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笑着走出电影院的。
上一次还是About Time。
尽管情节老套,但真是温情又轻松,看完绝对百分百舒心。
如果你不排斥这类电影,墙裂推荐。
Ben,实在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个角色。
他智慧,懂得助理小妹需要得到一点夸奖。
他友好,主动提出为配角1提供住处,并帮助配角2追助理小妹。
他善良,不忍心让Jules和Paige知道Matt出轨。
他情商高,知道Matt需要的肯定以及最后Jules想要的答案。
他不死板,尝试fb与入室“盗窃”。
对待爱情,不但有一个“grow old together”的念念不忘的老婆,更是明白人生总是要不断move on的。
那段他和Fiona在夕阳下牵手散步的场景实在太温情了。
这样的一个男主人公的确完美,如果年轻几十岁,一定是国民男神。
结果本片把他设定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慈祥睿智的长者。
在许多场合,他们穿着得体,沉稳庄重,满脸沧桑,可是又亲切的像一个大朋友。
他们与我们交谈时,满满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没有一丝闪躲,顾虑,与夸耀。
他们会泡上一杯茶,娓娓道来。
茶香缭绕间,我们看见了他们微微皱起的皮肤。
那层层的皱纹,是时间的烙印,也是生命的智慧。
对于时间,只有敬畏,只有感动,比如about time,比如interstellar。
本影片最大的惊喜就是对这样长者的赞赏以及对这种智慧传承的影射。
与其说传承,不如说是一种连结,生命和生命的连结,我们与过去的连结。
印刷工厂几年后变成“淘宝”总部,副总裁变身实习生,开头的一个人打太极到最后的两个人一起打太极。
Ben与过去的自己连结,而他也把这种连结带给了Jules。
而这种连结,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存在感与延续感,让我们在怀疑和困难面前感受到了时间和生命的力量。
另外,与其说本片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我更倾向于说导演是为了向老派绅士们致敬。
很少会有人不爱《王牌特工》里的柯林叔吧。
影片中的Jules说,where did all the “real men” go, men who could rock a pocket square, who had a handkerchief at the ready?
不过,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家庭生活中角色的缺失的确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片中Jules关于men,boys那段说词十分有趣。
虽然电影里是happy ending,但是Matt的出轨到底是不是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呢。
七十岁能干什么?
带孙子、晒太阳、跟着老年团到处转、坐着摇椅慢慢摇,在平常人看来,这恐怕是最幸福的七十岁了。
而这里的这位七十岁老人Ben,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地应聘一个网购公司实习生职位。
从他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前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选对了,而我也来对了。
Ben干净整洁,而年轻同事不修边幅,他们在忙着敲键盘,Ben感觉无所适从。
但他随和、幽默,很快和他们谈笑风生打成一片。
老板Jules是一个年轻女性,肩负工作、家庭重担,紧张忙乱。
Ben成了她工作上的助手,帮她理清了工作思路,还不经意地帮她保守着家庭的不是秘密的小秘密,让她赢回了家庭幸福。
Ben和好奇又热情的年轻工作伙伴成为了朋友,还收获了性感火辣的按摩师的爱情,更重要的是他成了年轻能干的女老板Jules的忘年交。
一个七十岁的实习生,一个七十岁的暖男和绅士。
温暖、轻松、舒服——这是《实习生》给我的感受。
当然,还有女主角Jules时尚优雅的着装也是我喜欢的一大看点。
开场的第四分钟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是个特殊的实习生 新颖的设定 注定这是一场充满惊喜的观影过程 职场片里我们见惯了新鲜人的手足无措 而一个有着多年职场经验的老人重回实习生的位置会铺展开怎样的故事 这个噱头已经将人的胃口掉足调试闹钟 准备第二天的工作装 手提包 我看到了第一次去实习时的自己 些许的紧张 些许的期待 职场老人终究和新鲜人是不同的 当同座的二十代的戴维斯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整套的电子产品的时候 我在期待七十代的实习生本的包里究竟装了写什么 笔记本 计算器 眼镜 闹钟 钢笔 便利贴 我想如果我遇到的是这么个实习生的话 大概要得意的偷偷笑上那么几天了安妮海瑟薇所饰演的朱尔斯作为一个新兴购物网站的老板 从一开始的抗拒年老的实习生 到后来的慢慢接纳 并和实习生成为交心的朋友 在人物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中 