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总结下来就这么几个字:打着励志的幌子,干着烂尾的事!
故事的几个主线没有一个讲明白的,首先主角励志要买她从小生活的老宅,结果最后被迫放弃这个想法,狼狈的搬出去租房;另外工作室没个起色,好不容易做了几个单子,硬生生的被编剧给搅黄,到后面主角连接单的勇气都没了,是叫当代年轻人要放弃梦想,躺平生活吗?
再来,几段爱情戏也没个着落!
主角的爱情戏、主角闺蜜的爱情戏都没个交代,这算哪门子事?
最后,助理不简单,不简单在哪里了?
独当一面了?
还是去帮助主角走出困境了?
一个都没交代,玩文字游戏呢?
总感觉这部戏所有人都在立flag,没有一个人是真真实实的是梦想的,编剧是在讽刺社会讽刺现实吗?
是讽刺性现实主义题材是吧?
编剧是怎么考虑的?
王子文这个角色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礼仪。
比如,第一集:第一,与对象分别没有温度,告别时头也不回。
第二,刚进公司慌慌张张撞人,不找人事报到,直接找电脑办公?
话说地球要毁灭了?
有这么急?
连基本流程都不懂?
第三,拿箱子撞车划痕一脸无所谓。
第四,在老爸与邓婕签了合同的前提下,用钱砸人,让观众非常不舒服。
第五,问猪肉铺房产中介搬哪,结束连谢谢都不说。
第六,跟长辈说话基本是垮张脸,爱理不理的状态。
第七,好容易从北京回苏州,给家人连个伴手礼都没有,一回来就给老爸出难题,不孝!
非常讨厌这样的人物设定。
老年人就业在自己看来,和今天的青壮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因为老家是农村的,所以时常会听到,谁家的爷爷,谁家的奶奶就自杀了,不想拖累家人,活的毫无意义。
今天太多的我们被工作这两个字的异化所产生了太多的偏见了,剥夺了人生的意义。
取而代之的是用纯粹的享乐,新鲜感去替代所谓的意义,去用麻木,抽象的远方替代人生的期许。
而真正的忽略眼前的人,眼前的事,手上的工作成为牺牲为了享乐的必然,眼前的事物成了为了远方的妥协。
其实从小就是如此,玩的时候想着没有好好学,学的时候想着多玩一会儿,从此人生不断自我消耗的道路,不断否定社会,不断否定自我,不断产生恶意的人生开始了。
工作占一个正常成年人清醒时间的一半起步,而我们却普遍的将其视为一种付出,一种妥协,一种交易。
所以这个人生是注定有一半活在自我的消耗与恐怖之中的,这也是当时代赋予大多普通人人权之后的一种必然。
都说是劳动创造的人,其实适当的劳动确实就提供了人存在的意义。
而这个劳动的定义却是由人去提供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寻求意义,把孩子自我成长的必然劳动剥离,把不该承担的劳动承担成了自我的一种牺牲。
于是病痛上身,于是年轻的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思想产生的负担,壮年的孩子开始接受父母的身体产生的负担,这就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人活着,总得有些有益于自我与社会的事在做,才能不断的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人才会开始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于是远离后天的病痛,远离内心的虚无。
这是自己瞧见一个人老去的未来,人是社会人,我们都学过这个概念,却很少有人真正的意识到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的出现,就是社会出现的必然。
社会和人其实抛开了范围,是同一个概念。
说到这儿,还是欢喜于老年人追逐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事情。
工作本身就是自我的一种选择,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因为这个世界的许多人,已经可以不为生存发愁了。
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养活自己,这是从前的五千年,中华大地从来未出现的盛景。
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必然饿不死的时光到来了。
于是工作不再应该是一种为了生存的牺牲,而更应该成为一个人自由选择的牺牲,更应该成为人寻找自我意义的道路。
每一个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某个具体人的利益,寻找到他,连接到他,改变他的世界,让这一切变得更好。
老年人也应当有自己的社会意义,也应当活出来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他也应当站着死去,在这个世界创造自己的信念,创造自己的做事风格,在社会上不断的创造出一种属于自我追逐生的意义而产生的印记。
我也总将成为他们,也希望自己会死在自我人生认可的道路上,而不是如同老家的那些长辈们,死在自我无意义的自我质疑之中,死在质疑自己会拖累家人的恐怖之中,死在这个社会认定他们无经济价值的可怕物化之中。
前两天刚刚看完杀青特辑,被路人的采访和主创的用心感动了。
海报上“任何时候都要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以及官博“带着勇气重新出发”的文案,都感受到了这部剧应该是比较关注现实问题,大概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而且邓婕老师时隔十一年再出山,整个一个期待值拉满!
