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雨的季节,百无聊赖的我,闲逛在音像店,一张《爱的蹦极》的碟映入我的眼帘。
走到柜台,店主对着我说,这张店很伤感的,看了之后会令人很压抑的,我介绍过另外一部给你吧。
我冲着她一笑,然后拿着走了出去。
回家后,拉上窗帘布,打开碟机,很快就投入了这场爱情故事中。
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童话故事情节,没有俊男美女的经典韩式搭配;有的是纯纯的少女情怀,腼腆的少男爱意,那一片醉人的绿色,那一曲伤感而明亮的音乐,和那一段刻骨的初恋。
以初恋为题材的电影数知不清,但是这一场特特别别的纯,像白开水一样。
为了结识心仪的女孩而逃课,走去隔壁班串课;一直在教室远远眺望女孩的身影;为了讨女孩的欢心而去学抽烟。
在旅店的房间里,一直在紧张的打嗝,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清纯的季节,傻得让人发笑,也幸福得让人沉醉。
但是这种爱也是刻骨的,爱上了就是一生。
一声刹车巨响,夺走了女孩的生命,却无法中止他们的爱情。
女孩曾在悬崖旁问过男孩,“从这里跳下去会死吗?
”,男孩说,“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所以女孩回来了,她还是回来找她的爱人了,因为离不开,因为爱不断。
但是苍天弄人,她是以他学生的身份,还是男儿身回来了。
凭着他的直觉,他认出了她,而“她”却忘了他。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学生都视他为“变态”,鄙视他;妻子视他为“风流”,误会他。
然而他不在乎,只是忠于自己的爱情。
可能这里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但是爱你没商量。
这一切的一切来得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的理所当然。
能责怪他们吗?
这也只能是怪老天爷的玩笑罢了。
最后“女孩”回来了,他们手牵着手走到了他们的世界,纵身一跳,离开了那个痛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
”如果下一次我还是男儿身,那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再跳一次吧。
”真的就会就此中止吗?
不会的,我会再找到你的,不论你是男,还是女。
只因有一种爱情叫至死不渝。
灵魂和肉体,这是个问题。
《中毒》里李美妍面临过这个问题,现在轮到李秉宪了吗?
茫茫人海中,穿过肉体,越过轮回,依然可以一眼辨认出——就是你!
在别人眼中是男老师和男学生之间难以启齿的暧昧,但对于徐仁友来说,那就是太嬉,他唯一的爱。
“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爱你。
”巨大的玩笑,宿命般的爱情。
不得不佩服韩国编剧不断创新的意识,不怕拍不了,就怕想不到,真是没有不敢想的了。
但是《中毒》里是天王影后同台飙戏让我们大饱眼福,《爱的蹦极》李秉宪一个人演技再好也无法独撑大梁啊,看着饼叔那么深情的对着青涩的大男孩放电,怎么看怎么怪异,饼叔的对手太弱,抗衡不了饼叔强大的气场,有点遗憾。
PS:开头结尾的构思很好,那风景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他和他并肩站在一起,他似乎有点紧张。
他握住他的手,十指交缠,手心温热。
他们对视了一下,然后面带微笑纵身跃下悬崖,像去赴一场盛大的欢宴。
他记得她(他)说,那里不是终点。
这是《爱的蹦极》的结尾,可它并不是一个关于gay的故事。
仁友和太嬉是一对一见钟情的恋人,互相承诺永远都只爱对方。
仁友入伍前太嬉说好要来车站送他,却不幸在车祸中身亡(超典型的韩片风格)。
十七年后,仁友成了某高中的语文老师,他对待学生亲切随和,很快受到孩子们的爱戴。
但他却莫名的对一名男生产生了复杂的感情。
因为,即使没有那些似曾相识的细节,仁友也能听见自己心中共鸣的震颤,这个十七岁的男孩就是他当年挚爱的太嬉……又是一个转世与轮回的故事。
不同的是,他们错位了身份。
他和男孩面对面的站着。
他像一只发了狂的野兽,嘶吼着问他:“你到底是谁?
