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前两个,第三个小故事作为一个上海人有发言权,动画中运用了不少上海本地方言,很亲切。
但时间点的考证不够严谨,夏小雨说的樱木花道的灌篮高手上海首播是98年暑假,那时间点应该就是99年中考,但那时老式卡带已经很少,更何况是四喇叭台式收录机,还带去学校录?
难道不应该是卡带式复读机?
四喇叭春雷牌那是80年代中期的上海普通家庭标配,有十年的模糊不清。
地标应是卢湾新天地一带,但是离杨浦好远吗?
谈朋友接着谈好不啦!
上海老爸抽女儿耳光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再说平时还是个乖囡。
另外福利分房上海在95年以后就已经绝迹,哪来的单位分两套房的事?
故事到底是哪个年代的呢?
影片的三个故事,讲了三个不同主角的青春。
有儿时的眷恋,还有暗恋的姑娘,有迷茫的时光,奋斗的影子,有错过的年华。
有各种各样的滋味,不管是好的坏的,在很多年以后,都会是很美好的一段回忆。
现在的我可能体会不到太多,因为我的青春还有一点点时光,我也能理解一半,因为也有那许多逝去的青春回味。
我们啊,一定要好好生活,不枉此生。
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想爱的人就去爱吧。
青春就是这样的,值得歌颂,值得被认真对待。
我一直以为,从北京到长沙两个半小时的距离很近。
但是实际上,这条航线有1446公里那么远。
原来,我以为我并没有走远的同时,我们之间却隔着万水千山。
我没有忘记暖暖的味道纷飞的大雪,也没有忘记你岁月如诗,思念如画,浅唱低吟,轻描细绘,似小雨轻轻如初晴淡淡。
上海湖南广州三座城三段诗,韶光已逝,时过境迁,愿我们都不会输给时间。
回忆是筒子楼的楼梯上吹来盛夏的风,回忆是放学后的小卖铺,总会等到你。
回忆是磁带里单词表后的一分钟告白,回忆是故意坐错的公交车,假装和你顺路。
回忆是饼干桶里永远也吃不完的数字饼干,回忆是盛满米粉的大花碗,还有奶奶的叮咛。
我看到昏黄的田野,冷漠的夕阳,以及飞驰的工厂。
我看到或者看不到熙熙攘攘,我看到许多人跟我一样或者不一样,我看到银色的时间在流淌。
我在路上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些东西你永远忘不掉。
像是某个老味道,某个老旋律,某个眉目依稀相识的老面孔,某个被风拂过的瞬间,某个喘不上气的心跳。
你总是在向前走,记忆在原地驻足停留。
你回头招手时,它轻轻微笑,却永远不会再靠近你了。
「肆式青春」没有什么宣传造势,这部国漫影片在今年的夏天悄悄上映又悄悄下画。
比起之前的爆款国漫电影,它的确有点单薄,剧情也欠缺推敲,但是国漫这种题材还是少数,我还是去看了,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
电影名字叫做《肆式青春》,但实际上只有三个分别发生在北上广三个大城市的普通故事。
第一个故事实际上是一篇在北京独自打拼的湖南男孩写给奶奶的深情散文,湖南米粉贯穿整个故事,带着对往日时光深深的眷念;第二个故事是在广州在自己领域里努力不服输的两姊妹的故事,是关于坚持与陪伴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发生在上海,少男少女之间像《秒速五厘米》剧情一样的故事,青涩美好的时光有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多年之后再见,依旧觉得年轻时的选择是多么勇敢无悔。
三个故事剧情不是最好的,台词设计不是最准确的,情绪铺垫也不是最到位的。
但是在影片结束时,回忆翻滚,最后,还是被感动了。
第一个故事,独白很多,温柔的男声一直在耳边把故事缓缓道来。
说着那些童年在奶奶家单纯的玩乐时光,那碗怎么吃也吃不厌的米粉,那几家不知怎么就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米粉店,老家的故事,青春的故事……
多年之后,我们都像男主一样,从老家到中国各大城市奔波,却对记忆中那些个短暂又久远的过往莫名地怀念,因为想念,所以总会想着回味,再吃一次米粉,或者再去点一碗粥。
喜欢当时的纯粹,怀念当时人情的温度,食物成为感情的载体。
时间变迁,心境不同,其实再也寻不到那种味道了。
只是,那份寄托在食物上面的温存,会让在生活里变得千疮百孔的我们,不禁想去靠近,再靠近一点点,一点点,这个世界好像,就变得温柔了许多。
或许,这就是一碗乡愁的意义吧。
第二个故事,平凡又真实,发生在广州珠江新城的服装行业。
闪闪发光的东西哪个女孩会不喜欢。
模特,是多么耀眼的工作阿,站在聚光灯下,掌声褒奖环绕。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镁光灯没有打到的地方,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不堪。
原生家庭带来生活的困苦被迫让这两姐妹选择独立与坚强,看似光鲜的模特工作其实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新人层出,竞争多么激烈,随时有被挤掉的可能;妹妹努力去做的服装设计却迟迟没有机会展出,一堆堆的设计作品好像成了无用功。
