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Boardwalk Empire Season 1,酒私风云(港),海滨帝国 第一季,东岸赌城风云 第一季

主演:史蒂夫·布西密,凯莉·麦克唐纳,迈克尔·皮特,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迈克尔·珊农,谢伊·惠格姆,阿莱卡萨·帕拉迪诺,迈克尔·斯图巴,文森特·皮亚扎,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剧照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2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4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5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6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3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4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5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6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7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8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19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剧照 NO.20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剧情介绍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作家Nelson Johnson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1920年,联邦政府颁布禁酒令后,公开售卖酒类商品成为一种违法行为。在新泽西州的西南部的大西洋城没有任何法律。贯穿全城的道路的两侧,布满了各式旅馆、夜总会、娱乐中心、赌场、妓院、剧院,其规模堪与纽约的百老汇相提并论。Nucky(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饰)是这里的老大。除了保护伞大西洋城警长Elias(谢伊·惠格姆 Shea Whigham 饰),一大帮靠黑帮势力发家的老板,还有一群宣誓效忠于他的打手。Nucky小心地谋划着自己在私酒生意链条上的位置,与各种黑帮组织为争夺黑市控制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只有大海知道心跳炸弹飞越老人院狄仁杰之天神下凡蝙蝠侠:血脉恩仇喜剧的阴谋破网而出试婚99天所以,我就推你了杜鹃花飞姬影人生小市民系列第二季年轻之光突然名侦探柯南:远海的侦探Suite光之美少女♪超市特工第四季花儿与远方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妖皇大人的小红娘新乌托邦愤怒的菩萨阳光灿烂周三强大声呼喊你回来2016:夜之尽头忠犬流浪记Khanzab戏笑江湖时间支配者猴子奇缘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短评太短了。。。

前两集感觉挺好,后来看不下去了。

感觉看黑帮片你还总叙述日常多扫兴,而且叙述了还看不到温情,亲情家庭都一文不值。

尺度大了点,所有女的都露点,好多点露的毫无意义。

电影里也就忍了,人家那叫献身艺术。

这叫不伦不类。

整个大西洋城就是一条海边走道真实难为您了。

不见男主演技,只见一张丑脸时常做无奈状。

就是这样,长得帅的演技悄悄差一点都会被挑不就有张脸吗。

长得丑对演技反而不那么吹毛求疵了通常都是虽然但是。

只是但是在这真的不成立。

黑暗是黑暗,可是照广告狂人差远了,怪不得会输给人家。

要不是在电脑里下好了,早就不准备看了。

明天最后三集,赶紧完事吧。

 2 ) 气质的内修外炼

从马丁·斯科塞斯掌镜的第一集开始,《大西洋帝国》就不停的在四散它的优雅与痞气。

这是继《教父》后最有气质的黑帮剧集。

史蒂夫·布西密的个人特质与剧集的气质相铺相成,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的气度。

服装也是极具考究,在时代感的裁剪与布料选择中也酝酿了从容的气质。

这些都是气质的外炼。

气质的内修才是剧集的灵魂。

禁酒令的颁发,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一直是美国人最为迷恋的年代。

每一个人物都能从历史的深处发掘出原型,每一个都是美国黑帮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样便有了有了历史的时代的认同感。

所有的演员都备足了功课,史蒂夫·布西密展现了他纯熟的演技,历史上的Nucky的灵魂仿佛附体一般。

剧本也凝聚了黑帮历史的灵魂。

《大西洋帝国》,气质的内修外炼。

 3 ) 疤面煞星:历史上的Al Capone(就是BE里那个矮胖的二了吧唧莽撞小伙子)

江湖地位:Al Capone时代的Mafia徒风衣下藏着冲 锋 枪,火 并时用手 榴 弹开路,强硬残忍的作风令其他Mafia胆寒。

Al Capone亲手干 掉的不下百人,侥幸躲过的伏击至少百次。

Al Capone留给Mafia的3大遗产是:一、重 机枪比冲 锋枪好使。

二、要按时向联邦政府纳税。

三、以及做 爱时一定要戴安 全 套。

  当一部分Mafia徒来到Chicago发展时,这座美国第二大城市迅速取代New Orleans成为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Al Capone,是Mafia“暴 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

  Al Capone不是Sicily人,他出生在Italy的Naples。

但是,当Al Capone在10个月内连续干 掉322个对手之后,他就升级为第一个非Sicily裔的MafiaGodfather。

那场载入史册的屠 杀始于1924年2月14日,一个充满着玫瑰花香和情人热吻的日子。

下午4点,Al Capone和他的手下身着警服,冲进一座汽车房。

里面的人没有反抗,老老实实地靠墙站成一排等待搜查。

但是他们等到的却是一阵疯狂扫射,空气里弥漫着火 药和鲜 血的味道。

14人当 场毙 命,包括控制城北的Godfather“甲壳虫”Bugs Moran。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死在Al Capone枪下。

除了手枪、冲锋枪等常规武器外,Al Capone甚至动用了手榴弹和重型机关枪。

  连续10个月清洗行动的成功,全仰仗Al Capone的新发明——“G2”小组。

这是一个负责搜集情报、进行间谍和反间谍的行动部门。

全Chicago的理发师、酒吧侍者、旅馆服务生、饭店守门人、出租车司机、擦皮鞋的,甚至要饭的,都知道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

Al Capone能够又快又狠又准、例无虚发地清除对手,“G2”小组居功至伟。

除掉对手后的Al Capone把目光转向政界。

很快,Chicago法官约翰逊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选举日给予我的帮助。

您竭诚关心此次选举的进行,没有您的帮助,我恐怕无法体面地摆脱困境。

谢谢您,老人家!

这一点我将铭记终身。

盼望同您尽快会面!

”而在1928年总统大选时,Chicago刑警队队长罗特士找到Al Capone,请求他不要介入总统竞选。

Al Capone同意了,作为回报,警方承诺尽量不为诸如谋杀一类的小事骚扰Al Capone和他的手下。

然而,Al Capone犯了一个错误:他可以杀 人 放 火,但应当及时按时纳税。

向联邦政府缴纳保护费是公民换取监狱外自由生活的唯一途径,联邦税务部门在这方面比Mafia更有经验。

一个联邦税务侦探偶然发现Al Capone控制的一家赌场隐瞒收入。

于是顺藤摸瓜,把Al Capone查了个底儿掉,并于1931年把Al Capone和其他69名Mafia徒送上法庭。

在理论上,他们面临2.5万年徒刑的惩罚Al Capone提出用500万美元补偿税款,Chicago当局同意了,但是被联邦法官否决。

Al Capone的手下带着枪和成沓的钞票拜访了12名陪审员,但是,正直的法官在开庭前一天任命了新的陪审员。

最后,Al Capone因隐瞒个人收入罪被判入狱11年。

  监狱中Al Capone依然保持了国王的尊严,女人成了他派遣郁闷的唯一嗜好。

不幸的是,由于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他染上了不愈型梅毒,彻底变成了太监。

1939年,因病获释的Al Capone带着500万美元来到Florida,在病床上度过人生最后的8年。

两点声明:一、以上来自网络。

二、用"疤面煞星"作标题完全是噱头,我也不知道历史上的他有没有疤,但BE里是有的

 4 ) 大西洋帝国的几个人物背景资料

2020-07-18。

这篇介绍不是我自己写的究竟是复制的度娘内容还是别的材料已经记不清了谢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这部影片吸引人之处在于黑帮大佬如何黑吃黑,如何建设自己的“海滨帝国”,以及如何被历史潮流裹挟而去。

剧情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主角外,还有那位警察,和黑人黑帮老大的一家。

——————分割线下是老内容——————Big Jim Colosimo,大吉姆·科洛西莫这位在大西洋帝国中第一集末尾被干掉掉的人是芝加哥当时最大黑帮的大佬。

Colosimo从意大利卡拉布里,移居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抵达芝加哥。

起初从事扒手,皮条客和勒索行业,同时偶尔作为一个清道夫诚实的工作,后来当上了工头。

1902年“大吉姆”与比自己大很多的Victoяia Moresco结婚。

他们开了第二家妓院并很快控制了十几家妓院,大吉姆搞起了白奴圈,吸引年轻女孩去城市给予好工作,缺遭到监禁,强奸,大吉姆的奴役使这些女孩的心灵遭受创伤,并出售给其他妓院饲养。

