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假期做了什么》 电影讲授三个有着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孩子,跟自己爱吵架的父母在去参加75岁爷爷的生日所发生的一系列惊奇的故事。
非常喜欢三个小孩子,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真实来演这部电影,让人看到是非常舒服。
Jess喜欢收集石头每一块石头的样子名字都能记得非常清楚,最搞笑的点是当不开心生气的时候憋气来吓唬父母,看到时你可以说Jess太小了不懂事,但是她却是什么都清楚有自己的想法。
Mickey是一个喜欢看书懂得小知识非常多,在别人说错话指出别人,并且坚信世界上有奥丁的存在,时常带着他的长剑。
Littie是这三个孩子里边是一个领导的作用,在她的心里什么都懂,她时常带着一个笔记本记录谎言,并且她知道爸妈的状况尝试着让他们不要吵架,劝说他们说实话,让他们和好,littie也是为最后的故事情节起到推动作用,这样一个明事理的孩子在现实当中是每个父母都喜欢的孩子。
三个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不好,他们时常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
一对父母时一对次吵架的父母,这也是生活中的常态,三个孩子在父母的面前他们总是说着:别吵了。
孩子的举动总会很暴躁,还有小女儿的憋气,可能都是因为父母平时的举动所以在孩子身上产生了影响。
当三个孩子见到了爷爷Gordi后他们脸上的笑容是美好的,更像是放开了自己。
Gordi是一个与大人不同,追求简单平淡,并与孩子有着共同的特点,他愿意倾听孩子的内心,愿意与孩子沟通,尽管他人看来孩子那些问题是可笑的。
在他75岁生日那天带着孩子如沙滩玩耍,可能是一个75岁老人最好的生日礼物吧!
在大人眼里认为生日一定是体面的一定是盛大的,在老人心里他只希望是淳朴自然没有纷争的。
老人在沙滩上组孩子们的对话,以及littie撞倒路牌时老人说棒极了,老人内心是想破限制的。
老人希望自己的可以以维京人的方式被埋葬,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幻想,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这是老人的真实愿望他们记住了,老人不会想到孩子们完成了他的希望。
在爷爷死后,所有的孩子都会告诉大人,little回家后正如爷爷所说他们只会争吵,他们不能以爷爷想要的方式埋葬他。
在孩子埋葬爷爷的过程是非常荒诞的,汽油、造船、再到点火这个过程是违背现实的。
但是孩子们的纯真以及电影效果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正常的,故事的结尾是美好的,每个人都通透了,看下来的感受非常舒服愉快。
爷爷说过:“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可笑的地方,我们不应评断,不应争吵,因为到最后,一切都不重要了。
”
Mikey:人们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Gordie:这个嘛,他们慢慢就会知道了 ————每个人都会找到自我,然后这个世界还得将就着我们。
一部值得反复回味、思考的好影片。
影片只是用轻松而真实的调子展现着平凡的家庭生活,大人们与三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的相处和对话,却也恰是在这样的平凡里,蕴藏着不易察觉的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课题。
观看过程中想要记录的信息太多,引起思考的台词、片段太多,忍住没有暂停,一口气看完后尝试重头梳理,竟也发现很多前因后果。
以下,对片子的剧情及对话安排作简单分析,涉及剧透,请豆友们观看过片子后再行阅读(本人心理学专业,会偏向从人物塑造和剧情安排的缘由层面分析): 片子开头,一家人准备从伦敦驱车到苏格兰的爷爷家,为其庆祝75岁的生日。
可爱的Jess想要把自己收藏的石头和煤块带上,爸爸道格不同意,Jess就作势要憋气,以此反抗爸爸的权威。
孩子还小,却也有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自主的想法,但面对绝对的权威,可能能做的只是大声喊叫用力哭喊,就像所有的孩子会用的,想要达到目的的方式一样,而小杰西憋气,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要这么做!
