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第三季

House of Cards Season 3,众议院要人

主演:凯文·史派西,罗宾·怀特,莫莉·帕克,迈克尔·凯利,瑞秋·布罗斯纳安,杰妮·阿特金森,内森·达罗,康斯坦斯·齐默,德里克·塞西尔,拉斯·米克尔森,伊丽莎白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纸牌屋第三季》剧照

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2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3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4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5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6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3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4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5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6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7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8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19纸牌屋第三季 剧照 NO.20

《纸牌屋第三季》剧情介绍

纸牌屋第三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经过煞费苦心的钻营设计,弗兰西斯·安德伍德(凯文·史派西 Kevin Spacey 饰)如愿坐上总统宝座。但在他执政的半年时间里,民调支持率一路走低,而其强硬专横的执政风格也在党内外备受争议。为了成功赢得2016年大选,弗兰西斯力推精心打造的《美国就业法案》笼络人心。此外,和俄罗斯接二连三的较量中,他步步为营,小心周旋,却也不免壮士断腕。克莱尔(罗宾·怀特 Robin Wright 饰)雄心勃勃,试图在联合国一建功勋,夫妇俩携手出征的过程中渐行渐远。受了重伤的道格(迈克尔·凯利 Michael Kelly 饰)被迫闲赋在家,他始终关注弗兰西斯的动向,时刻渴望回到幕僚团队。 在更大的政治利益或者政治理想面前,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惨烈的牺牲,以迎接即将到来的蜕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夏日暖洋洋无手老师美丽的婚礼无彩限的怪灵世界漫长的婚约云南虫谷暴裂风雷道魔法少女伊莉雅第四季特典异变尸村求救信号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我们的爱总是只有10厘米。失父招领隧道信使寂灭之境第一季女校风波妖医当年情刘易斯探案第五季围困49岁成为电车司机的男人的故事神秘博士第八季风铃海洋动物皮囊第七季了不起的薄伽丘爆音少女!!OAD狼人杀·启源明日传奇第七季

《纸牌屋第三季》长篇影评

 1 ) 我宁可想象你可能的样子,而不是看到你真实的样子。(Nothing is forever except us)

Nothing is forever except us没有是永久的除了我们--詹姆斯是你丈夫 -是 他叫吉姆但我更喜欢叫他詹姆斯只要是女人他都追说实在话 我不怎么介意我自己也放纵过那么几回我不喜欢他为此撒谎然后 当他问我有没有放纵过而我说有的时候 他就气得发疯就好像存在双重标准似的.....有时候我真希望能收拾东西离开他但是我做不到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家伙我们最后一次做试管婴儿时 我对自己说如果这次还不行 我就走人我们为了要孩子把房子二次抵押了但好使了 于是就这样了没有哪个母亲会承认 但有时候我幻想用这块枕头...趁凯拉在摇篮里的时候就两分钟就行 我就能离开了我不用留在一个我想离开的男人身边我可以重新开始当然 我不是真这么想 我绝不会那么做但...你会胡思乱想-"国庆节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烤焦的热狗永远令你失望的焰火中国制造的小号美国国旗在一心只想去打游戏的五岁顽童稚嫩的小手中有一搭没一搭地挥舞着 但9月3日 却是真正重要的一天三十年前的这一天一个加夫尼的农民娶到了一位达拉斯的名媛而世界的旋转轨迹因此而改变尽管当时他们 以及我们都并不知道这个女人将自己的婚誓 比作在桥边犹豫自杀的徘徊和一个将婚戒当作羞耻徽章的男人因为他觉得配不上这位名媛 但是说真的 她还能渴求什么呢 他们一起统治一个帝国 没有子嗣 遗志是他们唯一的 孩 子 "(Legacy is their only child)---who's lost. 一个迷茫的人But I don't know. 但也不好说Maybe it's all for the best. 或许这样也好I'd rather imagine who you might be than who you actually are.我宁可想象你可能的样子而不是看到你真实的样子---I'm leaving you.---第三季其实很美。

 2 ) 这季更好

真心觉得比第一二季强,木下在当上总统前只是一个党鞭和一个副总统,职位有限,接触的人物也少,整个一两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一个更高的职位。

第一季里,木下利用谋略轻松的把副总统拉下,用的技巧不多,就几个职位上的承诺。

而且对手副总统年老身弱,几乎不用什么手段就给骗到了。

第二季是总统,职位升一级,处理的事情也多,要整天围在总统身边做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参谋。

可是这些事物发不了他多少经历,他不用为下达的任何决策负责。

在那个位子,安全度稳定度非常高。

他也和前一季一样只有一个敌人,而且和前一季一样,对方实力太弱,。

不经几次对决就立马败下阵来。

看前两季主角这样意气风发,势不可挡,每一个观众都是热血沸腾,激情高涨。

可另外也觉得木下先生闯关难度系数低,看对方完全有一种编剧为了观众的热情而特意弱化的不真实感。

现在第三季,木下的职位已经是最高的了,目标已经不再是另一个人。

在之前身边的人要跟他唱反派决斗的人几乎没有,所以人的关系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向上攀升的目的而做交易的生意人。

当他不是总统时,人们和他是伙伴,他一坐上这职位,这关系就自然解散了。

他成了所有人的敌人,攻击目的。

木下总统要面临的问题很多,除了要做好一个总统的日常事物,他还要为自己的声誉做出考虑,他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只靠运气上位的投机分子。

当然还有个最大的动机,也是前两季剧情发展的根本动力:权利欲。

作为总统,他想尽可能延长这个掌握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职位的任期,所以他要竞选。

木下赢得竞选这个目标的方法还是和之前一样,用尽一切手段,对政客做交易,对敌人严厉打击。

如果他面对的对手和处境还是和以前一样简单,那他肯定会成功,会和以前一样轻松自在的大胜。

可是情况不一样了。

要处理的事物实在太多,有飓风来袭的应急处理,有国外军事的对抗,还有作为一个权利最大者自然出现的大量反对人事。

如果编剧就这样剧情简单化,让木下发挥个人所长应对正常总统每一天的事情,他估计也能获选,虽说麻烦很多,但还能勉强公关。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季里编剧硬要把故事复杂化,加入夫妻间的情感战争和突然大量爆发的集体叛逃。

这季相比前两季已经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层次上,以前木下和夫人以及帮他打江山的手下们不择手段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了违背法律和伦理的事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半点的犹豫。

现在,好像大家都疲倦了一样,天天想着自己做的事有没有违背良知,一个个想逃离权利圈回归园野。

突然间,大伙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主动意识来了。

以前围着木下转的人开始看清自己的真实位置并做出反应了。

木下夫人觉得自己和木下关系不平等,付出很多却收获的很少,而且自己的意见得不到支持。

要命的是她还觉得这种不支持是因为夫妻感情上的不信任所致。

她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能力分享总统这个至高权利。

她自我膨胀剧烈,完全得不到控制,最后在结尾意料中的和总统分手。

木下夫人看不到自己实际的软弱是因为前两季她一直陪在他身边,对他打江山付出很多。

在竞选中,她又因自己比木下更受欢迎就下断定自己是有能力跟木下平起平坐的。

编剧的一个个小细节看出她的权利欲是怎么一步步诱导爆发的。

前两季的故事很简单,矛盾冲突一看就明了。

不像这季,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为了理智和情感的拼死挣扎,成了整部剧的核心矛盾和主要看点。

当然这种抒情叙事很沉闷,没有耐心是看不下去的。

但这也是这季很前两季的根本区别,也是最出彩的对方。

现实生活中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只为一时的情感表达就生生的放弃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木下夫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良知为社会的弱者发声,她对自己的职位定义是真正的为大众服务。

那克莱尔有没有担任政治职务呢?

在下一季很显然的要跟木下对决的前景怎么看?

