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篇电影观后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虽然观后感是很个人的事情,仅能代表当时的状态,但是既然写在公共平台,我也应该说一下这篇观后感的写作背景。
在2012年,看了一篇新闻跟踪报道,就是7岁女孩小萧然被虐待2年死亡事件,深受震撼,不能忘怀,相信看过这个新闻报道的人,都会如我一样悲痛。
如果她活着,今年已经15岁了。
下面是新闻链接:7岁女孩疑被继母虐待两年死亡 全身淤青(点开可以看腾讯新闻全文)
近日,山西平顺县7岁女孩小潇然被虐待致死的消息,引发网友的极大愤慨一条“7岁女孩小潇然被继母虐待致死”的传闻在华声论坛、百度贴吧和各大微博社区疯传,引发众多网友对小潇然继母李某的强烈谴责。
网帖称,李某虐待该女孩由来已久,“经常用针刺女孩手心、拿尖锥扎其肚皮和背部、用板子打脸、拿绳勒女孩颈部、用火烫女孩臀部,甚至让女孩直接用手攥火球”,不择手段,没有一点人性。
用针尖刺手心,用木板狂打面部,用绳子硬生生的勒其脖子,强迫其用手紧紧地攥住火球,用锋利的刀刃戳其腹部,烧红的铁钳烫其臀部……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这是仅仅7岁的女孩萧然所遭遇到的部分非人“待遇”,而对施暴者竟然是其后妈!
千刀万剐只为逼其死!
小萧然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竟然能够引发后妈如此残忍的兽行;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一个女人如此歹毒的对待一个年仅7岁的女孩!
非人的虐待,7岁的小萧然遍体鳞伤,最后连肠子都被硬生生的给打断了,不治而亡!
“5月6日,继母残忍杀害女孩后出逃,但很快被抓回来。
”发帖人称,小潇然死时“从头到脚没有一处完肤,淤青和烟头烫伤疤痕随处可见,肠子被打断,尸检时腹腔里的血水多得连矿泉水瓶都无法盛下”。
可怜的小萧然,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就这样被歹毒的后妈硬生生结束了生命。
我们悲天悯怀不幸的萧然,我们诅咒憎恶禽兽不如的后妈,可是对于无动于衷的周遭邻居们的“看客”心态,我们又将置予怎样的一个态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萧然所承受的痛苦长达三年之久!
这漫长的三年里,有多少“看客”眼睁睁的看着小萧然深陷火坑而无动于衷!
哪怕只是伸出手拨打一个报警电话 网友:必须严惩无良继母 小潇然继母李某的暴行,引发众多网友极度的愤慨。
在要求严惩李某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小潇然被虐两年,周围为何无一人报警? @“冷月下的鹤影”:“看到那些手段,好残忍,不知道满清十大酷刑有没有这么狠?” @ “乱语别裁”:“她后妈生活在真空里吗?周围的看客啊,都是帮凶!” @“卖蛋挞的小姑凉”:“这个后妈天地不容!所以有了孩子的情况下请不要轻易离婚,只是一张纸,却是孩子的一辈子。
” @“七殺的風情”:“这算是人性的扭曲吧,7岁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不晓得世界究竟有美好,不晓得世间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她就这么带着对世间的仇恨离开,甚至不可能了解仇恨是什么。
”============================================================================对我来说,最震撼的就是整整2年被继母虐待,从5岁到7岁,期间邻居,老师,妇联,都有参与过拯救这个小女孩,可是这个7岁的小萧然还是最后离开了我们。
在这个报道的结尾处,有一段记者的话: ……………………………………………………………………………………………………………………华声评论:看着女童死去的是法律 文/黄炜信 邻居们反映嫌犯虐待小潇然由来已久,进行规劝反招谩骂。
老师目睹萧然被虐待的惨状,规劝反被质问,后母还表示若妇联介入也无任何压力,众多人都知道的虐待事实,最后竟让这个可怜的孩子疑似被虐致死。
批判公众冷血,批判老师冷漠,批判妇联等相关部门懦弱……在作恶者面前,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和国家机器支撑,公众、老师、职能部门都硬不起来。
笔者看过太多的类似新闻,孩子疑似被父母被后母虐待,即使民警来了,也只是调解,说服教育,然后把孩子留在家里转身离开。
忽然羡慕起《刮痧》里那个让父母抓狂的丹尼斯,陌生的美国医生看到他的刮痧伤痕立即报警,儿童福利院和警察立即用法律手段剥夺了丹尼斯父母的监护权。
一场中西方文化碰撞引发的闹剧展示出美国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谨慎、强硬、不近人情。
如若中国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也强硬得如此不近人情,法律也不会看着小潇然疑似被虐死去。
……………………………………………………………………………………………………………………只有一个小萧然让人心痛吗?
