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起看过这部电影的情侣得分手了,因为太悲伤,有人说女主一生都将囚禁在这样的一段爱情里丢失自我太可悲。
可我看到的是女主对自我以及对这段感情的接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求答案,我想知道影片会以怎样的方式去结束,是他们各自妥协了,还是成为一段永远不去触碰的回忆。
可当我看到影片的最后,在柔和的光线里,女主温柔平静的表情时,我知道了。
影片一边讲述着男女主角从相爱到折磨的经过,一边讲述着女主在康复医院治愈的经过。
电影中我们跟着女主重新爱了一遍,最初爱的越浓烈,最初的康复治疗也就越痛苦,女主沉浸在他们曾经那么爱的回忆里无法自拔。
女主不年轻不漂亮也不时尚,连工作也是严肃死板的律师,面对截然不同的他甚至在性爱上她也是没有自信的,两人之间巨大的不同,深深的吸引着对方,相爱时的真情导演刻画的很细腻,当他想要一个孩子时,男主紧张的深夜在客厅熨衣服,他一定觉得自己疯了,一向自由不喜欢被束缚的自己居然想要个孩子,而女主也更加被这样的他打动了,她想要个家想要个孩子,过安稳的生活。
影片里面的男主是渣男,却又不渣的那么彻底,他可以不经过女主的把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抵押,但又可以立马解决财务问题,把东西全部搬回来。
他可以想要孩子时立马和女主结婚,又可以在受不了时令居他所,一切的一切女主被动的接受,如过山车样的爱情,女主爱上的是自由不羁的他,折磨女主的也是他的这份自由不羁。
女主是爱他,男主道破了”你爱的不就是这样的我吗,你难道不是爱这样的我“就是因为女主爱所以她为他尝试新的模式的生活,她可能以为她能做到也能接受,她们撕扯了很久,最后女主确定自己不能接受时选着了离婚,是的,离婚,但依然还是爱,抛去责任和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还是深刻的吸引这彼此。
经过那么多身体和感情的折磨,最后的最后女主身体痊愈了,心也痊愈了,她温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男主,这一刻女主的心一定是平静的,是爱,不能否认她爱他,她被眼前的男人吸引,现在依然是,她爱他,接受了他,也放过了自己,我不知道她以后会怎样的生活,还会不会合他保持着不太清楚的关系,但我知道她一定不再彷徨痛苦和害怕,她清楚的认识了他,并确认爱着他,对于接受一件事实是女主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影片拍摄手法有特点,将事故摔伤的女主修养的现实生活,穿插与前夫感情纠葛的回忆,仿若激情于理智双线并行。
既像回忆,又像对照,也像审视,审视过去,审视感情,审视自己。
男女主开始的很“法国”,理智的女律师偶遇不羁餐厅经理,干柴烈火,爱情的火焰完全吞噬了理智(要不说,越理智的人疯起来后果越严重),于是两个不同的人热恋、闪婚。
此时的一切都还是玫瑰、香槟,“法国味儿”的。
浪、作,因为俩人都没有牵绊,可以放开手脚。
当“包子”落地,女主的天性开始觉醒。
“包子”源于本能的需求,激发了女人的母性,保护子女,为其建立更稳定、安全、温暖的生长环境的本能愿望,让女主开始审视目前的生活,敏感于曾经沉醉甜蜜时被忽略的种种不安定因素(男主的放浪形骸与各种女性暧昧不清的习性)。
女主开始悄然“着陆”,不再沉醉甜言蜜语和激情,更渴求现实的安稳、彼此陪伴。
与此同时,男主依然还在“放飞自我”,两人节奏不再同步,于是开始撕扯,从暗到明,从沉默到质问,从忍耐到争吵。
这种情况下,有责任心,有顾忌,面对现实的那个,注定要更多承受清醒和“叫醒”的不适。
从面对现实的难过,发现真相的震惊,女主和男主谈,和家人吵,其实不过是跟自己撕扯而已。
女主毕竟是激情过的人,长久的压抑于是抑郁了,嗑药了,差点挂掉。
最终还是扛不住男主的“飘忽”和彼此的折磨,选择决裂。
两人经历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当女主把渣男主当一回事儿的时候,被欺骗、厌弃;等俩人真分了,女主不把男主当回事儿了,拿他消遣风流,距离让女主在渣男眼里又恢复了“魅力无限”。
临了,当女主再次恢复平静回看时,“飘”男还是女主往日激情的那抹艳色,可以笑着回味,却仅止于回味。
不知此时的她是不是对渣男总是青睐“贤妻”,却又难舍“光怪陆离”的“红粉知己”有所体悟。