实习生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给职场新鲜人做引导和示范 实习期间应该做什么 怎么化解和同事 尤其是直接带自己的师傅之间的关系等等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合格的实习生相比直观上的实习生本 我则更愿意把朱尔斯也看做另外一个潜在的实习生 一个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购物网站的老板 一个和母亲关系“僵化”的女儿 一个手忙脚乱的妈妈 一个迷失的妻子 购物网站的成功使得朱尔斯在一夕之间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电影结束 所有的问题都寻找到解决出口的时候 唯有朱尔斯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没有任何的交待 甚至这个Mom根本从未出现 我想这并不同于生活大爆炸里Howard Wolowitz从未露面的母亲 也不单单是为了一场删除邮件的疯狂戏码而凭空增设 我更偏向于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突出本的知心人的作用 但其实如若像朱尔斯讲的“和一个成年人进行成熟的对话 真好” 父母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漫漫人生路是一场不能回头的实习生涯 和朱尔斯一样我们都是生活里的实习生 新手 生活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 可能会迷惘 但总会找到出路 有那么一天 我们也会成为本
一直期待看这部电影,一直没资源。
今天终于如愿。
我似乎都沉浸在这种舒适的,绅士的风格里面。
整个人觉得特别舒畅。
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一辈人所缺失的东西。
不得不提,女主角洗澡的时候,我眼睛湿润了。
这种拍摄细节,让我觉得身临其境。
很喜欢这种感觉。
希望我自己的生活也能过得这么有滋有味有格调。
谢谢。
实习生可能是一个人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最入不敷出、把热情当干粮吃的一段时间,近年来与临时工一起成为国内犯错与被犯错主力。
当然也有存在临时工、实习生牛x得不行的情况,在中国是北京公交车站协管大爷大妈,在电影里是罗伯特·德尼罗。
近年罗伯特·德尼罗贡献了许多“退休老人”的银幕形象,《奋斗的乔伊》《天伦之旅》《拜见岳父系列》,还有这部《实习生》,以他醇厚的“前黑帮大佬”气质碾压所有叙述主线,告诉观众:记住我的台词就够了。
罗伯特·德尼罗实际上已经71岁了,在《实习生》中的演出更像是他的人生经验而非艺术创造。
他饰演的本·惠特克(Ben)事业有成却退休了,夫妻恩爱但丧偶三年半。
赶了一辈子路,到老还是停不下车轱辘,为了让自己别在家闲着生锈,他去一家卖女装的电商做了实习生。
本智慧非常,来自已经崩塌的保守行业,西装笔挺提1973年的公文包,但他会使用苹果电脑,开车走捷径得意时与年轻人击拳,老派却不保守。
作为个工龄比老板年龄都大的人生赢家,本用自己开着外挂的实习经历向广大观众中的职场菜鸟示范:实习生如何在职场上进击。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朱尔斯就是那个倒霉老板,同样是时装片,因此观众能够在电影里看到些许《穿Prada的恶魔》的影子,同样是工作狂人,为节省时间朱尔斯骑着自行车在办公间里通行,却没《穿Prada的恶魔》里米兰达的鬼畜。
作为一个已婚已育的“创业狗”,朱尔斯随和且容易犹豫不决。
为什么说她是倒霉老板呢?
因为公司发展迅速到她这个老板无法承受需要聘用一个更好的人当CEO,此外因为疏于家庭她的“全职丈夫”也出轨了。
一老一少两代人,同款的成功相似的困境,工作与爱的兼得成为这部电影的主题。
“你有70岁了……那你还记得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吗?
”“你说你毕业后的工作是做电话簿行业……为什么不用谷歌查电话要用电话簿呢?
”“谈谈你的职业规划吧,你10年后预计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这些70、80后提出的面试问题以代沟四溢的方式打开本的实习期。
老板朱尔斯起初根本没想过要给本活儿做——出于对一个老人的照顾以及对一个退休人员的轻视。
世上没有闲的岗位,只有不干活的员工。
看看本是怎么刷存在感的:1、穿着得体:业务也就算了,别让自己“看上去”就很不专业。
本示范:永远的西装领带公文包。
<图片2><图片3>2、守时:以显示严于自我管理,毕竟你守时就给了别人迟到的空间他们会感谢你的。
本示范:与老板约在3点55分谈五分钟话就绝对不能迟到或超时。
<图片4>3、善于沟通:有话好好说,拿出打工仔的“自信”。
本示范:随时。
<图片5>4、积极提供举手之劳:还是那句老话,好人一生平安。
本示范:帮同事推车、发邮件等。
<图片6><图片7>5、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记不住的话对每个前辈都用尊称。
本示范:管老板叫朱尔斯,管朱尔斯的助理叫老板。
<图片8>6、别把好奇心放在同事的私生活上:能说的事儿人家都拿来吹牛逼了,那剩下的你说是些什么好事儿呢?
