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把《花》找出来看了第三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Lby昨夜和我发疯,我没有理他,其实我心里也在发疯,我比他说得出来的更疯。
看《花》的时候意识到了一点新东西。
首先,我以前不知道它原来那么破坏人的情绪,对情绪有那么强的摧毁力。
当年我看又再看时,是真的想去一次次体验那种情感摧毁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好像这像做韧带拉伸一样,时不时就要去拉一拉。
当然它象征性地给你搭起了一些什么,好像蚕筑茧一样。
那片黎明永恒的黄色光芒,我不知道它筑起了什么,我觉得它在说,如果你真的要体验一段关系,你是要去体验那里注定的消亡,注定的破碎和痛苦,当你走进一段真正的感情,那里一定是这样的,那些感情内部像一个个溶洞,形成着的、潮湿、神秘、昏暗、凹凸不平、捉摸不清、很多历史、很多形态。
我看到《花》那样的电影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否定之前的那些感情经历而去期望某种因为“成长”而有的“下一段更好”了,那太愚蠢了。
这也正是他们说的,经验是无法总结的(或是可以总结但无所谓的),试图去总结上一段经验而用到下一段上是徒劳愚蠢的。
两种选择,一是我仍要体会感情,二是我不再要体验而是去寻找中庸,只有这选择的不同会带来不同,而不是其他。
虽然,我不知道这种选择是否仅是对于我这样感情机制的人的限制。
另一个意识到的可能是——但我仍不确定那就“是”——生命中的其他事也是这样的。
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导演手法的影响。
娄烨吧,有一种abuse情感的倾向…看到他双鱼座一瞬间我真的有点昏头。
花有一种福柯所说的“一种牺牲,一种实际的牺牲”,“一种自愿的湮没”。
引《福柯的生死爱欲》中的一段话:在1981年的一次极富启示性的谈话中,他比较详细地描达了某些极端的情欲形式对他的吸引力。
他觉得,这些情欲形式暗中把一种毁灭性的“受虐一快感”、 一种毕生的自杀准备,同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这是由某些具有潜在自杀性但也具有神秘启示性的强烈的分化状态所赋予的)联系起来了。
借助心醉神迷、奇想联翩,借助艺术家的狂达放纵,借助这种最折磨人的苦行、这种放荡不羁的施虐一受虐淫性行为探索,人们似乎有可能突破(尽管为时很短)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理性与非理性之间 快感与痛苦之间,最后还有生与死之间的界线,由此清楚地剖明:那些对于“真伪游戏”至关重要的区别本是何等地灵活圆通,变化无常。
在这个断裂点上,“体验”成了一个充满狂暴、无定形的力量和混乱的地带。
(p51)
看了很多洋洋洒洒的评论,从人物的情感动机,性与爱,阶级与思想等等层面去分析,不过一想这是娄烨的电影,想想他的受众,也很正常,为了文艺嚼劲脑汁的去赞美,不过我作为一个理科医来看,心直口快花,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也没有那么多好分析的,这就是一个极度崇洋媚外的女性瘾者罢了(((PS先声明,我并不觉得与外国人交往就是崇洋媚外,尊重各种异国恋情,但是影片中花的慕洋情结已经快溢出屏幕了,以至于让人反感了 马修就是个强奸犯加卑劣的人根本没得洗))与其说文艺片,不如说是一部对于大部分类似女性的纪录片哈哈哈?
看了娄烨的「花」,把碟放回整理得干净有序的箱柜,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可以独自沉静在影片中思考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因为情感、未来、选择而纠结的日子,每个细腻点的人都会有的纠结吧。
花,你太真实了,因为女人那点儿事儿。
马修足够吸引你吧,肉体上,情感上,但你能跟他么?
所以可以跟他疯狂做爱、爽的时候大声喊出来,所以可以在他朋友面前不用矜持、肆意示爱,所以甚至可以硬硬头皮试着带他进入一下自己那个貌似亲密实际也他妈无所谓的朋友圈子,但你不会在他说道要跟你结婚生小孩时正面、认真地回应他,也不会真的说出那句你自认为奉若神明不容荼毒的"我爱你",因为你从未想过今后要走进他的世界,那一切早晚与你无关。
但你爱马修是真的,是原始的,是来自内心的,是不勾兑其他物质的,即便尽管连你自己都不可能接受这种爱情。
难道你对他身体的渴望是假么,难道你想起他时不自觉又无法抑制的上翘嘴角是假么,难道快乐时可以肆无忌惮的叫喊呻吟是假么?