”眼神里写满了凄楚。
他们是爱人,是针尖对麦芒的遭遇,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
他们分享着只属于两个人的微妙灵犀,没道理的字母,伸出的小手指,火机上熟悉的脸,都具有刹那间令他泪流满面的力量。
于是他妥协了,像第一次遇见她时那样,彻彻底底的沦陷,不断坠落,绵延而来的只是无序的空白。
他以为又将是一场无尽的等待,可是她醒了,在一个男孩子的身体里用力拔出记忆的活塞。
他也没有别的话,只是说:“你来了就好。
”和张氏女子的那句“于万千人之中……”可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西兰的峡谷吹荡着细而冷的风。
他们将手搭在彼此肩头,空气温柔的充满四周。
下一瞬间我不知将会抵达哪里,但一定离你的心很近很近。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晴好,正适合躺在床上静静看电影。
旁边的桌上放着话梅,怠倦的时候含上一粒。
阳台上的金色一寸一寸地褪去。
恍惚间天色已全黑。
《爱的蹦极》。
在欣赏之前就已经预知剧情。
两个小小恋人之间的纯真情意。
然后某一天相约见面的女孩忽然消失不见,男孩在苦等一日一夜后黯然离去。
而后他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凡日子。
直至某一天他发现班上一个学生身上有着昔日恋人的影子。
言语,动作,举止,和她太相似。
只是,这个学生是个男孩。
整部电影荡漾着温暖的情怀。
如同初春的阳光,毋需灿烂,毋需炽热,淡淡地,轻轻地洒进心房,周身舒泰。
那些琐碎的平淡的细节,正是阳光中漂浮的细小颗粒,折射出五彩光芒。
他看着忽然跑到自己伞下的美丽女孩,一路沉默无语,任凭雨水打湿肩膀。
他看着她跑上公车,却忘记问姓名,于是每天在遇见她的地方痴痴地等待。
他不惜旷课,而去她所在的雕塑系串课。
他在教室远远眺望她的身影,然后跑下去,傻傻地蹲下身子给她系好凌乱的鞋带。
他对她说,我对你失了魔法,当你拿东西的时候,小指会微微翘起。
他是羞涩木讷的男孩,连表白都慌张到不知怎么开口,跌跌撞撞懵懂如幼童。
也许,正是这样打动了她。
她低下头,看见自己拿杯子的小指,自然地翘起。
她纠缠着国文系的他,问有关“t”“d”的问题。
她送他自己制作的打火机,上面雕刻着自己的画像。
她说以前也交过男朋友,但总是担心会分开,就始终没有舍得送出去,这次不一样。
他为了她送的打火机学抽烟,姿势笨拙的一塌糊涂。
【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意,好比春天的树木,单纯质朴,伴随着暖风,无法抑制地疯长。
】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发生争吵。
他愤怒的把伞摔个稀烂后离去,她则站在暴雨里啜泣不止,车一辆辆驶过眼前,直到整个街道都渐渐沉寂下来。
他又跑回来,紧紧地抱着她,不停地说着:“谢谢你,太嬉,谢谢你没有走,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还在,那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她哭着说:“你为什么抢着我的台词,我刚才对自己说,仁友求求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他们去开房间,她决定将自己交出去,他因为紧张而不停地打嗝。
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他们约好,在他服兵役前在车站见面。
可是,他没有等到她。
她就此消失,不见。
十七年的时光将他打磨成一个平凡的男人,家有贤妻娇儿,生活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他遇见他。
他是他的学生。
十七岁的少年,连身体都散发着青春和阳光的气味。
可是,他说的话,他的举止,他的动作,是那么的像她。
这些犹如丝丝蛛网,一点一点地粘起他的回忆。
他挣扎,就像坠入蛛网的小虫,是那样无力,反而被包裹得更加严密。
他去看医生,他问妻子我是男人吗,他酗酒,他已经无法将自己拔出来。
他的手,停在他的后背,他多么想,抚摸他,却最终,无力的垂下。
谣言像疯草一样蔓延。
他知道,他是她。
她再次回到他身边,却什么也不记得。
他独自一个人站在情感的旷野,声嘶力竭。
他只能选择离开。
一个人来到曾与她约定的车站,静静地坐着,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湮没。
然后,他抬起头,看见他。
他终于打捞起前世的记忆,那些破碎的影响折叠在一起,构成十七年前的往事。
她在去见他的路上发生车祸,从此天人相隔。
男孩走到他的身旁,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车窗上倒映出她的身影。
新西兰的高处,山峦叠嶂,他们紧握着双手,凝望着彼此,眼中有欢乐有爱恋却无恐惧。
纵身一跃,投身于青山碧水间,从此完完全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镜头缓缓穿过树林,穿过溪流,穿过山川。
在一片绿意融融中想起他们的声音。
】 “下辈子我要是个女儿身,是吧?
”“那要是我也是女的呢?
