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世上的另一个我世上的另一个我,不只是为了简单的寻找一个相同或者相似的灵魂。
少女们自言自语的青春里总会渴望着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如果当初也能像对方一样坦率或者坚强,会不会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所以在频频回顾的同时也在默默的祝福,祝福着另一个自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不太久以前看过的一部漫画,当时还在连载中,现在据说已经连载完了,有机会一定要找过来好好重温。
刚刚看了同名电影。
中岛美嘉和宫崎葵,就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娜娜与奈奈。
nana,你还记得我们相遇的那一天么?
nana就像一只孤单的小野猫,有着高傲和任性的外表,只是我知道,那背后有着无法治愈的伤口nana,我一度很羡慕你,觉得你那样很帅,可是那样的你,应该也是很疼很疼吧。
电影嘎然而止,像我没有看完那本漫画一样,影片并没有过多的交待nana之间的感情,这世上另一个我,不一定容貌相似,不一定性格接近,可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永远互相看着对方,为对方每一次跌倒心疼不已,为对方每一次的努力付出默默祝福。
单就电影本身而言,拍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每次音乐响起,都有一种悲伤的温暖,即使是在北国的雪地里,即使是在离别时刻,都有一种淡淡的希望,那是娜娜坚定的梦想也是奈奈对爱情的执著。
突然很期待看后来的故事,虽然,影片终结在nana的拥抱和幸福的哭泣中。
虽然以后的日子虽然一样过得乱七八糟,还是希望编剧能忠实原著的拍后来的故事,因为希望看到两个灵魂的契合。
唯一受不了的是莲,,,松田龙平,想想他在恋爱写真中文艺小青年的形象唉~自毁形象。。。
我是实在接受不了“视觉系”的男生,女生像娜娜(中岛美嘉)这样滴勉强接受,“视觉系”的庞克也接受不了。。。
有人说中岛美嘉与娜娜的相似度达到95%了,同样的苍白且瘦,敏感,冷傲,但是有非常的才华和力量。
配合相同的造型(曾经有听人说过把矢泽爱的《nana》当时尚杂志看滴。。。
)电影服装师非常敬业,他甚至找到了一条和漫画中娜娜初见莲的时候穿的红色长裙一模一样的裙子,真是。。。
《NANA,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电影版.大概是3月份看的,一个朋友听说我要看就下载了送我.似乎是去年11月出品的,在香港首映,总觉得在深圳好象没有上映.即使映了也实在是没什么反响.想来,这部电影果然是要借着漫画火热的头衔而推出的,并且,热心去看的人呢,不外乎是那么一小撮已知的和听说了的人.无论如何,题材是好的,勾人心魂的东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即使我对电影本身的制作以及演员的形象演技颇有微词.不过呢,对于看过漫画并狂热热爱矢泽爱的人还是没看过漫画的人来说,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原本我就是为了看下真人版的样子的,果然如预料般只能看个新鲜,亮下眼睛而已。
里面叙述了整部漫画最早的一系列情节。
“叙述”,只能用“叙述”二字来形容。
矢泽爱的漫画的味道啊,不仅是皮带耳扣超短裙里的酷,草莓樱桃粉嫩嫩花朵里的可爱,还有那些面容下的脆弱和坚强,伤痛与温暖的纤细的情感,让你不自觉得跟着她就笑起来或伤了心去。
至于nana的cos,我到是始终觉得异蟲的那套甚是经典,毕竟是会社特别请人制作的.重要的不只是外表,而是味道.nana,tai都不错,leira,nainai差点,真一就甚是可爱。
不管怎样,对于nana的cos,确实是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套自己喜欢的.日本有句俗语:男人之间有个约定,对食物和女人的喜欢,别人是没有权利评说的.而人们对于电影和nana cos的喜好,想来也是各有各的.
