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你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也许你会哭。
但是记得最后,你还是要不停的往前走。
”给妮妮的信最后一句落下,车驶入一条深深的隧道。
从夜,进入深夜。
妮妮,你坐在后排,抱着你的娃娃,好奇而开心。
开车的这位叔叔,他受伤的脸上,目光清亮。
你有没有从镜子里看到呢?
妮妮,也许等你长大,你才能明白这个夜晚,叔叔把你带走。
不光是你,连同他,也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停车》又一次让我看到优秀的台湾电影。
每一个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演出了应有的、出彩的角色。
张震演陈莫,似乎是本色出演。
隐忍的维系与妻子的感情。
一次停车,他有意无意的磨蹭着不愿回家,从那天下午到夜里,他的生活跟那辆卡住的车子一样,卡在了陌生人的生活里。
遇到了从黑社会洗手不干的长寿仔,被逼债的胖子裁缝,大陆来的不幸妓女,可恶又可怜的皮条客。
最主要的是闯入了妮妮的家,他好心的扮演了死去的小马,最终带妮妮开始新的生活。
桂纶镁的戏份很少,拿捏的很到位。
她对着医生说:“我跟我先生在一起这么久,他的精子在我的卵子旁边打哈欠。
这不是笑话吗?
现在怎么样,你还要我做多少检查啊!
啊!
你要跟我说叫我放弃吗?!
”她的侧脸漂亮却哀伤,刘海挡着一只眼睛,露出来的那只充满了愤怒和泪水。
也许愤怒只是表象,更多的是一个无法做母亲的女人的绝望。
她的话句句有力,让我想起那个《蓝色大门》里的她,对着那个男生喊,一样倔强一样不服输。
只是女孩长大,演技日臻圆熟。
电影里,跟随张震,经历一次匪夷所思的探险。
生活中真实的多面一点点显露出来,不管是黑社会,还是皮条客,都有被生活折磨的苦衷。
每个人都像失去翅膀的飞虫,没有目的,却自以为朝着梦想,奋不顾身的冲撞着。
就算在没有人的夜里哭泣,也没有谁听到。
因为大家都一样无助。
有几个场景真实有质感,看的时候也许在笑,也许想哭,无一例外的觉得真的生活就是这样。
【壹】开始的时候陈莫在蛋糕店里挑蛋糕。
他与老板娘的对话“你们这个巧克力怎么长这个样子,看起来很没精神唉。
”“我的巧克力卖的是口感,不是卖精神的。
你如果觉得我的巧克力没有精神,我建议你到超市去买,那里的巧克力很有精神。
”“老板娘我只是要买个蛋糕。
”好像有很多次,我们无意的发问冒犯过别人,好像在挑衅他人的意志。
好像也有被冒犯过。
即使他不是有意的,我也要坚持维护我的意思,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他所误解的那样。
【贰】好容易车可以开出来了,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蛋糕上。
陈莫去长寿仔的洗手间里清理自己。
他想把洗手池里的鱼头放进水瓢里,可以一不小心掉进了马桶。
把鱼头捞上来,放在洗手池。
用牙刷把鱼头刷一刷。
再小心将它放进水瓢。
然后清洗自己。
完毕,再将鱼头放进洗手池,恢复成开始的样子。
诙谐的音乐,还有口哨做背景。
等到最后,陈莫被邀请喝一碗鱼汤,他差点呕吐。
生活中有那么多次,我们以为善良的沉默可以让事情正常发展,以为自己可以躲避真相的拷问。
可是往往到头,我们不得不面对,并且下咽那口苦水。
【叁】阿宝和土豆在车上的对话。
土豆看着被打的阿宝流着鼻血,一个劲儿说他爸爸的鼻咽癌是怎么回事。
阿宝觉得太晦气,一个劲儿的说自己这个跟他爸那个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结果到最后两个人都很郁闷,你一句“干!
”,他一句“干!
