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have plenty of matches in our houseWe keep them on hand alwaysCurrently our favorite brand is Ohio Blue Tipthough we used to prefer Diamond brandThat was before we discovered Ohio Blue Tip matchesThey are excellently packaged, sturdylittle boxes with dark and light blue and white labelswith words lettered in the shape of a megaphoneas if to say even louder to the world"Here is the most beautiful match in the world,its one-and-a-half-inch soft pine stem capped by a grainy dark purple head, so sober and furious and stubbornly ready to burst into flamelighting , perhaps, the cigarette of the woman you love,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was never really the same after thatAll this will we give you."That is what you gave me,Ibecome the cigarette and you the match , or Ithe match and you the cigarette, blazingwith kisses that smoulder toward heaven.PoemI'm in the house.It's nice out:warmsun on cold snow.First day of spring or last of winter.My legs run upthe stairs and outthe door, my tophalf here writing.GlowWhen i wake up earlier than you and youare turned to face me, faceon the pillow and hair spread around,I take a chance and stare at you,amazed in love and afraidthat you might open your eyes and havethe daylights scared out of you.But maybe with the daylights goneyou'd see how much my chest and headimplode for you, their voices trappedinside like unborn children fearingthey will never see the light of day.The opening in the wall now dimly glowsits rainy blue and gray. I tie my shoesand go downstairs to put the coffee on.The RunI go throughtrillions of moleculesthat move aside to make way for mewhile on both sidestrillions morestay where they are.The windshield wiper blade starts to squeak.The rain has stopped.I stop.On the cornera boy in a yellow raincoatholding his mother;s hand.PumpkinMy little pumpkin,I like to think about other girls sometimes,but the truth isif you ever left meI'd tear my heart outand never put it back.There'll never be anyone like you. How embarrassing. The LineThere's an old songmy grandfather used to singthat has the question,"Or 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In the same songis the same questionbut with a mule and a pig,but the one I hear sometimesin my head is the fish one.Just that one line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As if the rest of the songdidn't have to be there.补Another One When you’re a child you learn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Height, width and depthLike a shoeboxThen later you hear there’s a fourth dimensionTimeHmmThen some say there can be five, six, seven…I knock off workHave a beer at the barI look down at the glass and feel glad
和电影没有什么关系。
我在那里的county college工作过一年,说下我对那里的印象。
说是个城市,实际上规模特别小。
比较破败,所谓run down,电影里好像看不太出。
这个地方名声不好--当时的室友(NJ本地人)听我说要在那里工作,他说你注意安全。
我觉得比我大晚上开车经过纽瓦克感觉好些。
我只大白天在Paterson市中心街上走过,感觉还好?偶尔那么几次晚上听讲座,天黑了我都是走天桥去车库。
教学楼要刷卡才能进。
总是收到学校给的安全警告。
电影中的公交站我去过。
居民低收入家庭居多(基于学生背景)。
主要是拉美裔,非裔,阿拉伯人和少数东南亚(缅甸之类的)。
有很多不错的中东餐馆。
那边有个大瀑布比较出名。
影片里公交开过的街道我都很熟悉。
现在还没看完电影,不过想说,电影把Paterson诗意化其实没关系,不是说“生活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么?
