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港剧真的是太优秀了!
让人哭让人笑有黄色有暴力却又不浅薄轻浮……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黄金年代不是何时会再来,不知我们还能不能再看见那么多的时代印记……吴君如真的是超级无敌优秀了!
她应该拿奥斯卡的……女主是幸运的,一路上遇见的人无论好坏,对她是真的好,也许是因为这些都是她的回忆,她在回忆里把美好的都记住了,不好的就选择不说,在时代的洪流下,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是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只要还在活着,就一定有开心的时刻,那么这也许就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毕竟死了就啥也没了,不如再活活看,谁知道后面会遇见什么呢!
胡军真是有魅力啊!
整个大哥气质!
曾志伟无论他有多少黑料,还是对他讨厌不起来,可能这就是角色魅力吧,已经根深蒂固了。
还有啊,女主的妓女朋友们,也是真的好,有时候也不得不佩服她们的仗义!
古有烟花女子仗义相助书生文人,很多时候,她们真的比精致自私的“上等人”有血性有义气多了……看完整部电影,除了笑与泪,还是有一些鸡汤滴……努力,真诚!
这电影的评分我比较不能理解,如果岁月神偷可以打那么高的分因为反映了港人的心路历程,那这部也不应该在其之下,难道是因为很多人看完了发现没一点露点之类的画面觉得失望了嘛?
如果松子的一生被那么多人嫌弃和喝彩,那阿金也绝不逊色啊。
言归正传,说说跟鸡或鸭有关的事儿。
=================================正文分割线=================================这算是个服务行业,它的好处就是你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遇见各种各样的事儿。
而坏处就是没有选择权,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客人对你挑挑拣拣。
而想坐上头牌成为金鸡,就必须要投其所好,甚至是投入感情,即便那是假的,也要具备让人信以为真的功力。
所以这个问题上升到了技术流的层次。
而东京银座妈妈桑这本书里面又提到了,最受欢迎的不是最漂亮的,而是最会说话的。
这也是一种职业。
既然是职业,那就不分高低贵贱,而且绝对有相通的地方。
长得漂亮、会说话、活好,到底哪个才能让你成为金鸡?
碰巧昨天去单向街书店看了徐童导演的算命,里面的一个片段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个落魄没地方住的老算命先生去嫖娼,说那里都是老娘们,某次他去了,人家说你那东西软了吧唧的,连个门都进不来,你赚点钱也不容易,省省吧。
后来这位可以预知天命的老先生便十分愤慨,他说,那些老娘们都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生过好几个孩子的了,逼眼子铜盆那么大,根本不值30块钱。
要是二三十岁的女人还行。
这又提到了一个硬件设施。
一条阴道紧致乳白肤嫩的死鱼和一个活好的质量低劣的娼妓,男人在床上会选哪一个?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亿万富翁征婚,最后三个女人入围,这富翁给了每人一笔钱,看谁能把这笔钱花的最值,三女绞尽脑汁,最后这位富翁选了胸最大的那个。
这个笑话很妙,妙就在于它适用于一切事件,包括我们的职场,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天面对自己的领导和不同的同事,多数是自己眼中的傻逼,个别牛逼的人物也不过经历的是一个走下神坛的过程。
这跟接待嫖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不过经历被生活的强奸。
并没有几个人开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可以全然不管其他人说什么。
然后我们尽量的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学着说些别人尤其是领导爱听的话,并抓紧一切机会明示或者暗示所有人我们活好,是技术流。
娼妓出售自己的身体,我们出卖自己的生活。
谁活得更卑微一些?
