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柳如是,Liu Ru Shi,Threads of Time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柳如是》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柳如是》剧情介绍

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此刻姬情胡桃夹子们假面骑士极狐时失两公里绝世高手之大侠卢小鱼双生炽爱那样芬芳拒绝末日扑克王者咒·丝非主角的女友金搏虎怪物布劳飞行的秘密白月梵星女人凶猛逐爱守婚如玉球舞青春导演万岁!贱精先生最长一梦不会拿捏距离的阿波连同学绝对自治权九克拉战栗疯羊鹤屋和熏干酪你要什么食梦者古畑任三郎最后之舞

《柳如是》长篇影评

 1 ) 江南遍地风流之《柳如是》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

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

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

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

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

”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

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

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

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

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

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

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

此话不假。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

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

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

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

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

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

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

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

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

”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

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

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

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

”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

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

“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

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

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

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

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

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

《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2 ) 只知道柳如是是头牌,是侮辱了她

最近,能看的电视少之又少。

《想见你》结局后,就连条姐心里都空落落的。

没院线片的日子,想他。

那么,还有啥?

还有隔壁不太妙的《新世界》。

开分8.2,剧快播完了,分也快掉到及格线以下了。

槽点基本都集中在他俩身上——徐天和田丹。

一个天天只会喊“小朵”的无脑警察,一个怎么也打不死的女侠共党。

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这真的是《红色》的姊妹篇吗?

不过,虽是一片骂声,条姐还是觉得她最可惜——田丹的扮演者,万茜。

她,一直是演技派圈中的人物。

气质复杂,可塑性强。

既可柔情似水,又可孤冷清傲。

一人饰七角更是被誉为经典。

而这次,完全是人设,浪费了万茜的表演。

那么今天,条姐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万茜早期的电影作品《柳如是》。

就让我们跟随她回到明末清初的动荡年间,体味这传奇女子的一生。

为什么说她传奇?

只因标签太多。

这些标签,你或许都想象不到是出自同一人。

她是家喻户晓的民间风尘女子,“秦淮八艳”之首,也是风靡一世的女文青,大才女。

多少名儒雅士为她倾倒,却很少有人能顶住世俗压力。

这一切都源于柳如是坎坷的身世。

柳如是,原名杨爱,生逢乱世。

五岁便遭父母遗弃,被卖到了一个叫做归家院的地方。

这里,是江南头牌徐佛的家。

她在这里学艺。

学舞艺歌技。

这是她的宿命,也是她的起点。

十四岁时,杨爱被掠卖到吴江周家作婢女。

虽然周家老爷的太太们个个充满心机,但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书籍和笔墨。

待周老爷离世后,无处可去的她终是坠入烟花柳巷。

但,这并不等同于堕落。

那时她叫杨影怜——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即使辗转于各色男人之间,却并未有丝毫低俗之感。

反而多了几分素净与书香之气。

因为,她从来都是以艺艳压。

美却不魅。

来看看此时的万茜。

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她执扇唱曲的镜头。

一手执扇柄,一手敛袖。

身着青衣,韵味十足。

一颦一笑浅吟低唱间既有秦淮八艳之首的风情与才情,又有独属于杨影怜的高傲与清冷。

这段,不好演。

多一分就是艳媚,少一分将丝毫没有被各家文人欣赏的说服力。

把握的如此精准,难。

就像当时杨影怜之难。

因为她遇到了他,“云间三子”之一陈子龙。

那时,陈子龙正被当做乱党被官兵追赶,偶入这旖旎之地。

碰巧闯入杨影怜的闺房。

杨影怜在看到外人时,先是立马拿起来桌上的刀具,足见女子少有的英勇之气。

后听闻公子乃才子陈子龙,神情中流露出欣喜之情。

这是对才子的倾慕。

再猛然想到自己的身份,神色又黯淡了下来。

不过,她还是救了他。

几笔之间就在官兵面前把一滴血迹画成了梅花。

接下来的事,人人都能想到。

一个才子,一位佳人,坠入爱河。

俩人吟诗作对,互诉衷肠,并且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为了能和陈子龙相配,她散尽钱财脱籍从良,只为相守。

此时,她莲步款款,足隐在裙下,脚步轻柔。

活脱脱一个恋爱中的女子。

只可惜,陈子龙是什么人?

