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剧情铺垫过长,废话太多,最重要的是铺垫得完全没在点子上。
明明是个很简单的父子一边不和,一边舍不得对方的事。
一,从没展现过父亲对儿子矛盾的爱,从后续剧情来看,父亲对儿子应该是既爱又恨的,只是恨的话,儿子应该长不大。
怎么,配角都是工具人,不配展现情感吗?
二,导演想制造喜剧效果,但是过分生硬。
喜剧电影,它首先是个电影,第一要做的是把故事内容,节奏把握好,然后从故事本身挖掘笑点,而不是为了笑点放弃故事的连贯性完整性,这样只会两边都捞不着。
三,儿子对母亲似乎完全无感,既不知晓,也没有好奇和向往。
不好奇为什么在穿越的时候会偏心母亲呢,不好奇为什么会知道母亲最喜欢紫罗兰呢,你得交代啊,导演!
2、中期父母爱情描述篇幅不够,角色人物形象不够饱满。
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六会喜欢伍红旗,没有透过剧情看到伍红旗的优点。
可能优点就是抓流氓见义勇为,画图纸,做事认真。
但是涉及到的剧情最长不过3分钟,认真的吗,导演?
真就推动剧情工具人呗。
3、人物角色,性格设定有问题。
第一段,大六展现对伍红旗的兴趣的时候占用篇幅过长,对比夏洛里大春表现对冬梅的兴趣时的简明扼要,就会发现这个片的节奏完全不在点上。
第二段,伍红旗被绿时我才知道他当时和秦时雨在一起了,认真的吗?
第一段的结果放在了第二段里,因果相连,你第一段结果不跟第一段的原因放在一起,非得搞得观众一头雾水。
第三段,哥啊,能分的清轻重缓急吗?
比赛呢,箭在弦上,你还能在场上跑来跑去?
还买吃的,你要真担心,应该先叫个救护车,或者找几个帮手预防万一。
而且剧情太尬了,知道你想凸现大六豪爽的性格,但是太生硬了吧。
尤其最后防护罩碎了的时候,大六是怀孕不是眼瞎,防护罩是黑色的,玻璃都掉了,作为一个八级焊工,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吧,怎么?
八级焊工不考安全常识吗?
还拿衣服蒙头上,我服了,双枪老太婆吗?
第四段,您这电影是2022年上映,不是1912年上映,这个时候隐晦的表达伍红旗重男轻女,您是嫌他黑点不够多是吧?
第五段,我有时候真的怀疑导演有没有与时俱进,有没有深入生活。
生孩子呢,不保大只会一尸两命好吗?
展现母爱的伟大有很多种方式,我就非得选一种槽点最多的方式,欸,就是玩。
总结,我看导演你把观众都当工具人了。
还有,国内导演怎么跟明星似的,什么歪瓜裂枣都敢现眼。
一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作为观众去看的样片。
我真不敢管当时的它叫试映,因为真的太……一言难尽了。
介于还没上映,不多说了。
父母部分都没问题,而且算是很出彩。
有问题的是儿子那部分,而且问题很大。
希望经过一年的调整(话说我不是记得5.1宣传过一轮要上映吗?
)我能看到一部全新的影片!
上映后看完第二遍再来补充内容!
…………………………以上是分割线,目前为止我还没去看第二遍,我怕我看了之后赌气气到自己。
我就想问问看过的人,能不能和我说下以下一年前我们指出来的问题,是不是还存在着。
1.抄《蝴蝶效应》脐带自缢的情节,是借鉴还是抄袭?
我一年前就提出来了,改了吗?
2.逻辑混乱,戒指的数量对不上,编剧自己搞清楚了吗?
3.某个吃火锅求婚情节,看了前一秒就知道下一秒戒指会掉火锅里,感觉梗太老,这点改了吗?
4.《李焕英》的结尾是给人震撼的,因为埋了一个扣,这部片子结尾很是草率,改了吗?
5.生孩子的情节过于真实,但是孩子看着又特别……让人生理不适,改了吗?
