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是朴赞郁骨灰粉 但是对于斯托克还是有些想说的 我是片源出来第一时间下载配英文字幕半猜半蒙看完第一遍 第一遍的观影感受是所有朴赞郁影片中前所未有的茫然不知何故 期间我起床倒水找烟上厕所总共加起来七次 虽然亲切的金子也是断开分三次才看完 但是金子看完后油然而生一种朴氏影片透彻心扉的爽快感 斯托克算是从立项决定由朴执导后一直期待到现在的一部影片 但是从美版预告片流露出来后心里面隐约有一些担忧 在成片观赏完后 这种担忧得到了确定。
首先我说一下自己对于朴赞郁影片的一点理解 不为透彻 仅作闲聊朴赞郁对于电影镜头语言的理解是韩系导演中最为深刻的一位没有之一 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斯托克中 我很同意云中的影评所分析的画面中对称以及圆形图案以及蜘蛛这些元素的运用 这种略显隐喻的元素表达贯彻每一部朴赞郁影片 在显现人物精神状况的手法上 朴不会选择简单粗暴的让主要人物呼天抢地也不会像《迷魂记》那种人物背后一个大漩涡寓意迷失 无论是《老男孩》里面崔岷植脸上爬满的蚂蚁群还是《蝙蝠》里金玉彬不断重复往申河均口内刺去的剪子都是同样的作用 在这部斯托克中 斯托克中 蜘蛛和鞋子是朴人为安排的两个功能性道具 一个比较好完成了表达危险性+性启蒙(亦或是性欲)接近上升的功能,另一个则为主人公india从女孩儿过渡到女性 从白纸过渡到猎手起到了衔接功能。
插一句话 关于云中的黄色+红色解读 我同意这是刻意安排 但不认为这是朴赞郁特色设置点 这种颜色的功能性其实是和屋内墨绿色墙纸的功效类同。
再絮叨一下人物 在我看来 斯托克是朴赞郁极少数选员出现问题以及人物设置中出现违和感的影片。
在他之前影片中 朴赞郁对于主人公的设置几乎全部行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并非对立但是相互承接 我简单的定性为:行进者 引导者 牺牲者行进者一般由故事最重要人物担任 比如《我要复仇》中的申河均,《老男孩》里的崔岷植,《金子》中的李英爱,《蝙蝠》中的宋康昊,《斯托克》里的india。
他们都是因为自身寻求一个目的性而推动着故事的行进,简单说就是故事因他们而起故事因他们而结;引导者,负责引导着行进者向着故事戏剧性方向迈步,在朴赞郁的影片中通常带着的恶元素 或是透过引导着让主人公走上悲剧线,例如《老男孩》内的刘志泰(乱伦弟弟),《金子》内的崔岷植(绑架金子孩子的老师),《蝙蝠》里的金玉彬,《斯托克》里的马修古迪;最后是牺牲者,这种人物的建立是非常有意思的 他们因引导者而持续出现在故事中 与引导者相比 牺牲者往往是可靠亲切甚至具有喜剧色彩 一种普世价值观的人 但他们在故事的中后期往往因为自身贴近了主人公 而不得善终或者也落得悲剧收场 例如:《我要复仇》中的裴斗娜,《老男孩》里面的姜惠贞,《蝙蝠》里的金惠淑(有病弱儿子的欧巴桑),《斯托克》里的妮可基德曼。
这种三角型的人物设置是朴赞郁影片风格的主要构架,无论主题如何更改,时代地区怎样变化 这必须如同相声中需要有逗哏和捧哏一般是朴赞郁电影的游戏规则。
我们再回到斯托克中看一下 从表演上来说 马修古迪可说是一是无两,非常好的把Uncle Charlie这个人物撑起来 无可挑剔 简直就像是把老男孩里面刘志泰所饰演的那个弟弟角色的稳重腹黑以及蝙蝠里金玉彬饰演的寡妇性感迷人两个特点完美复制过来。
米娅华西科沃斯卡的India这个角色 中规中矩 一些段落比如开头结尾对警察的最后一次杀戮都比较有亮点 反而是知名度最高的妮可基德曼这里出了大问题,不过更正一下不是演技上 而是从人物定位上来说 她所表演的角色无法代入到牺牲者这一类别中。
更多时候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母亲是以一种“知情的缺少性生活的怨妇”这一较为西片的人物设置存在。
而反观朴赞郁原来的影片中,“捧哏”这一重要的职务往往是交予牺牲者来完成,但是妮可基德曼的母亲角色则是放出空间给India(行进者)+Uncle Charlie(引导者)使得故事更多形成双雄局面。
三角型的人物框架并非不可修改,但突破了游戏规则,缺少了捧哏而两位主角都是逗哏形象出现 整个故事叙述方面反而丢失了平衡,形成了节奏的紧绷无力。
就像琴弦 如果过于紧绷 没有合理的松缓反而容易崩裂 斯托克并不是将观众的情绪完全提升到99分钟无尿点 而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营造出了“我有一个天大的阴谋要话你知”的气氛。
这并不容易造成观众无法看懂故事剧情 反而是大部分人很快接受了india和charlie不对劲的设定 可到了戏剧高潮india华丽转身成为了高跟鞋杀手后 观众怅然若失“果然如我所料吗?
”码字码多了 先写到这里 过两天补充
故事不难懂。
做作,堆砌意象,滥用隐喻。
坦诚地做作,才有韵味。
否则只是扭捏作态。
总有一些韩国人幻想欧洲贵族生活,审美畸形和审美自我阉割。
媚俗虚假。
<小姐> <下女>都是。
男主总要边弹钢琴边撩妹,甚至边弹边做;变态一定要西装革履贵族气质用鞭子皮带抽你;杀人做爱总要有红酒;房子一定要大,就一个老佣人。
韩国电影的精英公式。
拍美国电影了,却只是换了白人演员,依旧讲韩国人意淫的贵族精致生活。
假想演员换成韩国人,就还是<小姐> <下女>的气质,暴发户装贵族。
作为韩国人视听语言全是欧美痕迹,可是世界不需要一个韩国面孔的希区柯克。
作为美国电影却充满对美国人生活的僵硬意淫,但世界不缺讲美国故事的韩国人。
迎合,成不了。
昆汀的杀死比尔没有拍成简单的西部牛仔决斗,李安断背山没有拍成中国的儿女情长。
凡事讲个符合背景、逻辑自洽才好。
平庸,是自我定位的平庸。
术做到极致,比拼的是格局和立场。
当mtv看还行。
花絮·本片是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第一部英文对白的电影。
·本片的剧本是2010年的剧本黑名单作品,由《越狱》主演文特沃斯·米勒编剧。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鲁妮·玛拉、艾米丽·勃朗宁等演员都曾经是英迪亚的扮演候选人。
·在最早的演员阵容中,凯利·穆里根和朱迪·福斯特是影片中女儿和母亲的扮演人,可是他们都退出了剧组,并由米娅和妮可·基德曼替代。
·科林·费斯、詹姆斯·弗兰科、乔尔·艾哲顿和迈克尔·法斯宾德都曾经是扮演查理的候选人。
其实,科林·费斯已经来到了剧组,但是和女主角一样,他后来又离开了剧组,并被马修·古迪代替。
叫牛津马鞍皮鞋,淘宝有卖,分享给在找这双鞋的人 斯托克 Stoker (2013)
更新描述或海报导演: 朴赞郁编剧: 温特沃斯·米勒主演: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妮可·基德曼 / 马修·古迪 / 德蒙特·莫罗尼 / 卢卡斯·提尔 / 更多...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官方网站: http://www.foxsearchlight.com/stoker/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3-01-20(圣丹斯电影节) / 2013-03-01(美国)片长: 99分钟又名: 私房吓(港) / 欲谋(台)IMDb: tt1682180
我覺得叔叔想要找的是同伴(共謀,同夥)。
他對母親沒有性慾,那只是演給india看的。
有幾幕妮可基嫚喝完東西,歪頭睡著,所以我猜測叔叔在茶水裡下過藥,躲開真正激情的場面。
他對inida也沒有性慾。
其實他肉體成熟,內心還是個無助的小孩,被家人遺棄在精神病院裡。
禮物一直都是女管家放在樹上的,對應了女管家說的:我一直都是你的眼線。
但因為知道實情,所以被殺害了。
叔叔唯一不介意讓姪女知道自己的過去。
在電影中,叔叔甚至屢次暗示自己的身分(冰櫃)。
姪女也許是叔叔在潛意識的愧疚(害死小弟)後轉移的目標。
他期待姪女的認同,故用鞋子操控著她的成長。
我唯一有疑問的,是在和妮可基嫚彈鋼琴的時候,叔叔手上拿的黑色東西是什麼(黑布包安眠藥?
)india總共有三個人格:理性的父親、欲望的母親、瘋狂的叔叔。
在有父親的時候,india人格是完整的。
等到失去父親,又出現了叔叔,她的人格開始混淆。
在欲望被挑起後(男孩斷掉的頸部宛如男性高潮前最堅挺的勃起),她穿上了母親買的絲絨睡衣,幫母親梳頭髮,這表示她第一次認同了屬於欲望的母親。
她在共謀殺人的行為中,叔叔將她內心的狂暴給引了出來,她首度認同了精神瘋狂層面的叔叔。
所以,在知道叔叔的過去後,她僅打了叔叔一巴掌。
但在最後母親(欲望)要被叔叔殺死的場景中,india用父親的槍殺死了叔叔,解放了欲望母親。
她也從這裡開始繼承/竄位叔叔的癲狂。
她穿/戴著父/叔的皮帶與墨鏡,穿著母親的衣服。
準備取代叔叔的紐約人生。
最後的場景,呼應了片首說的:花無法選擇自己的顏色(暗示神經病家族僅能讓瘋狂的血流傳下去?