我们只能从她担任联合国代表的工作中找答案。

一开始进行听证会时她就表露了她的缺陷,在面对恶毒言论和严厉指责时不镇定,很容易被情绪激发,乱了手脚,。

情绪失控造成的后果是看不清事实,无法应对复杂的客观世界。

这些性情人士最糟糕的一点是该做对自己未来有很大好处的事情时坚定不了意志,他们不清楚未来的利益有多么重要,考虑的重点一直是身边的人物,观点不坚定,在各种选择间犹豫不决。

一碰到某个渲染性很高的说服就马上倒转头来,与真正的个人利益对抗。

克莱尔这么优柔寡断可能是她作为女人的客观条件限制,也可能如剧集里说的她骨子里就是个小女生,对世界的规则和自己应担任的责任置若罔闻。

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适合在真正的政治舞台上活动。

真正能够在政治圈子里活跃的是那些能清楚自己优势和缺陷,对未来有一个具体规划,能利用一切资源去实现目标的人。

总结的说,他们是权利的天生追求者,他们出生就是为了追求目的,冷酷无情是他们的特征,人类感情和伦理道德是他们的绊脚石。

他们把计算利益的理性视为生活的标准。

剧集里“伪普京”就是这类政治家的典范,木下其实也跟他能力相当,他们都有宏伟的目标,手段也不留情面。

可相比“伪普京”的完美,木下最大的问题是他的妻子,她妻子的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令他行动起来举步维艰。

“伪普京”发现了这点,主动提出帮助,要挟他把她妻子辞退了。

但不是政治家的克莱尔以及邓巴却比经验老套的木下更受选民的欢迎。

这两个女人身上都有人们日益期盼的东西:理想主义。

理想一般是基于对现实的不满,民众看到了身边的不公,他们需要一个在公众场面为他们发声的大人物。

当然对现实的不满有很多,比如穷苦人家的没工作没钱发,木下发现了这些穷人的需求,颁发了个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就业法。

于是,穷人们就支持他。

可美国人里穷人数量还是占比少,许多的能吃饱饭的群众,他们关心同性恋的权益,关心政府的效率和社会的平等公正。

克莱尔在俄国发表的言论自然获得了这些人的支持,邓巴的无私铁血作风也深得人们喜爱。

邓巴讨厌尔虞我诈,发誓要靠纯正的竞选来赢得职位,可惜,她慢慢的看到了理想主义的局限,明白了要获选必须耍些黑手段,于是她提出挖木下夫人的黑历史。

理想主义的问题是它与现实对抗,它看不清现实的黑暗和无奈。

不愿意就达成目的与别人协商,它看到的是自己的远大幻想,拒绝对现实妥协,不向别人屈膝弯腰。

他们骨子里很执拗,心里只有成功,失败是他们最可耻的事情。

最要命的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与政治家的日常奋斗相矛盾。

政治家一生都为个人的最大利益努力,而理想者鄙视个人的欲望,把他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理想者完全没有去争夺权利的欲望。

那弗兰克怎么成功?

只有两条办法,一是剔除障碍,把身边不信任,意志不坚定的统统铲除。

和妻子分手,,完全的跟她决断。

二是拉拢富裕和中产阶级,推出一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措施,发表言说,表示支持他们理想主义的信念。

剧集唯一累赘的是传记作家的加入,完全不受控,理想主义的作家一开始就不能实现木下宣传就业法的目的。

作家一次次越线,木下倒是睁只眼闭只眼。

我认为这是编剧加入的把剧本复杂化的设定,编剧知道纯粹的政治剧太单调,如果从作家入手多描写木下夫妇的情感变化,势必另剧情更有韵味。

而且这一恶果种下,以后随时给木下制造麻烦的机会。

政治剧的主题就是追求权利,拥有权利的人生活只为权利。

他们习惯了用权利去控制身边的一切,每一个政治家都是控制狂,最有魅力最能体现个人能力的是控制未来。

可惜,美国总统任职只有四年。

木下再怎么努力,怎么风光,四年一过,什么都消失了。

 3 ) 《纸牌屋》2.5季

相比前两季,纸牌屋第三季更好看,张力更满,套用增熵定律,权力、欲望以及关系达到顶格状态会下滑,为拉高箭头向下的抛物线,弗兰西夫妻竭尽全力,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出现在这对盟友身上,一句后悔当初让你当总统,一句后悔当初让你当大使打破他们之间的平衡,都以为是自己成就对方,都膨胀了。

不过,凭良心讲,是克莱尔成就弗兰西先,她娘家出钱资助竞选,他才有机会踏上政坛,当然,弗兰西也不是烂泥,这是他们互相看上对方的初衷。

克莱尔稳定的内核像源泉滋养着弗兰西,结婚27年,陪他一路杀伐果断,官至党鞭。

弗兰西偷腥女记者,她只问一句,你能搞定吗,克莱尔的超理性是弗兰西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唯一。

弗兰西和正总统关系陷入危机,她仅凭一句“把你的心挖出来放到他手上”就救了弗兰西,他写了投名状,扭转了乾坤。

事业上,克莱尔是弗兰西的定海神针;情感中,克莱尔是弗兰西的精神支柱,笃定的力量激励弗兰西的斗志。

弗兰西当上总统,克莱尔成了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只是配角,弗兰西怪她急,想当联合国大使,弗兰西短视了,他是“届中”上台,离下一届大选只剩不到两年,时间不等人,克莱尔希望参政并非全为自己,她想以独立的身份和弗兰西并肩,留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后路,弗兰西无法理解她的深意,她哭了,这是克莱尔次数不多的情绪流露。

克莱尔有卓见,更像政治家,相比之下,弗兰西仅是投机取巧的政客。

他们的关系在弗兰西攀上权力顶端后出现裂痕。

作为旁观者,我们比克莱尔看得更清楚,弗兰西是典型的高阶NPD,怎么可能有人性,去扫墓,对着亲爹墓碑撒尿,在教堂,往耶稣脸上啐口水,他内心真正的“恶”,只有作为观众才看得见,编剧让观众以第三视觉观照到弗兰克的真面目。

《纸牌屋》拍的不错,剧中每个重要事件并非孤立也并非虚构,都有历任MG总统原型的复刻,这些“已发生过、真实的案例”糅合在剧中,可以说是“纪传”了,也可以说是逼近我们生存时代的“他山之石”。

 4 ) 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请直接看本季季终的第13集。

十分厚道的提示: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请直接看本季季终的第13集。

(原因下文说明,不喜,请迅速离场)。

美剧《纸牌屋》正在回归“平庸”。

因为前两季太成功、太惊艳了,第三季实难再有超越。

本季13集其实就在讲一件事:一个“跛脚总统”如何开启连任之路。

所谓跛脚总统(Lame President),又称“跛脚鸭总统”(Lame-Duck President),原系经济术语,指经营失败的投资者。

后被引入美国政治语言中,常把任期将满而失去政治影响力的公职人员称作“跛脚鸭”。

现实中,近几任美国总统在后期都因失去对国会的控制力成为“跛脚总统”,奥巴马也如此。

在第三季中,弗兰克·恩德伍德成功就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但他发现自己尽管身处职业生涯的顶点,仍然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内政方面,众参两院都掌控在反对党共和党手中,身为民主党总统,弗兰克处处被掣肘。

党内方面,由于民意支持率持续低迷,民主党内高层不希望弗兰克于2016年竞选连任总统。

外交方面,弗兰克需要妥善应对俄罗斯强人总统佩特罗夫(Petrov)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对美国的“挑战”。

此外,还有一些支线剧情,它们与主线剧情有关联,稍后会陆续在文中提及。

无法预估的热点事件近几年,有多部美剧可谓紧跟时局,其中包括已经被“砍”的《新闻编辑室》。

由于拍摄与播出存在时间差,这些剧的编导事实上都在做一种赌博,他们需要研判电视剧在电视平台或网络首播时,可能延续的热点是什么。

《新闻编辑室》第三季里讲到了波士顿爆炸,却没有办法预估马航MH370事件。

同理,《纸牌屋》第二季尽管押对了美中关系,可第三季却没有完全展现2014年的国际大格局。

当然,你不能说把美俄关系与巴以和谈放入第三季有什么错,因为从时间点上来说,2014年初,当Netflix宣布制作《纸牌屋》第三季时,乌克兰局势正在失控中,当时欧美媒体上充斥着对于俄罗斯与普京的强硬表态与制裁措施。

而巴以和谈以及在约旦河谷地区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以我的理解,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奥巴马政府展现出与二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相区隔的态度,似乎在巴以问题上对以色列进行了比以往严格些的制约。

另外,我检索了一下新闻,在2014年初,巴以双方正就最终和平协议方案进行谈判,其中涉及以色列是否应该继续在约旦河谷驻军问题。

简要说明一点,约旦河谷在中东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在本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地表水量稀少,地下水储量也不丰富,约旦河作为本地区重要淡水来源就成为多方多年来争夺焦点,几次中东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如果《纸牌屋》第三季还能再延后几个月开始拍摄周期,也许脚本走向就会大不一样。

因为在这一季里,居然漏掉了伊斯兰国(ISIS),可能的原因是奥巴马当时还公开认为这一极端组织只是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2014年6月至12月1日的拍摄期内,《纸牌屋》第三季押的最正确的事情,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的惨败。

不过,从编剧角度来说,把民主党写得惨点,可能对剧情本身更有帮助。

因为弗兰克需要有一个糟糕的起点。

弗兰克到底像谁?