能感动人的电影未必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很多时候一部平凡的片子亦能触动到你心里最柔软地方。
nana就象一个人心里的两个意志,一个柔弱,一个坚强,一个开朗,一个压抑。
一个唠唠叨叨不断说着自己爱的人,一个却对过往只字不提。
喜欢的电影,两个女生映射着人性的两个面。
两个名字发音相同的女孩娜娜与奈奈,一個摇滚内敛,一個温柔可爱。
偶然的相遇,她們成为好友,一起住在一间白色的沒有电梯的七楼房间,房间号码707。
而707的日文发音又与娜娜一样,于是两人从陌生到相亲相近,一起经历了彼此的爱情,也一起分享了爱里的痛与成长。
而一直让她们从不灰心的,是彼此的友谊和梦想。
喜欢娜娜,独立、坚强、执著、内敛甚至有一点冷酷的女孩,喜欢穿黑色,又极度得自我保护,并坚持想要靠自己的歌来养活自己,用奈奈的话说“比起恋爱她选择了自尊”;而奈奈,温柔、可爱、热情、柔弱,像很多普通的小女孩,追星、撒娇、爱情至上,直到理想被破灭才终于醒悟,娜娜说奈奈像小狗,“虽然很亲切也很顺从,但又超级麻烦”;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火车上不期而遇,又因看中了同一套房子而住在同一屋檐下,这样的两个女孩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也终于都找到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娜娜,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能站在大舞台上的摇滚歌手,所以甚至为此放弃爱情;而奈奈,只是个迷茫的小女生,想成为一个能嫁给爱人的新娘,直到失去的这一切的时候才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当然,最后是个快乐的结局。
娜娜,坚持了她的理想,也找回了她的爱情,是奈奈告诉她“一味的赌气,幸福是会溜走的”;而奈奈,也因为娜娜,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要有个目标,在娜娜和莲和好的那一晚,独自一人,终于有勇气将男友的电话删去,眼底有着一种坚定。
但终究还是个小女孩,当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乐队乐手为自己开门说“欢迎回来,奈奈”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那是娜娜给她的美丽的梦。
电影从一片白雪开始,那是莲要离开娜娜的那个夜晚;又在那间白色的屋子里结束,温馨浪漫满载梦想。
这是一个很单纯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可是也是因为这种纯粹,所以更加被感动。
爱和友谊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参杂着许许多多的条件和利益,那样简单的只是勇敢去爱去追自己的梦,真的好珍贵。
娜娜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一身黑衣,描着黑色眼线,长长睫毛下眼神冷漠深不可测。
奈奈是一个可爱任性的女孩,衣着光鲜,发型俏皮,嘴唇涂成水果蜜色,长长睫毛下眼神单纯心无城府。
两个都叫nana的女孩,在同一个屋檐下,冷漠的渐渐显露出温柔的一面,任性的慢慢学会了独立坚强。
于是,她们上演了一部叫做《nana》的电影。
娜娜从小失去父母,性格孤僻,外表粗旷内心却特别敏感。
娜娜总是穿着黑色衣服,从来不谈自己的事情。
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高的可以放弃和莲在一起相厮守的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的致橡树是娜娜的最好写照。
娜娜为了证明自己,不惜离开莲,她不想夫唱妇随,做一朵凌霄花,而要以一棵比莲还要高的树的形象出现在莲的面前。
虽然许多人很喜欢娜娜,包括我在内,因为她对感情的执着,对朋友的宽容,可是她的自尊在我眼中却已经放大到变形。
这种极度的自尊其实是一种自卑,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自卑,娜娜从小缺乏疼爱,受够了孤独耻辱,一切幸福在她眼中都显得虚幻和把握不住,所以她必须用成功来保证自己的幸福。
从某个角度来说,女人必须留住自己的一片天空,作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后盾和保障。
可是,如果为了这个后盾和保障,刻意拒绝幸福生活,那未免显得本末倒置。
所以奈奈对娜娜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太要自尊,会让幸福溜走的。
奈奈与娜娜相比,显得温柔可爱且粗线条,喜欢和人聊天,没完没了说自己的事情,很不独立,十分具有依赖型。
奈奈其实是身边许多女孩子的翻版,简单快乐迷糊,有点自我,比较任性。
虽然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奈奈,但不可否认,生活中的奈奈远远多于娜娜,包括我在内,都有那么一点奈奈的影子。
这种小女人很可爱,但是因为粗线条,比较自我中心,很少会考虑别人,即使自认为为别人考虑也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考虑。
比如买杯子那段,奈奈一定要买一个娜娜也喜欢的杯子,搞得娜娜不胜其烦,而且这类自以为是的替别人考虑其实还是一种任性,只是这类女孩因为被娇宠惯了,所以并不自知。
所以这类小女人看似温顺,实则麻烦,就象电影里娜娜说的,你看上去温顺其实是会累死人的。
不过这种女孩一般都没有什么野心,很知足常乐,她们的所有野心就是穿上漂亮衣服做快乐的小主妇,她们很夫唱妇随,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事业而抛弃爱情。
所以,男人在这种女人面前,没有互相竞争的压力,只是有照顾女人的压力,不过许多男人是乐于照顾这类小女人的。
这样的两个孑然不同的女孩,作为女人,你愿意成为哪种?