就记得当初我们提了这些,其他的想起来再说。
金秋佳节能够和家人一起去看《哥你好》这部电影的话,肯定能够收获到更多温馨快乐的画面吧,魏翔马丽常远的这种喜剧一家三口的设定是让人非常喜欢的。
常远穿回到过去,为了自己妈妈,成为爱情保安,甚至还为了父母的爱情想尽了办法,替妈妈出谋划策追到爸爸,这种朴实无华,但却又很浪漫的爱情是很好磕的。
这次魏翔和马丽凑成的这对CP更是让人觉得很温馨的了,在这部电影当中,能够让人在欢声笑语中也能够收获到一份温暖的亲情,这就是为什么很适合和家人一起去观看的原因了。
电影的内容设定也是非常有趣的,穿越到过去成为了我爸我妈的哥,自己不仅能够见证他们这对恋人的爱情从萌芽到修成正果,甚至还能够弥补自己小时候所缺失的那些温情时光,所以相信大家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够在欢声笑语当中收获到更多更重要的情怀,能够理解父母的一些不容易,在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更能够理解与家人之间的温情,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情感体现吧 导演正是用这种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温情的故事情感的流露,表达也非常的自然,不会让人觉得非常生硬,这些故事的情节也是自然而然的,对人的内心造成的影响,作为中秋上映的一部温情喜剧来说,是值得大家一起来观看体验的。
虽然他把我养大,但从小他就不喜欢我,好像打我生下来,我们就是仇人。
看了一半,我默默的想,他从小就不喜欢你,会不会是因为发现你越长越像和以前你妈关系密切还经常神出鬼没,但自打你出生你妈去世就再也没出现过的一个男人。
电影戏仿了很多类似的电影,例如常远在父亲的病床前睡着,醒来的时候连打光都和《你好,李焕英》里一样,幸好不是在这里穿越,不然就是照抄了。
而剧情很容易让人想到《乘风破浪》,不过任意选择穿越点是个很偷懒的设置,这样相当于把一个有关联的长故事,拆分成了若干个独立的短故事,就可以在无法发展下去的时候,选择跳出。
省去了必须将故事说圆的麻烦。
马丽的角色也基本上还是另一个马冬梅,但只是《夏洛特烦恼》前半段的马冬梅,强悍且痴情,但没什么层次变化。
魏翔还是不错的,麻花的每个人个人特色都很鲜明,沈腾是,马丽是,魏翔是,常远也是。
你甚至觉得就算看剧本,让你从麻花里挑演员,你也会挑这些人来演。
不过从喜剧角度来说本片的笑点就很难说得上优秀了,最多是春晚小品水平,还是这几年的春晚。
这或许也是最后下猛药让母子争死的原因,比不了笑就比惨,这一家子,一个医院里躺着长时间昏迷,另外两个争着死,谁能比我惨。
喜剧的尽头是悲剧,我这还不够悲么。
对得起影评人的底线吗?
如此垃圾的剧情浮夸特意搞笑的表演,四不像的电影,还我票钱,我愿打个负6分,请平台方给我减去。
不想讨论剧情和立意。
因为无话可说!
看了就是后悔!
我的时间还浪费了。
男人视觉的低配版李焕英,可能都算不上,求求马丽别再接烂片了。
常远的我再也不看了,没一个好的,能不能真的花点心思,做个星爷当年的作品出来
本片的剧情上感觉和《你好,李焕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际表达的内容却很不相同。
父子之间的矛盾来自于儿子的出生让妻子难产离世。
虽然父亲还是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长大,却一直走不出失去妻子带来的痛苦而无法彻底原谅儿子。
后来儿子意外闯入了父母亲曾经的恋爱生活中,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并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母亲活下来,但最终都失败了。
世上的母爱都是伟大的,她们宁愿选择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孩子受苦受委屈。
总体上本片带有很浓的喜剧色彩,能够带给观众不少欢笑。
煽情的地方也没有很刻意,比较值得一看。
哥,你好 (2022)4.8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奇幻 / 张栾 / 马丽 常远大年初二,带着孩子陪他妈回娘家,闲来无事,找一部喜剧片乐呵乐呵,最好是一部国产喜剧片,这样应景一些。
源自于对于开心麻花的信任,于是就看了这一部片子!
看完翻了一下评论,恶评如潮,除了对于电影,还有更多的是针对于开心麻花,这样属实不好!
不就是一部喜剧片嘛,还有那么多,爆米花娱乐片不也很垃圾嘛,咱主要图的是乐呵乐呵,别那么较真了吧!
不是我心态好,大过年的,我只图一个乐子,假如让我看一部有深度的电影,我还觉得没劲呢!
首先,开心麻花的这几张脸,马丽常远魏翔贾冰,即使没有沈腾,看着就让人乐呵!
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周星驰,吴君如,吴孟达,葛优等等这些喜剧影星一样嘛!