如前所述,弗兰克这个政坛小强,没有什么显赫家世,也没有多少文治武功,他只是靠着党政权谋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他与剧中对手俄罗斯总统佩特罗夫不同,美国总统尽管贵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领袖,却无法自然而然成为一个一言九鼎的政治强人,相反,他需要小心处理各种关系、事件,生怕暗处突然袭来的冷箭给他致命一击,毁掉他的政治生命。

在本季中,他的政治生命便是必须被民主党提名为2016年总统候选人,可这条道路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于是,编剧们让他推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AMERICA WORKS”(美国工作简称AmWorks),这简称遭致脱口秀主持人史蒂芬·科拜尔(Steven Colbert,真人出镜)的当面嘲笑。

所谓AmWorks,虽然在几处都有说明,但其实编剧并未详细介绍这政策是什么,反正按照弗兰克的说法,这是堪比“罗斯福新政”的好东西,创造就业机会,让空谈误国的“美国梦”能够真正接地气地成为“美国现实”。

这多少有点像奥巴马总统所言的重振美国制造业计划,以及“学徒计划”等,但在内容上,听下来AmWorks又要比奥巴马两届总统任期内提出的各种就业计划来得包罗万象,它还囊括奥巴马医改计划,如Medicaid(医疗援助)在内。

如同现实中的那样,共和党肯定会把这一计划认为是“社会主义”的。

反正这一计划,从编剧角度也只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取得效果。

编剧还现编了另外一件事情让弗兰克忙了好几集,那便是在约旦河谷的维和部队问题,其中涉及美俄角力,中东纷争等。

显然,编剧是要黑俄罗斯到底,正如西方媒体一直指控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中有许多俄罗斯士兵一样,他们也要编撰出俄罗斯士兵在约旦河谷搅局一事。

剧中的俄罗斯总统佩特罗夫显然就是在影射现实中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或许佩特罗夫还是普京的加强版,因为出演佩特罗夫的演员一看就比普京高,还比普京头发多,更重要的是,尽管普京也算是当过克格勃特工,可佩特罗夫居然还参加过阿富汗战争,据他自己说,当年在阿富汗被游击队员刺中肋骨,却能拔出匕首,割人首级去敌村示威。

如此强化佩特罗夫形象,一是为了反衬出弗兰克作为民主社会的总统,尽管他内心也是个政治强人,渴望着政治独裁,可他却无法像佩特罗夫那样为所欲为。

第二点,编剧显然在此处又黑了一下只会与普京坐在一起时尴尬摆臭脸的奥巴马,即弗兰克尽管也老被佩特罗夫将军,但这位美国总统多少有一点外交智慧与政治手腕,最终把俄罗斯总统摁在了谈判桌前,达成了至少还说得过去的“体面协议”。

无论是AmWorks还是约旦河谷的多国驻军,都是在展现弗兰克作为美国总统的能力,否则无法令观众信服,这个似乎只在前两季展现权术的家伙,有什么资格去竞选美国总统。

前两季就有人在讨论弗兰克像谁,许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因为他也如弗兰克一样,未经选举,成为副总统和总统,当然这是拜水门事件所赐,这位共和党众议院内领袖人物,先是接替辞职的副总统阿格纽,随后又接任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

不过以福特生平而言,这位“老好人”似乎没有弗兰克那么阴鸷。

而如果编剧要把本剧再编下去,没有连任成功的福特显然已经不适合弗兰克了。

这里要插入一下一个支线剧情,或许这应该称为第二主线,即关于弗兰克妻子克莱尔的。

看过前两季的观众都知道,恩德伍德夫妇都是政治动物,他们是为追逐名利而生的,克莱尔为了实现自身的事业抱负,在对弗兰克的一再坚持下,担任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她在约旦河谷及美俄关系上,扮演重要角色,重要到佩特罗夫要求必须撤掉克莱尔的大使职位,否则美俄之间毫无达成任何妥协的可能性。

以第一夫人身份去担任公职,美国开国两百多年来未见。

编剧脑洞大开的剧情设定,是为了铺垫本季最后几集恩德伍德夫妇感情的破裂。

这对政治夫妻的分分合合实难以常理推断。

但在现实中,倒不是没有迹象可循。

好事者常常会猜剧中人在现实中谁是谁。

从创作者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古怪的问题,因为本来就都是虚构的,何况他们更希望观众看出本剧里有多少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子。

只是猜谜游戏,有时也会蛮好玩的。

因为克莱尔的原因,有许多人会去猜恩德伍德夫妇是克林顿一家。

个人以为,不妨再扩大视野,恩德伍德夫妇在有些方面更像法国现任总统奥朗德及其前女友罗亚尔。

两人先后获得法国社会党提名参与法国总统选举,只是前一次罗亚尔参选输给了萨科齐,结果没隔多久,之前一直号称同居几十年幸福美满的罗亚尔与奥朗德分手了。

本季只要看第13集就可以了电视剧都是编的,但你看得津津有味,也多少说明,它在某个点上打到你了。

三季《纸牌屋》共39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下来,也许会对美国政治运作有一份了解。

比如,为什么本季最后三集这么浓墨重彩地讲爱荷华州(又译艾奥瓦州)民主党预选情况,因为该州在美国选举程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总统选举参选人的第一次政治表决,它会考验参选人的耐力、定力、筹款能力和组织技巧。

2008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就是在爱荷华州举行的民主党内首场初选中旗开得胜,随后迅速成为媒体焦点,取代希拉里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并最终当选总统。

本季片尾宣告弗兰克在爱荷华州的胜利,似乎预示着,如果本剧还有第四季,弗兰克或许还能在总统的宝座上与观众告别。

最后解释一下,为何我认为本季只要看第13集就可以,以及为何我认为本季“平庸”的原因。

容许我剧透一下,如果你对第二季第13集还有印象,你会记得弗兰克当上了总统,他的幕僚长道格正开着车准备“处理”掉妓女瑞秋。

好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第三季第13集把故事续上了,道格终于“处理”掉了瑞秋,弗兰克正在努力让自己继续有资格当总统。

当中12集画了一个圆。

你可以说讲了许多,也可以说什么都没讲。

毕竟美版《纸牌屋》一开始的计划也只是两季。

从主创团队角度来说,有一个事实上的难点,《纸牌屋》难以逾越,他们不可能在电视剧中讲太多凭空想出来的政策,并且预判这些政策取得成功或失败。

因为虽然本剧是虚构的,但作为一个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现实给了许多制约,比如你不太能看到共和党及美国右翼倾向的福克斯电视台,也看不到有关茶党的太多人物,因为表现过这些的《新闻编辑室》已经被“砍”了。

没有多少人会像昆丁·卡伦蒂诺那样,天马行空地就把希特勒给“枪毙”了。

另说一个可能会让部分中国观众兴奋的点,本季《纸牌屋》里,弗兰克提到了托克维尔,你理解这个梗的点在那儿吧:老王推荐过《旧制度与大革命》,老王也推荐过《纸牌屋》。

 5 ) 从《纸牌屋》中的心理操控说起

管理人的本质就是管理情绪。

因为人情绪正常的时候,理性自然会引导他的行为。

《纸牌屋》第一季,有一段演伍德管理菜鸟政客彼得罗素的情绪的戏。

在第7集。

在伍德的安排下,彼得参加竞选州长。

竞选活动启动前,需要先向公关专家坦露自己的软肋,做公关预案。

片子中,公关专家用两分钟,120秒的时间,向彼得发问:你对前妻做过不体面的事情吗?

你吸毒吗?

胳膊上有疤痕吗?

你召妓吗?

中间有未成年人吗?

……彼得情绪崩溃,冲出办公室。

专家对伍德说:“这个人太嫩了,我不到1小时就激怒了他。

他怎么面对媒体?

媒体会把他打成筛子的。

”伍德说,没关系,我来处理。

然后他出门来找彼得。

按照我的逻辑,接下来,伍德该給彼得讲道理。

比如“这些事,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想办法挖出来打击你,你说了,咱们好做公关预案。

哪些主动坦露,哪些如果被挖出来,第一时间如何应对等等……”但是伍德找到彼得说:“我们说过的,这个过程会非常艰难。

你先回去休息吧。

”然后就让彼得走了。

然后,伍德找到彼得的前助理也是女友,请她做彼得的竞选经理。

第二天,彼得来到伍德处,发现了他女友在那里。

彼得问:你为什么在这里?