作为男人,你又喜欢哪种?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问我,我也答不出来。
娜娜和奈奈也只是漫画人物,现实中的人物哪里有这么绝对的。
现实中的我等女性,总是被现实揉捏打造的可圆可扁,可娜娜可奈奈。
而在电影中,娜娜和奈奈也在某个程度上互相渗透着,娜娜从奈奈身上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温柔的低头。
奈奈从娜娜身上学会了拒绝,学会了渐强。
柔弱的她竟然在章司面前说:我不要了。
这句“我不要了”,便是成熟的开始。
多少三十岁的女人,还说不出这样的话。
所以说,女人的成熟跟年龄没有多少关系,许多女人是只长皱纹不长心眼的。
其实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表达了电影的一个深层含义,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奈奈和娜娜其实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女孩的两种性格,两个方面,一面是独立的,一面是依赖的,而nana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独立和依赖这两个方面相互磨合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相互融合,最后磨练成为一个成熟女人的过程。
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是不可能完全独立或者完全依赖的,要做一个幸福的女人也一样。
女人不能完全依赖男人,这样失去自我是很危险的,而早期的奈奈就是如此,迷失自我,完全为了男友而活。
女人应该要有独立的空间,拥有一技之长作为独立的保证。
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但是却有别人照顾自己,是一种幸福。
但若无照顾自己的能力,期盼别人照顾自己,就带着施舍的味道了。
而同样的,一个成熟的女人,一个幸福的女人,也不能是完全独立自尊到极点的。
幸福生活从来不是靠硬着脖子赌来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妥协,相互妥协,相会退让,平安然后才能恩爱。
所以,幸福的女人是要懂得享受男人照顾的女人,懂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女人。
电影总是曲折且圆满,生活却多是平淡且不如意。
看电影容易,从电影里总结道理也是容易,但要把这些道理运用在生活中,却需要比总结高出许多的智慧。
我总是纸上谈兵,却深深缺乏这种智慧。
不过,吃百堑总能长上一两智吧,然后我就靠着着一两智继续平淡且多不如意的生活,竟也不亦乐乎。
曾经看漫画激动的感情已不能复制,我只能说电影给我的感觉了。
明知道这个NANA的电影版里的男女主角和一干配角们实在是与原著的美型有那么点差距的,看了剧照觉着男角里也就成宫宽贵能看得下眼,也就一直都懒得把它下完的,早就下好的原声也就那么刻在了CD里只听了2、3遍而已,为什么今天趁着出门把它下完后,本来只是准备打开随便看看拖拖以后再说的,怎么就在电脑面前待上了一个小时54分钟??
为什么一看到开头的娜娜和莲,相拥着共围一条围巾在茫茫雪地里并肩而行,我就会开始忍不住有点视线模糊了呢??
看着画面里阿七和阿八的相逢,耳边是潺潺流动的配乐和奈奈的旁白,为什么眼泪开始不听使唤,确切地说是每次奈奈的旁白,纵使画面上的女孩们是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
还有原著中我最喜欢的伸夫来找娜娜时,那场桌子上的小型演唱会,被我花痴到印到T恤上的娜娜的第一次东京演出,让我大心的她的嚣张和她可爱小狗狗般崇敬眼神,当那个鲜明醒目的707出现在屏幕上时,为什么我会开始恍惚起来??