时至今日,才第一次看金鸡,2002的我年纪尚轻,大概看了也不会懂吧,以下是我2019观后小感。
这是部悲中带喜,笑中带泪的香港式喜剧电影。
很香港。
小人物视角出发,没有大道理,无说教,讲述一部小市民眼中的香港简史。
87,97,2000宏观经济低迷,市民生活的跟着低走。
从陈教授的知识分子阶层,到金姐的底层劳动者无一例外。
妓女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于香港,97之后,舞在跳,鸡在叫,但已是今时不同往日的生活。
小人物在时代大背景中生活,一一落上时代的烙印。
食色性也,职业没有尊卑,都是劳动者,当然妓女无可厚非是很悲情的行业,金姐意外怀孕 ,却认得李生,李生不孕也得子,将错就错,倒也happy endding.金姐经历好多事后,仍然相信爱情,胡军借走15万,义无反顾的借了,七年过去倒也没有放弃对方会还钱希望,终于等到银行卡余额的跳表……喜极而泣!
是一部良心电影,整体没有说教。
却让人觉得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生只要不放弃人生的剧情就能够反转,还会有转机,一生何求这首歌非常的应景,可以说是非常好BGM,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绝处逢生,请你你你,一定要相信。
阿金粤语发音同“阿甘”!
大概导演有意为之,如“金鸡正传”哈哈哈哈哈哈。
阿金生于70年代,15岁学生妹入行,在经济起飞的黄金80年代当舞小姐,走过87年股灾,90年代去卡拉OK唱歌,和大陆南下的“北姑”抢生意,经历九七回归,金融危机,又来到千禧年努力做生意,做一名努力的老妓女。
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阿金从来没有气馁过,可能她唯一气馁,失落,后悔的事情就是没见过她的孩子了。
千禧年之后HK经济低迷,失业率暴增,饭都吃不起了,阿金给自己贴广告,练习怎么更加投入……善良,勇敢,自信,总会有好运到。
这是阿金精神,也是HK精神。
阿金来所不拒,振作精神,用心做生意的时候的背景音乐是《狮子山下》!
结尾收到叶子强的11位数的💰是《一生何求》!
阿金说“你要努力生活,我可以帮你了!
”顶哦!
早上考完证券从业考试之后,心情其实是很不错的,回来就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看电影,结果在PPLIVE上翻来翻去一番之后就开始看这部片子。
选中它其实也没什么原因,这部片子很久以前也看过,觉得不错,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再翻出来重新看一看。
我其实蛮喜欢香港人拍的这种片子,比大陆好。
大陆的边缘人群片只看得人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比如小武,比如孔雀,看完后人只觉得生活像个铁棒子一样一下一下地把你的心打成压缩饼干那么大的一块,除了再投胎就再没有第二个想法。
然而香港人拍的就高明多了。
这也许不关他们导演的事,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比我们高,边缘人群的待遇也比我们这边好吧。
这部片子一点都不压抑,我也没怎么想太多,就跟着君如这个傻大姐笑啊笑啊,大家都是装疯卖傻一辈子,不过为了“搵到食”而已嘛,那么认真干嘛。
只是在最后看到君如发现她喜欢过而且信任过的那个人终于把钱还给她的时候,她的一生就那么回放一下的时候,我的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我就那样坐在床上,躲在屋子里,我同居的两个同事还正好这时候回来,我就那么无声的(怕吓到他们)痛哭了2分钟才慢慢停下来,我好久都没有哭过了,我的情绪好久都没有崩溃过了,上一次还是两年前读“献给埃尔基侬的花儿”的时候。
我想上一次我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美好,而这一次我却是在悲伤我曾经拥有的悲伤吧:那么苦的一生阿金都一路笑着,善良地勤劳地走下去,我有什么理由去拥有悲伤?
