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片子是讲心灵疗伤的,不是爱情片,虽然结局勉强算是爱情。
男主角痛失爱妻,三年时间写了本心灵治疗的书,出版后开讲习班,负担其他心灵创伤的人。
多数场景是室内的对话,少数西雅图的街景也缺少阳光,多半是夜晚。
影片以对白为主。
人的精神伤害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这大概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吧。
良医不自医,作家的心灵是最敏感(自杀自残率可以证明),最难救助的,只有在朋友的帮助下自我救赎,影片主线是这样的过程。
人的感情受到损伤,虽能修补,不能复原;能够继续正常节奏运转已算成功。
心灵创伤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封锁消息,回避环境,人物,物品,往事不再提,避免外因诱发的二次感染。
这是大多数人本能想到和采用的。
第二种是在上一种处理完毕后,打开创面,彻底清理,如同手术开刀治疗大病,肯定要经历痛苦和危险,切除一部分组织,成功的结果是不再怕受外界刺激,又可以坦然生活。
代价呢?
切除组织,往往意味着某些功能的减少或者丧失,一些感情淡漠或者抛弃抹平了。
顺利的走过人生就是胜利,即使不能达到最初的最高目标,也要修正达到一个里程碑;如同影片中关于葬礼的讨论,葬礼不是赞扬死者的伟大,更多的是证明曾经的存在有意义。
爱至成伤,美好的总是易碎品,让人流血乃至送命。
相反,无感情的活着,如同小强一样,生命力强千倍,此种生命是否有意义有待商榷。
18岁以下或者感情幸福的人就不要看这部片子了,或者是欣赏不了,或者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除了激素类药物,心理治疗本来就没有绝对客观的方法。
影片里面学习班采用群体相互暗示与自我暗示的激励方法没什么不对。
如同药物也可以治病和毒害一样。
心理暗示手段和洗脑可以用于宗教,政治,经济(传销),也可以用于治疗精神创伤。
很多人都是這樣噠吧。
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噠去鼓勵別人。
幫住別人走出傷痛。
而自己卻像一頭受傷的小獅子。
英氣全失。
在一個角落裏。
默默的舔著自己淩亂的毛髮。
嗚呼哉矣。
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我的評判標準很簡單。
是否能讓我再一次思索人生。
流下感同身受的淚。
Love Happens做到了。
我是一個愛逃避的人。
我從來沒想過是不是我原來做的那些愚蠢事情可以得到別人的原諒。
所以我懦弱的選擇逃避。
我放棄了很多我喜歡的東西。
甚至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就是因為我不敢面對。
而現在也沒有了能獲得別人原諒的機會。
是不是真的很Stupid。
像那些勇於面對傷痛。
並且真噠為走出傷痛噠人鼓鼓掌吧。
那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又是一个晚上泡在电影院里连看了两部电影,Jennifer Aniston的Love Happens和Woody Allen的Whatever Works,都是不错的名字。
Woody Allen还是一如既往地睿智着,永远是得理不饶人的劲儿,但没有料到的是Love Happens这个从标题到演员阵容都透着光鲜的片子,却出落得极其平凡而质朴。
更没想到的是,我这样一个纵情声色之徒,竟也能被这么平淡的叙事所触动。
以车来比喻,Love Happens就像是Aniston开的那辆老旧的福特小巴一样,灰暗的外表下是琐碎的内涵,里里外外平凡到几乎没有一点儿需要特别称道的地方,观众们若无其事地搭着它上了路,连问一下去哪儿或是为什么都觉得矫情。
好在这片子有一个俗套的结尾(注意这是优点),反成了点晴之笔,不然就全无着力处。
爱情,不正是需要这样一个目的地么?
