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学徒》的时候,很轻易的就会受那些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受过良好的教育,头脑聪明,精力充沛,有事业的野心,有理性的精神,向往融入上流社会,在Mr.Trump的会议桌前西装笔挺,眼神坚定。
他们按照时间表做事,讲求效率,对待工作任务一丝不苟,像流水线的机器臂一样精确和高效。
记得三联的记者曾对这个机器臂有个很好的比喻,像变形金刚的变形。
我有时希望自己会变得像他们一样,至少,向他们的行为方式靠近。
那张时间表,似乎代表了工业化文明产生出的行业标准,它不再是一张办公桌隔窗上的便笺、手机里的备忘录、Excel做的课程表,而是顺藤摸瓜的藤,按图索骥的图,照本宣科的本。
没有它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可能会挥霍掉大捆大捆的时间。
而这些时间,你本可以用在其他内容上,比如去看季后赛,看《How I met your mother》,上豆瓣瞎逛,和电梯上的陌生漂亮女子搭讪,以及其他没什么营养但是就是像垃圾食品百吃不厌一样的事情。
男一号(名字忘掉了)是个不一样的人,地球人都知道“不一样”带来的反馈是比较极端化的,要么创造新世界,要么被旧世界抛弃。
这个男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把那些准备做的事一笔一划写在卡片上,包括发现家里7岁大的丫头不是自己孩子,沮丧的到酒吧喝酒的时候,也要写下“Kill myself”“Kill Suzan”“Kill doctor”,并排列次序。
用阿月的话讲,他就像古董一样。
即便是古董,也是类似XX古镇老屋子拆下来的木板那样。
他不快乐。
所以他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后,能在演讲课堂上痞痞的吸烟,大喊“crap”,能享受到骑摩托车丢掉头盔的快感,能放下道德枷锁把以前投怀送抱的女人找到玩一夜情。
我也不觉得快乐,我的时间表滴答滴答的走着,“老板”开会要求保持进度,“项目经理”不开会要求加快进度,工薪少的可怜,周末假像天气预报一样不准。
我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在周五开会的时候要有一副毕恭毕敬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发饷银的时候要有一种视钱财为粪土的气节,在无明业火快要发作的时候要想着务必注意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时我已等不及对那些抽象或具象、长期或短期的时间表深深鞠一躬,然后等待着下一次机器臂伸展作业的时候,听到类似变形金刚变形的酷酷的声音。
男主角看起来好像House啊,神经质也是我的菜。
小女孩在窗户写dad的时候小感动了一下。
情节就算老套看起来也蛮温暖的,宣传的价值也蛮普世的。
人总会犯错误的,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就放弃一个人。
插曲很赞。
题目够混乱的,这是电影《混沌理论》带给我们的关于两男一女的故事。
三个好朋友的关系很俗,可电影拍的一点不俗。
弗兰克出车祸撞到了一个孕妇,在快到医院时孕妇的羊水破了,紧急情况下医生要求弗兰克把自己的联系地址写上。
第二天回到家中的弗兰克却被妻子苏珊扫地出门。
因为产妇弃婴逃出医院,医院按弗兰克留下的地址打到家里,要求弗兰克领回自己的婴孩。
气急败坏的苏珊不容弗兰克争辩就把他赶出了家门。
倒霉的弗兰克为了证明孩子不是自己的,只得到医院去做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的结果只让弗兰克高兴了两秒钟,孩子确实不是他的,他因染色体异常根本没有使人怀孕的能力。
处于崩溃边缘的弗兰克冲回家里责问苏珊:7岁的女儿洁茜是谁的?
苏珊告诉他:孩子是你的,也许不是亲生的,但她是你的。
因为当她扁桃体发炎时,是在你的怀里渡过了三个发烧的夜晚。
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叫你“爸爸”。
那次在邮局,你以为丢失她了,你害怕了40秒钟。
因为每当你早上起床看到看到她时,你都会感到很开心。
她爱你,你也爱她,我们是一家,我们是亲人。
愤怒的弗兰克无法原谅苏珊,不知道如何面对她们。
他想逃避,想离开她们一个人远走他乡。
他的朋友也是孩子的亲身父亲巴迪告诉他:如果这样做了,你就是个大白痴!
我希望苏珊当初选我,可她选择了你。
希望苏珊爱我,希望洁茜把我当成父亲,但她们爱的是你!
我觉得我才是最悲的谁没有年少轻狂,问题是你如何捡拾那一地的鸡毛。
最没有错的是孩子,最不应该伤害的是孩子。
事发后弗兰克的所作所为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正常反应。
而故事中的另两个人苏珊和巴迪,却教会我们如何正视自己的错,将给对方的伤害降低到最少。
剧终时,洁茜在两个父亲的陪伴下走向婚姻殿堂。
弗兰克告诉女婿: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选择给予,我们选择接受,让它成为宇宙最恒定的法制。
超越了血缘、超越了背叛,所有的尘埃成就了我们人类。
《混沌理论》的导演马科斯·西恩加说:“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看似蛮复杂的,中间充满了离奇的曲折,其实关注的中心内容还是很简单的--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和宽容。
我希望通过影片能够传达一个信息:如果你真心地爱着某个人,就会原谅他们做的任何事,只是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一些考验和磨难。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能够毁灭我们的东西,同时也可能会让我们变得坚强。
’这恰好就是影片中所有的角色正在过着的生活。
” PS:豆友jojo lee李思奇补充了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记录在下面: 还有的母亲真的不容易,她混蛋丈夫强奸了亲生女儿 她为了老公和女儿的名誉,把孩子当自己的养,直到孩子40多了才得知真相 这个孩子就是杰克尼克尔森
看海報一點也不吸引我,要不是河南憤親的介紹,要不是我對河南憤親的品味的認同。
挺有趣的一部倫理電影。
但标題起得,審題不清,不是混沌,而是混亂。
建議編劇去搞搞清楚混沌理論再按名字。
影片中,女兒非親生是早已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是弗兰克不知情而已;弗兰克最后又回到有序中去,所以這並非混沌理論。
雖然我知道編劇想說什么,電影改名“涟漪”或更恰當。
编了个复杂的故事讲了个简单的道理推荐经典台词:I decide not to decide anyhting any more.