当然远远不是九岁女童被亲生父母打死 长期被虐待遍体鳞伤(点击链接看新闻全文)这个房东和邻居都报警了2次,警方也来了。
房东 孩子爸曾发誓不再打孩子 “我警告过他(王某),如果再打孩子,就赶快搬走。
”出租屋房东林先生说,因为打孩子的事,邻居们多次投诉,他几次和王某谈过,有一次还是他带小蓉到村卫生所看伤,有两次还惊动了警察。
林先生回想起来,一个多月前,王某当着社区民警的面,郑重发誓说,以后再也不打孩子了,还准备把孩子带回湖南老家读书。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看到这个孩子(小蓉),直到昨天警察给我打电话,才知道女孩竟然死了。
”昨天,房东对记者说。
============================================================================于是,在我看过这部《金钱怪兽》最后一幕,美国民众的冷漠,但是司法部门抓捕了涉嫌操作股票犯罪的嫌疑人(印象中有这一段)。
让我突然想起这个死去的小女孩,小萧然。
希望法制可以健全,不要可怕的悲剧一再而再的发生,到网上搜索亲妈打死孩子,到处都是。
据我所知,在美国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打孩子,邻居报警,甚至会剥夺父母的抚养权。
还有一个例子(出自锵锵三人行某期),有2个很小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爬到邻居家游泳池淹死,法官还是给这个可怜的父母判了刑,法官说:虽然你们失去2个孩子很悲痛,但是我需要告诉你,如果不好好监管孩子的安全,父母将会承担法律的制裁,以此让每个父母都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看的是法律,美国也有很多虐杀孩子的,但是法律会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只要及时发现,就会有各种鉴定机构,甚至警察介入调查,如果发现问题严重,孩子肯定就会被带走了。
对比之下,我才有此感慨。
请大家原谅,我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大,从《金钱怪兽》看完后,我的确就是想了这么多。
2012年至今,未成年人保护法越来越完善(出自电影《少年的你》),任何新闻媒体和民间的发声,目的就是如此,法律健全,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所以,需要声明一下:我这个观后感的写作背景就是这些,没有污蔑中国,没有跪舔美国,如果造成了误会,只能很遗憾。
下面是这个电影观后感的正文,文中可能有愤怒情绪,当然了,我想起了小萧然被虐待了2年然后惨死,她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凄惨的落幕了,我当然会有愤怒情绪,因为这些被亲妈,亲爸,后妈,后爸长期虐待殴打致死的孩子,完全不应该死。
============================================================================正文:导演竟然是朱迪福斯特,主演竟然是乔治克鲁尼和茱莉亚罗伯茨。
3个老家伙,竟然还拍出了时代感。
片尾最震撼的一幕是,那个玩球的小伙子,继续玩球。
对于麻木这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的,却又不一样,美国人麻木是因为这些东西,会有相关的部门来负责的,即使腐败,也只是内部,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只要有事情捅破了,自然会被调查和处理。
所以人家的麻木和我们的麻木又不同。
所以人家的漠不关心,是因为有相关的部门会去关心,而我国的情况,不但民众漠不关心,连相关部门也是漠不关心。
这种对比其实伤人很深。
举个例子,妈妈打孩子,最后邻居受不了了,去劝,老师也看不下去了,去劝,然后过程中,有报过警,警察甚至也上门过,人家是亲妈,还能怎么样呢,劝一下。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孩子死了。
然后上新闻,媒体也开始采访全部过程,但却是非常无力的,这样的虐待亲子的事件,即使再麻木的人,也都出过力,但孩子还是没能留住,如果在美国,这个孩子会有100个机会不会死去,在中国,她半分机会都没有,注定是死,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终于全身淤青和伤痕躺在停尸间。
再举例,同样的股票非法案件,国内这些年是怎么处理的,大家也有目共睹。
美国也有法制漏洞,也有腐败是肯定的,但完善程度走在了我们前面。
别说差距,当全中国现在已经接近家家有房有车,手里都是iphone的时候,制度和法制,需要紧跟上来。
人家发生的案件,我们也在发生,人家没发生的案件,我们还是在发生,要缩小的就是这个差距。
言归正传,回到电影本身,故事很紧凑,紧张感十足,张力恰到好处,女性导演的确有自己的细腻处理方式。
非常喜欢本片。
其实,科尔就是现实中的我们,只是大多数的我们不自知而已。
我认识的一些开发商,他们每天在讨论的就是怎么找到足够的傻子来买他们的房子,关心的就是怎么把他们的房子包装成傻子们最会动心的调调。
我认识的一些股权投资管理人,他们每天在讨论的就是怎么找到足够的傻子来接受他们投资的烂的不知道怎么收手的项目,最好是最想从实业领域转型的手上有点钱又不知道怎么投的人。
是的,他们就是叫这些人傻子,可能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还以为自己分析判断能力很靠谱。
一个接一个的套路,只是让傻子们深信自己的判断力超群,自己做出了睿智的决定。
当然也有做开发的聪明人又被做投资的当傻子玩了。
我不知道主播的名字Lee Gates是不是在影射另一个鼎鼎有名的盖茨,微软在营收高峰的时候一天能赚到的钱就是沃尔玛一年的盈利,是他绝顶聪明,还是让我们多付出了本来不值得的金钱?
我们疯狂追买苹果产品的时候,是不是为自己对教主的膜拜,多花了身为傻子才会花得冤枉钱?
肮脏的金钱。
生意就是生意,人天生就有追求利润的天性,《资本论》里面说,当利润超过百分之百,资本就敢杀人放火,把你我当成傻子来骗是不是还算温和呢?
我们把盖茨乔布斯马云奉为成功的圭皋,我们有又什么权利去批判开发商股权投资人,甚至股票培训老师呢?
片中所谓的黑幕其实交待的很含糊,IBIS当然认为自己没错。
我不就是打了个擦边球吗?
南非的罢工如果顺利结束,矿业公司股票如期上涨,8亿投下去带来40亿的回报,你们还会说我是骗子吗?
不是又要激动的膜拜我,把我当上帝吗?
为什么你们就这么没耐心,这么冲动呢?
