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和市长
Alice et le maire,市长你累了吗?(台),Alice and the Mayor
导演:尼古拉斯·帕里泽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诺拉·哈姆扎维,Maud Wyler,安托万·赖纳茨,Léonie Simaga,Alexandre Steig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里昂市长保罗感到很不安。在从政三十年后他发觉自己已没有什么新思维,感到非常空虚。他的团队决定聘请爱丽丝,一位才华横溢的哲学家来为他解决这问题。爱丽丝与市长因而展开一连串的对话,这让他们经常接触,并且动摇了他们的信念。问题也逐渐出现:政治和反思是否能够兼容?详细 >
太法国
政治,哲学,官僚,法国,这些因素组合在了一起,女主长期研究哲学,出国做教师,进入政府做顾问。哲学在左派,右派之间的考虑。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也喜欢这部电影讨论的话题,还有女主,干净,智慧,漂亮,利落。表情到位。
一个抱有跟trump类似政见的“左派”政客退隐政坛修身养性,一个因陷入形而上思考循环而痛苦不已的高级知识分子过日子去了,只有把唐娜哈拉维挂在嘴边的人住进了精神病院,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法国
超低配版侯麦+《触不可及》,人物很浅薄,完全没有跨时代共鸣的任何感觉,对知识的讨论浮于表面,挺糟糕的
完全就是我本人的真实生活。
中国电影总是很缺乏这一类题材的电影,拥有深刻的现代文化内涵,涵盖当下最前卫的社会和政治议题,这一类议题并非政治敏感一类,也非比较通俗的商业电影,而是更加具有文化和教育意义,由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下中国电影人文学素养的缺失。就这部电影而言,它就是在商业片所能达到的艺术区域进行了诠释和拓展,不断地通过对话而产生矛盾和思想,非常值得学习和思考。
好喜欢法国片里这种短小精悍的地区政治电影…
#72nd Cannes# 双周大奖。7分片。影片主题属于政治题材中相当少见的探讨政治运行机制和政府组织方式的影片,在对市长办公室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停地探讨哲学,并且也触及到如何在左派和右派中求同存异。导演自己坦承受到了法国古典文学,以及侯麦,尤其是《大树,市长和文化馆》的影响。虽说看上去是个典型中国宫斗戏的设定,但是重点完全不在这里!重点全放在“思考与行动”“政治事务”“如何与知识分子相处”等等议题上,也是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实在台词太多,又有着极强的背景知识要求,短时间也不太容易看懂。
没经历过真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墙国公民的我们是很难理解电影里面的人物心理和故事叙述的!愿我们能在未来拥有一个这样的充满活力和各种可能性的社会
相遇与火花。就像是法国情节剧的一次总览,传统的,现代的,人物之间的交汇与质朴的交谈。电影的组成还是旧的那些,但其间的感受却因政治题材的选择而变得格外现代,对当下人们极易焦虑和孤单的现况有着各位的关注,尤其是将视角放在了容不得敏感情绪的政界里。
虽然我旁边的老太太睡着了,但我还是要给他打四星
(3.5) Melville!
使劲说话真挺好,适合假期看。(男主略审美疲劳。转瞬的时间点
又是我不喜欢的那种伍迪艾伦式的话痨片,看着想让人睡觉。
结尾送的书是麦尔维尔的《抄写员巴托比》,真是绝了,个人认为很好看,那篇讲话稿也认认真真听了,至少法国的政治家和很多人还在看书。
我很喜欢这类型的片子 自成一体
另辟蹊径的政治题材电影,带有浓厚的法国知识分子气息,在格调与气质上有所致敬侯麦的《大树、市长和文化馆》。老市长和年轻的女智囊助手,在城市治理和市政厅组织等政治生活间隙,密集地探讨政治哲学,交换着代表左派政客实务主义和右派知识分子批判主义的视角与想法,互相给予对方立场上的认知和启迪,这份跨越年龄和代际的惺惺相惜又延伸到各自的生活中,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情动,最后,市长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女知识分子也做了母亲,他们都在拥有新的可能性。影片集中展现了法国城市政府的运作,提出了大量政治、哲学等智识辩题,不过最终指向的还是关于人类生存境遇和人生况味的思考。台词密度大,政经哲术语繁多,情节琐碎松散,一部典型的侯麦式电影,严肃而认真,因此观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愉悦,比较考验观众。
看懂一半一半.....
3.5
1.女主的审美品味绝2.故事内核太深,老市长和年轻女助理对于当时里昂社会问题的思考,作者差一点就透过第四度墙,对着观众喊话了3.很爱临近分别时老市长送给女助理那本书,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那句话,太tn的扎心了:“看,我在这世上可谓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兄弟、亲人、朋友,甚至没有任何可以往来的人。我也算得上是热衷交际、用情至深,没想到居然遭到大家的一致摒弃,他们以此来粉饰对我的敌意,但这对于我这颗多愁善感的心来说,可是最残酷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