片尾男主行色匆匆的身影和女主嘴边耐人寻味的微笑,终于让跌宕的过往、宁静安稳的当下在眼前交汇,飘荡的男人、沉静下来的女人,也终回各自的轨道。
这部电影让“法国”展现了浪以外,真实生活的另一面。
再浪的人,也终要面对“落地”的一刻,即便身在像“西门官人”的天堂一般的法国也一样。
毕竟,浪靠的是这身皮囊,而这身皮囊有它现实的物质属性,有牵绊,会老去。
再渣,也有渣不动的时候,再“魅力四射”肆意透支别人的感情,也难免他人厌倦,沦落“孤家寡人”的一天。
男主渣,套路深、花样多,捉奸在床都能被他演绎成身患绝症的苦逼大戏,把老婆唬的一愣一愣的,那演技,杠杠的。
但面对老婆决裂之时,他确实说了句实话:你当初喜欢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潜台词:是你自己瞎,怪我咯?!
) 不是渣男变心(心太多,根本无所谓变),也不是渣男拒绝为爱改变(本性如斯,要改也难),而是从一开始,缺乏识人之明,完全抛却理智的女主,看上的就是这种“贼性子”的渣男。
瞎了眼看上渣男不算,还“雄心万丈”的幻想自己攻下了别人都拿不下来的“山头儿”!
短暂的“满足”之后,幻想被现实撕开。
于是来自真相的冲击、伤害,继而忍耐、冲突,直到最后被折磨的疯疯癫癫,两败俱伤,差不多的套路,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
差别不过是忍耐力的强弱,最终在“壮士断腕”和“打落牙齿和血吞”之间权衡选择罢了。
还是那句老实话:别人攻不下来的山头儿,你也一样攻不下来,插上了你的“旗子”,不是因为你“命硬”,也许只是因为对方刚好也想“诱敌深入”罢了!
很多到最后都不明白,还在纠结,苦苦追问对方为啥渣!
就像男主一脸无辜地对女主说的那样:当初你看上我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样子(渣样)!
你喜欢的就是我这个样子(渣样)!
其实这类作品在我们这儿多如牛毛,只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其关注点略不同。
历经长久封建妻妾制度,更内敛细腻的东方,无论是“斗小三”,还是“离婚大战”,哪一段都能拿出来“单练”,而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最后的选择,以及选择之后带来的长久影响。
而对于“见惯风浪”,强调个体感受的西方,特别是像宣扬感情、激情至上的“老法”,关注更多的是随着生活角色转变,感情的变化。
但无论是东还是西,通过这部戏剧冲突虽大,却反映现实的法国影片,让我们看到,无论是“浪”多的法国,还是“慢”多的东方,无法正视生活本身,沉浸虚幻欢愉和想象,都是要历经磨难的。
就这点而言,倒是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了。
突然想起一个小段子:有人奇怪,女友和丈母娘同样是女人,为啥后者那么恐怖?!
老司机告诉他,那是因为,丈母娘已经上过一回当了!
真的不吐不快。
这个男的就是我爸本人,太像了,一举一动:每次出轨后的辩解,每次犯错后的仿佛无辜,自动化PUA,自尊自大,纠缠不休,对孩子的溺爱…他生活中仿佛有用不完的活力和幽默,仿佛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爱的人也要是天上最亮的星星,然而在细节中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无尽伤害,百般忽视;爱的时候仿佛倾其所有,要不计后果把最好的都给对方,其实所有人根本在他的内心深处一文不值,他的付出局限于一时冲动;曾经和自己在一起过的女人绝不允许其他男的染指,搬出孩子来给对方上道德枷锁;有暴力倾向,冲动的时候可以毁灭一切(尤其是开车的时候),平静下来又似乎自我厌恶不停认错,磕头保证改过自新;一辈子都像孩子,一辈子都自私至极,只有对他毫无感情的人才能在他的魅力和折磨中幸免于难。
看到女主在这样的折磨中逐渐崩溃,就仿佛看到了我妈,曾经那一切仿佛精神病一样的行为。
有一句话说的太好,“有瘾的是他,而吃药的是她”这片子里女主的原罪就是曾经原谅和忍耐过。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忍耐这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不及时止损?