本示范:看到朱尔斯在哭时,只给帮助不探原因。
<图片9>7、快速学习有利于工作的技能:一个不想当天王嫂的网红不是好卖家。
本示范:注册Facebook,学修图软件、换智能手机。
<图片10><图片11><图片12>8、热情帮助你的同事:团队作战更易成功,想想EXO、BIGBANG、TFBOYS、胡歌与霍建华。
本示范:让同事上自己家住,在领导面前夸同事。
<图片13><图片14>9、陪老板加班:操皇帝的心,拿太监的薪,有上进心的员工就是这么表现主义。
本示范:明明没事儿在那里看报纸还要加班到最后,成功吸引老板注意。
<图片15>10、不要对眼下的得失太纠结:活儿要好,事儿不要多。
本示范:被朱尔斯一时冲动调离岗位后兢兢业业地给新部门同事买咖啡,对前来道歉的朱尔斯毫无怨气表示理解,并在她称自知他能胜任更多时,秒赞。
<图片16>11、勇于撬墙脚:不要让不合适的人出现在你合适的位置(此招慎用)。
本示范:发现朱尔斯的司机酒后驾驶,大义凛然果断抢下司机的工作,进而与老板感情激升。
<图片17>12、有无偿解决领导的生活困难的能力:拴住一个男人拴他的胃,傍上一个老板傍他的家。
本示范:接朱尔斯女儿出去玩、发现朱尔斯老公外遇只字不言。
<图片18><图片19>13、在合适的时候告诉老板你还能干什么:看看“邓文迪传”吧,待到山花烂漫时官人我要。
本示范:作为一个实习生,分析公司的运营。
<图片20>14、最好能喝:若你不喝老板怎么嗨,若你太嗨老板怎么下得来?
本示范:在朱尔斯醉后倾听她的心声。
<图片21><图片22>15、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否则以上一切付出对你都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
本示范:随时。
<图片23>本的成功源于他克己的品位以及开放的世界观,换言之: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与其说他给朱尔斯实习当手下,不如说是朱尔斯在给他实习当老板。
个人生活上,本70岁了但优雅自信,静态时招蜂引蝶,动态时实力撩妹,与公司的按摩师大姐毫不拖沓地终成眷属。
而朱尔斯作为个青年才俊,却因为担心自己成功的事业让自己的婚姻家庭陷入更营养不良的境地,企图将自己CEO的位置让给别人,深深地执迷于自我牺牲的快意与让贤的自我欺骗中。
当她痛哭着声称自己不想离婚以至于孤独终老,要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时,本以一种“活久见”的淡定告诉她:事业不需要你,但你需要这个事业,不用担心离婚。
这是一种父亲的姿态,又是一种领导的姿态,他未必亲临过你的绝境,但他确定一切都会过去。
如果工作与爱情争斗,不必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如果杀了工作来喂食爱情,爱情亦会食物中毒。
当然最好的期待是遇到合适的人,爱情加持工作,在混沌中捕捉到命运的线索,从此归于安稳。
当然,煲这碗中产阶级的鸡汤过程有些漫长,电影节奏略显拖沓,此外对于许多人来说,“实习生”的身份设定早已脱离他们的自我要求或者耐心,但至少我想片中有一句话是你一定受用的:久坐好比嗜烟。
(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
有图且排版更工整的请见十五言:http://www.15yan.com/topic/sheng-huo-zai-bie-chu/4XBCJLdKS0E/I. 职场差不多十年前看了一部电影,让还在读书的我幼稚地觉得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是这样的:女王大人一声令下,助理诚惶诚恐。
女王大人说一,小助理不敢说二。
女王大人说你马上给我过来,小助理扔下朋友家人也一定要去。
在一个老板看来,好的小兵随叫随到,永远待机。
清晨六点接到电话,立即从热被窝儿里跳起来取买咖啡。
永远记得老板的喜好。
做任何事情都带着脑子,不是比老板多想一步,而是多想三步。
不掺合老板的私人生活。
但是当老板遇到困难,要立即像只忠犬,看家护院,保护主人。
十年前,这个小兵得过且过,只是为了在一个知名出版集团攒个经验值,刷个简历,拿到reference letter,去自己心仪的报社。
所以,作为一个局外人,不带脑子地看着“光鲜亮丽”但“毫无必要”的时尚世界——毕竟,她爱的是严肃的新闻报道,而不是劝人去多买一件根本就不需要的夹克衫。
十年后,这个从小兵变成好小兵的姑娘在另一个电影里变成了一个始创公司的CEO。
公司是一个女性成衣购物网站,为那些像她一样没时间去逛街试衣服的女性提供合体的服装,合体、优质、细节是她的理念。
在公司创立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为公司操碎了心,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公司的五年成长目标。
她不眠不休,对老公和孩子的照顾和关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她看起来平和,骑着自行车在印刷厂改成的穿梭在员工当中,“耐心地”和团队一起开会,敞开式的办公桌,但是其实她和十年前那个电影里她所痛恨的米兰达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员工就只是员工,不应该观察或者干涉她的生活,不应该有建议,需要的时候一秒出现,不需要的时候不在眼前晃,做对事情不需要表扬,没做对事情,马上找替代品。
不记得员工毕业的学校和特长?
