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齐昔日无线的五虎将是本片一个最大的卖相,可惜偏偏少了如日中天的梁朝伟,就算陈奕迅再卖力再癫疯,五虎将缺一角的遗憾依然存在。
上一次五虎将齐聚貌似是那部《五虎将决裂》,给我印象很深刻,最后基本死光光,当时因为电视剧的原因,非常喜欢黄日华和刘德华,前者的郭靖深入人心,后者在《猎鹰》中的出色表现也让人过目不忘,当时对苗侨伟和梁朝伟并没有投入很大热情。
然而事事难料,最后梁朝伟终成大气,无数光环笼罩下,其他四虎相形失色,苗侨伟早早脱离娱乐圈是非地也不失一种选择。
此番,刘德华力邀之下,再度复出的他,却刺出他为杨康时都不曾掌握的惊艳一枪!
电影的脉络相对简单,算是比较弱弱的香港黑社会题材电影,了无新意,加上没有什么卧底牌、两性牌、枪战牌、高科牌,实在是挺乏味,所以片子的好坏成败基本都靠演员了,所以说,刘德华应该感谢苗侨伟,如果不是三哥,这片子基本就报废了。
三哥离开很多年,可演技貌似反而突飞猛进,难道说商场更能磨练人的表演才华?
戏里面给三哥的表演空间也是最大的,多个角色身份之间的转换,既要隐忍又要睿智,既事无巨细又掌管全局,三哥把握这个角色是相当出色,眼神气度英风不减,举手投足儒雅依旧,着实难得啊!
反观黄日华,真是老了,或是电视剧演多了,对大屏幕不适应,尽管戏份不多,但是这种忠心冷血的角色其实很出彩的,真是没有演出来,死的也算不上鸿烈,冒死将敌人拖住的戏简直就是被弱化处理了,完全没有张力,既没有面部特写,也没有很好的镜头剪切,死的窝窝囊囊,无法赚取观众同情,更不要说眼泪了,所以非常失败啊。
虽然当年,一部射雕成就了郭靖,但如今,五虎兄弟中,郭靖败给了杨康,惨败!
其实我是最没什么娱乐八卦精神的人。
年少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偶像,翁美玲死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哦了一声,这哦,是大过于路人死的感叹了。
苗侨伟据说是帅哥的,据说是我周围的人都说,我虽然亲眼目睹了,但也就是哦了一声,这哦,其实是不大分辨得出来郭靖和杨庸哪个更帅的。。。
刘德华重组公司,想找齐五虎将一起出演,梁朝伟不来演。
其实是这个爆料去吸引了我去看这部电影。
如果梁朝伟去演了,就是一派其乐融融,五虎将重聚一堂,那有什么意思?
看电影,不过就是看人性,这台上的精彩不过二三个小时,又怎么能和二十年来人生浓缩后的风云变幻比呀,睁着眼睛在豆瓣上写着不好看几个字的人,脑子里大概就和年少时我哦出一声地样子差不多,他们懂什么看电影的精华呀。
一切的文艺作品,从来不是看人家拍什么写什么给你,这不过就是有个平台让你在大脑里重新搜索组合,自己给自己想出一段好戏来的呀,那些年轻人呀,从来不知道写感想写评论是最精彩的一次再创造,哎,再叹,年轻人呀,懂什么人生。
记得宁远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忍不住存了那篇八卦,她只是写在她的博客上,用了很yy的精神去写狄龙。
香江第一小生被邵氏一脚踢开,从1984到1986,他的演艺事业几乎一片空白。
宁远是这样写的:狄龙憋闷在家里的这两年,正是为他日后的宋子豪打下了坚实基础,那种壮志未酬,那种亲人离散,那种小人背叛,世态炎凉,他也尝到不少。
1986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值得记录的日期之一,这一年,中国的香港,诞生了辉煌巨著《英雄本色》,几个失意人集中到一起,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所有的人名说出来都是铮铮响亮:吴宇森,徐克,狄龙,周润发,张国荣。
再来看五虎将吧,刘德华长得很帅,但是个子不高,但他从我十几岁时一直红了二十多年,红到我三十多岁。
黄日华演过多少金庸大侠,从正直演到了奸恶。
梁朝伟当年演过多少小混混,现在已经是一方影帝。
我们那个时候,汤镇业又有多少戏在演,侠女十三妹里面,左右摇摆不停的安公子。
苗侨伟的外型又是多么让人注目。
可是,人生起起落落,让人去想一下想吧,苗侨伟转眼也卖了二十年的眼镜了。。。
从委曲卖到愤恨,从愤恨卖到平静,从平静卖到波澜,从波澜卖到无欲。。。
我说过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些人当中的谁。
不过他们又站在了舞台上而已。
除了刘德华,都胖了。
就连刘德华,也老了。
还少了一个梁朝伟,就算没演又怎么样,这戏里全都是他的影子,每一个林奕迅演的地方,你都会去想,梁朝伟来怎么演,他怎么用他现在的沧桑去演一个曾经天真的一张白纸,他梁朝伟还有信心去演一张白纸吗?