Lee Gates其实也很无奈和摇摆,如果不是和科尔的接触让他有了一点良心发现,他当然也是对的。
电脑故障只是个借口,谁都应该知道,我只不过是强化了一下,为什么要来怪我呢。
良心发现可能是骗子们最后的救赎了,盖茨基金会每年捐出的数额也是巨大的。
而傻子们,砸门好自为之吧。
不管题材对于老美是怎么样的重复,对于当下的我还是很有冲击力的。
正如成熟的资本市场已经习惯了华尔街的内幕交易、媒体的捕风捉影误导导向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引发的阶级矛盾,新兴的资本市场完全还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洗礼。
所以和《正空头》一样,还是和会给中国的股市一些启发,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一样。
在证券投资当中,全面的股灾会让所有人都难以幸免。
但在个股的波动当人注定有人获益,有人赔钱。
散户在信息的获取优先级上肯定是最滞后的,所以大多数情况都是散户在散尽钱财。
这部片子不光针对了内部交易的暗箱操作,还针对了社交媒介的误导效应。
事实上,在一笔内部交易中,获利是极少极少部分,因为为了避免消息的扩散,只可能限定在几个人中。
但媒介会把错误的消息扩张到极大的范围内,以致大多数人都会被迷惑。
整部片子看的过程中心都是极冷的,因为冰冷冷的现实好像被搬到了屏幕上,太过于现实了。
但是对于胡乱投资失败的人又不会报太大的同情心,只有当得知他还有怀孕的女友时会为他感到不值,不过随即再次反转,内心刚涌动的同情心又被压抑了下去。
每个人死得其所的时候都会微笑吧,那他临死之前的那一抹微笑是否意味着他已经不留遗憾了呢?一次错误不管如何都不会毁灭所有吧,所以活着便是极好的。
股市是理性人的战场,而非理性人的存在就导致了波动的产生。
影片中两个片段就很好得说明了这一点。
在主持人呼吁观众去购买股票仅仅是为了救他自己一命时,股票仅上升了一些就出现了下降,甚至下降到了更低的位置。
因为感性不是支撑股市的力量,理性人都会在别人开始买进时开始解套或出于自身的利益抛出。
可见市场是足够理性的,只会在极少数情况下因为一些情绪的非理性产生波动。
还有一个片段也就是片尾,当科尔被警方射杀之后,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就起身离开,若有所思得继续生活,理性的人不会同情一个被股市冲昏了头脑的人,不会同情博傻中的输家,因为一切都将继续。
片子本身还算流畅,但片子的核心价值观实在混乱,以至于不得不吐槽。
片中的核心矛盾就是Kyle本身只是时薪14美元的司机,在成本高昂的纽约自己都活着吃力,结果在发现女友怀孕后决定铤而走险,用母亲的遗产进行投资,结果因为听信了投资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亏了很多钱。
电影仿佛在告诉我们,作为公司董事长和基金负责人的McNulty因为误导群众,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George Clooney因为说话不负责,所以对Kyle的伤害有责任。
但如果要说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责任,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的问题。
如果这条修正案成立,那么主持人在电视上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在现在的体系下,如果观众不满意电视台主持人所说的,不看他的节目就是了。
一般来说,如果观众被媒体所误导,那么问题大部分是在观众而不在媒体。
如果媒体应该为自己所说的负全责,那么第一条修正案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要说McNulty有责任,那么就涉及资本主义的本质。
连中国股市都宣传,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任何回报都是和风险成比例的。
McNulty在片尾说的好,投资者挣钱的时候没有人气急败坏,那么为什么亏钱的时候要找人开枪?
片中McNulty是真的做了错事,但Kyle之前并不知道啊,他只是因为亏了钱就认为自己有权拿枪恐吓别人。
片中为了让Kyle有些许正义,安排了McNulty实质有罪,但如果他只是一般CEO呢?
不小心做错了业务也需要被人枪击?
即使McNulty错了,那么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其他节目工作人员(也是普通人打份工)就该被危急和恐吓到?
所有警察都需要加班加点禁心动魄?
纳税人必须为整件事埋单?
最后,这事最大的负责人难道不该是Kyle?
投资这种事本来就是愿赌服输,听从了他人的错误意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还是自己的问题。
在纽约生活不易,那么他要么可以搬走去成本更低的地方,要么可以去求学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任何地方穷人都居不易,但美国生活已经比其他地方易很多。
仅仅作为在美国有份工作、另外有6万美元遗产的人,Kyle的生活案按比例来在世界、甚至在美国来说都是上层、甚至名列前茅(和发展中国家相比)。
Kyle只要简简单单生活,大事上不犯错(比如吸毒、辍学等),不想占便宜(比如干自己不懂的投资),其实过上中产阶级生活没有问题。
他为自己贪婪付出和无知付出了代价,为何要伤及他人?
美国的体制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在我亲眼看到有人能够凭借扫地这份职业攒下两套房子后,我很难想象体制问题比个人问题更严重。
五月份上映的电影拖到现在才看,两个好莱坞老戏骨飙戏非常过瘾。
看预告片的时候以为是狙击电话亭的高配版,没想到立意还要在深刻一点。
特别喜欢里面劫犯的女主把女主喷出翔的那一段,就好像把男主从一场唐诘柯德式的闹剧中叫醒,也把观众把“粉碎华尔街”的幻梦中拉回来。
当我们在占领华尔街的时候,我们以为对抗的是那些年入million的银行家,然而我们却没是这个系统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说到这里有点像Margin Call里的立意。
这个故事的最后没有任何的赢家,每一个人都有出丑的时候,劫犯在镜头前一脸蒙蔽的样子,做内部交易的投行总裁被揭发时的poker face,电视主播被枪顶在头上吓尿的表情,这是一部没有正派或者反派的电影。
结尾很有意思,“下个礼拜在做什么秀呢?