”“那就再下辈子吧。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回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
有一个关于蹦极的测试,当你在下坠前想起的那个人,就是你最爱的人。
也许,只有达到极限,我们才能懵然醒悟,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烙印。
爱,也似蹦极。
站在高处时的瑰丽风光,让人忍不住想去拥抱。
迈出一步,享受下坠的快感,即使跌落至最低也不会是终点。
因为有粗粗的绳线,一直一直牢牢地牵引着。
【耳旁有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永远,或许就是永不永不说再见。
】
从剧情上看像,前是异性恋、后为同性恋,但其实影片讲述的就是两个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已然超越了异性同性的层面。
女主角转世在17年后的学生身上重新回到男主角的生活中,故事浪漫而感伤,而缘分就是穿插全片的线索。
该片前半部分是讲述17年前男女主人公初遇的故事,画面主要用冷色调,色彩作了偏黄的处理,有丝怀旧的感觉。
而回到现在的情景后,色彩转而丰富起来,画面也明亮了许多,不过影片画质并不算很好,锐度不够,对比度偏高,暗处细节表现不太清晰。
该片是一部浪漫剧情片,音效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环绕不突出,一般是在剧情需要时配以轻轻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淡淡的略显哀伤。
不说片子本身,就说李秉宪自己,我认为是他出演的最好的电影之一。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韩国电影,特别的好,不知道能不能算新浪潮。
《JSA》前朴赞郁还没红,金基德还没被洋人发现,都是那时候的事儿,但是他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品了,并且是如今他们个人风格的雏形。
想想看,当一种另人铭记的风格还保留在雏形阶段时,还不曾有固化后的俗气,那该是多张扬,多惊叹,多难忘呢?
韩国电影的细腻是共识的,不仅如此,那时的韩国电影还以平淡中见奇情为长,也许这中间少不了在构思中“借鉴”西方作品,但我们至少看的出他们在为编出自己的好故事而努力着。
这部片子是今年初才看到,当时看了一批韩国电影,李秉宪演的就好几部,包括《中毒》、《美丽人生》,尤其是《中毒》,本身构思都不错,但是也全SOSO,原因就在“情”字上,表达太弱。
故事结局的那一瞬间,我发现我爱上了这部电影,他们纵身跃入山谷,去他们可以完全自由相爱的世界,不再被束缚,不再被否认,我不觉得它讲得是同性的爱情,因为从始至终他爱的都是她。
一个很像笑话的狗血故事,在精妙的拍摄与叙事手法下变成一部细节处感人泣下的电影。
不必企求有直击灵魂而非中意外貌的一见钟情,不用苛责难有想爱只是需要而牵手的余生,一切现实中失落的,电影能弥补。
同样是洒狗血,有的真能把人弄得狗血淋头,腥膻难忍,有的却能点出额上红梅,美而不淫。
以爱之名,轮回,重生,毁灭,以死之意,兑现,救赎,永恒。
李恩珠真美,从《火鸟》到《爱的蹦极》再到《红字》,角色本身特色鲜明,但她身上一直有种不变的气质,像是可以尝出淡甜味的温柔,忽明忽暗的橘红色光芒,白绸缎般流动的宁静。
“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那里也绝对不是终点。
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我对很早以前喜欢过的电影,都是抱有很深的感情,这部《爱的蹦极》也是。
有人把它归类到同志电影,但我想并不算是,这是一部唯美的超越现实的童话般的电影。
童话般的开始,夏日的雨天女主角太嬉闯入了徐仁友的世界,两个人都是大学生,一段纯真的恋情日渐升温,两个人都爱的很真爱的很深,也对彼此都很认真......就这样,爱到了仁友要去当兵的前夕,浓的化不开的两人约好要在车站见面,可太嬉却再也没有出现....... 镜头转向了17年后,徐仁友已经成为一位高中的教师,他有着正常的人生,正常的家。
新的学期他成为新的班级的导师,他正直幽默,处处维护学生,同学们都很敬重他。
可是,渐渐的班上一个17岁的男孩子吸引了他的注意,仁友在男孩的身上竟处处看见太嬉的影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喜欢的事物,习惯性的小动作...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那被仁友深埋在内心深处却从未忘怀的太嬉。
仁友全乱了,他开始心神不定,见到男孩就坐立不安,晚上踌躇半天给男孩打电话,却不知道要说什么。
渐渐的,他越来越觉得男孩根本就是他深爱的初恋,在别人看来仁友变得更加不正常,总是用哀怨的眼神看着男孩,他甚至嫉妒男孩的小女朋友,上课时处处为难她...他对男孩的爱已经是不加掩饰了,学校同学老师都发现了,他们背地里咒骂他,当面讽刺他,“这哪里是一个老师看学生的眼神,这分明是对爱不到的恋人”......而这时,男孩的心里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他愤怒,为什么自己崇拜的老师会变成这样,可是真的仅仅是愤怒吗?
