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Those Years We Have Traveled together

主演:胡琨,初俊辰,李云赫,杨了,路东,卢傲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似水流年》剧照

似水流年 剧照 NO.1似水流年 剧照 NO.2似水流年 剧照 NO.3似水流年 剧照 NO.4似水流年 剧照 NO.5似水流年 剧照 NO.6似水流年 剧照 NO.13似水流年 剧照 NO.14似水流年 剧照 NO.15似水流年 剧照 NO.16似水流年 剧照 NO.17似水流年 剧照 NO.18似水流年 剧照 NO.19似水流年 剧照 NO.20

《似水流年》长篇影评

 1 ) 一往而深的记忆解锁,勿忘初心的信念重拾

一座露天老戏台的拆除与复建,折射着传统与现代冲突后的契合。

同门三兄弟的出走与归来,幻化出一场信念重拾的美好。

《似水流年》虽有着文艺电影的腔调,却有着正剧的风范。

故事是温情也可催泪、怀旧不忘励志。

而益重的师徒情深、真挚的兄弟情长、至诚的男女爱恋,以及治愈的父子和解,让人物之间始终激荡着饱满情感。

电影属于青春片范畴。

故事背景设置在浙江西南部的遂昌小城。

一个昆曲戏班,三个情同手足的异性兄弟,故事沿着他们三人的成长与经历,道尽小人物在时代变革中的悲欢起落。

而他们的10岁、20岁、30岁,每个年龄阶段对应重要的时间节点,来表现他们在时代变迁下的生活际遇。

故事富有极强的年代感。

开场便让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男孩手弹玻璃球,女孩怀抱不倒翁玩具,纸皮包裹的红豆冰棍,三道杠蓝色运动服,尽显在微黄泛旧的画面里,这些道具真的把人们的思绪就带到了遥远的80年代。

那有着不同姓氏的三个小男孩,寄养在昆曲艺人林翰文门下。

流落街头的女孤儿伶俐,被林师傅收养。

她的到来让团结三人组变成亲密四人行。

随着同门四兄妹的长大,故事开始90年代的记忆解锁。

三兄弟技艺有成,但昆曲却已变得泛人问津,遭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

本是表演昆曲的露天老戏台,竟成了唱跳的士高的场所。

已是弱冠之年的三兄弟性格初步体现,老大玮钢沉稳且刚毅,老二玮钢冲动有热情,老三玮俊内敛又含蓄。

他们与社会小青年们因戏台的争夺而大打一仗,象征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现实中的尴尬与困境。

而他们也因雨夜打架,错过进剧团的机会。

林师傅的伤心溢于言表,三兄弟的失落现于面庞,收获的弃婴天赐,成为他们心头的慰藉所在。

当时间线索进入千禧之年,打水仗的嬉戏玩乐,看似欢畅温馨,但冲不淡戏班生存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兄弟同时爱上师妹伶俐,可小师妹仅钟情大师兄玮钢。

密无间的三兄弟产生了裂痕。

可伶俐偏偏又要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三个柳梦梅”迎娶不了“一个杜丽娘”,三兄弟婚宴抢亲未遂,品尝着无法言说的痛苦。

而昆曲无人喝彩的现实,导致他们抱团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去打拼,故事顺势开启励志的节奏。

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衢州,三兄弟历经艰难困苦,依靠勤劳与智慧来拼搏创富。

老大玮钢在风雨无阻中收售旧电器,老二玮峰竭尽所能售卖房屋,老三玮俊辗转娱乐场所当歌手。

三人其后抓住商业契机,协力开起大型歌舞厅。

当徒弟成为成功人士之时,师父却因车祸而亡。

而回到故乡的三兄弟深感内疚,往昔对昆曲痴迷的初心被重新唤起,他们通过现代化的经营,把昆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影片在内容上一波三折。

最初是快乐无忧的纯真主义,体现三兄弟少儿年代苦学技艺。

尔后是笔触真实的现实主义,呈现着剧中人在无人喝彩时遭遇的苦辣酸甜。

接下来是激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表现着三个男主拥抱经济大潮,怎样让昆曲推陈出新。

