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停留在胶片上,慢慢的晕透,视觉和触感慢慢的模糊,直到完全融入黑暗的影子里,并用力打出一记寸拳,棱角分明。
随意的叫啸一声,抬腿劈出一片光明。
幻灯片上的轮回往复,眼神凌厉,刺入心坎,心头的悸动久久不能停息。
时光走得很快,一个人没有气力去反抗时间,但他短短的三十二年里,却书写了一卷传奇里的传奇。
如果把他比作光,那他就是永远不会老去的太阳。
【武】出生在美国三藩市的李小龙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
七岁的时候开始练习太极拳,十三岁时开始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咏春拳,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之后并勤习中国拳术。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还学习了拳击、空手道等西洋拳法。
如果只是通晓各种拳术,李小龙可能仅是是武术行家,但算不上宗师。
但李小龙习尽中西拳术之后,取之精华,舍其糟粕,创造了截拳道。
李小龙曾言:截拳道并不是自己发明的拳术,而是把大家的拳术中合起来的一套系统。
据记载,截拳道融合中西方拳术之长,是一套以实战为主的自由搏击术。
抛弃传统形式,忠实表达自我,提倡搏击的高度自由。
而这自由又是小龙的性格所在,他不被任何框条束缚。
尽管我并不是一名龙迷,但我非常敬仰李小龙的这种对自由的态度。
不端虚架子,热衷向任何有长处的人学习,贯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不受拘束的提高自己。
并且小龙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的成功除了一半的天赋外,其余都是他努力的结果。
发拳快、准、劲,和对各种兵器的认识及纯熟,无人能够及他。
一代武术宗师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文】没有真正去了解过李小龙的人一定难以想象一个傲骨铮铮的汉子,竟然是一位哲学家,准确的说是一名武术哲学家。
我就是这难以相信的其中之一。
在真正的去了解他之前,我只知道李小龙是一位功夫巨匠,拍了一些电影。
但不清楚他的思想。
1960年,李小龙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
那是在美国,哲学并不是一门热门的专业,但自小便酷爱看书的李小龙,毫无犹豫的选择了这样一门专业。
那时的李小龙在美国还处于半工半学的阶段,他一边在美国推广中国功夫,一边完善他的截拳道。
因为小龙善于思考,所以他才不是一位武痴,而是一名武哲。
他说:“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
”这是他的武术的感悟。
他说:“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这是他的自信。
他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我们还活着。
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这是他的自省。
这些充满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能以自由的态度对待武术的源头,也正是他不断向他人学习长处的理由。
也正是一个会思考的李小龙才是我们的骄傲。
【影】李小龙是一个对梦想执着的人。
李小龙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张便笺上写道:“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
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 他渴望撬开好莱坞的大门,但没有成功。
因为那时的好莱坞看不起有色人种,而生为一名中国人的他,尽管担任了一些配角,但仍遭到了嘲笑和歧视。
好莱坞从影不成,转回香港发展。
在《唐山大兄》中饰演了华侨工人郑潮安之后一炮走红。
在他从影的短短两年间,主演了四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
另一部《死亡游戏》只拍摄了15至20分钟的胶片,他死后出品的《死亡游戏》已不是他创作中该片的原貌。
影片数量尽管非常稀少,但个个为精品。
这是因为李小龙的电影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
李小龙的电影,是极个性化的电影。
这种电影,生命力自然强。
而且李小龙的电影无不贯穿“我是中国人”的思想。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在外滩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他把“东亚病夫”的匾牌送回给日本武士,并痛打东洋人。
此刻,戏院观众一片欢呼,酣畅淋漓之极!
在《猛龙过江》与《龙争虎斗》中,李小龙力战西洋拳师,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一败涂地,同样大快中国人之心!