女友说:伍德让我做你的竞选经理。

彼得说:其实我今天来是辞职的。

我不打算再干了。

……瞧,这就是伍德的老辣之处。

他充分了解彼得的个性,或者说(心理特性)。

他看到彼得有冲动之下放弃的可能,所以,绝对不会在彼得情绪的高点,跟他谈大道理,而是,不谈任何事,避免情绪激化。

让他回去休息,让彼得从情绪高点上,自己降温,平静下来。

紧接着,找了一个彼得能够对她坦露自己真实想法,而且,在她面前,绝对不想轻易认怂的人,来和彼得沟通。

彼得说出了他真实的担忧:“怕这些被自己的孩子看到。

”然后,女友通过鼓动彼得的豪情,来应对他展现的恐惧。

这下彼得无路可退了。

于是,彼得这个萝卜,就乖乖摆进伍德帮他挖好的坑里,迎接自己的宿命。

《纸牌屋》中,被讨论最多的,是伍德与克莱尔的关系。

克莱尔的职场水平,大家见仁见智。

我几个职业女性的朋友,对克莱尔不以为然。

她的强势裁员、为了二十万美元处理搅黄流域法案,与斯坦福女的关系,俄罗斯人质事件的处理等,都觉得水平不高。

但是,克莱尔最大的成就,是一路辅佐伍德,直到当上总统。

在伍德与克莱尔结婚28年的时候,伍德对他请来的传记作家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相信伍德说的是真诚的。

28年的婚姻里,克莱尔对伍德的价值,绝不只是阴谋小组核心成员,我负责坑总统,你负责坑总统夫人。

如果你注意,每一次克莱尔与伍德的互动,你会发现,克莱尔一直在管理伍德的情绪。

第一集,伍德被他一路扶上马的总统耍了,他街头独自闷坐一天,回家,克莱尔直接刺激他,伍德将桌子上的东西统统扫到地下,听着破碎的声音,好,这下情绪到顶了,然后就该往下慢慢平静了——克莱尔让他先释放怒火,然后,递给他一支烟,让他站在熟悉的窗前。

第二天,伍德平静地告诉克莱尔,他要行动。

克莱尔为他递上已经准备好的衣服。

伍德看着克莱尔的背影说:“我爱这个女人,胜过鲨鱼爱鲜血。

”不讨论肮脏与否,克莱尔懂伍德,她拿伍德有办法。

她永远知道该怎么调整伍德的情绪。

包括但不限于:在第二季伍德用胜负手向总统发起进攻,为可能会满盘皆输的压力搞到睡不了觉的时候,克莱尔,安排一次惊世骇俗的3P。

第二天早上,伍德说,他睡得像个婴儿。

在伍德只剩最后一次出牌机会,犹豫不决的时候,她像母亲吼年幼的儿子那样,咆哮着要求伍德:把心掏出来,放到总统手上。

看那个软弱的人会怎么处理!

人不是机器,因为人有情绪。

人和人的相处,逻辑只是一个底层的链接,那是最没趣味的部分。

让人和人的关系有机互动的,其实是情绪。

彼此能挑动情绪,就是所谓的“气味相投”。

所以,纸牌屋里,总统的幕僚长显得比较弱的原因,就是她总是在讲道理,谈逻辑。

拒绝一个人还不容易吗?

随便找个理由就是了。

你谈逻辑,我給你个逻辑。

人世的难题,如果可以靠谈逻辑讲道理解决,那也就不成为难题了。

你会和一个人共事或者共生,大家应该有类似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常识性的道理与逻辑,大家都是懂的。

(或者,知识逻辑水平的沟通,是入职筛选,或者日常培训该做的事。

)这就是第一个例子里,伍德不给彼得讲道理的原因——所有的道理彼得都懂,只是此刻他在情绪上。

而伍德要做的,就是自己动手也罢,借助他人之手也罢,调整彼得的情绪,让他回到理性的状态。

但纸牌屋中,你会发现,伍德基本上不会管克莱尔的情绪。

——因为伍德的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在操纵其他人的情绪上了。

我问过我爹:“什么叫政客?

”我爹说:“就是挖坑让别人跳。

”伍德是此中高手。

而你会发现,《纸牌屋》中,每个掉进伍德的坑里的,几乎都输在情绪或者心理上。

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操控。

伍德的对手,都是专家高智商生物。

PK专业逻辑,伍德赢不了谁。

但是,伍德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凭此一路赢上去。

而克莱尔,从来只能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克莱尔也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所以,她有个情人。

你注意指牌屋,整整三季,没有一个伍德与克莱尔躺在床上聊天的镜头,但是克莱尔和她情人有。

那么压力大,高度紧张的人,肯定需要有一个情绪出口啊~这是我这一年和很多创业者沟通时,发现的问题。

就是,我们这些人,尤其是创业的CEO,没有情绪的出口。

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心情都在极高峰和极低谷间抛来甩去。

前一天精神振奋觉得一定成功,后一天深受打击无路可取。

然后,这种没完没了地颠来倒去的心情,没法和团队说,没法和股东说,没法和老婆说,更没法和父母说。

中国的教育,是集体主义的教育,是把人培养成机器零件的教育。

学校的课程只有理性和逻辑。

我们的家长,更是在集体主义语境下成长的一代,一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如同机器性能报告)。

当孩子展现情绪,好一点的家长讲道理(其实所有人都有体验,情绪下,是听不进道理的。

但大人对孩子,就是往往一厢情愿且霸道),还有家长会用更坏的情绪来压制孩子的情绪。

我们作为一个人类,由情绪构成,由情绪驱动。

从幼年到青春期,付费所学的,其实都是机器技能。

没有人讲,该如何与“人”相处,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别人的情绪。

反思我当年,管人的能力很差。

因为我只会一招——讲道理。

这就叫情商低啊情商低。

情商高,就是善于觉察情绪并处理情绪。

所以,和情商高的人相处,就很happy啊。

大家肯定愿意和情商高的人相处啊。

所以,最初跟着马云创业的人,工资低还加班也不愿意离开。

为什么?

马云情商高,能把人的情绪搞high啊。

美国,看心理医生的费用是列入医疗保险范畴。

据说,1/4的美国成人,都有看心理医生的经历。

中国人习惯把情绪发泄在自己最亲密的人身上。

而家庭中承受情绪的那个人,如果缺乏处理情绪的能力,就会变成相互讲道理,然后,话滚话,说不清,然后,激化矛盾。

家庭的悲剧,大多从情绪开始。

所以, 我很期待申音的“镜相”。

这是申音酝酿好久,花了一年,做的探讨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新媒体实验。

2015,是我的间隔年。

这一年里,感恩有申音、雷晓宇、宇莹这样的朋友,可以花时间深入对谈,对自己心理根底进行探究与分析。

是什么样的千里伏线错综缠绕,把自己捆绑而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机器越来越聪明,世界变平,信息快速对称的现在及未来。

你的情绪,是你不同于机器的地方,是你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地方。

是你的火花,你的动力,也是你的软肋,你的深渊。

是你与人建立缘分的桥梁,也是你伤害亲近的人的匕首。

了解它,好好和它相处吧。

 6 ) 三而竭、四而亡

三而竭,四而亡**本季严重剧透,第四季部分剧透**第三季的主线剧情和原版是貌离神合。

第一,神仙眷属劳燕分飞;第二,国际军事冲突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三,选举连任的压力导致Francis昏招连连,众叛亲离。

按照原著剧情,Francis已死,Dunbar当立。

从本季的伏笔来看,下一季的结局也很有可能是这样。

我在第二季结束的时候预测了第三季剧情,细节基本都猜错了,但是主线还是猜得七七八八。

这次吸取经验教训,就不再预测具体情节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英剧第三季(the final cut)的剧情:========================================================Francis在新任助手Claire Carlson的鼓动下,迫使外交大臣Tom Makepeace(Claire的情人)辞职。

Tom愤而换投工党阵营,对Francis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此时,塞浦路斯周边海岸发现了石油,土耳其和希腊都在争夺其开发权。

本来Tom已经搞定了一个和平协议,但是在金钱的游说下(建立一个Francis基金,以保存其政治遗产),Francis夫妇明枪暗箭,最将开发权给了土耳其。

这激起了塞浦路斯希腊裔的暴动。

Francis以此为契机,准备以“我们的马岛战争”重新树立其政治领袖地位。

军事行动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使得Francis的支持率大跌。

     于此同时,Francis曾经在塞浦路斯杀害了两个游击队成员,他们兄弟的女儿Maria开始调查这个事件。

在Tom和Claire的帮助下,她终于搞清了事情的真相。

Corder同时也获得了Mattie的录音带,并暗中交给了Tom。

Tom以此和Francis摊牌,将在Francis的首相任期超过撒切尔后公开这份录音;而Maria也发誓要将秘密文件公之于众。

Francis崩溃了,但是Elizabeth(Mrs Urquhart)却设法保全了他的政治遗产和金融遗产,代价是Francis的生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首先,Francis领便当的flag立得太多,一开始就谈自己的坟墓不说,好容易去个教堂还求了个跌下神坛、粉身碎骨的“下下签”。

此外,Heather Dunbar下一季问鼎总统宝座也是十拿九稳。

一方面,这对应了英剧中政治挑战者Tom Makepeace的角色,另一方面Heather Dunbar就是奥观海的复刻版。

Heather Dunbar来自芝加哥(Dunbar Armored Cars是风城公司),法律背景出身,政治背景清白,选举纲领Hope and Change;估计取Dunbar这个姓也是因为跟Obama音近,而Heather是在搞怪观海的诨名(middle)Hussein?