没关系,只要说“我知道,我只是刚才一时没有想起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职场励志读物,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员工,要responsive,要punctual,要always in other's shoes。
这些书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好员工,就能更快地在公司里拾级而上,成为人生赢家。
那么问题来了,在拾级而上之后,你会是一个好领导么?
还是又一个轮回,你成为了那个曾经你最讨厌的领导?
这是十年后的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们都需要有一个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短暂,只能做自己真正热爱和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要发自内心地关心为自己工作的人,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子上去;要关心自己,因为别人只会在乎你飞得高不高,而只有自己才会心疼自己飞得累不累。
II. 职业精神(professional)大学里有幸遇到了很多非常棒的人生导师,老陆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课排在了大四,最后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说了一个番茄炒蛋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一部小说《美食家》。
一个美食家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只有一道菜番茄炒蛋,朋友们都很诧异,毕竟这是一道太普通太普通的菜。
上菜的时候,每个人盘中间都只有一个带着蒂的番茄。
正在大家都面面相觑的时候,美食家请大家都捏着蒂打开番茄——原来这道番茄炒蛋是把番茄瓤掏出来炒蛋,之后再装回到番茄里去。
食客们无不拍手叫好。
这 可以说是匠心,也可以说是职业精神。
做事前,动过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做事了,就踏实的做好,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完事,汇报总结,想下一步。
如同十年前的那个小助理,陪领导去看设计师的当季作品,做好笔记,发现日程超时,默默把接下来相关的行程重新合理安排。
以及摸清了领导的脾性,对领导将会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
也如同十年后的那个CEO,从自己的网站上订了东西,拆开包装,发现并不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方便也最漂亮的那种,于是上班前去了仓库,指导发货的工人们怎么叠好需要发货的衣服,怎么在盒子里铺上雪梨纸,用什么方式把叠好的衣服放在包装纸里,让消费者在拆包装时就像拆一件礼物——充满幸福。
这种职业精神也体现在言行的细节上。
正式场合着全套正装,反面教材可以参看最近网络上颇为流行的点评中美企业家峰会上中国各企业家的完美演示。
休闲场合穿合适的休闲装,polo衫的领子不要束起来;女生裙子不要过短,否则自己坐立都不舒适,也不用说别人只能注意你的身材,而无法注意你的内涵,当然,不准备以内涵闯天下的另论。
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可以握手,和朋友之间才进行的拥抱礼可以缓一缓。
一对一谈话时看着对方,对谈话内容专注、走心,适时回应。
举个很极端的反例,曾经在面试里遇到一个应聘者,见面给我一个拥抱,拥抱的时候手里的咖啡洒到了我的身上。
之后面试全程都在晃转椅,对于我问的问题三遍都没有任何听懂或者没听懂的反应,最后我怀疑是我把自己的音量给关了。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职业精神就是对得起自己这份工资。
在公司里混日子不出活不是职业精神,但是对着这份工资却让自己油尽灯枯却也不是职业精神。
事半功倍,对得起工作,对得起生活,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关心自己的人。
III. 女性在一次晚宴上,一个女CEO在饭桌上说到自己的不易,因为和她同龄的男CEO们如果不管孩子,那么是天经地义的;而如果她出差超过一周,不带孩子去参加学校的活动,那么她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她说她明白她不应该太在乎别人的评论,但是她觉得不公平,她带孩子去看公司里最先进最酷炫的产品,她给他们看不一样的世界,但是她的孩子仍然认为她是“不称职的妈妈”。
刚刚看了梁朝伟给丸美做的广告。
里面说女人很难,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被贴标签。
《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米兰达是母老虎(dragon lady),工作狂,不怒自威,拴不住男人;《高年级实习生》里的朱尔斯则是为家庭主妇不齿的连鳄梨酱都不会做的工作女性,每天连轴转,不着家,这些家庭主妇也不为她打破了玻璃天花板而自豪。
“恶魔”米兰达在巴黎看秀期间曾经卸下铠甲,坐在房间哭泣,她对着空气说:“我不过是热爱我所做的事情,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和我一样”。
就算她的小助理站在对面,她也没有指望另一个女人能够了解。
今时今日,朱尔斯在酒店泪流满面,她知道就算万般不乐意,但是要想挽救她的婚姻,她唯一的路就是放弃自己的经营权,把自己开启的事业拱手他人。
两部电影都在讲述同一个这个时代里女性的困局——如何面对工作?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十年前的电影里没有给我们这个答案,我们只在那部电影里看到米兰达错过孩子的表演,一次次错过与丈夫的晚餐约会,最后在巴黎收到丈夫律师递来的离婚消息。
就算如此,米兰达说“拜托,所有人都想成为我”,华丽转身,只留下一个被摄像机和陌生人围绕的华丽背影。
看了《穿普拉达的恶魔》,似乎可以建立一个直线的因果关系:女性如果事业成功,那么必然家庭不幸福。
所以,我们到底要不要成功呢?