“文高两汉,诗轶三唐”同时更是心比天高、恃才傲物。

他把前途仕路看的比儿女之情重要的多。

俩人注定道不相同。

杨影怜改名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既是落寞,又是豪情。

自此,世上再无杨影怜,而多了一位柳如是。

并与满口都是“与你相遇是子龙一生最宝贵经历”的渣男陈子龙分道扬镳。

不过,谁的爱情路上没遇到过一两个渣男呢?

总会遇到能托付终身的男人。

这个人就是钱谦益,江南东文坛的领袖,东林党的党魁。

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空有满腹经纶。

但,也就是这才情吸引了柳如是。

她曾说:“论才学,我只嫁给钱谦益一般的人。

果真,俩人看对了眼。

已经头发半白的钱谦益同样也被才华横溢的柳如是所吸引。

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抓住了他的心。

他要娶她。

不是黑灯瞎火的娶进门。

而是以匹嫡之礼风光迎娶了柳如是,明媒正娶。

即使在婚礼当天,他们被世人唾骂,被石头白菜砸船。

1641年六月初七,柳如是还是最幸福的女人。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不怕。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不怕。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不怕。

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幸福的。

对酒当歌,吟诗作画,游山玩水。

柳如是以为钱谦益是真正懂她的人,是生命中唯一那个能让她做梁红玉的男人。

可没人想到,在国难当头之际,钱谦益竟没有一位女子刚烈。

1645年,清军南下,朝廷逐渐难以抵抗。

钱谦益选择了献城。

献城为了百姓,是时局下的无奈之举,柳如是只得接受现实。

但,虽无法控制国家,却可以选择自身的生死。

泛舟时,柳如是劝说丈夫钱谦益以死殉国,保全自己名声和文人气节。

而柳如是也自会投湖殉夫。

此时的她坚毅的,是刚烈的。

可当她转头看向句句怕死的钱谦益,满眼是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丈夫竟是如此贪生怕死之人。

最终,钱谦益竟然以“水太冷了”的理由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二人之间的爱情。

她失望至极,投湖自尽,后又被救了上来。

自此,“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但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想死那就一起做一对普通夫妻吧。

而此时钱谦益却剃发降清,做了贰臣。

这一左一后,对比明显,尽是讽刺。

不过,好在后来钱谦益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为抗清奔波,也算是抹去了那贪生怕死的黑历史。

两人也算是相濡以沫的度过了一生。

虽然钱谦益死后,柳如是的结局还是很悲情。

但有貌、有才、有正气。

这就是柳如是。

也正因为如此,国学大师陈寅恪才会对她连连称道,并花费多年时间研究考证,晚年即使双目失明也要口述完成《柳如是别传》这本著作。

在电影中,万茜也是把柳如是的妩媚与气节演到了极致。

柳如是的形色神韵在万茜的颦笑里举止间摇曳流媚。

而《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之类的东西也还是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

虽然模仿《步步惊心》版的“穿越式”结局令观众不满。

但,有万茜的柳如是,有秦汉的钱谦益。

足够。

你最喜欢万茜的什么电影电视剧呢?

 3 ) 不仅仅是穿越那么简单~

影片的开头,一副泛黄的挂画上,一个女人冷眼睥睨着这个世界,她的衣服上的装饰隐隐泛光,但衣服和脸庞却是遥远的。

一个女人从这幅画面开始了她一生的诉说。

故事的明线是秦淮名妓柳如是一生的情感波折,在情感故事背后,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诗酒风流,乱世文人的两难抉择,历史宿命下的个人的无能为力,这些主题在此起彼伏的昆曲中交叠,欲说还休,使电影又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的结尾处咋看来很突兀的“穿越”,使一部本来一本正经的古装片瞬间集体穿越,场景转换到一个现代的展厅里,可能是一个关于名妓柳如是的主题展,在柳如是画像的注视下的展厅里集中了影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们若有所思又无从起。

我不认为电影结尾的这个现代场景是像《步步惊心》里关于前世今生、客观的历史夹缝中关于个人的某种可能的印证。

我以为,结合电影的开端,这个结尾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是一个经历过由色到空的轮回的女人(墙上挂着的柳如是),对那些穿着现代服装依旧在红尘中辗转的人的注视,墙上的女人也如这群现代人一样,有过生动的人生,但最后,也只成为墙上的一副挂画,冷眼看世间。

那么这群现代人呢?