因为李小龙在美国深知种族歧视的不甘,所以他用电影来反对种族歧视。
他用他的真功夫,开辟了新的片种,让世界有了“功夫”这个单词,让世界上有了第一位超级东方巨星。
【光】08奥运会期间,央视播出了一部以李小龙的经历而改编的连续剧——《李小龙传奇》。
据了解,《李小龙传奇》是一部献给奥运,献给世界的作品。
本来是想拍一部以运动题材的励志剧,最终还是定在了创造“功夫”一词的李小龙。
众多演员不仅纷纷降薪要求参演,就连外国的龙迷也希望参演。
其中扮演杰西的外国演员就是不折不扣的龙迷,并且在中国学习武术多年。
用他的话说是:参加此剧的拍摄,更加深了他对李小龙的崇拜之情。
而且在美国高空拍摄时,正好是911警报时间,本来不允许有直升机飞行,但一听说是拍摄《李小龙传奇》,立刻破格允许,并提醒拍摄组:风大,小心行驶。
1979年 美国洛杉机市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99年李小龙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2000年 美国政府已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由此观之,尽管李小龙只活了32年,但对世界的影响之巨大。
李小龙的魅力是无止境的,你越了解他,你就会越尊敬他,就会越崇拜他。
“现在影星如此之多,为何还要对已经死去35年的李小龙如此纪念呢?
”当记者问一个日本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在你看来,李小龙在35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们看来,龙是不死的。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语词典。
他的光芒并不是月亮的反射,而是永远灿烂的太阳。
这种光不会因黑暗而灰暗,也不会因时间而死亡,这种光是不老的传奇!
部分资料来自:百度李小龙贴吧、《戏里戏外》、《李小龙传奇》……
这两天女友因公外出,生活突然的需要自行填入内容,于是我就点开了刚上映的《李小龙传奇》,看了若干集,不自觉的陷入了编剧所虚构的情节。
但作为一个对李小龙的生平和思想有所了解的我,当逃脱了故事情节之后,便不自觉的陷入了对比和思考之中。
剧情时而让我嘲笑导演的胡说八道,时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空白,但更多的我还是思考。
由李小龙,这个在我出生前十年就死去的人所引起的关于性格,关于奋斗,关于成就的诸多思考,这种将自身与正在被世界神化中的李小龙结合对比,或许这就是神交!
与众多的龙迷一样,在惊叹李小龙在短短的32年生命之中,在武学上创造了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成就之余,我努力的挖掘着他为什么能够将自己从一个小小的戏子之后写入历史,供后人仰慕与景仰?
我想除机遇这些命运类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值得思考。
武学的辉煌与他短短三十几年的生命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和思考付之于功夫,坚持不懈的理论思考,不断的按照自己去博采众长,坚持训练,不断的追求超越自己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点上就明显的折射出他骨子里的那种热爱,坚定与执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明了即便把短暂的生命全部献给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均嫌时间不够,然而我们却常常的忘记这一点,时常的见异思迁。
热爱,坚定与坚持,如果你具有了这点,我想,即便成就不了武学上的李小龙,我们也能成就其他领域的“小龙” 思想的无界!
“无界为有界,无限为有限”我不知道这是从他的哲学思想延伸到武学领域,还是从武学领域拓展到哲学范畴。
他完全的跳出了武术门户的藩篱,让自己置于一个开放的太空,只要能为我所用,均博采众长,然后去伪存真,这个“真”就是在以实战为目的实用。
在他眼里,身体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他拥有这个机器,但这个机器却在众多指导思想下不断的完善自身,超越他原来的机能和功用。
如果李小龙是一辆列车,那么热爱就是它的动力,坚定和执著是他的方向,车上插着他的思想大旗,然而我们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它奔驰的急速和驶越的高度,却没有注意到它旗帜上的“无界”二字。
谢谢《李小龙传奇》,让偶回到20年前的琼瑶阿姨和《渴望》时代,拖沓的剧情,缓慢的节奏,狂妄的自大,老套的调情,沉闷的武打设计(小龙居然还使了下流的“仙人偷桃”),最要命的是,无论黄白黑亚非拉7大洲4大洋的人民都操一口比本姑娘还标准的国语!
片中,高中生小小龙底气十足的说:“我不要上学,我要学武术!
”哇,家有儿女! 而昨天则彻底被他1句台词打败了:“我是男人,我是有底线的!
”唉,不是在美国拍的连续剧都可以叫“美剧”不过如果大家想每晚度过2小时的快乐时光,此剧可不容错过,19:55 CCTV1 2集连播,晶晶姑娘强烈推荐哦!