”深深的无力感。
你从没有都没有想过《金钱怪兽》就在身边
今天闲来无聊想找部电影看看,一般来说我是个不太爱看电影而比较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所以无论什么题材的电影对我来说,只有想看和不想看,看的下去和看不下去的区别。
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我先是随机了打开了一个影视APP里电影选项逐页选择,一开始选的是哆啦A梦,然后出来的动画人物让我以为是海尔兄弟和阿童木的结合体,叽里呱啦的说日语,没有字幕,没有字幕,没有字幕,我还看个球啊,果断关闭。
又选,有老炮儿,虽然评分挺高,但就是不想看,PASS,然后就看到了《金钱怪兽》,不得不承认,我会点进去看,是被乔治克鲁尼和大嘴美女的组合吸引了。
这一整段都是歪楼,不在乎多歪一会儿,不得不承认,乔治真的是从小帅到老了,现在看也是个帅老头啊!
如果评选花样帅爷爷,我绝对要投老乔一票啊,想当年在老友记里客串的米歇尔医生真的是和瑞秋配一脸啊!
——————————————————————歪楼结束的分割线说回这部《金钱怪兽》,开场就是全黑屏幕出现”SMOKEHOUSE”几个大字,伴随着嘈杂的背景音出现“Bells will ring at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for another day,on this March 18th”的声音。
这开头就预感着我会看下去,有时候我喜欢看黑色幽默或者压抑的电影,有时候又想要看完全没心没肺去搞笑的,没有什么分类属性,全看心情,反正今天这部电影当时我预感我是可以看下去的。
好了,接着乔老帅出现了,剧中他是一档火热财经节目的主持人,吧啦吧啦吧啦的说着一堆我听不懂,语速堪比光速的金融投资洗脑词啊,Money啊,Cash等等,好吧,为了写影评,特意去回放了一下,记了一句“Because your money better be fast,Faster than the other guy’s。
But if you want faster markets with faster trades,faster profits,faster everything.Sometimes you’re gonna blow a tire”原来是说某个投资还是股票失败大跌的啊。
然后出事的公司发言人出来说明时用了“glitch”小过失,小错误这个词来解释8亿美金的投资失败,各种转载说明这次事件的新闻重复用了“glitch”这个词。
乔老帅开始粉饰太平的说投资有赔有赚了,如果你下场的早已经赚的特满盆钵了,如果你下场晚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吧啦吧啦吧啦。
节目中又是各种比喻啊,吐槽啊,影像啊,最后乔老帅以一句“you’re gonna stop whining,and you’re gonna get back in the ring”总之就是在哪里赔钱就要在哪里再投入吧啦吧啦吧啦收尾,就开始以拳王造型开始说唱了。
那几段说唱还是蛮有调调的,让我一再倒回去重听。
这一段基本上就是介绍了事情的起因以及金钱怪兽节目的形态了。
节目完了之后仍然以乔老帅开始下一段,坐在马桶上刷手机,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谁能告诉我,你蹲大号脖子上围个围嘴几个意思啊?
然后是和厕所外的人的对话,这电影一些小黑幽默也体现在一些小台词上”Can you pick up the pace,please?It’s like dealing with my grandmother.”O(∩_∩)O哈哈大嘴美女登场,在厕所外面催乔老帅,好想给他植入马应龙的广告啊。
好了,接下来就是节目开播前的准备,真的很像录节目前的快速节奏,看这一段感觉就是在看一个真人秀的节目录制现场一样,穿插了一段制作人和老乔介绍壮阳药的插曲,这也为后边直播中的笑点埋下了伏笔。
节目准备开录的过程中,故事的另一主角也登场了,因为听信了乔老帅推荐而盲目投资失败所以要去现场“炸”掉他的24岁时薪14美金同时有个怀孕女友的小伙卡尔,不得不说英国和美国的口音差别真的很明显,这小伙一开口我就想这大概是英国人吧,就像戴着雾霾口罩在说话。
总之,故事开始了,老乔还像往常一样在直播金钱怪兽的时候,卡尔戴着枪和炸药闯入了直播间,并勒令他穿上炸药背心,于是就全球直播了一场“劫持”事件。
从这开始整部电影的时间轴基本都是和剧中的直播联系在一起了。
放佛真的和剧中的人在看着同一个直播啊。
现在国内各种直播也是如火如荼,不得不感叹人家电影中直播的牛逼程度。
本来是电视直播,在棚内拍嘛,被劫持了,乱射一通,照样可以直播,上了街还是在直播,尤其到中后段,就是一个摄像,乔老帅和卡尔,感觉他们三个就像是命运共同体一样,在一堆警察的包围下,吃瓜群众的围观下,三人在大街上边前行边直播,这要是放在我们的直播软件里啊,绝对送什么游艇啊飞船的,肯定刷爆。
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PD也是相当的牛逼,在这场直播中,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都应对自如,感觉她脑子中有1个G的planABCDEFG……在追查这起损失8亿的金融事件中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她的手下也全是神助手啊,让查啥就能查到啥,就连幕后黑手的情妇都站到了她的阵营。
直播这一段我就不细说了,有个搞笑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过给乔老帅推荐壮阳药的制作人,在试验此药功效正和某编辑小妹“深入”了解的时候被PD大人cute到,然后就在全国人民面前被直播了,哈哈。
中间过程有几次反转都设置的挺巧妙的,不突兀,大家可以去看。
朱PD这边都是神助手,警察那边就全都是猪队友了,先是什么谈判专家要和卡尔谈判,被打爆通话设备,再是找到卡尔的怀孕女友与卡尔谈话,结果这女朋友不按套路出牌啊,把卡尔谈崩溃了,接着准备射死乔老帅已防止整栋大楼被炸,才有了乔老帅和卡尔组队加上摄影师一起“上街游行”的组合,最后把卡尔射死了,还害我流了几滴“晶莹剔透”的泪水。
故事情节的设置也算是起承转合,有起伏,虽然有像开了挂一样的地方,比如那么大个电视台,卡尔一个人就轻轻松松拿着两箱炸药和枪就进了直播间了;比如追查8亿金融案,一个PD远程操控的这么短时间就查明了还整来了全球的监控录像。
但瑕不掩玉,整体节奏非常紧凑,看的也很过瘾,被带入了这个“劫持”直播之中,卡尔被射死后,有几个镜头拍的很好,摄像师放下了摄像机默默走出来了,观看直播的人们沉默了,镜头在桌球那儿停了几秒,然后打桌球的又开始动了起来,人们又开始了各自的热闹,就像看过了一个真人秀一样。
卡尔无疑是这部电影中的悲剧人物,但谁又不是呢?
