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在网上追过,记忆里全都是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这俩角色的颜值和演员选的太经典了,戏份也特别的精彩,特别是赵飞燕当年真是惊艳到不行,一提到这部剧,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俩角色,以至于前面上一代的故事差不多都忘光了,并且赵飞燕、赵合德两个角色在剧中还不是正面人物,但是看的就是很喜欢完全不讨厌,可能这就是美女的魅力吧,而且跟历史上也很吻合,还记得里面设定赵飞燕是比较漂亮,多才多艺会跳舞,但是性格头脑就比较傻乎乎的,而赵合德非常妩媚性感比较有风情调皮的那种,虽然外貌没有姐姐漂亮,不过头脑很拎得清,还记得她有句台词说,赵飞燕是对皇帝有十分的真心,但可能表现出来只有几分,他对皇帝有三分的真心可能表现出来的就有十分。
当时这句话真是印象太深了,我觉得这就是心机和技巧吧,就是很能装,很能演,很能表里不一。
看了这部剧才了解到历史上王政君这个人物,确实是够神奇的,好像是一生经历了七个还是八个皇帝,特别的长寿、铁打,而且自身条件也不怎么样,不受宠,但是却运气很好,福气也很好,最后生下太子当了太后之类的,也是挺神奇的一个人物,所以这部剧主角是王政君,赵氏姐妹后面很晚才出场,而且戏份也很少,但是就是特别的经典和惊艳
感觉女主是被一步步推到那个位置上,女主刚开始是单纯的,单纯的相信别人,后来就变了,成长了。
西汉宣帝时期,王夫人和淳于夫人都是后宫女医,后二人被利用,最终一个自尽一个被问斩。
淳于夫人之女淳于瑶(桑叶红 饰)亲眼看着母亲和姐姐惨死,由此对王夫人的女儿王政君(袁立 饰)就此埋下了仇恨种子。
十五年后,当年的两个小女孩都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王政君和改名为傅瑶的淳于瑶都被选为家人子,同期的家人子还有冯媛(孙茜 饰)、王昭君(白庆林 饰)、李元儿(石小群 饰)。
一次偶然的机会,五人邂逅了一位老妪,她预言说在这五个女孩中将会诞生一位皇后。
从此,五个女孩心中都埋下了各自的心事……皇后宝座只有一个,谁是幸运儿?
当年埋下的仇恨是否能够化解?
“母仪天下”?
不如改叫“慈母多败儿”更贴切 - -!
从始至终没能领会王皇后是怎么‘母仪天下’的,基本上就是静观其变,什么都不做,看的我都来气!
坐视不管就等于‘母仪天下’了哇 = =!!!剧情上的王皇后母仪天下,而史书上是以‘外戚专权’‘王氏家族’等字眼来记载这段历史的。
虽然故事跟历史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我是真没看懂这位‘王皇后’怎么母仪‘天下’的,也就一个萧郁打一开始就看上他了,才愿意为她卖命的,除此之外,她身边没有一个能用的上的人呀。。。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的剧。
看得出来,编剧在历史方面下了功夫,人物性格大致符合历史形象;编剧也是有野心塑造血肉饱满的人物。
编剧不太会写感情戏,无论是萧育与王政君、太子与银欢,暗生情愫的戏都没有暗流涌动、暗生情愫的感觉。
王政君与傅瑶一生之敌相爱相杀的感觉也没出来,让人感觉,王一味善良隐忍,傅一味作恶,人物感情缺少层次感。
其实,王政君此人,无论是经历还是性格,作为主角都缺乏张力,所以此剧中飞燕合德的讨论度大于主角。
宫斗情节比较简单,没有特别高深复杂的阴谋,也没用一波三折的宫斗情节。
演员演技、BGM还是好的。
全文3393字我现在很生气,因为我刚刚重刷了一遍电视剧《母仪天下》,袁立、佟丽娅、郭珍霓等人演的那一部。
我是真的……恨啊!