他为什么不来淌这淌混水,为什么不去看所有老的容颜,为什么不把所有老的容颜拼在一起?
他又为什么要来淌这淌混水,现在他的地位,有必要要演一个非名导演,非名编,非主角的角色吗?
谁知道他在怎么样想。
就是不知道,这戏才精彩呀!
刘德华当了老板了,当了配角了。
有一个不认识的人在网络上说,光看他当着配角,衬托着自己过去的兄弟就觉得感动了。
看,这位才是真正懂戏之人呀。
黄日华几乎没有风采,给他的风衣很碍眼,风衣,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不是这个世纪的,你披着,是因为你还恋着旧吗?
汤镇业在演凶残,在演孝顺,那是温温的,他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在哪里,他被打死前的,子弹穿透身体的眼神真的让我觉得,他也有日行千里过呀。
谁也不知道刘德华是怎么样想的,把苗侨伟拉回来,还是当主角。
可是苗侨伟演得真的很不错,他演得越好,越让人心酸。
狄龙在1986年后,豪哥那么风行一时,也仍然那么快被小马哥取而代之,贾樟柯的三峡里,也只有小马哥,而无豪哥。。。
象这样非名导非名演,只不过挂了一个退休了也想有地方养老的刘德华的名字的电影,我觉得是很难有机会拿奖的,那么今日的苗侨伟,比之当日的狄龙更不如。
因为,就算有的角色是为了他们量身定做,但是,有谁是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做一辈子呢?
明天的苗侨伟不知道会怎么样,总之,他仍然是可以去卖眼镜的。
但我总觉得,明明一弯春水,是谁投了一颗石子,让死水也起了波澜呀!
(好了,感想发完了,再闲说电影二句,我觉得设计得还不错,很典型的香港商业片,基本的故事的高潮起伏铺垫都有。
黄奕是我目前见过合拍片中演得最好的女演员,比什么高园园、董洁,李小娜(不知道是不是叫这个)统统要好,后面的戏演得差了些,总的来说,还蛮替大陆的女演员长脸的。
)我在参加博客大赛,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好的,请点击: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user.html?u=9d351ac2 帮我投投票好吗?
还有欢迎通过http://feed.feedsky.com/zz4211 订阅我的博客,谢谢要连续比三十天,我会在这期间分享我看的电影和书,敬请支持鼓励!!
看了《兄弟之生死同盟》,很是失望。
一场令我嫉妒的帅哥秀而已。
我一直很羡慕老刘的身材,《无间道》里的那套西装穿在他身上真是有型。
我也有过一套这样的西装,站在镜子之前摆弄了几个造型之后就被我压在箱子底下,现在更是不知所综了。
刘德华、苗乔伟、黄日华、汤镇业,除了后面那位身材走形外,前三位,一直都是帅哥的典范。
这之中,尤其要说到小王爷“杨康”。
当年在83版初次见到小王爷,我那早熟又纯洁的心灵便被震撼了,暗暗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和小王爷一样,英俊的面容带着一丝不羁的笑容,几句话便勾搭上一个美女,决不和傻了吧唧的“黄日华”一个德行,要不是黄蓉有个不知传统美德是何物的老爸从小扭曲心灵,一辈子就只能干看着那对大雕深生儿育女了!
可眨眼间,我已经过了小王爷风华正茂的年龄,眼看就要奔他儿子“刘德华”久别重逢小龙女的那个年龄了,身材却已宛若如今的汤镇业了。
伤心!