其次剧情,无非也就是一部穿越的喜剧小品嘛,总归还是有很多梗和桥段让人捧腹和感动的吧!
最后,其实中国缺的不是好的演员和导演,真正最缺乏的是好的编剧或者广D总局的尺度,像是韩国这几年放开了审查,涌现出很多精彩的影片,这方面我们就不行!
好吧,作为一部喜剧片,不吹不黑,别较真,图一乐子还是可行的!
推荐指数⭐️⭐️⭐️
穿越题材中,如何穿越,是非常有意思且值得做创意的内容,从终结者的光屁屁,到《SOHO区夜惊魂》里的现实瓦解,再到《回到未来》的宝贝汽车,往往都能成为影片的一个标签。
本片采取的方式,是从天而降,掉在澡堂里、厕所里、产房里…..这也是我对该片的印象——屁股疼。
本片其实并不算是喜剧片,我倒是觉得拍成东北往事那种风格要更好科幻题材里最科幻的故事,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可以自由的在时光中穿梭。
时空穿越,对于电影来说,是经久不衰的题材,回到过去,穿越未来,好莱坞从多年以前就开始为我们贡献了众多经典。
《回到未来》系列、《时光倒流七十年》、《蝴蝶效应》(我曾经误以为本片会采取这个套路,结果我可能高估创作者了)、《神气活现》(这个算是反穿越了,从过去来到现在)、《soho区夜惊魂》(魂穿也算)、《十二猴子》、《终结者》系列。
SOHO区夜惊魂的穿越,绚丽、迷幻让人自然地就把合理性抛诸脑后我们把目光转回国内,《古今大战秦俑情》过于久远,穿越题材我印象中在院线制改革后,第一个片子是《神话》,而后沉寂许久,从201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众多同题材的喜剧出现了。
从《夏洛特烦恼》开始,陆续有《乘风破浪》、《你好,李焕英》这样的佳作出现。
这里忍不住提及一部港片《新难兄难弟》,基本上《乘风破浪》就算是翻拍这部片子,是难得的精品,陈可辛永远的大神。
这个片子的父子关系的发展,细致入微,情理之中,却又是在一个魔幻的题材之下,但是最后展露出的感情和眼泪,却是真实的目前最热衷于这一类题材的,主要还是开心麻花系列的作品包括这部《哥,你好》。
结合近几年这几部卖座片的成绩,我们应该能总结一些,目前内地穿越题材喜剧的成功路径。
穿越题材的卖点,不在乎几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社会的群像;勾起我们好奇心的老物件;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穿越者与社会的脱节所产生的笑点。
对过去的回忆,人们往往会罩上一层被称为美化的纱,而电影正是将人们的这种美化转到了大银幕上。
这一点,《你好,李焕英》做绝了,整个影片就是笼罩在一个暖色调上的,显得略到魔幻色彩,仿佛一切都在梦境。
看第二遍跟看另一部电影似的本片《哥,你好》在这几方面,有着显著的不足。
首先,影片的整个剧情给我的感觉用一个词可以形容,凌乱。
而造成这一点的,我认为是过于频繁的进行时空穿越而造成的。
我们来捋一捋整个时间线:现代——1988年(第一次相遇)——现代——1988年(相恋)——现代——1991年(技术大赛和结婚仪式)——现代——1991年(生孩子时)——现代——1991年(怀孕期间)——现代——1991年(生孩子时)正是因为这种多次的跳远,造成了故事连贯性的问题,而每次回到现代的剧情则是更是鸡肋了。
影片剧情上一开始并没有说清楚到底常远穿越的目的是啥,对于撮合自己父母的剧情也是说得糊里糊涂,到最后剧情突变,转为为保母亲开始自我牺牲,整个故事上缺少一个统一而清晰的故事线。
其次,对于穿越题材的重头戏,旧时光的描绘,力道不够。
全篇唯一的旧时代亮点,就只有职工技能大比武的亮点,说实话,呈现了一种比赛的紧张感,以及对于劳模即技术标兵的一个崭新的认识。
我建议可以有导演把这个单独拍一部电影,完全可以拍成类似于《夺冠》那种级别的电影哟。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本片和李焕英,就会发现后者除了一条母女情的线索之外,它有足够的的精力和时长来构筑一个1981年的工厂,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拿票买电视的场景,也可以看到大家齐聚一堂看排球的盛况,还有工会的节目排练、领导讲话等等,一个活脱脱的八十年代工厂生活写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而《哥,你好》的问题在于,它既需要展现儿子与父亲的纠葛,还要展现母子的感情,还有父母爱情,所以它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描写旧时光了。
一些原本能够给出这个味道的地方也都是一笔带过了,比如迪厅的娱乐生活、小卖部卖的义利菓子面包,这些原本能够延展的东西,这些本应该是卖点的东西都没有进行扩张,似乎导演本就没有想将旧时光作为一个需要关注的要素。
魏翔本片中的表现是值得称道的,也是精彩的,但是马丽和常远我认为他们的风格其实并不适合这部电影这里影片本可以在食堂、车间工作、青年工人业余生活等几个方面作为重点来描写,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之前的类型片没有深入触及的方面。