然而终究,你还是等待着这场感情的结束,或者说,收场,也许就在开始时已经在等待。
那么的恰好,马修其实已经结婚,两年前跟一个来巴黎火车上认识的也曾青春过的卢旺达黑人姑娘。
其实无须管他们如何在一起,是否真爱过,无须管她依然美丽还是早已屈就了底层的生活,因为这些真的与你无关,只是马修没有告诉过你,是他犯了错。
在一切令人如此不舍但又可以结束的当口,你用发烧生病的身体表达内心的纠结,用终于可以说出口的"我爱你"传递你的心意,用夹杂着鼻涕的最不计形象的眼泪释放真实的哀伤与缅怀,可所有的这一切大概更多的还是歉意吧,对马修,也对自己。
不然,比起当初面对马修跳楼割腕时的妥协,此刻面对马修气急败坏的绝望终是一言不发,心狠了何止千万倍。
必须有歉意,但歉意是因了结束。
回国,面对那个温吞絮叨的想抽他的前男友,你选择了敞开你的怀抱,一种理性的敞开,一种看得见过程的敞开。
不然,要怎么办呢,你想正经白个头偕个老了,人总不能老装嫩挥霍青春吧。
可不要忘记,你是个对爱情有过理想的女人,那些因爱刻下的痕迹你不会去磨平反而要小心珍藏没准儿何时拿出来欣赏。
也许你一直在等一个来自巴黎的电话,即使不是马修但只要关乎他。
真为花的中国未婚夫悲哀啊,你控制的平静下波澜涌动,他却永远没机会知晓一星半点,就算他想。
印证了马修遭致口角的那句话"不行就直接跟她上床",「花」里的中国男人,连在床上都展示不了他们的雄性特征。
你悲情地赶赴巴黎,义无反顾地追寻至马修修养身心的父母家中,想要感动自己,仅此而已,因为除了做次爱,又能怎样呢。
终于用这样的仪式祭奠了自己的爱情,今后你可以虚伪地活着了,不用大伤元气地面对自己的感情。
好了,终于可以说说马修了。
很多人说「花」表现了花在中法两种文化差异下的挣扎,我怎么觉得很扯,关乎两种文化差异吗?
马修就是法国文化么?
马修代表的是一种单纯的原初的感情,不被任何文化之类的东西修正、左右、复杂化,当然也不受任何文化熏陶下的理性所保护、修复,所谓"以理化情"。
对一个曾经几乎算是强奸了的女子生病时不知该如何的抚摸,轻柔的进入,令人柔肠百结内心起伏不能平静。
这样一个孩子一样的男人,受伤后除了躲回父母身边,指望时间舔舐伤口,还能怎样。
再见花时他那明明激动得想要叫喊的内心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只得硬生生憋在普通人相见的客套寒暄中,我都想要说,去开个房间吧,那样能直抵心灵。
可还是刚才那句话,这一次,做个爱又能怎样呢。
只是马修天真地问出花答应了嫁给她的男友后,勇猛的他,不举了。
这次,他真的气急败坏。
这次,他真的没有来送她。
因为他知道,这次真的再与他无关。
《花》又是娄烨的一部关于爱,关于建立在性爱基础上的爱的电影,如同《颐和园》里的独白一样,“什么是道德,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那便是道德,我和他彼此熟悉,我和他彼此身体熟悉,从而对成功怀有勇气”,熟悉的身体和满足的性爱关系往往比爱情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正是如此,花才会说出开场的那段对白,“再跟我做一次吧,哪怕你不爱我了。
”这也是花一次次对马修失望却一次次原谅他并继续那段纠葛关系的原因。
人可以骗得了自己的心,却往往逃不了身体的感受。
影片三分之二过后,昏暗的灯光中,女主角的眼睛亮晶晶的,大部分时间,素颜,有轮廓清秀的鼻子和整体略带孩子气的容颜,三十多岁的感觉,素颜,在法国的时候皮肤微带有点的面包色的皮肤,在北京白皙不少,肤质细腻,表情庄严,有读了许多书的感觉。
很多时候在皱着眉头,或者说感觉有种古板的忧郁,并不是灵动如水带有诗意的柔软的忧郁,有古板的,尖锐的,自私的,本质上非常自私的忧郁。
可以穿得更好,比如修身的黑色礼服,简单的线条,天鹅绒的质地,或者黑色略带剪裁的前长后短的上衣搭配灰色铅笔裤,带水钻或者简单图案的尖头高跟鞋。
没有很好的女性特征。
可以化化妆。
从北京回到法国,火车经过平坦的山野,穿行的速度里有一望无际的灰绿色,绿荫葱葱的树荫,偶尔看到牛羊,天边无云,时间便好像静止了。
于是典型的欧洲小镇的玻璃窗,白色的木质窗框,娇艳盛放不懂人事的花朵,静谧,一切好像都忧郁了。
那一刻,你知道他们都是宇宙的弱者,无非浑浊的生灵,不管读过多少书,不管走过多少路程,不管拥有怎样俗世的光环。
爱情如果等于伤害我睡着了又睡醒了。
睡着之前我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骄傲地鄙视着那种软弱的自私的不纯粹的生灵,嘲笑他们的状态和互相伤害。
醒来后,我的心却突然好像变成一个钵,里面装满泪水。
他年轻,比她年轻三岁,有清晰的轮廓,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原始的单纯的简单,何谓原始的单纯的简单?