为什么这么傻?
因为有爱的能力,因为不那么自私,因为相信人性本善。
农夫为什么要救蛇?
没有给五星是因为不觉得审美上非常戳我。
但这样讲故事的方式不错,足够克制。
爱情和婚姻都不是坟墓,真正有毒的是人。
不同意说这部片子讲的是相爱容易相处难首先这个男的原则性的毛病:1. 不告诉女主 就拿她的名义共同欠债 女主直到收债人来家里没收她个人所有家具才知情这个真的就算是亲爹也得至少知会一声吧?
2. 男主完全不讲信用 说过的话第二天就不算 自己保证不再照顾前女友 第二天就说 当时只是看你太激动随口promise这种人讲话有被听的价值么3. 毫无廉耻且义正严辞的自我辩解 女主带着新生儿子去男主住处 看到男主和某女躺在床上男主的解释是 我不认识她 excuse me?
我不认识她的解释是 btw 我之前没告诉你 我一直有毒瘾 昨天high了 所以不晓得这个女的哪里来的 excuse me?
女主实力持续蒙圈虽然非常有魅力 有情调 风趣 但是男主显然是一个极端反面教材然而真正有趣的是 女主一而再再而三的答应回到男主身边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 原生家庭和睦的独立女性这是为什么?
女主意识不到男主is only bad news?
女主清楚的知道 她和男主追求的可以说是相反的人生女主想要平稳的生活 男主说想要心电图一样波澜起伏的生活 平稳对他意味着死亡很显然不合适的两个人智商不成障碍的女主为什么不能彻底告别男主?
因为传说中的爱?
个人认为这个电影讨论的是一种对女性的stereotype即 女人比男人更subject to the power of emotionsher perfect intellegence and rationality simply cannot put up a fight同样是被所谓爱影响行为模式爱情中的女人像是感情的奴隶爱情中的男人则是拥有女人这一奴隶的国王 爱情是男人自导自演的电影 是表达他人生理念的一种方式 裹挟奴隶陪同演绎自己的理念“国王”这个词已经解释 代表着一种sovereignty然而“我的”, 其实让我想起了女人自我毁灭 自我奉献的冲动是什么让女人无法阻止自己持续愚蠢地play by the other‘s rules?
是天性吗?
是social construction吗?
这部片子里面看不出来然而我对女主是有很多同情的 在欲望与理智之间挣扎 直到publicly展示the loss of self dignity 尖叫 暴力 抓狂 歇斯底里的女人真的很让我害怕 然而这种同情大约源自于我自己想要减肥但是对抗不了食欲的日常。。。。。
电影的结尾乍看冷酷 实则含有一丝希望女主充满爱意的端详许久未见的男主的脸 可以感觉到 she s ready to forgive and go back to him again但是男主多看她一眼都没有转身就走 留下女主一个人在原地蒙逼 分分合合分分之后 这个游戏这次是真的结束了?
因为这次是 男主 终于玩腻?
这或许对她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奴隶终于被国王忽视 遗弃 饶恕
今天聊一聊法国电影 《Mon roi》:中文名《我的国王》。
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女律师汤妮(艾玛纽尔饰)滑雪受伤疗养时,回忆起她曾经历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爱情。
故事随着回忆展开,好处是观众不必太揪心,至少知道女主角最后还活着。
女主角一亮相就让我索然无味,如此路人的长相怎担此大任?