这部剧是乐本文化(白敬亭工作室)联合出品和承制的。
也就是小白自己造的第一张饼。
今天第一次进到《我的助理六十岁》的短评剧评页面,看到了几条踩白的短评。
不知是貌似是“粉丝”的朋友不知道这部剧的背景,还是有其他的朋友在开暗杠。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意义不在于播的时候播放量(收视率)多好,也不在于小白在里面有多少戏份,而在于他走出了自己造饼的第一步。
白敬亭出道以来就自己创业开公司,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背靠大厂,必不可能接的每部戏是大制作。
说实话,他第一次造饼就能攒到这么好的阵容,我是有一些没想到的。
他还这么年轻,且不说他有多少试错机会,就说在同期生舔饼的时候,他已经走在了成为资本的路上,谁看了不说一句白敬亭牛B呢。
是的,我一直觉得白敬亭是有一些事业牛B症在身上的。
在他成为资本的道路上,我无条件的坚定的支持他。
当代都市情感剧《我的助理六十岁》,网传定档1013。
王子文和邓婕演绎双女主相互治愈。
女主之一的姜甜,背井离乡的她在北京做室内设计师。
工作出色的她一心攒钱买房谈恋爱。
眼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奈何性格直率的她竟然得罪了领导,被调回到家乡分公司。
感情上,与男友方元清分割两地。
事业上,分公司的职场环境,与姜甜的想象,相去甚远。
她试过各种办法回京,不惜失去工作,只为与男友相聚。
谁料男友竟然主动跟她提出分手。
没有了情感奔头,也就不想回京了,只能滞留在家乡,从头再来。
就在姜甜最无助的时候。
她遇到了六十岁的吴敬芳。
从此,她们不仅是工作伙伴,还是合租室友,更是改变了彼此。
两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互补,在挫折面前互相扶持。
在吴敬芳的影响下找到融入家乡的方式。
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姜甜在帮助别人建造理想家的同时,也坚定了要走的路,获得了成长。
扮演者王子文,长得有辨识度,演刁蛮类型的角色,甚至演黑化的角色,也很难让人反感。
她作品很多,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男人帮》《欢乐颂》《晴雅集》,剧中的她太美啦!
今年追了她主演的《三体》《今生也是第一次》《甜小姐与冷先生》《温柔壳》,很高产。
女主之二的吴敬芳,做为六十岁才步入职场的家庭主妇,她接近姜甜是为了学习设计知识。
在姜甜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全新的价值,以及无限的可能,真正融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
她有着出色的沟通能力,很迅速的帮姜甜,解决了工作室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招揽业务。
都说是姜甜带吴敬芳正式进入职场,其实是她帮姜甜走出颓废的日子,帮工作室步入正轨。
扮演者邓婕,年龄越长越有气质,戏路很广。
当然最红的角色,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对她印象最深的两角色,分别是《宰相刘罗锅》的刘夫人,《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
男主周业闻性格外冷内热。
既是吴敬芳的外甥,也是解压馆的老板,后期跟姜甜有感情线。
他一直都在暗中帮助着姜甜和吴敬芳,给到她们最大的安全感,成为她们背后的那个男人。
扮演者白敬亭,凭《匆匆那年》乔燃一角进入演艺圈。
观众缘极好,会挑剧本,智商很高。
他自带阳光气质,还有一身正气,幽默而不自知。
演偶像剧很深情,演喜剧也丝毫不出戏。
21年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22年《开端》《卿卿日常》,23年的《长风渡》都是爆剧。
饰演林小小的何泓姗,目测跟周业闻有情感瓜葛,但不多。
这部剧是她跟白敬亭二次合作。
他们曾在《匆匆那年》合作过,那部剧,白敬亭饰演乔燃,何泓姗饰演方茴,也有感情线。
小结:感性线在剧中占比不大,只是服务大女主的副线,还是双女主相互治愈为主,期待!