就是从他的眼睛,眉宇中,你闻到一种远古的男女繁衍的接近干净的野兽的单纯的气息,如果用后工业文明工具对付,有许多可行有效的工具。
是那种非常玻璃的质感,坚硬所以易碎。
也许对于大部分女人而言是英俊的。
在一个工厂做体力工作,在那个社会家庭经济貌似平衡,其实真正有着不可逾越社会阶级的地域上,是不折不扣的底层。
关于阶层,他们的关系有非常说不清楚的异同点。
他在他的国家属于底层,而她,来自在过去百年间一直占据世界下风的古老东方,经常素颜,有沉默的表情,服饰搭配可以很大程度地更好,闻不到香水的芳香和明显的娇生惯养的优越感,由此可以猜测,在她所处那个国度的社会环境中,某种程度也是属于弱势或者中下层。
何况从来在任何地域,城市,外来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属于弱者。
尤其他显然没有受过世俗标准的良好教育,没有见多识广的机遇,在井底之蛙的界限中对外来者的排斥和歧视本应更加尖锐和赤裸裸。
但是他还是爱上了,他显然爱上,遵循在更直接的男性先性后爱的规律,他未必理解她盆腔和头颅里的那些貌似晶莹剔透的一个个格子,一幅幅幻想,和隐藏的也许连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本质的自私和世俗。
他们不过凡尘儿女。
然而谁就界定他们之间拥有不可逾越的阶层了?
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体力工作者,在贫民窟里殴打着黑人妻子,能为她准备的也是最简单不过的食物?
生命是最朴实无华的棋子,日复一日,可以永远没有变化。
而她是谁,在中国社会阶层中,有一日她会以海归女知识分子的标签在中国知名大学找到固定的教授的位置,那么学历必然至少是硕士咯?
或者双硕士?
博士?
双博士?
博士后?
格子变成尘土中发出灼灼其华的光芒?
有一天你的面容会绽放出道貌岸然的气息,用以诱导那些更加弱小的从头到脚塞满世俗灰尘的年轻年老即将死去尚未出生的生灵。
谁人可以洞悉眼角和盆腔里的低俗和阴暗?
她站在摄影机后面的时候,我的头脑浮现出CCTV的话筒,给她一个机会和合适的位置,会紧紧抱着话筒不放的,以各种曲线救国的理解自我安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我多么任性自我而可笑,说的话写的东西像一个真的不懂人事的人。
很想哭。
谁错了呢谁的灵魂里面又盛满火热的烈焰 已经热烈地一塌糊涂 还只能越燃越烈如果爱情所有的因素都是无望但凡以身体付诸行动的人,都是软弱的人。
谁更坐怀不乱因为谁更自私,所以守得住。
那些被寂寞被孤独被思念被无可附加的悲伤刺痛地热辣辣的人,热蚂蚁一样着急地随手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用性,精液,阴道试图填满内心的空洞的人,往往因为真的爱了,痛了,痛得热辣辣,空虚到只剩下物体的自我了 失去方向了。
全世界都混乱了。
无所谓了,命盘都散了。
谁能直接与宇宙对话?
谁能始终不温不火?