”来结束。
即使我们都是坏人,一起杀人放火,我们也有温情的生活。
我们的关怀显然很粗鲁,但是跟你们礼貌的询问一样,都是温热的。
在惊险的生活中,甚至比你们的更有温度。
【肆】结尾那只虫子。
妮妮的妈妈死前看到的,爸爸至死也没有看见,而妮妮要从这个叔叔的口中听到。
这只虫子的故事。
没有故事,只有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向前走,不要停。
想过逃避妻子,想过不回家,想过干脆就不要孩子,这么在矛盾中过一辈子。
车子停下卡住走不了,自己却无法控制的遭遇那么多事情。
终于回归原本的生活,蛋糕带不回来,只带着这个像礼物一样的孩子,带着满身的伤痕回来。
让我们继续向前走,带领着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孩子,哪怕还有更多的恐惧和未知。
母亲节的那天下午,张震和老婆约好一起共进晚餐,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要购买了一盒没什么精神但很好吃的蛋糕,把车停在了路边,等购完蛋糕回来时,却发现自己车子被其他车子挡着了开不出来,开始寻找挡车的车主。
先到了停车位旁的住宅楼三楼寻问,遇到了一对老夫妻和一小女孩,陪着一家三口吃了一顿晚餐,像一家人一样在同一张饭桌上寒喧,只是为了满足盲眼老妇思儿之苦。
接着到一楼借了理发师傅的卫生间抹去弄在裤子上的蛋糕,中间不小把理发师傅的鱼弄到了马桶里,当然理发师傅并不知道,还陪着理发师傅玩了局桌上足球的游戏。
离开理发室时遇到黑社会向街对面香港来的裁缝师追债,裁缝师被弄了一身的油漆,在理发师傅出面的解围下事情才算暂时解决了。
车依然被别人挡着,只再一次到住宅楼四楼寻问,四楼是一间淫窝,目睹了一位卖淫女子被羞辱,与淫头多言不合被打,被丢于郊外的河堤。
母亲节的晚上因为停车失误所发生的一切,那么的偶然却勾勒出了台湾社会的纷繁复杂的一角,冷暖人间,世态炎凉。
那个盲眼老妇的儿子,不会再回来了,她的儿子在起邦架案中被枪毙掉了。
而那个理发师也黑道中人断了一只手才开起理发室。
那个被追债的裁缝曾经也是一位有理想的青年,只因投资失败才这样狼狈。
至于那个一直被羞辱的妓女是一位来至大陆下岗女工。
其实张震与老婆正因为不能生育小孩的事闹情绪,他决定收养那个小女孩。
电影演员阵容空前的强大,基本网罗了台湾老中青三代电影男明星,台湾电影现在基本都是一个风格了接近文艺片,像梨花体的诗歌,像《最遥远的距离》、《练习曲》、《九降风》无非是剧情上的差别了,都是通过群戏来表现众生百态,台北小市民的小生活,电影中大多数人物都活得不太开心都挺郁闷。
并不是说《停车》拍的不好,而是相同风格的电影作品太多了,观众当然不买账,前十多年台湾那些喜剧电影、言情电影、悲情电影都去哪了?
我想台湾本土电影不死都难了。
一部《海角七号》票房飘红让全台人民兴奋,可千万不要只是一个回光返照啊,当然仅凭一部电影来拯救台湾电影也难。
暂时,我是顶《停车》先。
过后继续研究台湾电影~ 前两天看了《女人不坏》,还可以,除了周迅不太搭调之外,其他的看起来都不错。
总觉得周迅的灵气好像没有了一样。
应该是对桂纶镁感兴趣,所以专门搜了她的电影来看,今天下午看了《停车》,很赞,强力推荐。
台湾电影,在我这里就一直跟侯孝贤的电影划等号,看完《海角七号》就有点这样的感觉,但总觉得《海角七号》还差一点点厚度,这部《停车》非常侯孝贤。
一部电影,如果落点不是在爱情上,会厚实很多。
当然《海角七号》也不至于过分单薄,它的叙事始终是侯孝贤式的。
这种叙事本身就有它的厚度,我想这种叙事手法可能就是台湾电影很明显的标签。
(其实不只是电影,当下文艺创作的落点着眼在爱情上只能是一种减损。
) 《女人不坏》的叙事都有点台湾电影的感觉。
继续说《停车》。
说这部片子完美肯定有些溢美了。
不过好的地方是有些镜头把情绪给带出来了,是靠镜头就带出来的,而不是演员的演技或者台词。
这就是电影叙事高一层次的标准了。
比如:张震进入公寓三楼死了儿子的人家,进门时候,镜头没有张震的脸部表情,(其实不只是没有脸部镜头,这个镜头没有一个着落的点,它没有把摄影点置放在实体的物上推进或是怎样其他的描绘,可以称为一个空镜头?