而影片的真正主题,显然是来表现昆曲这门国粹,如何在时光洪流中的坚守与思变并存、淡定与进取共生。

该片既有类型片的结构特征,又有文艺片的反思和探索,创作者没有刻意去营造人物光明或悲伤一面,或是太过艰辛的历程和太执着的理想,而是把暗涌压制在画面里,让观众凭心去感怀并欣慰于过往浪潮般的年代。

它那扎实的时代感,却又目光流离让观者恍若隔世。

其实就在这种犹疑之间,已经达到了具体与抽象的平衡量,也许,导演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亦悲亦喜,诗意又自现,让平淡中的浓浓温情,平凡中的暖暖爱意,来表现对传统文化弘扬的意念。

 2 ) 《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

路东编剧、郑君奇和李龙俊联合导演的《似水流年》,将昆曲和现实进行了有效的勾连、做出了深沉的对比,舞台内外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振。

《似水流年》主要讲述了一个昆曲老师傅和他的三个徒弟的故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做出了美好的呈现。

故事的发生地是典型的南方小城,无论是情深义重还是流水栏上,叹息的、惆怅的、枉然的、守中的,吴侬软语中分明有着花非花的时光潋滟。

《似水流年》以昆曲艺术,连接起三代人的生命,和昆曲艺人们的整个青春。

乍听起来,这就像极了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

虽然两部电影都把焦点对准了中国传统艺术,但其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

归根结底,这就是南北两种文化本身所带来的的不同。

《游园惊梦》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经典选段,亦梦亦幻的故事,数百年来都是江南文化的代表。

《似水流年》开始就像多年未启的相册,随着舒缓的音乐和一个孩子的旁白娓娓道来。

一群嬉笑打闹的孩子,街道上浓重的烟火气息立刻就把观众带入了三十年的光景。

青色的瓦,白色的墙,镂空的花窗和土黄色的老戏台,还有矮矮的房子和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一切安静祥和,一切都是那么漂亮。

然而时光就在屋檐滴雨时,一点点流走……“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此一句《游园惊梦》的唱词,不由得使人联想。

如果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么显然就太通俗,《似水流年》里有三个男孩,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即使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局中人却只能弱水三千唯有一瓢可饮。

那三个小男孩,园中直立的情景,倒不是说唱词一样,而是那情景,很有些陈凯歌《霸王别姬》的影子,然而昆曲更加柔和的身段,并不似京剧的鬼斧神工。

倏忽光年,十几年一眨眼,再回首看,他们在面对师傅责备时的表现,三个人的性格和以后的选择早已在此处定下基调。

大师兄,算是最老实听话的一个,但主见不大。

二师兄,则是点子多,滑头的一个。

老三嘛,介乎二者之间。

林家班的三兄弟,味道都很足,阳光下的笑容里,带来春天的消息,有时匆匆,有时漫长,时间总是相对。

三十年的岁月,给了时光中人足够的时空,辗转仿佛的曲折,都是人生的复调。

三兄弟各有各的活泛,然而却将难题给了他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尤其是人生的路,并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做参考,即便是戏上身,依旧是不可得。

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终究不能替代演员在现实中的角色。

伶俐就是杜丽娘,于是在伶俐出家时,三兄弟闹事那一场,其实倒是充满了“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

”的无限感慨。

 3 ) 《似水流年》给陈道明写信的导演,合作人是29年前最美亚洲小姐

文/叶秋臣电影《似水流年》的演员名单里,并没有大家熟悉的娱乐明星。

网络上有关作品的信息寥寥无几,甚至剧照也只有不超过10张。

但对于这部电影,叶秋臣却有很多话想说。

一、写信给陈道明的导演——郑君奇《似水流年》的导演是郑君奇和李龙俊,他们说这部电影拍得很艰难,堪称是拼了的程度,有那种赌上一切的冲劲儿。

正因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郑君奇导演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部电影,于是在微博上给陈道明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道尽拍摄的心酸,并称这是一部“作品”而不是“产品”。