但是Dunbar是在初选中就击败Francis还是不得不屈居副总统再图东山再起,这个就不好说了。

剩下的角色中,结局比较明确的是Jackie和Doug。

在本季中,Jackie和Doug分担了英剧中Claire Carlson的双重间谍角色;Jackie反水Francis,Doug反水Dunbar,各归其位。

因为Dunbar要飞仙,所以Jackie也要跟着升天。

吐了便当的Doug本季强势回归,身兼英剧中Tim的狗头军师和Corder的冷面杀手角色,支线剧情风头强过Francis的主线剧情。

下一季中,他将会为对Francis的愚忠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他将和Meechum竞争Francis送葬人的角色。

令人捉摸不透的是Claire Underwood在下一季的命运。

以Claire的政治抱负,她将是Francis政治遗产的最佳继承人。

但是本季中Claire的政坛处女秀表现欠佳,最后又“甩门而去”;即使Francis过世,她也不一定能够继承Underwood的衣钵。

此外Seth同志被Doug弯道超车,政治野心得不到满足,此人政治节操又很低下,在第四季中出演二五仔的概率很高。

但是Seth手上拥有的Francis的把柄其实不多,也不致命,要让Seth追踪到Zoe的案子有点牵强。

如果Claire主动出来反戈一击,那就神作了。

同样叫人琢磨不透的是Francis的政治遗产究竟是什么。

英剧中的Francis“赢得”了一场维和战争,而美剧中约旦河谷的维和行动却失败了。

本季前半段唱主角的AmWorks法案,被捧到继罗斯福新政后又一个革命性变革的高度,看上去是Francis政治遗产的最佳人选。

但是AmWorks半途被莫名拦截,后半段也悄无声息,就叫人摸不着头脑。

由于Francis是以AmWorks作为竞选纲领,如果AmWorks要成为政治遗产,那么Francis必须取得本次大选的胜利,如果剧情这么发展,也可以说是狗血淋头了。

本季中两位新晋记者,Thomas Yates和Kate Baldwin的表现是可圈可点。

Tom同志对于所撰写主题的病态痴恋将会引导他疯狂地挖掘Francis的历史,其角色的性格和与Francis的亲近程度最接近英剧中的Maria。

而Kate在本季末尾盯上了约旦河谷中死亡的特种兵,则在剧情上继承了Maria的角色。

总之,我期待Tom或者Kate将成为第四季的导火索。

因为Francis下一季死了,纸牌屋很可能就此终结,所以题为“四而亡”。

那何为“三而竭”呢?

这是批评这一季纸牌屋硬是把一季的内容拉成两季来拍,导致主线剧情千疮百孔,人物塑造前后矛盾。

如果说纸牌屋前两季是比肩HBO和AMC镇宅子的艺术品,这一季纸牌屋已经沦为Basic Cable遮门面的肥皂剧(Lost躺枪,不谢)。

的确本季中的政策讨论比前两季都更加现实,的确本季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比前两季都更加丰满;但是这一季的剧情已经傻缺到无力吐槽。

纸牌屋对于政治过程有“艺术加工”这已经不是新闻了。

我可以接受Francis利用一些旁门左道、奇技淫巧来实现不可能的政治任务,虽然难以置信,但是依然可能。

这一季中,Francis连续扔了几个核弹级的政治手腕,就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政治意淫了。

在国会休会期间任命被参院否决的驻联合国大使【小布什任命John Bolton】,在安理会绕开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美国开打朝鲜战争】,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决策的确是有先例,但是Francis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轻易动用这些政治核弹,和前两季中精心谋划、小心谨慎的Francis判若两人。

而直接动用FEMA的救灾预拨款来支持就业刺激法案,这已经进入凭空捏造的幻想领域。

不过本季中最大的槽点当属突然转向的飓风。

这个小概率事件打破了国会和Francis水火不容的局面,并为Francis重新加入总统竞选提供了一个(极其牵强)的借口。

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前半段的剧情就彻底写进死胡同了。

这种手段已经不是热核武器级别,而是三体中的降维攻击了。

如果编剧能够自圆其说,相信他们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动用Deus Ex Machina来挽救主线剧情的发展。

纸牌屋每一季都会从现实政治中采风,从而赋予本剧以现实感。

但是本季中的应景桥段因为要实现政治正确,结果变得非常突兀。

Remy Danton被黑白配警官stop&frisk(这是这种行为的“学名”)的桥段,是对于美国警察歧视少数族裔问题的深刻反思。

但是很难想象华府警察会不认识总统的首席幕僚,更难想象华府警察会对于Remy这样穿着天价西服的brother动手动脚。

而此后他找Jackie倾诉一段更是没头没尾,除了为最后两人的小钢炮铺垫,实在是啥作用没起。

最后,英剧中对于为啥Mr.Urqhart和Mrs. Urqhart突然翻脸交代的不多,美剧希望能够多铺陈一点,这本身不是大问题。

但是因此把Claire塑造成了没头脑,把Francis塑造成了不高兴,这就和前两季的既定基调南辕北辙了。

本季中Claire虽然看似独立要强,但是其实各种任性作死。

第二季中,Claire尚能因为政治需要对反对性侵犯的强硬立场打个八折,考虑到她自己的经历,可谓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但这一季因为一个几乎素不相识的人死了,Claire就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满嘴跑火车,导致Francis的谈判努力功亏一篑,实在是不符合Claire的人设。

要是Claire想在感情上报复Francis,显得过于浅薄;要是Claire真的被感化,又显得太天真。

而阴柔内敛、善于自省的Francis本季中似乎染上了权力狂犬病,见着谁都乱咬一气。

他在辩论场上攻击Jackie的阴招来的莫名其妙,后来又跟来对质的Jackie玩硬球政治。

后半段剧情还勉强符合Francis “恐惧比爱戴更适合统治”的马基雅维利哲学,前半段剧情则完全没有一点政治智慧。

Francis的补刀不仅使得Jackie的攻击瞬间土崩瓦解,给了Dunbar一个下台阶,而且事实上给以后自己的副总统候选人抹黑;这种利敌害友的举动和Francis前两季中手术刀般的精准政治打击何止是天壤之别。

纸牌屋的命运和Francis的确很像。

第一季,他们一鸣惊人;第二季,他们登峰造极;第三季,他们走下神坛;下一季,他们将回归尘土。

PS1:在本季中,我非常欣赏Michael Kelly所饰演的Doug以及Paul Sparks所饰演的Thomas Yates。

特别是看过HBO大西洋帝国(Broadwalk Empire)的朋友,一定会对于Paul 角色定位180°的大转弯印象深刻。

希望Paul不要在第四季中也领一个不明就里的便当...PS2:加点私货。

如果你对于政治类电视剧,特别是政治类喜剧感兴趣,我在知乎上有泻药一篇(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07387/answer/39233420),里面介绍了Black Adder,The thick of it (Veep)以及Yes, (Prime) Minister!

 7 ) 腹黑总统必须死

十分让人感慨的是,这剧的前两季黑美国政治精英黑得太狠,已经被中纪委拿来公关了(参考热门评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707132/):美国人装婊子立牌坊,自己腐败透顶还成天对我党说三道四。

政治局王六爷公开宣传说纸牌屋很好看哦。。。

在我党历史上,正国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外国电视剧做宣传,十分罕见啊。。。

顺便一说,主流商业故事片,揭美国的阴暗面并且一黑到底从来不搞大团圆的,相对于好莱坞和欧洲电影的产量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从概率上讲,纸牌屋大结局就算不搞大团圆也要来个小团圆。

第三季虽然还要等一天才发,但几乎可以肯定腹黑总统得让编剧给写死。

这么混蛋的人当总统,宇宙民主灯塔国脸上怎么能挂得住!!