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其实结局已然明了。

“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这是柳如是最后的旁白,其意境与《红楼梦》里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的色空轮回类似。

柳如是一生辗转红尘,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色,最终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副泛黄画卷,情情色色最终都成空。

如果没有结尾的现代场景,可能电影就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才子佳人、乱世文人元素,但如果加上最后一个场景,那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故事之外还有深意,是一种由色入空的虚无观,一种在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无所去从之感。

若按照穿越来理解的话,最后一个场景和整个影片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我不相信导演或是编剧会这般脑残地自我摧残。

相比那些大片的喧嚣,《柳如是》显得低调而平静。

万茜饰演的柳如是作为秦淮名妓初看的确不够妖艳,但从整个影片来看,作为一个才艺双全、柔中带刚的角色,万茜的那份清丽和淡然确实很符合这个角色。

秦汉演的钱牧斋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钱谦益的形象,唯一倒胃口的是只顾着念台词的冯绍峰,出场不到两分钟,陈子龙的形象瞬间被毁╮(╯▽╰)╭。

影片也不乏美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柳如是和钱牧斋的洞房之夜,比较含蓄的香艳,洞房的画面之后接着便是对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的特写,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竞选花榜时寇白门随风飘摇的玫红色的纱裙,柳如是夜下清唱的画面,曲美,人更美。

给五星,力荐。

 4 ) 《柳如是》——风尘中的波澜人生

一、第一次到南京,慕名去夫子庙闲逛,举目看来,不是李宁特步班尼路,便是小吃火锅咖啡馆,与全国各处商业步行街一般无二。

正略有失望之时,忽然前方一片开阔,庄正的文庙前坪,高耸的牌坊上高书四个大字——“天下文枢”,而前方,一条极秀美的小河如玉带般横亘。

河上有小舟泛波,河边有游客驻足。

再往前趟步走过一个步行石桥,一线灰砖白瓦的仿古建筑耸立岸边,不经意间瞥见“乌衣巷”三个字,顿时,六朝古都、金陵故国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秦淮河,自然是秦淮河。

只有这天下第一等的风流地,才当得起江南半壁的文脉所在,才衬得出八艳名伶的绝代情仇。

乱世出英豪,末世出忠臣,文臣武将们自有他们的舞台,可唯有南明的乱局中,几个女子抢去了世人的目光。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有血染桃花扇的刚烈、董小宛有素手调董糖的可人,陈圆圆更是让她的男人冲冠一怒,用美色颠覆了天下,但我始终认为,柳如是才是最有故事的那一位。

所以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建国后创作极不自由的年代,在自己眼盲体衰的晚年,用十年时间撰成心血之作——《柳如是别传》。

河东君的魅力,在身后三百年又让另一位大儒沉醉。

二、电影《柳如是》的诞生,并不是那么商业化的产物。

出品双方是央视新影制作中心和江苏常熟地方政府。

比起宁、扬、苏、杭这些人杰地灵的江南名邑,常熟算不上名人辈出,最为知名也最具话题性的,无非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故事。

于常熟,这是一次对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前几年,当地政府已斥资将二人曾经生活过的拂水山庄和红豆山庄修葺重建,显见对此早有规划。

于新影中心,却有些像一篇命题作文。

没有了那么强烈的票房欲望,反倒有了更多艺术的施展空间。

导演没有采用戏说的态度——虽然那样会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排各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八卦和囧事,而是严格的以《柳如是别传》为基础,节选出一代名妓柳如是一生中或闪光、或凄凉的重要片段,用散文般的叙事节奏,讲述出虽然有些碎片化,却又串起大历史的优美故事。

比起导演和编剧,我更想把最高的礼赞送给本片的服装、美术等技术性工作者,他们的努力体现在那一件件充满时代韵律的服装上,体现在一件件不无古朴气息的道具布景上。

晚明的生活氛围被很好的搬入影片之中,也让《柳如是》成为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细节上无可挑剔的作品。