金钱怪兽,钱会吃人,人,难道就不会吃人吗?
卡尔最后要求的道歉其实也只是人生最后的一点希望吧,他想带着这份希望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绝望。
最后给金钱怪兽这部电影打4分,如果是个没事无聊的下午,想看部电影的话可以看看,因为重要的情节转折什么我都没有剧透啊。
如果把这部电影当成悬疑犯罪型电影来看的话,比较剧情类似的《恐怖直播》的豆瓣评分就知道它的精彩程度和深刻程度还不能与后者相提并论。
但是,把它当成了解美国金融世界电影来看的话,还是很有收获的。
1、高频交易故事的导火索是上市的高频交易公司IBIS因交易系统故障致使公司在交易中亏损8亿美元从而导致公司股价暴跌。
电影一开始,主持人李•盖茨在的新闻主持中说到“如今你辛苦打拼挣来的钱,不过是几个光子的能量,在庞大的光纤网络中奔波。
为什么这样做呢?
为了让交易速度更快,因为你的钱最好跑快一点,比别人的钱快,但是如果想要交易更快、获利更快,一切都快起来,有时候就会爆胎。
”这段话说了两个问题,一是高频交易靠什么挣钱;二是高频交易的弱点在哪。
先看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快。
这种由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所主导的股票交易能在毫秒之内自动完成大量买、卖以及取消指令。
机器通过算法生成订单的速度,远超过人的极限。
一眨眼功夫就是200毫秒,服务器托管在交易所的高频交易商,通常在1毫秒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轮交易,单个高频交易商在眨眼时间内就可以执行200笔交易。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比如你和其他顾客都在超市排队要买一盒标价10元牛奶,但你身边却不断有人插队,他们也买牛奶,当你走到收银台结帐的时候,因为购买的人太多,价格已经涨到了11元,而且你只能买到四分之三升牛奶。
在这个情形里,高频交易公司就是速度极快、能够插队,且能推测你购买行为的其他顾客。
快,能给高频交易带来巨额利润利润,但是一旦程序出现错误时其亏损也是巨大的。
电影中,IBIS就因高频交易系统的算法程序出现重大错误,造成8亿美元的亏损。
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IBIS为了掩盖其挪用资金操纵股价失败的虚假陈述,但是交易系统的错误给高频交易商带来巨额亏损的事件在华尔街却是真实发生过的。
2012年8月1日,纽交所主要做市商之一的骑士资本(Knight Capital Group)因为高频交易系统出现故障,纽交所148只股票股价短时间内出现巨幅波动。
受此影响,骑士资本在短短45分钟内亏损达到4.4亿美元。
2、IBIS与科尔:大机构与小散的投资样本高频交易公司历来都是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它们大都采用小型合伙企业和私人公司的运营模式。
但也有少部分高频交易公司选择上市,向公众募集资本,IBIS就是其中之一。
对小散来说,是很难找到分享到高频交易利润的途径的(反而大部分小散都是高频交易的受害者),对他们来说,购买上市高频交易公司的股份而非基金份额,使他们也能够分享到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的蛋糕。
科尔就是这众多小散之一,他几乎将家庭的全部资产6万美元全仓买入IBIS的股份。
简单地对比IBIS和科尔的投资方式,我们就能发现大机构和小散在复杂的资本市场中的差异。
作为以高频交易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IBIS为什么没有将募集到的资本投入到高频交易当中呢?