陈道明老师也通过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微博上就此事做出了回应,肯定了小成本电影的不易。

不关注电影市场的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现在小成本电影的现状,毕竟能被大众熟知的都是一些“大片”,而一众“小片”只能被埋没在茫茫片海中,销声匿迹。

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根本没有更好的出路。

记得电视剧《都挺好》中高露饰演的吴非曾说过一句话,虽然并不是用以形容影视圈的,但用来与小成本电影做喻却是极为恰当。

“挣扎在温饱线上。

”《似水流年》,就站在这条尴尬的边缘线上。

二、29年前的亚洲小姐季军——杨玉梅电影《似水流年》的监制人,是香港演员杨玉梅,北京首映礼当日,她也同导演和所有主演一起,站在了台上。

那是一个熟悉的面孔,尽管已经是许多年未见了。

她是1990年亚洲小姐季军,也一度被誉为“最美亚姐”。

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字印象很浅,但对我而言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

熟悉叶秋臣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看港片和港剧长大的。

那些熟悉的面孔不敢说都能叫得出名字,但对他们的角色却是绝不陌生。

虽然并不是主角,但杨玉梅饰演的角色,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

在《刑事侦缉档案3》中,杨玉梅饰演那个为了爱情而杀人的沈若玫,这个角色让我至今都对剧中类似“玫瑰花座”一样的摆饰物心有余悸。

还有她在《廉政追缉令》里,杨玉梅与古天乐和张兆辉等一众主演合作,饰演屈洁儿。

杨玉梅本来是ATV(香港亚视)的当红花旦,代表作有电视剧《仙鹤神针》等。

后来因为台里面临极大的困境,所以ATV起起落落,风光也早已被TVB彻底拿走。

大概是有感于旧主ATV的经历,所以杨玉梅才对《似水流年》中相似的情节格外感慨,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人。

三、新旧文化的更迭和碰撞《似水流年》讲述了一段催泪感人的昆曲文化故事。

片中拜在同一师傅门下学习昆曲的兄弟三人,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是“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然而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时代变迁的命运,新旧文化的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们看着自己手上的报纸变成了手机上的新闻,看着一册册的影集变成了手机里的照片,看着曾经喜爱昆曲的人们逐渐被流行音乐爱好者取代。

在这样的岁月中,有人为了固有的信仰而选择拼力抵抗,比如站在车前的师傅;还有人为了让旧文化融入新文化,做出了“妥协”和创新,就像三兄弟。

虽然《似水年华》中讲的是昆曲的没落和重生,但其实里面更多的感触来自于经历了时代变革的我们。

是我们站在无数个类似“昆曲”的事物面前,不舍但又不得退让的心酸。

文/叶秋臣————————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4 ) 如此干净、清澈的《似水流年》,你不应该错过!

文/桃妖不是妖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你在想什么?

青春片?

小成本?

文艺丧?

其实,都不是。

它为什么叫《似水流年》?

看过影片,感动于这个故事,才惊觉什么是力透纸背的文化底蕴。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遂昌,史书载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的时候,吟诗作赋、啸闲咏歌,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享誉世界的代表作《牡丹亭》即酝酿创作于此。

《似水流年》这个片名,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个老派的昆曲戏班,一曲余韵悠远的《牡丹亭》,一个醉心昆曲的老灵魂,婉转成了电影凄美又悠远的底色。

而戏班里的三个昆曲子弟,带着80年代的时代烙印,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昆曲,拥抱生活。

然而,青春的气息夹杂在新中国的时代洪流中,把那些传统的技艺碰撞的支离破碎。

他们也曾迷茫、挣扎,也曾醉心于现代都市的花花世界,却最终随着那个老灵魂的离去,看清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出走,是青春迷茫去闯荡;回乡,是不忘初心的坚守。

那方承载着昆曲传承的老戏台,拆了又重建,艺术的魅力,最终又在新时代里焕发光辉。

昆曲和《牡丹亭》,是融进故事里的那根源远流长的脉络,在这根脉络上,是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家的执念和坚守,才有了这份传承,从古至今,似水流年。