全篇以节气分段,串起柳如是传奇而壮阔的一声。

节气的变化,似乎昭示着人生如四季轮回,枯荣自有天定。

从幼时的落入教坊、习得一身取悦他人的本领;到辗转风尘,名动秦淮。

夺魁花榜状元;对陈子龙,她虽是错付真爱,却又不失为慧眼独具;而对钱谦益,尽管年纪悬殊,可两人却是以文交心,忘年真恋,相扶相沫,在乱世中苟度残生。

在她个人命运的沉浮间,明清两朝更迭的大历史犹抱琵琶,却又脉络清晰。

电影并未刻意渲染战争和异族入侵的镜头,但主角身上每一次命运的转折,已经昭示了时代的变迁。

钱谦益跪门献城与削发蓄辫,汉家天下和儒学道统轰然倾塌,而他的出仕、入狱,尽管轻描淡写,有心人却大可结合史料,读出当年时局的惊心动魄,和个人在其中的身不由己、浮萍随波。

中国自古不乏青楼才女,如李师师之辈,让九五至尊也成为了入幕之宾。

柳如是虽然才情纵横,诗文俱佳,但更让她闻名的,却是其独立、自强和爱国的一面。

按照现代语境,柳如是无疑具有女权主义倾向。

她虽然沦落风尘,但却全无烟花女子腌臜自晦的举动,反倒因这个身份而少了礼教的舒服,如同男子般与名士交往,博得秦淮艳名。

同是秦淮八艳,她绝不愿似董小宛般,深夜偷偷一顶红轿送入人家府中,而定要光天化日,明媒正娶。

她也不需像寇白门那样,用一场奢靡高调的婚礼向全城叫嚣,她只要自己的男人才高八斗,再加上用心待她,于心足矣。

至于被传颂至今的爱国情操,我倒以为可以以这样的角度理解。

饱读诗书的柳如是,从不将自己视为纤弱女子,而以儒教弟子自居。

换句话说,她信奉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所以在国破家亡时,她才比丈夫更加视死如归。

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连带着让钱谦益的“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其实钱谦益贵为东南文宗、东林党魁,又是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显然他需要考虑的东西,比柳如是要多得多。

数百年来,他背负着贪生怕死的骂名,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甚至成为了衬托柳如是大义凛然的丑角。

但他不是侯方域,他的软弱和妥协,有着正当的理由。

开门献城,是为了避免如扬州般的血流成河,出仕异族,是为了文脉延续。

当然不可否定,钱有着贪生怕死的考量,但之后他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抛却家财与一张老脸,为抗清奔波,也算是将功赎过,可以抹去那一段失节的罪孽了。

有人说,陈寅恪老先生写《柳如是别传》,看似以柳为主角,其实他真正想写的,却是钱谦益,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的选择与境遇。

此说不无道理,若说陈以钱自寓或自嘲,也算恰如其分,至少二人都有着相似的贫病而亡的结局。

但影片的最后,却选择抹去了钱、柳二人的终篇。

那种英雄气短的悲歌,或许确实与全片的气质不甚吻合,但电影在柳如是一段盖棺定论般自白后戛然而止,却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完整。

特别是引发较大争议的“穿越式结局”,不但明显看出对《步步惊心》的模仿痕迹,也让观众大感不伦不类。

我揣测,导演的意图或许是想表达“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多沧桑”的历史变迁感,这种表达方式却很是值得商榷。

但不管如何,《柳如是》这部投资不大、阵容也算不上鼎盛的小众电影,已经带给我足够的惊喜,也为那些看似豪华的大片上了一课——不是只有从大处着手才能 成就好电影,从小处着眼,将细节做精,才是经典诞生的不二王道。

 5 ) 《柳如是》:清新文艺的明末传记片,是我的菜

如果说这是常熟投拍的宣传片,那么他好于以往90%的宣传片,真正把历史和名人传记以“吸引人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观众从不排斥历史题材,只是先前一些作品太过粗制滥造而已。

我给片子高分,是我的菜。

影片尝试为柳如是立碑。

剧中除了爱情之外,过多着墨的就是明清易代挣扎中的柳如是了,柳如是的爱情观是和爱国情怀交融,别样傲骨。

在陈子龙面对婚姻怯懦时、在钱谦益“水太冷了”的2B行为时,柳如是的女儿身、男儿情怀、士大夫气节,被衬托的无比高大。

“我一个女流之辈都知道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你平常孔孟之道一套一套的,连起码的底线都没有!”我对柳如是扮男装写诗那段、愤然一跃桃花池那段印象太深刻了。

