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目前上映的版本與早前在亞洲電影節上映的版本有點差異,主要是目前134分鐘的版本刪減了古天樂與袁泉的一段談情說愛的戲份。
老實說,整部電影已經充滿狗血與煽情,再多的話恐怕身上的雞皮疙瘩會再起。
電影賣的是情懷、八十年代、男子氣概、兄弟情。
正所謂「情與義,值千金」,這三個好基友簡直可以直接洞房花燭,刀山也可以不去了,直接上床大幹特幹。
這種的兄弟情好比是同志們的三人行,你愛我上,我又愛上你,情況就如處在三角戀之中,誓要選一個似的。
不要把《掃毒》當成是警匪電影,當它是喜劇、同志電影、懷舊片、如果把它當成是警匪的對立格局,會看得特別辛苦,皆因整套片的警匪關係完全捉錯用神,頓變成男人們之間的嬉春與爭寵。
或許陳木勝在TVB曾經拍過多套電視劇,在電影裡也相當的電視劇公式化,一方面是類似現代武俠片的格局,找來了《陸小鳳》的主題曲為軸線。
無它的,時興懷舊,找一些過往的音樂喚起大家的集體回憶。
俠義精神是武俠片的傳統,而這部電影裡也可以看到一些兄弟的情義結。
就像是劉關張的桃園結義,惺惺相惜,一同做警察,一個戲劇性的要做臥底,引發兄弟間的不和。
而戲裡就是要表達他們之間的關係,透過一宗案件而修補他們的關係,帶出他們的轉變。
基本上整部電影的宗旨就是要在三兄弟間選一個人活下來,要作取捨,考驗人性。
片裡也可以分成兩個部份去看,第一部份是當古天樂演的阿秋還是臥底的時候,接受劉青雲演的阿天的命令。
而張家輝演的阿偉一直是兩個人的和事佬。
第二部份是五年後,掌權的人來了個逆轉,關係也變得有所不同時,多了一份蒼涼。
而整體來說電影的第二部份與第一部份是無疑的,不就是複製。
同樣是有誰可以活活的留下,兄弟裡面的投桃報李,更多的是悔疚。
兄弟情的意義只是在於犧牲與奉獻,只是計較別人有那些東西,而自己沒有那些,流於表面與物質。
而兄弟間的感情戲也是相當引人發笑的,其一是三個好基友不斷的煽情,感覺自己是別人肚裡的蟲子。
其二是人物的建構不立體,呈現的方式略為片面。
沒法訴說他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所謂男人間的戲也變得婆媽起來,多餘。
在三個演員裡面,最為入戲的是古天樂,至少他是做到了內心的迷惘,而劉青雲在這次的確是失手,不夠沉穩與投入角色。
《掃毒》的故事志不在「毒」,而是無限的矯情與槍戰,真正散播的其實是電視劇情花毒。
首先劇情處處犯駁,特別是第二部份張子偉跌落鱷魚潭大難不死,戀上金三角毒王的女兒,還潛伏在他身邊五年。
明明是敵人,登門入室做女婿,忽然從警察的身份過渡到臥底中的臥底。
不禁要問一句,傻的嗎?
還有的是這種突然現身的方式特別像無線的劇集,交待從前如何過日子,回來是為了復仇。
在泰國的一段「奪權」也甚為馬虎,有感如TVB的劇集一樣,鋪墊欠缺用心。
還有的是電影裡面的「大佬」也是一個接一個的擊破,最終不就是要引「Final Boss」的出現,如今出現了又如何?
起了什麼作用?
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戲裡的電視劇情花毒還有羅蘭姐出現的一段,三兄弟在她面前盡訴心中情,說完羅蘭姐就死了。
電視劇看太多這種形式的,天啊?
還要搬到電影身上,還不夠煩嗎?