这部电影,是少有的一派清流。

昆曲三兄弟,虽然性格不同,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他们都牢牢抓住彼此的手,没有撕逼,更没有狗血的阴谋诡计。

这份美好的兄弟情谊,让人看得温暖落泪。

一部戏,三个男主,可是每个人又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不要以为青春电影,夹杂着昆曲的传承,就一定央6风。

看过《似水流年》的很多小伙伴都数度落泪,这也是一部很好哭的电影。

虽然制作成本不高,可是演员们却都把人物刻画的真挚又细腻。

大哥沉稳踏实,二哥头脑灵活,小师弟乖巧听话,很有音乐天赋。

三个年轻的演员,胡琨、初俊辰、李云赫,没有流量明星的浮躁之气,演技却真的厉害,人物的代入感极强。

跨越十几年的时间流线,看三个人从少年时代走来,慢慢退却青涩、稚嫩,换上了大人模样。

不同的经历、岁月的打磨,让时光在他们的眉宇之间流转,不着痕迹,自然而然。

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只靠男主演技,撑不起饱满的情绪。

电影中饰演伶俐的杨了,同样美好动人。

老戏班里的青涩时光,穿着一袭白裙的姑娘,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心动的模样。

就连扮演天赐的小演员,都选得非常用心。

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小天赐与三个爸爸的情感纠葛,承载了太多命运的曲折和温情。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林师傅(路东 饰演),林家班的班主,三个兄弟和伶俐的师傅。

演员路东把林师傅刻画的非常出色,他是整部影片的魂!

这个人物,即使出场戏份少,也挡不住艺术的感染力。

他对于昆曲的痴迷,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守护,人物的衣着、做派,就连随手画出来的牡丹,都很有神韵。

看过《似水流年》,我觉得挖到宝了。

这部电影,干净、清澈,又充满了人文情怀和青春的记忆。

从布景到演员,都没有丝毫懈怠。

这个三月,千万别错过的一部好电影。

《似水流年》,看过之后你会喜欢。

 5 ) 严重剧透

开头师傅在大街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 然后这个小女孩 被三个师兄弟同时喜欢上。

他们长大了。

都爱上了小师妹。

小师妹和他们洗衣服玩泼水。

玩着玩着就湿身了。

三个人眼睛都直了… 然后趁着其他人都不在小师妹和大哥亲着亲着一下就上床了 … (太突然了一脸懵逼)之前好不容易要演出,二弟和三弟跑出去和小流氓约架???

最后在路上捡了个弃婴…(说实话后来那个弃婴变成小孩子以后也没发现其作用,感觉整个把这个小孩戏份删了都没影响)后来可能受打架小流氓影响,加上之前被三兄弟同时喜欢的师妹突然嫁人,三人决定去外面闯荡。

(嫁人这也毫无铺垫和交待,就看四个人在那尬哭。

观众继续懵逼)去了大城市。

大哥回收旧家电。

二哥房产经纪人。

三哥酒吧驻唱。

干了一段时间非典了然后把酒吧收购了。

在外创业八年都没回家看师傅,师傅被牡丹亭要拆了心神恍惚被车撞身亡。

三人悲痛至极回家开了—牡丹亭民宿。

这时候小师妹又跳出来说!

我离婚了,原因是我这辈子就做了一次女人(意思是和大哥做那次)感觉这剧情变成小说都是一烂剧。

昆曲精神体现在哪??

就师傅死活不让拆牡丹亭那段??

这里面感情刻画的也丝毫不深刻 几乎没有师傅和他们相处的情节。

前面三十分钟完全就是表达三个人都喜欢师妹“我喜欢师妹” “我也喜欢师妹” “这么巧,我也喜欢师妹”后面一个小时完全就是玛丽苏附体,干啥啥行。

处处是商机。

要不说这片是哪个老板投资拍的纪录片我tm都快信了。

 6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这句唱词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离合盛衰之叹。