最后,在于如何平衡演员在影片中的戏份,这一点非常考验导演对剧本的驾驭能力。
《你好,李焕英》中带给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鲜明人物,装腔作势的沈光林、大搞特搞的车间主任、绿茶表王琴、一口地道东北腔的老毛子…..李焕英由于主线人物关系仅有母女感情,因此它有足够的的片长来描写一个群像。
反观《哥,你好》,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父子情、母子情、父母爱情,它要呈现的主线实在太多了,导致影片中配角的戏份被一压再压,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整天张口闭口泰戈尔的秦姨,还有从大款沦落到捡破烂的强哥,还能让我记得住。
贾冰几乎贡献了本片中所有的笑点之所以主线人物戏份的不断扩充,也可以理解。
张栾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老师好》里,说得出的大腕儿也就是于谦,因此他只需要维护一条人物主线就好,有足够的精力和片长来做其他的东西,但本片中,魏翔、马丽、常远,目前都算是一线或是准一线明星,因此我认为导演有些控不住场了,导致主线人物的戏份被过于扩大,挤压了本可以作为主要笑点的那些附属要素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片是一部让我遗憾的作品,它的立意很好,同时展现给我们的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大比武),而归根到底由于影片主线的失控,将原本穿越题材所擅长的要素,在本片里都被削弱了。
这段焊工比赛真是精彩现在我只期待着,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我能看到一部电影,叫《大工人》,而这部电影的起点,可能就是《哥,你好》里的焊工大赛。
咱就是说作为一个审美低级、笑点低级、泪点低级的三低观众。
必须墙裂安利这部电影给大家!
在看到婴儿穿越回难产母亲的肚子里,企图用脐带绕颈的方式拯救母亲生命时我笑了。
在枯坐了两个小时,数完了影院的一共有108个座位,把61块钱的影票丢进垃圾桶时我哭了。
在看到豆瓣一众5星好评,直呼年度喜剧大片,达到了喜剧内核就是悲剧,营造了笑中带泪的温情效果时,我审美低级了。
家人们,如果你在家躺着不得劲,嫌这九月秋风微燥,钢镚在兜里硌得慌,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全部意义,世界上已经没有你在乎的人了…就带上你最爱的TA去看这部电影吧!
我愿将脐带绕颈、蒙眼电焊、徒手液压、重返青春称之为本片四大文明奇迹~足不出户感受神奇世界 有谁能抵挡这种诱惑呢?
毕竟有的大片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拍这样一部毫无笑点泪点却有10086个土味尬点的电影真的很难。
观影过程中就觉得,好些桥段和场景都跟《李焕英》出奇的相似,不知道这属于巧合还是喜剧编剧造梗能力的江郎才尽。
但看完之后我的评价是:远远比不上《李焕英》。
1.同样是穿越——《李焕英》的穿越情节可能占了整部影片90%以上的篇幅,总体来看整个故事的完成度是很高的,时间线和发展节奏也比较自然顺畅,逻辑线也是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
整个故事就像是贾晓玲做的一个长长的梦,在梦里完成了对母亲的理解和自我救赎,但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壁垒依然泾渭分明,完全没必要打破。
影片最后来了个出人意料的反转,这个设计即便说不上有多么高明,该夸一句“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还是不为过的吧。
与《李焕英》的穿越部分直接构成整部影片的主体框架不同,《哥,你好》的穿越是过去和当下两个维度各参一半的。
主人公在不同的时空场景之间反复横跳——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朋友们的感觉如何哈,反正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可能就像贾冰饰演的罗阿强一样充满了迷惑。
显然,主人公对过去强行施加的外力很有可能会导致事情发展与当下现实产生冲突和矛盾,但编剧似乎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么复杂的命题,所以整个故事的脉络就被搅得非常混乱,有很多细节和情节设定是没交代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地方没有办法实现逻辑自洽——比如,到底有多少枚戒指?