不过了解一下真实的也好。
没有去过就想象不到那里的生活。
可能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都是正常的吧。
从学生口里听到的他们的生活经历,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2021年10月19日更新:没想到这个影评还有人留言。
那补一下瀑布,一七年五月中旬去的。
远看
水从这里掉下去
走到上一张的对门
帕特森(亚当-德赖弗饰演)是新泽西州的一名公交车司机,他生活的小镇也叫帕特森。
每天,帕特森的日常很简单:开着23路公交车,在常规路线上观察这个城市,从挡风玻璃观察他的乘客倾听他们交谈;他在笔记本上写诗;遛他的英国斗牛犬马文;永远在同一个酒吧歇脚,喝同样的一款啤酒,然后回到他的妻子身边,第二天,他们一起相拥着醒来。
相比之下,妻子劳拉(歌什菲·法拉哈尼饰)的生活充满变化——她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计划,劳拉每天回忆着不同梦境醒来,然后开始她一天的生活项目——做茶杯蛋糕、粉刷墙面、制作窗帘、买心仪已久的吉他。
他们互相深爱,他支持她跳跃的充满活力的主意,她倾听他平凡的工作和不凡的诗作。
Love PoemWe have plenty of matches in our houseWe keep them on hand alwaysCurrently our favorite brand is Ohio Blue Tipthough we used to prefer Diamond brandThat was before we discovered Ohio Blue Tip matchesThey are excellently packaged, sturdylittle boxes with dark and light blue and white labelswith words lettered in the shape of a megaphoneas if to say even louder to the world"Here is the most beautiful match in the world,its one-and-a-half-inch soft pine stem capped by a grainy dark purple head, so sober and furious and stubbornly ready to burst into flamelighting , perhaps, the cigarette of the woman you love,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was never really the same after thatAll this will we give you."That is what you gave me,Ibecome the cigarette and you the match , or Ithe match and you the cigarette, blazingwith kisses that smoulder toward heaven.PoemI'm in the house.It's nice out:warmsun on cold snow.First day of spring or last of winter.My legs run upthe stairs and outthe door, my tophalf here writing.GlowWhen i wake up earlier than you and youare turned to face me, faceon the pillow and hair spread around,I take a chance and stare at you,amazed in love and afraidthat you might open your eyes and havethe daylights scared out of you.But maybe with the daylights goneyou'd see how much my chest and headimplode for you, their voices trappedinside like unborn children fearingthey will never see the light of day.The opening in the wall now dimly glowsits rainy blue and gray. I tie my shoesand go downstairs to put the coffee on.The RunI go throughtrillions of moleculesthat move aside to make way for mewhile on both sidestrillions morestay where they are.The windshield wiper blade starts to squeak.The rain has stopped.I stop.On the cornera boy in a yellow raincoatholding his mother;s hand.PumpkinMy little pumpkin,I like to think about other girls sometimes,but the truth isif you ever left meI'd tear my heart outand never put it back.There'll never be anyone like you. How embarrassing. The LineThere's an old songmy grandfather used to singthat has the question,"Or 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In the same songis the same questionbut with a mule and a pig,but the one I hear sometimesin my head is the fish one.Just that one line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As if the rest of the songdidn't have to be there.