)。
但片首的紅花,其實是濺血的白花。
所以india在講反話:花當然可以選擇自己的顏色。
她當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補充1:叔叔我覺得叔叔很有趣,就是他其實一直在暗示自己的身分(譬如問她冰櫃是不是很冷,告訴她不要站在比他低的位置>這呼應他殺死了掉進溜滑梯洞穴,最低位的小弟)。
姪女也許是叔叔在潛意識的愧疚(害死小弟)後轉移的目標。
他期待姪女的認同,故用鞋子操控(?)著她的成長。
特別是在相處之後,他驚喜的發現姪女和他自己的相像。
說叔叔像小孩:在殺死母親的時候,叔叔開心興奮的呼喊姪女來看,就像是孩童忽同引伴加入遊戲一樣。
我會猜他有下藥。
是因為鏡頭有刻意take到叔叔準備的茶組。
但二次是india帶著茶組去找母親,發現母親像垂死的天鵝一樣睡著。
補充2:蜘蛛(友人的說明)最後殺死叔叔,就像是母蜘蛛在交配後殺死公蜘蛛的高潮。
但這裡的"交配"指的是身分的交換,india繼承了叔叔的身分,成為狂顛、有能力的主體。
下面以电影播放的时间先后为轴线,尽可能全面的分析这部电影的剧情及人物心理:1,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
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
观众认可这种基因才可能发掘剧本本身的价值,如果不认同这种基因,仍用常人的思维去衡量剧中斯托克家族的行为,那么这部电影在观众眼里必然将是下乘之作。
首先我认可作者对斯托克家族的设定。
2,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
说明鞋子已经小了。
3,父亲的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4,英迪亚在弹钢琴,伊维(英迪亚的妈妈)让英迪亚去帮加里克夫人(英迪亚家的管家)打下手,此时英迪亚的表情和神态可以看出英迪亚是一个性格略显古怪的女孩。
镜头里出现的蜘蛛暗示着“性”。
此时蜘蛛爬到英迪亚的小腿上。
而实际上蜘蛛也只爬过这一次。
第二次出现是在英迪亚的梦里(详见27条)。
5,因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接着加里克夫人出现可以看出加里克夫人和英迪亚关系不错,黄色彩带说明英迪亚收到的礼物和加里克夫人有关。
在加里克夫人给英迪亚拿蛋的时候,英迪亚说这让她想起来小时候。
6,妈妈在晚宴上为英迪亚介绍查理叔叔,因为想起葬礼时这个男人在远处叫她的名字并在离开时说see you soon,好像知道她能听见一样。
因觉得自己的秘密被发现,所以英迪亚出于自我保护,一直对查理保持距离并显出反感。
但又好奇这个突然出现的叔叔他到底是什么人。
7,查理拿起英迪亚家的一种鸟类标本,下面有一只蛋,导演对这只蛋做了特殊的剪辑处理,联想之前英迪亚和加里克夫人关于蛋的对话,此处不知有何深意。
8,英迪亚因躲避查理坐在家里的回旋楼梯上,查理因为也能听见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所以很快找到英迪亚并出现在她背后,这会让英迪亚更加好奇。
9,口哨多次出现。
反映出查理的心境。
10,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11,加里克夫人和查理大吵一架,并且说“我不知道你用意何在,我不想惹麻烦。
”加里克夫人对查理的出现一定非常惊讶、恐惧。
加里克夫人可以接受做查理的眼线,那是因为她认为查理会一直呆在精神病院,现在查理走了出来,对于知道他过去的人,一定是异常惊慌的。
毕竟这是一个十足的怪人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
可以设想这样的可能,查理在刚出来的时候想给英迪亚一个惊喜,所以他给了英迪亚一把钥匙作为生日礼物。
多年来的无回信和眼线的通报让他知道英迪亚并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叔叔,所以他希望用钥匙的方式让英迪亚知道自己的存在。
但是光靠他自己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依然让加里克夫人帮他完成这一计划。
加里克夫人在不知道查理会出来的情况下帮他做了这些事。
但当她看见查理本人的时候她吓住了,所以他们争执了起来。
她倚老卖老不肯退步还在说“我不知道你的用意何在你从穿尿布时就是这个样子了。
”这激怒了查理,最后遭到杀害。
12,下一幕伊维在下午从睡梦中醒来。
为什么睡了这么久,结合后面表现伊维经常嗜睡的情节,都是想告诉观众伊维经常睡觉是有原因的,有人说她应该是被查理下药了。
可是查理这样做的理由太牵强,查理做事并没有详细的计划,他不是高智商罪犯,他只是听觉视觉发达的心理扭曲却又善于利用别人心理的变态杀手。
如,和加里克夫人吵起来才杀了她,金姨突然出现并要揭穿他的过去才去勒死金姨。
他并不是处心积虑的计划杀人,给伊维下药并无必要。
所以被下药的可能不成立。
那么伊维为什么总是睡着呢?
实际导演是暗示伊维频繁的自慰行为,因她生完英迪亚后她的丈夫理查德便很少和她亲近,不难猜想伊维有自慰的习惯。
而查理的出现更是让伊维有了全新的,真实的性幻想对象。
在和女儿对话时,她说她怀念理查德年轻时候的样子并向窗外的查理望去便暗示了查理已经成为伊维的性幻想对象。
这也是为什么伊维和查理在融洽的交流直到查理离开后,伊维每次都睡个踏实。
因为查理离开后,伊维只能靠自慰来实现满足。
(关于伊维嗜睡并非是查理下药这点在18条也有进一步论证)13,英迪亚对母亲说的关于守丧的话说明她此时反感任何母亲和别人亲近的行为。
14,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
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
15,英迪亚翻出查理的东西,墨镜、水枪、礼物、护照。
礼物会引起他的好奇心。
墨镜和护照会引起戒心。
水枪则表现了查理孩子气的性格。
16,在伊维说加里克夫人不在吃什么的时候查理的表情很怪异,这说明他自己也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随即他很自然的把这个工作揽给了自己。
这里他的表情反应说明查理不是高智商、有计划的犯罪。
他的杀戮行为都是一时兴起,而且享受杀戮。
但他心理强大,面不改色,懂得随机应变,这让他不至于很快暴露罪行。
接着查理让英迪亚去送冰淇淋。
此处注意是查理让英迪亚去送冰淇淋,此时加里克夫人已经死了并且放在冰柜中,所以查理是试图让英迪亚在送冰淇淋的过程中发现加里克夫人的尸体。
但实际上英迪亚这次并没有发现。
17,晚餐这一段交代了理查德和伊维之前有着一段甜蜜岁月。
伊维说理查德以前也会这样做饭,不过是在英迪亚出生前,结合结尾伊维的自述可以梳理一下理查德夫妇的感情史:理查德向伊维求婚,并和伊维结婚后感情很好,伊维着迷于年轻时的理查德,理查德又会做饭又能满足伊维,但理查德因为斯托克家族的基因——天生对杀戮的热情、不喜欢和人亲近,不难猜出他一开始完全是靠理智苦苦支撑着自己的行为,随着本性慢慢的暴漏,他和伊维的感情便出现了裂痕并且很少和伊维亲近,结尾处伊维描述为:感情无法修复。
所以他们决定要个孩子重新开始。
孩子的确是个新的开始,但这只是对于理查德,对理查德来说孩子是个对的选择 而对伊维来说则是个天大的错误,也就应了伊维的那句“你成功了在我失败之处”。
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
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亡弟的缅怀。
教女儿打猎用来缓解他们对杀戮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女儿不至于走查理的老路。
这一切都让理查德有了充实的事做。
就像叔叔查理一直为英迪亚的成长充满期待一样,理查德也在为女儿的成长费尽心思。
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兄弟活着的意义都是为了见证英迪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查德不和妻子亲近的原因可能是他发现自己对妻子有杀念。
这是斯托克家族的问题。
从后面查理和英迪亚的表现不难看出。
杀戮可以让他们充满快感,甚至达到高潮。
对于斯托克家族杀戮和性的感受一定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英迪亚在浴室自慰一段可以体现。
理查德不和妻子亲近是为了避免更坏的事发生,他是利用理性控制本性控制的比较好的斯托克。
18,共进晚餐的时候伊维问查理你在我们的食物中下毒了吗,这句话可能是很多人认为查理对伊维下药的一个依据。
但我仍旧认为句话只是误导了观众,查理没有必要给任何人下药,他去杀金姨的时候,他去找英迪亚并杀害英迪亚的同学维普的时候,他都没有下药让伊维睡着。
那他又是在什么时候需要下药呢?