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一是高频交易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的下降。
在美国这样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资本市场,IBIS面对的是众多和自己一样的机构,它们也拥有由众多精英组成的团队,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本支持。
这些机构在毫秒之间争抢市场利润。
所以,对IBIS来说要维持高额的利润并非易事。
但IBIS是上市公司,它必须满足市场的期待,这就是第二个原因。
在美国股市上市公司营收的变化会迅速的反映到股价上,在众多的上市公司,如果你的利润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许,那么就会被资本抛弃。
所以,我们看到一旦上市公司的盈利超过投资者预期,股价就会大涨,而低于投资者预期,股价大跌也是常事。
比如前段时间的新闻:“8 月11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2017财年第一财季(2016年4月1日-6月30日)财报,营收321.54亿元,同比大涨59%,净利润(Non-GAAP)为人民币121.87亿元,同比增长28%。
营收及净利润大幅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这一业绩推动阿里股价单日上涨5%,市值瞬间增长超百亿美元。
”再比如这条新闻:“唯品会(纽交所证券代码:VIPS)周五发布了该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初步财报。
受营收低于此前预期的影响,唯品会股价周五盘中一度暴跌30%以上。
”在主营业务经营不利的情况下,IBIS选择了铤而走险,挪用资金操纵股价。
其手法是这样的:选择了南非的一家采矿企业(我猜想之所以选择南非的企业,也是考虑国外企业方便操纵,而且不容易被媒体或者SEC发现),贿赂工人罢工,罢工导致采矿公司股价下跌,然后再低价买进,等到罢工停止,再高价卖出。
然而,这次操纵却失败收场, IBIS选择对外宣称高频交易系统差错造成巨额亏损以掩盖挪用资金操纵股价失败的行径。
科尔的炒股经历则是典型的小散失败案例,在这一点,中美小散倒没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看科尔的投资过程:3月6日,李•盖茨在节目中推荐买入IBIS,从节目中展示的股价图来看,此时股价大约在70美元到80没有之间,科尔在看了这期节目之后,将全部6万美元全仓买入IBIS,成本价为75美元。
3月17日, 8亿美元亏损的消息爆出,IBIS股价大跌,在劫持事件发生当天跌到了8.4美元。
这是典型的高位接盘后被套。
美国股市发展了200多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股市崩盘,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在几经“教育”之后被清洗出了这个市场,但是总还是不断有人去冒险。
很不幸,科尔这次冒险经历以失败告终,并且赔上了性命。
3、简要说说FCPA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在电影结尾,SEC宣布IBIS将接受FCPA(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调查。
硕士阶段,曾经花时间研读过美国的这部法律,在这里看到倒是格外亲切。
这部法律的威力在于,它能约束美国公司在海外的不当商业行为。
前面说到过,IBIS的CEO沃尔特坎比选择操纵南非的采矿企业,也有出于规避国内法律的考虑,但是FCPA的威力就在于,它可以对IBIS贿赂南非采矿企业等行为进行惩处。
但是,结局只是提到了IBIS可能会因触犯FCPA而受到处罚,却没有告知后续的结果。
因为,这将是及其漫长的诉讼过程,而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IBIS与检方的和解。
这个电影真的很妙,打了一堆自以为懂股票的人的脸,连影评区一堆人也都被打脸,可能连自己哪边被打脸都不知道吧,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电影神奇的地方。
首先这个电影大概就是说有一间公司老板,用了一个手法去炒股票,想藉此赚钱,而都没人觉得有问题,一直到一个疯子拿炸弹出来威胁老板讲实话,老板才承认自己有炒股,但还是没告诉你怎么炒,炒法都是「观众自己猜的」现在一堆人解释炒作的手法为:(这是错的)1.老板偷了自己公司八亿2.老板叫矿产公司的工头罢工,藉此弄低股价3.老板拿偷了的8亿去买低价矿产公司股票4.老板想叫工头停止罢工,让股价回稳5.工头不想停止罢工,所以矿产公司股价还是很低6.老板因此没办法卖出矿产公司股票,拿不回现金7.所以老板自己的投资公司亏损8亿(財報),导致老板自己公司的股价大跌8.老板出来解释说「公司会亏损8亿」是因为我们的计算机系统有问题9.所有人都接受这个说法10.老板坐飞机出国找工头继续谈话11.老板又做飞机回国12.老板想避风头,不见任何人13.女秘书出卖老板行踪给男主角14.男主角来猜穿老板偷钱好看完以上解释,是不是觉得很莫名,我想可能连编剧自己都搞不清楚状况,如果老板偷了8亿,那会有几个疑点:1.老板偷了自己公司八亿,所以他的公司股价下跌,他的公司股价下跌的理由是什么,「通常是投资人看到公司的财报」,这里排除被他人出卖的可能性,因为老板还很自在的坐飞机出国又回国,表示不怕人抓他,不怕人抓他表示他认为自己没有违法。
2.一个财报推出前,老板自己公司的董事、大股东、监察,一定看过这个财报,但是电影中,所有的老板公司董事、大股东、监察,都状况外,他们也是听了老板解释的「计算机系统有问题」,来认为这是老板自己公司亏损的原因。