补Another One When you’re a child you learn there are three dimensionsHeight, width and depthLike a shoeboxThen later you hear there’s a fourth dimensionTimeHmmThen some say there can be five, six, seven…I knock off workHave a beer at the barI look down at the glass and feel glad
第一遍真有点看不下去。
缓了一周,再看第二遍,才接受了这个节奏。
讲真,比那部仿佛全由慢动作组成的《控制的极限》还好点。
也许是世界跑得太快,按照相对论原理,贾木许已属于被甩入黑洞的那部分了。
帕特森也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只要一个人不用智能手机,就基本等于从世界彻底出局。
再看他手里的小笔记本和抠抠嗖嗖的手写句子,苹果商店里的一众NOTE恐怕已笑破肚皮。
根据那些专攻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自媒体推断,几十年内,智能公交系统就会让这个不求上进的老司机下岗。
与未来背道而驰的下场,就应该是那样的。
但这个公交司机,竟比《唯爱永生》中窝在底特律鼓捣匿名音乐的抖森还要淡定,也同样不热衷于发表和成名,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当过舒伯特的枪手。
他那波斯眉眼的妻子也有点蒂尔达女王的怪咖气质,以一种强迫症的姿态,把整个家居都淹没在一片黑白几何当中。
在这个日复一日的世界里,她心血来潮的奇怪食谱,也算是一点趣味和点缀的波澜。
这样的生活有如水上之波,静流不息,而其间犹有涟漪:车上乘客们的闲聊,晚间酒吧里的小风波,酒保大叔不声不响的婚外偷吃,黑人小哥蹩脚的求而不得。
车子半路突然抛锚,已算是能让主角焦虑好几天的“大事件”。
除了手表上的指针,确有一些东西还在有条不紊地变化:调度员家里的糟心事儿此消彼长,妻子开始练习邮购的吉他教程。
这些小水波不断出现、荡漾,又重新归于平静。
终于,在甜点变现的成功喜悦中,诗集被狗狗撕成了碎片。
这貌似带来了一场崩塌、崩溃,但十分钟后,从天上掉下来的日本人让一切又回归正常,新的灵感和句子重新苏生——是以诗为永恒。
它就在这无限轮回的时光里,在创作者的身体里,在日常的生命本身之中。
话说到这儿,“矫情”和“装逼”又在所难免了: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不好好琢磨赚高薪买房子晒脸书,那就不再是个正常人。
玩文艺也可以,但你得拿到诺奖,才能证明自己有资格这样不走寻常路。
因此,很多影评不得不变成文学研究,先探讨一下帕特森的诗到底写到了什么水平,或者用反讽来为之解嘲。
反正都是贾木许这个大写的老文青惹的祸。
这里也确实有个文化传统的沟不好填。
在美国,很多诗人都有普通的职业。
惠特曼是印刷工和乡村教师,弗罗斯特在自家农场里劈了好多柴,华莱士·史蒂文斯是保险公司的律师,就连本片中出身帕特森的那位威廉姆·卡洛斯,也是个医生。
他们劳作、生活、上班下班,并不耽误听到神的声音,或者被上帝吻到额头。
这画风跟那种非要跑到太平洋的小岛上闲逛,或者必须躺在巴黎公寓里抽大烟才能找到灵感的传统相去甚远。
对于在两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工匠或农夫写诗的中国,则宛如天方夜谭。
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断裂之后,眼前的生活被一口咬定为苟且,而诗歌干脆被扔到了财务自由之后的远方。
正如海德格尔所看到的,诗意的栖居已离开了大地,甚至被连根拔起。
却没有多少人承认,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某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实则诗为永恒——它跟诗人的境遇无关,也不会被种种尴尬的“此在”埋没。
当有些人的心中溢满光芒时,当他们捕捉到了水上的涟漪时,自然会写下那些句子。
即使不声不响,身处世界的边缘,那光芒仍然会流露出来。
诗的本质,只需要生与思这两块基石,其余的边边角角,不过随缘而已。
所以,当真正的诗人们相遇时,他们无话可说,一声“啊哈”足矣。
之后相赠一本空白手账,提醒对方:还有那么多的语词在等待书写,还有那么多的日子在等待度过。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帕特森》,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诗人们如此骚情的文艺评价了!
墨夜轩:Everyone can become a poet.As long as you have a heart that loves art, normal life can also be very artistic.Pincent:每天一样地上班,一样的制服,晚饭后一样地遛狗,在一样的bar来一杯,远离智能手机,亲近内心表达,早晚给爱人一吻,生活就是无法言说的余味。
Adam Driver非常适合这样诚恳而内敛的角色。
薛Tony:没有什么现在正在死去,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
汤达人:好“文艺青年”,适合一个人在不如意的时候看看,会感觉到治愈性,生活的诗性不是从环境寻找而是从内心寻找。
导演并没有谈及帕特森没有诗歌天赋,尽管电影太多对比妻子和他在艺术上的天赋差距有多大。
但是导演侧重点是拥有一个热爱艺术的心,并且为此平常无聊的生活也会艺术化的故事。
