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民族自豪感超强的韩国人,也开始认识到自吹自擂的无聊和愚蠢了,也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韩国人的诟病仅仅是出于讽刺心理,为了骂人而骂人,并没有深入了解那种民族自大心理的根本诱因,因为中国人也这么干,但凡一个人要是能清楚的看清自己的某个特征,就不会看不到别人的相同特征。
所以,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看,中国人早就厌倦了过分渲染民族自豪感的影片,过去那种抗日片,或者英雄主义电影早就没有了,这不嘛,广大观众对“抗日神剧”的鄙视就证明了中国观众在民族自豪感层面上的审美水平。
中国观众开始能够理性的看待客观事实,要求事实,甚至要求更可信的创作。
韩国观众在这方面不得不说,落后许多,特别是很多历史题材电影,我都不好意思看,渲染得真是有点太过了,我就不点名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怀着真诚的心态,期待着去看的,盼望着韩国电影能够真正走出民族狭隘性的小圈圈。
果然,继上次看了《阿修罗》之后,我就感受到了韩国电影大刀阔斧地跑开民族狭隘性的巨大进步,虽然之前的《新世界》等电影也很出色,但仍然能够略微感受到一点油腻腻的味道,《阿修罗》的故事和角色设计则更加的真实,当然我又没当过黑社会或者警察,我所说的真实是我们广大观众愿意相信的真实。
这次看《密探》,纯粹是被宋康昊吸引,招牌,他演的电影错不了,但是一开始我还打退堂鼓,这抗日题材的影片会不会再一次把我恶心着。
但是事实却不同于往常,比那个《暗杀》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个《暗杀》,大家慢慢看吧,对,还有那个《仁川登陆战》。
《密探》的故事情节本身虽没什么创意,但足够紧张,结构完整,悬念充足,合格的商业电影,没毛病。
可是值得称赞的是,虽然是抗日题材电影,本片却把抗日、渲染民族情怀当成了辅助载体,影片更多的是向观众表现了以宋康昊扮演的“汉奸”为核心的深处谍战漩涡的人的真切的心理。
影片中其他的爱国人士或叛徒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设定,而宋康昊扮演的李郑出是非常有创意的角色设定。
李郑出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他不是一个深藏不露,胸怀大计的爱国人士伪装成的“汉奸”。
他最后选择爱国是不假,但策反的理由可不是像其他影片那样,民族性像干柴烈火一样,被几句话感动一下就熊熊燃烧,而是日本人的压迫和不信任,加上义烈团的威逼,而逐渐引出了应该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那一星半点的爱国情怀。
这样的一个爱国转变反而更加的真实,也是观众认知所能接受的爱国热情的释放过程,既不夸张豪迈,也不是无药可救。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爱国行动中,李郑出始终都是摇摇摆摆,没有表现出那种坚定不移的爱国热情,他的爱国抉择总是伴随着你推一把,我踢一脚,直到最后,他才表现出了成熟的,义无反顾的执行力。
观众们虽然学习过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但是我们在银幕上不想看见那样的英雄,我们看不懂,我们更愿意看到现实的英雄。
有多少人能够在战场上无所畏惧,有多少人能够在严刑拷打下视死如归,当面对枪林弹雨,横尸遍野,自己生死未卜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做到一点恐惧感都没有?
太奇怪了,太离谱了,这不符合我们的认知,观众要看到他们能看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没有共鸣的神一样的存在。
为叛徒添加那么一点苦衷,为英雄添加那么一些怯懦,才更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
本片第一赞是能痛改前非,把渲染民族自大的抗日题材,(那可是抗日题材啊)退居二线,让位于人物刻画;第二赞是对李政出的贴近真实的刻画。
看来,韩国电影开始学会走上正路了,真正希望他们创作出更多符合观众什么口味的电影,多一些认同,少一些教育。
如果说当年的《暗杀》让大家意识到别人家的抗日片拍的多棒时,《密探》就应该让你意识到如何在抗日片中融入真正深刻的东西。
与商业化perfect的《暗杀》相比,这部电影更想在人性上做出深刻的剖析,人无完人,究竟如何拍出其中的不完?