她叫阿金。
她不漂亮不温柔。
性格大咧咧。
她15岁做鱼蛋妹。
跟着做舞小姐。
按摩女。
后来成为一楼一凤。
有一个没见过面的孩子,两段短暂的露水情缘。
她不抱怨命运。
有仗义之心。
她很普通很平凡甚至有些卑微,但是却让人觉得格外的亲切温暖和窝心。
她是阿金。
她很善良。
无论扮小丑跳舞还是学叫床她都很认真。
她很坦荡。
她没有红过。
孩子打不掉,只能找个人来养。
她遇到了为她唱歌的李察,李察喜欢孩子。
她说。
答应我。
不要让我看到他。
孩子生下来被带走了。
她抱着别人的孩子慰藉自己。
李察离开香港的时候。
她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
却又掉头回家。
她是阿金。
她很豪爽。
她借钱给一个不知道名字的男人,之后等待年复一年。
相信他会还给自己。
她又很真。
就连面对一个劫匪。
她也会讲故事给他。
为他擦眼泪。
帮他拧开饮料瓶的盖子。
告诉他要撑下去。
她是阿金。
她很宽容。
她说。
莫谈旧事。
旧事就是旧屎,厕所里面冲下去。
当片尾阿金高喊着在街上奔跑的时候。
一生何求的歌声响起,很多个片断闪现。
有李察为她唱歌。
有叶子强冷酷外表下的柔情片刻。
有华仔是她的内心图腾。
还有点睛一幕。
是阿金打开房门仰望。
阳光洒下来,她整个人被镀上一层金光。
那个瞬间她不像妓女。
简直像个圣女。
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李察不育,依然帮她带大儿子。
叶子强在七年后连本带利还了她一笔巨款。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
她激动着,大笑着跑到街上。
不是要回家。
不是要去见叶子强。
而是要去找阿邦,要帮助这个萍水相逢的落难人。
这是一部让人笑了又哭,哭着哭着还会笑出来的电影。
感觉很轻松,但是会让人思考。
题材本来很灰,却让人温暖。
阿金只是小人物,是一个普通的妓女。
但是妓女也是一种职业,阿金没有看不起自己,而是一直为了生活在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只“金鸡”。
影片表达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事业上的成就,而是她对待自己起起落落的人生,一直宠辱不惊的乐观态度。
说句题外话,一直对吴君如的印象停留在傻大姐和喜剧明星,看来是定位太低了。
冷暖那可休回头多少个秋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我得到没有没法解释得失错漏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里追究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快结束时,响起了《一生何求》,陈百强的歌。
在他的歌声中,在淡淡的微笑中,我跟着电影回首金鸡的过去,也回味她的生活,包括爱情,以及她的生活态度。
是个很圆满的结局。
用句老俗话讲叫好人一生平安。
虽然是个鸡,但是她是个快乐的鸡,不但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敬业爱岗,这样一个认真为客户服务的人,最终获得了群众口碑。
这部电影是比较典型的香港娱乐电影,但是因为取材和角度不一样,更容易打动人。
-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从事的虽然是一些人认为肮脏的职业,但是她却是那么率真的一个人。
虽然职业有的人觉得下贱,但是她是个活得有尊严的人。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矫情,但是,至少这个电影中的表现就是这样的。
我想之所以得奖,就是因为这个电影的主题吧,因为我觉得如果说到这个电影的演技并不是很高,也许是因为这是个轻喜剧的原因吧。
大家的表演都比较轻松随意。
看到她热心为老人,残疾人服务,让我想起了《性义工》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要面对性权利这个问题:那些达到了正常年龄有正常心理需求的残疾人,边缘人群,甚至穷人的性需求如何解决?
