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相比三大主竞赛单元那些还在美学和派系范围内另类求新的导演,还是卢奎西亚·马特尔这样的导演走的更远,在她的电影里,你熟悉一切电影技巧,但乍看她的片子,还是会无所适从,她已经差不多讲叙事功能剥离干净了,你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身在历史中,什么都看不清,只是被事件和生活推着往前走。
2.5/5
#HKIFF# (17/10/15 BIFF首刷)二刷。看过前几部之后再看Zama感觉更特别:证明Martel的标志性手法(风格)可以运用在历史剧/男人/改编作品上。Zama困于殖民地与其他电影里的女主角困在酒店或那些主观的声音困于身体内部并没有分别。
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看完的
在当地人仪式里蹲下来找parlo医生,撞见像小狗一样爬过来的孩子还有垂下来的麦穗拍打众人的小腿
事件本身不难理解,但是导演的意图不一定能理解,南美殖民期的生活状态让人很新奇,画外音指那些未入境的事物发出的同期声音,画外空间指那些未入境的事件发生时用在场其他人的反应做刻画(包含画外音?),和哈内克一样使用大量固定镜头 @2019-08-11 01:55:12
虽然我无法对本片做阅读与理解(纯属个人原因),但不妨碍我对本片的欣赏。虽然导演叙述能力存疑,但其影像意识电影语言使用令人赞叹。#2018BJIFF#
诡谲、荒诞、糜烂、不知所云。导演过于沉溺于自我的美学营造中,关于后殖民时代的讽刺反到成了陪衬,文明的衰败和原始的救赎只是隐约的母题,沼泽地印第安人追逐那场戏拍的又美又野。
非常的懵逼…靠着音响让我醒着并且感受到了它的表达。非常喜欢这些悠悠然的配乐了。整个过程和zama一样,侥幸地有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能挣脱出这个故意让你难受的叙事。不过后来在最后一刻,我也终于被告知,NO。算是享受这一怪异吧。
2020.5重看/又美又mean
配乐和摄影完美,但剧情的水准就和电影的处理方式一样荒诞
鸟啾虫吟马嘶的躁鸣里昏聩游离 在上帝弃掷官僚固封的世界尽头动弹不得 白印混血二代的身份让不可辩驳的领主权位成了可笑的诅咒 欲望的悬吊更加速了生命与尊严的衰竭 岸边的鱼决心长脚走回故地 殖民地风情画的命途却残忍得真切 马的回眸里又是否有哀怜 是一场缓慢死亡与解脱重生的魔幻影记丨影像风格太突出了,太喜欢丨丰茂水草间红色族人的围猎想起柬埔寨三重水围的遗址记忆 依然是静默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式的等待,后殖民时代对本土历史的反思与批判。毫无疑问,许多构图都在按照西方绘画的路子走,巧妙的是,马特尔总是将外部空间引向封闭画面之中,并时常令动作冲破画框,造成时间的畸变。
恕我书读的少,不知所云,满满的都是失败感,男主就这么难走出自己的牢笼,去适应身边的环境么,不管多么恶劣...整个片子不知道有啥意义。多一星给贼真实的环境和氛围吧。
言语无法形容的伟大。一个人,困在时间和等待的夹缝中,即使摇动记忆也唤不回磨蚀殆尽的热望,层叠反复的曲调越弹只越悲伤,长夜总要燃尽,倒不如松开手中流沙,容自己再梦一场。201806SIFF重看。20190504重看x3 其实zama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敌意的,他被四面紧逼的高墙死死压住再也不能喘息,无论屈服与不屈服都是徒劳,言语的功能全面断裂,到最后他甚至不再知道自己在战斗什么,这样极端的downward spiral或许难以相信,但有人真的就是如此不幸。
音乐一起就去到王家卫,细听辨认确实是阿飞正传也用过的曲目。在开头,配乐像幻梦般的诱惑和指引,后来随着扎马的颠沛流离听起来更像是萦绕的呓语了,那乐观美好的口气,堪称刻薄,接近凶残。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如此不厌其烦地呈现众人戴上假发的过程,体面渐渐变形。对神秘鬼魅兼具美感的呈现做出了众多示范,有时精致得过了头。阿飞正传里的Maria Elena听着更华丽些挥洒些,阿飞的故事有关一只鸟的寓言,本片则是一条鱼的寓言,扎马也像阿飞,作为客人,无所适从,一直在找自己的位置
第一部马特尔。观感比较分裂,前半段对龃龉生活状态的描绘正要凸显眉目时,下半段瞬间转至一种赫尔佐格式的丛林狂想曲当中。最离奇或者说不同于其他第三世界作者之处在于,全片是以外来者的视角进入这片土地,男主一方面不被宗主国的同族所理解,一方面又无法真正融入原住民的群体。或许这正恰到好处的描绘了殖民主义内在的疲软状态,但对于我而言,尚不及纯自然主义的呈现更具有吸引力。
其实就是拉美版《等待戈多》,拉美的时空面貌提供了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人类被隔绝在永恒之中,人与人之间已无法沟通,人们处在一种生死不能的尴尬难堪的境地。另外魔幻又是导演的暗手,隐喻着表象下时间的暗河,也就到说在荒诞的背面隐藏着一个突破认知的世界,是“知道”无法抵达的世界。
2018231 三星好片
7/10。色彩明艳,室外空间开阔,极少电影会运用如此高频率的全景去表现单一人物线索,通过人物的细微行动推动剧情向前。扎马主观上想出逃,但最终更宽阔的空间限制了他的行动,就像片中一闪而过的沼泽底部镜头:一群鲶鱼挣扎着搅动彼此的生存空间—扎马的生存地带也被裹挟进殖民母国和原著民之间。最富观影趣味的一点是精致而庞杂的声轨,人声、环境声和心理音响层次分明地混在一块,譬如某个典型的听觉调度段落,利用枪声将固定镜头的二人谈话转移到总督府外的杀马场面,此时一只羊驼走入画内,声音像画框外的幽灵。导演时常寻找平面构图的画中画结构将人和环境产生重叠的意义,譬如扎马和神官商谈仪葬费,门的结构将两人与后景对尸体洒下的银灰色粉末进行分离,暗藏政治寓意下的魔幻性,这包括结尾临死的扎马被送上木舟划到沼泽深处时看见的幽灵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