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
9分。
莉娜·亚达夫编剧、导演,塔尼莎·查特吉、拉迪卡·艾普特、苏莉温·查瓦拉主演作品。
才知那句著名的话是错的,真是的现状应该是,世间的苦难,都是一样一样的,而幸福,才是各式各样的。
印度的电影,很多经典之作,在创作上都非常质朴,虽然大部分都穿插歌舞,甚至是劲歌热舞,但很多其实也都暗藏不幸。
《炙热》要表达的,恰好是女性在印度广大地区的苦难和不幸。
三个情感要好的姑娘,表面上看走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丧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还抵押房子借债帮儿子几乎是买来媳妇儿;一个嫁给了终日酗酒的丈夫,因一直没有怀孕而备受歧视;而另一个,性感热辣貌美如花,却是个歌舞伎女,靠出卖身体为生。
这样殊途同归的苦难,让她们最后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站起来联合奋争。
摆脱苦难似乎其实不难,难的是要摆脱愚昧。
1、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2、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
3、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只有一半,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间行走。
有的人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却要找一辈子。
4、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
5、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
就算你心里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
6、伏特加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鱼子酱也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但时间不是。
7、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8、所谓深情挚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来,一个人吃饭没有两个人吃饭开心。
9、我甚至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
他只活在我的记忆里。
比起英美电影,我似乎对日剧和印度电影更偏爱。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反正每当发来一部印度电影,都有让我一口气想把它看完的冲动。
确实,那个位于南亚的文明古国,总能带给我很多的窥探和不一样的惊喜。
它有着腐朽落后,肮脏溃乱,那里的男人从来没有留给我好的印象。
唯一让我觉得可敬和心疼的,就是那里女性吧。
不可否认有优秀美好的男性存在,年轻男子对爱慕姑娘的追寻,努力帮助女性的基山……只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再多一点。
绝大多数,都像影片中的其他男人一样,家暴出轨,把女性当做生育机器,野蛮愚昧在这个地方恣意生长,甚至连女性自己,都认定了自己悲苦而又无法改变的命运。
三个女主角在影片最后远离了这个村子,背后是节日的火光和男人燃烧的尸体,文明与地狱共存。
看到一个影评说,她们的逃亡没有带来太大的触动,因为前路未可知。
但在我看来,确是盛大而全新的开始。
虽然有着难以磨灭的伤疤,但是庆祝自由,庆祝从头来过。
愿她们的儿女,能有快乐的童年,可以在田野里玩耍,在河里游泳,春天可以捉蝴蝶,懂得尊重人权(而不是男人权)。
全剧最爱基山,希望善良的心永远不要被伤害。
这部电影是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的印度参选影片,导演莉娜·亚达夫是一位女性。
这部电影聚焦印度贫困的乡村,村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一切重大的决定比如要不要为妇女购入电视机都是由当地长老说了算。
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女性从逆来顺受到觉醒反抗的历程。
拉尼,15岁嫁为人妇,婚后2年便死了丈夫,独自一人照料年幼的儿子和婆婆。
拉尼15年没有碰过男人,躺在床上的婆婆好似是她最终的结局。