戲裡唯一可取的是當中的槍戰鏡頭,起碼還有一點的官能刺激,但事實上外國電影也看不少。
但港產片中用這麼多的火藥,也是少見的。
但除了火和煽情、裝作溫情、友情外,實則這部片就沒有多餘的價值。
對此還是挺可惜的。
這部電影談不上是某種的致敬,而是把八十年代的港產片理念重新的挪用,實際上是重彈老調,不思進取。
2013年的港產片中,杜琪峰的《毒戰》至少是示範了合拍片的概念可以改,香港人在內地雙面不是人,既保留自身的風格,同時也衝擊了制度。
然而,《掃毒》同樣的內地資金,偏偏選擇老生常談,實在是令人徹底失望。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 饰)、张子伟(张家辉 饰)和 苏建秋(古天乐 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
在一次临时改变计划的行动后,建秋因为卧底身份不能与妻子(袁泉 饰)过正常生活而心生退意,但在阿天与子伟的劝说下,三人决定进行最后一搏。
建秋跟着毒贩老大黑柴(林国斌 饰)前往泰国与毒贩Bobby(卢惠光 饰)进行对接,目的是见到行动的最大目标“八面佛”(卢海鹏 饰),阿天则和子伟以及同事阿益(吴廷烨 饰)进行跟进。
由于泰国警方的配合不力导致建秋身份暴露,虽然建秋答应阿天继续把交易完成,但失败的导火索已经埋下。
交易当天警方几乎全军覆没,危急之时阿天挟持了八面佛的女儿缅娜(宝儿 饰)准备逃命,八面佛承诺只要还回缅娜阿天可以带走建秋和子伟中的一个,没被选中的则要被推进鳄鱼池,面对抉择阿天及进退两难
先让我缓一缓……………………受了两个小时的摧残,请让我先缓一缓。
连喷都要整理思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开始喷起。
真的好累。。
到底是什么样的智商,什么样的编剧会写出这样的片子。。。
为什么古天乐在悬崖上大叫,张家辉身中数弹为什么掉进鳄鱼池里还能满血复活;三名主角为了救炮灰警察,居然采取的是,他们开车,炮灰挂在车门外,一路开一路拖…………“拉他进来!
拉他进来!
”“我不行了……我不行了……”为什么三名主角总是在强调兄弟情?
所谓一个情字难道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吗?
为什么在设伎抓八面佛的时候,古天乐会有八面佛的直播热线?
为什么和八面佛说了“有内鬼”八面佛就不来了?
而派自己的儿女来?
原来这种毒品交易不是派小弟或者自己的得力助手,而是派血亲?
为什么八面佛的发型像爱因斯坦?
为什么最后三名主角想要只身去抓八面佛,最后还搞得张家辉死,刘青云死?
你们到底是不是警察?
Plan ABCD到哪里去了?
这个片子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分?
可以说既看不出兄弟情,也看不出香港警界的高端,更看不出缉毒警工作的流程,单讲肾上腺素片也谈不上,剧情更是差中之差,反派可以说出来仨,黑柴、段坤、八面佛,请问侧重在哪里…………总之太难看了。。。。。
看着古天乐演的卧底,就想到无间道的陈永仁,一边无奈的说,三年?
三年之后又三年!
看着警察的内奸,在系统中找到古天乐的资料,陈永仁当时是只有黄sir一人有资料的对吧。
酷炫的反派,想想倪永孝,又斯文,又阴狠,还顾家。
塑造一个狠毒的反派,靠的是演员、剧本,浮夸的发型只是一个辅助而已。
说到这里真想回去给无间道再打五百颗星。
在我看来,整部电影只有一场戏拥有优质港片的气质:死里逃生的张家辉故意引诱刘、古二人在集装箱码头相聚。
三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开着豪华轿车相互对撞,很自然能够想象到一起成长的他们年少是否也是开车游乐场的碰碰车,同样的戏闹,同样的肆无忌惮。
今夕往昔,唏嘘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港片兄弟情义——无需多言,情义自显。
抛开这个情节,其他都沦为了诸如二次探母般过度煽情的鸡肋。
针对某些红包写手的“致敬说”,我只想说:如果你认为上了天台就是《无间道》,青云瘸了腿就成了《无味神探》,枪林弹雨就化身《英雄本色》,真是shit,刘杜吴都还没死,何来致敬之言!