放置今日,四百余年,再次听人唱响,依然可以感动的热泪盈眶。

《似水流年》设置了三个柳梦梅和一个杜丽娘,这倒是有点意思。

《牡丹亭》其实是三个杜丽娘和一个柳梦梅。

他们三个是分别不同性格的柳梦梅,只待看这位杜丽娘选哪一位。

但导演别却出其不意,柳梦梅与杜丽娘情感外漏,随即变戛然而止。

本以为伶俐就此推出这场《牡丹亭》的大戏。

但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看到的不是杜丽娘还魂,而是杜丽娘走出婚姻坟墓重生,与回归本心的柳梦梅再续前缘。

最后伶俐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恐怕也是会赚足观众眼泪的。

原来并不是三位柳梦梅,而是柳梦梅的三个方面,因为三个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师父的遗志和“爸爸”的称谓都说明他们三个人是统一的。

而伶俐自幼长在三个师兄身边,备受疼惜爱护,此为杜丽娘一世。

情,一起不收,便被迫跌入婚姻的坟墓,这是第二世,这一世是死的。

自己走出婚姻,再次走向自己多年来深爱的师兄身边,这便是她的三世情缘。

一部书,一位名人,置于一座城市,是厚重的。

这种厚重是历史的馈赠,就像苏东坡置于黄州,汤显祖置于遂昌,也是如此。

汤显祖的《牡丹亭》置于当年,也是举国轰动的,当时也是无数男女迷恋的如痴如醉。

人有“至情”,方可死生不负,书中的三世情缘,几百年,现在听来依然是美丽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三兄弟最后一直决定留下来的决定。

不仅有对师父妇人愧疚,对青春的愧疚,更多的,使他们在而立之年,突然明白了有些东西是要用一生去坚守的,包括对艺术的热爱,也包括对待爱情。

于是他们决定留下来。

人生兜兜转转,爱就在原地。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份对昆曲的爱,化为可见的,让所有人看见。

杜丽娘在小丫鬟的陪伴下一番游园。

他们的《牡丹亭》主题民俗园,就是杜丽娘眼中的那如许春色。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此一句便是暗合片名的唱词,片中也被老三唱过一次。

似水流年,一晃三十年,然而本片中没有一处字幕已出台词给观众指明时间的。

也许这就是导演的有意为之,若是时间印记深刻明显了,反而没有了似水流年的诗情画意。

反而不如,一张海报、一则新闻,一个道具来的真切感人。

故事在江南小巷屋檐始,亦回到小巷屋檐终。

这种感觉,像是夏日午后,听一位摇着蒲扇的老人说故事,你就看着那扇子的一摇一晃,言语之间,一个人的一生被写在了上面……

 7 ) 《似水流年》:时间虽然回不去,但心可以

文/满囤儿 看看“似水流年”这个片名,再看看和《百鸟朝凤》近似的题材,囤儿一开始以为3月29日新上映的这部剧情文艺片会比较悲。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似水流年》很有青春片和励志片的味道,充满了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正能量。

虽然影片主创的艺术造诣与已故前辈吴天明尚有差距,但是在领悟时代精神和贯彻创作导向上,却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无论是对于昆曲还是遂昌县,《似水流年》都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影像化名片。

《似水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起,视角选为三个遂昌年轻人。

他们成长于昆曲班,从小刻苦专注地练习,使得昆曲流入了他们的血液,也使得他们成为了昆曲在不同时代中的代言。

一场戏之后,影片就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昆曲上小有所成的三兄弟,已经能够用练出来的本事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同时,已经步入意识觉醒的青年期的他们,也开始了对社会和人际的观察。

就像那些用题海战术获取高考高分却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某些书呆子一样,封闭式的传统昆曲传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果不其然,一场“意外”彻底揭开了局限性的遮羞布。

尚不够成熟强大的三兄弟折掉了自己的面子,愤然选择了违背师父意愿的叛逃之路。

来到城市里,他们被迫经历了人生中的二次学习,耗用数年才以三种不同的道路,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巨变。

可赢得面子的他们真的算得上是成功了吗?

