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这个片名第一直觉讲的是飞行员,第一集讲的就是蒋百川是个差生,次次考试都是零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差生逆袭考上飞行员的故事(最后一集告诉我,所有第一直觉都是错的),老师每次都让蒋百川拿着试卷绕着班级走,老师认为这样会激励蒋百川不再考零分,结果当然是没有用的。
张姗的到来打破了蒋百川和老师直接的平衡,她会为了蒋百川维权,为他抗议,差学生不应该收到冷眼相待,不应该与好学生之间不平等对待,人与人直接都是平等的,包括老师与学生直接都是平等的,老师的权威第一次受到了打击,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求学期间我们或多或少遇到会用实际行动区分以及对待学霸与学渣的老师,从前的我们有多少人敢提出抗议呢,去教室外罚站的时候是失去了听课的权利,发抄写的时候是增加了额外的课后作业……时间上被牢牢控制住,其实不是所有学渣都没有学习,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在这些学渣身上提现出来,不是我们不学而是我们掌握的慢,但是高中教育三年的课程我们要在两年学完,最后一年用来复习,可是我们的那两年什么都没有掌握好,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之后一年的复习又能怎么样?
张珊是一个平衡力的代表。
姚天成就是那个违反应试教育的代表,英语一沓糊涂却精通其他多国语言,在和一个问路的韩国人交流毫不费力,对答如流,然而这样的姚天成单单依靠高考成绩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任何天地,班主任为了保持自己的升学率逼迫他们三个人艺考。
张珊的前男友这个小插曲也是助攻一枚,每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个困境,他就会出现,虽然往往带他们进入一个新困境,最后也算是协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我们才发现班主任没有那么坏,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升学率可作为老师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前途,老师最后明显还是偏爱他们三个的,故事的最后三个人去了同一所大学,姚天成选择了擅长的外国语言西班牙语系,蒋百川和张珊选择了新闻,这里与一起同过窗的故事有一个衔接的故事,看起来他们三个人的名字是蒋百川、张珊、姚天成,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三个就是路桥川、钟白、任逸凡,就是最好的朋友的样子
笨蛋二缺、普通二缺和文艺二缺,三个普通准高考生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日常。
接地气,剧中的状态让我想起自己高中生时期,抄作业、偏科、罚站、晚自习等等,不是一味地追求校服要时尚,高中生纠结于你爱我我爱你,三个二缺的友情让人羡慕。
当然也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细节,买答案被骗那段,莫名搞笑!!!
挺好的一剧,但真的太短才3集,我看完后找了好久还有没有。
听说这是《一起同过窗》的前传,所以我去看了。
都是毕导导演的剧,剧很短,就三集,所以我一口气就看完了。
里面的人设张珊,蒋百川和姚天成和《一起同过窗》里的钟白,路桥川和任逸帆很像。
应该算是他们在中学的一个故事吧,里面的内容很青春,也难怪他们会成为这么好的朋友。
总之,还是有那股味儿在的,值得一看。
十八岁的夏天,我们告别了窗外熟悉的蝉鸣。
下课铃声的响起,惊扰了多少青涩的旖旎。
十八岁的夏天,雨水淹没了天空和城市。
每个十字路口处,都在上演着莎士比亚的戏剧。
十八岁的夏天,乌云时刻笼罩在我们的头顶。
每缕阳光都是难能可贵的风景。
十八岁的夏天,火车在视野里逐渐成为记忆。
从此啊,那个女孩被悄悄埋在心底。
对于毕导的喜欢是从《一起同过窗》开始的。
然后一路跟着豆瓣的推荐来到了《腾空的日子》。
仿佛是从中窥探出了导演的拍摄历程。
有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人物,两男一女就够了。
女孩子有的时候叫张珊,有的时候叫钟白。
一定要是这种AB的格式。
她一定要数学很好,一提到文绉绉的语文就头疼,性格大大咧咧,喜欢男一号。
男一号有的时候叫蒋百川,有的时候叫路桥川。
一定是个出口成章的才子,却一定是个善良却怂到不能再怂的男孩子。
男二号有的时候叫姚天成,有的时候叫任逸帆。
要学西班牙语,是个浪子,喜欢带个假面生活。
在《腾空的日子》 里我们足以看见毕导的灵感来源,鬼迷心窍的台词,王家卫版的告白,学霸同桌的一个小动作。
但确实张珊前男友的人设真是过分奇怪了,所以在之后的作品中再难看到的他的印记。
无论是腾空还是同窗,所想表达的都是个人的成长和三人友谊的珍贵。
张珊可以不再躲藏,面对自己的前男友,挥出漂亮的一拳。
蒋百川可以不再屈服于老师,捍卫了自己的自尊。
姚天成可以真正像水浒中的人物一样,不只做一个旁观者。
对于三个主角的塑造,毕导多多少少致敬了自己喜欢的《野猪大改造》,也许他们并不需要成为情侣,但他们都能够依靠彼此的温暖,开始腾空。
写这篇影评是我刚看完时。
我表示自己太上火了。
毕导确实人才,在自己编写的“后学生时代宇宙”中,把剧情捂了个严严实实。
我一直期待能在《一起同过窗》中看到铁三角的前传,现在才知道我太天真了,毕导真是坏得很哪,藏得太深了。
这还期待个头,我估计跟我一样傻傻等剧情回溯的人,等到海枯石烂也只有等来个毛了。
但有一说一,这剧看得我……怎么形容呢……汗毛战栗,太义气太年轻了,太想要这样的青春了,就算青春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可青春就是要这个样子才动人呀。
我看到很多同好写的评价,也说不出点别的了。
相较于《同窗》的模式,这部剧有一种按着快进键的感觉。
一切恍恍惚惚,仿佛,回到那个青春的时节。
没想到短短的三集,描述的高三生活这么美好。
编剧很聪明地安排了在外艺考以及台球厅的戏份,没聚焦在学校教室那些“奋斗”的描述上,算是突破了备考的压抑氛围。
看剧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剧情走在你前面,事件也是落得干脆利落,没有太多冗余。
全程估计就是学委找女主一起买答案那里有些突兀,不过瑕不掩瑜,惊喜!