其实故事不错,只能说导演太烂。
可以畅快淋漓噼里啪啦说过瘾的故事非得搞成一段一段的散文诗,煽情扭捏做作矫情,三个大男人在那边哭成一团怀念过去,以为这样就能折射人性光辉就可以拿金像奖了吗白痴。
电影拖沓到死,又臭又长,在电影院我一直在掐时间想着这屌电影到底还要演多久。
那么多精彩的副线不讲,就顾着几个男人的矫情卖骚,真的蠢到家了好吗。
鳄鱼的特效能再假一点吗,鳄鱼那几个镜头明明就是一模一样的反复播了好几遍而已啊。
那个所谓的做法事的法师念的明明就是大悲咒啊,坑爹呢。
一开始还有直升机啪啪啪呢,这么虎头蛇尾BOSS这么容易就挂了算个什么屌啊。
白头发那傻逼,智商这么低嗨药嗨到都脑残了到底是怎么做上老大的啊,还有特么那么多手下,坑爹呢。
这么高的评分到底是哪些脑残给的啊。
最后的致敬:啊这部电影呵呵太垃圾三个娘炮搂在一起哭哭啼啼好好的故事就这么被导演这傻逼分成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的自然段讲给我们听讲完他一阵唏嘘我只想着这垃圾电影几点才能结束因为我尿急
三位影帝的表演的确给了这部电影非常扎实的表演功底。
也流出了不少著名的梗。
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又有点无厘头了,三个人打三百人的场面又来了,如果不考虑合理性,这部片子甚至可以和我心中10分的片子排在一起。
但电影看多了,也就要求更高,导演把这么优秀的演员凑在一块儿,拍出这样的扫毒只能说是完成任务,并没有惊喜。
但是呢,看到好像有人故意打低分,还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没办法,只能打5星拉拉分了。
打1星2星的,麻烦你们找出同类型的警匪片逻辑又缜密,又能让观众看的热血的电影!
还有,别只差一点点哦,毕竟你心中的5星和1星,差距很小吗?
1)《扫毒》的一开始,卧底还是卧底,总督察还是总督察,路人还是路人的时候,三兄弟聚在一起,寥落的工屋里吃完盒饭,合唱了一支歌,《誓要入刀山》,1978版《陆小凤》的主题曲。
他们争论的重点,是到底谁配做“西门吹雪”。
其实故事就是从这里歪掉的。
西门吹雪的人生,就是一心练(搅)剑(基)的人生。
卿本冰山美人,心中意中唯剑而已,也就陆小凤花满楼几个基友配他多废几句话;后来一时走火入魔去找了个姑娘企图过上正常的热炕头生活,又发现情与剑不可兼得,最后舍弃男女之情得证大(搅)道(基)——他对陆小凤的感情绝对够为之赴死,如何这等兄弟情深又不妨碍求剑道?
西斯空寂。
2)显然中国传统一早通过话本戏剧和电影一脉相承灌输一条道理:比起儿女情长,兄弟情更值得拍着胸脯响当当说出来,也更被视为好汉所为。
武松杀嫂且不提,张彻的《刺马》,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在bromance上更进一步,男男间爱恨情仇缠绵发狠之处,绝不让于异性,时有过之。
举凡双雄戏,男人们的眼光永远胶着在对方身上,对敌手的惦记了解甚至超越家人,堪称平生第一知己。
《扫毒》则在双雄暧昧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设计了好一出铁三角(恋):马昊天(刘青云饰)在枪口下必须做一个选择:卧底多年妻子临盆在即的苏建秋(古天乐饰),和家有老母不能自理的张子伟(张家辉饰),只能活一个。
这显然是男人最怕遇到的“我和你妈……”的经典谜题,马昊天的真正困境在于选择必定会带来的痛苦和怀疑,这也是大BOSS八面佛火眼金睛识奸情的想要的效果。
从这一刻起,画风和主角都悄悄改变了……3)可以说,张家辉饰演的张子伟是本片最大亮点。
前半段他是三兄弟中最普通的一个,在兄弟交锋中扮演的也是“不如我给你下碗面”的劝架角色——一句话,弱受。
但被化身渣攻的马昊天舍弃后,经过身中数枪/掉落鳄鱼潭/娶大BOSS女儿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关,五年后再次以紧贴身体曲线毕露的西装和奢华小胡子造型出场,妥妥是女王的亮相。
其中勾引(泥垢……)马昊天从现场离开,继而引来苏建秋,三人在停车场开车互撞一段很燃:小男孩们的碰碰车游戏以中年男人的豪华轿车玩起来,从一腔火气满心不解的成人世界的追逐,渐渐回到年少轻狂时的打闹无忌亲密无间。
张子伟在时隔五年的这场争执中,已经从劝架者成为控局者,引(玩)导(弄)苏马两人的情绪和行动于鼓掌,眉梢压着的一点邪火和嘴角一丝冷笑,似乎都暗示着他作为反派大BOSS的光明未来。
一直到他控制段坤谋杀大舅子,把八面佛引离自己的主场,并把苏和马逼回当年二选一的窘境,逼到他们终于承认对他不起……这一切都还走在妖孽节奏上。
4)但!