我们在后面的影片中也能得知,如果不认可小杰西的思想,不接受她的要求,她是会坚决憋气直到自己昏过去,失去知觉。
这是个倔强并有强烈表达自己独立思想欲望的小女孩,而这是否也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能会忽略、不重视孩子们的表达,才让孩子有这样的举动以示不满。
画面转向Mikey,他正盯着电视上的战争画面看。
Mikey是个爱看电视,聪明的小男生,他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有着自己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准备出门时,妈妈Abi找不到家里钥匙了,而这时镜头转向Jess,从后面剧情发展我们能猜测小杰西常常藏起爸爸妈妈的钥匙,为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想引起爸妈的注意,表明自己的存在,亦或是不想爸妈离开家,想要他们多陪陪自己,而如果找不到钥匙,他们就不会走了。
所以孩子的心思,你别猜。
孩子任何的言语和行为,父母在其中的责任都无法推脱。
爸妈因为一些事情吵起来了,这时洛蒂出现了,一个打扮一丝不苟,正义感十足的小女孩,她向爸妈提议,准备一个小册子,记录下所有的谎言用,这样大家就不能否认说过什么了。
可见爸爸和妈妈常常对大女儿洛蒂说些“善意”的谎言来敷衍她对事情真相的执着,但是善于察言观色的洛蒂可能早早就就洞悉真相了,只是想要从爸妈那得到肯定的回答。
妈妈还是找不到家里的钥匙,于是爸爸走到对街邻居家,说明缘由想要借用备用钥匙,而此时邻居却显露出怀疑、愤怒的表情,妈妈在车旁边向邻居确认爸爸说的话后,邻居才表示去取钥匙。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判断,爸妈已经分开住了(此前爸爸说自己的钥匙交还给妈妈了),并且爸爸有过欺骗邻居拿备用钥匙的“前科”。
镜头转到苏格兰爷爷家,爷爷在河中心钓鱼,这时他的电话响了,但爷爷微怒地将它关掉。
后来加文叔叔和玛格丽特阿姨驱车将药取来要爷爷吃。
可见爷爷的病很严重,误了点吃药会有危险。
这也为后面爷爷在生日那天突然的离开做铺垫。
加文叔叔和玛格丽特阿姨在厨房安排宾客座位,加文叔叔正准备打电话给一位爵士邀请他来爷爷的生日宴会,玛格丽特阿姨和他说话,但他没等她的话语说完就转身离开和爵士唠了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处的模式,这是经常会发生的场景。
加文叔叔是个严厉而自我的人,对玛格丽特阿姨和儿子要求很高很严苛。
长期在高压环境下生活,玛格丽特阿姨有了情绪问题甚至是抑郁症,才会在影片中有多次击打蜜蜂的场景,以及那段在超市情绪失控打人的视频的存在。
爷爷生日到了,而他执意要开车带三姐弟到海边玩。
到了目的地后洛蒂对爷爷说,爷爷你的电话关机了,爷爷回答道,我是故意让他关机的,本来电池也没电了,就是为了关得彻底(just to make sure)。
这里一语双关了,是为了手机关得更彻底呢,还是为了让自己的计划进行得更顺利? 旅程中,爷爷和三姐弟频繁对话,有关为人处事,有关死亡,有关回忆。
他对洛蒂说:可能你的父母骗你,只是想保护你。
如果你的初衷是好的,那么有时候可以说谎。
当米奇问他:人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How do people know what they are?)他回答:这个嘛,他们慢慢就知道了,每个人都会找到自我,然后这个世界还得将就着我们。
(Well,they just kind of find out.We all find out eventually what we are.Then the world has to lump it.)(但其实当时米奇问的是女同话题,爷爷并没有正面回答,这里不论述:-P)爷爷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当米奇提出想要去海里捞鱼烤着吃的时候,爷爷毫无禁忌地随他去,并对洛蒂提出的“车里不是有三明治吗”,用“但是我们不能狩猎三明治”来回答她。
当小杰西问爷爷,海水会冷吗,爷爷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直接告诉孩子,海水可冷了,你不能去玩。
爷爷说海水并不冷,而孩子们自己体验到清冷的海水后,刺激得大叫而归。
一件事情的经过是如何,感受是如何,我不能提前告诉你,因为那都是我的经历,我的感受,它绝不能变成你的,而属于你自己的想法,你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得到答案。