这部网络剧差太远。
其实我认为如果导演想传达的是青春的出生牛犊不怕虎、我的未来我做主,我觉得都没跑题,并且都切实的传达给我了。
尽管和我的平淡的青春依然没什么相似,但也确实的让我了解了青春的另一种姿态。
如果说《再见金华站》里面青涩的恋情让你很心动,那我得跟你说,这部网络剧走得不是一个风格。
尽管都有搞笑元素,前者是淑女风和后者是可爱风。
没有三角恋,堕胎,绝症,家族矛盾,学习的沉闷中带着些和同学们嬉笑怒骂的沙雕,这才是真正的青春。
感谢毕鑫业导演为我们带来的这部良心青春剧,犹记得当年初中第一次看的时候这部剧豆瓣评分才8.3,现在我已经在大学摸爬滚打了,剧集也又默默的涨了分啊。
偏科,艺考,死党之间的相互支持,同桌间朦胧青涩的小小情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与毕业后看开一切和解,这都是我们自己见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啊。
如果你看过,你会明白我说的话,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反正只有三集,去看看吧,你会回来感谢我。
看完好羡慕他们无所事事的高中,想想自己只有学习高中就觉得遗憾和苍白,所有高中以前的时光都被现实利益主义指导着,不要出去玩,因为影响学习;不要谈恋爱,因为影响学习……可是明明还有那嘛多重要的事,会有一辈子难忘的朋友,有影响你一辈子的书,还有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 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只告诉过我们一句话,不要做影响学习的事。
可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会了什么呢?
碰到别人被抢?
假装没看见,怕影响自己。
路边有少女被撞倒,人行道旁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个人都没有上前去,或者只是报个警,结果呢?
少女又被第二辆车碾了过去。
记得视频里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走过去,不知道如果孩子问妈妈为何不救救被撞的姐姐,妈妈会怎么回答呢?
何止身心冷漠,利已主义。
高中之前都只被教育学习,学习,学习,分数,分数,分数,却从来没有机会和自己好好相处过,问问自己想要成长的方向。
文科,理科,艺术,本该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向选择,可是却成为了分数高低的划分。
因为虚荣心选了理科,或是因为成绩不好而选了艺术,莫名其妙上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四年大学,却不知道该该找什么工作,因为生存随便找了个工作,后知后觉找到自己热爱,发现自己也有让自己热血沸腾的事情,可是却没有能力把它当成工作。
每天浑浑噩噩的朝九晚五,死了一般的活着,每当到了晚上才能安安静静问自己难道就要这样的活着吗 好羡慕这样无所事事的青春,好想回去告诉做在高三教室的自己,珍惜身边的朋友,享受学校的单纯日子,还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所有的这些这些,在明白这些重要性后,单纯的分数才会有那嘛一点意义。
居然8.2!!!!
矫情。
为了抹脸那个镜头看了这部剧 评分很高 但我看着却没那么搞笑 可能因为我的高中生活跟这没有一点像的吧…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就是一起同过窗的前传,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导演
每一段故事有点跳跃,没看过后面前面真有点看不懂
对冲一下
低于预期,最好的还是《再见,金华站》。
没这么好看,期待有点高
7我遗憾的高中
4/10 导演有自己风格,但也不必,感觉拍的都好无聊
剧情有点混乱啊,跳的太快了。女主好漂亮啊,好像林依晨啊,男一男二好丑。比一起同窗难看太多了,不过确实是衔接一起的。还有校服真是丑爆了,尤其女神的前背带,为啥要交叉?卖答案的开车的司机是爱情公寓里的吧,哈哈
我有过鬼迷心窍的感觉
这个离我太远了。
金句频出,只是太短,第二集最佳。
无厘头的轻松剧
胡冰卿这个角色很适合爱情公寓啊😂,冷系白月光。第二集很精华,“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我们会不会错过某个人,其实不用纠结,纠结也没有什么用,在选择纠结的时候就已经选择错过,你猜被刻意选择的错过叫什么,叫路过。”哈哈哈哈
什么玩意,无聊的要死
看了半集弃了,剧情太沙雕了,有点接受不来,张伟不太适合演学生
哇很久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子啦。第一人设脸谱化,为了有对立的人物形象才创造出这三个角色。第二剧情幼稚,说三少年是高中生实际是幼稚园水平。第三是影片内核无逻辑推动,完全没有因果关系,不知道为何凑成了三集短剧。第四胡冰卿和李佳航的颜我不讨厌,相反还挺喜欢。最后,之所以点看电影是因为它打着艺考生校园生活之类的很纯情的名字哈。实际上披着准成年人的外衣,在艺考高考学业的紧凑节奏下,顶着上班族的脸再演幼稚的过家家情节剧,就很令人不满。
三集片,每集才23分钟,算是有良心的网剧了。台词密集且段子味儿十足,中间艺考部分有些崩坏,后面与老师的情感冲突撞了同类型的《青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