是!
画风到此又悄悄改变了一次!
张子伟顶着新一代开山怪的酷劲儿,内心还是个自己给自己发了卧底任务的圣母受!
他他他,男色女色都无法收买,毒枭集团N把手的位子也不动摇,五年卧薪尝胆,只要渣攻认一句“当年不该丢下你”!
他就舍弃了救他一命还以身相许的毒枭家的坑爹千(少)金(爷),含笑闯刀山!
他以真爱证明了自己才是最合格的“西门吹雪”,无论命运千回百折,哪怕杀妻证道。
可惜的是,本片没有给他设定一个相配的CP。
马是爱为他人做主的大哥,好起来为兄弟挡枪,坏起来一意孤行,最后自己追悔不已;苏则困于家庭,不自觉做出出卖兄弟的举动,难以释怀下反而更与马不相往来。
都还是相对常见的港片男性主角,缺少与张子伟这个集妖孽女王与圣母一体的强受匹配的气场。
5)至于为何最后三兄弟勇闯虎穴,以三把手枪干掉若干手执机关枪的雇佣兵,只有苏活了下来,也很好解释。
要注意一个细节,马昊天和张子伟,作为适龄男性,在事发前身边完全没有女性伴侣,张子伟即使为了生存而结婚,妻子据暗示也是变性人,本是大BOSS的儿子——苏建秋有妻有女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他将成为bromance界的炮灰过客,最后的殉情得道肯定没他的份。
在西门吹雪陆小凤花满楼他们的世界里,闯刀山这么浪漫的事情,当然只有无牵无挂的兄弟一起做,才够bromance。
悬疑动作犯罪片,讲述本来是好兄弟的三人,面对困境和诱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此命运大为不同的故事;但最后三个好兄弟齐心协力,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三个男人一台戏,亦搞基亦兄弟,有种老式港片情怀。
很有诚意的港片,特别是最后澳门的枪战太有九十年代警匪片的感觉,插曲也好听,当然最给力的还是帅哥,古天乐又逆回去了,又有点男神的感觉了,伪黑化的张家辉果然很帅,还有老帅哥吴岱融,够花痴标准了。
我们向往的,我们立志要做到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终能达成目标。
有三五知己,同进同退,不问前路之艰辛,只为人生之志向,男儿豪气,无畏前行。
微博微信的盛行实在不知道是桩因该高兴还是叹息的事情,这话真不是我文艺腔。
目光所及,天天留言互动的朋友不想见面了,天天更新刷屏的人早忘记“博客”是个什么东西了。
而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已经几乎完全丧失写长文章的能力。
难得一部叫人有倾诉欲的片子,赶紧乘机敲几个字下来保存着。
片长实在很长,两个半小时。
其间我鼻酸5次,眼泪流下来3次。
鼻酸的地方不能完全记得,每次哭倒是很清楚——三兄弟病床前的角色互换对话,最后枪战前那句“输人,不输阵”,还有片尾主题曲响起,全场灯亮时。
片尾主题曲实在是太煽情太好听了,它害得我在回家路上深深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硬汉戏”情结。
从小时候的《第一滴血》系列、《终结者》系列,到后来《集结号》、《无间道》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甚至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亮剑》……我的类型片观影史,几乎完全充斥着枪声与肌肉啊。
警匪片是香港电影不灭的主题,而《扫毒》的确让我在多年不惊不喜中,猝不及防地,被震到。
是的,剧情里确实有很多bug,包括最后三兄弟怎么挨枪子儿也死不下去的钢铁侠造型确实哭笑不得得紧。
但这些其实都没影响到全片里那些精细的表达:“誓要去,入刀山”会绕梁三日吧?