如果不考虑三人昆曲传承的背景,只参考他们那远超平均收入的财富,他们无疑是成功的。

可作为昆曲传承的重要一环,他们在师父的眼里无疑是失败的。

八年未归,三个徒弟给师父造成了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

其实在师父那一代,类似于昆曲这样的诸多传统文化就已经在经受新时代的冲击了。

师父很显然预见到了未来冲击的惨烈程度,于是才会尽心尽力地从小培养这并无血缘关系的三兄弟。

三兄弟实则师父对抗时代、对抗时间的武器。

怎奈敌人尚未杀至阵前,自己就先被缴了枪。

你说气不气?

好在昆曲的历史足够悠久、艺术魅力传播得也足够远。

世界级非遗的身份,为它的复兴赢得了天时。

当三兄弟明白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肩负的独特使命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太多太多。

正所谓似水流年,时间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回去。

三兄弟虽然忏悔了,但忏悔并不足够有用。

真正让他们重新散发光芒的,还是他们把在外面挣到的钱和学到的新本事,用回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上。

时间的确回不去,但心是可以回去的。

只有重新担起使命,徒弟才是真正回到了师父的身边。

流年似水不足惧,寻回初心再征途。

 8 ) 汤显祖诞辰纪念片

好震撼!

居然公益活动放映的片子还未正式上映!

确实是一部遂昌县、昆曲宣传和汤显祖诞辰纪念片。

风景美,摄影拍得也不错,但确实故事情节不够流畅,80年代戏只留下海魂衫么?

年青演员(可能确实理解不了30年前的岁月)表演痕迹太重,90年代几场戏过于煽情,确实象《无问西东》一样太主题先行。

3个高徒加师傅应是4帅哥颜值抢眼,师妹脸凹很上妆,整体打7分。

 9 ) 《似水流年》:岁月变迁里的青春传奇

以弘扬昆曲文化,纪念“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而拍摄的电影《似水流年》,作为一部浙江遂昌县的文化名片,即将亮相。

影片中唯美似仙境的美景,浓郁而绵长的情愫,岁月无声雕琢出的记忆,三兄弟传承昆曲文化的使命感壮举,令人难忘而深思。

乍看电影的开场部分,颇有一点经典影片《霸王别姬》的气质和痕迹。

三兄弟寄养师傅家中,闭门练功刻苦学艺。

作为林家班大家长的林师傅,既是三兄弟的严父又是演唱昆曲的名师,徒弟偷懒动辄体罚。

被师父收养的师妹,和三兄弟成人后收养的孤儿,让整个戏班在非血亲的纽带下却宛如一个家庭,祖孙同堂,兄亲弟恭。

影片序幕过后,三兄弟和师妹成年后,彼此之间暗生情愫,导致亲如一家的三兄弟出现不睦。

而更大的危机,则来自昆曲戏班被围墙外的流行音乐冲击,古老的戏台成了迪斯科的舞台,戏班惨淡经营,三兄弟被时代洪流从封闭的县城卷入更大的都市。

如同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民间手艺人在市场洪流中搏击,迷失,奋斗。

师父老了,师妹出嫁了,孤儿长大了,三兄弟却为了谋生而不得不放弃了昆曲。

古老戏班的拆毁,昆曲剧团的解散,让衰老的师父无力挽回。

但如同影片《似水流年》名字里阐发出的含义一样,流年似水,大江东去之后,昆曲随着申遗成功,再度焕发青春和生机。

而三兄弟,经历了迷失的人生之路后,临近中年重新找回了传承和弘扬师父衣钵的使命感。

在电影1988到2018的时间线中,编导巧妙的利用道具,场景,和经典符号串联起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和时代变革,不断勾起观众的集体回忆和共鸣。

匠心别具,意味深长。

师父手中总握着的马鞭,作为一件舞台道具,是师父权威的象征和课徒的工具。

这根马鞭伴随师父的一生,最终出现在师父坟头,终结了一个时代。

师妹的不倒翁娃娃,是流落街头的孤独陪伴,也是后来师妹和大师兄的情感见证。

古老的牡丹亭戏台,是遂昌人为了纪念汤显祖在遂昌县写就《牡丹亭》而建,也是林家班日常演出的场所。

曾经神圣无比,是县城文化的中心,也是三兄弟为之守护的所在,90年代初却成了摇滚青年街头蹦迪的场所,迈克杰克逊等流行音乐符号,覆盖在杜丽娘柳梦梅的戏曲画片上。

新世纪后,戏台彻底冷落,贴满了小广告,墙皮斑驳。

师父虽然手持关公刀,为了保卫戏台而努力,但最终,戏台还是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塌。