另外有日本人的地方就有说教吗?
日烦夜烦:如此骚情。
淡水河边:一个能在平庸生活中保持诗意的司机和一个空有文艺腔的女友,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讽刺啊,一遍赞美热爱艺术的本质的一边对于文艺流露于表面热爱的批判,像是贾木许对于自己崇拜者和模仿者的讽刺吧哈哈哈。
到了最后不会离开只有在什么环境下都会保留的诗人之心。
游啊游小鱼:他将她守护如玻璃罩子中娇艳的玫瑰,她赞美他让他像孩子一样写诗,多么温柔澄澈的故事。
Her Majesty:从看之前我就大概猜到了贾木许在这部电影里的所有套路,七天的结构和反高潮设置都在意料之内。
他的创意领我觉得他的才华是摸得到边的。
可惜的是被贾木许玩了以后别人就不能用了。
不得不说有几首诗写得还不错,但是电影本身的诗意却被结构冲淡。
公交车里的烟火气渲染得还不够;女主演技略差,拖了后腿;有的地方拍得很做作,甚至都开始很隐晦地煽情了,但又故作平淡。
贾木许真让我想起贾樟柯,都喜欢在电影里念诗,都是戛纳儿子,这几年拍的电影都还是自己用烂的那一套,而且都姓贾。
脸长的男演员都这么受欢迎的吗。
对于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来说,怎么抵御和忍受日常生活的确是一个问题。
法罗岛岛主:熬一锅澄清的洗脚水,撒几把香菜碎叶,再不伦不类的配几颗没熟透的车厘子,就敢拿来冒充华清宫的荷花池,想什么呢您。
血腥爱情故事:帕特森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也没什么鸿伟大志,每天只想安心而平凡,与世无争。
无奈这与我人生观实在冲突,我理解不了。
至于司机演技也没有让我很信服,只是他一贯的水准。
斯诺-纳什维尔:没想象中的无聊,以为会是会是平淡到让人犯困的内容,其实挺能让人放送享受的。
导演注重角色的情绪与故事的发展,这让我感觉主角越来越孤立无用。
电影里沉重的对话与诗歌丰富了升华了剧本内容。
我略知她一二:生活就像一张拼图,由无数张千篇一律又各不相同的碎片构成,它们包裹了你的人生,让你留下痕迹和诗歌,这些美好的东西让你向往而舒适、美满而惬意。
我所呼吸皆为诗,时光日复一日,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要继续,目前确实是这样,没有遗憾,没有失落。
因为有的时候一张白纸更能呈现出无限的可能。
Adam Driver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诗人的气质让我对这个演员有了新的认识,他的一举一动仿佛都挥洒着一种叫做魅力的东西,让人静谧而美好,甜蜜而温和。
#Paterson的Paterson# #Driver就是Driver# 了却烟硝:我也想早上醒过来时最爱的人在怀里。
我也想吃着谷物看着火柴盒就能在脑子里蹦出诗意。
我也想每天开着公交车途径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探听每一个人的精彩生活。
我也想在午餐休息的时候从盒子里拿出那个人给我做好的三明治或者是纸杯蛋糕。
我也想在晚上牵着自己的狗沿着小城慢慢悠悠地散步,途径酒吧的时候走进去喝一杯还跟所有人畅聊。
尽管我生活拮据,但我愿意为了让我爱的人脸上绽出笑颜而去买他一直想要的乐器。
尽管我睡眼惺忪,但我愿意在他做好的纸杯蛋糕的香气里给他念他最喜欢的诗。
尽管他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会把家里搞得特别“前卫”,但我愿意看到这一切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热爱的东西,他爱的就是我爱的。
生活总有不平处,但我总能笑着过。
那个一直被狗弄斜的信箱,我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把它弄直。
那辆因为电路故障熄火的车子,我可以去借乘客的电话报告给上级。
那个拿着枪要威胁女友的人,我能奋不顾身扑倒他让枪远离一切人群。
纵使狗把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诗集撕了个粉碎,我也不会太难过,因为我知道我的灵感不会就此枯竭。
我的灵感来自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来自我在的这个小城的每一件细枝末节的小事,来自我自己热爱的这份工作,来自永远陪着我的那个他,来自我自己那颗永远不会放弃的心。
如果给我一个选择,能让我过一星期帕特森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FIFF6#DAY7的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帕特森(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饰)居住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市,这个和故乡有着相同名字的男人是一名巴士司机,和女友劳拉(歌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 饰)以及一只牛头犬一起过着平淡的同居生活,每天开着巴士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和波澜不惊的人生。
帕特森喜欢写诗,他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把脑海中跃动的诗句记录在本子上,但从来都没有想过将自己的诗句出版成册,他的唯一读者只有劳拉。
和帕特森截然相反,劳拉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每天脑袋里都闪现着五花八门的古怪念头,她在窗帘、墙壁甚至自己的衣服上画各种黑白图腾、学吉他、做美味的杯子蛋糕,乐观开朗的她全心全意的热爱着生活。
终于,帕特森答应劳拉将自己的作品印刷成册,他的生活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呢?