3.假设老板偷钱,他自己公司的董事、大股东、监察都是「笨蛋」,都不在意财报少了八亿,投资人看到财报也都不在意才报少了八亿,那这个电影的世界里,大家都开公司来偷钱就够了。
所以我要告诉你们,老板跟本没有偷自己的八亿,一堆人连「市值少了八亿」都看不懂,也没开过公司,自己在那边用幻想的,请听我的说明,正确的电影内容应该是:1.老板公司股价忽然大幅下跌2.新闻报导这间公司的市值,现有股价*发行股数,算起来比股价跌之前少了「8亿」3.老板看到新闻出现,被记者逼着采访,所以才乱讲说「计算机系统出问题导致」4.此时所有老板公司的董事、大股东、监察,也都还不晓得正确的情况,只好相信老板说的「计算机系统出问题」5.老板坐飞机出国,老板隱藏自己的踪影去办事6.一天后,几乎没有人在追究这件事7.一个疯子跳出来,拿炸弹逼股票分析师男主角解释原因8.男主角请人联络老板9.女秘书出卖老板位置10.男主角在自己国家附近(走路就到),找到老板11.疯子逼老板解释原因12.男主角找到线索,猜测老板是透过「炒作一个矿产公司」,来弄低「他自己的公司股价」13.老板没有正面承认,只说自己不应该炒股14.男主角指责老板说「你的公司股价少了八亿,这八亿的含意就是被你炒股炒掉的」145.疯子自杀因此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再余,「一开始老板的公司的股价怎么会下跌」,所有人都拿最后面男主角讲的话「你的公司股价少了八亿,这八亿的含意就是被你炒股炒掉的」,看不懂的以为是「老板偷了公司八亿」,实际上电影开头就说了,是「市值少了八亿」。
那「一开始老板的公司的股价怎么会下跌」,很多人因为看了结尾,自以为是「老板偷了八亿」,所以就有最上面一开始错误的逻辑推论,实际上老板跟本不可能偷八亿,他偷了钱,就算真的瞒到出财报前,但财报一出来,他就必须跟他自己公司的股东董事监察,讨论「公司怎么会少八亿」,他自己公司的股东董事监察知道的话,也早就开始查了,不可能会是电影演的「老板自己公司的股东董事监察都状况外的不知情」。
这边编剧的错误就在,他以为老板偷了八亿,财报会马上推出,财报会是只有老板一个人自己再第一时间内推出,假设真的是这样的话,老板出真财报干嘛,他做假财报就好了啊,总之我不想跟你们在那边乱讲说老板偷了八亿,那样解释跟本就逻辑性错误一堆,正确的说法是:1.老板的公司发明了一个买卖股票的程序,很强,可以很准的低买高卖2.老板在自己公司股价很低时就买了自己公司很多股票,现在股价高了他卖出后赚了一笔3.老板想重复赚自己公司差价4.老板的公司的程序买了一个矿产公司股票5.老板去请矿产公司股票罢工6.矿产公司的工头开始罢工7.市场上其他投资机构,也有类似老板男公司的股票买卖程序,也许没老板公司的强8.但矿产公司罢工好几天了,其他投资机构看老板公司有投资矿产公司,怕老板公司受影响9.其他投资老板公司的投资机构,大量卖出老板公司股票,藉此避险10.其他投资机构卖太多老板公司股票了,老板公司股价跌很快11.一些比较聪明的投资人看状况不对,跟着卖12.老板公司股票大跌13.老板公司被报上新闻14.老板解释程序出问题15.大家一时之间觉得老板的解释合理16.老板出国叫工头停止罢工17.工头勒索更多钱18.老板跟工头谈判完成,回国19.老板不想面对记者,让秘书不要说出他的位置20.秘书出卖老板位置21老板被一个疯子拿炸弹威胁,讲说到底在搞什么,疯子不接受程序忽然坏的说法22.老板不想说到底自己搞什么23.男主角找到老板跟工头对话的话面,猜出跟矿产公司有关24.老板很懊恼,主要是因为他的公司股价跌太大,被人注意到,这点他当初没想到25.老板被疯子吓的先道歉,但还是不说自己怎么炒股26.老板上新闻道歉自己炒股27.结束老板这次炒股失败,只是因为他没注意到「其他投资他公司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卖他的公司股票卖那么凶,害他股价大跌,如果今天只是小跌,绝对,绝对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件事的,他这种迂回手法,也很难有人查到他身上,因为看起来「老板公司只是因为投资有点小失败,赔了一点钱而已」,老板犯了什么罪?
在工头承认罢工是受老板指示之间,老板都无罪,这才是漂亮的炒作啊神精病才去偷自己公司八亿,那么好偷还不会被抓,被报出来还可以在自己国家内闲晃,那大家都赶快去开公司偷自己公司八亿吧。
这个电影有可能就是导演是天才,他放一个错误的引导讯息,给这些自以为懂股票的人看,看完后自己在那边自以为的乱猜,还以为自己是对的,就影射了电影中的疯子,搞不懂股票还去玩股票,赔一了一钱后就出来责怪别人。
我看了一圈影评,所有人都是讲错的,难怪大家玩股票都是赔钱,你们就自己去想一件事就好:1.老板出国回国不怕被抓2.老板公司所有人都不知道公司怎么会赔钱3.所有人都接受老板公司赔钱是因为程序问题4.公司赔钱出了财报后,「所有普通投资人」才会知道老板公司赔钱5.老板出财报一定会经过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察我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你开了一间上市公司后,你去偷八亿看看,然后你必须跟电影里一样,没也跟第二个人讲这件事,接着你出财报,然后你就等着被人查账去做牢吧,你们可以讲别的理由来猜测「老板公司最早股价下跌的原因,但绝对不是老板偷了8亿....」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是奔着朱迪福斯特、乔治克鲁尼和茱莉亚罗伯茨这三个名字看的这部片子。
但是只有当影片本身超越了演员而存在的时候,我们才能称其为一部好片子。
就好像青木原树海如果没有马修麦克唐纳不见得会有多难看,而没有了谷斯范桑特就一定会失去灵魂一样,这是一部就算没有越老越帅的克鲁尼和怎么老都不见老的罗伯茨也不会让人失望的好电影。