可事实证明,颜值这玩意在独立电影中真的很次要(这一次奥斯卡的众多提名电影中,女主角没几个年轻漂亮的,最后拿了小金人的弗朗西斯已经不能用不漂亮来形容了,可是在毛怪眼中,她光芒四射,魅力无穷),一个艾玛纽尔可以秒杀十个范冰冰。
爱上浪子,注定万劫不复。
可是热恋时的快乐也无与伦比。
长相、身材都极普通的女律师汤妮,爱上了风流倜傥、自由不羁的餐厅经理乔治欧。
她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就知道他就是她想要的人,他风趣浪漫、成熟包容、关键是懂得艾玛的灵魂,彼时艾玛眼中的光芒连作为观众的我都眩晕了。
十分明亮十分动人。
无论尚还年轻,或颓然老矣,爱情都是战争,输赢早已注定。
汤妮爱乔治欧,乔治欧也爱汤妮,他们的爱是真诚的热烈的。
所以很自然的,因为爱,所以他们结婚,所以他们生孩子,所以他们计划共度余生。
我们都是被童话耽误的孩子,小时候我们听到的故事统统都到这里结束,可是成人的电影却往往是从这里开始。
一切都似乎是美妙生活的开端,可是那个如此默契如此热情如此温存的爱人怎么会突然照顾前女友、突然搬离家、突然冷淡疏离?
那么体贴温柔的人为什么嗑药成瘾,汤妮深陷爱情又深陷绝望,情绪数度崩溃,艾玛演得极有张力,初为人母后的滂沱狂喜,愤怒时用拳头击碎玻璃,在大雨中如野兽般嘶吼,靠百忧解存活,见到故友时的惊惶,最后了无生趣吞下一堆药。
我曾经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人孤独终老。
其实不是,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是深陷执念的泥潭,在无价值感中迷失方向而不自知。
她选择了离婚,可是她的内心没有选择离开,离婚十年,她还是没有摆脱他对她情绪的主宰,她还会失控,伤害自己,她依然和他保持亲密关系,她依然视他为国王,她被脆弱复活,被欲望屠戮。
她一直生活在炼狱中。
最后在滑雪时,故意摔断腿,是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对痛苦的转移。
可是受伤的腿尚还跛着,又甘心拥抱迎面而来的你。
这是她摔断腿后在康复中心训练的图片,神色宁静,目光柔和。
而也是那段时间,乔治欧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的心理和生理同时进行着康复训练。
她在电话里哽咽的对儿子说道“我和你爸爸并不是不相爱才离婚的,绝对不是,我们曾经很爱,为彼此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我们只是性格不合,相处的不太好才分开的。
”这是难得的自省,女性很难从一段关系的破碎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因为把责任归结于对方,自己当受害者,实在是一件省心又省力的事。
那意味着自己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记得她曾勇士般的在庭上说:那个已经被我们毁掉的已经破灭的幻想,正是我们的自由。
想要真正的热爱自己的灵魂就必须抛弃一些,想要纵身一跃就必须战胜那害怕高度的心理。
你们一定活过,你们也一定失去过。
法式电影的深刻和思辨在这里显山露水。
影片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们不知道这对相爱相杀的夫妻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其实在不在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重获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李宗盛唱:“若我们的爱是个错误,愿你我不会白白受苦。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总该自己承担人生,这是每个人的功课。
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即便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有没有可能过好这一生?
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
《我的国王》是由导演麦温执导,根据导演本人和吕克·贝松的真实恋爱经历改编,创作出的一部描写了恋爱的浪漫与残酷的电影。
电影本身描写了一个对自己的外表有点自卑、性格执拗又坚毅的律师托尼,和放荡不羁、富有品味和具有自恋特质的餐厅经理乔治欧,从初见、到恋爱、到婚姻、到离婚,接近十年间反复纠缠的恋爱故事。
故事以双线叙述的视角展开,一边讲述汤尼如何从膝盖的腿伤中康复,一边描写她和丈夫之间的爱情从灵光一现的灵魂碰撞,一路全速行驶,直至身心崩溃,灵魂破碎,再到逐渐从婚姻的泥潭里挣扎着爬起的过程。
在故事的一开始,康复师对托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段对话隐喻着托尼与自己身心的关系:
我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路向前努力,奋不顾身地冲刺着。
有时候甚至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抱着什么样的心情,自我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我们奋力前行,仿佛一路前行就是生而为人的自由。
但当膝盖被压垮的那一天,我们的自由又何去何从呢?