《助理》昨日收官,有点不舍。
往常习惯电视剧完结了再集中看,剧播期间却基本每天都按时追。
大概是因为每每看到一老一小互相扶持着在小桥流水边白墙灰瓦间来来往往,宽窄巷碎石路上,跟老街坊打着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交道,一起坚守着房屋设计的理想,将这座古镇里的那些个老街坊的故事,将你的母亲我的父亲的故事一个个串联起来,总有萦绕心间的治愈感。
那感觉,就好像是人生行舟至半,你熙熙攘攘地奔跑着,某个疲惫的深夜,突然停下来想起回头看,发现故人依然还在身边的安全感。
屋檐下悄悄点亮的路灯,初寒的傍晚回家放在门口冰淇淋,一罐旧时的糖果,老街巷里的解压馆,渐渐老去的亲人,岁月最初的恋人和朋友,熟悉的母校围墙,皆成温暖。
而在这些似是故人来的意象里,周业闻是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存在。
他固执得守着自己对于儿时家庭的回忆,也坚挺得立在姜甜人生最初最温柔的时光里。
周业闻的人物性格完全没有强势的攻击性,对待事业成功的必得之心也不如姜甜强烈,事业上基本帮不上姜甜和老吴的忙,甚至不算了解她们的工作,但是他始终很尊重她们的意愿。
他尊重老吴自己做主,从离婚租房重新找工作当别人助理到一点点学习设计到主案,他也尊重姜甜,从不干涉只是聆听和尊重她关于事业家庭搬家的一切决定,懂她的倔强、骄傲、坚持也懂她的无助。
我记得姜甜在医院里喝着粥就突然默默流泪那集,那时候身旁的周业闻什么也没说,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说别哭,只是揽过她拥抱着。
那个一分钟是两个人之间最打动我的一分钟。
姜甜这样的女生,她终究不会号啕大哭或者倾诉,因为她说不出来—可是他什么都懂。
弹幕总说这两个人怎么谈恋爱总围绕着生活和姜甜的工作,可这就是三十岁的爱情啊。
如果说周业闻这个角色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两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助攻,后来却觉得他是剧中所有关系的温暖投影:对亲人的理解和陪伴,对母亲再嫁的不舍与祝福成全,对爱人的坦诚与真挚,还有对好兄弟老同学老同事的关心,也有对陌生小孩和老街坊们释放出来的善意与耐心。
总之吧,他就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一想起来嘴角就会上扬的,记忆里永远周身都有一层毛茸茸温暖的光的故人。
更重要的是,周业闻这个角色也有他独立的生活意志,那看起来不太着调却自己用心认真去做的理想。
而最可贵的是,即使看起来强势如姜甜,也从来没有去否定哪怕是指指点点他的理想,即使姜父有过质疑,也没有让周就此放弃掉这个理想。
这部剧的价值观真的很不落俗套,无论是姜父的质疑,还是林母的二选一,哪怕因为经营不善也考虑过放弃,两个男生都很清楚自己所坚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顺口说老郑迎击林母那一幕也很精彩)。
剧里两代人的关系冲突很理性,既有老一代企图干涉的旧习惯,也有年轻人坚守边界自己做主的新突破;既有年轻人对原生家庭的遗憾,也有老一代更加关注自我需求的新思想—印象很深刻的,除了六十岁的老吴喝醉酒在台上唱着歌说我说我要离婚我要工作是认真的,也是姜父对女儿说,我返聘不是为了你而是因为我也有自己的价值,也是周母对儿子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去处,还有周业闻离开澳洲的时候,给母亲留下的那封信,称呼她为敬芬女士。
它聚焦退休老人的生活,聚焦大城市里闯荡的年轻人受了伤回到家乡开始新的拼搏,讲六十岁的吴敬芳人生重启,讲三十岁似乎理应有所成就却偏偏一无所成的姜甜从头来过。
但它却没有讲一个个案子通向成果的结果,反而展现的更多是过程,甚至很多没有结果的那些过程。
它更多讲的是成功与失败的和解,坚持自我与妥协于所谓规则的和解,过去与现在的和解,背叛与坚守的和解,家庭关系的和解,当然最重要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和解。