爱情中的适合与不适合唯一温馨的一刻是,那些年轻的同样道貌岸然的中国男性在餐桌上公然嘲笑他单纯的 爱女人 送花 用力做爱的言论是哪里跑出来的傻B 像你这样的女人 最多只会和导师搞搞师生恋你这样的女人?
导师?
你这样的女人算什么?
导师又算什么?
他野兽一般年轻地直接地敏感了,他体质里有很少部分敏感的气息,尤其缺少在大团体中的敏感本质,但是他着急地跳了起来,他肯定说了什么不好的话。
爱人在爱情中都会变成诗人,因为他所有注意力都在所爱的人身上,因此一切,一丝一毫一厘都变成如此敏感而伤感。
她倔强地像一个泼妇,在街上打了那个叫他傻B的同胞一巴掌,然后在后面着急地喊着他的名字,跑过一条条昏黄的街道,一辆辆行驶的静止的汽车 跑向他 越过地铁验票口 被工作人员拦住 着急而不得不翻了包半天也找不到IC卡 皱着眉 他折返了。
瞬间真美这就是爱情。
这一刻,一切都是真爱。
很多年后,不管日后的岁月中,多少静谧的暗夜,颠沛流离,软弱脆弱肮脏,互相伤害,谎言,血泪混合着倾盆而下,有一日,想起这个瞬间,都是平静的安慰,足以治愈所有现实与梦想不可逾越的撞击。
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安全的路子,回到那个有着一个可以结婚的前男友的国度,在大学教书,平静生活。
梦想和现实的画面会否在某一时刻,白天 黑夜 刮风 下雨 或者只是搅动盘中餐的时候瞬间被记忆点燃。
不过一笑而过。
很现实。
无非现实。
说一下影片本身。
也许《花》的状态已经非常接近娄烨导演所说的轻松的感觉了。
就是影片中展现出一种非常简单的接近无技巧的非常朴素的诗意。
主要以中近景为主,偶尔夹杂一下全景,几乎无远景。
所有的镜头主要聚集在演员本身,人物本人,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一切集中在人物本身的行为,对话,更多是微妙的情绪。
是我认为的另外一种开始步入艺术创作和情感挖掘中返璞归真的炉火纯青之路。
最后还是爱情,影片中的爱情发生在两颗非常脆弱不完整浑浊中泛着点点星光的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两个人身上。
现实中,这两个人对于我而言都会非常没有吸引力,因其本质上有一种虽然让人心疼,然而在自我身上却表现出的掠夺性。
通过爱和兴建立起从异性身上掠夺能源的全力关系,并孜孜不倦地通过爱情的管道公然贪婪地吮吸情欲,自信,填补内心空洞和社会认知感的养料,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非常残酷的交易。
可以爱得更好 如果你足够完整。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花这个女孩就跟她从头至尾的发型一样,太过漫不经心。
电影里床戏不少,但是拍得一点儿都不美;电影里冲突也很多,但是拍得一点儿都不吸引人。
这不是一句批评,因为他丝毫夸张的表现力反倒让人沉迷。
从头至尾,我的吸引力都在花的头发上。
她甚至在换完衣服之后,头发埋在了T-恤里都不把它拉出来。
这就是她的生活。
随意但丝毫不舒适不潇洒。
她和马修的爱情,我甚至不知道他们之间能不能叫爱情。
我感觉不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爱,连喜欢都不多。
花是个弱点很多的人,马修也是。
两个十分可怜的人也是弱弱相吸才走到了一起。
刚来北京拿那几个星期,每天早上我都会和暂时借住在我与别人合租的房子里的一个男生一起去上班。
我问他:你有没有发现北京的情侣似乎特别多,路上都看不到自己一个人走的人。
他说在这样一个城市,人很容易孤独,很容易就会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我觉得这很可怕。
日子越往后,我越能体会到他所说的那种孤独是什么,但是还好,我并不想要糊弄。
大抵是这样的恐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次,所以我也没有强烈想要摆脱这种境况的欲望。
我不知道怎么来总结花,只觉得娄烨把这个人拍得很好,真的很好很好。
那些像她头发一样的漫不经心让人有特别真实的难受
似乎性对于男人来说可以是一顿便饭,对于女人却被说成是武器。
和不同的人吃一顿饭,大不了请客便是,还能留下潇洒风流之名。
若是拿着一柄剑和不同的人斗武,就说不清谁伤了谁,有人会装无辜,hey,我可是手无寸铁,你竟拿着利刃伤我,可恶的婊子。
我也不是女权主义,只是觉得,性不该被太轻易地利用,它可以不圣神,可以不专一(?