Woody Allen的电影可以是一辆最新款的Lamborghini,也可以是一辆50年代的Beatle,但它的发动机一定得是缜密精确而且永远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的。
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就像汽油一样在化油器中被彻底打散、一骨脑喷在气缸里,再不断被点燃、爆炸,产生强到让人晕眩的力量。
两部片子的共同点是LOVE,就像不同的车子都有发动机,载着我们前进,让我们身不由己。
不同的是,Love Happens的主角从头到尾都在讲如何move on,最后却被安排了一个共同的destination,而Whatever Works的主角强调了半天destiny,最后却发现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move on了。
可见,爱情是需要lovers共同努力去完成的一段经历,而且最好是永远永远也完不成。
前面看的有点闷 要不是手里的十字绣 估计就关掉了后面确实蛮感动 呵呵 眼睛会湿润我只是怀疑 到底喜欢的力量能有多大 可以让一个人不可以释怀 默默的等候和守候喜欢她所有的发型和帽子 金发碧眼的像个洋娃娃是不是所有的人 都在开导和帮助其他人的时候 忘记缅怀一下受伤的自己。。。
有一種電影,不輕不重,並非意有所指,也不給任何負擔,卻不偏不倚的落在心中間,彷彿某種難言的生命情境,在不知不覺中,被觸碰了。
看到有个朋友写了这么一个开头,非常喜欢,就直接引用了。。。
LOVE HAPPENS就是这么一部电影。
不经意打开,跟朋友絮叨着这是本烂片,却看了二次,还认真地被感动了。
只是因为喜欢安妮斯顿,所以就看起了这个片。
电影里没有帅哥,也没有美女。
没有太豪华的场面和经典令人动容的高潮。
一切都在一个平和的节奏里,絮叨着一个普通的故事。
可是,也许自救和面对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话题。
许多人在镜头前努力寻找生命的前进这才是电影一直在表达的。
男主角不断鼓励各种人走出人生的死亡。
有时候,我们的死亡并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心灵的死。
“你随着他的死而死了。
”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脑海。
离开死亡的第一步就是面对,然后挣扎着走出第一步。
电影的好在于它在努力表达人的挣扎。
它不是简单给予你一个假象,而是真正给予一个挣扎的故事。
最后很不帅的男主公说,当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另一个事情就会开始。
我想是的!!
爱情的到来毫无征兆,死亡也是。
当你为爱情的降临而感恩幸福的时候,如果死亡已在跟随,该如何?
面对爱人的死亡不容易,走出爱人的死亡更不容易。
可是生活总要继续,如果爱人先我而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疗伤,忘记不是必须的事吧,能够在美丽的回忆里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先爱人而去,不管我有多么刀割一般痛疼地不想把他让与另外的女人,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有新的情感归宿,看他幸福快乐好过看他难过得祭奠我。
也许,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愿意在不同时间死亡后还坚定地和对方在一起的吧。
我已经知道安妮斯顿现在再也不演浪漫爱情喜剧了,所以我想象得到这部电影的调子,于是不再像之前那么不适应。
不过尽管我是因为安妮斯顿才看的这部电影,尽管我还是喜欢安妮斯顿,我不得不说美人老了,应该有做过微整形吧,这年头谁不打肉毒杆菌或者玻尿酸,但不是很成功,不再有年轻时的水灵劲了。
而且,虽然最近都在挑一些有内容的剧本,可是詹妮弗的演技的确还只在平平的水平上,要想继续事业的辉煌还真需要有突破性的表演才是。
三星半。
片名儿和海报严重误导观众:第一眼印象是爱情轻喜剧,其实是一部温情疗伤系电影。
虽说若干桥段似曾相识,却一样能打动人心。
能医不自医。
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负面情绪太过汹涌。
或者一直沉溺其中,或者不知何时何地它又会泛滥。
看了有些影评批评该片既想浪漫又要励志,结果两边都没做好,我倒不赞同。
我觉得爱情是帮助男主人公走出悲伤的一个契机,并没有占用掉影片太多篇幅,主线还是集中在疗伤这部分上。
当爱情不期而遇的时候,人们会像男主人公一样做出种种冒傻泡的可爱举动,这是影片约会电影的一个卖点吧。
另一个能打动观众的相信就是疗伤互助团体这部分剧情。
美国有各种各样的病友互助社,病友家属交流社,教友互助以及悲伤互助社等等。
在这些在固定时间开展的团体活动中,有相似经历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交流,互勉互助,以期共度难关。