上一次看这电视剧是在八个月之前,当时就很想为王政君这个角色写点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或者说契机(其实就是懒),直到我读了《非暴力沟通》(by马歇尔·卢森堡)这本书,我要的契机终于来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浮现出电视剧里王政君那张端庄沉稳的脸,我就知道我现在非得为她动动笔不可了。
于是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重新看了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两倍速地刷,也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一次看这部剧和上次看的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
上一次是冲着飞燕合德看的,看完后心情很沉重;这一次看完则是生气多过沉重,我气电视剧里王政君的软弱无能,气她凭欧气抽到一手的好牌,却凭本事打得稀烂;上一次我讨厌傅瑶这个角色的自私阴狠;这一次我却发现,王政君和傅瑶其实是很相似的人,她们俩终其一生都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区别在于傅瑶是自知的,而王政君至始至终都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且无可奈何的。
《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推卸责任,而是要以“我选择做什么”,来替代“我不得不做什么”,讲到这里,终于顺利和《非暴力沟通》扯上关系,电视剧里王政君悲剧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会沟通所导致的。
所以全剧都透露着一股有口难言的憋屈感。
神奇的是你不管站正派还是反派,这股憋屈感始终都在,站正派王政君吧,一辈子虽然身份尊贵,但丈夫不疼儿子不爱的,一辈子没有正经享受过天伦之乐,还处处被对手傅瑶算计;站反派傅瑶吧,虽然丈夫疼爱儿子孝顺,但一步落后处处落后,想要挤掉王政君的愿望到老到死都没有完成。
这部剧里没有一个人是畅快的。
嗯……,也不是完全没有,我吃货阿媛就挺快乐,唯一快乐的人。
历史上的王政君身居后位61年,凭着惊人的好运在史书上留了个名,时人对其的评论最多的,归总归总也就是“妇人之仁”四个字。
今天我们不谈历史上的王政君,只谈电视剧里的那一个,电视剧的经纬脉络虽然摘取自历史记载,但为了剧情需要,难免对细节做了诸多修改和演绎,为避免误会和争议,还是特地说明一下。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冷静下来了,随着情绪一起离开的,还有脑子里所有的语句。
我突然不知道怎么来写她了。
我讨厌王政君吗?
不讨厌,我甚至有点喜欢她。
就因为到底还是喜欢的,才会对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那么耿耿于怀,才会为她的这一生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根据电视剧的剧情,政君的这一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家人子阶段,性格内敛沉稳,心思单纯。
第二,太子妃阶段,带着美好的期盼嫁给太子,婚后却倍受丈夫刘奭冷落。
第三,皇后及太后阶段,对丈夫已经没有任何期盼,所有心思都在儿子刘骜身上,偏偏把个儿子养成了仇人一般的存在。
而造成她这一生悲剧的源头,甚至早在她未入永巷之先就已经写定,她生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的家庭里。
父亲王禁宠妾辱妻,对母亲李氏毫无尊重,不仅肆意打骂,最后还将她休了,政君因为替母亲出了一回气,被父亲吊起来折磨。
历史上政君父母离异实是因为母亲嫉妒父亲宠爱姬妾,主动离婚。
但这个修改私以为改得不错,要不然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如此有个性的母亲,为什么会养成政君这种锯嘴葫芦一样的性格。
童年的经历,和母亲面对折辱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隐忍,在后来内化成了政君性格的一部分。
她曾经在暴室里被虐待得不成人样,但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这和母亲留给她的那份坚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神志不清时,她对前来救她的萧育说:“我第一次听到你的箫声,就很喜欢你,可是,我不能说。
因为我从小就不能说真话。
”就是这句话让我第一次为政君感到心酸,她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自己,大气、沉稳、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然后把最真实的自己,会有情绪,有脾气的那个自己给关起来了。
她有一种情感上的习得性无助,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同她分享内心的痛苦,所有难过都只能一个人消化。
我都没有办法想象,这样的生活,得有多么苦闷。
《非暴力沟通》中提过,一个人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十分痛苦的。
佛教说人生八苦之一是求而不得,但连求都不能求,是不是就要更苦得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事实、表达感受(包括体会别人的感受)、弄清导致这个感受的需求是什么(包括理解别人的需求)、提出具体请求。