影片细节分析到这,接下来想谈谈教育问题,影片中有两个完整的家庭(三个小鬼和艾比、道格-A家庭;加文叔叔、玛格丽特阿姨和肯尼思-B家庭),这两个家庭中父母的个性以及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都很鲜明、突出。
A家庭中,父母喜欢与孩子对话,同时也尊重孩子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会向孩子们表达自己深切的爱意。
在休息站的洗手间里,夫妻两尝试告诉儿女们两人的夫妻关系遇到问题而选择离婚的决定,并告诉孩子爸妈会永远爱他们。
在孩子们可能做了把爷爷尸体烧了的疯狂举动时,他们也是选择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想要从孩子嘴里得到事情的发展,而不是自己假定事实逼问孩子。
相反,B家庭里,加文叔叔不会聆听妻子和孩子的心声,遇到事情专断蛮横。
当妻子想要就自己在超市情绪失控的事情和其交谈时,他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她类似的,当玛格丽特被儿子肯尼思发现在洗手间里大声哭泣时,也被肯阻止了她的言语。
可想在这个家庭里,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彼此的感情不能互通,情感的需要得不到回应,在此环境成长的孩子感情淡漠,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习惯性选择忽略。
影片中肯两次询问大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人的悲与喜与我无关,只因我的悲与喜从来得不到父母(我的重要他人)的关注。
所幸影片最后,加文叔叔在海边为爷爷举办了一个简陋而轻松的追悼会。
没有众多的媒体,没有闲杂的社会名流,没有排场的套话。
大家在肯和新女友疯狂的小提琴乐里开心舞蹈。
就像爷爷所希望的一样。
附上电影截图,如果只看了一遍电影又看了这篇评后,有不一样的思考和想法,不妨再次回味影片,留言。
谢谢阅读 : )
洛蒂要记下爷爷有癌症的事情
到了最后,这些小事都不再重要了
加文叔叔为爷爷致告别词最后贴上米奇在爷爷离开后说得一段话,十分欣赏这个勇敢、有想法、爱学习爱冒险的男孩,他像他崇敬的北欧的神:奥丁,手执宝剑,因为心里有向往,像风一样 自由。
好笑温情的英式小品,父女对话的开始就很吸引人,直接进入主题,导演很细心,许多碎片细节引导出大人的关系,心情变化,人物个性。。。
这部片里最大的闪光点是对话,大人和孩子的对话,幽默纯真充满想象力,三个小朋友的台词真的好精彩,忍俊不禁。
对比出成年人世界里的荒谬。
用三个小孩的视角来看周围的大人,争吵无聊伤害自私不可理喻,也许需要成长的是他们,总是强制给对方自己认为的适合对方的,从不会去想对方真正需要什么。
大人对待孩子们的方式也许需要顺着他们的思维,当我们去极力制止时就像他们歇斯底里的伯伯一样。
好玩。
孩子们可太勇了,他们就是充满问题的家庭中维系父母关系的纽带吧,一个家庭不管有多少问题,只要面前出现困难,都还是会携手度过。
孩子们身上的冒险精神一定激励了很多人,在风景如画的苏格兰,写了一首快乐的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还是需要一起去面对。
爷爷在阳光下逝去,又漂向远方的大海,也不失为一种浪漫。
道格与阿比是一对夫妻,他们领着三个孩子到苏格兰高地为道格的父亲戈蒂庆祝75岁生日。
然而道格与阿比有一个秘密需要保守,不能让家里的其他人知道,而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了他们保守秘密的最大障碍。
三个孩子中,大女儿需要经常把她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见到的,听到的,不能理解的,大人让她说的慌。
小女儿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她的两块大石头,她需要与他们交流,如果事情不顺心意就会一直憋气到把自己憋晕。
儿子就算是一个普通的调皮男孩。
道格的父亲与他的哥哥同住。
哥哥是个成功的金融家,嫂子一切事情追求完美的外在表现,压抑内心的情绪,偶有暴发。
他们的儿子是一个听话的宅男,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直学习小提琴。
道格的父亲深知自己的病情,将不久于人世的他厌倦了家人们的争吵,他不喜欢家人为他安排的生日会,也讨厌即将到来的葬礼。
他告诉孙子孙女们他想要一个维京人的葬礼,将尸体放在一艘船上,将船点燃飘入大海。
哥哥嫂子紧张的安排着父亲的生日,道格孩子们的问题让哥哥近乎崩溃。