我们的意志如何在这一摊废墟中继续前行呢?
当你的世界崩塌的那一天,是否还能自诩“我是为一个为了努力生活的目的而坚持自我的普通人”?
我想,《我的国王》不仅是一个朴素的爱情电影,这其中也讲述了一个关于“存在”的故事。
男主乔治欧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大众情人,他浪漫、幽默风趣、富有个性、学识广博、不拘一格,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情人。
而女主托尼是一个严谨、性格强硬、但又有着冒险精神的律师。
她渴望爱情,渴望步入婚姻,更直白地说,她渴望男主那样自由的背影,和他打破世俗常规的勇气。
她无法审视自己在忙碌生活中没有理由再去冒险的遗憾,将这种心灵的空缺寄托给这样一个她打从心里钦佩的爱人。
但,乔治欧虽然是个脱离世俗、离经叛道的人,但他的离经叛道是有代价的。
他是一个空心人,他以妻子、前任、孩子的痛苦和狐朋狗友的簇拥为养料,养活了这一颗“自由的心“。
可他的自由是迷茫的、空洞的、短暂的,将自己的自由和乐趣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
越是控制越是失去。
最后他毁了托尼,也痛失所爱,失去了自己那光辉明亮的“自由”。
而托尼将自己“自由的权利”交付给乔治欧,她获得了“存在感”。
忘记思考、忘记自己的理想、忘记真实的自己。
她被乔治欧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所吸引,一步一步地、心甘情愿地踏入泥潭。
直至心灵崩塌,靠抗抑郁药维持生活,情绪起起伏伏崩溃,跟随着国王的脚步,变成了一个“疯女人”。
这让我想到电影里两人热恋期间,托尼在律师事务所的演讲献辞:虚伪的秘书大人、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我们是否应该摧毁一切?
仿若如此世界焕然一新;仿若如此就能迎来初阳照日,还能再一次迎来拂晓。
尊敬的秘书、先生们、女士们,事情的真相是,那早已被摧毁的、根植于心,让我们颓然失望的,是我们的自由。
我们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去爱,奋不顾身。
只有穿越了一切爱情的考验,才敢直面毁灭。
必须要见识过所谓权威的不堪一击,经历巨大的风暴,才能在这一刻,陪伴在你身旁。
必须先狠狠地活过,狠狠地摧毁过,千千万万次,才能伴你身旁不再虚度。
当爱情新生如玉,纯净清澈时,它一名不值。
没有经历过风暴考验的爱情,不值一提,这是无可辩驳的。
当动荡、变故和机遇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毫无畏惧。
去寻觅那深情动人的言语、举动、回眸、相望吧。
是啊,这就是我的爱人。
相信我。
我不会虚度这一刻、这一分钟,我都会守候在这。
因此,我向你们断言,我们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我想,从这一段演讲中我们不难察觉,托尼心中的那团激情澎湃的火焰。
她拥有野心,拥有专业素养,性格与其说是坚强不如说是执着,对爱和美有自己的审美能力。
与其说是乔治欧带着她走入爱情,不如说是她这团火焰烧着了爱情的纸张,但何曾想这纸张如此脆弱,承托不住,烧得只剩残忍的灰烬。
她抱负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一跃而下,砸的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引导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的选择、我们的自由意志带领自己走向毁灭,使我们颓然失望,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
许多人会以为,自由等于毫无拘束,没有任何阻碍的生活,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追求理想的实现,追逐那永恒不能触碰到的、完美的伊甸园,幻想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孩子——纯净无瑕,没有任何缺陷和遗憾。
可我们的身体由肉组成,膝盖受了肉体的伤害会无法走路,心灵受到了创痛会失去对自我和时间的感知。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
卢梭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人生而自由,但却有极限。
挑战这种极限的人,是自由本身的奴隶。
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信任建立在彼此知根知底的契约,而不是无限扩张对自由的渴望上。
回到这个文章的标题。
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我也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将我带向了自我毁灭。
那时候的某一天,我拼命地忙碌、奔走,直到有一天,我蹲下来的时候,我的髌骨滑脱了——就像一个断了线的人偶一样,倒在了地上。
人大概是会在极度忽视自我感受的情况下,才会损伤到自己的膝盖。
此后拄拐、被人照顾,还常常像女主那样试图一个人勉强自己康复起来。
虽然现在我已经能处理好自己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但下雨的时候,或是走了太多路隐隐作痛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这段经历,警醒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心。
毕竟:双腿健康才能大步行走,审视自我才能重获自由。
有句话说年轻的时候不要遇到太惊艳的人话的潜台词是太惊艳的人 会让你忘不掉 其他任何人都会黯然失色然而现实却是 我的国王这样 太惊艳的人往往不够专情 爱情来得就像龙卷风 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有趣 丰富 懂得人心 任性 渣男在出轨之后说的话“你先追的我 不是想让我改变自己”电影中出现的组合不是个例但是人为什么又非要和自己驾驭不了的人在一起呢?
