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巴比伦

少年巴比伦,路小路,你有种!,Young Love Lost

主演:董子健,李梦,尚铁龙,李大光,唐小然,张陆,杨皓宇,刘惠,宫海滨,李洋,付强,刘忠哲,刘思博,田旭东,嘟嘟,李思宁,鲁野,高浩元,佟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少年巴比伦》剧照

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2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3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4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5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6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3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4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5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6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7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8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9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20

《少年巴比伦》剧情介绍

少年巴比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戴城,路小路(董子健 饰)在一家糖精厂上班,他是个愣头青,不知道未来和生活目标在哪里。跟着一个叫“牛魔王”(尚铁龙 饰)的师傅混,没学会半点技术。在钳工班,除了拧螺丝之外什么都不会。在电工班,也只会换灯泡。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迟到、打架、翻工厂的院墙,也结识了一帮兄弟们。直到某天,路小路遇见了一个叫白蓝(李梦饰)的厂医,他的人生由此发生了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在囧途天空之眼军检察官多伯曼犬毒战生死线超脑48小时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威士忌巾帼大将军凤落江湖不良行为加拿大狙击手壮志凌云2:独行侠森林孤影某人必须堕落五行相术柏拉图关系第一季金秘书为何那样绣娘兰馨成名第一季意外恋爱舞台老板金滩有缘猎杀艾玛心居美人鱼之海盗来袭踢出一片天下一站:幸福钢琴之森维琴河第一季

《少年巴比伦》长篇影评

 1 ) 二十岁是不是都该一事无成

以前听万青的歌就好奇北方工业城市是长什么样的,这次《少年巴比伦》的时代背景和城市背景都满足了我对工业城市的那种想象。

虽然个别桥段有些牵强,细节不完美,但整个故事我还是很喜欢的,文艺又不失幽默,除了小路和白蓝,影片中也塑造了好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牛魔王、王明、小撅嘴、长脚、倒鸡、冯班长都挺出彩的,包括他们各自的宿命。

影片中把戴成这个小社会丑陋的一面都轻描淡写而过,但那些公报私仇、打击报复、强奸未遂显得赤裸裸。

好的电影需要好的配乐,小路大闹会场那段放出无地自容真的是太妙了。

二十岁是不是改一事无成?

以上。

 2 ) 烂得不行

有种对工人的戏谑和刻意土气的编排 并不幽默且有恶意嫌疑女主莫名高冷师傅神经病 哗众取宠没意思本来有些期待but..一群什么逼人设 神经病完全恶趣味 丑化工人很讨厌这才是我看了三分之一的感受黄段子也很低级。。。

就当个生活调剂的小品看看罢了女主抽烟太出戏 硬搭上青春的话题很勉强完全不理解他们疯狂大闹会场的资本在哪还是那群脱不开青春派的烂演员女主在车站那场戏的“时髦”装扮太可怕 拧巴 不伦不类的结尾是在拍MV吗?

无语 总结就是 整部影片让我笑了一次 忘了哪个笑点所以喜剧方面乏善可陈,吐槽了话倒是说了不少 就这吧

 3 ) 真实自己年代

那个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时代,有着很多故事,李梦气质真好,适合这种文艺片,董子健不是很帅的那种类型,但是带有痞劲儿的少年感很强,演技真的不错!

感觉因为题材原因,这里面没有讲述的很深入,很多点都适可而止,已经够了。

搞笑之中又透露着心酸。

我有点羡慕那个时代人们的自由和真实,虽然经济不发达,也有负面事件,但不像现在职场的复杂。

 4 ) 20岁的鱼小瑜

“很长一段日子,我都认为自己无人可爱,所以只能爱你。

我为这种爱而羞愧。

但假如无路可走,那不是罪过。

大多数人的年轻时代都被毁于某种东西。

像我这样,自认一开始就毁了,其实是一种错觉,我同样被洗得皱皱巴巴,在三十岁以后,晾晒在我的记忆里。

”在二十岁有可爱的人也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想想自己如今也是20岁,和路小路差不多“当我回忆自己的青春,曾为自己的无路可走感到惭愧,但这不是一种罪过”对的,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没有规定那条路就是错的那条路就是正确的,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就是对的!