偌大的城市里,两姐妹一边挣扎着成长,一边挣扎着坚持,彼此支撑走过漫长的岁月。
霓虹炫耀,广州塔变换的灯光仿佛可以笼罩整个广州的夜空,这个城市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各行各业在这里扎根,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两姐妹的故事其实只是这个城市里坚持努力的人儿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尝试过,碰壁过,又继续坚持,继续尝试,她们像我,我也和她们一样。
最后一个故事,相对而言更加完整,看着男生女生在他们各自青春里的错过与重逢,不禁感叹,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跌跌撞撞长大成人的。
童年里无忧无虑的时光,趴在桌上听着收音机看着窗外太阳西下,邀来三五好友假借学习的理由吃着铁皮罐饼干谈天说地;喜欢在家楼下的街道打打闹闹,凹凸不平的地面让我们不时绊倒摔跤,疯狂玩耍以后回到家,妈妈看见新添淤青的腿又开始叉着腰发表“演讲”;晚上假装认真学习关上房门,其实作业本下面藏着故事会和知音漫画这些大人口中的“禁书”,每看一眼都像是在打游击战。
还有阿,青春的日子里,会对打篮球的男生有莫名的好感,打球时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汗水被照得闪闪发光,就一瞬间,会觉得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故事里的学渣男孩喜欢学霸女孩,男孩想去女孩的学校,女孩想降级到男孩的学校,彼此做了最叛逆却又是最勇敢的决定,偏偏没有告诉彼此。
最终结果当然是,男孩考上了,女孩降级了,彼此都错过了。
或许不值得,或许太任性,可是我却羡慕他们,他们的勇气,以及他们那种简单却无畏的情感。
越长大越开始变得胆小的我们,为什么就忘了我们曾经也可以有勇气做出这些随心肆意的决定呢?
三个故事,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爆点,也没有什么可以煽情的地方。
你可能会说剧本无聊,剧情不紧凑,可是,慢慢看下来会发现,里面其实有我们自己的青春。
正如《肆式青春》这个片名的意义一样,电影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三个故事,你看了之后或许想起了什么,或许怀念起什么,那些关于你自己青春的记忆,就是那第四个故事。
普通人的生活哪里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小的时候可以出门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最大的褒奖,奶奶煮的云吞面永远没有一家店可以做出同样的味道,妈妈比起成绩还是最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桌底下偷偷藏起来的课外书到现在还没被发现;初中偷偷喜欢的男生已经和记忆中长得不一样了,但是看到他的名字回想起来得还是他当时站在阳光洒满的球场投篮的样子;高中和朋友约定要一起报考的大学,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却遗憾失约了……说起青春,一切都太过于温暖了,记忆经过时光的筛子挑选,能够回想起来的所有,就连遗憾都带着暖色调的光。
这部电影,可以让我看见,那些可能已经尘封已久的,但却永远在心中不曾磨灭的暖光。
在我们听的说的看的世界里,最伟大的平凡才最值得珍惜。
我非常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快要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时候遇见了它,让我可以记起那些关于故乡和童年的温存,那些青春里可贵的笨,想起以前有的那份孤勇,现在还在我的身体里。
青春,真好。
肆式青春的企划早在2015年就有了,李豪凌跟新海诚是12年认识的,当时绘梦帮新海诚在国内做言叶之庭的推广。
肆式青春本来是有四个部分的,分别照应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由包括新海诚在内的四个导演一起拍,但16年君名火了,新海诚也火了,他之后三年的档期被东宝占了,本来这个企划就要这么黄了,但李豪凌坚持要做下去,东奔西跑,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部影片。
导演变为了三个,故事也有所残缺,没能连成一个整体。
另一方面cwf那边也没有用剧场版的质量要求来制作 ,所以中方和日方一致决定不大规模上映,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这次肆式青春是在国内的艺术院线上映的,所以排片少的可怜。
尽管这次《肆式青春》有遗憾之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中日合作的新可能和李豪凌做为中国动画人的努力。
李导加油!