这个蜕变的过程却很难述说清楚。
孔侑的演技越发炉火纯青,有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更加收敛一点。
至于宋康昊,无话可说,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男人可以诠释,那必定是宋康昊和崔岷植。
总的来说,不可错过的一部电影。
评分不高,因为剧情套路,节奏拖沓,足以让看惯各种诡计陷阱卧底反卧底的人感到全程乏味。
但我觉得还是一部好电影坚持看完,然后难受的抽了根烟。
宋饼大叔能把一个摇摆不定毫无原则的卖国贼慢慢变得让人感到信赖,孔男神一路跟你说一件听起来很憨沟的事慢慢变得好像坚持就真的会变的有希望。
隐忍,信任,坚持,牺牲是一碗气氛灰暗的毒鸡汤。
我相信更多的是我们不能感受到那种情况下每个人所背负的有多沉重,就像到了片尾,宋饼大叔看着自己一直隐忍保护的儿子,才决定走到那一步。
你才发现,原来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能看到希望,而是看到太多人为了希望前进然后难看的死在路上,如果自己不接上这一棒,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灰暗,被奴隶者一代接一代一直蔓延下去,不是服从,就是死。
第一次感觉到 不清楚故事背景 竟然连一众老戏骨的演技都无法欣赏了!
前后看过几部同类型的韩国谍战题材电影 无一不是影帝加持 众星飙戏的大制作!
灯光 摄影 美指 剪辑 每一道工序都精准且精致!
当然 仅此而已!
演员真是无可挑剔 影帝宋康昊的演技无须赘述 流利的日语不过是他完成角色的必备基本功罢了(相较某些对白全靠1234567的演员 啊不 是明星!
在提起宋大叔的敬业程度时想起他们来 我都愧疚的恨不得长伴青灯古佛 来赎清我的罪孽!
) 孔欧巴退伍之后居然成为了高产大户 本以为会像元彬 玄彬一样 谨慎出击却又沉寂多年呢 居然仅在2016年就连续抛出3部作品 且不论密探烂成什么死样子 孔欧巴的演员之路都紧凑的令我赞叹折服!
女主韩智敏......让我记住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名字!
........电影过半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影拳重现江湖时 桥本警部痛殴的那位大日本帝国警察部下!
其敬业指数 每挨一拳就飙升100个百分点!
(瞬间让我想起枪火里黄秋生和吴镇宇那场边扇耳光边说生日快乐的经典一幕!
)可如此狂暴的场面 居然连一滴血都没飞出来化妆组的阿姨们都是小纯洁么?!
电影转场到了上海(我严重怀疑之前的戏份也是在中国影视基地拍摄完成) 居然也入乡随俗的干起了不喝酒就不谈事儿的勾当来!
李秉宪 宋影帝 孔欧巴三人在阴暗清冷的小酒桌上对饮飙戏的段落 亦让我想起了高潮迭起的让子弹飞中 那段霸气侧漏的黄门宴 瞧瞧 这剧令人跑神的多么容易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觥筹交错间都谈了些什么(实在看不下去了) 但我总觉得随便唠点儿家常都比念台词强!
电影拍的很用心 很用力!
可惜 我感受不到电影本身的生命力!
《密探》韩国正式海报这是一部上映伊始就经常和《暗杀》做对比的又一部韩国独立运动电影。
这是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的又一次尝试,比起其他同类型的影片,本片也可以说是对类型片主题的一次突破。
--最近几年韩国电影质量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类型片的发展更是有着“国际风格本土化”与“类型片商业化”齐飞的态势。
就冲这点,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就该好好学学。
在韩国的类型片中,谍战片是一个进步明显的分支,这其中又包括“南北韩统一”与“朝鲜独立运动”这两个主要的小分支。
我看的不多,暂时觉得代表前者最高水平的电影应该是《柏林》;后者则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我觉得鹤立鸡群。
拍韩国独立运动类型片,其实是一个去化解尴尬的课题。
对于这个“尴尬”,很多影片选择避而不谈,更多则选择一带而过。
《暗杀》拍的那么好,豆瓣也就7.3分,我觉得这个是准的,因为这个“尴尬”没解决明白;而此片《密探》更是避重就轻了,评分自然也不会高到8,9分。
那这个“尴尬”是什么呢?