然而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和路小路一样,听从家里人的安排,找到了一份看似稳定的工作并为谋生手段,由于自己打心里的不喜欢这种安排,我也做好了“但最终只能在原地腐烂”的打算!

我也希望在20岁能遇上我喜欢的人!

慢慢相遇吧!

今年20咯电影的画面感是我很喜欢的色调,可以称之为文艺片吧,女主的服装造型让人看起来也十分舒服。

有点相似的路小路,让我卯足劲看完

 5 ) 少年心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初恋的记忆吧。

有些初恋被写成了小说,有些被拍成了电影。

而有些则在写出小说后被拍成电影。

《少年巴比伦》是一部如此特别的青春片,不同于以往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些:关于大学的、高中的青春故事,这部青春和学校几乎毫无关系,甚至带着一些的农业重金属的味道,所以会显得和观念里的青春电影如此不同。

因为《少年巴比伦》里的青春对观众而言,过于陌生了。

于是,这种陌生带来了奇妙的反应,那就是一种将观众和电影时代分开的间离感。

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就像恋人之间的挑逗一样,引诱着你的欲望。

以前的青春片,你对剧情太过熟悉,所以,你丧失了新鲜感,好像那些故事都在你意料之中。

而这一部青春电影,变了一下味道,不再是你熟悉的青春记忆。

这样一种奇特的转变,对你而言,不得不说是另一种吸引。

就像人们心中洋溢的征服欲望一样,这部电影对你而言的,似乎也是个等着你去观赏和征服的目标。

《少年巴比伦》的故事背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路小路是一个刚刚毕业,走入工厂的学徒。

他在戴城糖精厂上班。

在路内的小说中,戴城是苏州的一个小县城,离上海很近,戴城糖精厂是那所县城最大的工厂。

路小路是一个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少年,他漫无目的地生活着,没什么理想,也不知道规划。

他在戴城糖精厂这个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钳工班的,电工班的,他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拧螺丝,修水管,换灯泡。

他就像是寺庙里的小和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打卡,下班回家。

这生活,谈不上舒服,也没什么羁绊,倒落得一个自己身心愉快。

人生就像是一条预设好轨迹的航船,但你知道这方向时刻在修订和更改中。

有时候,风吹会改变方向,有时候,一些事情,也会改变航向,有时候,因为遇到一些人也会改变方向。

对于,路小路而言,那个人就是他在工厂医务室里遇见的白蓝,白色的白,蓝色的蓝。

路小路在见到的白蓝的第一眼就喜欢上白蓝了,想想你的初恋的第一眼吧,大体感觉总是差不了,感觉对方身上有光,举手投足间都像一首诗。

于是,从那以后的时光里,你所有的奢望就是能让时间慢下来,和姑娘多呆一会儿。

和路小路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态度正好相反,白蓝是一个入世颇深,对这个社会人情世故了解颇多的姑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在白蓝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但白蓝并不因自己了解这个社会就变得世故老练。

她只当自己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样,克制的看待着她生活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和路小路反讽嘲笑着虚伪的工厂里的那些人一样,她或许无法逃离,但她选择不和这种虚伪的生活为伍。

这也是一种自我人生的胜利。

《少年巴比伦》就是关于路小路和白蓝,两个人之间的初恋故事。

更是路小路的少年心事。

所以白蓝让路小路去读夜校的时候,本来对学校就头疼的路小路会选择去读书。

所以,一个姑娘才会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奉劝你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所以,在路小路考试成功的晚上,他才会喝的酩酊大醉,然后来到白蓝家里如此那般毫无风度的开心庆祝,甚至连打扰了白蓝也不知道。

可是,路小路这样做,只是希望白蓝和自己一起开心而已啊。

说白了,这就是比喜欢多一点的爱吧。

从对方的考虑出发,所做的决定也只是希望对方能更好而已。

而路小路的表现,只能说明,他在白蓝面前是多么的稚嫩单纯。

但这并不能怪路小路,毕竟遇见的白蓝是路小路的初恋。

生活是一棵倒长的树。

在这成长的过程里,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更早的明白社会规则和生存逻辑,就像恋爱中的路小路和白蓝一样。