在今天的这部电影里,就在朱尔斯泪流满面地说她必须放弃事业,才能挽回她的丈夫,如果不能挽回丈夫,她将孤独终老,死后也只能和不知道哪里来的陌生人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70岁的老实习生告诉她:“事实上,就算你放弃你的事业,也不一定能够挽回你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你不放弃工作,但是你能在事业成功中变得开心,那么你应该工作”;至于死后如果没有人和你埋在一起,“你如果不介意,你可以和我和我太太埋在一起”。
电影里的朱尔斯很幸运,她知道能让她更快乐的是把这个网站经营好,为更多像她一样的女性能在加班的时候一手啤酒一手鼠标地网购,于是她选择继续做创始人和CEO,而她的丈夫也痛哭流涕地来到她面前承认是自己一时瞎了眼蒙了心,自己还爱着她,还愿意与她继续走下去,如果她愿意。
职场选择不一定是非此即彼。
但是真到了要选择的时候,人生太短,只能选择最能让自己开心的一个。
如果家庭能给人最大的幸福,那么就选择家庭;如果事业能给你最大的幸福,那么就选择事业。
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也更不用理会别人的评价。
生命有限,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过好这一生。
祝大家观影愉快!
(文/杨时旸)看罗伯特•德尼罗和安妮•海瑟薇对戏,无论故事如何,这阵容也能吸引一批观众。
实话讲,安妮•海瑟薇在这部《实习生》中表演得实在一般,无论最初亮相时展露的商界女魔头和内心小女孩混合体形象,还是后来的温婉女人心,都中规中矩。
某种程度上说,她成为了这部都市戏中的“时尚担当”,每次出场的服饰搭配都颇有心意。
倒是罗伯特•德尼罗把这个真人版的“大白”演绎得熨帖人心。
他甚至没有什么大段大段的台词,都是细微的面部表情,适可而止的微笑,通晓一切的眼神,充满慈爱,又懂得距离与进退。
他演绎出了那种女性幻想出来的、完美的父亲,男友,闺蜜,精神导师的混合体。
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本曾经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无法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一家新兴的在线销售的服装公司正巧招聘老年实习生,这是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式的,半实验性的点子。
他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遇到了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公司创始人朱尔斯。
两个人从试探变得熟识,本不但帮助朱尔斯理顺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务,也让她懂得了该如何处理生活与情感。
这是一个崇拜年轻,鄙视年老的时代。
所有人都成为了用后即抛的方便装,似乎只有20岁才是有价值的,经验的效用被取缔了。
全世界都在讨好年轻人。
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如此,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服装公司,遇到了一个曾经负责印刷和销售电话簿的老人,会有怎样的碰撞?