)却能让我感觉出他内心的诧异惶惑甚至有点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跟个人体验有关,折射出张震饰演的这个角色的个体经历以及由这些经历形成的角色性格特点以及内心情绪,这个时候镜头为何要这样置放和推进,很有张力,很有意味,很见心思。
影片的节奏和调调也是我喜欢的,缓慢的,却不拖沓或者让人哽咽的。
其实有几个地方我是有点哽咽的苗头的,可是视点一转换,调子就明朗起来了,这明朗也不是倏地一下,是悠然的,缓缓的,就像溪水流淌到转角处岸边的草慢慢嫩绿起来,嫩绿得让人不由得想掐掉一根嗅一下这色泽的芬芳。
比如:倒霉的张震坐一屁股奶油蛋糕后跑去理发店的洗手间清理那一段,之前都觉得张震那一连串不顺畅的遭遇与赶着回家的心情之间那种碰撞已经很让人透不过气来了(观众看到这里照说都会有切身感受,那种碰撞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所以很真切地感觉出想哽咽),突然就有了进洗手间清理这一段,衔接非常自然,然后就有了在洗手间里那段本片最闪光的部分,在我看来最闪光的部分: 洗手池里泡着硕大的鱼头,张震把鱼头挪开才能清洗,然后他就很怕脏地去拿那个鱼头,然后鱼头就掉进旁边的马桶里了。
这段幽默死了,加上配乐很讨巧很受用,张震这里的表演也精湛无比。
还有就是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影片到最后他还被邀请一起喝这个鱼头熬的汤,他看着端给他的汤里人家好意特地为他盛的鱼眼睛,自己差点没呕出来,到底是喝没喝呢,这个悬念很拉动人,看后面这段的时候心里有被拉着的感觉,但同时又忍不住要笑~让人不免总想说一句:呵呵,自作孽不可活啊~ (这种境遇其实也是很切身的,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多了去,免不了要自嘲一下的~) 非常之黑色幽默,又是台湾式的,看过《海角》的就知道。
其实我看这个片子是想看桂纶镁,但是虽然主演写着桂纶镁,实际上,她的表演不多。
怎么说呢,论表演吧,其实说不上多好,看她主要是抱着是对新生力的一种观望心态。
不过在《女人不坏》里,我觉得她比周迅有看头。
这么说吧,影片里总是想看她那部分剧情的起伏,这可能和编剧也有关系,但是如果表演是负分,编剧就是100分,观看情绪也会衰减。
桂纶镁在《停车》里演的张震的妻子,结婚4年,为不孕的事情婚姻亮红灯。
她的几段戏的镜头和画面感觉我都不喜欢,那段她的梦以及在讲述这个梦时的画面太强烈的MV的味道,有点呛人。
杜汶泽在里面演了一个香港来的裁缝,他那一段,我嗅到了王家卫的味道,非常王家卫,个人臆测是导演在致敬或者挑衅?