那时候的路小路,幼稚单纯,也因此显得可爱,而白蓝则成熟练达,似乎早已看透这个生存着的无法逃离的社会。

于是,在电影《少年巴比伦》当中,这两个人物之间既有着亲密的关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白蓝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她勇敢地对自己的追求做出选择;路小路用一副不屑来面对这个比较操蛋的社会。

一定程度上而言,他们都属于生活中的强者。

至少,他们都勇敢地为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与这个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独善其身。

既然是一个初恋故事,那么终归是要散场的。

而路小路和白蓝,终归是要再见的。

在来不及道别的站台。

说点题外的话,原著小说中,戴城是苏州附近的城市,但影片开端有一个镜头显示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字。

查资料显示,其实,这部电影是在青岛拍摄完成。

其次,电影中晚上有一处镜头里,能看到到“WI-FI”字样,算是穿帮吧。

 6 ) 工业化小镇

一部比较尊重原著的作品。

董子健作为当时青春偶像片的常客,演路小路还是信手拈来。

处身于这样一座工业化城市,就像桎梏锁住了年轻人想飞出去的心。

于是青年男人除了去工厂别无选择。

路小路自然是典型。

他不学无术,连安全培训都没兴趣。

在各个班组小集体混迹,似乎有了“组织”,他就更加为所欲为。

白蓝自然是这个灰白生活的绚丽色彩。

对于路小路的各种无聊逞能,被戏谑和阿姨暧昧,还自我骄傲,断送前途也不足为惜。

他的软肋只有白蓝。

但她俩无论是家庭背景,眼界都不一样。

只能说,在那个乏味的生活里,两个迷茫青年的报团取暖。

对白蓝而言,她肯定要离开这座城市,路小路的插科打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一无是处。

他们的结局早已注定。

路小路天真以为他们可以长久,对一个20岁的小镇青年来说,无疑对未来和爱情都充满了幼稚与迷茫,在找不到出路做出改变时,唯有逃避。

可以想象白蓝那句27岁你还能这样么,已经吐露了她恨铁不成钢的担忧。

最后她也许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而不需要用学历为自己赢得什么了。

 7 ) 重金属演奏的青春

文/梦里诗书《少年巴比伦》放在当下的国产青春片中来看,无疑是新颖的,电影不再是校园套路式的爱情故事,以上世纪90年代为背景,对工厂青春的聚焦,既有着忍俊不禁的荒诞,也再现了一个时代下属于工人的青春影像,这使其固然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在剪辑和节奏上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但这样的青春确仍旧率真质朴。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变革的时代,而《少年巴比伦》对这种时代性的结合,透过工厂这个江湖,其实比之校园更为出色的诱发出了观众对时代性的共鸣,电影以面对高考失利的路小路进入糖精厂成为一名工人为展开,在那虚设的小城戴城中,能进工厂无疑是一个除了高考外很好的出路,但进了工厂的路小路他其实看不到未来和生活的方向,老一辈们的革命热情在这个时代已然褪去,而以“鸡头班长”为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也只是吊儿郎当的混日子,看似平淡的工厂生活中一成不变的人们,其实已然处于了即将被时代所抛弃的边缘。

在这样一个故事里,当然会需要爱情的润滑,电影的故事其实就是以路小路遇见美丽漂亮的厂花白蓝来发酵,这段没有堕胎也没有撕逼的工厂爱情,成为了电影描绘青春血性与纯真的所在,而也正是透过白蓝,路小路也方才真正警醒到了自己的问题,爱的美好也成为了他试着去改变生活的动力,但《少年巴比伦》显然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美好的童话,现实与梦想的落差,时代与与命运下的无力,使这部电影用爱的错过赋予了其耐人寻味的深度。

当然对一个出色的的剧情蓝本,尤其是这种用小人物着点时代的电影,它对导演的要求也比普通的青春爱情片来的更为苛刻,但显然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不论是在群像人物的驾驭上,还是剧情剪辑的处理上,都让人很难去为之称道,特别是电影从中段开始,一种极强的拼凑感,使电影即没能用更多的桥段去呈现人物内心的演变,升华路小路与白蓝的爱情,对官僚世态的体现也仅是蜻蜓点水,这些难掩的缺憾使电影变的散乱,在整体观感上来看差强人意。