短短几年里,大吉姆拥有了200家妓院,并且还赌博,敲诈勒索,以及众多的其他犯罪活动。

1909年Colosimo被黑手党勒索。

他让在布鲁克林的外甥Johnny Toяяio去谈判。

曾威胁Colosimo的三个男人很快被发现死于非命。

1910年大吉姆的南瓦巴什他餐馆,Colosimo咖啡馆开业。

在Toяяio的催促下,Colosimo在伯纳姆小镇开了一家妓院,获得了立足之本,随后他们接管了越来越多的小镇,变成它的堕落的温床。

Toяяio也在瓦巴什建立了一家赌场。

大吉姆在Toяяio的眼里,变得懒惰和自满,他对新的投资机会缺乏兴趣。

禁酒令在1920年元月生效,Toяяio要抓住机遇,走私烈酒。

与此同时,Colosimo抛弃了Victoяia为了与19岁的歌女Dale结婚,这件事也让Colosimo与Toяяio的矛盾急速加剧。

1920年5月11日,与Dale结婚刚一个星期的Colosimo接到Toяяio的电话,让他送两卡车威士忌并在咖啡馆交易。

大吉姆驱车前往咖啡馆,随后它的厨师和秘书听到两声枪响,经调查,发现Colosimo死在前庭瓷砖地板上,枪口位于右耳后方。

面对质疑,Toяяio与卡彭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借口。

“大吉姆和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同样被质疑并释放的还有纽约人弗兰基耶鲁。

此后不久,有咖啡馆的证人指正看到了前不久大吉姆的谋杀案,指认耶鲁。

然而,当他被传讯时看见了耶鲁,并被耶鲁凶狠目光吓破了胆,没有指证。

虽然Colosimo的谋杀罪名没有成丅立,人们普遍认为,耶鲁是凶手,受Toяяio的指使。

大主教George Mundelein 禁止在一个天主教墓地举行Colosimo的葬礼,原因是他与妻子离丅婚,违背了天主教的教义。

跟许多大佬的葬礼一样,Colosimo的葬礼是巨大的。

昂贵的献花包围的青铜棺材。

有5000人参加了Colosimo这个黑社会大佬的葬礼。

其中包括3位法官和8位市参议员,一位周助理检察官跟两位国会议员以及芝加哥的演艺名流,可见这位黑社会霸主的生前地位与权力非同凡响。

约翰 托里奥 Johnny Torrio大西洋剧中阿尔的老板,芝加哥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黑手党大佬。

被称为小约翰,大脑,出生于1882年的意大利。

两岁与家人一起来到纽约,在东城的聚居区生活。

作为一个青少年,约翰尼成为了 Five Points Gang这个城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犯罪团伙的重要成员之一。

同时也是一个附属团伙,The James Street Gang的黑帮头目。

因为作风冷酷,可怕,精于算计而被人熟知,他身材矮小,但作为一个打手自然天赋使他在曼哈顿的最复杂的酒吧之一作为保镖立足。

1912年,Torrio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布鲁克林船坞区的酒吧和妓院。

他还提供就业机会给他的同胞The James Street Gang的成员。

其中之一是阿方卡波恩。

约翰还参与了打劫,勒索等违法活动。

他利用每一个机会去实现他大型犯罪组织的梦想。

早在1909年,Torrio就往返芝加哥给他的舅舅Colosimo跑业务。

Colosimo遇到了黑手党的勒索。

Torrio被叫去与他们谈判,托里奥杀了他们。

1915年Colosimo给了Torrio一份全职工作运行芝加哥的一些妓院。

Torrio把他的妓女装扮成低俗的小处女样子去招揽更多的客户,使卡洛西莫的妓院变成蓬勃发展的业务。

Torrio最终接管了Colosimo的所有业务,而大吉姆走向了幕后开始抽取托里奥生意的利润。

Torrio认为贩酒生意有很大的利润可图,试图劝说大吉姆。

然而Colosimo不感兴趣,他已经非常富有,认为没有理由扩大业务。

Torrio找了了卡彭和其他人的共同接管Colosimo的帝国。

计划阴谋暗杀Colosimo。

随着大吉姆的离去,Torrio接管了所有生意并且着手新的投资。

Torrio计划团结芝加哥的众多黑帮团伙。

他的计划是让每个帮派控制一定的面积,互不干扰。

每队将会付出一定利润的百分比给Torrio。

Torrio召集并告诉他们的计划。

大部分团伙同意Torrio的计划,但是有的团伙表面同意却在背地里计划干掉Torrio。

O'Banion领导的北方的团伙是其中之一。

芝加哥从此变成了帮派之间的战场。

Torrio派耶鲁等三人在花点射杀了O'Banion。

接过了敌对团伙控制权的Hymie Weiss跟Bugs Moran两次伏击了Torrio。

他很幸运。

在第一次伏击中,Torrio安然无恙,身上留下的只有两个灰色软呢帽弹孔。

他的司机和狗就没有这么幸运,都被打死。

1925年1月24日,Torrio在他的公寓楼遭到第二次伏击。

他被猎枪击中四枪,腹部,手臂和胸部均受伤。

在医院度过了濒临死亡的10天后,Torrio度过了危险期,这期间有30名保镖在医院日夜守护Torrio。

在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Torrio把帮派老大的位置交予了阿尔卡朋特(大西洋帝国中与Jimmy同谋打劫罗斯坦酒的小伙)。

43岁的Torrio,带着他的亿万家产搬回布鲁克林,从黑帮战斗的一线退休。

1957年Torrio在布鲁克林区由于心脏病发死于他的理发店。

享年75岁。

Arnold Rothstein 阿诺德 罗斯坦剧中这位意大利桌球高手是纽约犹太人黑社会首领,著名赌徒,美国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先驱之一。

罗斯坦1882年在纽约出生。

他从小就参与世界范围的赌博。

16岁时便对上学失去了兴趣,随即辍学。

在做了一段时间海员以后,开始经常流连于各种赌博场所。

20岁的时候,开始参与赛马,棒球,选举斗争的赌博,还贷款从事高利贷。

罗斯坦得到了他的绰号“大票”因为他总是随身携带一大卷百元大钞,以保证交易能够立即兑现。

1909年,他娶了叫卡罗琳格林的女演员。

1912年,30岁时候已经从赌场跟赛马场的利润中成为百万富翁。

1914年是罗斯坦商业活动重要的一年。

他开始拥有一家自己的博丅彩投注店。

罗斯坦自己评价,他愿意赌任何事情,但是除了天气以外,天气是他唯一确定不了的事情。

Rothstein在1919年的世界系列丑闻中的角色是作为一个金融背后支持者。

他的财富被用来操纵职业棒球球员。

罗斯坦选择了与约瑟夫“体育” Sullivan合作,付给白袜队八名球员8万美元,使他们输球,大多数人认为罗斯坦投入了辛辛那提红人高达27万美元的赌注赢得当年的比赛。

在法庭上罗斯坦否认与这一丑闻有关,他把责任推给了他以前的同事 Abe Attell。

罗斯坦任何行为最终被证明无罪。

在1921年九月罗斯坦企图重新接手他在黑袜丑闻事丅件中失去的所有赌场,收回他的直接所有权。

但是没有成功,此后,罗斯坦开始从事毒品交易,贩酒和敲诈勒索。

罗斯坦是最早从英格兰进口上等烈酒,海运到美国贴上其它标签在酒馆出售的人。

因为私酒的生意过于复杂牵涉众多,导致罗斯坦利润不大,所以干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开始走私毒品这种竞争较小的行业,至1926年,罗斯坦成为了美国毒品走私的巨头。