李小龙传奇 (2008)8.1200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传记 / 李文岐 / 陈国坤 王洛勇李小龙让“东亚病夫”成为巨人,让华人电影走向世界。
碧血剑 (1981)6.81981 /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武侠 古装 / 张彻 / 郭追 文雪儿
笑傲江湖 (1984)7.61984 / 中国香港 / 剧情 武侠 古装 / 李鼎伦 / 周润发 陈秀珠
射雕英雄传 (1983)9.21983 /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武侠 古装 / 王天林 杜琪峰 刘仕裕 吴一帆 萧显辉 余凯荣 范秀明 / 黄日华 翁美玲香港武侠剧港味较重,戏剧性强。
射雕英雄传 (2008)7.72008 / 中国大陆 / 爱情 武侠 古装 / 李国立 梁胜权 吴锦源 黄伟明 林玉芬 / 胡歌 林依晨内地武侠剧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
破案剧:
便衣警察 (1987)7.9198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林汝为 蔡洪德 / 胡亚捷 宋春丽表现警察与土匪之间的斗智斗勇,塑造警察克己奉公的群体形象。
包青天 (1995)7.91995 /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悬疑 武侠 古装 / 庄伟健 / 狄龙 黄日华
刑警本色 (1999)8.6199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张建栋 / 王志文 李幼斌
永不瞑目 (2000)8.02000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赵宝刚 / 陆毅 苏瑾警匪的外衣,言情的内衣。
红色康乃馨 (2000)7.32000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包福明 / 奚美娟 刘蓓
大雪无痕 (2001)7.4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 雷献禾 康宁 / 任程伟 何政军
当关 (2001)暂无评分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 陈胜利 / 石凉 李晓红
重案六组 (2001)8.9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徐庆东 / 李诚儒 王茜“黑色系列三部曲”
黑洞 (2001)8.5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 管虎 / 陈道明 陶泽如
黑冰 (2001)8.0200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 王冀邢 / 王志文 蒋雯丽
黑雾 (2003)7.52003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犯罪 / 庞好 / 王志文 陶泽如表现反黑除恶主题,改编自张成功系列小说。
他是死亡游戏的输家,但却是人生的赢家;他是伟大的电影人和武术家,但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普通人,他的名字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早已有了非凡的意义。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它的宽度确是无限的,这或许就是李小龙一生最好的诠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正如片中所说,精神是不死的,愿上帝接受他疲惫的灵魂
从剧里大段大段的台词可以看出编剧确实在很用心的创作。
但每每看到 Bruce Lee 同学骑着高级变速捷安特自行车穿梭于60年代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实在很囧。
虽然说美国城市面貌最近几十年不如中国这般翻天覆地的变换,但很多取景镜头明显是感受到现代的装饰材料和建筑风格。
我不知道好莱坞大片里的反映时代风貌的街景都是怎么整的,预算少吧,也该尽量回避一些特征明显的现代取景。
街头边走边听ipod的人就不说了。
一气呵成地看完了《李小龙传奇》,电视剧称不上制作精良,但是它真实而全面的表现了BRUCE LEE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经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更像艺术手法拍摄的纪实片,真正的表演者不是演员,而是BRUCE LEE本人。
如果精神也有可见的形体的话,我敢说他给我的“惊艳”超过了第一次看到奥黛丽赫本面孔时的震撼。