估计我党专门负责黑美国人的公关部门一定希望永远不要有第三季了。

美剧版的脉络走向与英剧版和原著小说基本一致,如果第三季不是结局,还要再续一年,改编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总统不死,拖到第四季再大结局,应该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非要拖下去,编剧恐怕就必须要自己原创了,能不能保证质量很是值得怀疑。

制片方恐怕不会冒这个风险。

导演好歹也算是个腕,狗尾续貂的事情应该也不会做。

Gavin和Rachel两个人独立掌握着坏总统的把柄。

相比于原著小说和英剧,美剧版这是上了双保险。

保证坏总统必死。

如果忠实原著,应该也是被政敌逼死的。

富豪tusk是真正懂得权力和财富的运作规律的教父级的智者,是真正统治美国的看不见的顶层,出于戏剧化的需要,甚至被写得比现实中的美国富豪还要更牛逼些。

基于美国政治的现实,在世的个人资产超过300亿美金的美国富豪(两只手数的过来)不可能对民主党产生这么大的政治影响力。

真正的民主,生命力非常顽强。

美国民主党的确是比较民主的,独立于财阀的生存能力很强。

科赫兄弟对于代表财阀利益的共和党,都不可能产生tusk那么大的影响力。

不过这第一季既然已经把人家写得这么牛逼了,第二季你就应该逻辑上自洽,把话说圆了,不能自相矛盾是吧,结果呢,第二季又把这人家写得这么无能……说实话我能看电影就不看英剧,能看英剧就不看美剧,纸牌屋我追到第二季,就是冲着这位大资本家来的,我就想看看他能牛逼到啥程度。

结果第二季,总统跟教父开始撕逼。。。

阿拉贡打甘道夫?

哈利波特打邓布利多?

编剧你玩观众呢么?

如果第三季逼死坏总统,tusk不往井里砸块石头,那编剧真是说不过去。

至于坏蛋怎么个死法,倒是很值得期待的。

自杀太丢人了,总统这么要强,就是赴死也要死得体面。

估计是安排心腹他杀。

保镖跟总统上过床,跟第一夫人也上过床,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看第二季时完全被亮瞎狗眼了。

编剧你不给保镖安排个重要任务的话就真是太过分了。。。

所以杀人这活应该是保镖干。

宁做牡丹花下鬼,死了也风流。

去年搜狐上虽然把第二季一次性全放出来了,但字幕一天只更两集。

一直到最后大结局的字幕更新之前,豆瓣上的长评论才个位数。

字幕都更新完了,影评数量才开始大爆炸。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豆瓣er不管中文用得多么装逼,大多数(如果没有字幕组帮忙的话)是听不懂英文的。

有时间的话,注册一小号,为人民剧透。

---分割线--没想到再注册一个马甲必须要验证手机。。。

懒得麻烦了。

有人已经剧透得很细,我就不重新发明轮子了先前猜错了。

总统不死,要拖到第四季。

原以为会忠实原著,没想到编剧要自己另起炉灶。

以前是炫智商的,往后要走感情人性路线了。

第四季如果试图深刻的话,可能会在女权方面做些挖掘吧。

原著小说走的是很对批评家胃口的阴暗现实主义路线,作者是在英国上层历练了很久,见过世面的职业政客。

写书的时候已入暮年,政坛失意,算是太史公笔下的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而思来者。

个人认为,此剧编剧自己发挥的地方,层次比原著低出了不少。

第一季有大气魄,多少是借了原著的内力,等他自己赤膊上阵,露怯了。

中纪委书记那么忙,估计也不会再追了吧。

顺便说句,这剧的摄影是教科书级的。

用的广角镜头素质很高。

毒,德味,大师---承认预测错误---这个影评发在27号凌晨,第三季还没放出来。

当然,预测是错的。

错了就错了呗。

没啥不好承认的。

但是我还想多说两句。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这话不是仅适用于文学。

拍电影的艺术家也是会同意的吧。

能用三分钟讲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拍成三十分钟。

如果用这个标准(以下称为莎士比亚标准)看,纸牌屋不能算是第一流的艺术,只能算是好看的电视剧。

符合莎士比亚标准的电影有很多,英剧有一些,美剧很少。

我能看电影就不看英剧,能看英剧就不看美剧。

事实上如果时间有限,希望能用最少的时间在影视艺术这个门类里有最大的收获,恐怕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艺术家和制片方是有矛盾的。

艺术家如果拍出杰出的电影,将收获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影响力。

艺术家希望自己不朽,制片方只希望赚钱。

如果艺术家坚持莎士比亚标准,势必有大量观众看不懂,于是影响制片方赚钱。

所以几乎所有的商业大片都是大团圆结局,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是平庸的。

像马丁的《权力的游戏》,但凡是大众觉得有主角光环的一定会化险为夷的光鲜人物,必然惨死,因为按照政治斗争的真实逻辑,他们撑不过去。

这就是被评论家承认的严肃文学。

我不知道为什么gay不能在喜欢光屁股男人的同时也喜欢光屁股女人,我是straight,《权力的游戏》被改编成美剧,HBO要求各种肤色的各个种族的美女轮番上阵露乳房光屁股,我承认我也是挺喜欢看的。

但这就是艺术向商业妥协的结果。

宏大的原著被删了那么多,我还是希望能少拍点屁股多拍点剧情。

艺术在资本主义世界不是独立的,是依附于制片方的。

制片方要遵循资本主义的伦理,企业不赚钱是不道德的。

纸牌屋往下拖,拖到第四季,拖到第五季,无非就是netflix想赚钱。

想赚钱,不是一个应该千夫所指的过错。

时间有限,能多看点书就少看点电影。

然后电影英剧美剧的鄙视链保持不变。

因为艺术家独立的程度依次递减。

文学家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出版商,电影大腕混十几年几十年混出来了自己就能有独立制作的资本,BBC在英国的收费几乎就是人头税,美剧的编剧就是被制片方压榨的产业工人,有工会,还组织罢工。

有人说纸牌屋的编剧多厉害啊,跟你们这些预测三季就要结束的不一样。

我想说,这帮产业工人能指望他们靠谱么?

我先前幻想,还是有可能的靠谱的,事实证明,他们就是不靠谱。

伟大的托尔斯泰在伟大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曾说:伟大的美剧编剧都是一样的,狗血的美剧编剧各有各的狗血。

 8 ) House of Cards S03 观剧留存

S03E01FU一尿拉开新季序幕!!!

Doug没死造成开季重大转折,凸显体系内的与人情决断(医院安排专人看护实际也起监视作用,Claire的探望在套话之后直挑目的是关注Rachel下落)。

本集Doug在接受警察讯问、失声哭泣时都采用了SPR和COD开头的背景声噪化处理,而Doug也因身体重创明显被FU“暂时”排除团队,目测Doug的走向将左右FU。

两大两点过后放松一下,Colbert访谈FU火力全开,安利躺枪,现实中Colbert是D党支持者。

FU意图以American Works Act挽回超低民意,I dont want a version, I want a vision超燃。

Claire直言意图在FU2016大选失败后竞选总统,希拉里梗在剧中能得到多少映射?

米国第一位女总统将会首先出现在电视中?

S03E02衔接American Works Act,为后面党内争斗埋伏线。

S03E03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除了名字不一样的普京帝压场,全集高潮,To President Petrov and his...little pickle哈哈哈哈哈笑喷了。

Pussy Riot客串。

继上一季羞羞答答地黑我朝之后,这季公然怒黑Rusia,惊叹编剧各种世界级的剧情走向都是信手拈来挥斥方遒啊!

S03E04类似第一季开篇即遇重大危机,副检察长(Solicitor General)Heather Dunbar反水参选。

其实个人更讨厌这种不自量力的角色,仅仅因为一两个人的蛊惑便自认为天平倾向了自己,相比之下FU反而自知多了,因为每次总是要全面审视自己手上的筹码,所以才会无比谨慎。

Doug一手继续着急寻找Rachel下落,一手在接连3集的冷遇后向Dunba示好。

我朝则以一记漂亮的弃权票怒刷本季首轮存在感!!!