在20世纪2丅0年代,罗斯坦的追随者包括Lucky卢西亚诺,荷兰人舒尔茨,弗兰克斯特洛等著名暴徒。

其中剧中的卢西亚诺现实里尤其崇拜罗斯坦,“他教我如何打扮,在饭桌上如何勾引开放的女孩,跟罗斯坦一起呆一会儿,我已经开始觉得我很优雅了。

”卢西亚诺曾经回忆道。

1928年11月6日,罗斯坦被射中腹部死亡,时年46岁,在他生前从未因任何非法行为被定罪。

Al Capone 阿尔 卡彭 头戴礼帽,嘴叼雪茄,身穿风衣,衣服里面藏着一支卡宾枪——无数影视中出现的美国30年代黑手党形象,都是来自当时最著名的黑道大哥阿尔·卡彭.剧中吉米的共犯阿尔是美国历史上最心狠手辣的黑手党老大,人称芝加哥王,如果本剧再拍几季,阿尔将控制芝加哥。

其事迹已经被多次搬上电影电视荧幕。

其中与他有关的影视包括《阿尔·卡彭》1959《情人节大屠杀》1967《卡彭》1975《铁面无私》1987《毁灭之路》2002《博物馆奇妙夜2》2009《海滨帝国》2010《西塞罗》 筹拍1899年1月17日,阿尔卡朋特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1904年,5岁的阿尔开始在布鲁克林第七公立学校上学,学校的生活对于阿尔来说是艰难的,教师们一向对移民儿童不宽容,经常体罚他们。

进入六年级后,阿尔的成绩大幅下滑,在14岁时第一次跟老师打架并被驱逐出学校再也没回去。

被开除后不久,阿尔的父亲把家搬到了21 Garfield Place,受到邻里的影响,改变了阿尔的人生。

阿尔加入了当地的两个街头团伙,the Brooklyn яippers 和the Forty Thieves Juniors,当时团伙的成员还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托里奥和卢西亚诺。

年轻的阿尔开始做一些临时工维持生计,从糖果店服务员到保龄球童,在遇到耶鲁后开始进行有组织的犯罪。

在侮辱了一名年轻的女孩之后,阿尔遭到了女孩哥哥的袭击,阿尔面部受伤。

从此得到了绰号“Scarface”疤面。

在这段时间,阿尔第一次被捕。

在19<0>18年的一次舞会中阿尔遇到了Mary “Mae” Coughlin,12月4日,玛丽生下了他们的儿子Albert “Sonny” Francis,不久后他们结婚,全家搬去了芝加哥。

在卡洛西莫遇刺后,托里奥一直把阿尔带在身边培养,到1922年,阿尔成为了托里奥赌场,沙龙,妓院的全面合作伙伴。

1925年托里奥因为帮派斗争受重伤,从此帮派二号人物阿尔成了帮派的老大。

1925到1930年,阿尔控制了芝加哥的赌场,妓院,赛马,酿酒厂,以及芝加哥官员的选举,此外还拥有芝加哥最大的洗涤染色链,他当时的收入预计高达每年1亿美元。

阿尔对敌对势力毫不手软,亲手干掉的不下百人。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事丅件当属“情人节大屠丅杀”1929年2月14日,阿尔命令他的四名手下身着警服,去北部帮派控制下的莫兰总部,北克拉克街车库,当他们刚放弃抵抗把手放在墙上的一刻,阿尔的手下射杀了他们,其中包括六名莫兰帮成员和一名非帮派成员。

事发时阿尔总是不在现场,因此躲过多次谋杀起诉,到1930年,芝加哥警方列出了28个罪大恶极的对象,阿尔卡朋特位列“头号公敌”。

经过了多年的犯罪活丅动,在1931年,一个联邦税务侦探偶然发现卡彭控制的一家赌场隐瞒收入。

于是顺藤摸瓜,把卡彭查了个底儿掉,并于1931年把卡彭和其他69名黑手党徒送上法庭。

詹姆斯H威尔克森法官裁定他二十三项罪名成丅立,判处阿尔在联邦监狱服刑10年并处以50000美元的罚金。

1932年5月,阿尔被送往亚特兰大州立监狱服刑,在那里阿尔很快成为了罪犯头目,并控制了监狱。

为了阻止阿尔的不良影响继续扩大,他被移送到了恶魔岛监狱,切断了阿尔跟外界的一切联系。

由于在狱中安全的疏忽,阿尔换上了梅毒,并在监狱中出现了梅毒性痴呆症的征兆,1939年11月16日,阿尔因病获释。

经过在医院的短期治疗后,阿尔回到了佛罗里达州棕榈岛的家中,与妻子亲人一起度过了和平与宁静的余生。

由于老年痴呆症,阿尔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1947年因中风住院,并在1月24日患上肺炎,第二天去世。

Charles "Lucky" Luciano 查理 福星 卢西亚诺《教父》里老教父的原型。

查理·卢西亚诺(Charlie ‘Lucky’ Luciano1898年-1962年),美国知名罪犯、黑帮大哥(被称为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娱乐界大亨,意大利裔美国人,江湖绰号人称 Lucky福星卢西安诺,美国芝加哥地下市长阿尔·卡彭是他表弟;卢西安诺带领一名意大利友人、两名犹太人会计师共四人共同创造沙漠奇迹拉斯维加斯开基祖师爷。

生平1898年,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 4岁全家移民美国 1933年,集合全美国24大黑帮,主持召开美国第一届黑手党全国代表大会,奠定美国黑手党此后50年繁荣。

掌权时间:1931-1946年《时代》杂志和美国有线广播网联合评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行业奠基人”中,卢西安诺作为“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排在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之前卢西安诺是阿尔·卡彭的表哥,与他在芝加哥的表弟不同,卢西安诺更善于动脑子。

如果说卡彭是一个身先士卒的战地指挥官的话,那卢西安诺就是一位职业犯罪经纪人。

他的一个搭档阿尔伯特·安塔西尼亚指挥着“暗杀团”,另一位搭档迈耶·兰斯基负责家族生意,因此警方很难找到直接证据来证明卢西安诺参与了任何犯罪活动。

卢西安诺的成名之战,是在马兰萨诺和马塞利亚这两位教父间左右逢源,最终取而代之,一统江湖。

1927年,马兰萨诺和马塞利亚之间爆发了战争。

那时,卢西安诺还未加入黑手党,他和犹太帮合伙成立了“七家公司”,垄断了美国的私酒市场。

战争是需要钱的,因此两位教父争相邀请卢西安诺加入。

仔细权衡两派实力后,卢西安诺选择了马塞利亚。

但冲突来得更快。

马塞利亚是个极其传统的教父,他只相信西西里人。

而卢西安诺的智囊迈耶·兰斯基却是个犹太人。

马塞利亚不断催促卢西安诺干掉兰斯基,纯洁组织。

卢西安诺并不傻,无缘无故地干掉兰斯基,只会令他的弟兄心寒,一个无力保护手下的老大根本无法在黑帮里生存。

他只有一个选择:干掉马塞利亚。

卢西亚诺设宴招待马塞利亚。

席间,卢西安诺“适时”地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马塞利亚已被人乱枪打死。

卢西安诺叫来警察,并解释说,他没看见谁杀了马塞利亚,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杀马塞利亚,谋杀发生时他在厕所撒尿。

“我每次撒尿的时间都很长”——卢西安诺的这句话成为次日《纽约时报》的头条。

不久,卢西亚诺又用差不多的手法干掉了马兰萨诺。

两名元老的毙命使34岁的卢西安诺站在了金字塔之巅,所向披靡,他开始着手优化黑手党。

24个家族召开了黑手党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选举了全国委员会,部署了下一步整体行动战略,并制定了新的戒律:一是不许贩毒;二是严禁谋杀执法官员,除非委员会投票一致同意。

两条法律的制定为黑手党此后50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因为贩毒和谋杀警察会激起民愤,导致议会增加警方拨款。

而调查犯罪是件很费钱的事,没有新增拨款,警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黑手党徒被无罪释放。