所以伊维每次睡着都是因为等不到幻想对象的真身,自慰收场,然后昏昏入睡。
关于自慰后嗜睡并精神萎靡这件事导演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有表现,详见27条。
19,晚餐时查理说英迪亚吃的很干净,由于导演通过画面表现出的怪异气息让很多人认为英迪亚吃的是加里克夫人的肉,尽管有这样的可能,但查理并没有必要这么做,全片并没有明确表明斯托克家族是吃人肉的,这不同于沉默的羔羊中的食人狂,所以导演并不需要来安排这样的设置,而这样的剧情设置只能表现斯托克家族吃人肉更香,所以以为晚餐是人肉的理解是非常牵强的。
接着查理说哥哥曾说过“不回家的家人哪叫家人”,但实际上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
他把自己的话编造成哥哥质疑他的话,这可以看出查理对家人(同类)的渴望。
也体现了他的幼稚、孩子气的一面。
伊维在听完这句话之后的反应是“别说理查德了”,并哀怨的离开。
这里应该是伊维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的丈夫只知道和女儿在外面打猎,显然也是一种不回家的表现。
20,在伊维离开后,查理给英迪亚倒上红酒,并准确的说出了英迪亚出生的年份,英迪亚满脸疑惑的喝掉。
她疑惑的不是酒,而是疑惑为什么查理能随口说出自己的出生年份。
晚餐的最后查理说想和英迪亚做朋友。
21,因为想和英迪亚做朋友,查理付出了实际行动:接英迪亚放学、在雨天给英迪亚准备雨伞。
但这些英迪亚都不买账,英迪亚仍旧对他保持戒心和疑惑,但好奇心也从未减少。
除此,查理依旧在和母亲勾勾搭搭。
22,金姨出现,理查德和查理是金姨的两个亲侄儿。
金姨是知道查理的过去的人。
所以在金姨到来的晚餐中,金姨一直在查理面前回避、警戒、欲言又止。
伊维说很感激查理放下欧洲的事过来,金姨表情尴尬,因为她知道查理明明一直在精神病院。
金姨发现这个谎言之后试图告诉伊维查理的过去,但是伊维已经春意太浓,丝毫听不进也不想听任何不利于他和查理关系发展的言论。
金姨只好离开,临走的时候查理问金姨住在哪,金姨说在比尔提默。
之后金姨仍不死心问伊维能否一起吃早餐,伊维依然拒绝。
因为金姨对伊维和查理的关系提出了质疑,所以英迪亚对金姨心存好感,并想让金姨留下来。
这里有个细节:金姨听了英迪亚让自己留下之后很感动,试图拥抱英迪亚,但是英迪亚迅速的后退了一步,这也暗示着金姨刚出现在门口时,向英迪亚要一个拥抱的结局,必然是遭到了婉拒。
这个细节说明英迪亚即使面对心存好感的人,仍旧不会去拥抱。
之后金姨塞了电话号给英迪亚并让她打给自己。
金姨上了出租车后问司机“比尔提默酒店附近还有其他酒店吗”,这说明金姨对查理的恐惧,他害怕查理来找她对她造成不利所以选择换酒店。
23,金姨到了一个非常简陋的酒店。
电视里的节目和查理卧室里的节目相同,都是在讲鹰在面对紧缺的食物时兄弟相争的内容。
这个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对斯托克家族的一种诠释。
鹰,他们敏锐,依靠视觉听觉,极有耐心,伺机而动。
特定的情况下会手足反目,毫不手软。
24,在金姨走后,伊维在被金姨这样质疑后,反倒豁出去了。
亡夫、流言都抛于脑后,她涂好口红,拎起红酒前往查理的卧室。
此时怪女孩英迪亚因为在看画册的时候发现两张画之间的画面叠在一起很像冰淇淋,所以去了地下室找冰淇淋吃。
与此同时影片第三条线交代金姨在宾馆的电话不会用的情况下,担心英迪亚的安危,于是出了宾馆准备去其他宾馆打电话,但别的宾馆又关门了,逼不得已他去了一个电话亭。
拨通了英迪亚家的电话,可这时英迪亚、伊维都不在自己的房间中。
而查理果然去找金姨了,依靠他敏锐的视觉和听觉他很快找到了金姨,并将其杀害。
查理抽裤带的时候金姨发出的呻吟声很像叫床声,导演之所以这样表现,并不是说金姨真的发出了叫床的声音,而是查理把金姨恐惧的喘息声听成了叫床声的效果。
此处也暗示了:对于斯托克家族杀戮和性之间的某种联系。
另外抽裤带也有性暗示色彩。
于此同时前两条线中伊维发现了查理包里的礼物,以为是查理买给她的鞋子。
而英迪亚则发现了冰柜中加里克夫人的尸体。
25,学校放学后,英迪亚为了躲开查理叔叔,走了另外一条路。
碰到了一群问题青年。
她用尖锐的铅笔刺伤了其中一个,这表现了英迪亚天生的暴力、打猎养成的判断力及家族特有的敏锐。
为她最后成为冷血杀手埋了伏笔。
之后维普赶走问题少年,英迪亚并不接受好意扭头离开。
26,英迪亚回家后削铅笔的时候一直想着前一天晚上发现加里克夫人尸体的事。
中间穿插了两个声音,一个是查理之前问她“下面冷吗”,另一个声音是查理让她把冰淇淋放到冰柜。
此时英迪亚必然弄明白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加里克夫人的死和查理有关(之前英迪亚也看见了查理和加里克夫人的争吵),另一个是查理似乎有意让英迪亚去发现冰柜里的尸体。
而英迪亚看到加里克夫人尸体之后的冷静体现了她面对死亡时冷血的本性,并且英迪亚看到尸体会兴奋,而且这种兴奋与“性”有着关系。
之前提到对于斯托克家族杀戮和性有着关联,正如此时英迪亚的表现——她发现尸体后的反应并不是报警(因为对叔叔的好奇心,想知道一切谜团的真相所以没有立刻报警),而是弹琴,并且在弹琴过程中达到高潮。
详细经过是:英迪亚一边想着加里克夫人的尸体一边弹琴,这时叔叔加入,四手联弹直到英迪亚有了反应并最终达到高潮。
这是英迪亚第一次有了性的体验,叔叔的加入只是催化剂,而性高潮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杀戮本身,冰柜里的尸体才是她最直接的性暗示。
27,查理离开后凳子上的泥土暗示查理昨晚在院子里埋葬了金姨。
四手联弹和高潮过后,英迪亚躺在床上睡着了,这时镜头切到她神情古怪的坐在琴凳上,蜘蛛停在腿上,然后钻进她的私处。
此处反复切回她躺在床上的镜头说明这一幕只是她的梦境。
她因为体验了性才梦到蜘蛛钻进她的私处,而影片开始时蜘蛛爬腿的情节也给了这个梦境潜意识的基础。
在梦里母亲伊维也出现了一瞬间。
英迪亚高潮后睡觉并做梦的设置也可以说明导演在表现女人高潮后嗜睡的特性。
同时也论证了伊维每次嗜睡都是因为自慰的观点。
28,醒来之后的英迪亚看见母亲和叔叔出现在餐厅,母亲欲留先送,其中还提到了你可以回到“雅克恩夫人身边”,雅克恩夫人是查理口述中提到的教他厨艺的人,伊维当时便体现的很在意,这里提到雅克恩夫人更说明她吃醋的心理和对查理的心意。
查理作为少妇杀手,微笑以对,一句陪我跳一曲,更是儒雅性感,并随后和伊维亲吻爱抚。
英迪亚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同样欲火中烧。
于是英迪亚跑去找维普试图发泄掉这份欲望。
交谈中英迪亚说就像在照片或者镜子里看到自己,发现这也是我。
指的便是看到母亲发现看到的母亲就是现在同样有情欲的自己。
随后在和维普亲热当中咬伤维普,英迪亚看到血后被自己吓到,而且立刻变了一个人,转身要走。
此处说明斯托克家族真正的性欲是伴随杀戮的。
她的父亲懂得控制,但最后仍旧选择逃避不再亲近妻子。
英迪亚不会控制,所以咬伤维普。
29,叔叔登场,三下五除二撂倒了试图强奸英迪亚的维普。
英迪亚因挨了维普一拳,怒踢维普数下。
另一边查理单手扶树造型良好面带笑意,英迪亚心中疑惑:你笑毛?