人一老,就会絮絮叨叨,说叉题。
唉,还是说回电影本身吧。
开头林雪的短暂出场让我乐了半天,果然是金牌跑龙套的啊。
之后他儿子被王志文收养,我本以为是个伏笔,毕竟父亲的死虽然是九叔亲自动的手,但也是王志文间接所迫。
如果这小子有点死脑筋——考虑到黄日华德曾经某个角色,这个可能性很大——日后内斗一定精彩。
即使不指望着黄日华反了谭家,起码,一心报仇的心态也可能会使得苗侨伟的布局增添变数。
可惜,林雪的死似乎只是改变了黄日华的成长环境,让他从小吃谭家饭长大并甘心为之死去而已,对于影片大局毫无深刻影响。
他本人也只是戴着墨镜,穿着很帅的风衣走来走去,跑来跑去,仅此而已。
汤镇业的戏份实在少得可怜,而且毫不出彩,完全被他老爸九叔掩盖住了。
看着他走样的身材和有些变形的脸,你不得不感慨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真是可惜了这位当年的无线小生。
老刘的西装真是不得不让我再赞一声。
表演却一般,戏份也不多。
作为影片拍摄的召集人,他能这么让戏还真是令人佩服。
苗侨伟和陈奕迅站在一起,不理会前者眼角的皱纹,打死我也不相信这两人是兄弟:前者继承的基因明显优于后者嘛,起码在长相上如此。
但两人的表演都还不错。
尤其是苗侨伟,当了这么多年的店老板,戏还没丢下,真是佩服当年的无线培训班啊。
两兄弟之间的感情戏处理得有些仓促,特别是童年时期的事情,交待太少,后来陈奕迅远走美国之后,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没有交代清楚,使得看到后来,苗侨伟对陈奕迅的爱护真有些让人摸不着缘由。
黄奕,一个在北大接受过法律专业知识教育的新时期新女性大律师,帮着黑帮打官司还算是本分,可帮着嫌疑人逃跑那可就是大不对了,更别说那把打算交给陈奕迅的手枪了。
要是她和苗侨伟之间的感情交代的更加清楚一些,那还能理解,否则,真是,不可思议。
说完这些,再说说几个演员之间的复杂关系:黄日华和苗侨伟曾经分别饰演过郭靖和杨康,在射雕中,郭靖可被杨康欺负过不少次,在本片中,黄日华则是苗侨伟的手下,被苗侨伟用重话挤兑过好几次。
而刘德华则饰演过杨康的儿子杨过,深深以这样一个大义不分的父亲为耻。
而本片中,刘德华始终针对着曾经演过他老子的苗侨伟,逼得他在灵堂失态发作。
而在无间道中,老刘几枪崩了想跟他的黑帮卧底同事林家栋,两人曾经多次在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中交谈,而本片中也是如此,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中,两人却是兄弟般的玩笑打闹。
电影,真是有意思!
虽然这是一部以“无线五虎重聚”为噱头的影片,但依然是精品。
刘德华的号召力非凡,虽然梁朝伟为了《色,戒》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加入,但没有影响影片的质量,尽管票房号召力可能小一些。
我还曾想如果梁朝伟加入的话,让他来演哪个角色呢?
陈奕迅的角色吗?
有点太胡闹了。
说回影片,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看。
苗侨伟与汤镇业对峙的两场戏,刘德华带警察去王志文葬礼上搜查毒品的情节都是用语言和眼神来烘托气氛,让人能感觉到剑拔弩张却不需要打斗场面,这才是渲染气氛的极致。
导演把握的也不错,有点看《无间道》时的感觉。
当然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很老土。
父亲非常相信20年前的一个算命先生的话,对方说他的两个儿子在一起会自相残杀,于是他把两个孩子分开;哥哥却不太相信这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人定胜天”,他开始尝试着让弟弟去尽快成长接管家族生意,因此他策划了让弟弟杀人跑路甚至被追杀的不近情理的一条生死路;而弟弟不信哥哥是好人,自己想把家族企业变成正当生意。
这样的一个家族,这样的一对兄弟,开始了与另一对父子的对峙之路。
为了一些主流的因素,编剧依然把剧情时间安排在了香港回归之前,因此那些有关黑社会的内容有关血腥对峙的场景有关警察的嚣张都可以在影片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虽然香港电影的元素很多,但是由于大陆演员的加入,和编剧导演的因素,使得这部影片不再仅仅像一部老式港片那么简单。
只不过最后兄弟们在泰国的那段追杀有点虎头蛇尾,而刘德华对苗侨伟兄弟俩态度的转变更加不可思议。
生死同盟在最后的影片中没怎么体现出来,如果是说黄日华饰演的阿鬼对谭氏家族的忠诚是这种同盟的话,那他的戏份也太弱了点。
如果说是兄弟同盟,影片中兄弟的感情更多一些,如果说“生死同盟”的话有点文不对题。
莫非还要拍“兄弟”系列?