),可以有各种译名和身份,但是到头来,被这些眼花缭乱的定义伤害的也无非是身处其中的男女,你或者我。
现在依然是谈性色变的时代,当然东西方的变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始终逃不开人们对其的挖掘纠缠。
或许是我太浅薄,总是不认可逃脱了爱的性。
有一个忠贞且心意相通的爱人,有爱,有性,这不就解决问题了么。
哦哦,还是怪我太浅薄。
或许大家都有爱,也有性,唯独缺少了那一样吧。
以为找到了,后来又找不到了。
上床解决不了问题,占有也解决不了,那恐怕爱人也帮不上忙了。
威尼斯电影节时为腾讯写的专稿,原载http://ent.qq.com/a/20110831/000062.htm爱巴黎,也爱北京。
爱性别政治,也爱上床实战。
爱深度采访公知,更爱寻求工人之爱。
我不是母狗,我很缺爱。
我是花。
“你都要结婚了,还来跟我睡觉,你真是个婊子!
”《预言者》的主演塔哈.拉希姆这次再没能对路边蹿出一头母鹿而未卜先知。
在娄烨的新作《花》(之前译名为《母狗》)中,这次主动蹿到路边他身旁的,是一只因刚失恋而失魂落魄的“母狗”。
以至于在充斥全片的床上肉搏战近乎结束的时候,才轮到丧失预言能力的他,对这条“母狗”做出最终定义。
另一边,这头失魂落魄的中国母狗“花”,沮丧的在巴黎雨中转悠,哭丧着脸,不经意撞到拉希姆饰演的这个叫做马修的苦力工。
撞个满怀、步行一段,一杯咖啡、一次强暴,竟然就在这个研究性别政治的大龄留学女生身上激荡出真正的爱情来。
那注定不是知识分子聊了大半夜女权主义与法西斯话题却依然没能“插入”的主题,而是来自发达国家劳工阶层的响亮“亮剑”。
电影一开始,“花”追到甩了她的法国男人特里跟前,“我们再做一次爱,好吗?
”“你去找个别的男人搞吧,我们就好聚好散”,法国男人几乎没一丁点肉体和情感的占有欲,并建议前女友放弃占有欲,向一个“公有制社会”裸奔而去。
摇头晃脑的跟镜,声嘶力竭的铁丝网,翻云覆雨的床第之间,暴力性的遭遇马修后,经过一夜的采阳补阴,花的面色红润了起来,样子美丽了起来,实在像极了一朵需要日日辛勤浇灌的真实花朵。
只不过,在法国劳工马修看来,这就是一个缺爱的女人,随时处于人尽可夫的性饥渴状态。
他有意的把花丢给工友分享——依然一个放弃占有欲的“公有制社会”——却意外的发现这条母狗带着伤回来,它竟然成了有情有义誓死不从的可贵“烈女”。
我得娶了她。
似乎真正的爱情,非得从这么极端的体验而滋生。
是感动?
是责任?
是青春尾巴尚余的热血?