总之,本片看完,让我非常感慨柳如是传奇且高亮的一生。

可惜,结尾的“穿越”一幕,则是对全片辛苦营造的“文人雅趣山水画,才子佳人俏江南”意境的粗暴亵渎。

时空的变换却没有让观众产生命运无奈的感叹,明显与前片格格不入,属于典型的败笔。

除狗尾之外,影片前面风格统一:古典化水墨化摄影风格、古典式语言对白,古典化人物造型。

凌峰、冯绍峰等人很好的融入片中。

万茜这个新人我现在很看好了,有风骨的女演员。

最后再可惜一下:这么清新文艺的片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企宣被各种大烂国产片们挤得默默无闻,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太可惜了。

PS题外话: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也必然有他的道理,何为大义,何为小我,如何取舍,结果必不相同。

但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有相聚有别离,有希望有失望,难得的是得一知己,难得的是有个人能真正的呵护包容你!

 6 ) 千年如是,万年秦汉

千年如是,万年秦汉先说几个好玩的台词吧 以免以后忘记了1。

"江南才子,如过江之鲫。

"这词听着很黄啊。

2。

"江南果真人文荟萃,遍地风流。

"这显然又是一句骂人的话。

3。

"如今你 出籍了,咱也来个,非诚勿扰,无才免谈。

" 然后立马涌现很多文武双全的后生,在柳如是的画舫上颠西倒东。

看的出来,导演非常害怕把观众闷着,再怎么删,这段也不能删。

优点:1。

跟「台湾1895」一样,这片子的美工非常非常好,太好了,简直不输1895。

衣着,屋檐,楼台,画舫,美人靠等等,都很值得细细琢磨。

2。

女主的表演还是非常给力,一举一动既有女人气,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度。

唯一缺憾是,漏得太少了。

交给台湾或香港人做,应该可以尺度更大一些。

比如,在画背的时候,露个胸,或隔着纱帐露个侧面胸一点问题都没有,反而增加生与死,美与恨的张力。

3。

秦汉的普通话太烂了。

但秦汉的表演还是要赞的两个缺点:1。

几乎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配角。

全是两个人在抗。

比如大木,子龙,徐佛等都没有发掘好。

而在1895那个片子,十多个配角,个个都很好,真是神片啊。

2。

故事情节有些破碎,拖沓,有为柳如是而柳如是的感觉,洒脱不起来了。

最后的结尾,似乎可有可无,不过也算一亮点了。

但摄影师没有把握好镜头。

镜头应该对着古画,而不是集中于万茜的红妆和脸。

我给八分吧。

冲着美工很喜欢。

 7 ) 《柳如是》观后

我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梦:江南典雅的园林中传来悠扬的昆曲,脂浓粉香的秦淮河上荡着精致的画舫,轻言浅笑,酒醇茶香,一切的一切都有鸦片般醉人的味道……今天,当我坐在电影院里,这个梦一下子真实的让人窒息。

风情万种的寇白门出场了,她巧笑嫣然,你若不去,这花榜状元就非我莫属。

杨影怜(也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倒也淡然,我还真是不想去。

晚明的文人活的优雅也纠结,怀才不遇就在青楼中饮酒赏花,钱谦益就是有太多的不甘心。

杨影怜得到了花榜状元,邂逅了陈子龙。

她渴望天上明月见证他们的爱情,可她的爱人对她脱籍从良却是一脸惊讶。

董小宛要出嫁了,可是青楼女子出嫁按当时的风俗都是夜半潜行,不可能吹吹打打,风风光光。

姐妹们坐在一起黯然神伤,荧幕前的我却心生艳羡。

她们羡慕寻常女子出嫁时的风光热闹,可是她们不懂寻常女子一生只有这一天风光热闹,而她们却一生绚烂华彩,死后仍可有诗文传世。

总有人说他们是青楼女子,如何如何,我倒觉得只有名妓方可配的起名士,寻常人家的女子纵然是容貌出众也无这般才华智慧,胸襟气度,这世道也真是反了。

柳如是在岳王庙巧遇钱牧斋,又在卞玉京处再度邂逅。

钱牧斋称她为河东君(河东是柳氏的郡望)并以匹嫡之礼迎娶柳如是,诗文唱和,日子也逍遥自在。

可是就在那个端午,当寇白门神采飞扬的炫耀保国公迎娶自己的排场和气派时,王朝倾覆的消息一并传来。

史可法殉国,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柳如是希望自己可以像梁红玉一样随夫君上阵杀敌。