最后说说演员。
刘德华还是那么有型那么帅,苗侨伟演老大不怒而威出乎意料,黄日华演的小弟由于情节不多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汤镇业光着头的形象让人看了就想揍,王志文还是老样子表演无功无过,于荣光和黄奕的加入更像是两个应景的花瓶,如果没有他们,也许这部影片可看性更强。
综合打分:75分。
值得一看,收藏就免了。
电影中有很多会说话的镜头,比如有人说没看懂最后结尾那把谭家椅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旧物都被拿出来卖嘛,价格从300多变成了200多,含义就是表决心吧,原来老大当家说了,椅子是爸爸留下来的,只能姓谭的坐,别人也不能坐。
这样肯定是不会被卖的,现在不但卖,而且价格都是降价了的,表明了卖的诚意。
那么谁又敢卖椅子呢?
故事结尾大哥over了,自然椅子是老二卖的。
卖不就意味着不再干社团,不再守旧业,做合法生意吗?
还记得故事开头大头死的时候天旋地转的镜头吧,正好和两个孩子开车围着花坛转开心的朝天乐是同一种视觉效果,用摇摆的影像就先把两家联系到了一起,也可以说是一种暗示吧。
庄晴在老大出事那一晚虽然没在老大身边,可在老大中枪倒地那一刻突然一惊,虽然貌似俗气的故事情节设计,但从另一方面不正是印证了他们是真心的相爱吗?
至于为什么整部电影中除了两兄弟的妈,还安排庄晴这么个角色,我想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老大是个好人吧。
整个电影中西装的款式,警察的制服,还有手机的款式都是90年代的东西,明显想突出这是过去的故事。
他们在泰国报仇的时候,碰面的地方竟然演播着《上海滩》,同样是黑社会题材,更绝的是竟然镜头里是许文强举着他坏了小手指的那只手!
跟电影里九叔一样都少个小手指头。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是想说其实导演用心了,有的地方值得再看一遍,至于像刘德华耍酷什么的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是女士,这部戏可以彻彻底底地饱你的眼福:包括扮警察扮得上瘾的刘德华,快五年了还保持着《无间道》里一样的形象,一套可身的小西装,掩盖着这位小巧玲珑型男人的年龄(香港导演比较会用光吧,这里的刘德华看起来比《十面埋伏》里要年轻太多,扮嫩嫩的香港皇家小警察一点都不显老);一身休闲装的年轻男人陈奕迅,表现就像戏里别人评价他的一句台词:“真是一只小白猪”,傻的优点让人怜,小卷毛,永远嘟着的嘴唇,实在很像在美国被时尚风潮熏陶了20年的小弟弟;一身黑衣的黄日华(还好他是黄日华,不然肯定会被人说是抄袭基努李维斯)身材依然保持得不错,只是那眼角暴露了其实他已经是一个50岁的男人,恨苗侨伟为什么要对他说那句话:“摘掉墨镜”,墨镜之下,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对被揍得五眼青的双眼,谁知,那里的颜色正常,只是多了些深深的鱼尾纹;最令人惊艳的是苗侨伟,我想我已经超过15年没见过这个男人了,包括之前的《岁月风云》也没瞟过一眼(那个为吉利汽车做广告的片子我想我是不会看的),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决战玄武门》,那里面风度翩翩的李世民,轻易地就让黄日华身边的翁美玲变了心,《射雕》里的杨康,也只有这个杨康才符合原著中那让人恨又让人爱的样子,还好,还好,50岁的苗大帅哥依然那么有型,有棱有角,与黄奕谈恋爱、做王志文的儿子一点也不显老,甚至还敢露出手臂上的肌肉;王志文还是一贯的风格,瘦削、寡言、深藏不露,只是这次退位演了个父亲,影片刚刚开始便容颜苍老,与她配戏的也只是个面容酷似蔡琴的女人,还好,也算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汤镇业便不必说了,早已找不到当年段誉的一点影子,所以他一直也只能演个反角、配角,被仇人射杀、被属下补枪致命,横死在泰姬陵;《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竟然也出现了,只是在众星的辉映下已经惨淡无光,不光在台球厅无缘无故地挨了几巴掌,最终还充当了一个犹大的角色,白瞎了那搁在凡人堆儿里也能鹤立鸡群的好身材……可见这是部群星闪耀的戏,没提到的还有于荣光等几个总在港剧中出现的熟面孔。