第一个犯规的是“荷兰人”·舒尔茨。

要不是检察官杜威快把他逼疯,舒尔茨也不至于萌生杀机。

但卢西安诺却不这样看:自个命苦不能怨社会,点再背也不能把大伙都拖下水。

于是,就在舒尔茨计划谋杀杜威的前两天,一个暗杀小组来到舒尔茨常去的饭店。

3名杀手冲进饭店,掏出手枪一阵狂射,6发子弹直接击中舒尔茨,他倒在桌子上,脸朝下,鲜血染红了雪白的桌布。

然而,检察官杜威并不领情,他知道自己很难抓到卢西安诺的把柄,就找了一群廉价妓女来指控卢西安诺操纵卖淫。

被妓女的哭诉打动的陪审团,判了卢西安诺 50年监禁。

  卢西安诺没有充当污点证人来换取自由,也拒绝越狱,他不想坏了规矩。

卢西安诺安心地在监狱里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练就一手好字,并继续遥控着犯罪家族的生意。

黑手党想出所有的办法来营救狱中的老大。

当年的检察官杜威已成为纽约州州长,一个有权特赦卢西安诺的人。

杜威下一步计划竞选总统,这给了卢西安诺一个机会。

他托人捎话给杜威:“如果你竞选总统,我就提出上诉。

人们会知道你如何唆使证人作伪证,妨碍司法公正。

过去我这样干过,但没成功。

现在不同了,媒体愿意刊登任何攻击总统候选人的消息。

” 卢西安诺还语带双关地威胁说:“踩在一个流氓背上爬上州长宝座是一回事,如果你还能踩着我的背当上总统,而不给我一点好处,我就不是人养的!

”杜威同意设法假释卢西安诺,但卢西亚诺要求回到西西里。

交易达成后,杜威顺便要了9万美元作为自己的总统竞选基金。

卢西安诺获得了自由。

1962年,他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葬礼上,披挂着金挽具的高头大马,拉着镀金灵柩,缓缓地穿过城市,梵蒂冈的红衣主教亲自赶来为他做安魂弥撒。

 5 ) 第二集就已经不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了!

自然是五星亮起,最近的大爱,目前为止最爱第一季,第一季里最爱第一集,看第二遍中,仔细看片头才发现,妈的,只有第一集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从第二集开始都是Tim wan patten执导的!

马丁是制作人··它当初吸引我的是我以为整个两季都是马丁执导的···虽然对于美剧来说更重要的是整体work,导演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我还是有种莫名的不爽,可是又并不能怨谁···导演的更迭解释了为什么剧情越往后走和第一集越和相去甚远···电影的美好在于90分钟左右内戛然而止,足够有能力的导演控制整个基调节奏逻辑和人物合理性,而电视剧则不然,它的美好与优秀在数季中占据比例偏小,而大多数部分显得力不从心苦苦挣扎,拖到到最后不得不草草分手,正所谓良辰美景,美人如虹,人生若没如初见····来的时候是为了马丁,留下时却是为了Steve Buscemi。

 6 ) some of these days, you will miss me when i far away

最近姐姐我被boardwalk empire 迷得神魂颠倒首先,我对于任何有转型期背景的电视剧或电影都没有抵抗力。

这部剧的故事背景就是美国从军政府转向civilian government的中途,新旧势力各不相让,军部和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所谓文明统治明争暗斗其次,故事的主人公有其原型!!

天哪,这真是天赐的YY 良机啊。

主人公nuchy Thompson 曾经存在过,他的传奇源远流长。

nucky开始选对了主人,一个将军,who ran the atlantic city. 一开始将军当然是慧眼是英雄,把nucky设定为亚里斯多德的角色,带大他的私生子。

而nuchy当然不满于只是亚里斯多德, he play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he is the godfather. he has determined mind, he never hesitates to appropriate any means he could, and his greedy has no boundary. 他贿赂联邦官员,左右选举,控制本港的色情业,而最重要的是,在当时美国禁酒时期,he is the suppler of liquor. 他甚至用武器与北爱尔兰共和军交换葡萄酒,他还有什么不敢?

另外,他利用他的私人关系影响联邦政府的infrastructure plan, 他争取兴建高速公路,他影响铁路路线。

而更为聪明的是,在美国城市迅速大饼化的过程中,他masters the art of land banking. 他以低价买下大量贫瘠的土地,殊不知这些地块, 如果放在地图上分析,是个linear patter, 全都是沿着即将兴建的铁路与高速公路。

does it sound familiar? urban growth machine and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theory!第三,of course there is love story. no single man deserves no love. 至少耶稣是这么说的。

里面,我倾向于相信,他爱上一个女人,一个已婚女人。

于是他下令杀了那人的丈夫,然后乘机而入。

他帮她找工作,他忍不住在意她的一举一动,又下定决心不让自己被这种无谓的感情控制。

不过能引起大佬注意的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于是棋逢对手。

最终他们终于同居,最终她终于成了他的妻子。

不过我愿意相信,虽然压抑极深, 他是爱她的。

所以他会解释,他会嫉妒,他会宁愿在她面前不否认杀人因为他 wanted to hurt her. of course it is naive to think their marriage is a output of love, 至少不全部是。

刚好环境需要,刚好婚姻可以救命,于是冷酷如nucky也会低三下四的对他的女人说, i am scared... 他许诺说,当一切结束,他会带她离开,两个人从此隐居,paris 好不好?

这是多么眼熟的桥段啊,好像弄玉对采儿的许诺,好像重莲对凰儿,好像路西法对于伊萨尔,好像,好像王祺对于洪麟。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一天不会来,永远是烟花灿烂一瞬,然后烟销灰灭。

第四,我很喜欢里面的台词。

好像某妓女找nucky求情,跟他要钱。

nucky照付,说, lets skip the part that your say you feel grateful, ... where is the tears?

.. 于是那人媚眼如丝,答, ride on me and i will soak the pillow. 好像nucky的女人在官方场合为nucky选中的市长(一个包工头)助威,说, this is a new world, and who is more qualified to place the foundation stone than a builder?第五,里面的配曲让人陶醉。

当然,政客社交都是在风月场所,风月场所自然是有人歌唱的。

记得有一个首歌唱到, 宝贝,你是如此难以讨好。

你一直跟我要,但在到手之后就撒手扔掉。

宝贝,你是如此难以讨好,我给你欢笑,我倾尽所有,可是你一旦得手,就撒手扔掉。

彼时,那丰满的高音女歌手,是在nucky的生日宴上如泣如诉。

倾尽心思安排生日宴的是nucky的前任情人,真的一语成谶。

而那时的nucky, 站在一旁被前来给女主人送衣服的时装店店员迷惑,那女人自然漂亮,重要的是她有脑子,她在联邦政客面前也能不卑不亢,软硬兼施,她是披着美女外表的政客,这才是nucky的对手。

这部剧的女主人,终于在第一季的下半段,粉墨登场。

前任的情人太纯情太傻,好像配曲my man中唱,it costs me a lot but that is one thing i have got, it is my man, cold and wet, tired, you bet,but i will soon forget with my man, he is not much on looks, nor is he hero out of books, he is my man.two or three girls have him that he likes as well as me, but i love him.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he isnt good, he isnt true, he beats me too, what can i do? whats the difference if i say i will go away when i know i will come back on my knees someday, for whatevet my man is, i am his forever more. 这首歌让我忍不住google歌手Regina Spektor ,借用电影情人里面的台词形容一下: the voice, the voice.... the penetration of sound...

 7 )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以1920年代美国禁酒令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黑帮的传奇故事。

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为剧情增添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紧张刺激的氛围。

纳吉 主角纳吉·汤普森(Nucky Thompson)身兼多重身份,表面是财政官,实则是黑帮大佬,角色复杂多面,由史蒂夫·布西密精彩演绎。

Margaret Schroeder 剧中角色丰富多样,包括政客、黑帮老大、司机、特工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景。

男主角努基·汤普森作为双面人物,白天是财政司司长,夜晚则是酒厂厂长,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被演员史蒂夫·布西密演绎得淋漓尽致。

剧情紧凑且充满悬念,从努基在大西洋城的霸道崛起,到他与各路黑帮势力的斗智斗勇,再到联邦探员的介入调查,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

特别是吉米从司机到反对努基的联盟领袖的转变,更是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看点。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角色塑造外,该剧还深刻探讨了权力、欲望、忠诚与背叛等主题。

通过努基等角色的命运起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引发观众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8 ) 转载:《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禁酒令的来龙去脉是怎样?》

时间:2012-03-23 12:16:55 来源: 作者:talichBy talich来龙去脉?