人都是贪欢的 短暂的快乐 会蒙蔽一切 而往往欢愉过后就是 争吵 一方会处于深度忧虑和担忧中 他到底会喜欢我多久这就是横亘在情侣中 最缠人的拷问 你爱我么?
你为什么会爱我?
这句话问出来的时候 两个人的关系必定已经不平静了但张爱玲说 爱上一个人 会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所以这种心理也是必然存在的 只是看双方差值大小差值大 像男主女主一样 婚姻生活必然不会快乐 差值小 反而能加固双方之间的感情看完太阳后裔的时候 大家羡慕这对势均力敌的感情 看的爽啊而现实是 即便两个人再优秀 也不可能是势均力敌的 除非两个人都是自恋自大狂 两个自恋自大狂 也必然没有可能长久一个风趣幽默英俊潇洒的男人 必然会多情么?
必须是这样 要不然你以为生活中全是偶像剧里的男猪脚啊 温柔对你好还不喜欢别人因为多情是维系他魅力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啊 他不会说 因为和你在一起 我就变得没有魅力 所以现实就是这样 魅力往往给了多情的男人、风骚的女人而那些居家好好过日子 操劳家务的男男女女都是没有魅力的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为什么危险?
危险就是爱上这样一个男人你安全感减弱 变得非常敏感脆弱 变得不像自己 然后被自己折磨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会成为吵架的理由片中虽然没有交代男主前女友得抑郁症的过程但是后面女主的经历不是恰恰印证了 相似的悲剧 相似的原因么而且前女友还是知名模特 所以不能说两个人都长得漂亮 就叫势均力敌了这时候就要引用一句话 谁认真谁就输了
(芷宁写于2016年5月4日)似乎对多数人而言,缔结婚姻便意味着陪伴你所爱的人一起走过人生最不堪的岁月,只是这个陪伴不是单方面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双方配合,还要看你陪伴的那个人,是否合适,是否值得,否则这种陪伴会变成一种相互折磨,相互蹉跎,直至分崩离析。
法国影片《我的国王(Mon roi)》将不合适的婚恋家庭于个人的创伤呈现得细腻而通透,影后艾玛纽尔·贝克特出色的表演还原了生活的真相,纠结纠缠,肝肠寸断,点点欢愉掩盖不了长久的痛苦,骨折也敌不过心痛程度,复健中的默默承受充满了无声的泣血。
影片女主人公汤妮曾历经多年依旧爱得那么深刻,那么忘我,她如痴如醉地爱上了魅力满分、风情万种却游戏人间的“撩妹高手”乔治欧。
于汤妮而言,她和乔治欧的婚姻,夸张点说,就像粉丝与偶像的婚姻,这样不均衡的爱就如同威斯坦·休·奥登所写的那样:“他是我的北,我的南,我的东和西;我的工作日和我礼拜天的休息;是我的午,我的夜,我的谈话,我的唱歌;我还以为能爱到永远,我错了。
”情深不寿,爱的太痴太深,并不是爱最适宜的方式。
片中所呈现的情感婚姻,似乎也具有现实的普遍性,无论乔治欧犯了多少次伤及婚姻家庭的错误,即便经过激烈的争吵,即便磕磕绊绊地历经了十年婚姻内的分分合合,每次汤妮还是选择了原谅,当断不断必有后患,这种炽烈而痛苦的情感太耗人,也太磨人,汤妮也曾以为婚姻还会维持下去,不想她也有彻底觉醒的那一天,即便这个觉醒来得惨烈,伴随着切实的伤筋动骨。
该片与其说是在探讨婚恋中的两性关系,倒不如说是在表述女性对“爱”的觉醒意识。
伊始,汤妮的滑雪受伤,仿佛是她故意造成的,康复中心的女心理医生和前来就医的汤妮进行了一番关于“膝盖”所暗示心理问题的谈话。
女医生的观点听上去有那么点玄虚:膝盖骨折,表面看上去是汤妮在滑雪中遭遇了意外,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膝盖是人体唯一一个能让人的身体整体趋向后方的关节,而且承载着人体的主要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还是精神上的,膝盖骨折说明汤妮的承受力到了极限,与他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内心有着经年累月创伤的汤妮听得泪眼婆娑。
汤妮的故意摔伤,其实已代表了她潜意识里的决断——她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医生的话则让她有了回顾梳理这段感情的契机,于是影片的两条架构清晰的主线开始交织并叙,相辅相成,即一条是汤妮在康复中心的复健历程,包括身心,另一条则是回顾汤妮与乔治欧的情感经历,身心康复这条主线的成败与否,也依赖着汤妮在回溯情感经历时能否克服自己在婚恋中的惯性。