诚然《少年巴比伦》有着很多的微瑕,但却并没能掩盖这部电影本身的光芒,喜剧的荒诞,初恋的纯美,都使这场用重金属演奏的青春触及了时代的脉搏。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我的注微信公众号)

 8 ) 没有根基的青春片

# 一这部影片也许是从选景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路内的原作同样是虚构了一座城市“戴城”,但就像是莫言的东北乡,孙犁的白洋淀,鲁迅的未庄一样,它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

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故乡的特点特色,是生长出书中的人物,滋生出书中的事件的根本的土壤。

遗憾的是,当这部电影将南方小城的故事,挪移到青岛的时候,原书中的隽永和特色,就顿时被消解掉了。

作品试图勾勒出90年代下岗潮前的工人生活,但是苍白的只能成为一个关于躁动的故事。

# 二在青岛取景自然没有问题。

作为在这长大的工人子弟,从小就见过各种各样的工人发生的事情,从爷爷那代再到父母这辈最后到了年长点的兄姊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到了工厂生活之中。

作为轻工业发达的城市,在下岗潮涌来之前,家家户户都是工人。

但是与东北不同,这里没有巨型的厂区,没有一座盘踞在城市之上的工业巨兽。

有的只是各种各样,满足平常百姓的小工厂。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青岛人都能吃到自己城市的品牌。

即便是到了今天,其中的很多工厂也侥幸活了下来。

本片取景所在的青岛碱厂,就还是一家能够继续坚持的工厂。

但是与他同时代的更多工厂,则是纷纷厂房变楼盘了。

像是我家现在的小区,就是建在以前的棉纺厂上。

这种轻工业厂子多,就不能形成巨大的厂区。

各个工厂的职工宿舍互相穿插,各种配套设施也都是公用的居多。

像是医院学校之类,就是附属的,也都面向社会。

并没有大型厂区造成的封闭感。

换句话说,当破产潮来临的时候,因为各个工厂也是分布在市区各地,呈现的也并不是一般印象中的衰落和破败。

毕竟工住还是分的开。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拍电影,恐怕就不能表现出《铁西区》们那种触目惊心的荒凉。

换句话说,也无法表达出江南水乡的俊秀和纠缠。

# 三在《少年巴比伦》里面表现的工厂生活,显然不是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活。

换句话说,它甚至不是一部有关工厂生活的电影。

故事中所表达出的矛盾,在当今生活也是触手可及。

甚至不用比附现在的大型国企,换成一个企业单位就是能够解释。

当然,体量还是应该大一点。

在书中,工厂生活对于路小路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工厂里面的制度、人事都对他的成长有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可在电影里面,这些都被转化成了路小路自身的性格对于社会生活的反馈。

工厂里面仅仅变成了一个舞台,上演着路小路的青春故事。

工厂的功能退后,也这就造成了路小路成长过程中的空心化。

无从得知路小路的成长经历,无法进入他的内心,无法思考他的生活体验,最后的问题就是,无法从路小路的遭遇中得到感动。

这种文艺电影无法让人产生共鸣,后果就是恐怖的难以入戏,处处碍眼。

最终将本片给个差评,就只是顺手的事情了。

成长电影能够让人感动,关键是人物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而当他们被抽离出成长的环境,仅仅是一个舞台上的道具,整部电影的质量就无需期待了。

###更多请关注:https://basin42.wordpress.com/

 9 ) 我无人可爱,所以只能爱你

1.“很长一段日子,我都认为自己无人可爱,所以只能爱你。

我为这种爱而羞愧。

但假如无路可走,那不是罪过。

大多数人的年轻时代都被毁于某种东西。

像我这样,自认一开始就毁了,其实是一种错觉,我同样被洗得皱皱巴巴,在三十岁以后,晾晒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少年巴比伦》的一段台词。

这部2014年就拍完的电影,拿过2015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却在前几天才真正上映。