四个字,“为何坚持”。
韩国其实总也甩不开作为小国的尴尬。
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暗杀》中提到了一次,李政宰饰演的叛徒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而在《密探》中,则是孔侑等人一遍一遍地说教着“下一代传承”对独立运动多么重要。
这样的说教太不真实,太没有说服力,骗一骗想用东方谍战片换换口味的好莱坞还可能,想糊弄中国观众却难比登天。
我们的民众,从小就从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全民皆兵来抗战”的印象,课本里边记录着当年那个“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的战略的成功。
所以我们的抗战,没有无谓的犹豫,故事和人物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
反观当年的朝鲜,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政府忙着出卖祖国,高官忙着出卖同胞,所以那个时代的朝鲜人,反对民族的解放反而是“日治朝鲜”时期的主旋律。
不同于国内的“汉奸”,那些甘为韩奸的人不是因为贪生,更可能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罢了。
在对“为何坚持”这个问题的探索上,韩国电影人需要直面“韩国是小国”的事实,从而不再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住双眼。
只有这样,这个影视作品包含的“尴尬”,才有可能被完全化解。
--同类型的电影,主题的侧重也可以很不同。
《暗杀》主“杀”,重武;《密探》主“探”,重文。
前者的主题侧重于情节上的多变和不可预测;后者的主题则放在了一个韩奸转变为一个民族独立斗争战士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这个侧重点是在韩国以往的同类型片中基本没见过的。
正是由于《密探》主题侧重点的不同,使得剧情本身反转点的数量和质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看到豆瓣上很多人诟病剧情本身,我为国内的这个类型片的发展有点担忧,因为我看到的是一群看不见别人的好,甚至不解别人“标新立异”的意图就敢妄自批评人家“基本不扎实”的不懂电影语言的键盘党。
事实是,这部无法代表韩国电影最高水准的电影,都够中国的编剧和导演学上个不止三五年了!
--韩国的各种类型片都在寻求商业化。
谍战片作为商业元素最容易上手的类型片,更是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发展着。
可是“独立运动”类型片又是不太好扩大影响力的一个类型。
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使得这种类型片难以站在好莱坞那样全球主流的舞台,它能成为西方人的小食,却难以成为他们的主菜。
而在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中国观众也不会轻易吃这道主菜,因为他们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国内的观众是被各种抗战片锤炼出来的群体,没有个剧情新颖的故事情节,韩国的独立运动片别想在中国挣太多钱。
这一点可以从7.3分的《暗杀》和6.5分的《密探》的对比中一目了然。
在导编演服化道都难分伯仲的两部电影中,谁的剧情新颖,谁就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和腰包。
1.宋康昊最后的庭审自辩这段,真的是满分,你几乎分不清他是因为下定决心为还没影儿的祖国还是苟且偷生或是双面间谍的背水一战……2.策反与反策反,虽然不是期待中的双方卧底"深潜",只是"爱国者"那种套路……难道是朝鲜地下党too young too simple?
3.团长除了喝酒还干啥了?
亲手锄奸也好吖
第一次看哪个导演把一部战争时期的谍战片拍的这么梦幻,孔侑西装笔挺往那一站,每个镜头都可以截图拿来欣赏半天。
但很妙的是,导演拍的却不是成功英雄的故事,最后的爆炸行动虽然发生了,正面角色死的死被抓的被抓,原来历史啊,也不是全靠大事件大人物撑起来的。
电影的缓慢节奏和宋康昊一次次紧张反复的心理描述形成对比,宋的表演简直不能用生动来描述,几乎猜不到他每一次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却又在每一次选择后显得那么有理有据有情可原;另一个人物桥本也很亮眼,气场、嗓音和颜值,站在孔侑旁边也不逊色。
大家喜欢拿这部电影跟《暗杀》比较,但这是一部跟《暗杀》完全不同感觉的战争片。
查了下导演金知云,原来还导过《看见恶魔》和《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难怪能一下撬动李秉宪和宋康昊。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仁川登陆作战》,也那么多大牌打酱油。
)毕竟好电影来自好演员,更得挑到好导演。
一开始对《阿修罗》没抱太大期望(才怪),黄政民最近老演类似的角色,郑宇成挑片水平也忽上忽下,但郑宇成在导演金成秀手下也演了几部好片子了,啊,不管怎样,感谢这样的日子里,每周还有电影可以看。
首先,作为一部战争时期的谍战片,全剧的颜色和布景都很符合电影本身,看上去有着年代感的色调,持续带来了一种既伤感又恐怖的美感。
个人认为很多镜头拍的欣赏度都很高。
再说用到了古典音乐的配乐,个人对这点很有好感,在看到李政出炸日本俱乐部时,全伴随着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因为本人是学音乐的,所以稍微说下波莱罗舞曲:(如跑题还请不要在意。