三兄弟在建秋家门口一起45度角望天的身影会一直记得吧?
“二选一”那不可能的选择会揪心吧?
刘青云在病房里的笑着大哭会惹得你也眼红红吧?
一部电影而已,都做到这样了,你还不满意,考虑过陈木胜导演多年瓶颈一朝得破的感受吗?
装基卖腐流行得太久,就连以人鱼线为卖点的《激战》都不能免俗,以至于我们快忘记了真正的“硬汉”该是什么样子。
《扫毒》致力于传达给我们的男人形象,让我很满意。
有人说古天乐扮演的苏建秋一角很不讨喜,最后剩他一个活下来,也觉懦弱。
说这话的人很明显又没考虑制片方感受嘛。
全不死那是智商硬伤,而死光了又会被花痴姑娘们的唾沫吐哭,你是要人家怎样啊。
正义的影评人们口口声声叫嚷着电影要真实,要有人性。
刘青云的高大全和张家辉的悲情反转其实都是戏剧化过的极端,全片最人性的角色,恰恰是那个哭着不做卧底,最后却和兄弟们一起“开球”的古天乐好吗?
当然,没秀肌肉也不搞基情的张家辉,帅得人一脸口水,千真万确。
讲个小插曲。
开场前我给一起看的朋友大夸耀,说微博上赞张家辉都赞疯了,说他的演技再次神体现。
结果到张家辉掉鳄鱼潭里那分钟,她愤怒地转过头来问我:“这就是演技神体现?!
请问他有发挥吗?!
”早被剧透成透明人的我咬紧牙关,点点头没说话……观影结束,当她知道我是忍住没多嘴的时候,激动得光速发微博给我的观影人品狠狠点赞。
我不知道看了《扫毒》出来,面红耳赤的人群里,有几位会想起《中国合伙人》。
反正我是一个人,闷闷地想了好久。
都是三个男人唱主角,都是情和义值千金,都是聚散。
商场和毒场,真的有很大区别吗?
不会流血,不见得就不惨烈。
走得下去的,都是凭那句“有宽恕,有包容,就够了”;走不下去的,都是动不动就跳起八丈高叫嚣“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张家辉在天台上,递给自家两兄弟枪的时候,说了一句台词,我认为是他角色反转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我想听的话,已经听到了”。
后来在母亲床头,是进一步达成的缺席5年的沟通。
宽恕和原谅,在天台上这句话里,已经发生。
让别人听到他想听的话,而不是一昧表达你自以为的,终于才能“心照一刻,拥抱一下”。
这年终贺岁档,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可以全心期待《私人定制》。
看过《扫毒》,我联想到的是《致青春》。
这可不是说陈木胜拍得像一部导演处女作。
事实上,爆炸陈一扫《全城戒备》的智商蹂躏和《新少林寺》的煽情泛滥,以《扫毒》重现了他在上个世纪就运用到纯熟喜人的动作片技巧。
尤其是前一个小时,兼有港产警匪的狂暴质感和促人屏息的节奏,以及谍战片层峦叠嶂的逆转花招,一气呵成,相当过瘾。
笔者之所以品出《致青春》的味道,全由于结构。
一小时的好戏后,五年之隔,展开另一段叙述,不似前半截渐次升级后的一瞬爆发,变得零碎,片段化,情绪跌跌宕宕,仿佛是一部不同的电影。
而严格来说,三位警校好基友确实从头到尾一直在“致青春”。
每逢碰头,就缅怀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不是“我拿你们当亲兄弟”,就是“踢球时揍人好爽”,保留曲目是秋官老歌的现场KTV,拿来巩固同袍情义也好,反目成仇、怒气值满槽时用作嘲讽也好,搞到不通粤语的观众都能哼起来为止,感染力胜过《同一首歌》。
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胜在脉络清晰,并不觉冗长。
这故事就像一条被拧过晒干的毛巾,到处都能轻易补充些支线进去,感情复弥,卧薪尝胆,升职加薪,郁郁不得志,卧病老母,返港复仇,搞笑上司,留白多不胜数,每一条都可以大书特书,如果把5年的空白期填满,拍个二三十集的无线剧不是问题,不比laughing哥缺料。