没有逻辑解释,没有过多叙事铺垫,和娄烨以往一贯重视的情绪展示一脉相承的,是一次次导演认为就该到时候了的冲动行为。
马修隔开自己的手颌,要求与爱人来一次超越情感、超越性爱的终极“血交”,以示某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至于这个“到时候了”观众是否认同,那就不再是导演的责任了。
就像大病初愈后的花突然决定分手回北京一样,在娄烨日益明显的电影语言和风格下,逻辑不再能比情绪重要。
知识女性与劳工阶层的床底激情,伴随着越发响亮的呻吟,竟充斥了电影的2/3时间。
有观众不满的表示:“拍毛片还要讲故事。
”而且是一则缺爱、邂逅、做爱、哭丧、再做爱、吵闹、再来一次的日常故事。
另外1/3的时间里,则是属于女主角花的学习和社交生活,那里面的人群,都是腼腆、自傲又不拖沓着不实操的文艺青年。
他们可以是怒斥花“怎么都以为找个法国大学教授,却居然找了这么个傻逼”的中国男生(他也在出租屋里和花翻弄了一夜);可以是讲授男性视野下的女权运动窘境的大学老师,礼貌的一天天吻面送别着花。
即便回到北京,也是苦求花而不得,却以烂嘴巴来传播“这母狗在巴黎睡遍了男人”的中国知识分子——花最后竟然决定不折腾了,嫁给他。
更有意思的是,娄烨的好友们,电影学院的三位著名公知教授,崔卫平、张献民、郝建纷纷以法国电视台采访对象的真实身份,出现在花的故事线索里。
说着无关电影剧情又形而上的哲学,以及西方意识形态永远关注的自由民主议题,而一点也不介意电影对知识阶层的暗讽。
或许也不算暗讽,因为真实的生活确实如此。
花回到了法国,为定居北京做着最后的准备,顺便去找了被她放弃的“血交”爱人。
“你真是个婊子”,马修愤怒而失望的试图打响“最后一枪”,却再也无力Reload。
对于一个性与爱必须完整相融的男人,他的爱连带着一切的精力,已经被可怜的“母狗”所掏空。
(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剧情简介二、《花》的形式三、娄烨的一次突破一、剧情简介电影的开头是留学法国的中国女人,花,被她的情人抛弃了。
花低着头走着,被一个搬运工人不小心砸到了头。
由此花和马修认识了。
马修直接邀请花去吃饭,晚上分离的时候,马修强奸了花。
穿好裤子准备离开的马修突然止步不前,他慢慢回到了呆坐着的花身边,花的头靠在了马修的肩上。
花和马修恋爱了。
马修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这个女人。
两具年轻的肉体整日纠缠在一起。
但是马修和花的爱情并不一帆风顺,马修的朋友乔瓦尼试图强奸花;花的朋友瞧不起马修;花还发现马修竟然和一个黑人女子结过婚。。。。。。
但是马修仍然不断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为此他以跳楼相威胁,并和花歃血为盟,发誓不离不弃,甚至还领了结婚证,想要和花生一堆小孩。
“你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像我一样爱你”,马修说。
但是马修深深地伤害了花。
花决定离开马修,回到北京工作。
花在北京做起了翻译的工作,并最终答应和一直守候花的丁毅结婚。
花同意了丁毅所在单位的工作邀请,并决定回法国收拾东西后回国结婚。
花再次来到了法国,来到了马修的家。
花和马修做了最后一次爱,马修知道花要结婚了,狠狠地打了花。
做爱之后,马修在花的怀里哭了。
花紧紧搂着马修。
二、《花》的形式初看娄烨电影的人也许很不太习惯这部电影。
《花》延续了娄烨一贯的影像风格——手持摄影,伴以不间断的晃动。
这次娄烨的影像较之前的作品有着更强的晃动感。
在《颐和园》和《春风沉醉的晚上》中,影像的晃动虽大,但较为克制,保留了叙事在影像层面的稳定性;而《花》的晃动感甚至叫人感到不适。
娄烨坚持不稳定的手持摄影,一定有他的缘由。
晃动的镜头语言与他着力表现的当代个体变动不居的情感世界有了联系,而成为主人公在情感之海漂浮游荡的外在体现。
手持摄影本身具有记录性和现场感,如果有意地突出这种晃动的特性,则说明这种记录美学与娄烨作品主题的内在一致性找到了契合点。
在《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花》中,影像力求真实感和生活化,从而有了刺痛人心的力量。
构成《花》此番更加晃动的原因有二:第一,在本片中,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几乎成为了影响结构的全部,镜头从始至终一直对准人物的面部——花内心的波动全都能在她细微的皱眉、低头与凝视的眼神中找到;第二,本片除了在房间内的情爱戏,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在法国的街道上完成,为了平衡周边群众的干扰和摄影机对人物内心的注视,便产生了晃动并且浅焦的这一风格。
《花》的贴近人物面部的镜头语言决定了表演在片中的重要地位。
花内心深处的自由感使得她在生活中必定会尽力找到一种不致于陷入生活泥淖的姿态——在影片中表现为花从来没有夸张的表情,以及她的淡然和内在的坚强。
于是我们就要从她的眼部周围的细微变化中发现答案。
在乔瓦尼把花骗到郊外欲行不轨时,花的不安外在地表现为背影示人和不断的皱眉。
而当她和马修出现矛盾的时候,花这一动作被更好地替换,表现为不语、试图探寻答案的眼神、以及维持关系失败时的眼泪。
与任洁的出色表演旗鼓相当,饰演马修的塔拉拉希姆也贡献出漂亮的眼神戏。
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用眼神表现出好斗的雄性特征、时常惶惑不安的神情,迷失在花的爱情漩涡中时的迷茫。
他眼神的飘忽闪躲和花的凝视之间有种微妙的平衡。
恰如眼神反映出人的心灵,花和马修的生活方式和背景的不同也表现为他们眼神的不一致。
花的眼神时常流露出独受凄苦的受害者心境和女性的柔弱之感,马修的眼神则更加原始,眼神很难长时间固定在对方身上,似乎心里藏着什么。
剧情也证实了,花最后发现马修隐瞒了他的结婚史。
三、娄烨的一次突破娄烨的风格有以下几点:1、对个体的关注2、对情感和性爱的关注3、对女性的关注4、反符号化,很少探讨历史和文化对人施加的影响。
从以上几点看,娄烨在这部新片做出了一些突破。
在马修和丁毅之间有趣的对比,构成了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比。
于是娄烨突破了之前的反符号化,将主题放置在另一种语境中进行探讨。
这次尝试应该是成功的。
为什么呢?
