,“我们的演员表看上去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11493

5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