可惜,钱牧斋不是韩世忠。

钱牧斋决意献城,提条件不许伤害无辜百姓,尽快恢复科举考试。

我一直都不喜欢这个人,不读他的诗,不看他的文章,觉得他真是配不上柳如是。

但我也明白,这世界上的事情本就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人性的脆弱和胆怯,矛盾和纠结由不得我们无关痛痒的说风凉话。

献城是为了百姓,殉国是为了名节,献城不殉国还要在新朝为官,贰臣之名遗臭万年,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难道想不明白这些吗?

赴京路上,离家的柳如是和钱牧斋相遇,钱牧斋说,新朝已经恢复了科举考试,国可以亡,可是文脉不可以断。

就是这一处,我几乎哭到失声,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

郑成功退守台湾,陈子龙召集义士反清复明。

尽管大势无可逆转,但面对时代的雪崩,那些人的勇敢、智慧、性情、义气,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哎!

谈什么国仇家恨呢?

反正在我的心里,我的家族早在南朝终结的时候消失了,而这个国家的王朝历史也永远的停留在了晚明的江南,之后已与我再无什么关联。

影片的结尾实在是像一部拙劣的穿越剧,人们在一个现代的画展中匆匆擦肩而过。

可不知怎地,我不觉得厌恶,甚至觉得安慰。

我在想,是不是我们都曾是古代的人,在轮回中继续生活,也许我是他们其中之一,即便不是,如果曾经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是一种幸运。

画面很美,干净,精致,风情万种,把我心里多年深藏的那个梦变成了现实。

开场的花榜状元,让人想起同样风情万种的《海上花》。

我喜欢秦汉和凌峰的台湾腔,正是这样的声音才可体现出江南文人的温润之美。

那个在江南做奸细的索大人我也喜欢,尽管是满人,但是在江南蛰伏多年,竟也有些可爱的文人气。

万茜的美并不惊艳,但柳如是本就应如此,书卷气、脂粉气、豪侠气兼而有之才好。

电影院里人很少,这样的片子估计喜欢的人不多。

后面的一对小情侣大概是来看冯绍峰的,感觉得到他们的意兴阑珊,因为戏份太少了。

前排坐的大哥更像是来做翻译的。

秦汉出场,他就说,这就是钱谦益。

如是者二三,声音还很大。

也许他担心我们看不懂吧,其实不懂的人你就算告诉他钱牧斋就是钱谦益,他还会问钱谦益是谁?

记得剧中有个情节,一个茶水摊的老板对柳如是说,这里前些日子死了个大官,在明朝就是大官,到了清朝还是大官,这不是也死了。

柳如是便问是谁?

那老板说,不记得了,只知道姓阮。

我等着他翻译,他倒不说了,我叹了口气,心里想着《燕子笺》和史书戏文里的南明往事,竟然走神了。

电影院里一共5个人,我从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为各种情节落泪,一直哭到散场,哭声怕是有些刺耳的。

散场后,我问老刘,你觉得怎么样?

老刘说,我就是那个索大人。

我问,此话怎讲?

他说,认识的字不多。

我便笑,他也笑。

 8 ) 名士与名妓

短短百来分钟的影片,却让我动容流泪无数。

一半是为戏所染,一半是为自己感叹吧。

静悄悄的夜里,如是就这么走入我的内心。

或许在民国的某个年间,也是这么走进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心里,让他难以忘怀,甚至在晚年花十数载的时间去完成《柳如是别传》,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本片。

所以,首先感谢陈寅恪先生。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还是在2012年的圣诞,广东中山,而后慢慢了解,终有一日,抽那空闲时日,去鉴读如是别传。

知晓这部影片,是因为晓松奇谈里的南明悲歌。

一直以来,我以知识分子自居,看高晓松如此畅谈,才知道差距。

世家、智商、努力,却是远远弗如。

还是说说那段历史吧——从前,知道什么,只知道一个崇祯吧,景山公园上吊的那个。

然后,知道大顺李自成吧,甚至连大西张献忠都不那么了解。

之后,懂的多的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是多尔衮,是孝庄。

现在,才知道,崇祯之后,南明小朝廷还有弘光、还有隆武、还有永历,在我们自诩明朝灭亡1644年之后,小朝廷还坚持了一十八载。

郑成功的出现?