成功的原因除了以上的突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当经历了法式爱情后,花回到北京,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马修截然不同的男人。
当花答应丁毅和他结婚时,我们都会多多少少感到一丝意外,之后我们又会发现花这种选择的合理性。
但影片并没有止步于这种简单的阐释中。
当花再一次离开北京时,花看着车窗外,我们似乎突然感觉到花内心的波澜——这个时候,我们与花形成了更深的共鸣。
也就是说,构建两种文化背景的这次尝试,使得花具有了更多的完整性。
我们便当然不会认为花是一条母狗了。
另一个方面,《花》也成为了娄烨的一道新的坎。
娄烨在对去符号化的、个人的(尤其是女性的)情爱世界的描述已经走到了一个端口,如果继续这种路子,势必会造成重复感。
这个问题只有等《浮城迷事》来解答了。
操!
电影的前半段我在座位上无数次地说,操!
甚至气到浓时说出声来……操,男人不要你的时候能不在大街上追着人跑么!
操,敢别对着一个中年法国丑男人要求再做一次爱么!
操,小阿在你旁边支支吾吾不会甩脸把人撵走么!
操,人给你打电话你真接,人请你吃饭你真吃!
操,人强吻你你不要,你吻回去之后和人说好你可以走了!
我……相信我,我当时真不想看下去了,无论后面发生的是什么花都是自己犯贱遭报应。
电影厅里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包括法国五六十岁的妇女,三十岁的大姐,看上去来巴黎时间不长的中国情侣……有个朋友为这部片出血出力工作了很久,我想,坚持下去,看完吧,然后告诉她,我觉得你值了或太不值了。
这世界上有很多我们接受不了的事情。
《呼啸山庄》里Cathy抛弃Heathcliff嫁给Edgar我不能接受,《面纱》里Kitty背着Fane偷汉子我不能接受,《蓝色情人节》里Cindy对Dean性冷淡我不能接受......真话,我不能接受的关系多了去了。
所以花接受搭讪,被人强奸了和人反而成情侣了,结婚之前还想着前男友漂洋过海去见他最后一面突然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说“要得到女人的心就要先征服她的阴道”比“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抓住男人的胃”靠谱,要不然那么多黄脸婆天天在家洗衣做饭怎么还是被休了呢。
但我也要说,有阴道的女人不一定都有心,就像有阴茎的男人不一定都能勃起。
我有些要为花争辩的味道......是么,其实我也不确定,我只想说,抛开她在片中的身份,客观地说,难道她不是个有心的女人么。
Mathieu能给他什么?
身份?
笑话,你我都在电影院笑了,就这么个阿拉伯工人,带出去见朋友都被人嘲讽,他能让花觉得有身份和面子么?
钱?
花的房租都是自己的血汗啊(至少大家都见证了她流汗......),就被请吃了一顿饭还被强奸了。
性爱?
说实话吧,虽然男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但是Mathieu也不算有脸有身材,说的法语还有口音,要光说床上那事儿,真能换人。
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花动情了。
当他说你要离开我我就从窗口跳下去的时候,她怕了;当他在手上划一道口子说我们誓血为盟的时候,她傻了;当他说如果你离开我我再也不会这样去爱另一个女人的时候,她伤心了。
我们谁没有傻过呢?
谁没有一心软相信过男人说谎一样动听的情话呢?