绘梦加油!
国漫加油!
开头一上来有言叶之庭的画面,但是旁白太平淡。
湖南米粉那里像是通过一道家乡美食,将儿时记忆娓娓道来。
每个阶段都是新的发展,还是向前看吧。
小雨转晴的磁带有带动到我,我突然想起从前那段傻兮兮的时光了……我在看的时候还在嚷嚷男生太怂,喜欢就大声说出来,可我那个时候也没能把这份感情说出口。
姐妹相处,还有家人朋友伴侣相处都是一样,沟通出了问题就容易滋生间隙。
今天没回家,父亲有些失落,可我觉得有些厌恶。
想想从前也是一个人过来,为什么如今就要家人团聚呢……可能是我太自私,但我更自在了。
故事情节就不说了,台词和旁白都很尬,怎么样听起来就是那么地程式化、不生活呢第二个故事我想吐一个巨大的槽点:女主身为麻豆,除了工作、运动以及居家的时候之外,日常出门的衣服竟然只有一套!
白色无袖衫和粉色长裤,从头到尾不带换的!
马鸭就算是普通女孩也不可能天天穿着同一套衣服出门吧!
何况还是麻豆。
都能给她画t台和试镜时候的不同造型了,怎么日常服装就不能给多画两套呢?
剧中的小明因为一碗米粉,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的童年,上学的情愫还有各家米粉不同的口感,同样见证了许多的人,看到了许多的事,正如剧中所说的:我在路上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些东西你永远忘不掉,像是某个老味道,某个老旋律,某个眉目依稀相识的老面孔,某个被风拂过的瞬间,某个喘不上气的心跳,你总是在向前走,记忆在原地驻足停留,你回头招手时,他轻轻微笑,却永远不会再靠近你了。
我最喜欢第一个故事!
一碗三鲜米粉从小吃到大,在不同的地方吃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了许许多多平淡又不平淡的故事,人生真可谓短暂而又迅速。
但在这其中总有些味道、总有些感情、总有些乡愁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让人在唏嘘之中有些落泪。
这一碗三鲜米粉能够触动观众的原因在于,写出这个故事的易小星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故事,那份真实的情感足以透出纸面,跃出荧幕。
片段一:“我看到银色的时间在流淌,我在路上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一些东西你永远也忘不掉”“你总是向前走,记忆在原地驻足停留”记忆中那碗米粉永远也忘不掉,味道鲜美,不添加味精。
老板走了,乡愁也随着没入时空缝隙,再也不见。
在这人潮拥挤,快速发展的时代,很难再看见人工制作的三鲜面。
面里加了味精,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即使再怀念也只能化作淡淡的乡愁,只是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憧憬。
片段二:做好事业,照顾好妹妹。
这是依琳的愿望。
模特,吃的是青春饭。
谁都喜欢年轻的,依琳也不例外,受到了一次重创。
当她不想再坚持这个行业时她的家人,同事给了她力量。
她也继续坚持了所爱。
片段三:讲的是互相喜欢的故事,但都没有说破,青春那些事。
互相喜欢对方,最后还是错过了。
有时候仔细想想,有一些事情你做了是可以告诉对方,比如李墨考复旦附中,就可以告诉夏小雨,也就不会错过对方。
如此也可见,爱情的力量如此伟大。
你为了你的那个人,那个人也可能会为你而放弃了呢!