它告诉你,三十岁也可以失恋失业,六十岁也可以离婚可以开始学习,人生本没有什么定数。
尽管哪里似乎都很卷,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来对谁的人生指指点点,可我始终欣赏的是那种有自己节奏的人。
目标清晰,一步一步走着,踏实又坚定。
万事随心而动,心定便是最好的节奏。
这一生很短,要倾尽所有花在热爱的事情上。
有一句很俗气很俗气的话,Sometimes we win,sometimes we learn.这一生也太长,生命是一个剧场人来人往,要跟相爱的人在一起,把握住最值得珍惜的爱人和亲友。
浮云落日,终有归处。
愿我们都能拥有那样想起来周身有一层毛茸茸温暖的光的故人,也愿你我都能成为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周业闻。
这五分全是给邓老师的,也矫情地送给我的青春吧。
在演员的形态下,她自然有她的不可否认的华彩,与此同时给予她的标签和刻板印象也很坚固。
等了好多年我终于看到了茹秋兰。
当我满怀期待等着下一个她可能性的时候,转眼就已是十年后的吴敬芳,一个快被人忘了的小老太太,一个还有很多可能性的小老太太。
采访里她说张老师因为担心她可能撑不住,并不建议接,但最后还是冲了一把。
所以她还是有她的热爱吧,所以谢谢她的勇敢,好像时间似乎也并不很匆忙:洗净铅华的我,依然还是我,但我不只是我。
对于一个学建筑的来看,这部剧定义为职业剧自然不大合适;作为女性题材还行,各有各的精彩,每一个形象都很独立也有现实的代表性;情怀这块把油门拉满了又一个急刹车,原来以为贾琏和柳湘莲至少得有一个能发挥的吧,结果归来都是酱油。
整体前半段还行,轻喜剧的感觉不错。
后半段崩的有点狠,事件太多太杂没兜住。
事业线有点淡(当然,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也就挺寡淡的,大综艺的收视率也不行),姐妹情有点散(老姐妹这趴其实还蛮有意思的,要是能接入林小小的妈妈大概也能不错),感情线就很鸡肋了。
你能否想象,60岁还要揣着简历到处找工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你要经验没经验,要技术没技术,要体力没体力,给一家大公司投简历,简历没被刷掉不说面试官竟然对你赞不绝口,还给你发了offer??
如此离大谱的情节,出自由王子文、白敬亭,以及11年没在小荧幕出现的邓婕主演的新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实在是忍受不了这部剧对打工人的糟蹋,今天必须跟大家好好吐槽一下——《我的助理不简单》
王子文所饰演的是北漂室内设计师姜甜,因为得罪公司领导,她被明升暗降调到家乡苏州的分公司做主案。
邓婕所饰演的吴敬芳,就是咱们开头提到的60岁求职者,她正在和老公办离婚,处于离婚冷静期,想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这两人打从一出场,就一个比一个浮夸。
姜甜这边,按理说,她怎么也是个职场老人了,该有的踏实稳重总归要有一点。
但她老人家什么样呢,刚到分公司一上来就横冲直撞,撞到人后不道歉,也不找上级沟通,瞧见个工位就火急火燎地开电脑。
看过那么多剧,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塑造一个人热爱工作,我也是头一回见。
吴敬芳这边,虽然说不像姜甜那么讨人厌,可所作所为也是完全不着调。
她没考驾照就买了一辆车,然后直接让大车拉着车,自己坐在车里假装开车,享受开车的自由自在。
我知道导演这是想第一时间就呈现出吴敬芳重生后的奔放和洒脱。
可没得过几年脑血栓,怕是根本想不到这么危险的操作吧??
很快,姜甜和吴敬芳就产生了交集,姜甜刮了吴敬芳的车。
我想,但凡正常的有点礼貌和教养的人,都会说句“不好意思,对不起”,但人家姜甜倒好,根本没这根筋,一直追问吴敬芳为什么出现在自己家。
了解到吴敬芳是租了姜爸的房子,要在家里住的姜甜死活不同意,遂即将违约金转给吴敬芳。
你猜怎么着?