呵呵~ ……总之很不错的电影。
PS:看完查了一下,才知道它是08年的金马遗珠,才有点恍然~ 而且这个叫钟孟宏的导演拍MV,可能在处理桂纶镁那段时是迎合桂纶镁粉丝层的审美取向吧~ 再有就是侯孝贤的《最后的时光》曾邀他担任其中一段的导演后因资金问题没能上任。
查到的这些资料多坚定自己的审美水准的,哈哈~ 2009年3月23日
一直坚信纽承泽的《情非得已》将会是08年给我惊喜力度最大的台湾电影……现在看来,是因为当时还没看《停车》啊。
开头稍微有些闷,可以理解为导演刻意营造而出的氛围,一种山雨欲来的暗示。
从张震买蛋糕起,故事开始步入正途,也揭开了囧人张一个难忘的囧夜晚大幕。
一连串的囧无止境的黑色喜剧,印证着一个叫做墨非法则的东西。
而一个个边缘角色粉墨登场,又印证着生活的多样和复杂无边。
而且,前后呼应。
凡是登场过的人物,前后都会出现一边。
你前面占了便宜,后面就得吃亏。
戴立忍揍了囧人张,接下来囧人张又回来揍了戴立忍。
囧人张的屁股吃了蛋糕,所以囧人张后来买的蛋糕被剪刀师傅和胖裁缝吃了。
甚至连史上最牛的鱼头也不例外,你囧人张敢把我扔马桶里,回头我化成汤也整死你丫的……最温暖,也最黑色和戏剧性的一幕,当属没有爸爸妈妈的小女孩回归生不出孩子的囧人张的怀抱。
然而囧人张把戴立忍扔进汽车后备箱的那一刻,又让人不禁联想起小女孩的生父是如何吃枪子的……钟孟宏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太了不起了,又一个前途无量的导演浮出水面了。
而我们所能做的,惟有瞪大眼睛……
老流氓:我操你妈!
妓女:你别操我妈!
老流氓:那好,我不操你妈!还有张震一屁股坐在蛋糕上然后借洗手间换衣服那段那个鱼头。。。
说不出的感觉那个刮胡子的老头儿 把泡假牙的水都喝了 最后照了下镜子很满意的走了理发师说:真正的绅士啊!
这部电影总体很棒。
我从来就不懂得写影评,只想借这里对我最爱的你写几句话。
我刚看完关于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书里反复说着她始终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
我当然是无从得知你诠释这里的“小镁”或者女人不坏的“铁菱”时的揣摩,但是你的年龄和眼神依旧无法与周迅相比。
就像本杰明那张扑满了粉的脸恰好出现在我刚看完的川流不息之后,他眼里忽闪的纯真就突然显得很不协调。
有新闻说你很欣赏林青霞,那么我想你也应该了解林青霞19岁出道后拍了50多部文艺片,30岁才真正跨入转型期。
她转型的成功不只是因为对自己角色设定单调性的厌倦,也是她人生历练的体现。
时间过去,我说支持你一切决定,也明白你想要挑战想要证明自己。
我看到你为了拓宽戏路的努力尝试,但我也承认我无法看到剧中人的灵魂。
我想你还是应该考虑清楚什么是真正适合你的,你必须把握自己的特质并且善用它,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去将这一切摒弃。
更何况你的特质本来就不是什么让人厌倦的东西,而是现实世界鲜有的美好。
有些事情急不得,有些机会也不一定对味。
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情,是蓝色大门五年后的我,所深刻了解到的。
否则30岁之后再想要假扮纯真少年,恐怕为时已晚。
因为爱你,与你共勉。
个人主观里一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好得让人讨论称赞或是它坏得让人诟病不断停车这部电影编剧/导演/摄影兼于一身的钟孟宏先生,继[医生]之后又一部电影作品。
剧中角色包括了:金士杰、张美瑶、戴立忍、张震、桂纶镁、高捷、杜汶泽、曾珮瑜、庹宗华、九孔、纳豆等人。
一开始进入电影的几个画面看得出导演的企图心,例如张震走出镜头之后的背景还有张震在车中假寐,镜头拉到他脸上盖的报纸的图像在观赏之余心中不免替他鼓掌一下!当然选角方面导演跟王家卫早期还蛮雷同的选择一些有票房却不失个人味道的明星,这样的策略方式会让电影能够加分并且具有实际的帮助那样子很好,印象当中在"新浪潮"这本书中法国导演尚卢高达也提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故事场景中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发厅",连结了几乎所有角色与角色所属场景,可惜了一点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入口的奇幻或是特殊场景描述似乎稍嫌不足,不过对于冷面理发师由高捷主演这个角色似乎是很好的选择与反差,不过化妆人员也许可以把高捷的妆化得再白一点,导演也许可以用再特殊一点的角度去带理发厅内部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只有理发厅的厕所里那出幽默感相当足的张震VS鱼头的戏分。