而三兄弟回归后,打造的昆曲文化园,重建老戏台,重唱《牡丹亭》,完美切题电影《似水流年》。

古老的昆曲,从来不曾死去,重新焕发青春。

如同大师兄和师妹,多年之后,两个中年人再度走到一起,情感画上圆满的句号,正应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戏词。

电影《似水流年》,讲的是三兄弟一代人的青春,也是古老昆曲的青春,更是80,90后等群体共同的时代青春。

除了被三兄弟的故事和唯美的昆曲所打动,影片中遂昌高山云雾,飘渺欲仙的秀丽山河也足以令人大饱眼福。

 10 ) 《似水流年》用历史的轮回展现初心的可贵!

很巧的是,我出生的家乡也有一个昆剧团,我还认识团里大大小小不少人,也算是亲眼见证了昆剧团在我们那座四线小城市里的起起伏伏。

跟电影《似水流年》里表现的一样,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世纪之交那段时间,原来的昆剧团受到巨大的市场经济的冲击,被认定为老旧的戏曲再也无法吸引普通受众,剧团里的大大小小们都在经受着一次诱惑和洗礼。

万幸的是,没过几年,昆剧被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那所小城里的剧团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重新回到戏园子里,开始学着去欣赏这种古老、优美、同时也不乏新意的戏曲。

我的那些朋友们,并不像《似水流年》里的老师傅和三兄弟活的那么憋屈,至少现在不是,在世纪之交那两年他们是不是也有过象电影中人物那样坎坷的心路历程,我说不上来。

但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确实太快速了,几年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始终傲立潮头,所以有涨潮、自然也会有落潮,最重要的还是不论潮起潮落,历史的车轮如何辗转,人,始终还能记得自己的初心!

历史的车轮始终呈螺旋向上的趋势,彼时的鸡肋,未尝不会成为此时的熊掌。

昆曲如是,人也如是!

但《似水流年》着力想要表现的,还是在成为鸡肋后,昆曲低潮时,昆班人的执着。

在电影里,三位出生于八零年代的孩子在师傅的教导下,刻苦学习唱念做打,期盼的就是有朝一日登台、成角!

但是谁知道还没等他们长到可以登台,那座挂着“牡丹亭”字样的戏台就已经被群魔乱舞的迪斯科占领了。

在这里并不是说迪斯科就一定比昆曲要糟糕,这代表的只是两种文化的冲突,毕竟那个时代的迪斯科如今似乎也不再那么流行,时代的潮流总是轮流转的,谁能想到古风戏曲如今又能焕发新的生机呢?

先不提如今,在当时的三兄弟没有戏唱了,只能离乡背井去打工,他们从小学习的唱念做打并不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在这里必须要特别提到一句,尽管两位八零后导演在技法上或许还有些青涩,不够圆融,但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却非常到位,三兄弟在大城市做的那些底层工作,不正是每一位北漂、上漂以及离乡背井的孩子都曾经做过的吗?

唯一有点不同的只在于,这三位年轻人始终都没有忘记师傅、昆曲在他们身体上,血脉里牢牢打下的印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电影的后段,三兄弟已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没忘记的仍然是师傅心心念念的昆曲,也是他们一直烙印在心底深处的昆曲。

大概正是因为有象他们这样的人,那些古老的,优美的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不断传承下去!

年华诚然似水,一去不再复返,但是水流过的痕迹却不会褪去,它只会提醒每一个有心人,它曾经的美好!