麦温·勒·贝斯柯,这位吕克·贝松的前女友,是近年来法国影坛的新锐力量之一,一旦导起情感电影来,其纤敏的一面便显露无疑。
麦温以女性的视角,细致又纯粹地表达着这段旷日持久又劳心费神的婚恋,她并没有将情感叙事扩展到社会大环境里,也不靠离奇的剧情和制造悬念来博人眼球,她只是有效地利用了情感空间,讲述着令人们感同身受的情感故事,塑造着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女性的解析方式,呈现出了女主人公的挣扎与彷徨、理智与情感、深陷与自拔、平静与激越、痛苦与欢愉,片中很多片段,都给观众一种导演将自己亲身的情感体验也一并表达了出来的感觉。
莱蒙托夫曾写过这样的句子:“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
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
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和片名《我的国王》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许是为了表现出汤妮对乔治欧的那种很难戒掉的迷恋,影片用汤妮的视线引带观众注目着乔治欧的言谈举止,但当两人对话或争吵时,镜头又对准着汤妮的面部表情,令观众仿佛直接读懂了汤妮的内心变化。
影片的两位主演艾玛纽尔·贝克特和文森特·卡索奉献了一次恰到好处的表演,以言语魅力和肢体表现塑造出了两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为影片实力加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影片中,卡索的表演对男主人公乔治欧的性格特点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令原本可能相对扁平的男主角形象饱满立体了起来。
耗人费时的婚姻,最终的结束似乎来得相对顺畅,片尾,当汤妮看向乔治欧时,乔治欧已不复以前振振有词的痴缠,甚至几乎都不看她一眼,显然于他而言,这一页已经彻底翻过去了,汤妮饶有兴趣地审视着前夫的脸部轮廓,继而她的脸上带着一丝若有所思的意味,眼神中已没了迷恋,只像是看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杂志约稿)
爱恨纠葛,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没有深爱必不会有太多的渴求女主与男主从一开始就处于渴求与被渴求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感情纠葛,女主经过爱情的洗礼逐渐成长起来~但在最后一息,女主认为自己已独立成为可独当一面的女王时,在不经意间还是败在了男主的脚下~这,正是此片“我的国王”的用意~他能不能称“王”,只有你(ai )才能决定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幸存者必看电影女主本是一个独立自主,乐观向上的女律师。
直到遇到渣男。
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女主如何被爱轰炸,然后被快速绑定。
男主运用各种心理操纵手段,投射,煤气灯,语言乱炖,卖惨等,男主吸毒,出轨,一直用前女友三角测量女主,并且前女友也是受害者,为男主自杀。
女主被一次次伤害 ,经常情绪爆发变成一个大家眼里的“精神病” ,并将攻击性向内,自虐,自杀,自我洗脑,自我pua,抑郁,最后陷入习得性无助。
并且无法走出来。
男主将一个自私,巨婴,毫无责任心npd诠释的淋漓尽致。
爱情过山车,情绪暴力,控制,威胁,在离婚阶段,男主瞬间暴露出真面目。
遇见渣男在爱轰炸阶段很难不心动,哪怕是女主这样的女性。
但是女主有无数次机会走出来。
希望每一个幸存者都珍惜今天,你能离开npd最早的一天。
有点腻歪
女律师爱上渣男的故事。再爱,也别把对方当成皇帝,自己当奴才。自甘堕落,不会有好下场。
看帅气、会说话大叔,如何套牢女律师,这真是渣男界的翘楚,我都是在为你考虑啊!我都听你的!但你不让我这么做,我不快乐,我朋友不快乐,我前女友会死的。呵呵!