生日当天父亲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到海边游玩。
他们任性的违反一切规矩,让大女儿开车,走到游人止步的海滩,违反规定在沙滩燃起篝火,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老人也就在这样的快乐中离开了人世。
留下弟弟妹妹在海边看守,大女儿跑回家中通知大人。
她见到的情境不出爷爷所料,大人都在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争吵。
她对大人们失去了信任,拿了爷爷的一些心爱之物,独自跑回海滩。
几个孩子决定遵守爷爷的意愿,造一艘小船将爷爷的尸体放上去,点燃飘入大海。
完成了爷爷葬礼的孩子们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告诉大人,大人们完全无法相信。
前来庆祝生日的宾客纷纷来到,哥哥在席间宣布了父亲死亡的消息,极力想控制住局面。
终究孩子们的行为还是被宾客们知晓,面对这样的情况所有人的表情只有震惊。
这样的事情迅速惊动了警方,记者,心理辅导师。
家中一片混乱。
面对这些大人们终于开始反思。
每个人都有缺点,大家总为了自己爱着的人无法改变的缺点而争吵。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消逝,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终大团圆,他们共同在海滩为父亲举办了一个告别仪式,哥哥的儿子演奏爷爷喜欢曲子,道格与妻子的关系也开始缓和,大女儿不再需要日记本来解决问题。
这部片子也应该算是奇幻片,毕竟这样的事情太过离奇。
算是以这样一种形式探讨人与人的相处,探讨如何面对死亡。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三个孩子随着正在闹离婚的父母去陪伴得癌症爷爷过生日,玩耍中,爷爷在沙滩上安静过世了。
孩子们为爷爷办一个他想要的“维京式”葬礼-做了个小船,把爷爷烧了,放在了海上。
很多人都有感于三个孩子的萌,还有最后一家人在那银光闪闪的海边翩翩起舞的浪漫,而我,最感动的确实一家人对孩子的保护,包括那正在吵架的父母。
开篇中,父母就在火急火燎的准备出发,小女儿执着于要带走她的两块大石头,不然,就会憋气憋到晕。
我不知道一般的父母会怎样,但是片中的爸爸却是无奈而温柔的把女儿以及她的朋友-两块大砖头-放进了车里,而妈妈对着不愿意系安全带的女儿说“这样,我们让你的好朋友“砖头”来教教字怎么系安全带好不好?
”。
正是因为这样的父母。
所以,孩子们才敢在他们吵架的时候说“你们又吵架,不要吵了”。
因为这样说出来,父母只会笑笑,“我们没有在吵,我们只是在讨论”。
特别感动于这种笑。
孩子的爸爸出轨了,我本来以为我会觉得他很可恨。
是的,原则上,我不能原谅出轨的男人。
可是,他也是那个我心中的完美父亲啊,他会耐心跟孩子说“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他们之间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如果好好沟通就可能不会发生,但是,还是发生了。
他们就有了很多争论,然后,有一个人犯错了,而这个错很不容易被另一人原谅。
”会不停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你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两个人永远都爱你们”,会对女主人说“你为什么要搬那么远,3.5小时车程,哦,我每周要在路上花7个小时才能看到孩子”,会软弱的说“求你,不要把孩子从我身边带走。
”。。。
天,他居然真的在考虑每周来回7个小时车程去看孩子,多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又在哪里??
后来,看到了孩子们的爷爷,终于,我知道是怎样的家庭会教育出这样的父亲。
我想,每个人都会希望有这样的爷爷。
他年轻时是个足球运动员,他的好朋友是个女同性恋,他不喜欢暴力,不喜欢争吵。
他会和孩子们一起做疯狂的事,比如75岁生日那天待着孩子们去海边玩,让孙女在海边开车,把路标撞了会开心的说,“做得太棒了,我想撞那个牌子好久了”“爷爷,那个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呀”“哈哈,大概是不要让小孩子开车吧。
”;他耐心听十岁孙女的烦恼并为她开解,他相信五岁孙子的偶像是ordin,和三岁小孙女一起找她的石头朋友,甚至会躺在沙滩里装死吓孩子们一会。
看看身边,爷爷都是什么样子呢?