在老三的力荐下看了《混沌理论》这部电影。
影片末尾,男主角说混沌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
换言之,我们尚未辨析明确的一切事物,也是一种科学的存在和状态。
再进一步推论,面对某些现实未必需得着时刻清楚。
无论是生活本就稍显混乱的人抑或是做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人。
任何人可以要求自己一丝不苟,按照自身渴求实现的秩序去生活。
但无从要求旁人也按照此标准作为。
更无从要求整个世界的配合。
反过来,甚至需要个人的改变以配合已发生和已存在。
中国人说难得糊涂。
剧中男主角弗兰克应属于懒得糊涂这一类型的人。
如同他在讲台上进行讲座,必须首先令自己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讲授内容以及准确的时间和节奏的把握。
此外最好辅以较好的演说状态。
那么应该就是弗兰克自我设定的良好的发生秩序。
可上帝的玩笑总是开得那么巧合。
从被妻子误会与其他女人有染甚至生有孩子,到发现自己体内不幸的多了一条染色体,以致终身不孕,又不得不面对已然有一7岁大女儿的事实。
这样的情节转换,对于旁观者而言是一幕滑稽剧,但对于当事人而言绝对是一悲剧。
佛兰克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甚至进而否定自己向来遵循的克制、自持、秩序和效率。
他原本清晰的思维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搅得浑浊不堪。
谁是弗兰克?
是那个在讲台上言之凿凿讲时间讲效率的学者?
抑或是被女儿的非亲生打击得面目全非的神经病?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电影还有一主题是“爱”。
爱是付出和接受。
这是弗兰克对近乎逃婚的女婿成功进行思想纠正时最后说的一句话。
在爱人或者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发生任何矛盾时。
但凡有爱这样的大前提,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即便人们大可陈述所有不利的客观问题,但唯一决定结果的依然是人们的主观意识。
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之后。
在人最原始直接的情绪宣泄完成之后。
弗兰克渐渐面对另一个事实,他的妻子和女儿爱着他,如同他依然爱着她们一般。
此时,若其继续执意将浑浊自己生命的两个人剔除出自己的生活,那么他的失去是彻底的。
反之,他还能获得她们的爱,他还可以有一完整的家。
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彼此有爱,弗兰克的最终选择难以决绝。
对于一个不能生育的男人而言,要么终身无子嗣,要么就是利用其他渠道获得子女。
只是了解真相的时间早晚而已,本质上都非己初,又有何差异。
事情的发展和转折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
要么破罐子破摔,自身的感受高于一切。
要么践行基于现状的有利原则。
忽略失去,才更很多体味获得。
偶尔混沌,才会明白清晰指日可待。
一个生活中规中矩的人因为一次意外突然发现一切都不是按照他所设想的秩序进行的朋友和老婆竟然有染甚至连自己最爱的女儿都不是自己亲生的他生活依靠的理论以下一下被打破了这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也许是因祸得福老兄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尝试很多他从来不会碰到新鲜事物包括一辆红色大哈雷还有一次并不成功的艳遇最后还有一杆枪本片对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很有好处很有建设性值得借鉴
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吗?
真的可以把妻子出轨生下的孩子视为己出吗?
就算是不在意,但人言可畏,他们必定逃脱不了;就算可以无视别人的看法,但是,阴影永远在彼此心中挥之不去
渴望安逸是人之本性,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每件事都“按卡片日程”进行。
井然有序的生活中突遇颠覆性的崩塌事件,感情到了悬崖边界……爱是挽回亲情、友情,并让一切归于平淡的强大力量。
由此及彼,面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你是失去已有还是得到更多?
没有既定的方案让你参考,选择还在于人心。
很平庸的片子,但是名字还蛮酷,很容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科学当中的混沌理论,十足的家庭片,保守的男主角让我怀疑这片子的真实性。
看了一遍以后,没有再看第二遍的欲望了。
I Like It~!不错的剧情片
偶然?必然!无论多少偶然,必然的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只是有时还真的难得糊涂。
口爱
不如类似的一部电影达尔文奖
1-24
我一直抱着看科幻片的想法看的 这就是悲剧所在
谁错了?女人还是男人?木有对错?只有truth?killed jealous emotion, how does love live?
男主角像House。。。
混沌学说在这部片子里被弱化了,很好的开头,却落得个亲身女儿是好友所生的俗套中段
2009.07.19
后半部分道德教育了
its all about love
有一部伪科学片子叫《蝴蝶效应》,二者理论上的意思差不多,拍出的东西却有天壤之别。唯一能兼容一切chaos的容器,应该就是最无序的爱(心跳)吧。
蝴蝶效应的中年危机版。中间的剧情展开不错,后边烂了
生活真是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侧面
保守的方式处理所有的情节,即便最“混沌”的演绎仍然循规蹈矩,这样在其辖域内似乎显得游刃有余,却耽搁了所有的创造性……
原理是狗屁
计划赶不上变化
大家就当无事发生过……
其实,所有的星都是为了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