我也不知道如果这个电影给性工作者,她们的想法是什么。
昨天突然想看《金鸡》,然后马上BT下来,看了以后,居然很长一段时间还沉浸在剧情里,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一个演员也许能够诠释一个角色、完善一个角色、演活一个角色,而在戏外,我们只会觉得 —— 你不是电影中的那个人。
而吴君如不是,可以说这部电影不是靠吴君如“演”出来的,她就是“金如”,而“金如”就是她。
吴君如和张曼玉应该是女演员中的两个“极端”,不涉及个人的,而是角色:吴君如从出道开始被迫选择走喜剧路线,而一部《朱丽叶与梁山伯》让别人认可了她另外的一种形象;而曼玉姐姐,嗯…… 众多男人女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哪怕是《家有喜事》和《东成西就》这样略带无厘头的喜剧,终究被演得还是端庄秀丽有模有样……. 或许只有一个曼玉,但也有且只有一个君如。
所以我们看这个女人在每部电影里肆无忌惮、毫无形象的大笑,有时候脑子又有点“脱弦掉线”,但终究是傻得可爱,甚至会让我们感动 —— 她身上有着我们的影子 —— 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小市民的喜怒哀乐。
而《金鸡》这部电影,不再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的叙述,而直接是以一个社会底层人物 —— 妓女,来体现了一种“金鸡精神”。
故事发生在一个夜晚,自助银行里,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和一个强盗,具体地说,一个身无分文到信用卡里只有90多块钱的落魄的妓女和一个被逼无奈不得不去抢劫的强盗,然后一个妓女回忆录就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环境中开始了。
金如15岁作“鱼蛋妹”出道,随即跳槽高飞至夜总会,继而转战按摩院,随后开始独立经营“一楼一凤”自给自足的女强人!
此时的她,已经是坚决贯彻执行她所信奉的“金鸡精神”的第25个年头了。
女人都是有故事的,而她这样特殊行业的女人,故事更是何其多。
与李察(黄日华饰演)的故事最让人感动吧?
一个女人完成了做母亲的使命,而因为职业原因而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另外一个人,此生无缘见面…… 尤其是二人合唱中文版的when a child is born,虽然温馨,但总是一阵心酸浮动。
直到最后才得知,李察天生不育,早已过逝,而孩子年满18岁业已独立,不知她这颗越洋的念子心,是否能得到告慰。
与叶子强(胡军饰演)的故事最让人感怀吧?
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妓女这辈子热切盼望,而同样无法企及的,就是一份爱情。
叶的出现填补金如内心的空虚,这个男人身心背负的秘密有如他背上的伤痕那样触目惊心,但是她不在乎。
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具体的电话号码,她也从来没有追问过,她只想在每次听到“47号房有客”的时候,只要这个身影再次出现,他们就能相互疗伤。
她借给他15万,只是因为他用低沉的嗓音回答她:“我会还你的。
”于是她就一直在等着他,一等就是7年……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赤裸物欲的阶层中,这样珍贵的爱情故事会也才会在妓女中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与陈教授(梁家辉饰演)的故事最然人感叹吧?
二人因经济下滑同样失业,而两人在潦倒之时的相遇仿佛有些同病相怜,也就是他告诉她,要如何重振信心,利用环境条件做“一楼一凤”,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到最后自力更生”,随后又根据形势与时俱进的“扮北姑”,二人的精诚合作可谓是天造地设绝世无双啊,说难些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而这纷繁流年,能找到这样一位肯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这样真挚的友谊,也是难能可贵。
影片中其他大牌的“出位”友情客串绝对是影片的看点:曾志伟出演的强盗,陈奕迅出演的猥祟眼睛男嫖客,杜汶泽饰演的划拳王等等…… 都买足了陈可辛的面子。
而这部众星捧月的电影,也最终把吴君如捧上了金马影后的宝座。
片中由始至终的“金鸡精神”,前文中提到了,也就是香港人不畏环境艰苦也要勤恳创业的“香港精神”,不过这样的以小见大,会不会很有讽刺意味?