那曲LIVE上的Endless Story,也许说的就莲和她的故事,是台下流着泪的奈奈看到的她从未见过的流泪的娜娜,画面间切换着台上台下专注凝视的两人和分别那天的雪地火车和泪眼,那一刻,就算故事有再多的不尽人意,我都愿意原谅它了,实在不喜欢的我会选择性失明,我原谅了MIKA有时候看起来化的太老的妆和那曲Glamorous Sky 时不够爆发力的嗓子(HYDE的歌不是人人能唱的挖虽然他们两有时候是有点像),原谅了宫崎与奈奈比略显高大的身材,原谅了反正也看不到眼睛的泰,对莲的肚腩我会选择性失明,还有第一眼时看到的不顺眼的真一以及不讨人喜欢的章司和幸子(幸子的声音果真是太过罗莉,不感冒啊)。
故事只是到了莲与娜娜的再次重逢,很好,我的原著估计也就是读到了这后面一点,虽然买了漫画但是之后的情节已经开始模糊,总之不会是HAPPY ENDING的,个人感觉,看着电影最后相拥大笑的阿七阿八,还有周围宠着她们的男人们,莲,泰,伸夫,真一和拓实,要永远这么结束了的话该有多好……从头听着电影原声,这才发现里面除了那首现场的Glamorous Sky ,都是粉温和的曲子和歌,包括蕾拉的Endless Story,伪朋克的电影,有人说。
它向来都不是,它只是两个女孩子的故事,一个柔软的故事。
开始回头翻我的纸制日记本,过去鲜明的记忆仿佛又回来了,在大2那年的暑假,2002年8月20日记,双学位的补课中,看的矢泽爱的第一部漫画,或许以前我爱它,是爱它的故事给我感动,现在我爱它是因为我爱我爱它的那段美好时光,都过去了,有记忆是多么的美好。
而想想我们周围,总有那么如NANA般可以给我们安慰的女朋友,更美好。
Endless Storyif you haven't change your mind 想要你在身边 tonight 早已疲倦了逞强 曾经太过年少 everytime i think about you baby 直到现在才能说出口 i miss you it is hard to say i'm sorry 不为任何人 只为你 唱这首歌 永不完结的story延续在这光芒之中 always 想要告诉你 memories of our time together 不要忘记 留在此刻 don't go away 用温暖融化 只为了确定 点滴的温柔 泛起心中的涟漪 如此的痛苦 i'm missin'you 握紧的手 不要放开 如果可以 希望再次为你 唱这首歌 永不完结的 story 从未消逝的想念 tell me why 请告诉我 直到永远
在我们鄙视日本电影里面过度宣扬暴力,色情,变态东西太多的时候,日本人神奇般地会弄出像《情书》一样清澈到底,爽人心扉的佳作,清纯的让人发麻。
剧中两位同名同姓的女主角,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命运偏偏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也便产生了交叉,到最后你我已分不清两人具体有什么区别了。
看到此片,不能不让人想到《情书》中的两名井腾树,虽然在本剧中发生了性别的变化但纯真的爱,对爱的执着没有丝毫改变。
本以为娜娜是为了梦想可以放弃爱的主儿,但一旦与莲相逢,所有的计划都被情感的污浊所覆盖,她——乐意!
我——感动,对日本的漫画不感兴趣,对剧中的女主人翁不感兴趣,甚至她们表达了是少年的幼稚爱情,我已过了这个年龄段,但我依然感动,只是为了那爱情,无关音乐与服饰。
虽然里面音乐很多,但喜欢的不多,尤其是和娜娜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但也不反感,因这符合娜娜的性格。
说到两位女演员的表演,我很喜欢,一个简直就是日本版的李宇春,另外的是我们身边不乏的典型猫猫型小女生。
剧中两演员表演不露痕迹,让人感觉的就是本色演出,如果两位生活中是与剧中不吻合的性格,那么他们表演就可用演技形容了。
剧中娜娜与纳纳的关系描述的很微妙,前期的友谊之情一直未有什么异样,当纳纳男友变心后,剧中有几个桥段纳纳微妙的眼神让人不能不联想到刘烨对胡军(蓝宇),对张东建(无极)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眼神。
如果按照纳纳的性格分析,她对更具有独立性男化的娜娜产生感觉实属正常,如果这种猜想是对的,那么正好又体现出了日本电影人心理畸形,虐恋倾向。