时隔三年。

当年刚刚出道的董子健已经因为主演《山河故人》《少年班》而名声大噪,他参与主演的韩寒新片《乘风破浪》即将上映。

少女李梦也因为《白鹿原》等一系列著名电影的配角而受到关注,还得到过岩井俊二的盛赞。

再回头看那个时候的他们,时间带来的疏离感,本身就非常具有魔力。

在去电影院之前,青春、热血、工厂、女神的关键词,莫名其妙的宣发主题“就是有种”,和灰扑扑的海报风格。

种种迹象都让我以为,这是一部苦大仇深痛述时代命运的电影,或者,一部矫情讲述爱情幻灭的青春残酷物语。

事实上,它更像《少年维特之烦恼》,却带着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感。

2.一个20岁的普通男孩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干活打架调戏小姑娘,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追求她俘虏她,然后失去她。

很熟悉的套路。

很多人看完之后都觉得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或者,如李梦映后谈提到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原小说作者路内写的,的确是一个青春性启蒙的故事,时光里的片段。

他大量使用文艺气息十足的语句,跟他曾经是暗地病孩子小说版主的身份相得益彰。

导演延续了这种文艺腔调,延续了他幽默和刻薄的口吻,又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将这种自恋式的故作悲情打碎。

钳工师傅牛魔王,师姐阿瑛,电工组长鸡头,小人倒鸡,滑稽的长脚,把守水泵的地方布置得像闺房的阿骚……每一个配角都妙趣横生。

还带着一种早年香港电影和台湾青春电影混合的神神鬼鬼的气质。

3.我喜欢电影《少年巴比伦》体现出的趣味。

如导演所说,他使用喜剧的手法消解文本的悲剧性。

我们真切地在观影过程中大笑,而在某个时刻,心里忽然涌上无尽的悲哀。

电影标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是“黑色幽默”。

从影片的开头,老师傅被炸上天空,趴着大锅盖落在水里却毫发无伤。

我就知道,这不会是我见过的任何一部青春片。

于是我在椅子上端正身体,专注进入少年路小路的工厂奇幻旅程。

导演相国强在采访中提到,这其实是一部公路片,封闭空间中的公路片。

以新晋工人路小路的身份进入这个围城一样的化工厂,班组和空间像是不同关卡,形形色色的人是NPC和小boss,还有美女和若有似无的大boss。

明明是部小成本的怀旧青春片,却模拟了闯关打怪兽的商业片结构。

化工厂,小镇,大烟囱,工人群像,熟悉的元素,重塑和赋予新的意义,摄影和调色出身的导演把工厂拍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美感。

如他所说,视觉奇观。

而男主口中“香甜而腐烂的青春”,因为他所在糖精厂的现实对应显得格外有趣。

4.李梦长得很特别,像周韵和余男的合体。

有周韵那种不谙世事的梦中情人感,因为肿唇的缘故,又有一点余男的风韵,眼睛里比周韵多一点狠劲。

这种女学生的气质,又很容易让我想起董洁。

那三个女人的共通点,都是骨子里的倔劲儿。

她的五官稍显寡淡,但上妆造型和有了表情之后,可以展现万千模样。

用前辈的话说,是张电影脸。

查她的资料时,我发现她是《万物生长》的小满,《解救吾先生》里华子的叛逆女友。

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印象深刻,即使我没有记住李梦这个演员。

而对于解读李梦饰演的白蓝,非得结合她在映后谈的分享不可。

因为如果你不知道白蓝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城市,你就不会理解白蓝种种行为和这个角色的意义。

那未在影片里被提及的:她因为89年某个不可说的事件而被退学、下放工厂。

你会明白这么一个独特的和乡村格格不入的城里姑娘为什么会呆在工厂医务室,她为什么要考上海的研究生又为什么退学。

你会明白为什么她对路小路格外青眼,也会明白为什么她会在路小路反抗新厂长、在主席台上唱歌的时候,说了一句很严重又不知所云的“你的政治生涯完蛋了”。

白蓝不仅仅是一个性启蒙的符号,也不仅仅是男主路小路人生的一个重要印记。

而是路小路的镜子,两人互为映照。

他们都是少年巴比伦,都是迷茫的一代。

你以为只有工厂少年路小路茫然吗?

只有他想要冲破工厂的围城却又像在沼泽中越陷越深吗?