光往前讲,讲禁酒令当然要讲progressivism,讲progressivism当 然要讲second awakening,讲second awakening就要讲first awakening,讲first awakening 就要讲calvinism,讲calvisim就要讲宗教改革......这还是只不带分叉的讲一条线。

最简单的理解,禁酒令是progressivism的高峰。

progressivism是宗教运动的世俗化表现。

先说一下,清教徒这个概念,到这个时期,没那么清了。

这里我就把清教徒和新教徒混用,都是指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新教徒。

现代人谈禁酒,会觉得很过分,有点不可理解。

历史是个古怪的国度,时差太久,很多东西会认为是理所当然。

禁酒的后面,是宗教的因素在里面,由一些相信绝对道德人的去推动。

但宗教没有现实的土壤,也不会生根。

要理解禁酒,就要放到那个时代去看。

在 那个时代,除了少数人,比如黑人和犹太人,大部分家庭是单职工的。

另一方面,工人的工资还是很低的。

所以如果有酗酒的习惯,会对家庭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 随之产生的家庭暴力也很普便。

另一方面,酗酒对工作的影响也很大,想像一下上班喝酒,或喝得醉醺醺的去上班,放在今天一定会被开除(除了酒厂,不过现在有 些酒厂也开始禁酒了)。

而在当年,工作条件差得多,工人的保护很少,出工伤的机率很大,喝醉了尤其如此。

世纪之交的美国,每年有50万人出工伤,3万多人 死在岗位上,而政府和法院视工人是签了生死合同,一力保护“liberty of contract”(著名的Lochner v New York案)。

所以一但出了工伤,很可能就会让一个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些因素下,禁酒在社会上得到很大支持就不难想像了。

可 是,光有这些支持,不足以实现禁酒。

禁酒令背后的这一轮运动,是从1870年代开始的,但到1919年才成功。

因为以禁酒的要求,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没法 完成。

而联邦政府在十九世纪连个监狱都没有,当然也没有力气去管。

这事,只有在中央政府有力量时才行。

结果,就遇到了一次大战。

战争是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 最佳时机。

禁酒的最佳时机也就随之来了:酿酒需要粮食,可战时粮食用来酿酒,显然不利于援战;其次,德国是对手,已经被宣传成了凶残的 Hun,而美国的主要酿酒商,都是德国移民,也自然遭殃。

德语不能说了,德国报纸不能印了,德国名字不能要了,连德国吃的都改了名,汉堡包 Hamberger改名叫Salisbury steak,Sauerkraut改作Liberty cabbage,而德国人最爱喝的啤酒,当然也要禁掉了。

1917年,禁酒令在国会通过,1919年被ratify。

这个就大约是禁酒今如何来的。

所以,禁酒所以能成功,显然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不是孤立的事件。

如果把它拿出来单讲,根本讲不出它最大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比 如,禁酒令是作为宪法修正案出现的,在1909到1919那十年间,美国连续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禁酒是第三个。

一口气出现四个修正案,并非偶然,要知 道此之前的宪法修正案,则要往前追遡到1869年历史性的第十五修正案,而下一个则是要到1932年了。

从1890年到20世纪初,是历史上所称的 progressivism(进步主义)时代。

这四个修正案,个个都是progressivism的产物,其中禁酒令则被人称为 progressivism go amok(失控的进步主义)。

所以要谈禁酒令,就要谈progressivism运动。

但progressivism很难说清楚,因为它自己也没有个公认的定义。

这就有点像黑色电影,你能觉出那个味道,但它具体是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

我 个人觉得,progressivism是美国在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大规模城市化的转变过程中,同时面对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全国上下产生的一种或主动 或被动的应答,也因如此,社会不同团体,他们的应答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关注不同的问题,有时重叠,有时交叉,就算时同一问题同一出发点,有时解决方案也 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一定是对定特定的社会变化和危机。

美国当时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这样的。

因为 工业化大发展,城市化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1920年的人口普查,城市人口正式超过农材人口(但那时的城市定义远比现在小,好像是2500人)。

而为这些 现代工业提供劳动力的,大多是欧洲来的移民,其中又以从爱尔兰来的移民居多(德国和北欧移民也有很多,但这些移民大多富裕,不会被困在城市,可以选择去西 部或乡下置业,于是中西部就有了很多所谓的German town)。

而到1890年以后,有大量东南欧移民涌入。

于是城中心,所谓downtown地区,开始大量聚集外来移民,而本地人,主要是富人,白人清教徒,开始选择移出到郊区去。

慢慢的就形成了今日美国这种市中心住穷人,效外卫星城住富人的格局。

这 些移民多在工厂做工,人口密集,每天打卡定时上下班(对,打卡机就是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所谓机器节奏代替了人的自然节奏)。

于是,也就出现了现在的城市文 化,说白了就是消费这个怪物。

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休息娱乐。

所以,酒巴(爱尔兰人和德国人都以酒巴文化出名),杂耍戏院,游乐场,就开始涌现出来。

当然,问题就冒了出来。

一个问题是,城市的宪章还是十七世纪的模板,根本就不知如何去应对工业化城市的需要。

各种大家所熟知的公共服务,是几乎没有的,比如道路整修,垃圾清理,上下水,比如警察,比如公交。

这些情况带来的,是恶劣的居住条件,有时甚至对人的生存构成了直接挑战。

警 察,就是著名的费城1844年针对爱尔兰移民的骚乱后的结果(虽然是针对爱尔兰移民的,但在爱尔兰人有组织的反击下,清教徒损失惨重,黑人也跟着倒霉)。

这些警察,其实是清教徒对付爱尔兰人的。

直到后来警长也是爱尔兰人了,才作罢(爱尔兰悍警这名头,也是这么一点点攒下来的)这样的环境, 新移民想要活的好一点,生活有保证,可是求靠无门。

这时候大boss出现了,有些就是帮伙,比如最早的消防队,有时候他们为了抢救火生易,根本不救火,而 是互相大打出手。

这些boss一般也都是移民,知道移民最需要啥,就充当起了为这些新移民提供福利的角色。

当然,好处不是白给的,说白了就是用选票换,我 给你提供公共服务,你投我的票。

这种事也就成了一些新移民可以迅速向上爬,进入政界的手段。

但是很快就失控了,出现了拉票造假的现像,比如从公墓里抄人 名,让人替死人投票,一个投多张票这种现像。

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也出现了层层转包,从中获利而只有低质服务的现像。

著名的例子,就是Tweed courthouse scandal。

纽约郡的法院,计划是20万,到1861年造成,居然花了1300万美元,能买下两个阿拉斯加了。

这正好反映了早年美国的开国者所担心的:经济上无法独立的自由人在政治上是无法独立的,结果就是政治腐败。

另 一个方面,城市里一下子住了这么多工人,大多是年轻的未婚男女,于是,原来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女圈子被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形像被打破,出现了新式的男女关 系,所谓结婚是因为爱情的观念,突然变得强烈起来。

但另一方面,妓女这样的职业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这让有些卫道士们开始担心所谓逼良为媢的white slave现象。

结果就是,那些美国的原著民(恩,清教徒们是这么认为的),发现他们被两面夹攻了,一方面是大量欧洲新移民,尤其是天主 教移民,道德低下,让世风败坏,让美利坚的公民道德传统几乎毁于一旦,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要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分化,不再是一水的中产阶级,而因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出现了富翁阶层。

这就是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

在对待这些变化时,传统的观念是个人主义的,发展到那个时期,和流行的社会 达尔文主义结合在一起,他们把人当成一个个的个体来看,而非阶层,认为天道酬勸,富了,是上帝要赏你,是被选中的(清教徒中重要的elected的观 念),而你穷,一定是你自己有问题。

美国总统Cleveland在1887年就曾说:政府不应该救助个人,虽然人民支持政府,政府不应该支持人民 (though the people support th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support the people)。

在这种理念下,政府保护的是成功者。

但是,出于同样的清教徒理念,在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宗教 思潮。

他们认为应该保持人与人的纽带,让整个社会共同进步。

这些人还是清教徒,也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主力,是政治活动的主力,是社区建设积极参予者,是社会 变革的动力。