另外高捷替老人理发之间的诡异感如果能加强些相信幽默感的反差会提高些许,并且当这个地方的氛围建立了,其他关联的元素也都会更生动起来了。
港星杜文泽的戏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故事,透过角色自溺自语的过程,让所有的异想的事件与物件变成可能,那样的表现的方式很有趣也有一种诗意伴随的感受。
剧中另外一个角色戴立忍饰演的皮条客,也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
原因就是因为他坏,他知道他要坏才能生存,那种毫不掩饰的坏底样貌,故事才能进行下去。
当然这是个性格鲜明的角色,但是电影中尽管选角选的不错,由于角色个性的浓度问题或是描述分段故事的场景的远近关系还是有丁点让人小小不能进入。
电影很好的是有时夹杂了马克吐温式的小幽默与台湾味道的小玩笑更推近了观众跟故事的距离感,是轻松的感觉是能懂的电影。
有点阴郁个性的是桂纶镁的角色,说实在在戏中并不抢眼更别说在戏中说的那句脏话。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导演执导过纪录片的关系,还是"医生"中的生死概念,桂纶镁的角色演绎在导演镜头之下,像极了最无关的人却最受罪,越挣扎却越无助的感觉。
这段戏分让我发毛并且有一点点的不舒服,虽然这只是个人观感。
Peggy整部戏的戏分算是颇多,不过演最好的就是洗手与擦手的过程。
恕我直言的是电影中洗手与擦手有两段,各自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代表的却是相同的洗涤,洗涤了身体与心灵的各种污秽/疲惫,那是美的形式,并且能够暂存人心的画面。
Peggy另一段骑脚踏车的镜头时间有点冗,虽然也许猜测的出导演希望角色藉由骑车表示出寻找方向与发泄心中压力的方式,但是难免还是会有点期望不一样的方式却能传达相同简单概念。
记得台湾某综艺节目聊到男性生理话题时,高凌风大哥追问一医师:你看我拿烟的姿势还可以吧?
还可以吧?
自然,说这话时,他手中夹着的烟卷高高挑起,好像一朵不落的旗帜。
而《停车》这部片里,张震出场时叼起的烟卷则好似在袋中受尽委屈,呈垂头丧气的「へ」状。
看到这个镜头时,我促狭地想,导演给出这个镜头,大概是在有意暗示什么。
这个悬疑直到电话那头的老婆出场之后,方才解开。
整部电影都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苦闷。
生不出小孩,苦闷;小孩消失很多年,苦闷;客人难搞,苦闷;手下不听话,苦闷;躲债被揍,苦闷;黑社会不好混,苦闷;飞行员改行开出租,苦闷。
对于种种苦闷,大家给出的一致回答是:干!
这个“干”字及其同义语虽然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有兴致的人可以数一数有几次),但全片一次实质性的性行为都没有出现。
由此我们可知,面对操蛋的现实,咒骂不仅不解决问题,本身也沦落成了一句无力的空谈。
算不上“很苦闷”的人大概只有理发店老板,我相信能和一个陌生人玩得很开心的人,是拥有真正平和心态的人——但我也相信,他拿不出一支烟要靠他人帮忙时,心里肯定也恨恨地骂了一句。
不孕不育是前提 母亲节是铺垫 一只没有精神的蛋糕是导火线七点 到八点二十 再九点张震在车里醒来 抽一根没有精神的七星 去老婆中意的店里买一只她不中意的蛋糕花时间去捣鼓一只鱼头 和他沾上奶油的裤子 等肮脏的蓄水池重新淹没鱼头 踢一场世界杯 和陌生人吃一餐饭 听一个故事不过是 不想回家罢他不想回家 于是才有了这个 故事 是不是每个人都曾莫名的惧怕过什么穿过狭窄潮湿的走道,在尽头终于找到洗手间泛黄的瓷砖 和支离破碎的灯光 红色的水瓢子 脏的马桶 和猛然看到的蓄水池里漂着的一只鱼头 瞪着突兀的眼 把你望着会不会诡异?可是 肮脏的洗手间没有问题 它曾经拿来方便鱼头没有问题 它后来煮出鲜美的鱼头汤红色的水瓢子和橙色的牙刷更没有问题 那你在诡异什么?张震是我在十字打头的年龄懵懂的体会男人性感为何的时候看上的第一个男人那张完美的侧脸 45度低头俯视的侧面尤为性感这是我十字开头时的理解后来我渐渐意识到他毕竟是台湾的 这就不可避免的有了我讨厌的台腔。
"我在说话的时候你可不可以看着我我在工作的时候你可不可以尊重我"何患无辞?可是我想 闽南腔毕竟不适合吵架吵什么都像在做戏闽南语适合.说什么都像在吵架"你知道被趴开腿的感觉吗?