男人哄你就像射精一样,他使点儿劲,之后你信不信或者怀不怀孕,他都只有摊手的份......女人听情话也像受精一样,有时候真不想怀孕,但是一不小心就中箭了,然后该搭上的都要搭上,该痛的都要痛。
有个男人曾经凌晨打车到我家,站在门外,他不敢敲门,我也不敢开门,隔着一扇门他抹脸我抹眼泪;也是这个人曾经在我的沙发上鼻子酸酸地说我是他最爱的女人,别人都可以抛弃他但是我不可以,因为我是他最后的希望;也是这个人戴着墨镜指着哭得面目全非的我大叫,喂,你敢说句话么,没反应我走了!
人受伤都是因为有心,无论是轻浮的花还是执着的我,因此我无法完全唾弃她。
在国外漂流那么久,看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女人,当中有些只是为了上下班有人接送就和大腹便便的有车老男人在一起了,有些只是因为对方的爸爸在国内是军区的就对人死缠烂打......你说她们比花矜持么?
或者再说一些其他人,把对方一口回绝就因为对方是农民家庭出身,或者见到一个人一拍即合就因为那人家里有房无贷......你说她们比花高贵么?
做爱,啊,做爱。
我对男人并不持鄙视态度,我相信好男人就像好女人一样,都是存在的,也都在努力生活着,能不能遇见他们完全是运气与机率的问题。
但是当Mathieu在火车上握着陌生黑妹的手,回答说,我生活里没有女人的时候,我的心又死了一次,死得,比花的心还死,因为电影里的她没有见证这一幕。
谁没有做过不该做的爱呢,和明知道不可能再继续的人,和让自己心化作死灰的人。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的男人,说的话做的事都那么让女人心碎,比女人还没有担当,如果还留恋,就在床上好了,只有在那里,他们是完全的雄性,他们还懂得征服。
大家都不必对剧情太过鄙夷,真的,真心想想,在花扇了那个老说Mathieu是傻逼的所谓朋友一耳光的时候,她其实捍卫了自己,也捍卫了Mathieu,她并不无所谓。
说到底,她轻浮,也是她受伤流泪。
你我作为观众,对这些也尽收眼底,然后你我呢,我们高于她了吗?
为了几十秒快感而活
娄烨拍的其实是私情电影啊,放置在中国的传统中,其实和《三言二拍》讲故事的方式很近,用身体对抗又被身体吞噬,去政治同时又无处不在的政治,看了这么多之后觉得,对于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即使谈论再多,又能有什么答案呢?人们只是是生活和实践而已。
爱情这东西跟毒瘾一样,即便越陷越深到失去自我却仍浑浑噩噩的混着。影片还总带着些无力的漂泊感,离开法国回到中国就真的是解脱么,逃离不稳定却会有新的痛苦,总觉得这个爱情关系还夹杂了导演自己的处境在里面。
有些无病呻吟的架势,但比那些装腔作势的所谓大片好太多了
很明显,这部片就是告诉观众,文艺女青年不好当。娄烨明显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玩脱了。
我不喜欢
未来吗
你有什么权力评价别人?当你追求物质,当你攀附权贵,当你出卖色相,当你在污浊世界里逐渐迷失了本心,价值观一去不复返时,回头再看看自己,到底比她好多少?她只不过是一个遵从本心,漂泊异乡的女子,为了幸福遍体鳞伤,道德帝的你我,有什么资格看轻她?底层人物的命运,幸福的人如何会懂?
7,“你和他上床了吗?他爱你吗?”
一出群戏 关于一条母狗和一群公狗
爱的最强烈表达就是操 没有更多了
娄导太牛逼。细节和情绪抓得太到位太逼真。虽然镜头晃着有点难受但是这可能对电影表达有用吧。看豆瓣影评总是很受用,总有人能比想表达的写出来。艾……想看原著小说。
还是喜欢娄烨,一点没让人失望,不定与不安定的感觉那么惟妙惟肖。
这个故事我早就想过100种不同的版本了,我们的区别就是王家卫戈达尔对我是理论和爱好的影响而对娄烨是实践的影响,被打动和电影无关
变化才能推进。
看的头晕狗屁镜头
宁愿让法国民工搞,也不爱让中国知识分子碰。
手持拍摄相当程度上捕捉了作为电影主题的受创伤女性独特而粘稠的情绪。
你们有文化的最贱,你们女人最会伤人,法国屌丝的经典语录。
就这部片子来说我同意韩寒说的娄烨不是个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