就因为这件事两人没完没了地杠上了,你转给我我就转回给你,你转回给我我就再转回给你,“支付宝到账1万元”这句话可谓是此起彼伏。
拜托,你们俩能不能别玩了,这样,我有个好提议,你们一遍遍把钱转给我,我绝对不转回去。
倒也不是因为我多在乎钱,主要是喜欢听支付宝清脆的声音。
经过一番折腾,两人谁也没服软,最终的结果是,她们成为了类似于“合租室友”的关系。
住房问题解决后,吴敬芳开始找工作。
前面招聘会上的部分还算靠谱,吴敬芳也碰了壁,但当她来到姜甜的公司面试助理,扯淡的戏码立刻上演了。
首先,我非常好奇,一个本不想招大龄员工的公司,哪怕你的招聘信息上忘了写年龄限制,那么看到吴敬芳的简历,是不是也不会通知她来面试?
现实中,如果哪个HR做事这么不长脑子,估计都留不到过年吧??
另外,在面试中,我琢磨着吴敬芳也没表现出啥逆天的过人之处。
可是呢,好家伙,除了姜甜以外都大家对她赞不绝口,都同意从众多应聘者中选她。
天呐,不是说我歧视老年人,可招这么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阿姨,真的不是白白浪费钱吗?
万一哪天阿姨突然病倒了,你这要怎么算?
就算吴敬芳很有斗志很有自信也足够真诚,但也不至于如此草率啊。
更可笑的是,在公司的聚会上,员工们也如同脑残一样。
人家姜甜只是出去上个洗手间,这些人立马就开始八卦是非,说什么她是被贬下来的,当时吴敬芳也在场,但他们完全都不避人。
我十分想要问编剧一声,你到底有没有上过班?
没有上过班就不要来意淫职场了好不?
当然了,按照剧集中的设计,经理选择吴敬芳其实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拿她当营销工具,向外界传达企业不拘一格、对老年人都给予机会的形象。
另外一个是让她做姜甜的助理,如此一来姜甜的工作将更加难以展开,更有利于把她架空,让她从公司滚蛋。
了解到经理招吴敬芳进来是为宣传和流量这一点时,姜甜一度义愤填膺:你拿她当工具人?
等到时候利用完了,实习期一到,你想让她怎么办?
这样的戏码,自然是为了突出姜甜骨子里正义的一面。
可是,作为多年的社畜,难道不应该很清楚,每一个打工人本质上都是工具人吗?
难道不明白老板不是给你成就梦想的,谁不具备赚钱工具的价值,分分钟就会被抛弃吗?
这应该是当今社会的常识啊!
同样的,在职场部分中,吴敬芳的某些举动也非常不食人间烟火。
有一天,姜甜和她聊起加班的事,问她别人都逃离996,你怎么还上赶着。
吴敬芳是怎么回答的呢?
嗯,对人家来说是灾难,但对我来说是机会。
要命了,你可别说什么机会不机会的了。
无疑,这样的对话是为了凸显吴敬芳愿意努力、敢于拼搏的心态。
但回归到现实中,那么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因为996而不幸猝死,你让这60岁的人了在那说996是机会合适吗?
还是说,导演,编剧,你们从来就没真正体会到过劳的什么样子?
伴随着朝夕相处,姜甜渐渐不再那么讨厌吴敬芳,吴敬芳也开始成为姜甜工作上的助攻。
只不过,从前面的剧情来看,吴敬芳并没有像剧名中所说那么不简单。
面对客户,她所做的,大概也就是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唠嗑,比现实中那些精明的大爷大妈水平高出一点,但是不多。
当姜甜因为坚持己见失去客户而离职,吴敬芳劝姜甜不要执着于回北京,去尝试创业,开个自己的工作室。
期间,有个姜甜的老同学是卖保险的,同时希望家里可以装修。
作为观众的我们打眼一看就知道,老同学是想来个双向奔赴,你买我保险,我就找你设计装修方案。
剧集里的安排是,吴敬芳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便私下掏出1万去买了保险,然后谈成了合作。
且不说我不理解,为什么老同学这么明显的意图姜甜会一点也看不出来。
关键是,只要肯花钱,这样的事基本上是个人就能谈成吧,也根本不能显示出吴敬芳有多么厉害啊?