)这首舞曲1929年(和影片事件发生时间相近)在美国首演时,美国纸媒用爆炸来形容。
全篇节奏相同,每一边配合不同的配器来来回回重复了九边。
这首舞曲从诞生之初就一直经历着“经典还是恶俗”的争议,很多音乐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恶俗的作品,甚至很多乐团曾经拒演这部作品。
因为“音乐的作品上不断反复同一个东西都属恶俗”,这种观点在相当多一部分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而作曲家本人称:这首舞曲只是在一个非常特殊和有限范围内的一种实验。
而影片的最后,义烈团团长说到“即使失败也要继续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失败继续前进,最终站在最高处。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配乐上的选择都可以看出精心程度的。
(还有几处不再说明) 最后就是关于李政出这个人角色设定,影片除去抗日,渲染民族情怀,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向观众表现了一个“汉奸”对自己国家独立的不自信和失望的真实心理。
李政出没有宏伟的民族理念,他一开始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汉奸。
直到他最终明白,日本人因为他是个朝鲜人,就从来没把他当做是人。
在加上义烈团的威逼,才让他心里还存在的那一点爱国情怀浮现。
并且在接下来执行爱国行动中,还是摇摆不定的,直到最后,才表达出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
这就使李政出整体的转变看上去都十分真实。
不是世俗的英雄,但也活在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点上。
最后,影片的审美高度,在谍战片中个人认为可看性还是不错的,就是相较而言,谍战片的一些固有特点都是轻轻点到,在细致一些或许会更好。
《密探》又一部妥妥的抗日锄奸谍战片。
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也蛮多的,看来以前也没少吃鬼子的亏啊。
宋康昊大佬领衔一堆老脸,演技自然不用说,稳的一匹,尤其是那个日军特务小队长,那心狠手辣丧心病狂的演技,让我印象深刻。
从一开始追捕的谍战剧情,到上火车后的查找内鬼,到最后炸毁敌人的宴会,总体情节和节奏看点蛮多的。
虽然这种主旋律的片子,总免不了要体现英雄主义,但相比内地同题材的影片,真的是略胜一筹。
好的人物刻画就该亦正亦邪,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后顾之忧,绝不是一股脑的热血青年之类。
在人性的纠结下再因为各种原因作出的最终抉择,这样才说服的了观众。
此片我也联想到前几天看的那部《暗杀》,我个人感觉并不比那部逊色,分数上却差了不少。
密探.The.Age.of.Shadows.2016.Bluray.1080p.x265.AAC(5.1).mkv
1:以这个演员阵容的这片来说,片子只有2星半,再给打酱油的李秉宪加半星,很勉强的三星凑合吧2:感觉这个主旋律大调调的感觉也很有我们国家抗日剧的影子了呢,而且审讯还没有我们满清十大酷刑来得惨烈跟新奇,谍战部分,没看到巧思,心理刻画上也不细致,靠正常发挥的演技跟颜值撑这么长的时间,当然看得会有点闷了;这片掉下神坛,深感,抗日题材,我们稍胜一筹,历史基础雄厚呀,虽然电影里拍得很优秀的作品我们也不多,但这片一个事实说得很明显,韩国也有用这么一票出色的好演员,拍出如此上气不接下气的片子太浪费宋康昊,孔侑,李秉宪三大这么有号召力的演员了3:前半部分拖沓得死,没有亮点,一度觉得,怎么这么流水线,各种弱,很多转变剧情根本就支撑不起来,后半段开始慢慢有了些意思,但整体依旧平庸,格局太小,就娱乐可看性而言,当然不如《暗杀》好看;4:恩,厚着脸皮点的三星火车戏,宋康昊跟孔侑都很有梗来着
很好看啊。革命就是同胞之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拉下分
白瞎了这阵容
和《暗杀》差不多的水平,稍微次了一点,金知云老师正常发挥。
虽然有我男神,但还是架不住观感一般……
扭扭捏捏还又臭又长的,到最后也没搞清,这警部是怎么就从良了,然后棒片拿手的血浆系也没有,呵呵
韩国主旋律电影,还可以
孔侑再帅也救不了这个烂片……,剧情能再白痴点儿么
慢慢长长…上火车之后来点精神 最后来点精神…总之没啥意思…韩国也真是…拍个抗日剧还得来上海…接着期待一下孔侑下个月tvn的新剧
别的不说什么,只求干死那个桥本。。。
内敛很多,算进步吧
流水线永远玩的飞起的金知云,在意的始终只是场景打斗有无好看,从好家伙开始基本已列入观影黑名单。这部依然死性不改,只是我叔出色的演技将片子拔到另一高度,戴着迷妹滤镜竟然觉得优于暗杀。只是少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感情线而已。
抗日时期的电影,韩国基本没有出彩的,金高银的英雄也是…
就算有老戏骨宋康昊、大长腿孔侑、演技派李秉宪,我也要说真的好难看,不过新人严泰久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值得关注
所谓的密探,只有在身份暴露后才成为真正的自己。韩国的主旋律片子一样摆脱不了生硬的反转,只是在双面间谍的角色设置上让剧情更有一些悬念和张力。
韩国主旋律也就那样,没啥出彩的地方
韩国主旋律,前半段太拖,上火车之后开始好看起来。孔侑一上火车就担心会有丧尸……
突然觉得党国的谍战剧拍得挺有水平的。
宋康昊影帝级别的表演,最后那场哭戏值得载入影史。
哎,苦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