就在此时维普扑倒英迪亚要掐死她,查理赶到勒死了维普,英迪亚看见维普脖子被勒住直到窒息就像又经历了一次高潮的过程。
这又是一个非计划,非高智商的即兴犯罪过程。
尽管朴赞郁想让这部电影和吸血鬼电影划清界限,甚至为此想更改片名,但这一段情节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都太具备吸血鬼元素了。
30,在掩埋维普尸体的时候英迪亚拨通了金姨的电话,随后她发现金姨也在这花园的土壤下。
但对于这一系列的杀戮她既害怕又兴奋,既不敢相信又欲罢不能。
在回到家之后她在浴室里边哭边想着维普被勒死的情景自慰并达到高潮。
哭是因为她害怕、不敢相信这样的自己。
自慰并达到高潮是因为她对这种杀戮感到兴奋并欲罢不能。
在加里克夫人、维普、金姨的死亡事件中,查理都是以英迪亚发现本性的引导者出现。
除了金姨的死,加里克夫人和维普的死查理都对英迪亚毫无隐瞒甚至期待她的反应。
如让英迪亚去地下室的冰柜、让英迪亚踢打维普并报以微笑、让英迪亚掩埋维普的尸体都可见查理的意图。
31,伊维穿着很暴露的睡衣在卧室里听着共舞的那一首歌。
这时敲门声响起,伊维起身时颇具风情的神态可见心思。
在发现进来的是女儿之后立刻失望的坐下。
英迪亚此行的目的是理解了伊维作为女人的感受,并试图与母亲交流,这是女儿第一次主动向母亲示好还穿了母亲买的睡衣。
交谈中她提到今天她明白了父亲教她打猎并不是因为他喜欢。
而是为了她。
为了让她做一些坏事,以防做出更坏的事。
这里坏事指的就是杀戮。
猎杀动物是小的坏事,而杀人则是更坏的事。
她之所以现在才明白父亲的用意,就是因为她今晚才了解了自己对杀人的感觉,兴奋并且着迷于此。
32,收拾父亲房间的时候英迪亚用生日那天收到的钥匙打开了一个锁着的抽屉。
发现了父亲童年时有兄弟三人,理查德、查理、乔纳森。
其中还有数十封查理写给自己的信,每一个生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他的来信,在信中查理声称自己在环游世界,并且提到了他们都不爱与人接触;不喜欢拥抱、亲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
英迪亚读完所有信件之后热泪盈眶,因为英迪亚一开始对叔叔的戒心和好奇心在此刻都得到了解答,前面提到戒心最开始产生是在葬礼时查理在远处说 see you soon,仿佛知道英迪亚能听见一样。
而这件事在查理的信中得到了解释:因为他也和英迪亚一样听觉发达,所以他了解英迪亚。
而对查理的好奇心——查理包里面的礼物,同样得到了解释:这些信件说明钥匙这个礼物就是查理送的,因此同包装的查理包里的礼物同样也将是送给她的,并且以前的所有的同包装的鞋子都是查理送的。
33,英迪亚上楼时发现所有的信都有着来自同一个地方的邮戳,这不可能是环游世界的信。
于是他斯托克的本性再一次让她充满警惕。
34,她试图报警,毕竟在所有事件中她并没有杀人。
所有人都是查理杀的。
她如果报警也就和查理划清了界限,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可是她还是在最后一刻挂断了电话。
查理从外面进来摘下墨镜,通过查理和英迪亚的对话可以看出英迪亚已经对父亲的死开始怀疑查理。
接着是查理自述自身经历,介绍了他童年杀弟,出院杀兄的事迹。
其中杀弟后摆动四肢的动作和英迪亚之前的动作如出一辙。
杀害弟弟后被送到精神病院之类的地方,在车里,他拿着水枪(这里交代了他包里的水枪是他童年时带进医院的)对着一只苍蝇准备射击未遂。
后来苍蝇困在车窗里出不去。
象征着他将被困在一个地方,失去自由。
若干年后,查理给哥哥打电话,哥哥去医院接他,在哥哥打开车门下车时一只苍蝇飞过。
这里和刚才那只苍蝇相呼应,象征查理将飞出“车窗”、获得自由。
在哥哥到来之前查理背对钢琴弹奏着英迪亚经常弹奏的那首曲子,背对钢琴说明他琴技了得,弹奏和英迪亚同样的曲目很可能是通过加里克夫人得知。
哥哥看见查理的第一反应是后退了一步。
而查理则满面笑容。
说“欢迎来到我家,离家在外的家”。
可见查理对真正的家的渴望。
在和病院的工作人员道别时,工作人员想拥抱查理,而查理做出了和英迪亚相同的后退一步的反应,随后他看了眼哥哥,立刻又满面笑容的拥抱了工作人员,这说明了他希望给哥哥留下一个自己已经改变了的印象。
而实际上他并没有改变。
这段情节里查理孩子气,渴望家人认同的心态展现的一览无遗。
再回去的过程中查理一直看着开车的哥哥。
在知道哥哥并没有打算给他带回自己家的时候查理甚至难过的吐了。
查理在这时说出了那句“不能带回家的家人算哪门子家人”并且像个孩子一样看着哥哥,这是这个恶魔稚气、软弱的一面。
在查理最终为了见到英迪亚决定杀害哥哥的时候,哥哥第一反应竟是去摸弟弟的脸,可见哥哥对弟弟的复杂感情。
35,由于父亲是英迪亚最亲近的人,所以在查理讲述完杀死理查德等事件后,英迪亚愤怒的扇了查理一个耳光。
此时导演穿插了一个英迪亚和父亲狩猎时的画面,这暗示着英迪亚此时已经对叔叔有了杀念,只是就像狩猎一样现在还不是时机,导演一共用了三次这样的手法来表现英迪亚的心理,后面会陆续提到。
由于时机不成熟英迪亚很快转移话题问查理为什么选择现在回来。
查理说这都是为了你,并为她穿上象征变成女人的高跟鞋,这是查理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在查理给英迪亚穿鞋的过程中影片第二次穿插了英迪亚和父亲狩猎时的画面,这再次暗示了英迪亚的心理活动,手搭在扳机上的画面暗示着英迪亚此时的杀心,而父亲摇头的画面暗示着时机并不成熟。
穿完鞋,有个短暂的细节查理走向英迪亚意欲亲近,笔者一直期待查理和英迪亚会用怎样的方式成全彼此怎样的情感,这将是个难题,他们怎样亲近又如何成全彼此对杀戮的满足。
显然原作者和导演都不想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查理为英迪亚穿完鞋子之后即将有亲密动作的下一秒,镇上的警长赶到,在询问过程中英迪亚维护了叔叔隐瞒了事实,之所以隐瞒是因为英迪亚要亲手杀死查理为父亲报仇。
这里分析一下剧情发展到目前为止英迪亚对查理的感情,可以说是是极其复杂的,查理不仅是她的叔叔也是她的同类,了解并理解她,一直注视着她的成长,同时又是英迪亚体会杀戮、性欲以致发现本性的引导者。
英迪亚在意识到这些后对查理一定有着很多难以界定的情感。
可是偏偏查理是英迪亚的杀父仇人,所以无论她对查理有亲情还是爱情还是性欲,她都会手刃此人。
就像之前查理和理查德(注意这两人都是斯托克家族)都说过的那句话:“当然我还是爱你的,现在我也只能爱你少一点了。
”这就反映了斯托克家族的一个共性——爱你,我也可以放弃或杀死你。
这个共性如同前面23条介绍的鹰一样:特定情况下,他们会手足反目,毫不手软。
36,在警长离开后,查理再次准备抚摸英迪亚的脸,但就在这一瞬间,他却无法继续,而英迪亚的表情也显得极为不适。
这时伊维又恰到好处的出现打断了这让人好奇的后续,伊维看到了这一幕,并且看见了那双她本以为是送给自己的鞋子。
此时她对查理和女儿已彻底失望。
37,伊维面对女儿说出了那番话——关于为什么要孩子。
她说,“在我失败的地方你(理查德)成功了”,英迪亚的出生对于理查德来说是成功的,也恰恰反衬了对于自己的失败。
最后伊维对女儿说“你应该是爱我的不是吗”,这句是对女儿的拷问。
伊维在提到“and we have children”时用的是“children”,有可能是在暗示伊维夫妇有不只一个孩子,但由于英迪亚的行为导致其中一个夭折。
笔者不清楚在该语境中这一用词的准确意思。
不过这一暗示并不明显,必要性也不是很强,因为无论英迪亚是否有过类似查理的童年,都不影响影片整个剧情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8,英迪亚没有听从查理的吩咐去收拾行李,而是坐在琴凳上听母亲和叔叔的对话。
伊维说:“理查德爱英迪亚,他不会在女儿生日时去那么远的地方除非有人给他打电话并且是他无法拒绝的人。
金姨想找我谈谈你,可是之后她再也没出现。
来找我,放过我女儿。
”而此时的英迪亚已经选择自己一个人离开,她把所有要带的东西放进自己的包里,然后翻出猎枪。
这是她判断的复仇时机。
39,查理俨然一个少妇杀手略施魅力便勾住伊维,伊维看着查理的双唇,查理抚摸着伊维的脖子(脖子是查理杀戮的兴奋点,42条做了进一步说明),查理在和伊维亲热的过程中突然用皮带勒住伊维,并大喊英迪亚过来看。
喊英迪亚是因为他知道英迪亚也喜欢杀戮。
英迪亚拿着枪出现在伊维和查理面前。
这时英迪亚是要射杀叔叔的意图已经没有悬念,因为母亲此时已命悬一线,如果是要杀死母亲便不需要她开枪。
伊维看到英迪亚后,近乎窒息的面容上也露出了笑容,仿佛看见了她刚才拷问女儿“你应该是爱我的不是吗”的回应。
而查理,他看着英迪亚穿着自己送的高跟鞋,端着她父亲买的猎枪,表情冷静且冷酷,满眼都是他期待的那个英迪亚,此时他就像看见了自己一样,英迪亚终于在她18岁时蜕变成他心目中期待的形象。
所以查理也露出了微笑,即使面前的英迪亚已经把枪对准了自己。
在英迪亚开枪之前影片第三次穿插了英迪亚和父亲狩猎时的画面,这次父亲默许的示意时机成熟,英迪亚扣下扳机。
此处的表现手法和35条中介绍的两处手法对应,更加说明英迪亚在之前就已经有了杀念,只是当时时机并不成熟。
而这次她枪杀查理是预判好、有准备的,在判断利弊因素之后选择的复仇时机。
40,枪响之后,查理脖子左侧中枪,倒地奄奄一息。
英迪亚走过来不是先看母亲是否还好,而是俯身去注视查理死去的脸。
这是英迪亚情感和欲望的体现(一方面英迪亚对叔叔有着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对于斯托克家族来说杀戮和性是同时存在的)。
伊维本以为英迪亚开枪是因为她爱自己,而英迪亚站起身之后怨恨的表情彻底打碎了身为母亲仅剩的这一点欣慰。
她被英迪亚的神情吓坏了。
这一情节可以间接表明英迪亚开枪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替父报仇,这只是她选择的复仇时机,而并不是为了救母亲。
相反由于她对查理的那份难以界定的特殊情感,使她对刚刚和查理亲热一番的母亲怀有怨恨。
41,第二天,英迪亚选择离开。
车上放着查理曾用过的剪刀。
她穿着查理送给她的高跟鞋和母亲的衣服,戴着父亲的腰带和墨镜离开。
而此时的伊维,依旧从睡梦中醒来。
她的装扮都是家人的这点说明她尽管是自己选择离家在外(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身不由己),但就像查理一样无论如何家人对她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伊维从睡梦中醒来是否暗示伊维对查理的欲望已经病入膏肓。
42,镇上的警察质问英迪亚为什么把车开这么快,英迪亚俨然女版查理媚态尽露:“为了吸引你的注意”。
然后,她伺机而动,用剪刀刺进警长的脖子左侧。
动脉喷出的血染红路边的草和花。
英迪亚杀死警长和查理的方式都是对准脖子左侧。
而查理杀害加里克夫人、金姨、维普、伊维(未遂)的方式都是勒住脖子。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异同比较。
相同的是他们作为杀手都喜欢针对脖子下手。
而不同的是查理喜欢勒住脖子让“猎物”窒息而死。
而英迪亚则喜欢让脖子喷出鲜血并享受“猎物”慢慢死去的过程。
事情是这样的。
这片前一个小时是标准的韩国片,单场戏的信息量少到无聊,后半小时那群蒙太奇的信息量爆炸以至于好多自以为是搞电影文化学的文艺青年在电脑前意淫到了高潮。
结尾略匠气,即便是以朴赞郁的标准。
给四星是因为我很喜欢后半段那些快速的隐喻蒙太奇,扣一星是因为前一小时和最后5分钟太匠气。
后来,我打开了豆瓣,再后来,看到了个别五星长评。
………………………………某些错漏百出的“人物分析”之后居然有众多回复说感谢楼主让他们看懂了影片。
下面是一些我个人觉得很重要而可能被误解了的小细节,如果你觉得这些细节你早就发现了,请不要对我嗤之以鼻,因为认真研读了豆瓣长评之后你会和我一样对自己的智力产生优越。
● India Stoker(女主角)的父亲有三个兄弟,Richard、Charlie、Jonathan。
其中老大Richard(女主角的父亲)1971年生;Charlie(女主角的叔叔)1980年生,比老大小9岁;Jonathan1986年生,后被Charlie活埋。
【出自电影第64分钟照片】——所以不要说什么Charlie杀哥哥Richard是因为得不到父爱了好吗?