除了职场和事业部分,本剧的感情线也是俗得不能再俗,土得不能再土。
简单来说,姜甜在北京有个男友,由于她总是事业至上又比较强势,男友觉得压力大需要出口于是精神出轨,找了个女孩玩暧昧。
剧集对于这个部分的处理,我是真心服了。
前五集,全力打造成男友绝世好男人形象,第六集,他前脚刚刚向姜甜求婚成功,后脚就被发现精神出轨。
咋的导演,你是觉得你很会搞偷袭吗?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姜甜的官配是谁?
诶,你猜对了,就是主演之一白敬亭所饰演的周业闻,他不是别人,是姜甜的初恋。
不仅如此,为了巧上加巧,缘上加缘,他还有个身份,那就是吴敬芳的外甥……你就说吧,还有比这更老套的设定吗?
可以想象,后续的剧情发展,无外乎吴敬芳与姜甜在挫败中建立深厚的情谊,逐步成全了彼此,一个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一个得到了个人的成长,事业爱情双丰收。
心累疲惫,我就不更多吐槽了。
总的来说,对于这样的一部剧,我个人是无论如何一句话都夸不出口的。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双女主,把女性在任何年龄任何时候都可以独立、可以做她自己当卖点,就对它过分宽容,给予好评。
相反,由于它的人设、情节太过悬浮,哪哪都脱离地表,我们反而应该更加进行指出和批评。
本质上来讲,这部剧是对严肃议题的严重消费,甚至还可以说有些无耻。
想想看,“35岁应聘嫌我老,60岁退休嫌我小”的现实和焦虑萦绕在我们这代人头上,你偏要让一位60岁的女性乐呵呵接受996,你想干嘛?
你是要在观众的伤口撒盐吗?
还是单纯地要恶心恶心我们?
这倒不是说60岁就不能做自己和追求梦想,毕竟这本身并没有错。
只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强调,这样的理念在现实的运作中,往往会扭曲成为一种害人不浅的毒鸡汤。
原因很简单,传播这些理念的人,通常只是喊个让人颅内高潮的口号,至于背后的条件,相关的风险,以及可能的代价,则从来只字不提。
事实是,大多数的人并不是什么有钱有闲一族,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也不过是努力地谋个生存。
对这样的他们而言,所谓的梦想,所谓的做自己,从来都是奢侈品,到了身体每况愈下的老年更是如此。
在这个时候,你轻飘飘地一句“60岁也无妨”,然后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完完全全就是忽悠,就是洗脑,就是何不食肉糜。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做自己,所有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实现它,但也深深知道,这一直只存在于乌托邦之中。
至于这些悬浮的影视作品,它们所彰显的,不过是创作者虚伪的关怀与内在的傲慢,它们并不能带着我们做起美梦,只会让我们心生厌恶。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就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目前5点多分的剧,我基本没有快进的看完了。
一段时间是我的手工背景音,一段时间是我出差路上的陪伴。
有两个原因值得推荐。
一是阵容,也就是演技。
邓婕老师的表演太好了!
怎么会十几年不出场呢……状态、神色,除了个别时候台词间的停顿让人梦回宜妃。
非科班的白敬亭被称赞演技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该他被称赞,他真的懂生活有状态,不是端起来表演给你看。
姜父、社区三姐妹、周母(芬妈)、小小妈、小秋、贾谦儿,甚至每个顾客的角色,都好,都不尴尬,都让人信任他们就是一直住在这白墙灰瓦的金鸡湖边苏州城里。
二是真实。
剧情真实。
没有偶然,不会强行安排女主创业事业必定有成、想买房一定能行、花甲之年再就业必然成功、坚持原则必定笑到最后的情节。
是有些平淡琐碎,但平淡琐碎才是生活本身,大起大落不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
就这样细微之处一举一动透漏真情,跨过一个又一个小困难,这才是治愈系啊。
布景真实。
男女主不再在豪宅里挣月薪三五千了,接的案子也不会离谱到动辄大平层小别墅。
都2023年了还在用2000年的剧本呢?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是那几件套往上一挂美其名曰是新剧?