主创将其一一掠过,只重点扩展了兄弟情一节,你能从他们叙旧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当年的欢乐时光。
集装箱码头“撞车摊牌”和病床前“代诉心声”两场,最是叫人感慨。
前一场包裹在百感交集中,重逢本该狂喜,却被委屈、误会、愤怒和悔恨打压,三人都像小孩一样使着性子,捂着心声,说着言不由衷的狠话,叫人心酸。
后一场表现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豪迈,老人已逝,了无牵挂,误会既除,心意既通,便可齐心御敌,老港片里,有很多这样意气风发、预备放手一搏的热血场景,很是激动人心。
这两场戏,也相当考验演技。
既是卧底戏,不免故布疑阵一番,一句话归纳,该当卧底的没当成,不该当的却当得很顺利。
剧本的重心并不在悬念,疑阵不难看穿。
三雄鼎立的卡司,到一半玩假死,瞒不过太多人(当时眼镜仔捐躯的催泪还没过呢,情绪上也不对位),有朋友将之当做剧透利器,未免高估它,还不如后面某阴阳怪气配角之死有力道。
至于结局,看多了合拍片,知道过审标准,也能猜出端倪,海报上都打出“三个犯人”的字样了,现在又不兴打字幕自首那一套,答案是呼之欲出的。
片名《扫毒》,却绝非另一部《毒战》。
哥仨的故事,与打击毒品、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使命关系不大,倒似《英雄本色2》的兄弟复仇记,把主题相近的《喋血街头》用作标题,也无不妥。
陈木胜十年前拍过《双雄》,这回取名《三雄》多好。
跟毒品关系最密的泰国行动,只不过为结下私人恩怨做引子,倒可视作《毒战》外传。
开头不断强调的“你係差人”,放到后半截也像个笑话,三个通缉犯替多国警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荡平金三角”之类的宣传词,听过就忘了吧。
陈木胜答问时说,最初暂定《扫毒》,拍完就不想改了,也好,取名马虎正有老港片特色。
许多动作桥段旨在表明,中国也能拍超级英雄片。
张家辉断着肋骨跟鳄鱼赛泳,古天乐磕爆下巴血槽不降,刘青云抗子弹能力惊人,还有一个打十个的徒手战斗力,对方是一拥而上,比叶问打的日本兵还狠,这种打法,成龙都只吃得住三四个呢。
轻易令寻常人脑震荡的撞车,他们玩着如碰碰车一样。
这仨最强大的超能力在于心理操纵,八面佛何等人物,宁牺牲女儿也不放过仇家,女婿五年只得见他两次,阴狠机巧,老谋深算到了极致,直至大火并前一刻仍隐藏幕后,掌控全局,却叫他们三两下激成了《疤面煞星》的托尼•蒙大拿,端着枪送死,闹了个无人生还的冚家铲,情势逆转之生硬令人瞠目。
犹如截稿期要到了,作家赶紧收的尾。
据说有加长版,但要抹掉这份仓促,希望很渺茫,强弱如此悬殊,只有拍成电视剧才能从容扭转。
强劲而爆裂的动作之余,是整段整段的抒情戏,文戏的篇幅多过武戏。
我看的是点映场,陈木胜解答,这是为平衡阳刚性,照顾女观众的喜好。
但笔者看来,此举颇有失策。
影片挥洒吴宇森、林岭东式的兄弟豪情,女角们分明是被晾在一边的。
譬如母女俩刚从死亡线上捡回命,惊魂未定,古天乐便头也不回跟兄弟而去,譬如张家辉刚握住亡妻之手,旋即就松开,重回兄弟战场。
我旁边两个女观众颇有微词,想质问导演,还好麦克风没递到她手。
去年的《寒战》也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并无这么露骨的镜头表现孰重孰轻。
其实,本就是男角主导的阳刚电影,不往柔情上靠也无可厚非,再说钟情火爆威猛的女影迷也不在少数,雄性激素再密集一点,照样票房无虞。