在这个公司里,每个人都个性彰显,穿着T恤,头戴耳机,只有本,作为一个70岁的实习生,仍然保持着一个老派职场人士的样貌,西装,领带和公文包,要求自己不能走得比老板早。
这个故事,最初强调的是对立和冲突,最终收尾的是融合与和解。
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把70岁的实习生当真,朱尔斯自己一度将其视作一个成真的恶作剧,一个负担。
但是,本用自己的安静的力量融化了这一切。
当他默默地帮着小自己40岁的女总裁收拾了那个堆满邮件和杂物,却一直无人整理的桌子,帮她在开车的时候准确找到合适的路径的时候,隔阂在慢慢溶解。
其实,《实习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于年纪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你对世界保持着最基本的好奇心,对于陌生事物保持着最基本的学习态度,你就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年轻人。
我们见过无数暮气沉沉的年轻人,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70岁的年轻人。
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存在,一个成熟男人,有着骑士精神,却又毫无大男子主义的倾向,他乐于施爱,也懂得尊重,这一点在当今似乎已经愈发稀缺。
导演借着朱尔斯之口说道,“女孩成长为女人,但是现在都没有人用‘男人’这个词了,人们都说‘男孩儿’。
”那种风度翩翩的男人正在大规模消亡。
在《实习生》中,导演重建了这个物种。
而与此同时,导演也重建了经验的意义。
这个互联网时代中,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搜索得来,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体验,处理所有问题的方法,概莫能外,但问题在于,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交互的方式,但没有改变人性的需求。
人心之间交互时的温度是数字和光缆无法取代的。
所以,当朱尔斯哭着对本诉说自己感情上的困惑,家庭与工作之间矛盾的时候,70岁的本用寥寥数语解决了对方的困惑,这是经验的意义。
人们从事的职业可以过时——比如,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朱尔斯这家LOFT风格的办公室的前身正是本工作了40年的印刷车间,但是,人性本身的经验没有过时和时髦,生活中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对于人生通达,比任何数据计算都更加有效,人性中最迷茫的部分,只能依靠人性中最朦胧和温暖的部分解决。
这部电影从开头就显露出典型的治愈风格,它是那种都市中人都需要的一块糖,在生活和工作的漩涡中迷茫奔逃的人们,都需要的一杯热茶。
朱尔斯不知道该如何与父母相处,但最终收获了一个精神上的父亲,而本自己也在暮年让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这电影有它的问题,过于规矩,毫不出格,从人物到桥段设定都犹如剧本练习簿,但是它毕竟给人们展现了一段温暖的旅程,看着它就像我们看着周围的某个认识的人从迷惑走向通透。
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想看点轻松题材的喜剧片。
当翻开某瓣片单的时候,实!
习!
生!
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呵呵,你们想得太多……麻麻只是因为看见了海报上的安妮·海瑟薇而已。
提到安妮·海瑟薇,不得不说——女神!
于是在观影过程中,麻麻就像是平日最讨厌的撸管男一样花痴地盯着屏幕意淫。
然并卵——本片导演是曾经拍摄《恋爱假期》和《天生一对》的南希·迈耶斯,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身兼制片、编剧、导演三职,可以算是事业有成。
然而她却拥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她与丈夫查尔斯·谢尔在1980年结婚,19年的婚姻长跑后宣布终结,这段婚姻也成为了她的灵感源泉。
《实习生》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角色中颇有导演南希的影子,朱利安的家庭生活也是南希对自己曾经婚姻的反省。
单看剧本,这是一个很标准的好莱坞剧本,男女主角必然会经历“矛盾重重——患难与共——关系改善——平静生活”的时间线索。
第一次认识安妮·海瑟薇是看了她主演的《穿prada的恶魔》,在那部电影中,安妮·海瑟薇只是一个刚入职场的菜鸟,在女魔头上司的一番调教下最后赢得认可的故事。
《实习生》可以算作是《时尚女魔头》(《穿prada的恶魔》)的后续,此时的安妮·海瑟薇已经是一家时尚品牌的创始人,但事业有成的她却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婚姻危机。
觉得本片的设定十分新颖,单看《实习生》这个题目的时候原以为又是一个类似《时尚女魔头》的故事,却没想到实习生并非年轻人,而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
这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男主演——本,Ben年轻时也是一名精明能干的商人,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但他不得不面临着和普罗大众一样的老年命运——乖乖退休在家遛鸟。
本自然不甘过这样平淡的老年生活,于是他申请了老年实习生的职位,成为了安妮·海瑟薇旗下一名小小的员工。
故事自此开始……但本片的剧情却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果给剧本打分只能刚刚及格,若不是有安妮·海瑟薇助阵,恐怕本片真的不值7.7的评分。
安妮·海瑟薇不小心把说母亲坏话的邮件发给了母亲,这算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
本大叔带领一个小分队潜入安妮·海瑟薇母亲家中,却发现家里安装了警报。
本来是一个很紧张的桥段,但却没有将紧张的情绪爆发到极致,只是听到了警铃的声音却没有见到警车,后来也没有交代这件事情如何处理,并且安妮的母亲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剧本的一个纰漏之处,从剧作法的角度来说,这一处可以大做文章。
即使没必要作为主线贯穿全片,但也可以让矛盾逐一升级,让本大叔为安妮吃些苦头会更有利于后续二人感情的发展。
全片本都像是安妮父亲一样地呵护着安妮,但导演并没有意向把故事写得像“父女恋”一样雷人,这点倒是很像一个正常女性导演的思维。
故事十分平淡,没有什么高潮迭起的部分,除了中间硬是穿插了一处母亲邮件的小插曲外,没有任何可以让人神经绷紧的元素。
再说本,这在本片中像是神一样存在的大叔,整部影片看下来,几乎没有透露本任何的弱点。
反而是安妮·海瑟薇,在本面前显得特别稚嫩、脆弱,于是在面对如此精明、敏锐的本时,安妮第一反应是——抗拒。
这或许也是导演“精心”设计的矛盾点。
故事的前一半在飞机上看的,有笑点的轻喜剧,纽约的风景,罗伯特德尼罗的成熟,安妮海瑟薇的服装,是吸引我看下去的点。
看到一半飞机落地了,打算回家再看,没想到过了两个月才把它看完。
故事很简单,一个拿着退休金无所事事的前电话本公司副总打算给自己找点事干,结果去了一个女性服装网购公司当了个实习生。
古老与现代,钢笔与电脑,电话本与facebook,手帕与纸巾,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之间,当然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可以撑起一部两个小时的喜剧。
本来是个普通的喜剧,可是看到后来,里面竟然还是有些东西打动了我。
第一个打动我的地方是,安妮海瑟薇的痛苦被她演绎得很好。
这是每一个职业女性都要面对的问题:当你的事业成功,而你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怪罪别人还是怪罪自己?