相比之下,那些工人就是所谓无产阶级,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真正决定社会改革成败的,还是那些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清 教徒里产生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的教义里,非常强调整个社区的概念。

他们的教义极具战斗性。

一人有罪(宗教意义上的sin),末日审判时整个 社会都要连坐。

所以他们有很强烈的规范世界的动力和需要(也为此产生了巨大的道德优越感,所谓美国优越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

另一方面,他们对强权有着高度的警惕,而大的垄断公司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权力又在前所未有的集中,只是这次,是在经 济领域。

这时候,他们骨子里的那种警觉就显现了出来。

于是,以新教徒为中心的新的社会改革运动,就开始了。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音(social gospel)。

社会福音运动作为一个宗教运动,没有太多实际成果,主要是理念上的,但是却慢慢带起了整个社会从下向上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可以从几个方向谈。

因为话题是禁酒,这个,算是这场运动里的道德层面的改革,所以,就从这条线开始说。

禁酒可以说是这个线里最早的,在1870年代就有禁酒党(Prohibition Party)和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了。

另 一个线是对淫秽书籍的讨伐。

旗帜人物,就是Anthony Comstock。

Comstock是个宗教狂热份子,在当兵时就因为强力要求战友祈祷而被大家认为是个怪人。

在1872年,Anthony Comstock在得到了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支持下开始淫秽制品开战。

银行家Morris Jesup出钱,组织了YMCA’s Committee for the Suppression of Vice,在Comstock的领导下,把运动大张旗鼓的展开了。

Comstock的基本战略就是起诉那些他们认为贩卖淫秽制品和避孕产品的人。

虽然赢下 些重要的官司,Comstock认识到,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他们很难有大作为。

于是Comstock前往华盛顿,游说国会。

国会正因为Credit Mobilier of America scandal而遭受道德危机,但是其实中央政府的权力在当时也是有限,只有全国邮政是它专管的。

于是国会接受了Comstock的游说,通过了打击不道 德的传播淫秽书籍和文章的法案。

这个法案,一般被称为Comstock法案。

Comstock干了许多当年名噪一日的事,最有名的,是组织逮捕了Victoria Woodhull。

Victoria Wood是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主张Free Love(不要望文生义,这词在当时其实是争取妇女合法离婚的权利)。

她是华尔街上的第一个女经济人(broker),在美国第一个出版了《共产党宣 言》,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统候选人。

在1872年,著名新教牧师Henry Ward Beecher(不知道这人?

Harriet Beecher Stowe是他姐)发表了关于支持个人主义(就是个人的不成功是因为他有罪,信仰不纯这样的观点),于是就在自己的杂志上发表了关于Beecher和一个 叫Elizabeth Tilton的人婚外情的故事。

结果,在Comstock的计划下,在总统大选前把这位候选人以“有伤风化”的罪名给抓了起来。

后来因技术问题释放。

这事 相当于是当年的Clinton拉链门,最后以Tilton的老公起诉Beecher破坏他家庭关系而达到高潮。

Comstock另一个小 有名气的事,是对Margaret Sanger的打击。

Sanger是著名的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堕胎和计划生育,也是优生运动的支持者。

现代避孕药,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发明的。

因为她开 设堕胎诊所,而遭受Comstock打击,不得不逃往英国。

据Comstock自己说,因为他,有4000人被逮捕,销毁了15吨的淫秽书籍,400万张淫秽图片。

全国各地更是出现了大量类似的组织和运动。

Comstock的打击面相当广,比如连马克.吐温的huckleberry finn也被Comstock认为是不良读物。

整 风运动的一个附产品是公立图书馆的大量出现。

道德改良人士认为,公立图书馆提供免费的受控的图书,能够控制和提高全民素质。

结果光Andrew Carnegie一人,就在全国捐款修了上千座图书馆。

但是这些图书馆并没有完全抵挡住低俗的诱惑,为了吸引大众,还是进了不少通俗读物。

这 场对不道德行为(war on vice)的讨伐,在1910年达到高潮,美国政府通过了Mann Act,就是所谓认何出于不道德的目的将妇女运出州界都是违法的。

立法者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打击卖淫这样的行为。

他们认为妓女都是被逼的,都不想承 认,其实更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让她们不至于去选择卖淫这条道路。

同时期,也是为了保护女性,合法性行为的最低年龄(age of consent)从10岁提高到18岁(后来又降至现在的16岁)。

和未成年女性发生性行为被视为强奸(Statuary rape)。

影星Errol Flynn就曾遭此指控。

另一个和禁酒有关的,是一战期间,首次通过了禁毒的法律。

和这条道德线紧密相连的,甚至有点不分你我的,则是反天主教和后面的排外运动。

progressivism 有一个主题,是美国化(Americanization),道德整风这条线最能体现这一点。

因为这是白人新教(white protestant)发起的运动,自然,这所谓的美国化,也是用他们的道德,去教化新移民。

一边是新教,一边多是天主教,这美国化当然是要强化新教的教 义,而反对天主教。

这个,是历史悠久的宗教矛盾,欧洲都为这个打了上百年,在美国,也不新鲜。

很大程度上,新教徒对天主教徒有着本能的警觉。

因为从教会角度讲,天主教是从教皇以降等级化的。

所以新教徒就认为,天主教徒是一仆二主,明着是美国公民,暗里是教皇的军队。

他们也就认为,天主教徒不是合格的美国公民。

另一方面,前面说了,新教徒有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信新教不是偶然的,而是骨子里流着高尚的血液,就是所谓Anglo-Saxon人种优势。

所以,这种反天主教的道德优越感,在那个时候,其实就是种族优越感,而反天主教,就是排外,反移民。

对待非白人新教徒,美国人有三种姿态,一曰同化,二曰隔离,三曰排外。

这禁酒,就是同化的方式,把白人新教的道德观,强加在外来族裔的文化上,主要的靶子,就是爱尔兰人和德国人。

德国人因为同是新教徒,所以受到的待遇好一些,在内战期间还出了几个有名的将领。

可到了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还是没逃掉被整风清算的机会。

要说的是,十九世纪,虽然外国移民大量涌入,其实从比例上说,外国移民的总比例变化不大,因为土生美国人(一般指三代以上的移民)也在増长。

只是,如前所述,外国移民,尤其是天主教移民大量定居在城市,外国移民的存在感就显得特别强。

加 剧这种担忧的,还有新教徒自己生育率的下降。

所以,堕胎也成了打击对像。

比如前面提到的卫道骑手Anthony Comstock打击Margaret Sanger。

最有名的受害者,是Madame Restell。

在对堕胎的讨伐中,这位靠替人堕胎挣了几十万家财的老太太在1878年用一把金刀割腕自杀。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像是,Comstock打击 的从事堕胎者多是土生美国人,而打击的淫秽图书出版销售者,多是外来移民,从中可见道德讨伐中的种族倾向。

新教徒的这种种族优越感,在科学理论中也找到了所谓的支持。

这也是progressivism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用科学和专业知识来管理社会。

因为遗传学的发展,种族优越论开始有了依据,于是,优生学开始大行其道,前面提到的Sanger就是支持者。

在 人种论和优生学的支持下,美国社会开始认为像酗酒这样的犯罪倾向和道德低下都是可以遗传的,所以许多州对通过了法律,要对问题人群进行有计划的绝育。

最高 潮来自1927年的Buck vs Bell案。

在这个案例里,Carrie Buck遭强奸后怀孕,生下一女。

但是检查表明Buck一家三代都是痴呆,于是Virginia州要求给她做绝育手术。

高院站在Virginia的优生法 律一边,认定政府既然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送人上战场到炮灰,当然也可以给女人做绝育手术。

在Buck的案例上,首席大法官Holmes认为给Buck做 绝育手术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三代痴呆还不够吗?

