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铁三角
3X3D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彼得·格林纳威,埃德加·佩拉
主演:Nuno Melo,米格尔·蒙蒂罗,Ângela Marques,Leonor Keil,Jorge Prenda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年份:2013
简介:葡萄牙古城基马拉斯被选为2012欧洲文化之都,三导带同他们的3D摄影机,趁机炮制一回回过去与未来的影像对话实验。彼得格连纳韦大玩分屏、声画过场、浮动文字、视觉特效;佩拉则搬出柏拉图洞穴比喻,以逆转的视线建议观众思考真实和幻象的关系;高达更一于「话之你」,让3D摄影机对镜自拍,编就另类自恋诗篇,顺便向电影语言开一次..详细 >
看之前我知道这片子的特效水平跟定不能跟好莱坞大片比 但是效果也太差了格林纳威是某博物馆宣传片 葡萄牙那个是电影简史 戈达尔只有字幕是3D 吐槽下疙瘩 日新月异的美国电影不断冲击这个80多的老家伙对电影的认识 所以他把一部黄片的片段和死神来了系列的某些片段剪了进来 真是难为这大爷了(13刀不值
JL GODARD这样的导演实在让人敬佩,新浪潮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用3D来批评其本身好像就用你最拿手的东西打败你。其他2段也不错。只是电影节的字幕啊,不要把你不翻译的葡萄牙语都打上2个子【法语】好伐~
艺术?错!技术?大错特错!这是3D时代如何搞政治的第一本教材!3D诞生已经不短了,但是对它的应用还停留在“身临其境”这个最浅层次的“共感”规训上,还得老师傅出马来示范一下3D也能是极好的异感武器!止于戈达尔,还是熟悉的字体,还是熟悉的配方……不,配色……并让我一回电影节看了两次上海小姐
【4.5/10】57分钟版;宣传3D技术的三部短片集锦...气笑了。①彼得·格林纳威的部分:CG感严重、廉价特效,使文本平面悬于半空,附以飞行状态但肆意穿模的物品,安排佯装历史名人的各路演员在建筑通道或户外广场上走秀,并用一套炫技的长镜头连接成“游行”;建模空间+叠化视效的确是展现了3D视界带来的新技术,但给角色贴上简介绕着一个环境走马观花地打转无异于博物馆的导览广告。②埃德加·佩拉的部分:完全故弄玄虚,装模作样地介绍了卢米埃尔兄弟没多久就大肆吹嘘电影的摄魂术,甚至意淫出“影院正派军团”的邪教集体面向自己杜撰的假观众发誓,其实是借(裸眼)3D的效果明目张胆地侵犯真观众,弱智完了。③让-吕克·戈达尔的部分:非常先锋,可能达到了后《电影史》级别,以至于不知道在看什么,或许是《再见语言》的序章吧。
闪瞎我的铝合金狗眼
只看过戈达尔那部分的3D版本
3D艺术片必须影院观看!12年6月我到葡萄牙吉马良斯,欧洲文化之都有50个电影项目,这一3D项目刚在戛纳融资成功。今天意外在蓝色港湾看到,极喜!格林纳威三进三出修道院,用空间美术回溯城市历史名流;佩拉以科幻恐怖片戏谑观众中心电影观;戈达尔则继续用旧电影和散文朗读,表现数码独裁带来的三个灾难
2014/3/26 22:45 GC 是本人迄今看過最好的3D片, 技術和概念都很好, 3部其中我覺得3D技巧最高超的是Peter Greenaway, 但我還是偏心於Jean-Luc Godard....
黑,真黑,非常黑
喜欢格林纳威那段,炫学与技巧齐飞,如同妖异的历史魔障。最讨厌戈达尔,老而不死是为贼。
三篇看似毫无关联的短片实际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一场关于最本质的数字时间与空间的小型沉思会,戈达尔也一如既往旨在重塑受众感知体系。观影结束,不出意外在豆瓣评论看到无数Pera为之“骄傲”的观众,和影片最后描述的灾难。其也不失为《3D铁三角》发展了D环延伸性的戏剧性效果。
逼格忒高……还是格林的just in time最亲民了,佩拉的部分中二爆棚,翻来覆去玩负视差后面就有点雷,我总觉得要被出屏的鼻子戳到,戈达尔的部分基本没看懂,而且利用色彩透过玩单眼字幕遮挡看得略字面意义上的瞎眼……
无福消受
以3D控訴3D
大师们玩3D,影像实验。我怎么感觉是在嘲讽3D的字幕呢?
SIFF201402 @上海影城二厅 格林纳威就是拍个纪录片 戈达尔就是个电影史3D版+再见语言预告片 第二段那是谁= = 那么激进喊口号...本来也就是个亵渎观众的片 好像很多人睡着了...
不好意思没看懂
戈达尔部分,5,以《电影史》组织《再见语言》的局部。其余两位2-
因为迟到错过了格林纳威的开头部分,但是看完之后还是觉得只有他拍对了——3D技术只能这么用。因为英文太烂,另外两位大爷对3D的思考只看懂了个大概意思。
劣质的放映厅画面晃眼、冗长的旁白台词像安眠曲,一切都那么让人昏昏欲睡。三位大师的故弄玄虚实在让人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