以及附加的倾听、表达感激、示弱、请求帮助这些技能点,除了观察,剩下的政君一个都做不到。
如果说家人子阶段傅瑶的借刀杀人是有心算无心,政君人微言轻,又没有半点证据,只能隐忍;作为太子妃,不得太子刘奭的欢心是因为刘奭根本不喜欢她这种端庄大气款的,而是喜欢磨人小妖精型的女人,实在改不了自己的性格去迎合的话;那作为一个母亲被儿子所疏远,就真的有政君不善于沟通的原因在里面了。
骜儿厌学,政君的反应是责骂,并没有了解骜儿的感受——老先生讲课太死板无聊,和骜儿真正的需要——想要学习一些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骜儿犯了错害怕受罚,政君的反应是拿亲情压他,“你执意不跟我回去,就让天下人都耻笑为娘好了。
”而没有体会骜儿真正的感受——害怕,想要逃避惩罚;刘骜爱上宫女银欢,政君的反应是暗地里调走银欢,让傅瑶有机可乘,又在银欢怀孕时送她出去,傅瑶派人去追的时候马车翻车,银欢意外死亡。
刘骜和政君母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政君又在这时候强塞了许娥给刘骜做太子妃,从头到尾没有和刘骜有过半点商量,甚至请了圣旨,拿皇帝的旨意来压制刘骜的愤怒;往后种种无一不是这样,政君为刘骜步步为营,处处精心,但处处都没有问过刘骜自己的意思,只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安排刘骜的整个生活,把刘骜保护成了大龄熊孩子,保护得叛逆无比,也愚蠢无比。
如果母子之间事事都能有商有量,关系断不会恶化到这步田地。
刘骜直到要死都不知道政君到底为他付出了多少,不知道政君要的只是一个能体贴自己心意的儿子;政君也直到最后都不知道,从小刘骜要的不过是政君承认自己也是个有能力的孩子。
政君一直说自己别无选择,其实不是,她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是因为她这么多年来在情感上一直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过得如履薄冰。
对刘骜多表达自己的爱就会把儿子惯坏吗?
让刘骜知道自己生活在怎样危险的环境里就会把孩子吓坏吗?
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因为羡慕他曾经对司马良娣的温柔,也渴望的到这样的呵护才愿意嫁给他的会很丢脸吗?
都不会啊。
政君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逼到了身边空无一人的地步。
如果能有机会穿越到电视剧里的世界,我还真挺想把《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带进去给她念念的,至少告诉她其实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感受到这个地步;有些需要是可以正当表达的;你儿子很聪明,只是顽皮一些懒得学,没有必要把一个活泼的小太子保护成温室里半点风雨都没经历过的小花朵;你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不得不做;你丈夫跟你谈感受的时候你听着就好了,他不需要你这时候给他讲大道理;你可以在丈夫和儿子面前示弱;多听听你自己心里的感受,对自己诚实一点,你不需要这么完美啊!
末了不免要长叹一声。
终归也只能是想想,很多东西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就算我真的有机会跟电视剧里的政君说以上那些话,那从听到,到真的掌握了书中所介绍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又要花多长时间呢?
反正书我看完了,方法说实话我也没掌握,理论还是能掰扯几句,轮到真的要沟通完全做不到。
人生很长,有时候我真的会相信存在宿命这一说。
就比如很多人逃离了一辈子的原生家庭,最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从自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话里,发现兜兜转转,原来始终都没能摆脱。
那能怎么办呢?
好好和自己沟通一下,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求,最终,放过自己吧。
和自己沟通也是非暴力沟通很重要的一课,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真诚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我自己在与家人的沟通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跟政君和刘骜的关系有些像,但没有紧张道这个地步。
我很希望我妈妈能够承认我这个女儿是优秀的,而不是在我要留在外面打拼的时候告诉我你不行的,快点回来;我很希望我妈妈能够理解我的焦虑,而不是在我抗拒她所安排的相亲的时候指责我不懂事。
沟通是人生一门必修课,我却活了二十多年,才知道我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知道我还可以和自己沟通,像我一向倾听别人自己那样来倾听自己。
就像前文所说,看了书可能也未必就能马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在心里种下了这个种子之后,我相信总有一天是会有收获的。
这个电视剧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看的,但是我一直都记得他的内容。
说不上是多精美的制作,现在看来,画面也很粗糙,没有什么特别多的观赏性,没有所谓的流量小花,也没有小鲜肉,可是我依旧很喜欢它。
整个电视剧我最喜欢的是王政君。
这个电视的主线就是这个女人一生的起起伏伏。
电视剧里的她真的很美,一生都很美。