还有些什么早就在那里了,那些很遥远的记忆,还有不自觉的也会被老师吸引的那份感觉又是什么......如果有来生,你爱的人完全变了样子,相貌,身材,甚至是性别都改变了,只有ta的灵魂还是ta,你还会爱这样的ta吗? 这是一部并不现实的电影,说它不现实并不是因为电影里出现的转世,来生这些情节,而是因为电影里过分美好而执着的爱,只爱一个人,只能爱一个人,在这么大的世界上我只能爱你......记得曾经和一帮男性朋友神侃,在听着他们不着边际的夸大其词的感情史时,附和着说:是呀,天下何处无芳草,不多交几个女朋友真是浪费资源,浪费人生呀。
他们听后都只是开心的笑,兴奋的附和着,在我面前表达着各种更加露骨的看法,而就在他们当中竟然还有几个对我有意思......看着他们的样子我知道的,我绝对不会把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告诉他们,绝对不会......我还是一直认为之所以很多人会对感情不忠,会拈花惹草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爱。
就像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讲的那个神话“我们现在的人只是原本的半个人。
最初,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和四条腿。
众神感觉受到了人类的威胁,就把他们分成了两半。
因此,人类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完整的,只有跟自己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体的时候才感觉到是完整的.......”那一半就是你的soulmate,你灵魂的伴侣。
如果这是神对人类的惩罚,那我们势必是要用尽一生去寻觅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势必要尝尽一切苦难与波折后也未必能使我们的爱开花。
如果,寻找爱情的旅途,是需要这般的痛苦,你还会铤而走险吗?......再回到电影里,仁友最后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老婆孩子,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尊重...但这次,他的爱却找到了他。
同样是童话般的结尾,相爱的恋人站在高处,他们双手紧握,他们相视而笑,就这样,然后,如蹦极般的,幸福的纵身而下 ——嘿,如果有来世你还会爱我吗?
——不论你是什么,我都会爱你,因为我只能爱你。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爱上的你竟对我说你喜欢我,我会笑着告诉你,你的路还很长,你的爱还可以很多.......可我没有告诉你的却是,的确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但,亲爱的,你只是你,只有一个的你,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
情节非常非常的简单。
大学里他与她相识相爱,但在去服兵役那晚分别后,却失去她的音信。
若干年后,他已经是位有家室的男教师,却与一位男学生有莫名的情感火花(不是师生恋或者忘年恋,比较难处理,引发过对同性恋的争论,但这完全不是电影本身的用意)终于,从互相生活的点滴中,两人发现,男孩子是她的转世最后一个镜头,他们携手在山崖,期待来生能相逢。
镜头分配给了他们学生时的恋爱,以及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两人在生活中发现彼此过去的点滴。
比较叹服的是情节构思,看来今生今世的生死离别已经不够打动观众的心,要拿下一辈子的苦苦追寻来做文章,当两人终于明白命运安排他们重新认识,居然还要一起去追寻再下一生一世的相逢。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消极了,鼓励徇情?
还是说忘年做个普通朋友即可?
情节上很感人,最后的徇情期待来生也不显得突兀,可惜片中对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描述过多,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弱化了主题
是没谁离不开谁,还是装作不在乎的样子。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而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绝对不是终点。我要再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
当我通过数字TV看这电影时,只是冲着01年青龙奖某些奖项得主去的.这死去的女人我起初认错了,后来也还是想不起她的名字.看到爱上男学生时,我就知道我看过ANDY的恶搞版然后一直猛笑了=.=根本不严肃 orz
并没有一个能让我如此的人出现过。
其实现在看起结尾很舒服
纠结爱欲,转世转移。
D9 L9-663
最近经常莫名想起这部电影,于是6年后,在这个阳光四溢的暖暖午后,我又开始重温。上次看的时候并非没有感动,关注更多的却是唏嘘的剧情,而这次却是真正看到动情。“其实我一直以为一见钟情以及永远的爱情都是可笑的玩意。但当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感觉到我们一定会爱上对方。”
到底7.4是怎么来的!
剧情太醉人了
男主很帅啊,不过有着同性的tag,但本质上还是异性恋的故事,初恋女友意外身亡,十多年后转世成男学生被男主痴恋最后两人殉情,可怜了妻女。可能真的是想讴歌爱能跨越轮回和道德,也着实体现了爱的自私。
从人生的峭壁上跳下去并不是结束,只是个开始。 下辈子,我一定投身成女人来找你。 那假如我也是个女人呢? 那就再等下下辈子。 我和你跳下去不是因为我爱你。 而是今生我只能爱你一个人。
还好吧 是因为看的不够专心吗
不知道隔了多少年以后的重看,忽然觉得没以前那热泪盈眶的感动了,小孩子时候果然感情容易泛滥。细节刻画地不够,内容有些牵强。不过想法却是一流的。如果有来生,依旧可以为爱疯。大饼哥演的还挺不错的。至少这是我收下来的为数不多的gay片之一。重看过去的电影是一种享受。好电影是要回味与细品的
【补標】李恩宙死的时候更炙手可热2018/ 9 / 蓝光高清再看
I really wanna believe in love
剧本构想很奇特,对演员也有一定的挑战吧
??????
让我想起多年以前的誓言:如果有人可以抱着我一起去蹦极的话,那我一定嫁给他。
看到后面就像吃了苍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