明明说的是Charlie因为嫉妒哥哥喜爱Jonathan,所以活埋了Jonathan啊!
你们以为回忆的片段里那个高个子是Richard和Charlie的爹吗???
不是啊!!!
那个有为青年就是Richard啊!
他看起来老是因为他比Charlie大9岁啊!
● Charlie真的是从15岁就开始恐吓或威胁那个女管家了啊!
老照片里女管家站得离Charlie远远的好吗。
● India在父亲的书房读信进而发现真相之后就已经对Charlie起杀机了。
她第一次想杀死Charlie就是在Charlie一边上楼梯一边对她坦白杀死Jonathan的事的时候。
这里的一段蒙太奇是这样的:【出自电影第76—78分钟】镜头1 76'18" — 76'24“ Charlie正面特写镜头2 76'25” — 76'29“ India正面特写镜头3 76'30” — 76'32“ Charlie正面特写镜头4 76'31” — 76'36” Charlie和India的脚特写镜头5 76'37” — 76'41” Charlie(正)在India面前放下包,单膝跪,中景镜头6 76'42” — 76'43” India低头,侧面特写镜头7 76'43” — 76'46” India的食指放上扳机,特写镜头8 76'47” — 76'54” Charlie拿出礼物盒,中景镜头9 76'55” — 76'56”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0 76'57” — 77'00” Charlie拆礼物盒,中景镜头11 77'01” — 77'02”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2 77'03” — 77'05” India在草丛中握着枪,看荧幕右侧,近景镜头13 77'06” — 77'07” Charlie把高跟鞋放到India脚边,特写镜头14 77'08” — 77'09” India特写镜头15 77'10” — 77'11” 同样在草丛中握着枪的Richard摇头,近景镜头16 77'12” — 77'16” Charlie的手解开India的鞋带,大特镜头17 77'17” — 77'18” India侧面特写镜头18 77'19” — 77'24” Charlie脱下India的鞋并摸她的足底,大特镜头19 77'25” — 77'26” India侧面特写镜头20 77'27” — 77'35” Charlie给India穿好鞋,特写镜头21 77'36” — 77'40” India的下半脸,推,大特镜头22 77'40” — 77'42” Charlie脱India另一只鞋,特写镜头23 77'43” — 77'47” India的下半脸,大特镜头24 77'48” — 77'49” Charlie给India穿另一只鞋,大特镜头25 77'51” — 77'53” Richard转头看着India,近景镜头26 77'54” — 77'55” India侧面特写镜头27 77'56” — 77'57” India穿上高跟鞋略不稳,中景镜头28 77'58” — 78'10” Charlie和India面对面,拉,近景● 电影前半段多次出现那个很陡的旋转楼梯,India和Charlie的交锋、初见等等多场戏都提示了这个楼梯的用处。
上面提到的这场戏里,India从Charlie口中确认了真相,想把Charlie推下楼梯,但她想到和父亲打猎的时候,父亲告诉她要找对时机,而这个时机显然不是最好的,因为即便Charlie不设防地跪在她面前,对于India来说,仍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顺利杀他。
所以,其实在这一场戏之后,India在Charlie面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演戏而已。
这场戏里多次出现的、India下半张脸的特写,正是为了提示她正在“摒息凝神”地等待时机。
如果你仍然看不懂的话,导演非常贴心地在镜头26和镜头27之间安排了一个动作性转场,还专门配了动画片里才会有的那种介于“咻”和“唰”之间的音效,用来提示情境的相似性。
——所以不要再用78'10”之后的情节来佐证你们“母女争一男”的意淫了好吗?!
不要再说什么India是因为收到了Charlie的高跟鞋所以不忍心杀他了好吗?!
求你了!
● 不要再因为Charlie给India一直写信,而意淫Charlie对India有奇怪的感情了好吗!
他对India的关注是因为India和他一样杀死过自己的手足啊!
所以他最后邀请India一起来享受杀妈妈的时刻啊!
这是杀手之间的默契啊,多么感人多么纯洁的阶级感情!
● 当然,如果你因为电影前半段中India对Charlie的特殊表现,而在最后India举枪的时候纠结于她究竟是要杀叔叔还是妈妈,恭喜你,你中了朴赞郁的计,那些小细节就是为你们这些只读过弗洛伊德并且喜欢过度解读电影的文艺青年准备的。
《斯托克》的海报和片名,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起始,是极其温馨的场景。
女主角有个柔美的名字——印蒂雅,尽管片中所有人都如此称呼她,但电影名称却选用了她的姓——《斯托克》,某种意义上不仅指女孩,也代表了这个家族,恩怨、纠缠、报复……种种。
印蒂雅(我还是愿意这么称呼她),一个文静略有些内向害羞的女孩子,在生日当天正依照惯例,寻找父亲藏匿起的礼物时,却惊闻噩耗!
影片的前大半段,都跟随她陷入丧父之痛,加之她与母亲不冷不热的疏离感;一旦代入,更认同于她对那位突然冒出来、尽管很帅、眼神会放电的“叔叔”的厌恶和提防。
不同于一般的悬疑片,其实从一开始,这个“叔叔”身上将会出现的问题不言而喻。
几乎完全可以猜到,他与印蒂雅父亲之死必脱不了干系——观众知道、印蒂雅知道、甚至她母亲或许也有所感,只是不愿承认罢。
于是,随着剧情的层层深入,我们探寻的,不再是显而易见的“真相”,而是一如旁观者,冷冷观察事态变化,担心着女孩是否会被害、或被骗等等。
然而,大家都上当了!
是女孩将自己的外表伪装得太过柔弱吧?
博取观众同情之际,更为片尾的突转增强了爆发感和震惊效果!
作为悬疑片,这真是部滴水不漏的佳作。
逻辑严密,细节推敲谨慎之至。
叙事层面,则跳而不乱。
情节线上,常常将现实发生的事件与假想的情境或“被害妄想”的桥段交错叙述,亦真亦幻,时真时假,却是清晰可辨。
这点,是电影剧本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而剪辑方面,导演亦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运用得出神入化,强烈的画面节奏感,使叙述回忆、及交代事实真相这两条叙事线更迭、但易读解,没有一处由于画面和情节的跳脱,导致观影者无法明白故事。
制作拍摄层面,最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对于意象隐喻的应用。
全片多次运用大特写,不带关系拍摄一些独立物体,如甲虫、蜘蛛、鞋等;也有一些物象,是作为隐喻或人物关系的连结,出现在片中,如庭院里的大圆石、钢琴、皮带以及多次涉及的打猎场面。
仔细分析,这里出现的每一个物象,都是别有用心的设计,出自导演的创作要求,而非美术道具的陈设。
对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的交代和推动,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比如每年生日时,印蒂雅都会收到父亲“亲手”做的一双平底鞋,放置于一个礼盒中,需要她自己去寻找。
而最后这次,她千辛万苦爬上树,打开的却是一个空盒。
随之,当叔叔终于坦白真相之后,淡定地从自己旅行包里拿出一双艳丽的高跟鞋,膝盖跪地亲自为印蒂雅换上。
这一刻,从平底鞋到高跟鞋,从朴实、纯真到心底的恶魔苏醒,鞋子的改变,是女孩心灵蜕变的象征。
不再平静,而是尖利!