我曾经怪罪自己。
那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正确、而现在想起来很怪异的地方是,周围的人也都是从我的身上找问题。
现在看起来,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怪责到自己的身上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而现在才知道的我已经太晚了。
结果也许还是一样,但如果我可以重新来过,那时候的我一定不会这么处理问题。
看着这部电影,仿佛我的人生又重来了一次。
“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
”Jules很幸运,她找到了一个有四十年工作经验和七十年人生经验的实习生,老人——或者成熟的人给你的人生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不光是工作,也不光是处理家庭问题,而是时间打磨过的人生的喟叹。
可是Ben并不光是人生导师,电影也不光是二元论的师徒调调。
更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两人的感情有那么几分钟是互通的。
在火灾“劫后余生”的酒店,有那么几分钟,一老一少躺在酒店的床上,一个想着出轨的丈夫,一个想着去世的妻子。
电视里放着古老的好莱坞电影,两个人的眼里都噙满泪水。
Ben并没有传递什么人生经验,Jules也没有当小迷妹膜拜,此时他们怀着的是同一种感情,对人生的感情和对人生的缺憾的感情。
在那么几分钟里,电影甚至可以说有点脱离了商业片,而上升的艺术片的节奏了。
我不喜欢电影最后Jules和丈夫和好的情节。
这个情节把电影又拉回到商业片的套路了。
而且,我怎么就没见过电影里女人出轨,结果还有大团圆结局的情节呢?
一开始觉得非常没劲,无非就是一路贴标签:一个“退休”“丧偶”“曾经拥有42年完美婚姻”和“40年旧式企业管理经验”“内心有一个空洞需要填补的”“每天穿西装”“使用vintage皮包”“会在适当时刻递上手帕的”“作风老派”同时“思想开明享受生活欢迎挑战的”“老年”“男性”,一个“熟谙时尚”“雷厉风行”“野心勃勃”“完美主义”“独断专行”“女权主义”“与父母关系恶劣”“拥有可爱女儿和家庭煮夫的”“工作狂”“青年”“新企业家”“女性”,甚至这个“新女性”的“21世纪婚姻”,都只是一个性别倒错的stereotype标准婚姻。
每个人都可以贴上无数标签,但多少标签都无法真正涵盖一个人,而在这种标签电影里,角色只是标签的载体,存在目的就是承载标签之间的互动,所以他们可以简单完美得不像人类,也可以得到社会不切实际的善待。
但是看着看着,我开始被这个剧本的专业程度吸引到了。
从主题看,电影大方向非常liberal政治正确,故事发生在女性主导的网络销售企业,还附赠了中文、日文、太极拳、犹太葬礼、按摩师职业等等贴心小礼物。
但在美国这样一个实际上极其保守的地盘,广大保守观众的感情也是必须要兼顾的,男主带来的复古情结应该很受待见,以至于他的女权主义部分都可以视为老年人的宽容体贴;而要justify咄咄逼人的女主恐怕仅靠“颜即正义”还不够,于是对性格也进行了小心的修饰,将独断专行与善于认错进行了罕有的糅合,另外不忘添加“小女人”成分,比如脆弱,崩溃时的逻辑混乱,对家庭幸福的追求等等。
尤其最终由女主丈夫含泪请求她坚持梦想的事业家庭双丰收大团圆,简直左右逢源到令人拍桌。
而表现人设的标签运用和情节推进的提示手段进一步简化了这个童话故事。
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把复杂信息简单化的工具,让人无需思考就可以立刻发生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片中从服饰到自带办公用品,每一件道具都在表现标签化的角色性格,并不时通过特写镜头加以强化;角色关系的变化都具有明确的阶段性,比如女主在男主驾驶的车内睡着,然后强调自己头一次在车里睡过去,以此提示或者说直接告知信任关系的建立;台词更是百分百用于表现人设和推进情节,没有一句废话,也几乎没有一句蠢话。
借用台词来说,how is it that you always manage to say the right thing, do the right thing, be the right thing? it's uncanny.这uncanny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明确的信息直接推送到观众脑中,观众无需排除干扰,无需主动寻找,只要打开眼睛这个接收器,就可以不断收到令人愉快的信息,甚至频率和刺激程度都经过精确计算,以求达到最舒适的效果。