大学女生白蓝,拥有知识和更广阔视野的白蓝,似乎已经走过了那段茫然的路,却依然茫然。

白蓝鼓励路小路考夜大、读书, 跳出化工厂这个牢笼,结束日复一日重复的腐烂的生活,可是那外面,就真的是自由吗?

5.董子健的戏是真好。

虽然传说已久,但我是第一次看他的戏。

有一个词叫少年感,就是那种干净明亮,即使脸上有时光痕迹眼神清澈一如少年,自由自在毫无心机的男性。

一如大叔并不单纯指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少年感也不是14到20岁的年轻男孩子就可算拥有。

董子健演绎的是真正的少年感。

近年已经鲜少在荧幕中看到的,那种躁动不安的青春浮现在面目上,对性充满干净直白的渴望,但是内心又坚守一些传统的良善观点,非小鲜肉,也不用故作热血中二。

就是粗粝的小城男孩,带着最原始的生命力和那一点点思索的怅然。

最动人的情话在那场地震中的床戏里。

一句是“你也会想起我”,当白蓝说每次地震都会想起妈妈和妹妹。

一句是“我在上面吧,我怕天花板砸下来砸死你。

”比那些文艺得要命的独白都动人。

我一直以为,董子健,或者说路小路,最后会失去这种少年感,变成一个庸俗的中年人。

所以在影片的前面,他一遍遍回忆20岁毫无意义却一点不觉得失落、躁动着迷茫着的青春。

这种用现实打碎过去的方式,在青春片中屡见不鲜。

在书里,是30岁的路小路与女朋友谈起这段过往,他留在上海,白蓝去了美国,他们相遇不相认。

但影片戛然而止于他去上海寻找白蓝。

当路小路坐在电影院里,突然看到荧幕播放他与白蓝的过往,一切恍然如梦。

导演似乎拿定主意将悲伤妥帖收藏。

6.《少年巴比伦》片尾曲是张楚的《姐姐》,导演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记。

事实上,我也并不觉得这是一部个人的怀旧青春片,而是一部时代的青春片。

只是男主,刚好20岁而已。

导演用他的视角借了一张青春片的画皮。

进工厂的小姑娘从小姑娘变成小阿姨、再从小阿姨变成老阿姨,像流水线上一路奔向末路的商品;工人长脚在澡堂泡得全身发皱,只是为了偷偷看书准备高考;钳工师傅差点死掉因为唯一的车子领导拿去送娃,保卫科长巡视工厂的时候得了皮肤病,路小路差点死在毒气里;小毕顺利从毕干事到毕局长,路小路从小愤青变成劳动模范标兵;路爸爸为了给路小路一个工厂金饭碗到处送礼,后来被卖断工龄后叹息早知道该同意儿子卖香烟的愿望;小噘嘴的悲剧只以一声惨叫和一句交代一笔带过,工厂的工伤赔偿是去拆一台空调……每一个细节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时代悲哀。

尽管看的时候我和电影院里的观众一起笑得前仰后合,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对少年路小路,少女白蓝是,对大时代环境和观看的我们,也是。

7.在小说结尾,路小路在工厂附近看到一只狗咬了一个小孩,于是他捡了枯枝和钢管,追着狗跑,又被狗追着跑,在化工厂门口来来回回跑了数次,被很多人围观。

“那一瞬间,我与这条野狗心意相通,它在问我: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对它说,老子就是要打死你。

后来我觉得,它问了我一个更深奥的问题:你到底为什么活着?

我回答不上来。

这个问题由一条疯狗向我提出,也不知道究竟谁得了狂犬病。

我扔下钢管,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如此荒谬的,在这个世界上跑过来跑过去。

”我曾经一度想对导演提问,究竟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述一个什么主题,但当我看到这段话,我认为一切不必再提。

尽管这部处女作也有很多叙事和剪辑上的问题,但它几乎完整体现了那种荒谬的迷茫感。

很多人的青春,并不如很多青春电影一样,有俊俏完美得过分的校草,有撕心裂肺互相亏欠的爱情,即使是白蓝一般的美好,也许也只生活在我们的幻觉里。

大多数人,只是躁动着躁动着,就度过了那段时光,被回忆美化为“青春”。

8.路小路爱白蓝吗?