演员我不喷,我觉得演员都演得挺好,演技和实力都在线,但是这编剧这导演,还在用催婚,相亲,被爸妈控制这一套呢,年轻人都不结婚了好吗?
大叔?
男二本来挺好的,为了给男一让路随便安了个罪名,让路可以,能写得高级点吗?
强行塞个跟一开始人设不符合的罪名强行让他下线你是在告诉我你没才华所以编不下去了吗?
助理那里也非常牵强,开始不说认识,后来等女主辞职才说之前就认识,还给设计了房子,尴尬得我抠出了三室一厅,编剧你确定你有逻辑思维这种能力?
整个剧什么都想交代但什么都交代不好,这要那要既要还要,女主性格也非要一个让人厌恶的钱老板来刻画,一看我就知道女主接了这单子肯定被烦死而我也会跟着一起烦,但是折磨人可以写得隐晦点不用这么夸张好吗?
前面天天不让人休息不说,女主都说休息日了还非得盯着别人要这要那的还要立刻马上?
非得让一个变态级别的折磨狂把观众和女主折腾够了才能把剧引向爆发点?
23年了笔墨就这点长进?
我看不光是不接地气,而是完全没人性吧?
现代人素质也提高了很多,就算不满意说起来也隐藏了很多情绪,这些细节都没有,整个剧就是走个过场,走完整套剧情下线,闺蜜的那点小心思,父女情的刻画都太老套生硬了,尴尬,尴尬,都不知道受众人群是谁,目测结尾也差不多烂尾?
弃剧了。
2集过于荒诞
2星 | 真的很烂 很多理解不了的地方 从头跳着看完的 也没什么尾 噱头十足 人物刻画却极其扁平 双女主之间明明是合作关系 集集都拖泥带水地互相生气互相哄互 俩女主用来过剧情 没头脑不高兴的工头组合负责逗趣 女主闺蜜和她妈负责水时长 其他全员工具人 扁平 刻板且无趣
不好看,不知道在讲什么。明明王子文长着一张不好欺负的脸,但是里面就好说话的离谱。也许这电视剧的主旨是想学习邓婕演的助理的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吧。
被白敬亭演的周业闻帅到了,也被可爱到了,小表情太生动了,清爽不油腻,双女主演的也很好,王子文老师和邓婕老师的表演功底真不错,有风格,又融入角色
延迟退休先行试水剧?
假大空
还行 小姜和老吴互相扶持的感情还蛮感动的//不过王子文和白敬亭完全不是一个年龄层的啊 怎么想到让他俩演情侣的。。
导演有在认真讲故事,这个对内地剧很重要
哟,乔燃和方茴~剧情有点太无语了~
很治愈的剧 每天看一点 很开心
烂
邓老师不容易!小白帅死了!
太好看了
看了几分钟,实在虚的厉害,终于等到小白出场,但是剧情和人设真的是让人坚持不下去了,走了小白。
我可不想六十岁了还在打工……
愿意给这样的片子打偏高的分,看到的是不同年龄的女性之间真正优秀的品格和美好的情谊。情节不悬浮,人物塑造细腻,镜头语言到位,希望八点档上星剧多一点这种水平的电视剧,全家都看得开心。认同这部剧双女主的定位,并且认为真正做到了女性成长和个人探索的故事线(尽管结束得有些仓促),一部恋爱故事终于!是点缀而非目的的电视剧让人喜极而泣!几处镜头非常明显看出女性主创视角的痕迹,祝福国产剧女主创在未来能够掌握更高话语权,为我们带来更多这样真正能反应普通人生活的影视剧。
女主人设一开始不太讨喜,但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邓婕老师很有气质,很喜欢她的性格,情绪稳定太难得了。小白还是一如既往的帅,简直就是长在了我的心巴上!剧情肯定是有bug的,但本来就是虚构的故事,个人看电视剧的时候不会太较真,说得过去就行。
邓婕这把年纪还能跟王子文演双女主戏,真的不简单,绝对不简单。。。
看了半集……
废话太多,进入主线剧情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