前半段让人想起《真探》里拉斯特的台词:“人类的意识是进化中一个可悲的错误…我们被自我这一幻觉所奴役,借着感官的体验和感受相结合,让我们相信自己是特殊的,而事实上,我们谁也不是”贾木许的影像总是跳过桥段和故事的发生,用满溢的虚无来追寻只关乎个人的答案。
酒吧墙上的名人,一对又一对的双胞胎,日常的镜头里形形色色的人,整个世界充斥着不同的自我,然而听上去不同的话揭开来不过是相同的东西,那些拯救我们的平庸生活的,像是帕特森凭借着谎言去让它不必落空的幻想和期望,像是心碎却松了一口气的难堪。
看到了羞于承认的自己。
Or 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P.S. 片尾放完开灯的时候,同排隔了两个位置有一个男孩子纸巾捂着脸大哭,真羡慕这样的艺术感受力…
在一个摇滚诗人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年份,拍诗人和诗歌的电影突然多了起来。
相较于帕博罗·拉雷恩在《聂鲁达》里面的一派胡闹,“老文青”贾木许的《帕特森》算是一缕清风。
故事聚焦在新泽西州的小镇帕特森,讲述一个同样名叫帕特森的公车司机在一周零一天里的日常。
影片用极其工整的格式(每一天几乎分得同样的篇幅),“播放”着帕特森一天中从早上睁眼之后的种种细节。
帕特森活在自己和诗歌的世界里,几乎每天都会在小本子上写下(在我们看来)并不怎么动人的诗句。
平淡的生活中大多是重复但也有出其不意的小精彩(或者小意外),偶遇一个喜欢艾米丽·狄金森的小女孩,得知 waterfall 其实可以分开来拼,趁主人出门看电影的工夫在家里无法无天的宠物斗牛犬,晚间遛狗路上不经意撞见的陌生人,还有每天都打照面的酒吧老板,和他嘴里永不重复的俏皮话和老故事。
在这些导演精心“编织”的生活点滴面前,我们的主角帕特森却异常沉默和冷淡。
温和的脾气,嘴角善意的微笑,以及口中总是应承的“好啊,挺好的”这些,却难以让我们读出他内心真正的情感与激情。
一位对诗人和诗歌有着难以割舍的爱的年轻人,在荧幕前的具体轮廓却是这样平凡,不露声色,毫无戏剧性,我明白这是贾木许想要描摹出的效果,不过,正如“公车司机-诗人”这一双重身份一样,看上去很美,不过贾导演的呈现方式却难以捕获人心。
如果在开始我们还会疑惑这个帕特森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故事或秘密,影片深入之后,多半该打消这个念头了。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略感失望的地方也在这里。
“公车司机”和“诗人”之间并没有像俄亥俄州的火柴一样擦出火花。
如果在贾导演眼中,“公车司机”是帕特森的真正内核,一位路人,一位平凡人,一位“反英雄”式的英雄,而诗歌只是象征每个人心底那份珍视并加以严肃对待的爱好,那么这部电影未免过于“高冷”了,因为它把帕特森的工作生活刻画得太过诗意。
如果,“诗人”是这部电影的内核,贾导实质想借帕特森这个形象拍一部“诗人是什么?
诗歌从哪里来?
”的电影,而“公车司机”只是代表诗人背后的职业(也可以像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样,一位医生;或者华莱士·史蒂文斯,一位保险公司经理),那么不客气地说,这部电影,至少贾木许笔下的帕特森这个形象,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说点严肃的。
影片里提到了不少诗人,彼得拉克,艾米丽·狄金森,艾伦·金斯堡,但都没有一个人来得重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
这位曾经出版了五卷以《帕特森》命名的诗集的美国诗人,是整部电影背后的“精神支柱”。
他所代表的意象主义,在二十世纪初期曾短暂引领了现代诗歌的潮流。
意象,不同于象征,重在描述和记录事物本身,而非有意去赋予其涵义,在这里,作诗和读诗不再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好比“谜底就在谜面上”,你读到的是什么,作者想让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意象主义的先驱者们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日本俳句中借鉴了不少经验,(这也是为什么片尾忽然乱入了一位日本人),因为东方的古诗词里有太多这些“意象”的堆叠,并且诗人在堆叠过程中,是很少加入其主观评价的。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把这首词默诵一遍你就明白什么是意象主义。
然而,《帕特森》里的这位帕特森,却似乎没太搞明白。
或者说,贾木许放在电影里的诗篇(并不全是威廉斯所作),以及帕特森这个人物给人的感觉,我们不会一下子就联想到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相似的意境。
说到底,意象的堆叠是诗人主观情感在客观世界的投射,而电影中的这位“冷面”帕特森,这位我们摸不清真实感情的帕特森,想要借此理解他笔下的诗句,或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实在是有些难。
其实这剧本本该会更讨人喜欢,帕特森,艾伦金斯堡的家乡纽瓦克,威廉斯的出生地卢瑟福,彼此相隔不远,而这一片新泽西区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花园之州(Garden State)”新泽西,曾经的繁荣工业在二战后逐渐凋敝,如今的帕特森,想必不再是威廉斯写她时的那个模样。
然而,贾木许在大量街景空镜头和乘客的言谈中并没有为我们生动地展示出这个地区的风貌和气质,反倒由于为剧情服务的关系,多了几分强加的诗意和精巧。
我觉得导演的文艺和品质用错了地方。
影片里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偶遇的小女孩临走时那句“你喜欢狄金森吗”?