——在这部影片里面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我不清楚钱谦益和其师生关系到底多深厚,但是叶问里面,不也是引出李小龙了么。

所以反而一点都不奇怪。

其实以前说国姓爷,一点都不知道原来这个称谓是郑家父子拥立隆武得来的,真是惭愧。

知识分子的情怀:我说我有一半的泪水是为这种情怀而流。

这种情怀涵盖很广,首先:国家,天下。

从这段血与痛的教训中,从南明悲歌中,顾炎武《日知录》写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贼与责焉耳矣。

国家政府和天下文化是不同的概念。

如何理解呢?

譬如钱谦益的事清,我觉得很可以理解。

因为他满腹诗书,因为他是东林党领袖,却在明朝年间不能施展抱负。

所以清朝在许诺继续科举,继续明朝部分制度的前提下, 钱谦益出世,是为了能够尝平生所愿。

这里形成对比的是谁呢?

洪承畴。

其实洪是不世出的人才,除了气节,无可挑剔。

如果被清俘後,壮烈殉国,我想,史可法不会是我们想到的第一人选。

当然,阎应元一直都应该记得。

“大明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这正是明朝之后,再无华夏的来源。

当然,我们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真是颠倒概念。

“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才是正确的概念。

我们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的概念已经太久了,而这正是我们最最需要的。

不能因为喉舌的卡住就不去努力突破。

至于另一半的眼泪呢,我想是为自己而流的。

因为自己很可悲。

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成不得。

柳如是之前我最喜欢的女性,都是出自民国,无论是南唐北陆的陆小曼,抑或是林徽因。

因为什么,因为她们都很懂经营自己的人生。

当时记载民国女子的那本书,副题叫做——谋生亦谋爱。

本片里的柳如是,虽然里面并没有过多的表明她很懂经营自己的人生,没有描述她与云间三子的三段感情。

但是这么优秀的女子,我们怎么能说得出残花败柳这样的词眼呢。

联系到自己的情感,就很可悲,我想这是悲的第一奏。

回国已经很久了,豆邮也有人问,不过没有回,毕竟我把这里当自己的私密空间的。

可是什么事都做不成,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的伙伴创业,家里又连番出事,毫无任何准备的我被打的措手不及。

这种情况下,我又怎么能继续知识分子的清高呢?

你已经被现实打趴下了,社会的大脚已经踩到你脸上了,你还要硬撑着说自己没受辱吗?

我做不到 所以 我屈服。

万茜的演技?

—— 万茜当然演的很好,不过这部片太短,所以之后是一定要花时间去读《柳如是别传》的,最好找个时间去中山大学那边读吧,毕竟这是陈寅恪晚年的著作。

在晓松奇谈里,高晓松描述这对名士与名妓的结合,一个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视世间毁誉于身外之物;一个千古奇女子,集才学、热血、真性情于一身。

谁又不渴望像钱谦益一样遇到一个心灵之伴侣呢。

可是,又有多难呢?

且不论 你找得到找不到那样的女子, 纵然找到又如何,自己能优秀到娶到么?

或许只是得到河东君一个淡淡的回复:诗词方面云间三子你认为你赶得上么?

或许投身疆场能在另一个方面吸引她。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多么嘲讽的话语。

愿有一日,要你承担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时,切莫辱了这份名节。

 9 ) 情节转折生硬,何来好评?

不明白这7.2分是怎么来的?

整部剧充斥着一种国产电视剧的廉价感。

尤其是最后结尾回到现代,整个演员阵容以现代人的装束再出现一次,这是想表达啥?

完全拉低了前面铺垫了将近100分钟的档次好吗?

再说这个钱谦益这个普通话,我的天,他的普通话有这么差吗?

所有人的普通话都是很正常,他蹩脚的普通话完全把人带出戏了,好吗?

(演员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应该是标配吗?

)再说情节,既然钱谦益降清的时候,柳如是已经彻底看不起他,并且决绝的离开了。

后面又把她安排回去,是几个意思呢?

柳如是还爱他什么呢?