至于钢琴,最初以为只是像
然,随着钢琴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坐在琴凳上弹奏钢琴的人,不停变换、更替,实际导演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这三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心理纠葛。
母女之间的暗不和,最初有场饭桌上的戏,叔叔刚来不久,母亲要求女儿在饭后弹奏一曲,以示对叔叔的友好,女儿想都不想便拒绝了。
母亲那一瞬间脸上表情顿时僵硬。
再之后,便有母亲教叔叔弹钢琴的细节,镜头突出了两人手指和脚的特写,暗喻了他们之间已有不寻常的暧昧关系。
最出彩的,便是印蒂雅幻想中的一场戏,她正弹奏着钢琴,叔叔突然出现,并辅以强烈暗示性的话语和动作。
两人合奏——虽是女孩的幻想、或称意淫,但很明显导演已将她的心理剖析给了所有观众。
《斯托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另类的暴力美学,那是一种在静谧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潜藏心底深处的罪恶之念,刹那间可以喷薄而出。
极致震撼的,是最后印蒂雅举起猎枪朝着正在用皮带谋杀自己母亲的叔叔射击一幕。
印蒂雅端起猎枪,朝向丧心病狂的叔叔,瞄准;突然镜头切换至父亲曾经带着她潜卧在草丛中,等待伏击猎物的情境,无声,父亲没有说话,两人都看着前方,印蒂雅屏气、扣动扳机;下一个镜头:窗玻璃被子弹穿透,破洞呈辐射状。
短短几个镜头,干净、利落,紧张到宁静的切换。
潜伏,是父亲教给她的,于是,当父亲突然去世,女孩伤心、拒绝不信任人的假意关心。
却不曾表露自己的怀疑,只是暗暗地收集证据,调查真相。
甚至,直到两人在楼梯上对峙,叔叔彻底摊牌的刹那,女孩仍然沉住气,不动声色,甚至答应了他共同远走高飞的要求。
或许那刻,她心中早已燃起为父亲复仇的火焰了吧,只是,从她温静默然的眼神中,觉察不到丝毫。
唯一,让我略觉有些遗憾的是,人物塑造上,片中无论哪个人物都不可爱,甚至都有些可怕。
或许每个人都有值得同情之处,正印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尽管影片的情节扣人心弦,制作极其精细;但作为复仇电影,它没有《哈姆雷特》、《美国往事》、甚至《老男孩》那样的至情至性;作为暴力美学作品,它的主人公也不若昆汀、阿尔莫多瓦作品中的那些人物,虽然低等、边缘,但自有真实可爱的一面,如姜戈。
因此,《斯托克》可谓一部精致细腻的悬疑情节片,精雕细琢于每一个情节、每一帧画面;然它有缺失,缺在反映情感、引起共鸣的一面。
无非,它为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恶魔,就看你如何处理,压制它、把它关入潘多拉魔盒,永世不放;亦或在强力刺激下触动机关,释放出这个可怕的恶魔。
抉择,存乎一念之间。
电影每一个镜头都不是随便给的,片头有女孩扎破脚被鞋子磨出的水泡,当时不明白,但知道这肯定是为下面某些情节做铺垫。
果不其然,她从小到大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一双鞋的礼物,今年还未收到,鞋子对她来说已经小了;或许也暗示即将有不好的事发生(也许和送她鞋子的人有关),但她会解决掉。
声音:一边是桌上放着生日蛋糕,蛋糕上蜡烛已经点燃,桌上其他什么没有,空荡荡的,没有愉快庆祝的感觉,光线阴暗的,感觉被不详的气氛笼罩着;镜头由近拉远,看见桌前有人匆忙地走来走去,而画面的声音是 撞车声、警车声、电话声、人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镜头最后有人拿透明的罩子把点燃蜡烛的蛋糕盖住。
(不是庆生快乐的时候,“好戏”要开场了)简单的镜头 交待了很多,气氛又做足了。
象征、隐喻蜘蛛一般都是象征着不好的 邪恶的东西。
它的出现,也寓示着有坏事要发生。
钥匙:india18岁收到的礼物,不是鞋而是一 个钥匙。
是叔叔charlie送给的她,让她自己解开谜团、发现真相。
是预示着charlie要解放india的内心世界,帮助其完成“成人礼”。
葡萄酒:charlie谈葡萄酒,一语双关说,它还太嫩了,还未到开启的最佳时间(大意)。
之后吃饭时,charlie也对india说:“这酒1994年,你出生的那年。
”鞋子礼物是谁送的?
india一直以为是她父亲送的 ,后来她在父亲抽屉里发现很多叔叔写给她的生日卡片,包括后面叔叔送给她一双高跟鞋,都可以证明以前的鞋子都是叔叔送给她的。
叔叔交待管家,管家把礼物包装好,藏在某处,让india找。
理由:1管家第一次出现和india聊天时,手里拿着用黄色丝带扎着的花束(薰衣草?
),india留意到黄色绸带和她每天收到礼物包装的绸带一样。
2.管家很关心india找到礼物没,表情神秘。
3.管家和叔叔说:“这些年,我一直是你的眼睛 耳朵和手”镜头空间:我很喜欢的几场戏,一场是charlie、india、india母亲三人在厨房对话。
三人分别占领独自的空间领域,没有在同一个镜头里出现;三个人站的位置呈三角形。
很独立的关系,并且india和两人是呈对立关系,和两人关系紧张。
另一场戏是接着厨房对话后,三人在餐桌吃饭聊天的戏,也是三人独占一个空间,关系依然疏远,没有变近。
还有一场,三人和gin阿姨吃饭,gin阿姨坐在india身旁,gin想保护india避免她受到伤害,她俩是同一战线与charlie和Evie对立。
四人谈话中,auntie gin发现charlie对india母女隐瞒真相很震惊,charlie表情镇定,退下,再进场之后端来三杯茶(咖啡?
),四人却只拿了三杯,他眼里没有gin,他已经决定要除掉她。
这场戏最后一个镜头,机位在charlie脑后,charlie后脑在画面中央,画面左方是india母亲evie,右方是india,charlie头正好挡住了auntie gin,charlie脑子里已经下决心杀掉gin了。
(我觉得这镜头是三人第一次吃饭那场戏拍的)警察在走廊询问india,关于她的男同学失踪案时,charlie在门后偷听,当c离开镜头时跟拍,才发现c不是在门后而是站在镜子前,是镜子的错觉。
接着c和h接受警察的盘问时,镜头运动得太自然太流畅了!
真好看!
镜头连接:片头india在公路边草丛里脸部大特写,叠化india在自家花园里从景深处向镜头跑来。
脸部从右向左一点点淡出的。
在校园里,charlie开车接india。
一个黄色衣服女孩走过,接着india坐在校车里。
校车驶向景深处,根据上一个镜头,观众会以为india坐在校车里。
接着,india出现在校车后面步行,然后,环境变森林小路,india在镜头前方,往景深处走,后面uncle charile开车跟着她。
几个镜头叠化,几秒钟,空间变了,时间变了。
india翻看画册,有大海画面的一页和下一页海螺(田螺?
)画面的一页,连续翻,白色浪花部分与海螺下半部分合成冰淇淋的样子。
很妙!
声音:india偷看charlie和母亲evie在餐厅make out,配乐是summer wine(男声)。
当charle和evie接吻,c手放在e的胸部时,镜头对准窗外偷看的india,配乐的声量也变大。
当india嫉妒气愤转头跑掉时,音乐变成女声,唱了一句 summer wine。
看得时候我觉得太棒了。
包括india发现evie对charlie动心,也是根据e正在听的mp3里播放的就是这首歌。
镜头连接:平行蒙太奇,电视播放纪录片的声音,正好结合charlie杀gin阿姨,india发现冰柜中的死人,Evie发现charlie有事刻意隐瞒。
india浴室自慰那场戏,导演都是很坏的,刚开始以为india淋浴时扶墙在哭,为什么她亲眼目睹了charlie杀了企图强奸她的男同学后,会洗澡自慰腻?
根据我前几天看的书--《人类性幻想》,自卫时不断回想叔叔勒死india男同学的腰带,腰带是她爸爸的,她和爸爸关系很好,爸爸的死他很难接受,她把对父亲的想念、对叔叔的情欲前部分,india对charlie说为什么一直不知道c的存在,c回答:因为你站的比我低。
当india揭开真相时候,是站在楼梯的上方,chrlie站楼梯下,一个俯视,一个仰视。
前后呼应。
结尾,india穿着妈妈的裙子,系着爸爸的腰带,穿着叔叔送的高跟鞋,戴着爸爸叔叔都戴过的眼镜,染上他们的“颜色”,开着叔叔的车远走高飞,这时她是觉得自由了吧。
太喜欢india穿着裙子,叉开腿站,拿起枪,对准目标,《becomes the color》音乐响起的场景,so cooool!
故事本身很简单,没啥吸引力,但是导演通过镜头、音乐、把悬疑的气氛烘托的太好了。
前3分钟就把观众的口味吊起来了。
第一次看到片尾出演职人员表,是从上往下出的。
片头几个镜头做定桢啥意思腻?
是提示信息吗?
强制让观众注意?
●●●前言●●●Stoker 自1月的Sundance电影节上映后影评不断,对编剧方面的评论我会特别留心,其中不乏大感意外觉得剧本很赞的(原剧本可是入选2010年好莱坞电影剧本黑名单的黑马啊),但也有好些评论对剧中人物行为不解,认为人物行动毫无目的,不连贯。
我认为行为服从内心,要理解人物的行为,就要分析人物的内心。
●●●关于 India 及母亲●●●India是个个性古怪, 阴郁,安静的女孩,在校她是个高材生,这实际上反映 India很聪明,美术课上的那副花瓶内侧水彩画不难看出她的观察力极强。
而且她还有父亲的高智商遗传,在葬礼当晚晚宴上,宾客的闲聊中有提到父亲24岁时就得到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India从小与父亲亲近,父亲常带她去打猎做动物标本,而母亲“总是很忙”,连头都从未给她梳过。
她和母亲的关系一向不太 好,父亲的死,特别是在她十八岁生日那天车祸去世,对India是个很大的打击。
有人可能会非常不解India对死亡的态度,她对老管家太太被谋杀藏尸冰柜虽说刚看到时有一丝惊恐,但之后却很淡定地仔细辨认看了好久。
我认为父亲从小带 India打猎做动物标本这点对 India的性格塑造很是关键,因为从小她对杀戮就习以为常,对她来说甚至是与亲密的人分享的行为 。
而冰柜里的尸体实际也是种不会腐烂的标本。
难道说India对老管家太太没有一丝感情吗?