那位离群索居,但又精力出奇旺盛,想象力天马行空,如雷鸣如闪电的艾米丽·狄金森。
且不说那段 Water Falls 与狄金森有多少关联,回顾全片,想想你脑海里的这位帕特森,怕是也要多嘴问一句,你喜欢狄金森的什么呢?
帕特森的身份是公交司机,每天过着固定的上下班生活,爱好是写诗,也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是个“诗人”,直到女友请求他将诗集发表。
之后,帕特森遇到了同样在写诗的小女孩。
听她读完自己写的一首诗之后,帕特森产生了对自己水平的怀疑。
这种人物形象设置类似于另一位电影诗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压路机与小提琴》,喜欢音乐的司机和学拉小提琴的小男孩,其身份极具反差性。
不过塔克夫斯基意在赞美身份反差,而帕特森却因此陷入焦虑。
身份焦虑是影片的核心议题。
从词源学看,英语中“身份”(identity)意为“整一性”“个体性”“一种确定的特性组合”,是指个体生命的内在统一、协调和持续性。
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H ·特纳 经提出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关系,认为个体生命的自我身份是通过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来确认的,只有当人意识到和表达出其一致性的时候,其“身份”才能得到完整的证明。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附着于角色的程度并非总是一致,从而造成角色与自我身份之间出现偏离和错位。
贾木许在《帕特森》中塑造一个自我身份与角色之间出现巨大反差的人物形象,展示其因无法取得确定的自我身份而出现的身份弥散的心路历程,提出了现代社会中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与危机。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姓氏、血缘、性别等共同构成了每一个体恒定的身份认同机制。
在现代生活中,“我是谁?
”不再只是哲学意义的抽象问题,而成为社会文化关系中如何定位主流与边缘、多数与少数、群体与个人关系的现实问题。
现代主义的核心在于自我主体性的确立,即“人是目的”,个人可以脱离社会预设的宏大叙事下的人生目的,去追求自我设定意义的人生,但到了后现代,主体的迷失卷土重来,在高度科学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每种事物都它固定的位置,唯独人找不到他的位置”,人成了社会认同的受害者,陷入追求自我伟大形象的欲望中。
在另一部有关身份的电影《阿甘正传》中,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认可,阿甘身具不同的社会身份,因为低智商,导演让阿甘的身上带有一种极端理想化的性格,这一叙事策略一定程度上让这个角色更具魅力。
但更多的是一种掩盖和逃避。
而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符号身份(别人基于一般原则的评判)和一个内心中的自我(基于自己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精神自我)。
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构成了此类影片的叙事动力。
影片类似于诗的章回体形式,或固定重复,或不时穿插进不同身份的有趣人物。
有抱怨生活的印度移民同事,喜欢跳棋的酒吧老板,演员和拒绝她的女友,在洗衣店搞说唱创作的黑人,同样喜欢写诗的小女孩,梦想颇多(民谣歌手,视觉艺术家,烤蛋糕高手)的女友。
以及公交车上谈话的三对人物,分别是讨论明星的小男孩,讨论女性的男人,讨论无政府主义的青少年。
每一个人在做的都是其现实社会身份以外的事。
同时影片多处埋设身份反差:帕特森崇拜的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职业是医生,日本诗人提及的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曾经在埃菲尔铁塔上担任气象观测员,这都与身为公交司机喜欢写诗的帕特森形成了呼应。
正如《搏击俱乐部》里布拉德皮特的台词“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自己,你的银行帐号不能代表你自己,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不能代表你,你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影片借此展示一个人的身份不在于他以之谋生的职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帕特森的女友劳拉,她的梦想很多,爱好很多,似乎每一个做的都只是“还不错”,她没有工作,代表着一种反社会身份的形象,但她的身上同样有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乐观,每一件小成就都是她快乐的源泉,这样一个有自主选择能力的“阿甘”式的人物,似乎是贾木许心中理想化的形象。
影片主角帕特森有诗人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方式:细腻而敏感,不用手机,为人和善,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令他产生怀疑的,是对于自己写诗水平的怀疑。
因为“诗”的定义和命名,似乎有一种社会规则。
在影片中这种无形的社会凝视,代表了权利机制对人性的压抑。
通过对生活中“诗意”的肯定,帕特森否认了约定俗成的社会身份对人的界定,完成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确立。
无需扮演,无需证明。
诗意生活
虽然我每天开公交车,喝啤酒遛狗,但我知道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矫情到虚伪!荒谬。一个公交车司机能养的起那么一大栋房和一个好吃懒做的老婆与一条狗?原以为看的是生活片,其实是文艺片。抱歉真没看出来这部电影能值这么高分,浓烈精巧的背后是巨大的苍白空洞,再绚烂的视听效果都无法掩饰骨子里的枯燥乏味。几乎从来没看过这么寡淡无味的影片!