拉尼唯一的乐趣便是与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聊天,这是她黑暗生活的一丝光亮。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她不惜抵押房屋去借款。
婚礼当天,媳妇剃了短发反抗,婆婆躺在床上死去,儿子借机厌弃新媳妇,与狐朋狗友寻花问柳。
终于有一天,儿子找妓女被扣留下来,只能请老妈还钱赎人。
或许是对儿子的堕落过于失望,或许是不忍只有15岁的媳妇走上自己的路,她选择将房屋卖掉还债,也将媳妇送回喜欢的人身边。
拉荞结婚多年,但一直未能怀孕。
丈夫经常以此为由,对她拳打脚踢。
即使她是村子里最能干的女人,手工作品得到了工厂的认可,每个月都有工资,也不能被丈夫好好对待。
拉荞心灰意冷,但是好姐妹碧琪丽告诉她,无法怀孕不一定是她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丈夫的问题,还为她介绍了一个男人。
两人xx之后,拉荞果然顺利怀孕。
但是,丈夫知道这个消息后恼羞成怒,对拉荞又是一顿打骂。
拉荞这才知道,丈夫一直知道他自己无法生育,却将愤怒发泄在自己的身上。
拉荞对丈夫死心了,所以在争吵的过程中丈夫着火了,她没有去救而是离开。
碧琪丽是一个流浪舞团的歌舞女郎,同时也是一个妓女。
她的个性和身材都很火爆,见识也比一般的农村妇女高很多。
在她感到很累的时候,勇敢地拒绝老板的接客要求。
三番五次,老板逐渐不再喜欢她,转而追捧另外一个更年轻听话的女孩。
频频对她示好的同事拉丹也只是想和她一起逃出,继续让她做皮肉生意。
片中唯一尊重女性、为女性着想的一对夫妻,被村里的混混逼得搬离了村子。
这是不是象征着这个村子已经被传统习俗所吞噬,只有离开才能拯救自己。
于是,在印度一个传统节日的晚上,她们三人决定放下一切,抛下束缚,出发去新的城市。
从此女人们不靠男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始有自尊,有希望的新生活。
或许这个结局十分理想化,但是对于印度女性迈出那一步却意义重大。
毕竟,在一个被传统、宗教掌控的男权社会,要想活出像个人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与代价。
看到妓女比莉拒绝的拉珠求婚那段,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但比莉又是那样的要强,刚开始只是比莉的老板说她妓女就是妓女,可拉珠却以对妓女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女王”的一片倾心,拉珠说最后笑着说:“老板是对的,我忘了,我是个妓女,我永远都会是个妓女,我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渣”,这句话深戳我心,拉妮的丈夫和儿子都花钱去寻妓女比莉,舞台上的比莉让男人为之倾倒,拉荞想要孩子希望博得丈夫欢心,不料换的是一声声你就是个妓女,女性在这个男权主义的农村是多么讽刺,她们被人买卖,还要委曲求全,最后把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于“读书的女孩当不了好老婆”,基山夫妇在该片起了点睛之笔,他们的出现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村里女性的地位,被禁锢的思想让这些女性变得愚昧,但又好在这个以宗教信仰之名的国度,让拉荞以及拉妮、比莉三个不同的女性追逐了自己的自由,幸之有这样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权发声,当印度歌声响起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轻快和自由。
{不要急着成为男人,在那之前,先学会做人}女性觉醒史,细腻的铺垫,情感的表达与渲染是果然出自女性导演之手的,也只有女人才会贴近和全然不歪曲的表达出同为女人的内在挣扎 脆弱 坚毅 良善 勇气……水平极佳的作品……节奏,张力,铺垫,配乐,画面,演员演技全部在线,五星推荐它是一部印度片没错,在我天朝导演还在跪舔主流,坐享得利,沾沾自喜时,“愚蠢,落后”的印度,已把剧情片拍进了“炙热的思潮”里
一部非常冷门的印度高分女性电影。
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简直让我难以想象,不被尊重,没有尊严,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随时可能被丈夫辱骂抽打,生不出孩子就会被唾弃……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印度女性强太多了,但女性备受歧视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比如这两天备受瞩目的滴滴事件,很多人听到女生被奸杀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她自己打扮的太性感太暴露?
是不是她有夜生活所以打车的时间太晚?