我认为不是的,电影开篇 India滚压着鸡蛋壳使之发出碎裂声以压过两帮工女佣讨论父亲之死的八卦声,这时是老管家太太走进来呵斥了女佣们还坐下来陪 India说话,逗她笑。
India之所以对老管家太太的死表现出相当冷静的态度。
一来 India性格本身性格阴郁,二来刚经历了父亲的死,死亡对她来说是无法以个人意志来阻止和改变的事情,再有是查理叔叔让她去冰柜并投以意味深长的眼神,回想起之前偷看到两人的争吵,他与老管家太太有什么瓜葛?
为什么他要让她来发现尸体?
他不担心她揭发此事吗?
India搞不懂查理叔叔。
而且Inida趁着母亲和叔叔去兜风的时候就去查理房间看到那幅父亲的太阳眼镜,最后India跟查理摊牌的时候就说了那眼镜父亲只在开车时候戴所以一直放在汽车手箱里的,所以她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怀疑”查理了。
对父亲的死,India和母亲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
India把以为每年生日父亲送的鞋子放在身边围成一圈缅怀父亲,她看丧礼百科书,她穿上保守古板的裙子,而母亲在葬礼上就一直因为炎热而不停扇扇子,烦躁感甚于悲伤感。
看到 India在家闷闷不乐,母亲提议去外面兜风吃雪糕,而 India 则侧面指责母亲应该守孝。
这里也简单了解一下 India的母亲,母亲婚前也是个高校毕业 生,说得一口熟练的法语,而婚后她被“困在”这所房子里,空有本领可再无用武之地,母亲嫉妒父女总是一起打发时间,从她对到访的琴姨的态度也可看出她和亲人的关系不太好,而房子所在非常僻静怕是她朋友也不多,母亲的婚后生活应该过得非常不开心,她无力摆脱,她渴望被爱被关注。
查理叔叔的出现,让母女的情感有了新的发展。
在这么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上,一个自称很早就去环游世界的查理叔叔突然出现,他的神秘与魅力不难吸引到母女二人,母亲觉得他就像年轻版的丈夫,India觉得他长得像父亲。
查理叔叔对母亲的境遇表示理解,而母亲也主动示好,兜风、教弹琴,两人关系进而暧昧,查理叔叔是母亲新的希望与生机。
而India春心萌动, 一向不愿意让人(包括母亲)触碰到身体的她,在和查理叔叔钢琴双人弹奏曲下甚是亲密,就像导演在访谈里说的,那是India性幻想的唤起,在跌宕起伏的钢琴曲下India达到了高潮,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查理叔叔已经走开。
说到性该提一下蜘蛛,因为我认为蜘蛛是本片性的隐喻。
蜘蛛在整部片子 里多次出现,从India 在开篇弹琴的时候, 它就缓缓爬向India, 实际就是暗示着性启蒙的到来,查理叔叔到来之后蜘蛛爬上了India的小腿 ,随着剧情的发展,India对富有魅力的查理叔叔好感大增,于是蜘蛛爬进了India的两腿之间!
最后当查理叔叔满脸血迹时也有蜘蛛悄然爬开的画面,可谓对她性幻想对象消亡的一个终结象征。
当India看到母亲与查理叔叔相互亲吻爱抚的时候,一向安静的她选择再次跑开,而这次她对性的需求再次被撩拨而起,她去找对她有意思又多多少少算是帮助过她的黑发男同学。
她让他别说话,因为她知道他不是她想交心的人,但她还是让他吻她,让他像查理叔叔爱抚母亲那样爱抚她,男同学因India咬伤他而性致大发,而 India在慌乱中总能保持淡定清醒的性格令她意识到她不想要这么做了。
接下来是恶魔救美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道德标准在这可能得靠边站了,因为当 India被扑倒之后,男同学为此被勒断了喉咙,性和杀戮、死亡交缠在了一起, 以往只与父亲一同分享的亲密,突然被神秘的查理叔叔所承继, 以至于当晚即使 India知道了查理叔叔至少已和三宗命案有关,她在洗澡时回想着那死亡的一幕,仍能在自慰中达到高潮。
实际上 India在亲身经历这起杀人埋尸事件后是有主动寻求母亲的爱与理解的,她找母亲给她梳头,但只一心等待查理叔叔来自己房间的母亲根本无暇应付 India(耳机里播着在客厅时母亲和查理叔叔跳舞的背景音乐,India回忆母亲教查理叔叔弹琴时已取下结婚戒指),而India反过来说要帮母亲梳头,母亲终于不好拒绝。
India穿上母亲给她送的丝质睡衣(当然也因为那晚她觉得自己蜕变成为女人了),主动去给母亲梳头也可看出她有意与母亲示好。
这段戏中母女相互交换了一些想法,补充了一些人物的关系背景。
但是母女的聊天最后并没有得到相互的谅解, India对个人行为不以一般道德为准则的言辞:"Sometimes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bad to keep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se."(有时你需要做些坏事以防去做更坏的事。
) 让母亲对 India充满了恐惧与疏离。
而此时的India实际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天性,也是父亲一直帮助她克服的,通过猎杀动物作为发泄以防去杀人。
因为她身上流淌着Stoker家的血,杀戮的基因一直存在在她内心里,这也是为什么她说她以为父亲爱打猎,其实不是,父亲是为了她。
这其中回忆和父亲打猎的时候有一个镜头,一个屎壳郎推着粪球,其实是开篇时India推大圆石以及杀了黑发男同学后查理叔叔和India一起推大圆石相照应的隐喻画面。
屎壳郎是以人、畜的粪便为食的,可以说滚粪球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粪球对应大圆石也是借喻说明Stoker家的杀戮基因是天生的。
而神秘的查理叔叔除了他的杀心之外依旧让人摸不着边,全剧一个极大的转折点是India发现父亲锁起来的柜子里有一些以往的照片(父亲和查理叔叔还有一个更小的叔叔一共三兄弟)和一大叠查理叔叔经年累月给她的信件,这时的 India极为兴奋,因为她发现以前从未谋面的查理叔叔其实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她,即使他身在异国他乡,即使她从未回过信!
人都是渴望被爱的,即使外表看起来多么冷漠淡然。
失去了爱她的父亲,又得不到母亲的爱,突然发现了一个亲人一直对她爱护有加,可想而知那份欣喜。
而当 India发现所有信件的发信地址诡异地都归于同一个疗养院的地址, India醒悟查理叔叔可怕行径背后的原因,她决定让他离开她们的家。
她问了查理叔叔关于另一个小叔叔的事,于是查理叔叔整个的过去铺展了开来,还有她父亲的死因。
查理叔叔用石头敲打父亲的头,溅起的血液仿佛就喷溅在了India的脸上,愤怒的Inida掌了查理叔叔,她爱她的父亲,此时有India闪回和父亲打猎,她准备瞄准的镜头,不难看出她此时对查理叔叔的心理。
而当查理叔叔拿出了高跟鞋给India,当他触摸到她的脚给她穿上,那会India发出的气息、眼神的散漫和恍惚都表明她经历着一阵情感的漩涡——成为女人的激动,有人疼爱的错觉(查理叔叔说我一直在为你等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你,而India却在母亲那得到不到),穿鞋那阵其实穿插着India回忆和父亲打猎的画面,父亲摆头不同意的样子,父亲看着她等待她做出抉择,都说明India是有内心挣扎的,不过因为警长的出现,担心杀人事件的败露,令她决定跟查理叔叔走。
而目睹了India脚上高跟鞋的母亲很是生恨(她之前偷偷看到还以为查理叔叔是给她准备的)。
她指责India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不爱她(而总是从她身上抢走India父亲的爱、查理叔叔的爱)。
当她要求和查理叔叔谈谈的时候,她虽然也摊牌她对查理的种种怀疑,但查理叔叔对她稍微施展了一下魅力,她就招架不起,根本分不清查理叔叔的虚情假意。
India的抉择实际是在钢琴前坐着的时候下的,这符合她打猎的习性,一动不动几个小时,之后看准时机果断扣下板机。
钢琴座还是她与查理叔叔“第一次亲密”的地方,从钢琴座上起来后她就径直去把查理叔叔行李里的关于纽约生活一切的包放在自己的包里,她已经决定自己一个人走了。
她把原本属于父亲的东西拿回,实际就是选择父亲,选择复仇的一种表现,而且她母亲当时已被查理叔叔几近勒死,她大可不必自己动手杀了她妈妈,所以最后她拿出猎枪扣动板机时不难得出她要瞄准的对象。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 India在母亲和查理叔叔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但我认为 India做这个决定并不是为了让母亲活命( 她上楼收拾行李的时候查理叔叔还没对她母亲下狠手),而是为了她自己内心的释放,父亲的复仇,杀戮的天性(对应片头India认为花朵无法选择自己的颜色,人无法为今后的行为负责,因为她认为基因决定了人的方向),可以看到的是, India开枪后并没有去关心问候母亲是否受伤,而是去探视她的查理叔叔,显出爱怜的样子。
并且抬头看母亲的时候眼中带着怨恨,她恨母亲对她的不理解,恨这个世上能爱她的人又少了一个(从父亲、管家太太、琴姨、黑发男同学到查理叔叔),或者说没有了,而他的死却是换来母亲的活命。
面对不爱她的母亲,她除了愤怒,还能有什么感情呢?
India的暗黑是一步步走来的,和父亲猎杀动物、用铅笔刺伤金发男同学、和查理叔叔一起掩埋了黑发男同学、最后发展成亲手开枪杀了查理叔叔,然而杀死恶魔的人自己也沾染上了鲜血,同样沦为了恶魔, India不可能再做回原来的自己,也可以说India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她只能自我放逐,把那根纪念着父亲和查理叔叔的皮带带在腰间,纪念着她对他们的爱,对杀戮的继承。
她的高跟鞋、墨镜、玩世不恭的表情以及随意的挑逗,完全是查理叔叔的女翻版。
这是个少女杀手的成长记。
India杀死警察是否出于她一时被唤起的杀心?