S03E05No writer worth his salt can resist a good story, just as no politician can resist making promises he can't keep.American Works Act、约旦河谷外交协议双线作战,本季虽然慢热,但铺垫很扎实。

S03E06本集有可能是本季最出彩的一集。

从叙事来看,一开始FU和Claire就各自肩负任务双线作战——FU以波兰和捷克的NATO导弹防御系统的部分缩减或拆除,来换取普京帝在双方约旦河谷地驻军问题上的合作;Claire则负责以劝说因在莫斯科抗议而被捕的Corrigan发表公开道歉声明,换取带Corrigan回米国。

这两个任务产生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博弈关系,FU当然希望Claire顺利完成劝说任务,这样自己与普京帝的谈判将会更加顺利(实际上已经达成了FU所期望的结果);而Claire在劝说遇阻后,转而希望FU协助劝说Claire普京帝降低公开道歉声明的要求(这在FU承诺自己来发表声明并将捷克的导弹防御系统由scale-back升级为gone后,也成功了)。

在这两线的不断交涉、谈判、妥协中,观众一直处于猜测哪条战线会最先取得突破的期待中,可以说悬念设置相当成功,全程无尿点。

PS:可能有人会觉得一个公开道歉声明什么内容、由谁来发表有这么重要吗?

编剧借普京帝之口发表了一番精彩的社会学概论,又一次说明了为什么HOC和其他脸谱化、摸黑化的政治剧不一样。

另外借当年明月对于明朝皇帝和大臣为一个具体什么我记不清的小事情而大动肝火所发表的评论:有这样疑问的人,“不懂政治”,表面所争论的事其实无关紧要,背后所代表的权力之争才是关键。

按理说观众胃口被吊足了,两边战线也好像取得突破了…………如果这样就实在太不符合HOC编剧的尿性了!

在大家都在为Corrigan狱中自杀震惊到没反应过来时,Claire在双方发布会上对普京帝的几近羞辱更是爆炸性效果(普京帝演员颜艺实在赞,嘴已气歪)。

评论里大家一边倒骂Claire丧失理智,如果是现实中考虑到她第一夫人和UN代表的身份以及幕后普京帝已经同意放人,这样的指责毫不为过。

但这是戏剧,是高于生活的戏剧。

如果没有基本设定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突出的角色,还能支撑起令人信服的戏剧冲突吗?

其实Claire的行为绝不是编剧胡缠烂打,恰恰相反,引豆友言,“克莱尔的内心最深处,一直热爱着一种艺术家般的浪漫主义生活,从前她对亚当的感情是这样,现在对这个囚徒的“袒护”也是”。

有了这样的人物性格一方面的设定,可以说Claire的行为既不是神经错乱,也不是编剧逻辑不能自洽。

如果非要扯点现实因素,我们还可以说,考虑到前述Claire内心并不坚信FU竞选成功所以一直为自己找后路,在目前Corrigan已死、带回米国任务失败的情况下,发表那一番讲话是铁定赢得米国人数不少的NLGBT(同性、双性、变性)群体的支持,不要忘了FU还是D党人,这个群体是D党的铁票仓!

再往后的剧情发展我想同样有说服力,当看到两人在专机上的争执,以至于放出“I should've never made you ambassador.”“I should've never made you president.”这样的高爆对话时,难道我们会觉得无聊以至于希望Claire乖得像只宠物狗一样发表一番套话了事吗?

FU的打怪升级之路不正是我们倾心这部剧的核心因素吗?

What are you looking at?What are you looking at!

S03E07夫妻和解集,开头还担心编剧继续黑化,片尾暖心,FU睡得像孩子。

坛城沙画“代”我朝本季第二次出镜,惊艳。

S03E08看到这集必须说,整季的演讲文稿都很精彩。

一名作家,一名记者,两种不同声音。

人人字幕在最后补充的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对时任总统小布什的打击和2012年飓风桑迪对占据选举上风的罗姆尼的打击非常到位——自然灾害对米国政治的影响。

S03E09军事行动集。

FU被枪声震那一下真是太可爱了。

米国总统真是太不好当了,军事行动中牺牲一名士兵还要亲自写慰问信。

 9 ) 道哥励志回归,木下家变在即

Binge-watch完第3季,中间几集缠绵拖拉的却几乎已经忘记,前面跟后面比较精彩。

————————以下剧透————————故事分为3条线:Frank竭力想要留在宫中Doug拼命想要赢回信任Claire的觉醒跟独立E1:Doug没死,治疗半年多后终于能够自理,没被召见心急如麻,努力表现希望回归;同时,因为没有选民基础和一路下走的就业率,Frank支持率大跌,计划效法小罗斯福推出AmWork Program以提升就业率。

亮点是Colbert客串了!! Colbert Report结束之前的倒数第三集,Guest正好就是奥巴马呢... 是不是很巧合...E2:Frank AmWork遭阻,同时被告知党内不打算让他参与2016年大选;Claire想要成为联合国代表同样遭到阻拦;一时间似乎全部失控,Frank在书桌旁哭泣,Claire将其推倒后强行have sex.... = =E3E10:Frank谎称不参与2016大选一心推AmWork助就业,推Jackie为傀儡candidate,并清理党内可能的竞争对手Heather Dunbar让她去最高法院,可Dunbar反咬一口宣布参与2016大选;外交方面中东告急,Claire经验不足加上莫名其妙的失控,导致在与俄罗斯的纠结中节节败退非常被动,还被迫炒了Claire;同时为了fund AmWork,Frank从其他部门扒了钱,结果天公不作美飓风将至,Frank被攻击、最后灰溜溜地放弃AmWork...插曲是经费有限,Frank约了过气作家Thomas来写书做propagandaE7E8有大量达赖镜头... 不知道搜狐该怎么删...E11:中间拖沓了一段之后,终于又有戏了,Frank宣布参与,与Dunbar跟Jackie竞争;Iowa的debate那场戏非常赞!

Jackie被耍,非常郁闷,直接quit并endorse Frank的竞争对手Dunbar;Claire在一个献血的event上晕倒,直接导致了跟Frank裂缝的进一步扩大。

E12:Remy quit,Seth求上位。

Dunbar想通过Doug手中记录有Claire堕胎的笔记来攻击Frank夫妇;同时托Thomas写的书的第一章出来了,却是关于二人婚姻的,与AmWork完全无关,Frank不满,多事Thomas同时还将copy给了一份给ClaireCalie进行door-to-door visiting,偶遇一个“不相信”Frank的家庭妇女,一番对话特别是"how comes u not running for president?"似乎对Claire启发颇大;同时Frank告知了Claire关于堕胎笔记的事情,Claire panick了...Frank找到Doug,后者当着前者的面烧掉笔记,赢回信任跟Chief of staff一职E13:Calire confront FrankDoug通过Gavin找到Rachel,了结了;Frank赢得Iowa州,但Claire没有到场;经过办公室的一番争论之后Claire决定离开...END综合的看,这一季的剧情发展还是在情理之中:Frank的膨胀,从第一集开头在父亲坟头撒尿到中间在教堂向耶稣像吐口水,Frank已经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Claire的觉醒,从担心Frank竞选失败想要成为联合国代表,到Iowa获胜之后的放飞机,到全季结束前的I'm leaving you,第一夫人无法满足Claire;Doug似乎是本季唯一“正向发展”的角色,从开头的酗酒到sober、从拒掉offer到玩弄Dunbar并重获信任、最后还去掉心病了结Rachel,Doug的回归就是一部励志史;Jackie重新跟自称金盆洗手的Remy又走到一起,下一季可以期待;媒体方面Telegraph的Kate也好、过气作家Thomas也好,都是帮助剧情发展的流水人物,角色所起作用跟第一季的记者完全无法相比...可惜精彩的地方太少,拖沓的成分增加;有人点评夫妇两人的矛盾跟家庭内斗着墨太重变成宫斗戏了,我倒觉得是在为下一季铺垫,让观众更加期待下一季的大选——这是一个过渡季。

反而,是剧中一些细节的设置比较蛋疼:比如Frank转头看到纪念碑谷评论、在里面找到作家这段真的是无语,还有Frank知道党内不支持他参与2016大选焦头烂额的时候、在办公桌竖鸡蛋想到不能违反物理规律所以决定顺水推舟谎称自己不参选这段也是彻底无语... 感觉像是名侦探柯南、少年包青天之类剧集里面的桥段...就这样...