电影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法文映后谈和导演的对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文化差异,几乎所有来自中方的问题都像是语文阅读理解题,对于某些话题的聚焦,比如女性主义,再次凸显了理念进程、创作土壤的云泥之别。
这种渣男不早点丢了还留着过年哦。 顶级自我折磨。
几乎全程wtf,吓死我了!没有百分之一千的自我意识,会被男主pua死!真的会死人的!
人家是真的爱,也真让爱自由走。
婚姻能否延续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成功欺骗自己。
还是爱着的 她带着他送的手表 他还记得十周年。只是就算相爱 还是无法在一起,因为一旦生活,那些曾经彼此眼中的闪光点都看着格外招人憎恨。她的敏感在意也好,他的桀骜多情只不过更快地摧毁彼此。不如就这样吧,一起开家长会,看着他的侧脸 他的嘴唇 他的胡茬,还是自己迷恋的模样,这就够了。
如同心电图起起伏伏的感情生活,是男人想要的,女人想要平缓的一条直线,他只觉得如同寂灭。两个人电般激烈的情爱,在死后穿插对比生前,唏嘘自然是唏嘘的,但是那种无法割舍的暗线,蚀入五脏六腑却奉为圭臬,才叫人暗自惊惶。麦温真能捕捉热恋激情在法式浪漫与疯狂中的表达,而且找对了天生带有兽性的卡塞尔做女主的对手。贝克特也很特别,是顺应人设的那种普通,一面卑怯,连下体都担心太大的,又能用十年光景把自己蜕变成另一种发光的皮相。叫Tony的女人打趣用熨斗的男人是钢铁侠,有意思。标了八年,终于趁工作之便看了。
这段感情太毒了,不用讨论谁对谁错,他们在一起就是祸害对方
作的让人害怕
平安夜跑去二刷了这部丧片。年度最爱,我要思考下为什么。
一边爱一遍痛。爱上这样的人不知应当是喜还是悲。里面两口子对话常常引人发笑。大痦子Garrel这次完全成了喜剧担当。戛纳最佳女主角当之无愧。全程穿插在疗养中心对膝盖(Je-Nous)进行恢复训练的过程,对自己的情感也算一种再次平衡。情圣和渣男的界限很细微。电影过程中Cassel中途被后面观众嘘。
两人关系的不对等,而且一方的控制欲极度释放也是失衡的。
3,5
爱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动词,征服与被征服,占有与被占有,在缠绵悱恻之中建立起联系,相互依存又互相推远,正如片中所说,强烈的爱如同心电图,上下起伏不止,你才活着…
好难评价的电影,不光建议情侣观看还建议所有女人观看,这位男性简直就是集雷之大成者。从个人纯喜爱度方面真的是一部不及格的电影(纯在我这),本子选角剪辑拍摄没有一个是我的菜… 啊!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男女主之间感情的张力在哪,所以怎么看都有种法国中年小时代的感觉…
以为是男导演拍的,结果竟然是女导演,这该得多大的仇恨和祸心
脾气也是越来越好,大半夜看人夫妻吵架……其实有些片段还是很亮眼的,比如最后的的凝视,目光落在爱人的身上;还有餐厅演服务员一段,聚餐发疯一节,婚礼野餐一幕,庭上演讲、雨中决绝、打破玻璃…..爱有无限可能、万般图景,缺一不可!(查了一下roi在法语中还有最重要的人之意,或可作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