父母又是什么样子呢?
大都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高高在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很多人大人都觉得,孩子没有想法,孩子只是玩具,所以,小时候会有一大把大人围着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引来孩子哇哇大哭于是他们哄堂大笑,所以,才有用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指责对方你个废物,全然忘了,你指责的那个,也是孩子最爱的人;所以,才会有父母轻而易举的把孩子的玩具丢掉,“一天到晚浪费时间,还不快去学习”。。。
可能是看多了太多的破碎家庭,所以,对这样的片子特别感动,故事中,爱的传承从爷爷到了爸爸,我相信,就算孩子们的父母真的离婚,这份父母小心翼翼守护的爱也还是会传承。
因为,故事中的孩子多麽单纯而快乐,不管发生什么,他们从来没有质疑过“父母不再爱我”所谓爱孩子,真的不是硬生生保持所谓的婚姻的关系,而是让他们坚信“父母永远爱你,是蹲下来,和他们在一个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天,比想象中更高,而草,比想象中更绿”一代代所传承的家庭,一代代所传承的爱,就是这么简单而又温暖吧。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自己爱的人生气,因为那就是真实的他们,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我不想争吵 吵架只是我们用当时的情绪互相伤害 往往我们伤害我们最在意最爱的人最深)大人的世界有很多烦恼,很多压力,所以有情绪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互相理解,尽可能的去避免问题和情绪的产生,而不是让其升级,这是特别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我们这样的初衷不是为了和我们在意的人分开或者让大家都伤心难过。
多一些关心和理解,解决问题,不要让问题和情绪打败我们。
情绪上头了,有时候一个拥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不要那么纠结拧巴,很多事情并没有意义。
我们都会犯错,但是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情绪,会搞砸一切。
和爱的人在一起,活着,就很美好。
爱你身边的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慢慢长大之后,就会变得无聊,无趣,小时候好像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很投入,人一旦长大就无法理解那些小孩子的童真童趣,老了之后又回到小时候的浪漫,人在孩童时期和在老年时期最接近真正的生活和生命吧。
一个假期 经常用本子记下大人说过的谎话的大女儿 永远相信神的存在的二儿子 看似性格古怪喜欢和石头做朋友的小女儿 不断争吵的大人们 以及身患癌症即将面临死亡的爷爷 构成电影的主要因素日复一日的平常日子 渐渐会让人麻木 人们会因为彼此犯下的错不停地争吵 伤害那些自己爱与爱自己的人 展现出吝啬冷漠的一面思想纯真的孩子与早已看透世事的爷爷间的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对话 向我们揭示着生活的意义爷爷去世了 三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帮爷爷在海边举行了葬礼 看着在海面上载着爷爷沉睡的身体的船筏燃起的一簇簇火苗 这是让人悲伤的但在某种意义上 这样看似不体面不风光的送别方式 恰恰让三个孩子完成爷爷了的遗愿:大人们不要再争吵爷爷的死让还活着的人意识到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会犯错 为什么选择要用这些错误去惩罚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现如今正在困扰着你的种种 最终 回过头会发现 都不重要电影的最后 曾经不断争吵的大人们 手拉着手在爷爷离开的海滩上舞蹈 对于曾经彼此犯下的错误 他们释然了“我们 从现在开始 会更像大人一样”生而为人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大人 但希望我们的假期里会始终存在着那些事 那些会帮助你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事整部电影缓缓道来 性格迥异的人物 稀松平常的对话 认真地向电影里的主人公们 也向荧幕前的观众们 讲述着生活的含义