李小龙有着典型的上升趋势射手座的特点:从小体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精通外语,听说读写都很不错,有着外国大学的学历,而且有很强的思考能力,有着这些特点的射手座是个运势很好的人,而且是个多面手,(从他自编自导自演可见一斑),脑子和手脚都很快(不仅每秒9拳6腿,而且拍摄龙争虎斗时候10分钟就完成了第一场镜头拍摄)。
BRUCE LEE 的成功最主要源于他独有的思考力,使得他的思想就像一棵向上不断冲破樊篱束缚,向下根须不断深挖而生长的生命树。
他的武学没有门派的禁锢,使得他可以博采众长,他的武学理论又有着哲学的深度,使得他可以参悟武术最核心的本质和目的。
到此对他的理解仍然是浅薄的,表象的,技术层面的。
他的思想和武术绝不是划等号的,武术只是他思想的一个子集,只是他生命树生长过程中可见的部分,就像一棵树的形体,但是如同一棵树不断吸收阳光水露生长的生命力是这棵树和阳光雨水的关系一样,李小龙武术技艺上的出神入化,身体近乎超极限的迅速度也是他个体的生命高度和宇宙的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断冲破樊篱,限制的方式才是使得他的生命达到一个超常高度的实质。
表面看去非常劲爆的截拳道里其实带着一种能放得下生命的释然和从容,才可能使得他的生活常态和格斗两者处于融合的状态,彼此不分,因此他进入格斗状态时不像常人那样需要热身,也不会肌肉紧张。
无论格斗还是生活对于他都是一种常态,有机的融合了,犹如拥有生命一样。
正如耶稣说的那样:“放下生命,才能拥有生命”,生命绝不是一个长度的概念,而是一个自由的,和谐的状态的概念。
一个对当下充满焦虑,对未来充满担忧的人活得再长久拥有的也只是一个躯体的生命,像蝼蚁细菌一样的生命,而绝不是一棵树那样能通过和宇宙的关系去互动而自由生长的生命。
想到这里,我一下子明白了一个素有的小疑惑。
基督教义中有关于七宗罪的一条:骄傲,吝啬,迷色,嫉妒,愤怒,贪饕,懒惰。
原本只是知道这7种情绪,思想,行为是不美好的,但是生硬的克制并不能让自己全部做到这些教义的规定,然后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束缚很难严格的时时刻刻全部克守。
其实我是因为将其看做是一种束缚禁锢,而没有理解它。
实质上恰恰相反,这些教义是一种达到自由,冲破樊篱限制的方式。
骄傲的樊篱其实是自我,不是克制骄傲的情绪,而是应该冲破自我的樊篱,这也是生命受限的最大的樊篱。
吝啬的樊篱是物质,不是克制物欲,而是冲破金钱的樊篱,这也是阻碍生命生长最通常的陷阱。
迷色的樊篱是诱惑,不是克制被诱惑的思想,而是冲破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的樊篱,这也是为阻碍生命生长设下的一个最深的陷阱,一旦陷入,就不容易爬出。
嫉妒的樊篱是虚荣,不是克制嫉妒,而是升华为羡慕,进而可以去学习,剥去虚荣的光环,看到光环后面的本质。
愤怒的樊篱是狭隘的思维方式,不是克制愤怒,而是冲破自我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思维的阻碍,就像欧洲的绅士,即使被冒犯后做出为尊严决斗的行为时依然可以安然自若,那是一种超越愤怒的反映。
贪飸的樊篱是身体,而身体是思维联系宇宙的介质,是生命树生长的物质基础。
懒惰的樊篱是行为,而行为是思维的身体,是生命树生长表现形式的基础,而生命树生长的表现形式是职业,如果失去了在俗世的立身之本,所有的灵性修炼就变得空洞,而向虚无主义发展。
耶稣年轻时当过木匠,我们不会相信他的手中会出来一个粗糙的产品,他的木制品和他的传道事业是一样的表现着他的生命,是同一棵生命树上的两片叶子,就像BRUCE LEE的武术和电影。
优点:1,动作戏比剧里其他部分要高得多。
几场比武还是蛮精彩。
没有把功夫拍的神乎其神,而是像其他运动一样合乎逻辑地遵循物理规律地展示功夫的招式。
咏春拳,空手道,跆拳道,柔术,泰拳,都像模像样的。
2,剧情倒不算垮,香港求学,美国闯荡开武馆,拍电影三段,都是有内容的。
刚到美国时举目无亲,捡垃圾挖煤送报纸送外卖时的奋斗历程尤其打动我。
缺点:1,很多台词无逻辑,翻译腔超级严重,亲爱的个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我不信美帝人民每天dear能说这么多次还不嫌烦的。
全世界都在说普通话。
毕竟央视,世界都是大一统的。
2,配音只有几个人翻来倒去,完全可以认出哪个配音是谁。
3,各种迷之鼓掌。
4,各种穿帮。
5,剧情幼稚,李把绝技教给别人,来一个练过他绝技的人就可以把他打到住院。
马上学会了谁的绝技就可以马上打败谁这种逻辑毫无说服力。
无视客观事实。
正所谓功夫有深浅。
6,打架时放激昂的bgm,尴尬时用屁味萨克斯,转场用城市风景,抒情用重复的在公园或者海边日字冲拳动作,说哲学就几个基础观点翻来覆去。
我都会剪好嘛(狂妄)。
7,确实像李小龙演义,把历史上的事让剧中角色以事后诸葛亮的口吻说的像未卜先知一样神。
多个角色顺主角昌,逆主角亡,全是安排被打脸的桥段,让观众获得某些低级地快感。
8,拍电影的剧情太潦草敷衍。
9,剧中把李小龙拍成一个狂妄无礼,自高自大,没有职业操守(片场寸拳对导演使?