总之,青春不要留下遗憾。
大写的尴尬
真的只有第三个故事能看下去。。。
哎,都是老问题,就吐槽一点,怎么只有湖南故事一则普通话贼溜呢?总之,我对当代动画大师们保持密切关注。
不管中國有沒有合作,都一樣改變不了這僅是靠「你的名字。」的名聲氾濫出來的垃圾動漫片之事實。
给个公正点的分数吧,三个故事其实都挺不错的。
真的非常烂哦。
难看的可以啊,画风很粗,配上这所谓的新海诚背景,就跟剪纸画贴风景照上一样。画风能忍,故事真的不能忍,这都哪跟哪啊,北上广,衣食住行,青春,这搭得上吗,事实证明完全是生拉硬凑,别以为有几个日本字加在制作群里,看电影的就瞬间穿越成傻子了好伐。我看的台湾版配音,谁能告诉我杨浦大学是个什么鬼~~~那张录取通知书上明明是复旦附中啊,杨浦~~~杨浦~~~杨浦~~~~~
在NETFLIX上英文版叫做“FLAVORS OF YOUTH-INTERNATIONAL VERSION",哎,还是有很多上海的景色的,动画片中的上海,公司职员、模特,服装设设计师姐妹、男建筑设计师的青春恋曲。男建筑设计师住在能看到石库门,住在虹口哪里啊~模特依林姐姐难道原型是“HOLD“住姐?小雨住在杨浦区的隆昌路警察局旁边的“72家房客”那栋楼里。最后出现的是“静安别墅”。
炎热的天气,被汗水浸湿的青春,不忘怀的情愫。电影用三段记忆刻画少时情窦初开错失爱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耐的祖孙情、近在咫尺却不懂表达的姐妹羁绊,那无不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的却能触及心底蒙尘的情感。在精致画风里看故事,像走回自己那些年的夏天,走着走着眼眶涩了。推荐日版主题曲《WALK》
画的很不错,不过故事好生硬……
米粉,品牌的诞生,听不听磁带
这么多年,国漫无论从画风还是技巧,都逃不离日漫的影响,这部片子咋一看完全就是新海诚,但是剧情还是那样的【作】和【俗】,中国孩子的青春真的只有考试和堕胎了。而全篇类似榕树下的散文独白更是令人昏昏欲睡。6.1
看见了大悦城
太小学生了 不过作为湖南人 给一星吧
作为国产动画其实还可以,没有评分这般不堪。诚哥并未直接参与,但有了CoMix Wave的老班底包括马岛亮子西村贵世,背景还是很新海诚的,只不过人物实在一言难尽(果然田中将贺才是真·救星啊233)…廉价3D更是毁背景…三个故事分别对应北广上(改叫《一线城市青春》貌似也没问题233)。北京篇是易小星旧文改编,基本是原文复刻,部分细节略有差别;广州篇最无聊,披着时尚圈外壳的故事毫无亮点,姐妹情的展现也缺乏让人感动的高潮;上海篇最有意思,不过这完全是三重门剧情啊233,建议男主女主改名叫林雨翔和Susan噗。话说之前有段时间上班路正好经过桔子酒店那天桥,日常圣地巡礼了属于是~后两部用方言的设定其实很棒,尤其上海篇,生活气息满满,不过最后机场强行交汇实在过于刻意,三组角色轮番出现给人一种EVA结尾集体偶卖呆头的既视感 2018.8.4
80分。一般。
配音负一万分。剧本基本难以想象是专业级别,很多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的地方。故事的雕琢痕迹过重,还不精致。
2.5星。北京篇俗、廣州篇粗、上海篇膩。共通問題倒是不約而同,便是「昔日」過於乾淨了:沒有油漬的麵攤、沒有蚊蟲的花田、沒有汙水的巷弄…..為了襯其記憶之無暇而過了頭的白淨,與都會水泥大樓的漆白一樣,皆矯枉的近乎虛偽。
画面完成度极高(日方制作),但短板还是在于讲故事的能力,旁白过多,流行歌强行插入的很尴尬,个人感觉第二段短片最流畅。
很奇怪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