我不那么认为,因为查理叔叔说过警察还会回来的,作为一个需要保全自己不遭后续追捕的杀手,杀死警察才可能免于后顾之忧。
当然,男同学“失踪”案未了接下来查理叔叔和 India也相继“失踪”,还有家里地板上那长长的尸体血迹, 她的一走了之可能会使母亲受牵连, 已经转型的 India会不会用一不干二不休的极端方式来解决警察保全母亲?
但是 India一早离去并未跟熟睡中的母亲告别,而且昨晚母亲对她那番愤怒的话应该也是促成她离开的原因之一,她对母亲究竟留有多少爱,很是令人存疑。
Stoker的影片概述全都是写神秘的叔叔到来云云,其实影片最后,神秘的人转而变成了 India,一个长大成人、训练有素的猎杀者,她之后将何去何从?
如果说查理叔叔因为疗养院的过去得到了行为上的解释,那至少对 India不能这么妄下定论。
Stoker不仅该有前传Uncle Charlie,更值得来个后传India。
●●●关于查理叔叔●●●片子开始塑造的查理叔叔是神秘恐怖的,但一旦查理叔叔的信件被发现,继而他在楼梯上跟 India自白后,似乎查理叔叔的行为就得到了全部的解释:他有病!
精神有问题!
但是不是他的行为都是一时兴起没有目的的呢?
还是说查理叔叔也有一套杀戮指南?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基于个人的童年经验。
我们来看看查理的童年,他上有 India父亲这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他看到哥哥和小弟弟快乐玩耍,对哥哥分给小弟弟更多的爱心生嫉妒,于是趁哥哥不注意时把小弟弟埋在了沙堆下。
值得注意的是,躺在沙子上的小查理舞动着双臂双腿的雪天使动作(和之前India在床上的动作照应,还有叔侄两都不喜欢被触碰,这些都是为了强化Stoker家族基因相承的效果),说明他的内心欣喜若狂,杀戮满足了他的占有欲,给他带来了快感。
之后查理叔叔进了疗养院,出来的那天他对哥哥下了毒手是因为哥哥阻挠他回家,对老管家太太和琴姨下手是因为她们知道太多他的过去,对黑发男同学下手是因为同学要对 India施暴,对India母亲下手(未遂)是因为她阻挠他带 India走,这些都非常好理解,离奇的是为什么查理叔叔对素未谋面的外甥女 India如此感兴趣?
查理叔叔对来接他出疗养院的哥哥说了一句:不见面的家人算什么家人,并且当下泪流满面,可以看出查理叔叔对回归家庭以及家庭的包容给予了厚望,他想要家人的陪伴与认同。
当哥哥送他进疗养院时,这种行为对查理来说已是一种不被原谅的信号, 他失去了哥哥的陪伴,于是当 Stoker家的另一个成员 India来到世上,他把她假想成他的朋友,他给她寄去一封封的信,关心她的一切,给她每年生日送去一双新布鞋,见证她的成长,以弥补他的缺席。
而且多年来,老管家太太一直是他的耳目,他从India的行为(不喜欢被人触碰而且是个绝佳的猎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知道她会是他的知己。
当查理叔叔从疗养院出来得知哥哥无意让他回家而是让他去纽约时,他得到了家人确凿的拒绝,他悲伤之极,为了达到回家的目的,见到也许是唯一能对他怀抱理解的India,他对哥哥下了毒手。
这种渴望与 India成为朋友的愿望让他着迷地关心她:去学校等她下课,提醒她下雨带伞并给她送伞到大门口,和她一起钢琴双人奏,看到她夜晚跑开立刻放下她饥渴的母亲跑出去找她。
India问查理叔叔想从她这得到什么?
查理叔叔的回答是:成为朋友。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当查理叔叔给 India穿上他送她的十八岁生日礼物,标志着长大成人的高跟鞋时,他让她跟她走, 查理叔叔选择 India十八岁生日这天出院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一旦 India达到法定年龄,她就有行动的自由,不再受家人的控制,查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收到过India的回信,他难道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其实就是India的父亲,他的哥哥在阻止着他们的联系。
因此他说他一直在等待,他要同样是Stoker家血脉的India与他做伴,以弥补家庭对他无法给予的爱。
摊牌后在楼梯上,查理最后有在犹豫并没触碰到India的脸颊,这里感觉是个界线,是否达到乱伦的界线。
但最后被India的母亲的出现给打断了。
当然,查理叔叔对朋友的定义不太一般。
查理叔叔想和 India分享他的一切,包括他黑暗的快乐的一面:他让她去冰柜看他的匿藏品,和她一起掩埋黑发男同学,最后还想和她一起分享杀死她母亲的瞬间。
最后当 India举起猎枪,查理叔叔露出了微笑,他也许并不特别在意 India的枪口对准的是谁,因为他让India也分享到了他的快乐,他的世界得到了 India行动上的理解与认同,India终于真正意义上继承了Stoker家的姓氏。
查理叔叔实际是个内心相当孤独的人,他得不到家人的爱与理解,他为达到个人目的使出的手段非常冷漠,视人命如草菅,实际上,他爱的也只有他自己,甚至对India几近乱伦的爱也是出于想为自己找朋友的心理,如果他真的爱 India,就不会把她最爱的父亲杀了而毫无愧色。
死亡对查理叔叔来说应该是种解脱,不被爱与爱无能的解脱,查理叔叔确实应该含笑而死,而他的生命最终却是由他一直臆想的朋友 India 来终结的,这又是多么讽刺。
●●●结语●●●Stoker内在讲述的实际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
India在失去父亲后寻找替代的爱,母爱、叔叔的爱,还交杂着被唤醒的性爱。
母亲在失去丈夫后寻找替代的爱情与性爱。
而查理叔叔则终其一生在寻找着亲情的关爱(在疗养院那段过去不详,相信我们将会在前传Uncle Charlie中得到解答^_^),只是他们都在各自寻找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误己累人,悲剧收场。
PS.刚看到一个影评说觉得片子台词很装B,举例就说了葬礼晚宴上查理叔叔在楼梯上说的那句:“想知道为什么你觉得现在处于劣势吗?
因为你站在我的下面。
”其实本片的情节(编剧)和拍摄(导演)还是颇费心思的,里面涉及到很多对照,从开篇Inida坐着挑脚上水泡的坐姿和旁边小天使的坐姿一模一样就隐含此意了。
查理叔叔这么“装B”的话其实是对后面好几处的有意解读和照应:1、学校里。
查理叔叔站在教学楼建筑里的最高处,俯瞰着金发男同学和India,而金发男同学位置又高于India,表明被一群男生围着的India刚开始时处于劣势。
2、黑发男同学被杀时。
查理叔叔用皮带勒着他的脖子处于最高,India被黑发男同学压着处于最低,三人的优劣情况一览无遗。
3、India让查理叔叔拿行李走人时。
India站在楼梯最上端,查理叔叔在下端。
4、查理叔叔杀害小弟弟时。
查理叔叔站在滑梯顶端,而小弟弟在沙堆底部。
电影有点词不达意。表现手法忒玄幻,没有啥中心思想,就是一个长大的女孩猎捕猎物的全心里和身体的过程展示。
有喜欢的地方,不过韩国人还是有些装,片尾曲很喜欢。听那歌自己也快变成女杀手了。
意外的相当对口味,镜头剪辑配乐细节无一不闷骚,Mia最后黑化更是帅爆! 只是貌似萝莉黑化之后跟神经病杀人狂变态帅叔叔私奔去纽约的故事更能turn me on啊,一枪爆头实在可惜了MG的人设和颜...呃,四手联弹那段的UST简直爆表,赞!MG快点开着跑车来学校接我然后用皮带把我勒死!【喂你G点好奇怪...
电影再次向我们证明,神经病是遗传的
最近看的电影太多uncle了。
Sometimes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bad to stop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worse.
风格够独特
“阴郁沉闷,惊悚唬烂,哥特苍白,文艺无趣。”——我觉得把某位豆友的短评改一改就能真实反映出本片的本质了
又是这种性和杀戮完成少女成人礼的主题。故事缺乏逻辑,角色缺乏行事动机,一切让位为氛围营造。杀戮激发欲望,性被图解为虐待乱伦。符号堆砌过分直白,毫不掩饰的畸形做作审美,尽管有精良的影像包装,到头来也只是导演编剧不顾观众智商的一场自我意淫。
某些镜头特别喜欢,竟然会觉得很爽………
尼玛的诡异片,格调很喜欢。话说整个家族都是死变态的
气氛的营造,镜头的衔接相当好
马修古迪变态啊。米亚表演有突破。冷的发指。
计时器嘀嗒嘀嗒,一只蜘蛛往腿爬:抽出他的皮带,好帅。勒紧他的颈喉,暗爽。穿上他送的鞋,合脚。注视着他的眼,欲望。沐浴中释放、用笔尖刺伤、泥土里埋葬、洒血般疯狂!公主、皇后、吸血鬼,一同高歌三国杀。砰!一枪崩了你的帅脑瓜!
松散但不闷,男猪脚真的是帅死了
炫技的美,与炫技的局限性。
炫技啊炫技..进军好莱坞玩命炫啊炫
特别想跟分儿说,我脚腕比mia姑娘美多了,等我治好了脚气,咱也拍一组抠脚的
妮可基德曼的电影几乎都很难看,,,一点灵性都没有的花瓶女演员。实在欣赏不了这部戏,无聊的让人发狂。。。
这种一个简单的故事却用异常装逼变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电影的确是我的心头好啊!对手戏时的摄影机调度流畅的让人舒服!影像的堆砌,配乐的烘托,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ps. Matthew Goode 太盘儿靓条儿顺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