《似水流年》短评

还好吧,和“霸王别姬”当然不能比,但也没那么不堪。

2分钟前
  • wxt
  • 还行

年轻演员表演生硬、过分用力且很认真地在念词,另外能不能好好练练昆曲啊几处BGM极度令人反感编剧真的很有问题掺杂了太多与昆曲毫无关联的老套剧情一眼望穿整部电影的感觉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明明是江浙地区的昆曲却要用京腔硬要把流行乐放在对立面吗难道《beat it》就是昆曲的死敌吗为什么不能多一些昆曲的元素呢知道你想从反面突出昆曲的传承不易但也不能这样喧宾夺主啊难道是自己也对昆曲也缺乏信心吗明明对昆曲的挖掘、理解不到位却硬要拍成电影这样的导演是对观众、对昆曲的极不负责本来这是昆曲的宣传片但我觉得它让昆曲蒙羞献给汤显祖却不知道汤显祖九泉之下会怎么想总而言之一部标准的跑题作文今年最差应该稳了

7分钟前
  • 木雨亏
  • 较差

找资源找错了 看得一脸蒙 名字叫得太大了

12分钟前
  • 很差

太烂太烂了,大烂片,演的太浮于表面,情节递进莫名其妙,人物表示悲伤的时候眼睛睁的大大的,表示震惊的时候眼睛还是睁的大大的,仿佛有无形的牙签撑着,一个个跟开了眼角一样……如果打分是自定的,我想给个-100。烂片烂片,烂的无与伦比,烂的我特意在豆瓣搜来评价,谁看谁后悔。还三个爸爸的故事,屁屁屁

14分钟前
  • 桾桾
  • 很差

本人寻片源的滑铁卢!以为是斯琴高娃老师的作品,结果看了个毫无逻辑毫无电影感的狗血玛丽苏垃圾片,想碰瓷时代记忆碰瓷传统文化碰瓷长镜头却样样不得行,rnm,退💰!

18分钟前
  • 梁摸鱼
  • 很差

被名字吸引

20分钟前
  • 回顾一夜星光
  • 还行

竟然敢叫似水流年? 苍天啊。这电影到底讲了啥

23分钟前
  • Alex-Hearing
  • 很差

让人期待的一部电影,可以回想起我们儿时的记忆。

25分钟前
  • 雅雅
  • 力荐

不计岁月 莫问过往怀念中初心回归

28分钟前
  • Mr K
  • 力荐

感觉粗制滥造的影片,本来是冲着三个学昆曲的剧情简介打开的,结果实在看不下去。里面的内容跟学戏基本没有关系,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影片,情节如盘中散沙,相互之间牵强附会。歌词里还有错别字。

30分钟前
  • 无眠
  • 较差

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果然是看错了

33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不知所云

34分钟前
  • 方见
  • 较差

冲着昆曲和传统文化去的,三位主角都很帅,但编剧确实不敢恭维,立意不高,水平偏低,可惜了诗意的片名、昆曲的绝佳素材,江浙那么多的文化不能挖掘,白白浪费资源。

37分钟前
  • lily
  • 很差

从两个哥们没去参加比赛在墙角跟别人打架,没有一个说服力极强的解释开始…就没什么好电影会有的看头了,后面还有对女孩子的凝视,真尴尬啊。像电视剧,而且还是没什么营养的那种,交代一下走个过场似的。(没错,这又是我看错的同名片子)

39分钟前
  • 红枣葡萄酒
  • 很差

误打误撞看到这部电影,上来标记没想到这么低分。我看下来,拍出了文艺和年代感。特别是师妹的突然出嫁,我内心暗叫:师傅高人!亲情是长久的,爱情是一时的,搞不好就啥情都没了。这个时候,就把四星改五星了

42分钟前
  • 如梦
  • 力荐

浪费时间

46分钟前
  • Mikeismike
  • 很差

导演处女作,不容易,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51分钟前
  • 鸿水
  • 推荐

乱七八糟的故事线

52分钟前
  • 豆友p0uzGrevTo
  • 较差

哈哈哈 刷了五双鞋

54分钟前
  • PossibleA
  • 还行

很希望了解那个期待的事情,就像最近的大江大河

55分钟前
  • 曹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