Scalars说过一句话,“有没有进步取决于你的第一反应变没变”。
第一反应没变,我们的时代就依然算不上进步。
前一阵跟蕾姐聊天,她说我的人设非常简单明了,就是不被婚姻、家庭束缚,活出自我。
想想还真是,我的人生和这部电影的精神不谋而合。
喜欢电影的开放性结局,尽管电影并未明确给出女人们的未来,但我坚信她们一定会活出精彩!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最近,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延伸的女权主义议论一直并未降温,前有《印度的女儿》、《没有女人的国家》,后有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无不在将女性的社会困境搬上荧幕,拷问着印度男权社会下的种种问题。
印度这几年来,开始在电影和文学艺术中作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反抗,女性走出了童婚、成为家庭附庸的命定归宿,也能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值得一看的,是这部于2015年在多伦多电影节参赛的印度电影《炙热》。
许多影迷奔着《炙热》的大尺度而来,印度女星Radhika Apte在电影里全裸出演,但电影本身极具深刻意义,以平凡的个体展现的寻常但黑暗的世俗社会,痛苦但鲜活的生命,已然胜过情欲戏的噱头。
故事的背景放在印度最落后贫穷的一个村落里,诗意的沙漠、隐秘的纹身、古老的帐篷交织成被现代遗忘的遗世画卷,但是就是这样偏远的乡村,有神明和信仰,也有罪恶与欲望。
电影把视角放在三个命运不同的普通女性身上,通过描写婚姻、生育、统礼俗和性观念,反映身处不同道德困境的女性的一生缩影。
第一个女人拉妮,是一个不到三十岁就守寡的母亲,她美丽、质朴、温柔,但是却感觉自己的一生已经半只脚踏入坟墓,14岁她就通过传统婚姻嫁到夫家,丈夫意外死亡后,她穿起黑衣,扛起了所有的重担,给不争气的儿子积攒彩礼娶媳、养育年迈多病的婆婆。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个男人的错误来电,开始了一段“电话恋情”……从小被传统教育为贤德女性的拉妮开始陷入了矛盾。
第二个女人拉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有趣的女孩,她因不能生育,长期受到村民们的冷嘲热讽,回到家受到酗酒丈夫的家暴。
拉荞的手又快又灵活,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织品,是村里最出色的女工,但她的丈夫却对此大为光火。
而片中最妩媚的碧琪丽,她美艳绝伦,是一个舞蹈团的花魁,操持着皮肉生意,她说男人都是虚伪的动物,白天,男人们对她进行道德指责和谩骂,晚上,却跑到她的帐前,渴望购买她的美貌和身体。
随着色衰爱弛她开始被更年轻美貌的女舞娘排挤,同时她与一位爱慕她的杂工萌生了爱意,她渴望逃离自己的身份,也向往一段平静幸福的世俗婚姻。
村里的由男性组成的「元老会」,是一个传统男权社会统治阶级的缩影,他们对女性所遭遇的犯罪熟视无睹,他们拒绝让电视机进入,不让女人用手机,因为担心女人们看了电视,就开始“穿牛仔裤”、“和恋人私奔”。
片中最让人痛苦的,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一位已婚女性千里迢迢逃回到村里的娘家,但是「元老会」把这个视为丢脸的事情,让娘家人坚持把她送回夫家,女人被迫在所有村民面前道出了自己在家中被所有男性轮奸的遭遇,而她的母亲听到也只是愣了一愣,依旧面无表情地把她塞回了卡车。
最后她眼睁睁自己看着被唯一能求助的家人抛弃,被带回了那个她奋不顾身逃走的地狱里。
但是电影并没有把所有的男性都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坏人,善良而受过良好教育的村民基尚,希望改变女性村民的处境,他和妻子介绍手工艺工作,让村里的女人也可以拥有经济来源,购买图书让女孩阅读。
但是村民们鄙视和嘲讽基尚那位受过教育、会讲流利英语的妻子,只因为她“看书”、“敢独自一人坐公共汽车。
” 最后用暴力逼走了这对代表着“带来文明曙光”的夫妇。
而最让人绝望的是,连女人自己,也软弱麻木地接受了这种被上一辈灌输的可怕思想——女人生来是性伴侣、是母亲、是妻子,但就不是人,她不能有欲望,也不能有不满,她必须双手布满老茧,她必须有生育价值。
认为“读过书的女人都是坏妻子”、“女人要侍奉好自己的丈夫和家人” 才是正确的道德的她们,面对出轨、家暴、羞辱,依然要抹去泪水,笑着给自己洗脑:“一切都会好起来。
”,然后继续生活、死亡、轮回。
而影片所反映的社会,落后得让人震惊,而电影所昭示的困境,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这样毒瘤般的观念并不罕见,甚至在现代社会,也依然遗留诸多相似问题。
拉妮的儿媳妇为了抗争这门无法决定的婚事,一气之下把浓密的长发剃光以求退婚,却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是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传统劳动力与金钱的交易”的典型案例。
父母只想快点把女儿嫁走以换取高额的彩礼,并未考虑女儿的心情。
(男方给女方彩礼的印度世俗规定只会出现在双方都是低种姓的情况下)现代社会里,美貌与金钱在婚姻市场里像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天平,哪怕是女性地位再高,也不乏诸如教导女性如何取悦夫君的所谓“婚恋专家”。