总的来说,男同胞看完记得跟女朋友保个证,不会重友轻色到这个地步,就行啦。
这是我头一次在大陆影院里看粤语片,连袁泉也给配了音,在影院里体验如此醇厚的港味(吐槽一下《盲探》,郭涛配成了粤语,高圆圆没配,动机何在)颇为惊喜。
更有,居民楼突击,码头抢货,集装箱飙车,天台对峙,娱乐会所枪战,每一场都能让人想起好几部老港片来,反倒是预告里大书特书的直升机空袭,只是炫耀声光效果,还没炫好,爆炸时汽车纹丝不动,感受不到气浪的威力,陈木胜的《男儿本色》也有这个毛病。
比较遗憾的是,这版字幕的自由发挥太多,广东话一般有约定俗成的国语对应,整句意译显得古怪造作。
很快所有合拍片都将放映原声版,会不会它们的字幕也遭人捉虫呢。
(文/方聿南)
剧情太弱,一点都经不起推敲
这剧情、这狗血,怎一个“屁”字消得?冷笑……
这剧情……………………妇人之见
三影帝已足够,不挑骨头了,都咽下去
誓要去/入刀山/豪气壮/过千关,现代版陆小凤+西门吹雪+花满楼
三傻大闹香港和曼谷。总是迫不及待却又断断续续地抒情,就像写论文时不时把前面讲过的论据再拿出来说一说,不是怕别人没看懂,是怕自己忘了论点…工工整整地抒情(后面三个主角的互相扮演、帮对方除掉威胁、同样被打败又再站起来),像在写排比句。
烂就烂在结尾了,不能因为是主角就咋个都死不了啊,开篇不错,有老港片的感觉。张家辉实在太帅,从激战的好身材开始简直就要沦为他的脑残粉了呢!
bug和槽点太多,不细说,煽过度了,陈导.辉哥依旧最爱,古仔演技提高好快。
电影最妙之处就是悬崖选人的剧情,但也是这部戏的败笔。胸骨中枪高空悬崖鳄鱼池张家辉都没有死,回归后还忠心耿耿,断手能杀千敌,不科学。bug太多只能说是编剧尽力了,但是恢宏的场面与港式警匪片很好看。看完评论发现缅娜是变性人,我觉得张家辉应该要拿金奖。
剧情虽然比较扯,但是最后那场枪战真的很过瘾!
拖沓。主角光环要不要这么耀眼,子弹统统躲着走。。。
大写的boring
文隽写的本子 呵呵呵 以后不必看了……
有些感情点比较牵强。总体不错。
。。。我擦啊我真不愿意说我看过这部电影!!!看过就看过了吧,我就别再浪费时间吐槽了,槽点简直太多了。就说一句,自称有私人武装的老头儿,您最后能不能整个炸弹啥的把他仨炸了?!咱不亲自上阵拿枪扫行么!后来我想了一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了国语配音,坑的一B啊!2014观影烂片榜首!
就。。。看个过瘾吧,陈木胜肯定是被这两年自己的烂片搞怕了,所以有点矫枉过正,用力过度。话说最近导演们都开始走这个路线了呢,拼命放大招,观众也能看出来你心虚滴,倒不如处理好编辑硬伤来的实在。总觉得有点白瞎了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啊~
以兄弟情为主线,附以扫毒的剧情,拍的像TVB电视剧改编的电影。张家辉近几年的蜕变有目共睹,演技早就不输刘青云,甩古天乐十条街了~
顶着“港片三十年最大阵仗”“战斗版的合伙人!纯爷们的致青春!金三角的让子弹飞”这样的宣传口号 我让对电影预期着实比电影本身高了不少 但三位中生代演员已经逐渐面露峥嵘这是不争的事实。。
做差、做匪,都跟谈恋爱一样,总是心软的那个先扑街。张家辉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
看到片尾我居然有种“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也会觉得很带感”的感觉,张家辉向我们完美地说明了没有刘海的男人有多帅,虽然全片最帅还是吴廷烨没有之一!前面要是没他,我一定得睡着,气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