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社会活动,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类似的团体。
Sometimes, despite your best efforts, otherwise, life will give you lemons. When that happens, you've got two choices, friend, you can wear your face or you can make lemonade. (有时,尽管你努力了,生活却还是给你又酸又涩的柠檬。
这时,我亲爱的朋友,你有两个选择:要么你哭丧着一张脸,要么你为自己打上一杯酸酸甜甜的柠檬汁。
)
很温情的治愈电影,虽然很多情节看起来都似曾相识,却依旧能打动人心。
很多时候道理我们比谁都明白,甚至可以头头是道的去安慰别人,可自己却一直都沉浸在或悲观或负面的情绪里,不肯打开心扉,那么爱情要如何发生。
片中情节过于温吞平淡没有高潮,男女主没有争吵没有矛盾,看不出戏剧冲突的点,结局勉强可以算得上是爱情片,总得来说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那只鹦鹉
难得给一部片子打一颗星的低分。
开头还觉得不错,那个关于柠檬的比喻。
后面就急转直下了。
首先,大概是我一向对心灵鸡汤这类的东西不太待见吧,这男猪的设定就完全不加分了,何况双面人同学长得也没什么功劳;然后,关于书友交流会云云,就跟那些戒毒中心之类,每个人以,hi,I'm XX 开始,然后大家说,hi, XX 这种差不多;也丝毫没有兴趣;接着,那个儿子早逝的父亲的出场,基本上剧情的发展的一条线就是这个,走向也十分明确;岳父大人的挖苦,男猪的痛不欲生,奠定了他还没能忘掉死去妻子这条线;遇见Jennifer。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他俩就是不来电,一点都不。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俗套的爱情剧看多了还是什么,总觉得这片子里处理他们两个感情的部分很奇怪。
说不出的奇怪。
看演唱会那段其实创意蛮好的,不知怎么拍出来就这么怪呢。
总之一点感觉都没有。
于是,我这种一向是冲着爱情戏的,一下子就没兴趣了。
总之很无语。
很无语。
好吧。
我这辈子写的第一篇恶评。
比起他在美味情缘里的扮相,觉得他还是头发长一点点比较好看。
That's it.看到开头的励志讲演,就觉得诶...又是这样的故事。
我想到在云端那个男主一直说服别人最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又想到UB里面Daniel因为失去Molly一直去参加那个互助小组交换悲伤类似之类。
看到开头我猜肯定是虽然他一直一直跟别人说说说结果其实自己根本都还还没走出来,最后安妮斯顿解开了他的心结然后两个人也在一起了。
恩 差不多这样吧。
所以啊 那些电影中的误会与无法原谅 都不可怕 只需等待它们解开就好了
烂片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烂节奏
悟知点解睇到我想开花店嘎~~~
悲伤自救
实在看不下去。。。。。
安妮斯顿垫了鼻子,打了满脸的肉毒素后喊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你以为观众会买账吗?再不突破戏路,小心和梅格瑞恩一个后果
原来不是个爱情片...略显沉闷,冲突的转折也有点生硬,艾克哈特又典型的苦逼脸...不过还算讲了一个好故事,再一星给詹妮弗...
我不懂,怪无聊的。浪费了我亲爱的瑞秋。
如果不是Jennifer Aniston我怎么会看这种烂片!妈的丑逼男主一出现就不想继续看!法克还有他恶心的口音!
来这里看到得分并不高,但是我好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给了五星,对于遭受过心里挫折的人,怎么样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高纯氧气的~
几年里看过的最傻的电影
脑中出现《Tears in heaven》的旋律
When one thing ends,something else begins.
失去亲人后如何走出自责与伤痛期
不知道是否因为我这几天太情绪化了 看到某些地方还是觉得挺感动的 主要还是有所共鸣吧 呵呵 另外因为friends 对Jennifer特别有情感 呵呵
安妮斯顿和Blake_Lively真是一系的。经营花店非常嗲。乘升降机的卡车看演唱会也非常嗲。男角色也是不错的,演讲+疗伤是门手艺。
看了之后就特别想去seattle,感觉那个城市不错~
It's so damn boring
作为一部随时可以暂停,然后隔个几周再来随便看一眼的电影,真心不成功。而且,这到底是心灵救赎还是爱情片啊。我会告诉你男主角丑到家了吗
每隔五年会鼓起勇气尝试涉及爱情与喜剧,结局每每无比凄惨悲怆,想不到的是,今次尤甚。除了在酒店挂画后写下连自己都要查字典的外语单词之外,所有情节都让我头皮发麻,鸡皮疙瘩欢乐地跳着踢踏舞,取笑我依然坚持看完。鹦鹉那段更是狗血到想骂自己手贱。好歹人家提供了一个免费看演唱会的方式,勉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