当然,这种剧本常常无法摆脱predictable的属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predictable也意味着满足观众的期待。
继续借用台词,it's moments like this when you need someone you know you can count on. 观众来看这种电影,也就是为了这样的安心感吧。
现在讲这个剧本的两个扣分点,一就是试图摆脱predictable印象要给观众带来惊喜的尝试,全片四平八稳的节奏中突然插入的偷电脑行动,虽然确实可以唤醒无论出于舒适还是无聊而昏昏欲睡的观众,但与其它部分的面面俱到相比,处理得略草率,显得略突兀,比起变奏更像走音,幸而在情节不断向前滚动的电影里,反正发生过也就被遗忘了。
另一点是婚外恋,即使在这样一部缺乏新意的电影里也过于cliche了,去掉这个情节,也可以一定程度缩减这片作为治愈型娱乐片毫无必要的2小时片长。
总的来说,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标准化商业娱乐片剧本,之所以打3颗星,只是因为不巧我不是它的目标观众。
*********************************等一下,突然想到一个特别严重的bug。。
ben承诺的那个墓坑是不是会被他现任女友占据,jules失去了托底的墓坑咋办。。
【你滚!
眨眼の演技,高端、大气。为什么出差要营造一些暧昧の悬疑,怕尴尬的我好紧张。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真好。
比想象中好看,好歹De Niro还蛮可爱,还有Andrew Radnells!有几个地方还挺搞笑整体的风格气质也比较舒服,看的人非常舒心。不过后半部分女主老公的那段戏略微有多余,不排除刻意煽情和给海瑟薇硬加戏的嫌疑。
无聊。
片種決定了它肯定是避重就輕的,就是想告訴你人生假如不圓滿還有貴人和次圓滿出現。不過至少有一點是對的,那就是很多東西是不能交換的。
高开低走。我本来以为落脚点是老年实习生如何融入现代的互联网职场,结果才是女上司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最后老公幡然悔悟了,更是没必要。
看看德尼罗,真觉得人年龄到了,整个性格都会变上一轮。
俗。。。。。。
老爷爷太可爱了,真是善良又不懂得拒绝别人 时刻给别人留台阶 擅于发掘生活乐趣的人。
这是怎么做到每一分钟都有槽点每一分钟这么尬的。。老白男做实习生都能自带光环,女CEO在感情和家庭问题上都畏畏缩缩,甘愿自我牺牲。。从头到尾的虚假和俗套让我尬的脚趾扣地。。
轻轻松松的暖片
构史美国老白男的意淫之作
非常搞笑 连配角都很逗 然而还是哭了好几次😭 即使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坚强面对生活,还是需要有个人可以count on。这和性格没关系,也和性别没关系。德尼罗的角色大概就是冷漠的现代人生活中缺少的那块拼图,那份老派的人情和温度。btw海瑟薇真职场女性代言人
适合吃饭的时候随便看看度过一晚轻松不烧脑的家庭时光,当然,也不在乎第二天继续看剩下的一半。
德尼罗在里面简直神一般的存在
10年后那个小助理成长为女强人 纠结琐事的眼界却没有拓宽 快打编剧一顿 片子前半段很不错 但整体太平淡 删邮件那段画风突变也很突兀 但罗伯特德尼罗岂止adorable 简直soooooooooo adorable!
德尼罗哎!看到有影评说海瑟薇那个角色付出了什么最后事业爱情可以双丰收。册那这种人自己脑子不清爽啊!她赚钱养家啊她不付出吗?女人就不能拼事业啦?电影里面讲得很对啊,不要为了让丈夫不再出轨而放弃自己打拼的事业。女人拼事业为撒就一定要牺牲家庭/爱情啦?丈夫出轨就是丈夫做错了。
绅士无论何时都很迷人
罗伯特德尼罗演70岁老先生还真可爱啊。但是情节真简单毫无高潮。。。
公司有一老,如有一大家长。好的老人经历岁月沉淀,懂得怎么说怎么做。而不是去抢座位,疯狂病毒式的传播某件事。女强人就活该被出轨,一辈子单身。结尾过于完美!!!
全靠两个大牌撑着,不论是笑点、YY点、剧情,都只能算很一般,白开水般的电影,如果不是这俩主演,估计就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