而相比青木原树海里有着明显谷斯范桑特标签的长镜头和自然风光,金钱怪兽甚至都可以让人忘记导演朱迪福斯特,因为它有一个好故事。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多样的形态占据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理应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和自由,可实际情况却似乎是更多的人被其束缚,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比起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如今的社会里满是空无一物的喧嚣。
和黑镜里那个被迫要去那啥母猪的英国总统一样,一个持枪闯进直播间绑架主持人的失意股民,与其说激起的是同情,不如说是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强烈而冷漠的好奇心。
I.面对激增的收视率,Lee突发奇想,在直播里呼吁人们合买这支害得Kyle倾家荡产的股票,硬生生把这个跌倒谷底的股票再买到涨停,以挽救自己的生命,弥补Kyle和其他潜在受害者的损失,影片在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小高潮,奇迹似乎真的可以发生,在每期节目里都推荐甚至怂恿人们买某支股票的Lee第一次遭遇了挫败,信心满满的他在发表了完美的电视演讲以后,股票的价格不升反降。
看节目的人很多,低头摆弄手机的人也很多,真正肯掏钱的人,却很少。
Kyle一语道破:你并不真的在乎人们,人们也并不真的在乎你。
就好像你每天朋友圈里收赞无数,但要抬手借钱,就不是发发骚扰链接让别人给你投票那么简单了。
II.警察很快找到了Kyle的怀孕女友并及时和他连线,情节在这里再次发生转折,又一个希望的小气球,紧接着被扎破。
连线以后的女友并没有梨花带雨的求Kyle收手想想孩子,也没有大义凛然的教育Kyle要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相信明天会更好,一顿歇斯底里的臭骂猝不及防,关注直播的吃瓜群众们跟着一起唏嘘,正所谓生活有时比真人秀更狗血,而且还是直播的。
什么女权主义、贫富差距的问题电影也借此一带而过,但并不局促,反而给人真实感,它在电影里占据的比例就如同这些问题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占比一样,每个人都煞有其事地讨论,但很少有人真的关心答案。
III.电影的紧张气氛随着直播间的人被疏散,狙击手做好射击准备再次升华,此时随着人物背景故事的不断展开,电影里收看直播的观众和电影外嚼着爆米花的你都为Kyle捏了把汗,代入感慢慢积累且不着痕迹,高明而细腻的技巧在此不赘述。
在成功率并不高的前提下,警察局长还是下了射击的命令,人质基本已经全部撤离,剩下的隐患就是随时可能摧毁整栋大厦的炸弹背心,击毙绑匪极有可能触动点火器,那就朝着人质身上打接收器。
这样的选择跳出来看可以找到一万个正当理由,但换我穿着那背心我指定不愿意。
政治思考贯穿全片,难怪有不少影评人会说朱迪福斯特是个左倾的导演,然而笔者私以为,贴标签什么的,实在没什么意思。
IV.电影随着Kyle之死迎来高潮,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部在整体节奏把握上中规中矩的片子,从布局到转折到升华再到高潮和结局。
相信看过片子的你一定知道我马上要提到的是哪个细节了,没错,就是那个愣了几秒又回到自己的桌上足球游戏里的路人甲。
路人甲们继续做自己的路人甲,金钱怪兽的导演决定留下继续做金钱怪兽的导演,在直播节目里洋相出尽的CEO继续做他的CEO,Kyle之死并没有唤醒什么,也注定不会带来什么质的改变,一个绝望的人做了一个绝望的选择,说到底这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
李志在歌里唱:这个世界会好吗。
如果买买买能救乔治克鲁尼的命,我一定全仓干!
好看!虽然绑架小哥刚出场那一小段时间看的尴尬症都犯了但是之后的剧情真的一环接一环看的入迷!btw我已经把学的那点finance的东西全还回去了……
福斯特驾驭不了这个故事
不懂股票金融, 还是看完了..
不难看,然而看过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有钱的还是怕不要命的。啧啧
其实那个上市公司ceo说得对:“如果你买的股票赚了,你不会感谢上市公司,而会到处吹嘘自己是天才,股票赔钱了你就要死要活的来拼命" ps.影片气氛感,节奏都还不错。
开始五分钟以为是大空头,后面才知道就是一恐怖直播,主持人和恐怖分子全程聊天周旋,但问题在于第一节奏感和紧张氛围营造远不如韩片(笑点倒是颇为密集),第二人物动机和转折都有些幼稚,总体一般
奇怪的是,开始时我同情投资者,结尾时我却认同运营者,而事实是,我们都太贪婪了。
导演还是不能找业余的,手法不到位,比较形式,素材不少却都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应该是挺刺激一件事却感觉全篇节奏平平,最后一把也没有推上令观众兴奋的高潮。
电视行业的下行催生了这种题材,新媒体在这个交杂之际还是充当了围观起哄的角色
各种画风突变
感受一下 live 的分工和职能还是挺有趣的,以及《娱乐至死》娱乐版。
这种类型片拍得不痛不痒充满说教
总觉得太理想化了,纪实文学的倾向太强了。
朱迪·福斯特的电影总是这样,最终还是会变得平庸与缺乏激动。这部片子也是各种套路,一部很常态的好莱坞惊悚类型片,挺失望的
哎..
大牌玩票之作
角色性格单薄,通篇没有引爆点。
到了片尾我在想,美国人民没选sanders,又失去了好好整顿华尔街的机会;但是又一想,好像谁是总统也没啥关系,华尔街永远是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