拉荞的丈夫在外面是一个假装敬老爱幼的善良男人,回到家关起门,就是个家暴狂,当他听到拉荞卖手工艺品赚了钱,他恨她不顾及男人的脸面,第一反应是把桌上的饭菜全打翻,并顺手给了她一耳光。
而现代社会,也不乏许多人对高收入女性冷嘲热讽。
家暴的话题,也在近年层出不穷,即便是中国,也有家暴致死只判决6年这种悲剧的事件频频发生。
三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在世俗桎梏的痛压之下,萌生自我意识,为了改变困境开始反抗。
她们坐上碧琪丽偷来的车,在古老的城墙上奔跑大喊,只有这个时候,她们可以说着混账丈夫的坏话,在闺蜜面前大谈性爱,幻想村子外面的世界。
电影在伤痛的灰暗和欢笑的明亮中,表达了对性解放、友情和良知的呼唤,最犀利的,是在处理四个女性的结局时,理性地表达了这个影片的最终观念:只有独立的自我才能改变现有命运。
电影没有男主角,也没有所谓的英雄。
看清这一切的善良的基尚不是男主,深情暗恋着妓女碧琪丽的杂工拉朱也不是男主,在电话里和拉妮谈恋爱、要跟她见面的“沙鲁克汗”也不是男主。
当拉荞被丈夫暴打几近致死,没有什么英雄救美,没有,这是残酷的现实,大多数时候,她们都孤立无援。
只有拥有了独立人格,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和骄傲,才敢于挑战世俗,面对未知的命运。
故事的最后,碧琪没有跟拉朱离开,拉妮也没有打算和电话里的那位情人见面。
三个三十岁的女人,把象征着顺服、母性的长发剪短,也把该死的前半生剪去,驾着机车奔赴孟买,选择自己所想要的人生,从今往后,她们可以只为自己而活。
让我想到电影一开头,拉荞把头伸出车窗,哪怕只有片刻,也能感叹:“自由的感觉真好。
“
《末路狂花》2017
《末路狂花》2017自从2015年的新德里公交车强奸案发生之后,印度的导演们开始借电影作品之手,表达对女性遭遇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出现了以女性视角为主,反思女性不平等地位的印度佳片。
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里,乱世交际花在独立日时说:“印度独立了,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女性并没有独立。
”
今年上映的史上票房最高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是一个摩诃婆罗多式的古典英雄史诗故事,但其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皆为敢于反抗父权的犀利女。
相比之下,中国当代鼓吹以嫁个好丈夫、好人家来改变人生命运、努力变得更美、拿到更高的学历只为取悦优质男性的观念依旧流行,就连电视剧,收视率高的也脱离不了霸道总裁拯救灰姑娘、古代娘娘争夺帝王欢爱的经典剧情。
当我们一边叹息和怜悯印度女性的不容易和印度社会的落后与愚昧,却未曾看到我们也身陷囹圄。
这个世代不缺乏光鲜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是缺乏声音。
为女性说出声音的中国电影,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私以为这部电影的隐喻和人物设定、叙事语言还是可以的。
关于探讨女性独立和尊严的题材,很明显导演安排了五个不同代表性的女性,分别简单分析如下:1被视为像外国人一样的不戴头巾的女人及其好像有通天本领一般的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代表了具有传教和启发的象征意义,她那么美好又不曾有苦难,而且一直在帮助这里的女性,很明显是一个理想化身,影片最后这个理想走了,一方面就说明了她其实不能“实际”帮到女性,只有女性自己救自己,另一方面离开的时机也刚好说明了真实的女性已经有所改变,其唤醒意义已完成;2如同女巫一样有着独立意识和力量的“妓女”,她是实际的有着黑魔法一样的在帮助自己和身边人觉醒的人,这种黑魔法大概是那种有信仰和自我的人所通有的,但注意她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符号,而是同样一个需要觉醒的女性,因为她也有迷茫和矛盾,比如感情线;3宁愿冒着风险与别人生孩子也要证明自己能怀孕的被家暴者,最后将恶魔烧死她应该代表的是勇敢的实践者;4曾经受着婆婆、丈夫毒打、并且正在遭受儿子轻视、目睹儿媳遭受伤害的最普通不过的千千万万那个女性缩影,她痛苦、彷徨、挣扎、探索,最后做出改变,也给了其儿媳善意;5被善意改变的儿媳。
再说回到故事的表达,可以看到被家暴女性和家暴男那段的叙事和节日的广播的叙述对应起来了。
先写这么多
剧情琐碎 不怎么样 只有结尾 有点高潮
三个女人逃走了,影片就结束了,唉...看得我牙根痒痒~那个世界愚昧得不可理喻,三个女人觉醒得也莫名其妙~不过基山被打搬走了,舞团那个男人只是想做她老板,男人们依旧没有任何醒悟,大部分女人依旧认命,还是让影片很有尊严~这个世界最难改变的是人,但总有力量会渐渐突破这一切~比如,电视机~
印度男人娶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回家让其伺候自己一家老小还要问女方家收彩礼,无法想象这样的民族的男人在沙场上会有战斗力。也就是十几个男人黑夜趁乱轮奸女人的勇气而已。他们能出阿米尔 汗这样优秀的演员和作品,实在是拜英国人留给他们的民主架构对权力的限制。
〖20200411〗印度电影有个毛病就是想说一个事情就很用劲,很假!