今天是开工的日子,很开心我还有一天的假期。
原本我计划早晨早一点起床调整一下生物钟,结果发现我起不来……那么就好好珍惜假期的最后一天吧,之后想休息都难了。
今天上午我睡懒觉到11点,起床把昨天没吃完的外卖热了下当作午饭,一边吃饭一边看昨晚没看完的电影《我们假期做了什么》。
电影有点荒唐,讲的是一个身患癌症的爷爷在生日当天带着3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去海边,傍晚爷爷在海边去世,最后3个孩子一起将爷爷进行了海葬的故事。
但又有点符合情理的浪漫,因为常年的矛盾和争吵,爷爷早就厌倦了家里面不愉快的气氛,在老人生日当天儿子们操办着他们心中理想宴会的样子,反倒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洞察到爷爷的想法,在海边陪伴爷爷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最后以一种大人们永远无法想象的方式操办了爷爷的葬礼。
让我想到了之前在哪里看到的一段话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葬礼像是一种表演,要演给来吊唁的人看,演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看,哭得越大声将葬礼的氛围越是推向高潮。
对我个人而言,悲伤到一定的地步不是哭泣,也不是嚎啕大哭到所有人都听到,反倒是大脑一片空白,心里很空,还无法适应这个人已经离开了自己。
眼泪反而会滞后,在葬礼上一滴眼泪都流不出,可能在几天后的清晨想要分享阳光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人真的永远的消失离开了人间,这个时候眼泪会止不住的流,哭到干呕无法呼吸。
如此反复,直到接受了这个事实为止。
如果有一天我将离开的世界,最好的安排是身边只有父母、爱人、为数不多的好友,大家不要哭泣,请记住我们快乐的片段,带着美好的祝福送我到下一段人生。
以上就是我的电影观后感,下午我报了超级猩猩的团课,用运动结束春节假期。
该片讲述了道格和他的妻子艾比濒临离婚,然而为了他们的三个孩子,这对夫妇同意远赴苏格兰高地为道格的父亲庆祝生日道格(大卫·田纳特饰)与艾比(裴淳华饰)是一对夫妻,他们领着三个孩子到苏格兰高地为道格的父亲戈蒂(比利·康诺利饰)庆祝生日。
然而道格与艾比有一个秘密需要保守,不能让家里的其他人知道,而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了他们保守秘密的最大障碍
太他妈超现实了。不落地的情感欣赏不来,看来英国佬被憋的相当难受!
怪异的一家。
仍然是用英式黑色幽默外衣包裹着的粉饰太平下的暗流汹涌,那个葬礼,还真的挺出乎意料的
No comments
这个结局也是太过仓促,完全没有体现所谓的治愈,和一家人慢慢变好的过程。7个人乌泱泱的对话听着就糟心,真是白瞎了大提提的演技。
这剧本出乎意料的精彩!用孩子作为叙事主角来看待成人世界里的一地鸡毛和生老病死,再加上绝佳的英式幽默,莫名地喜欢。四星半。
嗯,杀时间小家庭剧吧。小孩的视野来反讽社会人情。
20分钟
有点闹……
这里面的英音意外地好懂。建议大家关字幕。
开头是俗套的剧情…无尽的无聊打嘴炮 离异又假装在一起的父母带着三个熊孩子。但沙滩上那一段戏把我感动到了。爷爷去世的那一段戏特别是灵魂离开肉体俯视的镜头十分感人!
前面还好,后面乱糟糟的又想讲些道理,处理无能。
说真的 很难把它当成一部喜剧去看 哪怕Jessie再爱耍宝 从影片一开始你都无法忽视死亡 争吵 猜疑。在木筏上的爷爷像勇士一般随海浪远去时,让人热泪盈眶的绝不只是那苏格兰式的壮美。
不能算是喜剧
没有预想得好看。三个熊孩子的确很抢戏,英国小孩儿这么小就能坦然面对生死还能给爷爷办个葬礼实在震惊。英式幽默贯穿全片还真的蛮搞笑,不过总体感觉欠了火候,比起好看的英片还差了一档次。苏格兰的风光真美
一个俗头俗脑的家庭情节剧可以上7.5就说明豆瓣土炮有多多🙄
美国这类片子很多,三代人齐聚一房的温情喜剧片,英国人拍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人人都有秘密,悬疑加上英式幽默都恰到好处,爷爷的死有点突兀,不过之后的孩子办葬礼温情牌打得很及时,但后面的闹剧完全没有意义,有点走偏了。越来越喜欢罗莎曼德·派克。
小胖萌妹子和苏格兰高地的迷人景色加一分,故事想说的太多,反而模糊了主线
看得我超级郁闷……
结尾的转折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