(虽然历史上确实是这样,但是你作为电影安排情节的时候就不能过度的自然点吗?

柳如是突然回去,然后突然就跟钱谦益和好了是什么意思呢?

)然后竟然钱谦益已经那么怂了,他怎么可能后来又是资助陈子龙,还暗中帮助郑成功?

什么逻辑?

这个人物这么凌乱吗?

(虽然历史上确实也是钱谦益支持了那些人,但是柳如是在这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呀,但在电影中好像完全没看出来柳如是在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呀。。。

 10 ) 奇葩片的逆袭

……一直以为国产电影缺好本子。

太幼稚了。

大陆影圈只产两种东西,蠢货,色坯。

好本子本质上就是个肉包子。

为什么没有引进《柳如是》的原因,算是明了了。

我还是应该相信大众的审美的。

这年头,观众说自己都不是傻子,院线也觉得自己不是。

但他们对于影圈来说,啥子也不是。

豆瓣影评说这片子就是朵塑料花。

再好看,也是塑料。

说得真温柔,真给脸。

非要一言以蔽之,此片就是个顶着名将美人头衔的拙劣三级片。

还不带前戏。

服装角度倒是没什么可挑剔的,万姑娘穿得风情万种。

可惜了,题材不该讲柳如是,讲讲归家园秘史倒值5星。

台词滴恶心。

演技滴没有。

剪辑滴PPT。

演员滴作死。

本片主旨大概是,讲述一个绝色美人如何使一个老骥伏枥的软蛋重整雄风,从头到尾哼哧哼哧报国无门的去处全发泄给河东君。

最后两人欢乐地和解。

多好拍一题材,麻痹真的有人还在拍电影么。

《柳如是》短评

7分钟前
  • 哈立德
  • 推荐

静静的纯纯的,还不错吧

9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5.5】是那种非常适合在CCTV播放的历史纪录连续剧,但绝对不是电影。本来还可以给个及格分,结果最后一幕回到现实,真的有种看《典籍里的中国》般的违和感,狗尾续貂的典型案例。秦汉的普通话真的太出戏了。。。

14分钟前
  • Feifei Sun
  • 还行

有些场景还不错,女演员也不是太妖艳,服装和男演员真是汗。。。台词也像是在背

16分钟前
  • 指定能程小姐
  • 较差

台词过于现代,太违和了。

1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唉。盼当时,怨当时,已是当时。

19分钟前
  • 推荐

台词实在是太毁了,画面很美

22分钟前
  • 花卷
  • 较差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3分钟前
  • 方塘半亩
  • 推荐

三星半~“用尽一生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沾染的尘灰 只为心无挂碍 重返宁静……” 如果没有结尾现代那段 片子可以再加一星

26分钟前
  • 蚂蚁蚂蚁
  • 还行

清新之风,如今还有这种很认真拍历史传记的真是太难了。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画面还是挺美的,可再美也是塑料花,塑料花不是花,是塑料。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从古到今,宋思明类型的男人果然都是极具市场的。

32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推荐

此妹纸的故事是个很好的剧本啊,此片貌似浪费剧本了。

3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萬茜各方面都很一般,為什麼是她?秦漢除了勝國遺民的身份之外,殊無文采,哪裡像文壇宗師?重拍重拍!

37分钟前
  • Reader
  • 推荐

渣男一片片

41分钟前
  • alex
  • 还行

画面美得没的说

42分钟前
  • 汉岘居士
  • 推荐

36

43分钟前
  • 推荐

7分。古装片的两难在于,要是大制作吧,就得顶着回本压力只能拍些打打杀杀大场面,结果就是一堆堆华丽的垃圾,想认真拍点人文性的故事吧,就只能是小投资,器材技术处处捉襟见肘电视剧质感。柳如是的大半生尽数囊括对于电影也太满太没重点了,还不如就拍成电视剧。好在万茜秦汉冯绍峰选得都还挺贴角色的。

46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一见知君即断肠

48分钟前
  • 东禾呢
  • 还行

真心的想说白瞎了后期调色和江南园林的各种美景了。台词和剧情bug实在数之不尽了。画面观感美轮美奂偏偏要说些现代感十足的话,钱谦益的翘舌不清总让人跳戏!园林屋子实在太美了!!

53分钟前
  • 薇琪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