而通篇仅有的一个女人——黄奕,却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整部戏里,她都在被苗侨伟当属下使唤,全然看不出两人的亲密关系。
本人比较俗,甚至在猜想,黄与陈奕迅之间是否会发生点感情纠葛,以引发兄弟间的自相残杀,可导演对这种TVB剧中演到滥的三角关系已经没有兴趣了。
《无间道》之后,香港的枪战片似乎都已经脱离了庸俗单一的打打杀杀和情情爱爱,开始挖掘深层的人性——这样也好,《兄弟》虽说是黑帮戏,倒也拍出了些以往黑帮戏没有的内涵:一种旧势力的倒掉,总是伴随着伤痛、流血,甚至死亡,一方的牺牲,换来另一方的新生。
不破,则不立。
注意到一个细节,法庭在对苗侨伟进行宣判时,庭外飘扬的是英国国旗。
那么,这种不破不立,难道还有更深的寓意?
总之,《兄弟》值得一看,不管你是不是女同胞。
可能是因为〈教父〉的缘故,黑帮题材的电影从来就是我的最爱。
加上有3个月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兄弟〉当然成了一部不容错过的佳片。
但是不知道是因为电影看多了,还是自己心态变了,现在的电影总是不能让我找回以前看电影的感觉,每次看完都觉得不尽兴。
老实说〈兄弟〉的前半部确实让我兴奋了一把,电影一开始就为电影的主题〈兄弟〉做铺垫,王志文的表现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本色的演出,不需要突破就已经可以技压全场,一个传统,有霸气的老大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电影在前期交代上花了不少的工夫,使得故事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且顺其自然,但是我认为兄弟两开车撞人那段戏处理的不够好,可能导演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段戏来表现两兄弟的性格特征,为两兄弟成人后的性格做铺垫,但是这场戏却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哥哥小时侯的性格是那么谨慎,胆小,遇事慌张,这和苗乔伟后来饰演的大哥形象相差甚远。
电影的前半段,主要由王志文主导,王志文与生具来的天赋把剧情渐渐推向高潮,一晃二十年,故事发展的接力棒交到苗乔伟手上,说实在话,苗乔伟的表演的的确确让我惊喜了一把,从他饰演的大哥形象里,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教父、蛊惑仔、黑社会等电影里的大哥形象。
他谨慎、低调、凶狠、城府极深,同时他又温柔、孝顺、义气、还带点幽默,最让人难忘的是苗乔伟把他十年经商练就的商人才有的风度融入到角色中去,就是这种成功商人才有的风度使得苗乔伟饰演的大哥形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故事的发展,整部戏在刘德华带领手下闯灵堂时达到高潮,苗乔伟整部戏里的最佳表现也在这里,苗乔伟用棺材夹了一个警官的手后,就发表了一段堪称经典的演说,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苗乔伟这段话不是恐吓,而是承诺。
在那种场合、那种气势下,一直嘻嘻哈哈的刘德华也不得不收拾心情,认真对待。
可惜的是,整部戏的高潮至此达到最高点后,就急转直下,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有点牵强和莫名其妙了。
不是说后半段就那么差,只是配不上前半段的精彩而已。
他想拍出好片子,留了很多细节在电影里,比如黑板上写的字。
太想拍好了,结果有点拧巴,太想史诗了,结果却没有什么印象。
大家被同样题材的片子轰炸太多了,这么多导演,这么多好本子,也有好些个人想到过去泰国拍,实在是挤不下这么一个不太出彩的片子。
林家栋前些阵子演过一些很相似的片子:《葬礼揸Fit人》
把那张盗版碟翻遍了都没有找到导演,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导演,我要说,这篇导的很烂,对了,还有编剧。