喜欢看动漫的人建议看动漫 因为电影删掉了很多的情节在开往东京的列车上坐着娜娜,中分 烟熏 带vw戒指 朋克女 奈奈 准备去东京找自己的男朋友 两人坐上了同一列开往东京的列车 更巧的是两人的名字在日语发音中是相同的 下车各奔东西以为不会在相见的两人 却在707再次相遇 住在一起的两人 虽然过着各自的生活 却在靠近彼此 最后纠缠不清,不过电影呢 最后还是没说完 后面还有很多情节呢
先旨聲明:下文出自一名Nana原著漫畫狂熱者之手,其對Nana電影的一切均有先入為主之見,以影評標準來看並不及格持平。
Nana電影對原著愛好者來說最驚喜/最不驚喜的,就是它每句對白/場景幾乎都直接拷貝自原著漫畫。
這些晝面/對白對從未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感覺可能不怎麼樣,但漫畫愛好者看來卻是無比熟悉,更甚者能記起哪些對白/情節被刪剪掉。
可能為了遷就時間,也可能因為偏心粉絲心目中有太多經典/關鍵場面,電影有點劇情交待不足的感覺,間中甚至連剪接也顯得破碎凌亂。
電影完全淡化了娜娜跟泰的關係,娜娜跟奈奈的牽絆不怎麼深刻,對奈奈的花心軟弱性格更是隻字不提,這些對本片的情節推進其實影響不大,只是一旦續集開拍,劇情接續將出現嚴重問題。
最不滿電影完全刪去了奈奈的大魔王教和對數字7的顧忌態度(其實是180度扭轉了),變相忽略了矢澤愛原本創作的構思。
Nana的原意是表現人生對命運的無力感、以及人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一點電影是完全抹煞了。
不能對一眾青春偶像的演技有太大期望,及格是絕對及格,只是也不算突出。
而且電影中常常出現詭異的表情定格,眾人物每每凝神一兩秒後才開始說話/動作,未免太過造作。
外形來說,飾演娜娜的中島美嘉可說是完美,宮崎葵的奈奈也算是不俗,泰、雷拉和拓實是令人滿意的,但最驚喜的是章司和京助的神似造型。
至於其他,則可說是不敢恭維......另外Blast的表演場面也令我有點失望:貝斯手真一的架式像是在彈結他一樣,結他手伸夫的手指卻完全不會動,泰的鼓也稍嫌不夠力度,總的來說是稍欠火花,這些細微處是電影應該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大體來說,電影本身的最大不足之處是原著那種深刻沉重的感覺不太能營造出來。
許對普遍觀眾來說,本片是及格的,但始終只是一套普通偶像電影也說不定。
實際上是,原著始終太完美,Nana的魅力理應不止如此。
电影虽然没有原著的情节那么细密,但依然泪点满满。
奈奈和娜娜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住在了一起。
选择爱是勇气,选择失去也是勇气。
但,不要卑微地服从爱。
所以,奈奈在看到男友抱着别人时,在娜娜大声喊着“自己的男人要自己抢回来”时,毅然决然地说:我再也不想要看到他。
所以,娜娜在送别本城莲走时,微笑着和他说笑,最后哭着奔出车厢。
她说她要唱下去,但不是为了莲。
许多个夜里的黯然伤神像一支催长剂,不断要求我们长大和坚强。
学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应该坚持的。
却总是在恋恋不舍时,又不得不装做潇洒地放下。
许多的遗憾,许多的事故。
当她们分离后,成长、伤害、新的际遇和离别仍然继续着。
大段大段的感慨像秋天里一地的落叶,我们踏着踏着,听着声声脆响,深吸一口气,悄悄地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的”,终于忍不住大颗的泪水坠落。
还是动画片好看,中岛美嘉还是唱歌合适啊!!
真人版让人想掀桌。。
改编的很差,原著的感觉一点没出来,中岛美嘉气质和气势都不够
comics prefered
找自己
三星半
发现某人的风格好像蕾拉.
友情一直是令人感动的
南京锁的出口。。。
真心不喜欢宫崎葵
拍得傻呼呼的一部片子,尤其是片中的男人们。
中岛美嘉快成骷髅头了= = 谁来拯救松田龙平的大头OTZ
因爲是鬆山研一在裏面有戲份,所以看了一遍,電影很有吸引力喔~
配乐还行..
很一般的。
除了宫崎葵,哪点好?!
不如漫画
唉~实在没娱乐活动~就看了这电影~唉~年轻小孩看的。。。没多大意思。。。很假的说
女同倾向
跟漫画差太远了,真一的扮演者很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