老伍灯下挂着的那枚是马丽后来再做的吗,能量不够了为什么不用那一枚来穿越呢?
老伍都昏迷了怎么还握得住酒瓶?
小伍的穿越为什么会跑到老伍的脑海里?
老伍不是情况不容乐观吗,怎么最后突然好了?
以及最后马丽的出现是灵异事件吗...不光拼凑痕迹明显,就连几位主演最拿手的搞笑也因为故事的不合理显得特别生硬和尴尬。
主角活了三十多年,竟然一直不知道母亲的死因,而老伍也因为妻子难产死亡而在往后的三十年里和儿子形同陌路宛如仇敌,而这样的矛盾竟然只需要“穿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非常的悬浮且不足以说服观众。
2.同样是歌颂母爱——情节上的小问题也就算了,我认为最致命的硬伤其实在于情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初《李焕英》在票房成绩上一路飘红,还惹来不少非议,毕竟就整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艺术质量来看,它还远远称不上完美。
可这一回看完《哥你好》,你不能不承认,《李焕英》还真不错。
你可以挑出它无数个在技术的缺陷和细节上的瑕疵,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情感浓度这方面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那可是贾玲掏心掏肺的真情实感啊!
《哥你好》就差得太远了,最后半小时一直在强行煽情,真的很尬,最不能忍的是,都2022了还在保大保小?
还要通过这么烂俗恶臭的选择题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我tui!
主创对母爱的理解和诠释就这水平吗?
真的low得不能再low了!
总的来说,这部《哥,你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像是一部东施效颦版的《你好,李焕英》,也确实有人称之为穷人破产版《李焕英》——只不过少了温情和感动,多了一些自以为是和烂俗剧情。
从出发点和立脚点的角度来说,贾玲之所以拍《李焕英》,是因为那是她一生难以释怀的伤痛,她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遗憾、与自己和解。
但在《哥,你好》里面,显然看不到这样真挚热烈的情感倾注。
纵然母爱是歌不完颂不尽的,但关于这个命题的表达真的已经足够多了,如果确实没什么想说的就别拍了真的,别再像小学生挤牙膏写作文一样,用低质量剧情、喊口号式表达、尴尬而强行的煽情以及最过分的——迂腐低俗的价值观——来亵渎和消费母爱了!
无腾麻花必烂是定理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的部分,也有夸张俗套的部分,不知道怎么说,不好不坏吧
太没6了
穿越类题材很多了,穿越到过去加入父母一代的生活,真带劲!值得院线观赏,全程笑点满满,荐!
表面看来影片通过儿子与父亲的最终和解,完成了父子之间对彼此的理解,事实上可能是导演通过这部影片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或者说通过大银幕完成了对自己母亲的怀念。所以很多人说它像《你好,李焕英》也无可厚非,只是张栾导演对感动观众情节的把控相对而言较为克制。
魏翔筒子要趁胜追击啊,不过现在这个口罩原因,票房会受些影响
电影里面父母和儿子关系的转变还有相处方式,其实挺能触动人的
为什么不是你爸没了你变回精子救你爸
拍的不错,历史不能改变。妈妈的爱很感动。老伍应该有更好的生活,才对得起亡妻的爱。
凑合看吧
没有像短评里的那么难看吧 挺好的 当妈之后对于生产相关的剧情都抑制不住的感同身受
开心麻花的口碑算是烂完了
1,开心麻花什么时候能分清小品和电影的区别?2,动不动就穿越到那个年代,这是为**社做舆论铺垫呢?3,都踏马什么年代了,还保大保小……
这其实是献给新中国工人阶级的赞歌
常远说窝囊废也遗传的时候,我真的笑喷了。常远和魏翔的气质确实像
感觉想模仿你好李焕英,但是差了太多意思了,人物关系不够可信,人物也没立住。魏翔这么多年为什么没红自己心里没数吗?没有魅力,没有特色,没有记忆点。贾冰倒是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人设:传统喜剧里恶霸,甚至可以直接保送到周星驰剧组的水平。
电影的穿越部分段落的布景很有年代感,氛围感,让人充满了满满的回忆
我宁愿后来把他妈救回来
伤痛遗忘,中影表达。
魏翔老师刮了胡子都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