饰演白蓝的李梦说,那不是爱情。

白蓝爱小路吗?

她是一个理智清醒的人,她知道这是一场路过,小路是她自己。

我无人可爱,所以我只能爱你。

与其说白蓝是梦中女神的化身,不如说她是现实困境的一条路径。

而我们挣扎着,从迷茫的少年,变成迷茫的中年,再变成迷茫的老年人。

如此而已。

 10 ) 不一样的青春 路内《少年巴比伦》解析

《少年巴比伦》里的白蓝在年龄上依然比路小路大,其成熟美艳对于不成熟的少年来说仍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身上的欲望味道已经减少了许多。

路小路不思进取的性格遭到了白蓝的抵触,倒逼着他去改变,尝试去咬住时代的齿轮。

  结局的时候一直播放着糖厂倒塌的图片,那是路小路心里的围城倒塌了,他走出来寻找他的爱情,他的白蓝,其实整部片子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像溪水一样绵绵的流淌,而结局也不是和和美美的男女主角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路小路还是要继续寻找他的白蓝,他的爱情。

  最后,路小路说:那个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消失了,我对她的寻找不知将会持续多久,时间很公平,经过时间,你所爱的人、所恨的人全都成为过去。

  但是,青春终归会逝去,年少的恋人总是走散,只能去记忆里找寻荷尔蒙的味道。

路小路曾梦想成为宣传科干事,每天沏茶看报,白蓝的出现让他幻想过更好的未来。

  但是在全场职工大会上,路小路忤逆厂里领导的行为,让白蓝非常失望,也让她意识到这个少年与她是两个世界的人,无法给予她渴望中的安定生活。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路小路踏上了寻找白蓝的道路。

无论找到与否,都无法改变既定的结局,路小路最终会被现实阉割,其结局与崔明亮、小武(王宏伟饰)别无二致,这也是青春散场后生活的本来模样。

  路小路最终没能跟白蓝在一起,爆炸意味着曾经美好的经历的消失。

  据说被删掉的结局是白蓝和路小路最终相逢了,但是白蓝却说路小路认错人了,她已经嫁人了,曾经的爱情也成了回忆,和那段青春一样,虽然怀念,但再无法重逢了。

《少年巴比伦》短评

有些趣味有些生瓜蛋子的生猛闯劲儿。白蓝真好看,风情万种,欲而不淫,怦然心动😌希望李梦姑娘未来会有更多的好机会演绎不同颜色。

5分钟前
  • 井戒
  • 还行

采访李梦前补看了这部电影。完成度还可以,但总觉得方方面面都差了一口气。前后风格有点割裂,头重脚轻,超现实主义元素没有很好地融合并贯彻下去。人物也是片面而单薄的,除了路小路,其他人都像一个符号,工厂群像并没有建立起来。

8分钟前
  • 李濛Lemon
  • 还行

时间,把我所爱的人、所恨的人、所在乎的人,都渐渐变成了模糊的背影,我们曾经在一起制造的那么多快乐与浪漫,细节虽已经说不出、感觉却永远忘不了,而现在的我们,却各自在这世界上孤独的行走,永不相见。。。

13分钟前
  • 狐狸修炼中
  • 力荐

一点都不糟啊,挺难得的青春片+荒诞喜剧。大量王小波,少量阳光灿烂,有点赫拉巴尔,还有欧洲喜剧片的调度。国企转型前期的青年养成,率真、野蛮而且真实,烂泥愣头青,女文青自作,老实人被利用,官迷上位,混不吝老师傅,爱情有点痛。碟片色调不行,得进影院看。删节严重,三星半。

17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推荐

一开始就很飘,喜欢中二少年的故事,不知路内小说原作如何,所以不喜欢落到伤感情怀的结尾,地震引发激情也很怪。大抵揣摩出自己的缺失。看完倒霉遭遇无缝链接电影的事,院线片再也不看午夜场!