拿着鸭嘴钳在我里面挖来挖去你懂吗?
你只要拿个黄色书刊到厕所打手枪就够了 "导演花尽心思.他甚至不用拍桂纶镁那张文艺女青年的脸 只要让她叫嚣露出黑的后脑勺 和高挺的鼻梁 晃动下镜头 大特写 就足够让人震撼杜汶泽不容易 把自己越养越肥不容易 被人泼油漆不容易 他那身结合了小人物的戏谑和文艺腔气质的气质不容易最后 对白念到 突然间所有东西都结束时 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封信台湾电影到最后一定要煽情一把..妮妮那个被枪毙的老爸知道一种叫马陆的千足虫 并且写出它是一条有着很多只脚的动物,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只动物需要有这么多只脚来走路,就像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就这样离开了你/这样的比喻让人不得不佩服..
结构上看,很像昆汀的《落水狗》。
同样是由一个事件开始,然后从这个事件的参与者各自的故事往前展开,最后回归到开头的事件。
虽然片中已经安排了各种巧合,比如鱼头掉进马桶里,妓女李微在片尾意外脱身等等,但影片所表现的荒谬感依然略显不足。
很显然,导演试图在叙述技巧上下功夫,但因为这些技巧都有很强的模仿痕迹,所以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新鲜了。
影片在黑色幽默之余加了很多感情戏,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
且笔墨很重。
这些感情戏掩盖了叙述技巧试图展示的荒谬感。
会让观众把重心移到情感上。
这是导演的失败之处。
莫名其妙
我承认,我电波不合~。。。不过,桂纶镁和张震,果然是看点。。~
还真是故弄玄虚且做作的台湾文艺片啊,鼻咽癌那段还蛮搞的,受不了老夫妻和庹中华两段,2得不一般
看不明白。很多特写镜头,但实在看不懂要表达什么
桂伦美歇斯底里的喊出自己无法怀孕又忍受各种痛苦尝试各种方法来得到孩子。张震仅仅是在一个晚上想停个车却遇到的各种复杂时间越卷越深。非常要事情的一个晚上。
台湾大哥的聚集地。一点桂纶镁的情绪小爆发。一点黑色气息~
鐘孟宏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面啊,果然給台灣電影注入了一種新的電影形式。千腳蟲的設計實在太喜歡了。唯一的問題是形式感過於搶眼,內容有點弱化,可以期待他的新作。
阵容好强大
素人们各种的低落各种的不靠谱!只是最后出现那只虫子,让我坐立难安了下!
停车都能停出这么多事情...
仍然是节奏的问题,到桂纶镁出现的时候已经无聊到蛋疼了;其实钟孟宏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只不过缺少一部让我们爱他爱到不行的电影,看完后会反过来包容他电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这样一部作品会出现的....
不知道导演到底要怎样,想表达什么。
Bullshit
我气馁为何张震迟迟不肯回家 不过在他重新饭后蛋糕店的时候我还是为之感动了 至少我们还记得我们是那么的爱对方
我讨厌这部电影,就像我讨厌那个恶心的虫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很诡异却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电影。暴力惊悚色情脏话都点到即止,却很过瘾
关于结局收笔的这件事,是我看这部片子就一直在尴尬困惑存疑且既担心又期待的地方,张震的角色看似如此平凡简单的男子、错综复杂的几条人物轴线……退隐大哥、年迈老夫妻、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捡垃圾的阿婆,卖淫的大陆妹、皮条客和他的兄弟、西装裁缝师!说是人生巧遇硬碰在一起我还可以相信!但怎么导向衍伸的电影价值与寓意,这才是导演呈现一部电影的存在价值不是吗,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各劳资看了2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极度自淫.
没见过更来气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