 10 ) 与前两季差距较大

第一时间去Netflix看完, 最喜欢的美剧系列,没有之一,但第三季一些方面确实不如一二季。

从每个角色的角度来说。

0. Francis J. "Frank" UnderwoodFrank 在第三季中的麻烦 50%来自于一二季的继承,这部分确实是合理的,因为他在上位过程中基本已经和两党大多数人闹翻,所以第三季一开始两党都反对他,所有提案全部否决,并且直接让他不能继续参加竞选,(逼宫啊这是)。

剩下50%基本处于自己作死, Frank失去了在第一二季中的对事情,对人的冷静分析,变的对所有的不顺利的事用吼来解决问题,编剧甚至连Jackie和 Claire 离开的方式都写成了一样第一天在Frank大吼,暴躁后先同意Frank, 第二天直接离开。。。。

编剧你能上点心吗?

50%作死这一块与1,2季甚至是总统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情商都是不符的,但是由于剧情需要,必须写成这样,不然怎么拍第456季。

1. Claire从我第一第二季最喜欢的女人,变成了第三季的猪队友。

第三季中,Claire只做了一件事,坑队友,一直不断的,坑队友。

还记得第二季中Claire对上一任总统老婆,简直是高等级人民币玩家对阵新手村新生弱鸡的感觉。

第三季,编剧把 Claire写成了弱鸡。

剧情是这样的,0. C“我要当UN大使”,F"可以现在不当吗,现在不能两党对我不利,过一阵子再说“, C”我就要“,F”好,我提案“。

C在答辩时搞砸了(由于低情商)。

F表示同情, C”我就要,我不管,我就要当UN大使“。

F”好吧,我同意“。

1. C紧接着搞砸了UN计划,逼迫F出兵,所有国家她都搞不定。

2. 访谈俄罗斯过程中,C居然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杀,当众羞辱总统,为了什么呢?

为了正义!!!

(我靠我快写不下去了,这尼玛俨然一副美爱国主义论调)3. 结果是什么,F为了收拾烂摊子,不仅因为C的各种决策被媒体,两党攻击,更是跑到前线和俄罗斯谈判,维和计划撤销还丢了导弹防御系统。

4. C陪选举拉票,居然在最关键时候, 闹脾气,对F说,你看都是你在爽,都是你当总统,UN大使居然你好意思说是我自己不想当, 我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然后走了。。。。

(这一段我同意理论逻辑,C的野心很大,但是按照第一夫人的情商,第一二季的设定,C可以这么做,但是不能在这个时间点做)还有各种猪队友行为我都懒得吐槽了。

2. Jackie第二季出现时候推举为house majority whip,表现不说出色但至少符合党鞭这职务的逻辑,第三季呵呵了。

第三季其他没看出来,尽是表现小女生的一面了。

以下是对党鞭的描写,结婚以后秀钻石,搞外遇,对职务要求和家庭的纠结(不说这是纸牌屋,我还以为是国内连续剧呢)说好的政治剧呢?

这是肥皂剧吗?

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居然公开支持Heather Dunbar, 为的是什么呢?

为了公平公正(Dunbar所有的ticket都要根据实力选出)。

所以第三季Jackie的总结是这样的,我要当VP,我要有家庭,爱孩子,我要有外遇,我要在总统那里得到尊重,我还要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尊重,我靠什么得到这一切呢,靠正义。

(想的很美啊,编剧你写这样一个党鞭的形象是被美帝请过喝茶了吗)3. Heather Dunbar首先恭喜以下这名演员,在各种剧里演女配567,演彪悍的女人好多年,终于有机会拿到这个角色。

Heather Dunbar的定义是从一名公平公正的人,到和Frank一样的人。

前脚和Jackie说我竞选靠的是公平公正,后面就拿着Claire的事威胁Frank也是醉了。

另外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如果要培养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也要靠谱一点好吗,从被Doug指点几下就激动的要死看出,她连一个靠谱的团队都没有,而且确实没有两党经验,这样的人居然放到和Frank一样的竞争对手平台上。

4. Doug stamperDoug用来拖戏份最好了,13集杀个人杀了半集多,第三季讲Doug和Frank精神领域的时间非常多,侧面烘托是可以的,但是第三季烘托的有点多。

5. Tom Yates用来拆散F和C的编剧传话筒。

本身出现就是个逻辑奇葩,F需要做宣传,American Works的事更多的是具体实施,Tom应该更多的和具体实施计划的人聊, 居然一个作家和总统走这么近,最后成功拆散了总统和第一夫人。

这个人的逻辑是这样的,T"总统大大你要我写American Works,但是你提出这个计划,我也想写写你",开始调查总统夫妇内心世界,完成第一章以后,F“你这个第一章压根没写American Works全都是写我和我老婆了,这事你别干了”。

T"我靠你居然想阻止我写作,我要向媒体揭发你"。

作者大大,你的顾客请你来写American Works, 你一句没写,拆散了顾客家庭,调查了顾客背景,顾客说不满意你的作品,要求你停止写你的顾客, 你居然还不让?

我去餐厅点麻婆豆腐,你端出来一盘翔,我不能不喜欢?

反而还得笑着吃完付钱接受?

神逻辑。

《纸牌屋第三季》短评

完了,第四季Claire要竞选了。

5分钟前
  • 豆瓣浅度用户
  • 推荐

如果看过前两季就没有看这一季的必要了

9分钟前
  • wengkls
  • 较差

易卜生灵魂附体,美国当代娜拉。本季重心放在了外交和夫妻关系,其实也就差不多一回事。木下两手抓两手败。本季所有人物智商忽高忽低,唯有道老师屹立不倒,以干掉女神成功实现逆袭。

12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如果不是第四季找回场子,第三季简直要成为烂尾美剧的教科书。

14分钟前
  • 胡言一Pie
  • 很差

2021.6.4-19

19分钟前
  • 心之旋影
  • 推荐

首先是剧,其次才是政治剧,过多的现实指摘和影射只会影响到作为一部剧集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物与故事:无论是角色自身性格还是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满是逻辑混乱,而剧情的发展更是信马由缰。从上季的平步青云风生水起到本季的急转直下众叛亲离,都不够令人信服,首季的惊艳感早已全无踪影。

2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政治迷宫

24分钟前
  • My shield
  • 力荐

可以弃剧了

27分钟前
  • Meng
  • 较差

终于,所有人都疯了(好想看唐纳德当总统的样子啊233

32分钟前
  • Silver
  • 较差

战友变敌人,下木夫妇分道扬镳的开始。早知克莱尔野心不小,却不知强大到要动摇丈夫地位的地步。第一季从受创后恢复的道格开始。在下木的攻心术下,愚忠的道格甘做炮灰,被人玩弄于股掌。一声叹息。

36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一开场就在老爹墓碑上淋尿,第一集很赞,可惜整集剩下的主线就越来越混乱,除了教堂里倒下来的耶稣像,也再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开始以为会是木下总统从权利的顶峰倒台,现在的结局让人觉得茫然缺少力度,总统这个角色也开始扁平失去了吸引力,他身上唯一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是不是深柜了。★★★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跟大部分美剧一样,编剧开始hold不住全场了,开始吃设定,当然三星也是低了,但没到四星,3.5星吧

41分钟前
  • momo猪🌈
  • 还行

总统夫人为同性恋侮辱俄国总统?美国编剧为个人主义走火入魔了吧?希拉里连塔利班都可以联手的啊。克莱儿连丈夫杀人都没愧疚还舔脸皮追求自己的野心,wtf!

42分钟前
  • saga
  • 很差

这季好崩啊 人设颠覆sb 文明观剧应该关了弹幕 弹幕齐刷刷的在骂claire 然后最后狗哥放走rachel齐刷刷的刷快去掉头啊撞死她mmp?什么鬼

43分钟前
  • Dita
  • 较差

以违背民主的歪路问鼎,就是把玩一切从政者;以通过民主的“正道”连任,就得把玩全美公民。考究性和风格早就好到见怪不怪了,这季最让人惊异的倒是,为了塑造政坛众生相甚至不惜把好几条支线写到分崩离析。其实弗莱西斯这个人,特像一个投胎白宫的呆萌版现代教父。

4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大崩

50分钟前
  • emma
  • 较差

烂了,弃。

52分钟前
  • 白脸
  • 很差

就看了3集还tm跳着看的 太无聊了 我不喜欢凯文实拍戏 太娘

55分钟前
  • 野爹slayer
  • 很差

这季配角都变得好有人情味,下木总统只有黑暗面了。没高潮,总统当得节节退败。无趣呀。Doug这条线实在太多了,看着累。期待下季主仆两人全面爆发。

56分钟前
  • 希哈。
  • 推荐

涉及外交后,就更傻了,开始玛丽苏。

57分钟前
  • 阿蛮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