她刚直不阿,有毅力,有智慧,但是同时又缺少了那么一点温柔小意。
她不缺手段,从后来她调教刘骜的嫔妃就能看出。
可是她在她的丈夫身边的时候,没有用过这些所谓的手段,是真的她那么善良吗,并不是。
她只是懒得去动手,或者说并不想去争宠。
她会做好她的本分。
身为一个家人子,一个太子妃,一个皇后,一个皇太后,一个太皇太后,这些都是本分。
她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不耍阴谋,不去争宠,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心里藏了一份爱情吧。
一份不能轻易说出口的爱情,一份没有机会让它开花结果的爱情。
当时,是萧育亲手送她登上太子妃的位置。
是她喜欢了这么久的人啊。
萧育和王政君都是善良的人,也都是通透的人。
曾经萧育是真的想要带着王政君走的,只是王政君的命格不该如此,她注定是皇室中人。
所以,能陪着你就很好了。
傅子元也想,所以他成了阉人。
他喜欢那个小女孩,只喜欢她,一喜欢就是这么多年,他总是会在打雷的时候轻轻捂住淳于瑶的耳朵,温柔的安慰着。
而萧育永远都会站在王政君的身边,在她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萧育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女人,但那都不是他想要的。
年少时鲜衣怒马,流连花丛,此去经年,再从西域回来,看清了自己的心,心里和身边已经再也容不下任何一个人了。
从此,他只会更加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好好辅佐帝王,教育王储。
也依旧会在起风的时候,为心爱的人披上披风,在心爱的人的夫君离世的时候,送给她一个朋友之间的拥抱,在需要有人承担罪名的时候,为她去顶罪。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她相信吗,那个一直自诩风流的人,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她。
她大抵是知道的吧,这么些年,她的心里也一直都有他,但是不能说,当时还有机会的时候,他都没说,现在大概只有在最后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才能互诉衷肠了吧。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当你喜欢他的时候,眼睛里会有光芒,即使下一秒就要离开人世,能再看你最后一晚,那样也好。
真好,从萧育遇见王政君的那一刻起,他的眼神就从没变过。
看完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本以为是《美人心计》的另一个延续却也是感慨万分女人的一生,都是在为了美貌,权势,夫君宠爱而争。
从最初纯洁质朴的小女孩,好朋友,走到城府之深心机深重的女人,敌对的仇人。
其实,虽然评论的人大都觉得是大长今,宫心计之类的剧情,但这何尝不是古代宫廷女人本该走的路。
每部描述着类似的女人争斗不正是历史上本该存在的事实,何必总是拿一部戏与另一部戏做比较看电视剧,就只是让你从中感受,而非追求它是否独一无二,而且,本来人就不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着。
我们每天都过着别人也经历过相似的情况,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人都是同样的有感受,有感觉的,只是每次的感受会因为个人的见解或者教养而有不同的作用。
现代的女子何尝不是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也经历过从女孩到女人的路程,相似的道路,我们都会走过。
何必去鄙视一部戏的编剧是否真的有相似的争斗剧。
如果要看与众不同,那就去看科幻片吧,那是幻想编造出来的世界。
个人认为,编剧和演员都是到位的,值得推荐的电视剧。
1. 然而突如其来巨大的幸运也往往预示着无边的沉重。
2. 凶煞之人,要疏之导之。
3. 我能把阿娥送到骜儿身边,却不能把她塞进骜儿心里。
4. 我宁愿做她的棋子而不是你的。
5. 你以为掩耳盗铃事情就会过去么,那些对你江山虎视眈眈的人会放过任何一个攻击你的机会么?
6. 一半是能接近你的喜悦,另一半是被你抛弃的悲伤。
7. 暗通款曲。
8. 能力不足可以培养,才疏学浅可以学习,头脑不那么灵光可以派鲜明的大臣辅佐他。
初看《母仪天下》已是很多年前,当时便颇受震颤,如今偶然重温,更是百感交集、慨叹万千。
豆瓣的评论区里,众人都忙于惊叹飞燕合德的娇媚柔美,而作为女主的王政君,却好像无人在意。
她仿佛是一个躺在角落无人问津的麻木傀儡,可怜复可笑,冷眼看着过往的熙熙攘攘的人群。
正如政君的自白,她一生都站在光环外的阴影下,人们只能瞧见她华贵肃穆的躯壳,却无法理解她苦闷苍凉的内心。
在后人眼里,她不过是一位不被喜爱的妻子、不称职的母亲、无才无德的太后,“母仪天下”四个字仿佛是她庸碌人生的莫大讽刺。
但我很感激主创团队,将这样一个沙丘般的女子作为主角呈现在观众面前(萧育说政君像冰山,可能是恋人滤镜太重2333,我倒认为政君更像沙丘),告诉众人,即使是轻如鸿毛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惧,而西汉的衰颓也完全不应由哪位弱女子承担。
政君可以选择成为傅瑶,为了生存、为了荣宠,苦练琴艺、投其所好、平步青云(傅瑶的勤勉、果决值得欣赏)。
但政君也完全有权力成为自己,她会为萧育的轻薄与傲慢介怀一生,她会在婚姻的坟墓里挣扎哭泣,她会因经年累月的“丧偶式教育”麻木厌烦。
她不聪明更不漂亮,但这不意味着她不需要被尊重,更不意味着她应该选择改变,她始终拥有坚持自我的自由。
从某种角度来说,《母仪天下》是一部大胆细腻的女性史诗。
在一众评议名家伟人是非成败的史剧里,唯独它将镜头聚焦于阴霾中的政君,在历史的尘埃里洒下些许微光。
赵合德的名字来于野史,说她进宫那天,宫中有人说“此祸水也,灭火必矣!