22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还可以,主要文本基础很好,转换成场景基本上都是读小说时候想象的样子。董子健棒,有少年感。大雨中医院门口路小路和白蓝抽着烟聊天那一幕,很触动。

23分钟前
  • 还行

太糙太燥,好多场戏看不下去

2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一星半,3.5/10,很平庸,没有任何亮点和想法,充满了浮夸和无趣,想模仿贾樟柯又没碰到合适的内核,想模仿姜文又流于意淫。色调和剪辑也减分,表演也没共鸣,故事又局限于文学文本。真的就像一位豆瓣网友所言,这位导演拍小镇青年比韩寒都差很远。

29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衔接、调色、特效等细节上略有稚嫩和瑕疵,不过作为处女作已经相当不错了。张猛的工厂情结,姜文的生猛浪漫,再撒点文艺和幽默佐料,是一部个性观赏性兼备的年代小片,观众阵阵发笑。这已经是董子健在本届SIFF上亮相的第四部新片了...这孩子演戏确实有悟性,艺二代嘛,怕就怕这种既有门路又有本事的。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类电影的一个共同点是,从爱上一个姑娘开始,到失去一个姑娘结束。

38分钟前
  • 推荐

姐姐杨寻有少年感但不多电影野心很大但没拍好革命时期的爱情魔幻现实主义的《漫长的季节》

40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2015.6.18 @上海影城 #SIFF# 近年来最喜欢的国产片,没有之一。看之前还有点怕毁了原著,结果却是惊喜。演员相当到位!

44分钟前
  • Shane
  • 力荐

理想呀,就是那锅炉房里逐一亮起的灯泡。是那饱满的稻穗,也是那崭新的路基,更是泡在温泉里的长脚。现实呢,现实就是一块块被高温蒸煮的抹布,就是一页页被丢进锅炉里焚烧的图书。不,现实在《少年巴比伦》的青春记忆里更为可怕:是腐蚀理想的硫酸,也是人传人的怪病,更是操作不当引发的地震和爆炸。相遇相识,但却令小路琢磨不透的白蓝究竟去了哪里?我想她一定没有淹没在人潮人海中。路内也一定清楚:她就环绕在小路的左右,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医术”暂且无法救助眼前这具发昏而发烫的身体。但在反思某一失败决策和某一操蛋设计的同时,她却做对了一件事——给那香甜美好的青春泼泼凉水。白蓝最终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几年后的小路或许能为我们揭晓谜底。影片最终落脚于一个时代的结束,温柔的《姐姐》无疑代表了七零年代人那种一厢情愿式的伤感。

46分钟前
  • Muto
  • 还行

董子健就是初恋本恋!李梦在董洁和周韵之间跳来跳去。只有导演,用玛丽苏的脑回路先感动了自己。因为情节之间太割裂,感情流动不起来。

47分钟前
  • 小温柔
  • 还行

矫情浮夸,台词尴尬

52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感觉是教科书般的有佳句无佳章,片段都拍的不错,就是捏不好,可能是导演的掌控力不足或是没体会好文本。鼓励一下三颗星啦。一个爱上董子健的怪阿姨(怪姐姐?)包场(...)来到周边小镇上的电影院(周围全是一夜情酒店和成人用品商店)看了这片也是仁至义尽了……

53分钟前
  • Otocolobus
  • 还行

平庸,澡堂子泡出来不应该是那种肤色。

56分钟前
  • 胖杏
  • 还行

时代的气质描摹到位。恍惚有王小波的感觉。董子健是挺灵的,全程带着观者的情绪走。李梦这张脸上至少能看到五六个人的影子,唯缺一点独有的气质。

57分钟前
  • 花落花开自有时
  • 推荐

我是小路,我曾经用尽全力,留住一辆火车离开的温度,那些机械轰鸣中,是青春的甜美和爱情的酸楚。我是白蓝,我曾经轻描淡写,谈论一场地震背后的孤独,那些砖头瓦块里,是烟筒的倒塌和梦想的颠覆。小小的路望着白白的云,他以为未来就在蓝天之上,却忘了自己没有翅膀,不会飞翔。小路不小,白蓝不白。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压了两年才上院线,挺可怜的。比原著更能让人笑出来。但是导演完全着错了重点。爱情戏整个跑偏,白蓝被塑造成一个造作的绿茶。工厂记忆果然还是要经历者来导。这属于看得见的稚嫩。董子健未来可以的。

1小时前
  • 旧书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