苗侨伟的演出很棒,其他人都有些黯然失色了。
结尾太煽情了,太和谐了,很虚伪的一个结局。
当然这样的结局能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以及出来的时候有个好心情
当年的无线五虎将,除了梁朝伟,另外四个(刘德华、苗乔伟、汤镇业、黄日华)悉数登场,对于一个港片爱好者,这样的阵容应该是不会放过。
不论是影片的选题还是整体的人物架构,都透出这将是一部黑帮片的架势,不过电影看完却是完全失望的感觉,不过这种失望是来自对于电影题材的期望,并非电影本身的表现。
影片重点讲述的是兄弟之间的感情和家族利益至上的一种信念,而这个家族尽管是出身黑社会但却是在向正经生意方面发展。
至于其他的什么下属篡权弑主之类的剧情则实在是太过常见,没有什么看点。
而令人期待的动作场面更是少到可怜,表现上也是返普归真。
其实这种表现兄弟感情的电影很多很多,关于亲生兄弟和非亲兄弟之间的两种感情描述也并不新鲜,只是在现在这种致力于讲述自我和背叛题材故事的年代,这样宣扬传统的故事还是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尽管影片中也充满了因为金钱的背叛。
尽管是扯出了一堆什么诸如“玄武门之变”宿命的玄虚,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典型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模式,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看多了确实有些无聊。
影片中有对于命运是否注定的讨论,王志文的死,因为没有逃离属于他的宿命,但这种命运似乎是属于所有的黑道家族的家长,发生在他的身上,并不奇怪。
接下来就是对于他的两个儿子宿命的打破,为了防止所谓宿命中的手足相残,相亲相爱的两兄弟被强行分开,之后的再次重逢也充满了命中注定的“玄武门之变”的味道,然而在最后的处理则是完全的打破了这一宿命,变成了一个兄弟和睦的结局。
影片开始刻意交代了一把椅子的意义,最后这把意义非凡的椅子的下场是在旧货摊上等待买主,这是在讲述这个家族企业的彻底转型,同时也包含了要做正经生意的忠告。
尽管很多人反对这种结尾的处理,但是本人却并不反感,毕竟社会还是进步一些的好。
电影本身是一种娱乐方式,但这不是宣扬叛逆和丑恶的载体,更多的还是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辅助工具。
演员是影片最大的看点,但“五虎”们一张一张的老脸在这里确实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尽管为了配合演员将角色的年龄都设定在了三十多岁,但年届半百的老几位实在是难掩岁月的痕迹,除了短暂感动之后也就是剩下了唏嘘。
刘德华的脱线警官塑造相当失败,一张皱纹遍布的老脸硬要让人接受这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物实在是没有说服力可言,想要在戏里过瘾,实在是晚了十几年。
另外就是陈亦迅,尽管唱歌屡有建树,但演技实在是没有太强的表现,比起其他老几位,差了太远。
想看黑帮片枪战片的,不要选择本片;想看当年偶像的,不要犹豫,要么电影院,要么DVD。
Lightwing于2007年11月1日
有点点教父的感觉~~比我想像的好点
结局的椅子什么意思嘛。
还好吧,联谊会。
失望。。。
香港电影一定要看粤语原版,不变的真理。PS:如果舜是Tony,就集齐五虎了。
兄弟
这......
豆友的评论好出彩哦~
....
the script doesn't make any sense
典型的香港电影,“只有事情可以改变人,人不可以改变事情”的另一种体现
看的阉割版
都老啦!!诶哟哟~
特别烂
刘德华怎么成配角了? //20080406 End.
不知道港版会不会更好。
2007.11.28
1星
受不了了 你们在搞什么 黑社会都要出来说教 剧本写得莫名其妙的 片尾看到音乐总监是梁翘柏啊 唯一的亮点
五虎少了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