我不信),目中无人的混蛋。。。
李小龙不是这样的。
而且,李小龙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我很讨厌许多人动不动就把这个人、那个人叫做传奇,我在想我们这个星球哪来这么多传奇?
毋庸置疑,李小龙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
2008年我最期待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我看完了,看过之后说实在我深深地被电视剧中李小龙所折服了,可以说电视剧里的李小龙演的中规中矩吧!
不像李小龙本人在自己一生中四部半电影里的表演那么变态。
看着电视里的李小龙我看到许多的东西都被他颠覆了,比如他太过自信了、民族自尊心太强、太轻狂了.......看着总觉得这个男人总会为自己太过自信、民族自尊心太强、太过轻狂所付出代价,可上天却成就了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李小龙二十世纪功夫与电影的传奇人物,他创立了截拳道,他在一生中四部半电影里的表现,可以说仅仅这些他就可以作为我们许多男人的偶像。
一个民族的气势、自豪、正气在他身上被一一焕发出来。
这里不说,李小龙的妻子琳达真的是个很好妻子,这样的妻子在现在真的很难找啊...........一辈子相信李小龙,支持李小龙,鼓励李小龙。。。。。。。
可惜啊!
尽管李小龙他的人生只有短短三十二年,可是就这三十二年就足够辉煌了,如果现在李小龙现在不死,他现在会是什么样的?
他在好莱坞会创出怎样的名堂?
他对功夫电影有又什么推进呢?
他对世界有又什么影响?
真的对于李小龙,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是我现在真的写不出什么了,有时感到文字真的很苍白和无力。
所以推荐大家还是去看看《李小龙传奇》吧!
ps:看过《李小龙传奇》,我决定每晚睡觉前做五十个俯卧撑。
这电视的配音听的我都要疯了,故事发生在香港和美国,好歹配个原声吧,结果我听粤语版的,老外也全是讲粤语……我通篇除了打戏全是快进的,央视啊,这不是上个世纪的电视了,这也不是只给老头子老太太看的电视吧!
有些人说放英文你听的懂吗?
我真的想说一句,观影不听原声的,就别看了!
至于配乐就不说了,内地电视剧一向的烂,超级烂!
选的配乐有些都和场景情绪不搭。
把李小龙演成这幅lame像,看倒是能看下去的,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官宣侮辱了星球上的一代伟人
小时候从头看到尾,相当于是李小龙唯一改编成电视剧的纪录片了
大烂无疆
初三的时候看的热血沸腾
Bruce Lee 确实是传奇但是拍的不怎么样
如果能压缩一下集可能更好些,看的有些疲倦。
除了陈国坤长相以外,这片子就只有烂了。
可贵的版权,拍出了辣鸡
这剧的导演、编剧以及美术、造型师,根本没有去了解过香港,更没有去深入了解过李小龙,纯粹只是知道“李小龙”这个名字而已。剧中的“香港”是北方的香港,是北方人臆想的香港人。这导演采访中说很崇拜李小龙,所以想拍李小龙。创作一个人物的传记类影视,不是以严谨的心态去了解这个人物、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却以这种幼稚的心态去拍。既没有仔细去研究李小龙的人物性格,也没有去了解香港历史。随便编一个剧本、写一些普通又平庸的台词,就开拍?可想而知,出来的效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滑稽、搞笑、幼稚
虽然演员们很雷,但我还是觉得故事不错,坚持着看完了
补签
补签,童年回忆,看了好几遍,还对着木板练寸拳么
补
小时候看过,只对主题曲有印象
这剧里的李小龙就是吃屎的,不是现实中的那样
挺尴尬,配音,演技,镜头,编剧,加一星星是给小时候的情怀
恶心
传奇的李小龙
小时候点燃了我对武术拳法的热情,可惜直到如今也没正式拜师学。
08年看的,很振奋