”,就留下了红颜祸水的说法。
剧中刘骜先迷恋飞燕,后来爱上合德,爱到什么程度,合德想让他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做,外传中说合德称天子是自己玩弄于股掌中的婴儿,近乎如此。
飞燕爱上皇上时,皇上却爱上了她的妹妹。
合德曾对飞燕说,要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就要让他心疼,甚至心碎。
剧中合德唯一在乎的只有姐姐飞燕,为了她二人能在宫中安稳生活她可以不惜一切。
对于刘骜,利用的成分更多,她总能用一种很理性的姿态对待皇帝,一步一步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心意。
因为不爱,所以她不会像飞燕一样嫉妒心痛患得患失,而永远做出最恰当的温柔娇媚,她的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吸引皇上的地方,最得宠的妃子,也是唯一会把皇上往别人宫里赶的妃子。
刘骜在剧中就很昏庸了,然而他对合德那种痴迷的过分的宠爱,却让人有些动容。
他会为了她置后宫万千粉黛不顾,会为了补偿立飞燕为皇后来专宠合德,会为心疼她而不制裁秽乱宫闱的飞燕,会将她害死班婕妤孩子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杀婴儿这个还是太变态了),会念及她的未来改变储君。
身为皇帝居然真的像一个普通的男人对心爱之人说着绵绵情话“一想到明天见不到你,朕就觉得暗无天日”,也会想两个人都老了的时候,老公公和老婆婆的情景,不过他们没有那么一天,虽然对天下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刘骜到死可能都不知道合德没有那么爱他,飞燕才是把心赋予他的人,然而那又怎样?
飞燕绝美多姿纯真炽烈,他爱的还是那个妩媚的合德,还是更愿意和她在一起,情爱原不由人,他在最爱的人身边待到最后,也是幸福的了。
omg看过
赵飞燕美死了。
片中政君的母爱压抑可怕,而飞燕合德美艳不可方物,我若是皇帝也当沉醉温柔乡日日不早朝。为美人打5星。
真的是为了看萧育最后和郑君的结局而看的啊。。。。结果。。。。哭死哭死。。。注定的遗憾
小时候嗑萧育和傅瑶,后期发现编剧让萧育喜欢女主傅瑶做反派就不想看了
看过
赵飞燕容貌舞姿无可挑剔,十分符合历史上美人了,赵合德容貌不如姐姐,风情媚骨更胜一筹,这两姐妹选得不能再合适了。
演赵合德的姑娘....太路人甲了
这是我见过最弱逼的女主。
佟丽娅美颜盛世
本来为了看佟丽娅 结果看到一半真心看不下去了 王政君怎么一直忍啊忍啊忍啊 她的一生除了忍让还有什么建树?
王政君也是一个传奇女人
剧情有点平淡
虽然是各种连续剧的翻版,但也有可取之处。
编剧弱智,演员演技集体不在线。
夫人牛逼。
合德远在飞燕之上!
这场宫斗,没有多巧的计谋,拼的就是谁活得长。女的都忙着搞事业,巩固事业,男的却整天疑神疑鬼,谈恋爱,搞后宫……要不是为了在这封建封闭死板下的制度生存,她们哪能这么“争相宜彩”。PS像女主这种全程靠情人的爱开挂的,这份爱也是来得珍贵
这版赵飞燕好美。好看
佟丽娅太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