”但是整个审判是个超级误判,因为Carrie Buck和她女儿都非常正常,她们只是因为完全文盲说话都不利落所以给人感觉痴呆而已。

也是在人种论的影响下,美国推出了智商测验,和标 准化考试(SAT),意在肯定白人清教徒的优越性。

Oregon州还通过法律,要求适龄儿童必须上公立学校,旨在关掉天主教教会办的私立学校。

案子打到高 院,高院总算作出了次正确决定:儿童要接受义务教育,但他们应该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学校。

在1890年后,欧洲移民的组成开始从西北欧向东南欧转移。

东南欧的斯拉夫人种和意大利人种在长相上和Anglo-Saxon人种相差太远,新教徒开始感到,这些人或许不能被同化,于是,排外的呼声开始高涨。

中 国人是最早被打击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是第一个排外的法案,紧接着的是其它亚洲国家。

日本因为国力较强,只是跟美国作了君子协定,虽然美国仍名义上允许日本人入境,日本方不再给公民 出境签证(除了远嫁的picture bride)。

这场排外浪潮,要到1920年代达到高潮。

至于另一种对付其他种族的方法,隔离,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对黑人的种族隔离。

代表案是1896年的Plessy v Ferguso,高院提出了“separate but equal”的概念。

另 一个著名的例子则发生在犹太人身上。

1877年,著名犹太银行家Joseph Seligman及家人在Saratoga被Grand Union Hotel据之门外,说不这样会影响其他游客。

结果是,犹太人开始了文化上的隔离,他们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自己的文化圏子。

所以也才有了后来 Groucho Marx后来经典的那句“I don't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ill accept me as a member”。

必须说的是,种族歧视在当时是普遍现象,没有什么人是清白的。

比如爱尔兰人,虽然他们被歧视,但这不意 味着他们不歧视别人。

比如他们就很看不起黑人。

在内战期间,爱尔兰人成为炮灰,救的又是他们认为会是自己劳工上的死对头,所以在纽约还爆发了反对黑人的暴 乱。

类似的还有上面提到的1844年费城暴乱,爱尔兰人也是有组织的袭击了黒人。

而美国工会运动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不同种族的人很不抱团。

最 后提一下,在这场道德讨伐之前,本来在十九世纪初,原本殖民地时期对道德犯罪的要求已经大大降低。

像通奸,婚前性行为这样的行为,除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 响,大家已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性生活上的不检点被视为很正常的需要。

通过交钱给警察获得默许,红灯区开始出现。

这些就是所谓的维多利亚妥协 (Victoria compromise)。

换句话说,这些道德问题本身已经不是罪,犯法者是你情我愿,没有直接受害者,之所以变成罪行是当社会成为潜在的受害者时。

这种就 是所谓的没有受害者的犯罪(victimless crime)。

所以说,这些道德问题成为问题,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时代变迁,人心转向。

在这变化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禁酒只是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但对理解禁酒令的意义非常重要,就是政治改革。

还是从禁酒讲起。

整个progressivism有一个特点,就是女性的高度参与。

其中,参予度最高的,就是禁酒,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是禁酒运动的旗手。

WCTU怎么工作?

可以举来自堪萨斯的Carrie Nation为例。

上面是Carrie Nation照片。

她一手持斧,一手持圣经。

据说她去禁酒,就是跑到人家酒巴前站着,念经唱圣歌,这也是当年WCTU的传统作法,据说有很多酒巴老板很感 动,就关张了。

如果这个不灵,Carrie同志就会拿起斧头一路砸进去。

当然她为这个事也进了不少次局子。

据说她很早就雇了公关经理,保证她去砸场的时 候,有记者在场。

随着知名度的増加,她还会签名卖斧来满足粉丝。

由此可想而知,禁酒是一项相当激进的社会运动,而妇女投身于这样一项运动,其实是和传统的女性形像大相迳庭的。

因为这运动,本身就是现代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枝运动。

现 代女权主义的诞生,说起来,是源自宪法的第十四修正案。

这个修正案旨在赋与黑人和白人同样的投票权。

可是这却恼了妇女同志们。

要知道在十九世纪上半页,女 性也是废奴运动的主力(比如Harriet Beecher Stowe),在如此积极的参与下,最后黑人都拿到了投票权,妇女自己却没有,当然让她们不高兴性了。

从此,女权主义者不再拐弯抺角,而是更加明明白白的 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力。

比如上面提到的Victoria Wood,就是女权主义的重要人物。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和大家现在熟悉的上个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女权主义运动所采取的路线不同。

现今的女权主义运动,更强调共性,就是你行我也行;当年的女权运动,则是强调不同,就是强调女性所擅长 的工种和男性不同,对社会的贡献方式不同,现代社会因而需要女性,来完成那些更适合女性的工作。

不管如何,归根结底都是说应该允许女性走出家庭圏子,进入 社会,从事社会工作,因而也就要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力。

WCTU的头头,Frances Willard,自然也是重要的女权主义者,女性投票权的大力支持者。

她也知道,女权主义者们如果过于激进,反而会帮倒忙。

所以她在公共场合,更是强调禁 酒,只不过是妇女作为家庭的守护者,她的份内工作。

她的演讲都会刻意营造一个家庭氛围,提升母爱的感受力。

其她的女权运动领袖,比如 Elizabeth Cady Stanton和Susan B Anthony,也是强调,妇女作为家庭守护者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而妇女,就是社会家庭工作者(civic house keeper)。

另一方面,她们也要打出履试不爽的种族牌,强调给妇女选举权,会带来大量的白人新教女性票数,确保所谓的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

后来的调查表明,虽然女性有了投票权,决大部分女性的票和家庭其他成员一致,未婚女性从父亲,已婚从丈夫。

女性进入社会,当然不止于禁酒。

但正如前面所言,当时的女权运动,让妇女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那些传统上被认为适合女性的工作。

最有代表性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Jane Adams。

Jane Adams在当时对外来移民相当排斥的风气中,选择了主动帮助新移民适应美国。

前面提到美国城市化之初,生活条件恶劣(想象一下,纽约在1879年通过法 律,要求所有卧室都至少要有一扇窗,并由此诞生了著名的哑铃式楼房。

很多新移民的生活相当艰难。

Jane Adams在芝加哥新移民聚集区附近建立了著名的Hull House settlement,专门接纳新移民,说白了,就是一种主动的美国化行动。

虽说如此,Hull House也并不刻意压制新移民自己的民族文化活动,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civic house keeper。

Adams还积极参与到其它城市建设中去,比如在城市的大boss为了赚钱讨价还价时,Adams自己做起了城里的垃圾督查员,也是一时佳 话。

类似的,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不少settlement house,另外,YMCA,拯救军这样救助穷人的基督教团体也纷纷涌现,成为城市改革的一部分。

城市改革,或者说是政治体制改革,也正是这时开始的。

比 如前面提到了市政管理的腐败,其实政治腐败并非只是新移民来了才有的。

早在第二次党派改革,Andrew Jackson用所谓的民主投票拿下白宫,但也开始了用职位犒赏支持自己的人的先例。

从此这就成为例界美国总统的贯例,就是所谓的patronage体 系。

最常见的职位就是邮局局长,白拿钱的肥差。

人人都知道这事不好,就是拿钱买官,但谁都不敢管,毕竟,自己也是这体系里由人家支持上来的。

事 情在James Garfield总统身上出了转机,因为有个人因为没拿到封赏而不满意,结果把Garfield给杀掉了。

这下大家觉得是非改不可了,于是在1883年通 过了Pendleton civil service act,开始了公务员考试,到1900年,有一半的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上岗,这也是进步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专业的职业化人员来进行有效的政府工作,这 也让文官成了一种职业选择。

但是钱权交易是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切断了这一条钱的去路,就会有别的去路出来。

于是,就有了在华府为各家利 益集团作事的说客。

这也成为progressivism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政府运作中,避免暗箱操作,引入公开透明的机制,钱权交易,谁为谁说话,至少我 看得到。

这套说客体系,现今已是华府的一条基本的政治运作渠道,根深蒂固。

最近Obama上台号称要改变这所谓Washington Lobbyist的风气,最后也不了了之。

公务员考试在progressivism运动中是个特例,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是从地方开始,自下而上发展的。