表面舒缓自然,但其实处处透着刻意雕琢的匠气,随时把瞄准器对准文青。人设也很假:男主是一个整天丧着脸让人讨厌的那种屌丝文青,女主是专供广大单身狗文青意淫量身打造的“完美梦幻女友”。连那条狗都很假,在片中唯一的作用就是一个工具,先是让观众担心它被偷走,然后是为了推动剧情好迎接永濑正敏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把《帕特森》记成了《德亚特》。远离文青,我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感叹,要么做个文青,接受诗和生活无法兼容(看到女主角的whimsy ideas我真的脚趾抠地。是的,只有一个毫无才气的人才能自认为自己可以保有两者)。
《月升王国》那个小男孩儿已经长这么大了,时光飞逝。片中的诗我欣赏不了,当然了,毕竟中文博大精深。男主角太后现代了,无功无过不褒不贬,就跟被文革过一样,这并不酷,这很无聊。观看此片最大的意义就是再次确证我不是文艺青年。
处处闻尴尬
做作的社区电影
工作,写诗,遛狗,泡吧,睡你。规律的生活也是理想的生活,他用诗而非智能手机和世界交流。每天都是相似的,每天又有所不同。虽然诗稿被毁,但在那些扰乱日常的小插曲中,孕育了诗的无限可能。贾木许理解的诗意跟王家卫和毕赣截然不同,应了陈升那一句:“如果你觉得我有一点怪,那是因为我太真实。”
分数这么高?反正没觉得有多深的含义。过犹不及。女主真漂亮
写在水上的诗,写在时间里的影片。Poems written in water, scenes run in time.
说实话,有点儿无聊!
在星期六的夜晚拾起记事本碎片的两人,一阵突如其来的,值得被隆重对待的失落,和星期日的午后那声A-ha引人发笑的神启时刻组成了最完美的起伏对比。零星分布于日常中的双胞胎们和那些被不断重复的台词构成的宇宙回声带着千万文青去歌颂他人无心深究的生活庸常,我愿为这样的贾木许挡枪子儿。
1.我想要每天在床上以不同的睡姿醒来,身边都躺着一位她;2.我准备空闲的时候写点儿什么,指不定还能有点儿诗意;3.我要买一箱啤酒放在自己的房间的桌子旁边,每天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喝上一瓶;4.我不想要乏味的工作;5.综上,我觉得我还是做做白日梦就好了。
骚,但不明所以,喜欢写诗的巴士司机的日常,最后什么也没发生,连只狗都没丢
我去,你们给钻石岛两星,小姐才三星,这部打五星?是 不 是 害 怕 别 人 说 你 们 不 懂 诗 呀? ? ?矫情到虚伪。
之前看忘记打,一星的要标记
人畜无害的一个人,活在自己平静诗意的日常里。重复的对话、重复的路线、些微变化的动作和事件,跃动的思想碎片记录成诗句。但作为电影实属有些像不渴时喝的白开水,片中的诗也一样,不令人讨厌但味道寡淡,看不出贾木许展现的才华。女主确实像派特森幻想出来的存在。
占去一个主竞赛名额。。。。。。司机和狗狗加分项
过于诗意或哲学的电影,如果没有有力的剧情来支持来推动,只会显得冗长沉闷。
跟路边野餐似的。无穷无尽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