神打败了恶魔,真相打败了谎言。你要觉醒,你要崛起,不要再甘做奴隶。
目的性极强的女权电影,模仿末路狂花但是重点完全错了啊,就不停的灌输:都是你们直男癌逼得我们走上自由之路 也太扯了 雷老爷子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就像搞个大新闻把男人控诉一番一棒子打死 依旧是歌词表达思想 音乐强行起范儿 歌舞终于少点了
3.5,半生的含辛茹苦却亲手养了一个恶魔,承受日夜的毒打只是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放弃自己的爱情因失去长发不被丈夫善待....每一条生命的炙热活力在陈旧封建的观念中黯淡却不熄灭。
美狗怎么不去管管印度的人权问题?看的度日如年整个人都不舒服
女权的发展最终要依赖社会的发展,不然三个女人怎么生存呢
不喜欢,没有觉得有多好,全程看得想睡觉,没有悬念。枉费我对这印度电影期待这么久。
三位女性的自我救赎,《灿烂千阳》是悲剧,但这一部不是。看完全片,最大的感触是很庆幸生在中国。
對比開逃回村里的姑娘,控訴整個夫家對她的殘害,她的母親仍將她推回火坑,而拉妮選擇放小媳婦自由,不僅是對小媳婦的救贖,對自身也是,雖然未來未必美好,至少她不再是行屍走肉,無力改變世界,改變自己也是一種抗爭。
许多时候你所受的苦难,都来自那些曾经承受过的过来人。愚昧使人屈服于命运,以为这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最后一个镜头有点末路狂花的味道。
导演水平像极国内那些半桶水的半路出家导演。无时不刻的怨妇式配乐真的很倒胃口,中间的歌舞虽然不多,但是已经喧宾夺主。然后这女权的觉醒就是去山洞跟个陌生的性爱大师野合吗?可以拍得很好的题材,却拍得稀烂。印度偏远邦农村的生活情境刻画算是得2星的原因吧。
雖是女權解放,但卻過於自溺,解決方法非常弱智,更別說貪心支線,最後一個故事都說不完整,結尾更是無謂。總覺得太消費女性氣焰,燃也燃不起來。只有兩個極端,男人的惡,女人的悲,怎不想想當中也有善意的男人,或是真的把民俗傳統貶的過甚,但燒毀男權和神明還是有趣,整體過於俗氣。
虽然情节有刻意的地方,好在导演调度跟演员表演都很自然,相当触动。穷山恶水出刁民,文明与进步都被驱逐出境。印度真是个地狱,碧琪丽真女神。
相信 穷山恶水出刁民 愚蠢的男人是上帝,他们一边糟蹋女人一边赞颂女人。而此刻,又有多少正活在地狱中的女人..编剧有心 一个15年没性生活的寡妇 寡妇的两个朋友一个妓女 一个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寡妇17岁的儿子和重金买来却不安于的媳妇儿 构成了一个矛盾重重却相互取暖的故事结局是好的
出走的那谁?以后怎么办?
虽然《炙热》没有一个现实主义电影的外衣,但它的内心是炙热的现实主义。影片尖锐地指出印度社会存在的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通过三个印度妇女边缘的甚至离经叛道式的最终归宿走向,反抗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这份勇气和担当最值得人称道,电影的社会价值显然要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被剧情托得觉得三个女人特别美~在人人习以为常的不正常环境里,那些反叛者,当她们剪掉长发,裸体出境,把社会黑幕连根拔起示众,这就够让人尊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