有 代表性的,是底特律市长Pingree。

他针对城市公共服务存在的boss腐败问题,提出将服务业务外包,公开竞标。

在一些已经出现垄断的行业,他通过比 较调查发现定价过高,就又提出城市自办,强行加入竞争,迫使服务提供商降低。

这一点上,也是和公务员改革是一致的,就是用专业的管理人员,以公开透明的, 数字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现代市政管理。

以Pingree为代表,新一代的美国城市领导者开始定下更切合时代需要的新城市宪章。

他们开始聘用专门的 城市管理者(city manager),这些人以专业水平应聘,而不是通过选举产生,不受界期的限制,有长期稳定的时间来进行城市规化。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有“民主实验室”之称的Wisconsin州州长,La Follette。

他在1901年当选。

针对州里出现的钱权交易的问题,他提出了对铁路公司直接抽取企业税的方式来消除暗箱交易。

他还支持初选改革,候选人不再是指定,而是由普通产生。

Pingree后来当上了Michigan州的州长,而La Follette则作到了美国参议员。

他们的成功晋级,也意味着progressivism的成功,从地方一步步的走向全面。

 9 ) 有魅力的人

1.对于细节的重视。

点点滴滴的要求都是很高。

着装开始。

演讲。

体现出一种品质。

上流社会的要求。

2.对于弱小者的求助,有求必应。

帮助弱小的人。

受到大家的喜欢。

体现出一种风格。

3.学徒。

拥有学徒。

4.关系有很强大的人脉关系。

超越于当地。

 10 ) 救人先自救

先总结下我从片中悟道的人生道理:1、妈妈和小寡妇都告诉了我们,要让一个男人对你耍流氓,一开始就得先摆他一道先流氓一下。

2、这一开始多挫的男人,后来都有爆发力。

你看,那个被妈妈玩弄的青涩小弟,据说是教父的原型;你看,那个一开始打酱油都不够聪明的小跛子,明显就是主角;你看,那个替人开车的小矮子,就……会变成一方老大。

不过我还是说说我不太喜欢的那个角色吧,当然是禁酒专员。

也就是说,在我不成熟的世界观里,你可以做个坏人,只要你坏的有腔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能从一而终地相信自己的价值体系,相信自己的价值,就好像死了儿子的主角老爹一样,我就会觉得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活法。

但是那个禁酒员……首鼠两端,扭扭捏捏,我就不喜欢。

做一个好人,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为有许多道理,不是好、坏两面可以判断的。

如果可以把生活变成一场比喻,我觉得是这样,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大海里扑腾,有些人,觉得自己能扑腾的舒服最重要,别人死活管不了了。

而有些人,觉得尽力去帮一些要淹死的人是义不容辞的——大部分人比如我,比较狼狈,一会自己扑腾,一会快淹死了找跟木头趴着,一会和别人一起趴着,一会说不对啊木头要烂了我们各自逃生吧哎呀呀……我这种人,就不会待见那些一门心思去救人的人,特别是那些人自己游泳还没有学好又不带足够多的营救工具。

禁酒专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他以救人为己任,但却漠视了自己老婆和自己搭档的需求。

他的搭档其实就是个胆小鬼,你平时如果能多和他凑合凑合,交流交流,也许人家一动歪念头你就知道了,劝一劝,吓一吓,不至于走到最后杀人灭口的地步。

我并是说人非得没有正义感才能活的顺溜,比如片子里面还有个挺有正义感的小寡妇,她也指责过主角老爹的虚伪,听主角老爹说那过去的故事会落泪,一开始被老公家暴也仍然对孩子们很好狠坚韧,但大部分时候她就挺有自救能力的,她会用聪明的计策勾搭上主角老爹,也会在帮助了老板娘以后索取自己的回报,她还会穿的漂漂亮亮一脸笑容地弥补曾经破裂的感情(虽然她的小寡妇脸上展露的笑容在我看来不够迷人,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妈妈啊!

)……虽然我们可以说,她的善良啊正义啊是不彻底的,是虚伪的,她回到主角老爹的身边,也许根本不是爱,而是因为看见破布以后的一种恐惧。

但是我觉得吧,人为了自己和孩子着想,并动用一些不极端不引人厌烦的手段获取利益这不是件坏事,我是主角老爹,我也会觉得这个聪明又纠结的小寡妇比那个胸大无脑的旧情人有意思多啦。

(当然我仍然最爱老妈,我要不停地象她表忠心)最后他们相拥在那里开朝阳,很难说是爱吧,也很难说是好风景吧(都是广告牌),但这个仍然是我所定义的愉悦经历,如果我和一个男人在做这样的事情,那时候我也必定是一种轻松而满足的心情。

许多时候,我们不待见一些好人,不单纯是因为嫉妒他身上那些道德闪光点,而是他躲避在这些闪光点下面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还不给人说。

人生并不是有好意就足够了的,人生更多的是扑腾——我们这种在扑腾的人,有时候不需要什么救世主,而更愿意欣赏这个世界有人可以游的好看。

真的,有时候请相信,我们都是成年人,我们都是可以自我维生的成年人,我们不需要任何人的拯救,我们只需要一个游的好看的伴侣。

《大西洋帝国第一季》短评

好是好,没兴趣再追了。

3分钟前
  • Lucky_13
  • 还行

看着没什么感觉

8分钟前
  • 科幻小怪兽
  • 很差

看不下去

13分钟前
  • sadmov
  • 很差

擦的,第一集的叫床声差点把我送走,音量键死活找不着了

17分钟前
  • 一支上上签
  • 较差

拍的跟特么开玩笑似的

21分钟前
  • 文煦
  • 很差

很久没看过一部希望全剧主角一起去死的电视剧了……

25分钟前
  • 随便
  • 还行

HBO从不让人失望

29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真心话是这片子确实太一流了,但是怎么都戳不中我的点,我一点都不喜欢,忍着一路看到了第十集,实在不想看下去了,就弃掉了,后来想想对于马丁这位大神的这类黑帮的东西我差不多都是这个态度,不喜欢.....

34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还行

Paz de la Huerta E11 身材 颜值实在... 4⭐;Kelly Macdonald 3⭐;Aleksa Palladino 颜很可;Emily.Meade 4⭐

38分钟前
  • MovArc
  • 还行

又是黑帮片 期待啊

40分钟前
  • 森林之中梦醒来
  • 推荐

看到第二集了。

41分钟前
  • Aiden
  • 还行

我还没有太看进去

43分钟前
  • 上杉核桃
  • 还行

佩服老马丁的执着

45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力荐

我算是发现了,只要描写美国历史(其实也就100年前,现在的片子放100年后也得考古)、服化道跟上(其实比国产古装难度小多了)、创造所谓美国气氛(要么西部要么黑帮),就能让一群人高潮,呵呵哒。豆瓣高分无非是欧美历史、青春讴歌、日式小清新、美国韩国家长里短、英国屎尿屁以及各国LGBT、破案、律政和追踪,只要粘上一个元素,就能让大家都觉得整个人好像气质都文艺了。

48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很差

James太丑了,个下巴嘴巴真心太丑了,看着难受,太难受

50分钟前
  • Unique
  • 还行

太拖沓了,磨叽半天就说那么点事。导演太想精致反而没控制好节奏,没必要说的话就闭嘴吧,没有下文的暗示就收手吧。果然导演成名了怎么拍都行,光环在那呢

54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较差

《权力的游戏》再好看,如今的hbo所有剧集加在一起也没当初一部《黑道家族》有厚度。本剧明显在努力再现当年《黑》的辉煌,但怎么看都是一部地道的肥皂剧。编剧们试图赋予几位主角的个性只是让他们成为了一个个drama queen。唯一喜欢的大胸脑残情妇出场越来越少。。。考虑弃剧!

56分钟前
  • 皮条姆
  • 还行

口碑好的黑帮剧们真不敢随便看了,一看就上瘾。这剧真是酷到骨头里了~

59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力荐

复古的视觉享受,历史人物的还原与丰富,最重要的是具有张力的剧情。

1小时前
  • 豆瓣松鼠
  • 推荐

啥词都不能形容现在的感觉,这些年来看过最牛逼的电视剧。第二季赶紧来吧!

1小时前
  • 补了个腚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