片中甚至多次出现了英女皇、末代港督彭定康、以及上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电视图像,其实想想,这种看不见的力量,也正是小到一个社会底层人,达到一个官员,多年来所信仰的、坚持的、并身体力行的,所以在这女人身上展现的酸甜苦辣,其实就是微观化的香港发展史。
也许融入了这样有些教说意义的大主题,才会让这部“喜剧片”看起来更为凝重,而并不是片中随时都出现任何提示性的字眼和对白,而是融入到这个女人的事业、爱情和生活里,让人感同身受。
所以如此说来,这块大大的牌坊,到的确应该给这《金鸡》立一块了。
明明是喜剧,也有很多让人捧腹的情节,闹剧般各种各样的人,只是越看到后面,心里觉得有点那么笑不出来了,。。。
看到阿金的姐妹在谈到划拳王的幸福表情,在他中风后不离不弃的守候,却在千禧年来临万民欢庆的时候,病房里划拳王终于还是走了,女人趴在他身上痛哭。。。
我一直觉得,妓女是值得尊敬的。
每一个群体都有品质好的,不单单只从职业将人分成几等。
结尾处,阿金揉了揉眼睛,在自动取款机上看到那个让她让我们都为之振奋的号码,她冲出银行,飞奔着,《一生何求》响起,那个场景温暖我的心,泪水流下,为这些活生生的小人物,为看到那个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感动,为看到人生的每一处希望感动。
这部片子已经看了三次了,每次看还会捧腹,也还会流泪,不错的片子。
题材低俗,但是意境深远,明星众多但是不显堆砌。相比起来我觉得庞浩翔要走的路还很远,好的电影总有好的意义,低俗只是一种形式,不应哗众取宠,不是流于形式。
即使是鸡生也不要寄生,一个没有意识形态的地方人们就这样过日子,都是有关自立的老话,虽然特别癫狂,却让人感动
15岁鱼蛋妹;舞(武)小姐;90以后三大发明,移动电话,卡拉OK,北姑,干按摩妹;伯娘邓如心去世,95邓丽君,96小平邓,97回归;“97还好,过了千禧年就是死路一条。”千禧年后又流行三大产(惨)物:负资产,申请破产,鸡禽流感;叶子强抢劫后没忘记她,还给她的钱正好是当初他的电话号码。
一连看了几天烂片之后终于迎来一部神作,也许是吴君如最好的电影。荒诞中折射出的底层小人物奋斗精神是香港电影中最深情迷人的部分,我想我依然深爱着港片,当然必须要是纯正的!还有电影中陈百强的歌曲用得恰到好处,催泪效果十足,丹尼,非常想念你。
现在看电影有点内化了,看出了什么有些懒得写出来了,希望真正化进内心吧。港片看得少,这个真的是目前觉得最好的了
开头看看还行,后面就反胃了
叙事手法借鉴的《阿甘正传》,采用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金鸡金如的半生,顺便穿插了很多香港70~90年代的历史,比如色情业泛滥,回归大陆,经济危机等等,表现手法有些过于无厘头,再稍微正经一下就好了,这一点比不上4年之后2006年上映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种高对比度胶片下的荒诞,《松子》那种荒诞显得不这么轻浮,而且《松子》的剧本表达又比较集中,就是展现松子的个性,但本片不知道究竟是想表达金如还是想隐喻折射香港,有点不太明确,但如果说《阿甘》也是借人喻国,那么本片也又没有《阿甘》那样的主角人格魅力和超级著名的历史事件作为素材。综合3星。
真的感动不了我,除了片尾的《一生何求》……可能我不喜欢吴君如的风格吧
中间,还是有蛮感人的。
悲惨人人都有 但是如果觉得生活还好 那就请享受下去
Year 1那年聖誕到旺角UA看,記得Eason跟君如的濕吻。
一点也不好笑,可能是年代太久了吧。
独味的香港史从一个做鸡的人物里出来。最后华仔那段励志开导也是香港独有的精神。做鸡也要兢兢业业。
阿金那热情单纯的样子,好像松子
垃圾
从一个妓女的生活变化展现时代的变迁,同时也洋溢着满满的人情味
不紧凑。太随意。
又没香港味道,又没电影的娱乐故事紧凑性,又不搞笑,又不励志,吃屎啦!
这是香港电影里大陆人最讲义气的一次
君如姐还是这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